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中醫藥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醫藥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醫藥心得體會

中醫藥心得體會1

在開始進行大三學期的選修課的選擇時,我看到了中醫藥膳這門課程,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它。其實最開始我選擇中醫藥膳課的原因是因為我很愛吃,“民以食為天”嘛。但當我真正開始上課之後,我更相信我做的選擇是正確的。

周儉老師為我們講的都是一些易於製作的,貼近生活的藥膳方子,都是針對不同人群的常見病而做的,使我學到了很多養生的方法,原來好身體是可以吃出來的。很多人以為食療和藥膳是同樣內容、同樣目的的一門學科,因為它們都是通過食物來調理機體,但是二者也有著不同之處。食療是以純食品為原料,以保健為目的的一種方式。而藥膳是以食品和藥品共同製作,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可以說中醫藥膳學包含了藥膳和食療兩方面的內容,但更偏重於藥膳。中醫藥膳學注重調理,沒有峻藥猛藥,只要長時間堅持服用,一般都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隨著中醫藥膳越來越廣泛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目前社會上對中醫養生的關注度逐漸增加,各地都陸續出現了以藥膳為主題的餐廳,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了藥膳這種防病治病的方式,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藥膳方子被研究出來,應用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吃飯就達到治病、防病、養生的目的。

通過對中醫藥膳的學習,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補養生的食譜,現在我也能自己製作一些簡單的藥膳方子。以後我就可以針對自己和家人不同時候的不同需要進行不同的藥膳調配,可謂終身受益。但是藥膳方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則。藥膳方子一定不能犯中藥禁忌。既然藥膳是通過將藥材與食材相結合而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那麼就不能對人體有任何害處,如果一個藥膳方子中的藥材互犯禁忌,那藥膳就不是治病的藥了,而是“致死”的藥!當然,這是最為嚴重的後果,但如果藥物犯了禁忌,是一定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的,那麼你通過藥膳養生的目的就事與願違了。其次藥膳還一定要能夠平衡陰陽,因為食用藥膳的目的就是要養生,如果一個藥膳方子不能平衡陰陽,那麼服食久了就會導致體質陰陽失調,這樣就得不償失了。藥膳的主要目的就在於將體質內有失偏頗的陰陽二氣通過食材的藥理作用進行調和,最終達到平衡的狀態。中醫藥膳的目的還在於調理臟腑、扶正祛邪,將藥材融入食物中,通過日常三餐,慢慢作用於患者,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患者體內的邪氣就會逐漸被食物中的藥材祛除,疾患也會慢慢的治癒。通常人們很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別人說吃了這個好,自己就跟著吃,而沒有考慮是否適合自己。中醫藥膳要講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是說不同的人體的素質稟賦、體質強弱、性格型別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樣,即使在同一人體,於一生中各個時期其體質及血氣盛衰也有所變化。

進行藥膳方子的製作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情況,區別對待,採取最適宜的藥膳方案。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年齡的人,其飲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態的'人,其飲食宜忌也有差異。例如體胖的人多痰溼,適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體瘦的人多陰虛,血虧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陰生津的食物。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我國地域廣闊,各地的自然條件、人文情況均不一樣,因而人們的飲食習慣、體質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異。在選用藥膳方子的時候,也必須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應地選取適應當地特徵的藥材、食材。最後就是因時制宜,人與自然界是息息相關的整體,自然界有寒、熱、溫、涼四時不同的氣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們日常生活飲食要與氣候相適應,才能調養機體,健身防病。比如春天氣候漸暖,飲食既不能過溫,也不能過寒。當選擇平淡清補的食品,如蛋類、山藥、蘿蔔等。夏天氣候炎熱,人體水分蒸發過多,津液耗傷,消化功能減弱,加之貪食生冷,極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應減少肉食,宜選擇清熱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魚類、粥類、蔬菜、西瓜之類。秋天氣候漸涼而乾燥,人們胃腸功能經過夏天的耗損逐漸增強,但不宜過食葷腥油膩,防止胃腸負擔過重,應選擇平補生津潤燥之品,吃飯的時候配合乳製品、蛋類、梨、蘋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氣候寒冷,食宜溫補,增強禦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雞肉之類,適當佐些辛辣調味之品,但不能過多,以免生痰助熱。這些都是製作藥膳方子應該注意到的問題。

《黃帝內經》一書中說: 早在 20xx 多年以前, 《黃帝內經》一書中說:五穀為養,五 “ 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氣味合而食之, 以補精益氣。 ” 果為助, 《神農本草經》收載了許 在古代,藥物和食物是分不開的, 多治病與養生皆宜的品種,如大棗、薏苡仁、芝麻、山藥、 藥膳,古代稱為“食療” 蓮米、核桃、龍眼、百合、蜂蜜等。 藥膳,古代稱為“食療” 、 食治” 食補” “食治” “食補”等。我國著名醫藥學家,如張仲景、孫思邈、 、 孟詵、陳直、忽思慧、李時珍、王孟英等,都曾對藥膳有過 , 論述。如孫思邈在《千金方》一書中設藥膳專篇《食治門》 “ ” 認為: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爾。忽 ,深刻地闡述了養生之道, 思慧曾著藥膳專著《飲膳正要》 特別是飲食與保健的辯證關係。陳直曾著老年保健專著《養 , “ 調而用之, 則倍勝於藥也。 老奉親書》 說:人若能知其食性,

中醫藥心得體會2

不知不覺中,就已經走完了大一的第一學期。此時此刻,回頭看看走過這一學期所留下的腳印,想想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一學期裡學到了些什麼,問問自己這一學期忙碌過嗎,有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然而有時候連自己都不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答案,只知道大學和初高中真的不一樣,除了期中期末要考試之外可以說什麼都不同,這個時候靠的全是自己,生活,學習,以及各個方面,而這個時候最離不開的就是學習方法了,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可以讓我們節約很多時間,節省更多的精力,而利用這些時間和精力我們又可以做更多事,這也許就是所說的高效率吧!而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關於《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方法。

我們都知道,《中醫基礎理論》是大一上學期很重要的一門學科,而且這也是中醫學的基礎,所以打好基礎比什麼都重要。也許對大多數同學來說,這門課很枯燥,又或許對於一部分同學來說老師幽默的講課方式為枯燥的課堂增添了不少的樂趣,不管怎麼樣這門學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雖然我們已經結束了對於它的學習,但是對學習方法地談論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一、瞭解中醫發展

緒論部分講解了中醫學的科學屬性,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以及中醫理論體系的特點,需要掌握的內容並不是那麼多,所以只需要對四大經典有一定的瞭解,當然這也是作為一名中醫學生應該知道的,也許學習中醫這些都是需要背下來的,但在這門學科中我們需要掌握的就只是瞭解而已,同時金元時期的“金元四大家”對中醫理論和實踐有突破性創新為中醫學的發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這也是我們應該掌握的重點,當然還有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特點——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對於這部分知識沒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時間讀一讀,背一背,當然時不時的複習也是很重要的。

二、從中醫到哲學

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有關世界本原和發展變化的宇宙觀和方法論,是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最有影響的古代哲學思想,也是中醫學的重要思維方法。這部分內容深奧而且沒有條理性,學好這部分知識需要的是有中醫學獨特的'思維方式,然而世界觀是思維方式的基礎,它為人們認識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維背景和認識框架,從而決定了人們的四維空間和思維內容。所以我們需要通過看更多的相關書籍從而去深入地瞭解中國古人的世界觀以及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自己對內容的足夠了解和熟悉再加上老師生動的講解,這看似深奧的中醫哲學相信也不在話下了。

三、深入個體

想必學中醫的我們知道精、氣、血、津液、神在人體生命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學說中所說的五臟六腑以及奇恆之腑又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內臟器官,所以針對這一部分我們需要做的是深入個體,將每一個個體的基本概念、生理機能、生理特性以及個體之間的關係都整理出來,這樣就能夠有清晰地條理,以便我們掌握。

四、聯絡生活實際

我們學習醫學無非就是想通過自己的雙手救死扶傷,為人類出去病痛,讓世人都擁有健康的身體,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於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種類很多,如七情內傷、飲食失宜、勞逸失度等,均可導致發病而成為病因,而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或者有的不那麼常見,但是這都不妨礙我們通過結合生活實際來學習這部分內容,所以當我們將病因與生活,對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病因其實很好掌握。而病機部分需要我們在聯絡生活實際的同時,再結合精氣陰陽五行學說,以及精、氣、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們能將哲學、藏象部分學好,那麼病機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中醫藥心得體會3

為進一步實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明確的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基本要求,發揮中醫藥在農村衛生工作的優勢與作用,推進中醫藥知識、中醫藥技術、中醫藥服務進家庭、進社群、進農村,促進我院對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專案等工作順利開展,xxxx年我院計劃將加大力度,繼續組織實施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專案,全面提高我院醫師運用傳統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基本達到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明確的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基本要求,培養建設出一支紮根基層、服務群眾、樂於奉獻、臨床實踐技能較強、適才適用的(中醫)醫生隊伍。並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培訓體系,現特制定本工作計劃如下:

一、培訓組織管理

由我院科教科負責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的統一實施,加強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督查考核;並組織省級中醫藥專家及桐鄉市中醫學會專家強化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的`業務指導。按計劃具體實施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活動,結合開展的頭針、鈹針的應用,中草藥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等工作,科學統籌基層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活動,推進農村中醫藥工作深入發展、全面提高我院的中醫藥基層服務能力。

二、培訓專案物件

培訓物件為全院的在職醫師。xxxx年新招聘的醫生將參加下半年的培訓。

三、培訓內容要求

培訓內容分三塊:

一是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基本要求;

二是國家中醫藥局編印的《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的內容;

三是海寧市中醫院推廣的適宜中醫藥技術專案;xxxx年培訓工作重點圍繞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明確的鄉村醫生應知應會的中醫藥基礎知識,強化培訓中醫診療技能和適宜技術專案,達到學以致用要求,確保每個在編醫師均達到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明確的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基本要求。

四、培訓工作實施

培訓形式以講座和自學為主,輔以集中輔導。根據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要求,制訂培訓措施,4月底前將培訓活動計劃上報桐鄉市衛生局。培訓實施中嚴格自學考核制度,全年不少於150學時;並在醫院集中安排輔導(每週4學時、共40學時)。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培訓任務。12月底由科教科組織對培訓人員進行抽考和檢查,並將培訓考核結果列入每位醫生年度工作考核中。

中醫藥心得體會4

我於7月24日——8月5日有幸來到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進修學習,首先感謝院領導給我們提供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和為我們搭建與上級醫院交流的平臺,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為期兩週的學習讓我深切感受到該院先進的管理模式、良好的護患關係及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氣息等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現將學習中的所見所得彙報如下:

一、良好的護患關係

我在第一週的週一至週三護理部派我在鍼灸病區學習了三天,這三天裡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每天護理人員在查房或接待新入院的患者時都會對患者有一個親切的稱呼,比如“張阿姨!攥住我的手!看看肌力恢復的怎麼樣了”、“李大爺昨晚睡的好嗎?”等等,在更換液體的閒暇時護理人員便和患者及家屬像親朋好友一樣的溝通和指導,叮囑並協助他們一定要兩小時就翻身拍背、多活動患者的肢體和按摩、清潔等工作。其實一個簡單的稱呼便可以拉近護患的關係!也同樣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這樣良好的氛圍必定可以促進溝通、減少護患矛盾,贏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護士良好的儀容儀表

在學習期間,和護理部的各位老師去各科室查房的過程中,看到各科室的護理人員規範的言行舉止及得體的.儀容儀表我很受啟發,禮儀能表達護理人員的文化素質,間接反應一個醫院的文化底蘊,打造護士完美社會形象可樹立醫院行業口碑,護理服務已經不僅僅侷限於打針、輸液、發藥等單純的護理工作,而是越來越注重為病人提供全身、全方位的優質護理服務,護士各種服務除行業技術外,言行舉止也是充分體現對病人的關心、照顧的重要體現。

三、全院學習氛圍比較濃厚

在學習期間,看到護理部設專職的督導老師在認真的完成院內的各項培訓,全院護理人員均積極參與,科內的專科培訓科室護士長也認真完成,不應付,實效性強,我也很受感動,要想提高醫院的軟實力,就必須注重人才培養、梯隊建設。

四、先進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的服務。

該院各科室護理人員配備相對充足,全院三十多個科室均開展了責任制整體護理,患者住院期間的整個過程都會有一名固定的責任護士負責各項護理,讓患者感覺到我有問題該找誰,讓責任護士明白我的患者我負責的一種服務模式。

五、團隊積極向上、團結合作。

護理部是由13人組成的工作團隊,三級層級管理、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工作狀態精神飽滿。

通過學習之後我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加強護理人員禮儀溝通方面的培訓,注重培訓實效,監督各科室嚴格落實。

2、加強內涵建設,對各層級護理人員中西醫基礎理論及技能嚴格培訓考核,監督各科室科內專科培訓的落實,培養護理人員學習熱情,為護理人員積極創造各種外出學習機會。

3、積極和院方溝通,逐年增加一定數量的護理人員,爭取各科室均能開展責任制整體護理,以滿足臨床工作需要,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更好的開展。

4、協助並督促各科室在科內原有開展中醫護理技術的基礎上在開展1---2項中醫護理技術。

5、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各方面素質,用所見所學的聯絡本院實際情況帶動護理隊伍快速健康發展。

中醫藥心得體會5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體魄健全的身體。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而我們也都有著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在追逐夢想的途中,我們不想讓身體上的因素作為前進途中牽絆。所以我們要懂得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身體。之所以選這門課,或多或少有這方面的原因吧。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我學會了注重細節,學會了用心去對待生活。同時這門課也讓我懂得了“求人不如求己”。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收穫知識,也收穫了一種態度,一種作為大學生應具備的生活態度!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也已發了我對生活習慣的思考。生活中應該養成一種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學習中醫藥與保健的同時,也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們自身所生存的這個大環境,我想那些能拯救人命藥材都是來自大自然,而隨著人們生活的快節奏,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不由得引發我們對自身的思考,要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保護那些可貴的資源。

建議:這門課的講授整體還是挺好的,但唯一想跟老師說的`是課堂上應讓同學多些時間,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掌握課堂內容。

設想:作為中文專業的學生,從教育與體系來看,我國的中等醫藥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如今的社會狀態中,應讓人們更多地瞭解中醫藥知識,以適應如此快節奏的生活。同時也可以把它擴充套件到更大領域,這種領域可以是跨國際的。在擴充套件的同時也可做到中西結合。

建議:應積極宣傳與普及中醫藥知識,讓更多人明白“求人不如求己”。把這門課作為每個家庭的必修課,這樣既能有益與健康,又能繼承這種優良的傳統。同時也滿足了了廣大群眾對醫療全方位的要求,也促進了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另外,我覺得中醫藥與保健應作為我們每位大學生的的必修課,這樣既能讓我們在追逐夢想的途中有足夠的原動力,同時也可讓我們大學生全面成才。

中醫藥心得體會6

為了進一步加強醫院內涵建設,堅持以中醫藥為主的辦院方向,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高臨床療效和學術水平,使醫院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綜合實力持續強勁提升,醫院門診量80萬人次、出院病人2萬人次、自制製劑年銷售1500萬元。

一、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形成特色優勢明顯的專科體系。

在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方面,我院確立了以重點中醫臨床專科建設為龍頭,以名牌帶動中醫藥發展的戰略;以二級分科建設為拓展,樹立做精做優中醫專科的理念;以專病建設為特色,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發展途徑。在現有肛腸、鍼灸、心內、面板四個省級重點專科的基礎上,加大婦科、骨科、內分泌、微創外科等科室的建設,近年來,我們加強“神農堂”建設,做實中醫繼承工作,把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融入於醫院建築與環境建設中,將神農堂作為中醫藥文化繼承和創新、展示和傳播的重要場所。醫院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造就了一批名老中醫,他們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是醫院最寶貴的財富,我們組織力量充分挖掘整理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通過名醫帶徒、跟師學習,繼承了名老中醫獨具特色的治療方法和手段,制定了一批協定處方,開發了專科製劑,不斷豐富中醫藥學術理論,提高科研水平,近四年,醫院在學術科研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先後承擔國家級課題4項,省、市級課題18項。另一方面,加強技術協作,推廣適宜技術,不斷引進吸取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現代醫學)的新經驗、新思想、新成果,堅持依靠科技進步,促進中醫藥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每年舉辦鍼灸、推拿、敷貼、手法正骨等簡、便、驗、廉適宜技術培訓班十期以上,不僅提高了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更突出了中醫藥特色和文化特色。

二、中醫臨床科室能注重中醫特色優勢的建設與發揮。

目前我院有一批具有中醫特色的專科專病門診。每個病區都建立了單病種中醫的診療常規。辨證論治優良率、中醫治療率逐年上升。中醫的康復中心、亞健康治療中心為功能障礙性病人的恢復期、康復期治療有著顯著的效果。隨著醫院整體實力的提高,醫院把重心放在多發病、疑難病、急危重病等病種上,在臨床治療中倡導“先中後西,能中不西,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原則,提高中醫藥在治療中的參與率,醫院制訂了中醫干預政策,明確規定了外科在收治病人過程中要有中醫治療方法和手段,對病人的會診、術前討論都要請中醫人員參加等。同時醫院重點加強制劑中心建設,使製劑中心成為醫院發揮中醫藥特色的顯著特徵,目前已生產二十種劑型,94個品種使醫院真正形成了“院有專科、科有專病、病有專藥”的新格局,不僅為臨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促進了中醫藥特色優勢可持續發揚。

三、重視中醫的.急診工作。

由於近年來醫院整體實力的增加,中醫的急診技術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成為市內的120急救分站,在急診工作中充分發揮中醫藥對一些疑難病例療效特獨之優勢,逐步改變了中醫“慢郎中”的形象。提高了醫院的聲譽和知名度。對於肺心病急性發作期的病人,採用以整體觀念為指導,以辨證論治為核心,以中藥扶正,益氣健脾利溼、養陰、活血等方法,配合西藥治療。對於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採用自擬的“祛瘀生新止血方”治療,療效顯著。生脈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丹蔘注射液等中藥製劑在急症病人中的使用,明顯提高了臨床療效。

四、堅持中醫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

醫院不斷完善中醫護理常規和操作作規程,加強中醫護理質量的管理和提高。對護理隊伍進行中醫基礎理論和技能的學習與培訓。西醫院校畢業的護士都進行不少100學時的中醫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在重點中醫專科和整體護理病區開展了獨具特色的中醫護理。在各病區將中醫護理知識編入《病員手冊》,作為康復和輔助治療的指導。

中醫藥心得體會7

經過5天的入學教育學習,我意識到自己真正進入了大學,成為了一名大學生。現在的我,認識了高中與大學的不同,更好地適應了大學生的角色,更好地接納自己,更好地適應環境,對大學新生活從不安焦慮到充滿期待,對大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向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大學是我們逐漸步入社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不適應與挫折,只有端正心態,在學習的同時,調節自己,使自己能夠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不被困難打倒,迎難而上,敢於鑽研,才能有所成就。同時要保持與同學間的和睦關係,友善待人,主動幫助他人,遇事多商量多傾聽,與朋友分享快樂與煩惱,學會社交,學會適應新環境。

同時我認識到作為一名大學生,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絕不能放鬆懈怠。不要虛度年華,做好人生規劃。大學學習絕不會輕鬆,我們要有自強不息,刻苦鑽研的精神,才能學好針推。針推不僅學習的是書本知識,更要注重實踐,小針灸大臨床,時間才能出真知。要端正學習態度,學習是為了自己,不要耽誤自己的人生。另外要找準學習方向,把握學習目標,立“志”,把握“神”。

我很高興自己能加入北中醫這個大家庭,針推學院這個大家庭,班級這個家庭,通過學習,我更加認識到在這裡,我和我的班級、學院、學校都是一體的,作為集體的一員都應該有高度的集體榮譽感,遵守集體的規則,同時努力為集體的榮譽而奮鬥。因此我們要有規則意識,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都要遵守規則,遵守道德規範,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規範。

在學習之餘,也要努力鍛鍊身體,養成強健的體魄,增進身心健康,提升個人修養。

在李志剛教授的針道薪火中說道,“重經典,跟名師,國際化”。作為針道青年,應該做到“四有”,智慧的頭,善良的心,靈巧的手,會說的嘴。鍼灸推拿作為中醫學的重要技術與文化,要求我們學子不僅要掌握技術,更要研讀經典,熟讀經典,體悟經典,將《黃帝內經》等熟記於心。跟隨名師,傳承老師的技術,同時更要學會推陳出新,總結傳統經驗,開創新技術新方法,開啟新思路,將鍼灸推拿與現代化科學技術相結合,就如全息醫學,使鍼灸推拿更加精準專業。更重要的是,鍼灸推拿作為中醫走出國門的重要部分,需要我們這些新的.針道青年投入更多的精力,能讓更多病人減少痛苦,也讓鍼灸推拿被更多的人認識,被更多人接受,被更多人喜愛。傳承並創新,推動鍼灸推拿事業的發展與國際化是當代針道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在開學第一課中,我認識到在這次疫情中,中醫文化發揮出的巨大力量,北中醫人發揮出的巨大力量,除了作為一名北中醫人的驕傲、感動,我們更要吸取這次疫情的經驗教訓,發揚中醫學,從古老傳統中提取更多精華。中醫作為一門博大精深有著悠久歷史的學門問,在新時代,要在我們手中成為服務現代人民的有力武器,成為增強中國力量的強大力量。

最後,我會永遠牢記“只要精誠動天地,何愁鍼砭不通神”。

中醫藥心得體會8

有幸在正安學院參加了一期中醫基礎理論的課程,無法用言語形容學習感想。因為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充斥著內心。從18歲學習中醫藥到中途轉鍼灸專業,可能是開悟較慢,也可能是意識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太晚,但好在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不曾放棄,直到找到。可以說直到近兩年才開始感受著中醫學的魅力,在這場學習的革命中我似乎意識到,我是在以學習中醫的形式來進行著這場生命的“修行”。有幸!必將加倍珍惜!

正安,優秀的老師,帶領著一群零基礎的中醫愛好者進入神祕、無涯的美麗中醫世界,怎一個cool字了得!兩天的課程,似乎給我開啟了另外一條路來體悟中醫:學中醫不必太過教條、死板地遵循教科書,而是在生活中感悟,從而達到觸類旁通。那麼感悟是什麼?答案是:用心。我的導師說過:“每一個專業,學到精深,都是對人生的修煉,每一個人是通過不同的事情來歷練自己的。”我想,我該是中醫藥這條路上的修行者

如何認識中醫?學習中醫?怎麼走好這條路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有種擔心,在正安這個高平臺上,我的“非零基礎”既是優勢也是劣勢。優勢:10多年的學習路程,耳濡目染地“正規”學習中醫,是一種幸運。但也因為受過那麼多年“學院派”理論體系的影響,思路不免侷限、偏激,相容幷包的空間領域越來越小,突然扭轉很多想法、思路不容易。在課上我提出了這個問題:“我怎麼走好這條中醫的路?”也是這個問題讓我有切入點的去“享受”兩天的課程。

首先: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見地”,就是要對自己身體出現的現象,生命本質、價值有正確的“認識”。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才能正確的面對自己和將來的病人。

其次:理解“象”。在生活中找尋“答案”,大自然告訴了我們所有的解決辦法,沒有發現、開啟的,只是我們不知曉、無法感知到罷了。但並不代表答案沒在那裡。

三:儘量用古人的思維方式想問題,我想這應該是一種“意識”,建立起來很困難,但也要迫使自己回溯到以前去體會。

四:中醫是一種生活態度,用中醫的理念影響生活,同樣:生活中的經歷更能深刻地體驗中醫。活裡順境時,學會告訴自己,這是人生曲折的緩衝。在逆境時候,也要告訴自己,這個時候正好磨練心境,人生用功正在此時。

似乎覺得中醫之路剛剛開啟,不徐不疾,穩步的前進吧!

感恩讓我有幸來體會這次課程的所有人。

中醫藥心得體會9

尊敬的xx老師:

您好!本學期我選修了《中醫藥膳食療法》這門課程。這門課程是同學推薦選讀的。 她說,老師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又能夠學到東西,而且不點名(嘻嘻)。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才發現原來食療是有這麼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的。 《黃帝內經》強調“飲食有節”、“五味調和”的養生方法,以補精益氣,防止早衰。唐代名醫孫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確指出:“為醫者當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若能用食平痾,釋情遺疾者,可謂良工。”由此可見,中醫食療的確是具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底蘊的。

食療,在我國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從西周到明清歷代都有大量的藥膳食療著作,論述十分精闢,形成了相當完整的理論體系,構成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在中醫藥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藥療、鍼灸等療法之首。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藥膳食療在治療中的應用。

與我而言,從一個不專業的角度去理解,藥膳,它把中藥跟食物(甚至有些材料既是中藥又是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調,“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在課程設定方面,我比較喜歡每次課第二部分,也就是視訊教學的部分。 在這個部分,每次都介紹很多家常藥膳的做法,讓我們有機會去試試。這應該是對我最大的吸引力了,我是一個很喜歡吃東西的人。而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以及視訊的演示,極大地勾起了我的動手慾望。平常在宿舍會自己煮簡單的“藥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上次端午回家,我做了一道“泥鰍燉豆腐”,就是根據老師上課演示的視訊做法來做的。但是比較遺憾的是,老媽買回來的泥鰍,是在攤子上已經宰殺好的,因此可能會影響口感和新鮮度吧

當我燉好端給老爹老媽的時候,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中醫食療是一門很深奧的學科來的,單單隻以一個學期的學習是不夠的。雖然我現在所接觸到的只是一點兒皮毛,但足以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尤其我是一個很喜歡吃東西的人,中醫食療讓我對“食”這個觀念又有了一個新的轉變。”?

我真的很感謝中醫食療學這門課,感謝李恩慶老師,激發我產生了這個想法。 根據我自己上課的上些感受,我想給李恩慶老師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對李恩慶老師以後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1、希望xx老師以後能多講一些跟男生日常有關的一些知識。在這個學期,老師講了很多女生生理時期等等的保健方法,我在女朋友生理期的時候熬湯水給她,很感激您呢。但是關於男生的知識,貌似比較少。

2、對於北方的同學而言,很多人都不適應南方的水土和飲食,希望李恩慶老師有機會能講講有關於南方飲食的問題,比如說在南方吃什麼東西容易上火,有什麼藥膳可以改善水土不適應的症狀等等。

3、希望李恩慶老師能多講一些利用宿舍條件就可以製作的膳食,因為我經常感到總有衝動想在下課後就做一下在課堂上學到的藥膳,但是由於宿舍烹飪條件的簡陋,而只能紙上談兵。

4,希望李恩慶老師能夠加強每節課跟同學的互動。每次上課,第一節課您一直在傳授知識,第二節課進行視訊教學,作為學生總覺的自己參與度不夠。希望老師能夠創造機會讓我們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最後,感謝李恩慶老師的細心教導,相信很多同學都會對這門課程受益終生的。

中醫藥心得體會10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逐步由世界大國邁入世界強國。在一帶一路新形勢下,中國開始注意到文化軟實力對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於是,作為中華民族靈魂和精神支撐的傳統文化得到了應有的關注,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視。而高校作為傳播和創新文化的重要機構和場所,有責任也有必要將其應用於教育之中。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變革、創新和發展。拋棄傳統,就等於丟掉根本,等於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喪失文化的特質。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我們應當懷著溫情和敬意自豪地對待。

中醫藥學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學性和倫理觀,橫跨自然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蘊藏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優秀的高階中醫藥人才須達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立足於中醫藥學的人文特質,突出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亮點。同時,中醫藥文化中所蘊涵的中國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統文化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把國學貫穿到中醫藥的教育中來,是中醫藥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國學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國學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表達著豐富的中國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質是文化與人的雙向建構機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形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也是一種以文化形態、方式、方法促進人的發展的過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斷擴充套件。德育與文化應當緊密結合,不斷創造和更新,實現德育和文化兩個維度的發展。國學教育與高校德育實際上也存在互動關係和內在契合之處。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國學是中華優秀文化的載體,蘊藏豐富。中華文化被稱為倫理型文化,這種文化以經典為形式得以儲存,因而國學中充盈著豐富的、直至如今也極具現實意義的思想道德觀念和倫理規範。無論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還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倫理襄永、愛國愛家的民族精神,對於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說,國學可以成為高校德育的重要載體和資源,能夠更好地滋養和支撐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讓大學生成為德與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成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較高、社會責任感強的優秀大學生。尤其是,要強化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信、促進大學生實現民族自強,就必須從傳統中、歷史中找到支撐。從這一意旨上來講,國學的特性決定了它能夠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國學與高校德育,統一於教化和培育全面發展的大學生,二者統一於化人與育人的要求與實踐中。

(二)文化傳承的作用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傳統與根本。數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一種有著廣泛影響力、強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華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這些智慧一般集中體現在歷史流傳下來的偉大經典之中。它們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誌。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進取的過程中,優秀傳統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讓廣大中國人接受優良道德道德傳統、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要求。因此,實現文化的傳承是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題中之義。

如今的`高校不僅是知識的寓所,更是引領文化的力量。大學生是時代的未來,一定要樹立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學的基本職責之一就是實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實現民族精神財富的傳承和發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覺和民族文化自信。“這些因素的傳承和弘揚不能不依靠德育,應該說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揚和培養一種民族意識、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部分,是國學所承載的傳統文化能夠獲得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貫穿國學,使得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通過這一方式得到更廣泛的認識、接觸、理解和接受。換言之,高校德育是國學發揮作用、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將國學與高校德育相結合,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要求。

總而言之,國學與高校德育統一於開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學生的過程之中。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德育通過對國學內容的檢驗、選擇和教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傳遞道德知識、哲學知識等知識形態的文化,也傳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規範形態的文化,還傳遞情感、態度、信仰和各種文化心態、社會風尚等多形態的文化,從而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二、傳承中醫藥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傳統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師國學承模式變為院校培養,中醫藥院校為我國培養國學了大量高等中醫藥人才。時至今日,高等中醫國學藥院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思想日趨成熟,然而國學令人費解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發展起國學來的中醫藥卻要擺脫自身的理論基礎及其架國學構,追求科學實證,日漸式微的原典理論已經成國學為人們對古典文化神壇的祭品,處處可見的“中國學西醫結合”、“中醫現代化”等光怪陸離的文化標國學旗無論是在中醫最高學術機構,還是在人們的國學普通生活之中,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熟語,在此國學語境下的背離傳統、背離經典的任何言論和行國學為都是對當下受眾的誤導,也是對中醫原旨的國學玷汙和嘲弄。因此,高等中醫藥院校在著力國學中醫藥現代化的同時,應把中醫藥文化教育放國學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緊密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國學和發展中醫藥文化,不斷提高中醫藥學生的綜國學合素質。

(一)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國學成部分

自從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變革、創新和發展。所謂文化,是指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國學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藥學發生、發育和發國學展的思想母體和動力源泉,科學與人文的成功國學交融是中醫藥學的基本特質。中醫藥學是中國國學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國學要組成部分。在世界醫學史上,許多文明古國國學都有過自己的傳統醫學,但是,歷盡幾千年的滄國學桑,目前碩果僅存且承傳不絕的只有中醫藥學。國學數千年來,中醫的實效性作用並沒有因年湮代國學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啟後的經驗積累使國學她超越了時空侷限而更臻完善,其關鍵的原因國學即在於她的文化性遺傳,在於她具有先進文國學化的合理核心。

(二)高等中醫藥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醫國學藥文化特色

大學不僅要培養專門人才,而且國學應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國學應培養具有優良綜合素質的人才。各高等學校國學要確立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共同提高的國學人才觀,明確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高質量人才國學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9]。因此,大學教育承國學載著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務。傳承文化是現代大國學學的基本功能,創新文化是現代大學的崇高使國學命,研究文化是現代大學全部活動的基礎。

中醫藥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國學的重要基地,進行中醫藥文化教育理應成為中國學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理應成為中醫藥院校德國學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繼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是國學中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弘揚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學醫藥院校的神聖使命,而創新中醫藥文化則是國學中醫藥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毋庸置疑,在市場國學經濟條件下,中醫藥學要繼承、創新,中醫藥院國學校要發展、強壯,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不容忽國學視。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就是市場。高等中醫國學藥院校的人才培養在重視學生專業素質教育的國學同時,更應注重中醫藥文化教育,以中醫藥文化國學豐富中醫藥學生德育教育。

三、中醫藥院校學生國學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強國學素養的培育有助於提升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文化認同”是一種個體被群體的文化影響的感覺,是人們在一個民族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對本民族有意義事物的肯定性體悟。文化認同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建立。而大國學的範疇認為傳統文化就是國學,學習國學對建立學生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文化自覺性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在中醫藥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傳統文化的薰陶,有意識的提高學生對國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繼而提升學生的國學素養。在 7年 0月的十九大報告中已經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提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國學素養必然有助於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認同感。

(二)提高國學素養是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提高國學素養離不開國學教育,畢天璋提出“我們暫時可以界定為以國學為核心內容的,旨在傳承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和學術傳統,培養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醫學本身和傳統文化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醫學就是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學說思想都影響了中醫學的文化背景,而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才能夠更好的理解中醫理論中的精華。而國學中的經典無疑會幫助學生增強文化底蘊,提升人文素質,例如讀《論語》可以讓學生知禮、知仁義,懂得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讀《孟子》可以提升學生內心的道德感、提高社會責任感;讀《莊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豁達灑脫;讀唐詩宋詞在讓學生感受審美愉悅同時詩意的體悟人生,學習國學可以讓我們心靈中有詩意,記憶中有歷史,思考中有哲理。

總之國學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既是響應中央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也是對社會和學術界“國學熱”的迴應,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斷改革和提升的應有之義。國學中包含的精華和優秀資源,能夠為中醫藥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帶來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