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必備】教師教學心得體會四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教師教學心得體會四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在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練促進身心和諧發展來達到體育鍛煉目標,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這不僅能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教學思想,而且能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變得親切、自由和歡悅,並能對提高體育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學習情感的產生具有很大的作用,體育教學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就能激發其強烈的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比如在一節前滾翻教學中這樣講到,孩子們,今天我們來看天。孩子們一聽這有什麼希奇的,都仰頭望著天空。這時老師又說了,只不過今天我們看天的方式有點特別。這下強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們吸引住了。怎樣看天呢,老師說,我們從胯下看,誰能雙手著墊翻過去,並能看到天,誰就是這節課的英雄。聽了老師的講述,學生們個個欲試,誰也不甘落後。因此,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創設情景滿足他們的學習願望,發揮他們創造性學習,為終身奠定快樂體育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 讓音樂走進課堂,促進體育教學氛圍

體育課是單調的、重複的練習來鍛鍊身體的,這是很多人給體育課下的定義。在這裡我要對大家說,體育的鍛鍊可以不這樣的。在體育課上我們仍然有美的享受。這就是讓音樂走進課堂。比如:隨著教師的講解、示範,播放輕音樂,在學生練習過程中配播兒童輕快樂曲,在體育課結束部分用音樂舞蹈的形式來結束課程。這樣除了增加課堂的愉快氣氛外,還能減輕學生運動的疲勞和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這不僅是優質體育課的需要,也是未來體育課的需要。因此,針對體育活動的單調乏味,教師一定要創設歡樂輕鬆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鍛鍊的積極性,讓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行各種活動,寓教於樂。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理論,感觸極深,所謂“有效”,只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在一些教師眼裡存在著一些誤區:

1、“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師認為:只要多給學生“灌”一點,“喂”爛一點,就可以幫助其減輕學習負擔,就可提高其學習效果。這樣即使學生沒有學好,也自感問心無愧。這種教學,由於把學生當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儘管教師煞費苦心,但往往向學生:“灌”得越多,他們就越不願意動腦筋,效果常常適得其反,尤其我們高中英語學科,到畢業時要求學生掌握3000多個單詞和500多個固定搭配,記憶量相當大。鹽中的特級教師朱儁校長曾經在一次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會上說:“學生要有一碗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你對這句話有什麼看法?”我們各抒己見,最後她亮出自己的觀點:只要這位教師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給學生,那麼這位教師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學就是有效的!

2、“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當前教學改革中,一些教師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非驢非馬的“偽創新”。比如,為追求師生互動,用“滿堂問”來代替“滿堂灌”。為追求課堂氣氛,用“牧牛式”教學取代“填鴨式”教學。這種作秀式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把學生當成了演戲的道具和觀眾,其教學效果不言而喻。9月3日市教科院對我校進行教學視導,其中高中英語教研員,特級教師陳素萍老師聽了我的一節課,其實這是一節普通的英語閱讀課,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結合教學案。應該說這節課完全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適合高三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我在這之前已經在上課的班級導過一遍。陳老師的評價是對於重點中學的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很對味,思維訓練到位,而且三維目標的達成也是可以實現的。但文峰的學生不宜採取此種教學方式,要求過高,什麼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並不完全適合我們的學生,要當我們的所有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討論,的確非常困難,學生的表現平平。所以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要低起點、小步子,腳踏實地。同時她也對我們高三英語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對我們所制定的教學案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3、“磨”的越多越有效

加班加點,是當前不少中國小教師提高教學成績的“法寶”。實踐證明:苦教苦學苦考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考分。但考試分數並不能等同於教學質量。因為教學質量不僅包括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等“硬性指標”更包括能使學生受益終身的自學能力、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健全的人格等“軟性指標”。教師為社會培養的不是“考生”而應是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那種靠“磨”出來的學生,即使一時能獲得較高的考分,但往往學習無後勁,日後也很難有作為。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強化教學必須追求有效的意識

一個教師絕不能憑感覺、憑經驗、憑苦幹去搞教學,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機械性記憶、淺層次理解和簡單運用上。要深深懂得課堂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課堂上的無效是最大的無效。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麼東西,怎樣教學才是最有效,要時時提醒自己不當那種一心只顧加班加點、兩眼只盯著分數教學的教師。

2、反覆嘗試如何使教學更有效

要力使課堂教學有效,一是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應明確樹立為能力而教、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只有這樣,才不會上“糊塗課”。二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師生應善於分別學會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其靈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護。三是要自覺加大課堂教學“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減少各種虛擬教學行為和“正確的廢話”,不亂搶佔本該屬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空間,讓課堂教學更加和諧有效,使師生的教與學能最佳的呈現互動、互助、互進的效果。

3、注重總結進行有效教學的經驗

一個教師要想搞好有效教學,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努力實踐總結外還要善於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借鑑好別人的成功經驗。比如,江蘇洋思中學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的教學經驗,斯霞老師總結的“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教學經驗。同時,還要學會反思自己和別人開展有效教學的經驗,經常反思自己的各種“教學定勢”和日常教學行為。

我一直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工作,英語是一種語言交際工具,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載體。學好英語,既是學生完成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習課程,更是開闊學生視野、接觸域外優秀文化,培養學生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識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師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我準備好了嗎?”這應該是每一個教師走上講臺前的一次心理對話,這同時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步驟——教師自己的心理準備。

蒙臺梭利曾這樣告誡教師:“僅僅有教育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系統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內心做好準備。”教師上課前除了要做好知識上的準備外,還要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準備。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具有飽滿、高昂、振奮的精神,穩定、踏實、集中的情緒,這與課前的心理準備有很大關係。

上課是什麼?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教師覺得上課是一種苦挨,尤其是在課堂的最後部分,數著時間過;有的教師覺得上課是一場戰爭,不管戰爭的過程如何,結局都是由教師來控制的;還有的教師覺得上課就是一場約會,與班級學生長達45分鐘的約會……

心理活動既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又是主觀自我調節的表現。不同的心理準備會產生不一樣的教學效果。積極的心理活動可以促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效果,消極的心理活動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教師的心理準備,就是使各種心理因素及其關係處於最佳狀態。教師要通過自我調節的手段把某些心理缺陷由其他心理特徵和機能狀態去補償,防止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對其他心理特徵和機能狀態發生抑制作用,藉此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課前的心理準備就是揚長避短、促其互補、防其互抑。

課堂教學內外,師生雙方各自心理因素及心理結構間,都存在著消極的互抑和積極的互補作用,要處理好其關係,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心理因素及心理結構進行分析,採取合理措施來調節,以強化積極因素,促其互補。而且,還要對自己進行充分的分析,使師生心理因素取得一致,心理結構都處於最佳狀態,才能取得最佳、最優的教學效臬。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今年我任教畢業班,感覺自己肩上挑了千斤重擔,但是,學生呢?他們的目光定格在哪裡?我們應該意識到,畢業班的語文教學工作的主體是學生。如果我們的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將畢業,今後的學習更艱難,那麼,我們做得再多又能怎樣?

因此,我的觀點是:情感連結,啟迪智慧。教學工作面臨的是一群適逢青春期的少年兒童,要想真正提高教學質量,老師們首先應思考:如何建立友好融洽的師生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智慧潛能。我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關注學生,連結情感

1、心理輔導,緩解考試壓力。畢業班學生學習任務重,他們面臨著升學,承受的心理壓力特別重,這壓力有來自於教師、家長的期盼,也有來自於自身的考試焦慮。如果不重視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作為語文教師,我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旦發現學生心理存在問題,及時找學生進行細緻的談心,分析問題;也可以與家長溝通,共同解決存在問題。

2、制定目標,激勵不斷進步。在複習期間,我們還要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現狀,制定出適合的短期和長期學習目標。在六年級,每一個學生都有兩個目標分,一個是最低目標分,一個是最高目標分。實際操作表明,目標分制度對學生的考試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的心裡有了這樣兩個目標分,就等於是有了很明確的目標。只要學生平時作業能基本完成,考試時認真答卷,考到最低目標分是相對容易的事情,至於最高目標分,就需要一番努力才能達到,這樣做,可以充分激發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認真對待每一次平時測驗。而且每個人的目標分都是量身定做的,便於自我比較。

3、有的放矢,幫助差生脫困。班級中差生的學習水平明顯低於其他學生,老師應當怎樣做才能有效縮短差生與其他人的差異?我認為首先要把差生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思想差。這類差生學習能力並不差,但是他們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表現差。這樣的學生,教師更重要的是解決其思想問題。另一類是學習基礎比較差,學習能力弱。這樣的差生重在補習,使其逐漸跟上班級其他學生的學習節奏。無論是哪一型別的差生,我認為在補差過程中都要懷著一份愛心,做到耐心細緻,循循善誘,不斷反覆努力,這期間教師要使用“哄、騙”等各種手段,取得學生的信任,讓他們願意聽老師的話,願意學習,再逐步進行常規補習。

二、關注課堂,啟迪智慧

1、教材處理,使之適合班級實際。內容含量大,系統性強,教材力圖通過這樣的複習,達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習題設計,鞏固知識的最佳途徑。

3、教學預案,尋找個人特色的教學模式。複習課內容缺乏新授知識的新鮮感,學生容易注意力分散,我採用富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模式,用競賽、積分換獎品方式重新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關注作業,提高複習效率

2、課外作業,分層練習。複習期間的課外作業是複習質量的重要保證,是複習過程的繼續延續,如果學生能真正獨立完成所有課外作業,應該說他的複習得到了最有效的保證,老師不必擔心這個學生的成績上不去。

3、平時檢測,重在分析。儘管六年級學生面臨的是升學,我還是強調淡化考試。平時檢測,我公佈的都是綜合得分,作業分、考試成績,先按班級整體水平劃分優良及等次,再兩項等次合併得出一個綜合得分,一旦考得不理想,還可以拿手頭的紅卡給自己加分。這樣一來,分數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但是我更強調的是答卷的認真與書寫的規範。我要求學生卷面書寫必須字跡清楚,端正整齊,還要求學生答卷時統一把答案書寫左邊對齊。我認為保持卷面的整潔有利於思維的順暢,也有利於自我檢查,更有利於試卷批改,不至於因為字跡不清而丟失應得的分數。分析試卷原來也可以放手給,用學生來教學生,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四、聯絡家長,保證複習質量

其實學生家長的作用不容小覷。我們在教室裡苦口婆心的說教,整日的規勸,學生不一定能聽得進去。有時候,連我自己也懷疑,我是不是話太多了。但是,如果我們能合理利用家長這一資源,無疑是給我們的複習工作找到了另一個保障機制。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心裡的美好願望。如何激發他們的這一慾望,需要我們採取一定的手段。對待不同型別的家長,我們要採用不同的說法。但是有一個原則,我以為不論學生多麼差,我們都不能在他的父母面前一次把缺點講完,其實家長比我們更瞭解自己的孩子。我的做法是先揚後貶,把連家長都忽略掉的優點逐一說出來,尤其是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更要如此,讓他認識到孩子是不錯的,值得激勵的,然後再挑最迫切的問題說一兩點不足之處。這麼一來,家長會贊同我們的觀點,只要幫助孩子克服這一兩點不足就可以了,讓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千萬別讓家長聽我們一古腦的埋怨,埋怨只會讓家長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我們也將一無所獲。如果我們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就等於把對學生的輔導延伸了一倍甚至更多。同樣道理,優等生、中等生的家長如果也開始重視孩子的學習,採取適當的措施,那麼,教學將不再是我們一個老師的事情了,那麼多的學生家長援助到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學習的質量還會上不去嗎?

但是,說歸說,要實現這一理想目標,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今年暑假有幸參加了鬃嶺鎮中心校組織的《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的培訓學習,經過八天的學習,我獲益匪淺。通過李江老師對《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這本書的精彩講解,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雖然這次培訓結束了,但令我記憶深刻,以下就是我對這次培訓的體會和總結:

一、課程簡介

本課程主要培養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全書分為課堂教學能力研究、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整合性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開放性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教會學生“願學”、“會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五個專題,每個專題都包括了理論探討、實際案例和反思與自我評價。本課程的目的就是精選幾種教學能力加以研究探討,通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質的飛躍,最終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使新課程改革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很好的貫徹落實。

二、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 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幼教開學準備國小教師教案國小教師工作計...初

中教師教案國中教師工作計...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慧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型別資訊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三、要做到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再次,重課堂動態生成,著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資訊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裡生成的各種各類資訊,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四、“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 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資訊交流的一個視窗,新課程下的數 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裡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