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育品質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品質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品質心得體會

教育品質心得體會1

目前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條件優越,在體力、智力方面的發展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然而,對他們的思想品質的培養相對來說就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從小開發智力,而個性品質等長大了再培養也不遲。這就明顯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品質是由小形成的這一特點。因此,現在很多孩子存在著任性、自我意識過強,獨立能力差等問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人格教育端賴6歲以前之培養”。這充分說明了幼兒時期品質教育的重要性,說明幼兒時期是形成一個人智力、性格、體格和創造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使他們養成體、智、德、美、等方面的良好品質,將來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已成為我們幼兒教育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我在幼教工作實踐中,對如何進行幼兒的品質教育進行了一些探討,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

1、注意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

誠實是一種美德。老師和家長都願意孩子成為誠實正直的人。可有的家長卻擔心孩子太誠實了會被別人欺負。對這一問題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誠實不是無能,誠實的品格有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只有品格上的完善,孩子才能健全地成長。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成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既能照出父母的美德,也能照出父母的瑕疵,這就是教育中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們應事事處處注意以身作則,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做好表率。注意用誠實的行為習慣影響孩子。另外,對孩子的過失,不可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壓制的方法,而應鼓勵孩子說真話,以免孩子為了掩飾所犯的錯誤而說謊。

對孩子進行誠實品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細緻的'工作,我們要利用生活中出現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因勢利導地耐心教育,平時也要多通過周圍成人或小朋友的榜樣,以及文藝作品中的生動範例教育孩子,使孩子養成誠實的良好品質。

2、注意培養孩子勤奮好學的品質。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這一名言是對勤奮與成材關係的精闢總結,是對無數成材者的高度概括。我國古代也早有人發現了勤奮品質的作用,留下了“勤能補拙”的格言。勤奮的反面是懶惰。幼兒一旦養成懶惰習性,無論其天賦有多優越都將一事無成。懶惰是成材的大敵。因此,我們必須幫助幼兒一點一滴的開闢勤奮之地。

勤奮的基礎是愛幹,這對幼兒尤其如此。因此,培養勤奮品質的方法之一就是激發孩子的勞動學習熱情與興趣。給孩子提供鍛鍊勤奮品質的機會或條件。保護過度是難以培養出勤奮的孩子的。除了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以外,還要培養孩子樂於為他人服務的習慣,這是磨練勤奮品質的兩條十分有效的途徑。

孩子都是好奇的。一切事物在他們眼中都是新鮮奇異的。他們的頭腦中有許多的問題,什麼稀奇古怪的問題都會提出來。成人對待他們提問的正確態度,對保持和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有很大的影響。正確的態度是不僅要耐心地解答他們的提問,還要引導孩子多觀察事物,讓他們努力尋找答案,對孩子的獨立的、有創意的想法應及時給予鼓勵。我們在解答孩子提問時,要讓孩子知道答案是從書本得來的,書可以解答人們的疑問,從而讓他們感覺到書本的神奇,激發起他們讀書的願望。這樣就能養成孩子勤學好問的習慣,從而為他們學習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3、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當前,許多獨生子女的父母過分地疼愛孩子,總是不讓孩子單獨進行活動,事事都護著他,有些事孩子會做的也不讓他幹,使孩子失去了進行獨立性培養的機會,因而造成孩子意志薄弱,依賴性強,缺乏獨立生活能力。這樣,當他長大後將難有作為。有時我在課堂上設定了一些難題,希望孩子能獨立解決,可絕大多數孩子的回答是讓家長幫忙解決,有的孩子則不知該怎麼辦。因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非常必要。

我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應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一是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孩子將來總要離開家庭走向社會,因此,應該讓孩子從小多接觸外人,多接觸外界環境。二是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從小就要逐漸實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則。如吃飯、穿衣、刷牙、洗臉等生活小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應儘早由孩子自己去完成。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多參加家務勞動,勞動中出現的問題,鼓勵孩子想辦法解決。三是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的責任在於啟發誘導,而不是包辦代替。孩子的作業讓他獨立完成,大人要做檢查,對的給予表揚,做得不好時要指出、糾正。不要擔心大人離開了,孩子的作業就會做不好。我們的著眼點在於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總之,幼兒品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遠不止上述幾種。我們只要抓住幼兒的年齡特徵,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從生活的點滴抓起,圍繞一個個小目標,不放過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恆,強化訓練,就一定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品質心得體會2

學生自己認為好才是真的好

新課程改革已經十多年了,當下教育在辦學條件上確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在我們的教育中還相當嚴重。縱觀廣大教師的教育行為,我們可以發現,教育的品質還不高——教育沒有真正關注人的生命發展,仍然以教知識為教育目的,以考出好成績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

我認為造成教育品質不高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的教育理念落後。當下,還有很多教師對教育本質不能完全把握,對教育目的認識也不夠到位。一些教師認為:教育便是教學,把自己的全部工作都放在“課堂教學上”,很少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興趣發展;教學便是應試,把學校的所有工作都放在“考試科目上”,很少關心學生技能學科素質的發展;質量便是成績,把“升學率高”“平均分高”“競賽獲獎人數多、級別和等次高”等同於教育質量高,很少關心學生的個性發展。最可悲的是一些教師為了追求所謂的高質量,把本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用來講課,把本該是學生自由活動時間用來完成作業,把本該是學生鍛鍊身體的時間用來補習,還美其名曰“為了學生好”。我們認為,這種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為代價的追求高分的做法違背了教育規律,忽視了以生為本的要求。像這種教育,有不如無,因為沒有至少不會摧殘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對教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教育是為了讓人得到發展,讓每個人成為他自己。教育不是學生為了獲取高分,將身體搞垮了;不是為了排名,把人格扭曲了。當下,學校教育應該關注每個人的個性充分地發展,使他們成為創造未來世界的人。

首先,“為了學生好”,應該是學生自己想要的“好”。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師常常會一廂情願地為學生“做事”。每當教師加班加點為學生補課時,每當教師用語文、數學課佔用音樂、體育、美術等課時。每當教師佈置大量重複、低效的課外作業時,你有沒有問一下自己,這是學生自己需要的嗎?這真的是為他們好嗎?這是當下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嗎?教育只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學生的愛好,鼓勵他們個性自由地發展,才是學生自己想要的好,也才是真正“為了學生好”。

其次,“為了學生好”,應該是學生成長需要的“好”。每個學生都是處於發展中的人,是獨特而獨立的個體,每個生命體的成長都有自己的需要。因此,“為了學生好”就應該尊重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並從個體需要的差異出發,探究其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教學的規律,從而尋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需要的教育,促進其生動活潑地成長。我們不能以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學科教學代替學生成長的需要,以三門學科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應該說,滿足學生成長需要的好,才是真正“為了學生的好”。

最後,“為了學生好”,應該是學生可以達到的“好”。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每個人的潛能也各不相同。教師可以期盼學生是天才,但是生活中很多學生在一些方面的天賦都是平常的。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也不能要求他們都可以成為社會精英。教學中要因人而異,多用幾把尺子衡量,多用幾種方法施教,尤其要打破傳統的統一模式塑造學生的做法,不搞一刀切、一言堂,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目標,採取分類輔導,分層練習,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努力達到要求。應該說,學生可以達到的“好”,才是真正“為了學生好”。

總之,觀念是態度與行為的根本,觀念決定著行為。只有從更新教師觀念開始,才能改變教育行為,才能真正實現“為了學生好”,也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