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5篇)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

做最好的老師是我的心願,於是我選擇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雖然與李鎮西老師不曾謀面,也沒有過交流,但讀了這本書後,我不僅對李鎮西老師有了一些瞭解,更從中獲得很多寶貴的財富。

一、要有童心思維

某校國中班有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有幾天課堂上神情憂鬱,無精打采,原來是她家裡的一隻小貓死了,因此她非常難過,班主任沒有批評她,而是買了一個精美的瓷器小貓送給她,並溫和的對她說:“你有一顆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還有比死去的小花貓更重要的內容,那就是你的學習。振作起來吧!”這位老師對學生思想開導的很成功,他的祕密就在於他首先是懷著兒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學會兒童思維,教師才能夠站在兒童的心態與學生有心靈的碰撞。

二、教師應博愛

有一次,有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欺負李鎮西老師班裡的學生,而且那個學生挺不講理,氣急之下,李老師動手打了他。李鎮西老師班裡的學生大多數是支援李老師的,但有少數同學對他說“您說您不是他老師,可是在所有看見您打人的.學生中,您當然還是老師。”是啊,對外班學生的輕視,敵視以及任何不負責任的粗暴,同樣會在本班學生中損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望,更為嚴重的是,還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我們周圍所有的兒童都是我們的教育物件,我們對他們都負有同樣的愛和教育的義務。

三、在平等中培養平等

李鎮西老師一直提倡師生之間要平等,教育界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對於過去教師偉岸的站在講臺上俯視學生無疑是一個進步,但這句話中“蹲下來”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體的蹲下”而是“心靈的蹲下”,我贊同李老師的說法,教師走進課堂,學生齊聲說“老師好”教師應給真誠的迴應“同學們好”,需要被幫助的學生被叫到辦公室,教師首先請他坐下,課餘,教師不妨與學生一起嬉戲娛樂……這都自然而然的體現出師生尊嚴上的平等。

李鎮西老師對工作認真,對學生用心,並不是以一種敷衍的態度對待教育,他的細心、用心、童心、愛心都是值得我學習,願我真的像所想的那樣做最好的老師。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2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看了《如何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的幾篇文章之後,內心感觸頗多。

中國古代軍事家們曾在選拔軍官時,把人分成四類,並認為:智慧但懶惰的人可以做將軍,智慧而勤奮的人可以做參謀,又笨又懶的人可以做士兵,又笨又勤奮的人只會添亂,這樣的人最要不得。無疑魏書生是“智慧但懶惰”的教師,可見“懶”得恰到好處也能成為一種才能。

教師的教學工作,要學習魏書生的“懶”,凡是學生能幹的事情,都讓他們自己幹。如果教師的“懶”既能讓自己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又能培養一大批能幹的學生,何樂而不為呢?可見,要想成為最好的教師,也要學會用“心”做一個“懶”教師。

要想做“懶先生”,自己思想首先要放開,對自己的學生要放心。

只要學生能幹的,教師就不去做。這是魏書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做個“懶”教師。

魏書生的“懶教師”觀念,表現在其教學上,就是指學生能學會的,老師儘可能不講;講5分鐘能會的,就不講6分鐘。因為他覺得,老師不做,不是當老師的偷懶,而是儘可能多地給學生鍛鍊的機會。他說:“一個老師剝奪了學生做事的權利,剝奪了他努力能夠做到的機遇,就等於和不讓他吃飯一樣可怕。人家能夠吃得了,幹得了,你不讓他吃,不讓他幹,當然學生的體質就會下降。所以,看起來讓學生做事,是為了減輕老師的負擔,這不對,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增長能力的機會,他只有更多地做事,參與管理,參與制定計劃,他才能增長能力,增長主人翁的責任感。”正是有了這樣的觀念,魏書生才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懶教師才能教出勤學生”。

可見,魏書生的“懶”字背後有哲學:

“懶”字背後有學生。魏書生認為學生應始終處於課堂的主體地位,即使是講解課文如行雲流水者也不能夠拋開學生,不管不顧。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魏書生始終堅持把學生培養成學習的主人,致力於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自己。魏書生認為:“如果在教學中時時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而且是活生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無限潛力的、不斷變化的主人,那麼教師想出來的辦法就容易使學生接受。反之,如果把雙邊活動變成老師一廂情願的艱苦勞動,那麼即使借用別人一兩個方法上的竅門,用在自己那裡也是行不通的。”那麼,學生的主人地位如何得到體現,發揚教學民主是關鍵,是根本。魏書生在教學過程中凡事都跟學生“商量”,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到教學重點、課時安排以至具體的教學方法,都同學生“商量”,儘可能達到師生認識上的統一。所以,魏書生的“懶”換來了學生的“勤”,引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這體現了一個成熟的教育者對教育主體的尊重。

“懶”字背後有目標。魏書生的“懶”字教學,實際上是一種教育智慧,所有環節,包括課前的鋪墊,都是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一步步自然行進,草蛇灰線,形散神聚,看似無意,實則有心。其實,成熟的教學,跟音樂、繪畫等其他藝術一樣,最高的技巧就是沒有技巧,是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但其中一定有“象”一定有“聲”,有象外之象聲外之聲,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一樣的意境。

“懶”字背後是勤奮。教學作為一個動態系統,它需要教師的高度智慧來調控,而這樣的智慧需要教師課前長期的勤奮努力,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除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爛熟於心、潛心把握外,還需要教師對課堂可能涉及的文學、史學、哲學、美學、時政、天文、地理乃至於社會世相、甘苦人生等等,都要有所涉獵。總之,教師的每一堂課都要以一生的勤奮積累來準備。勤奮學習,勤奮思考,勤奮研究,勤奮總結。作為教師的魏書生身上,有他幾十年來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有他訓練表達苦練成語連句的虔誠和追求,有他借鑑東北二人轉的'表演功力用於課堂而活色生香的喜悅和成功……

由此看來,魏書生的“懶”是一種外在的表象,其實,“懶”教師時時在思考,在構思,“懶”教師是要用心來做。而魏書生教學中的“懶”更是一種智者的教學策略,是勤奮之後對教學駕輕就熟的自信,是對學生和整個教學的尊重。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有許多種,如報紙雜誌、網路電視等各種媒體。課堂上老師言傳身教只不過是其中一部分,過去那種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根本不能適應現代教學,因為,教師在知識總量上和學生相比,佔的優勢大不了多少。現在課堂教學最需要的是怎樣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懂學習、會學習,一旦他們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就可能在較短的時間裡,獲取大量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放心大膽地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給他們一片天,你就會看到那裡有七色彩虹出現。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3

暑期裡有幸讀過李鎮西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頗有感受。書裡最震撼人心我的是李鎮西教師對教育的思索,他對教育工作中的喜愛,對學生的喜愛。

做為老師,大家都想過該如何協助這些學習上有艱難的學生,想過該怎樣在課堂上吸引住學生的專注力,想過該怎樣塑造學生的想像力,也想過該怎麼讓學生喜愛自身但大家或許從不曾真實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念書?當我讀到教育便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上擺脫的人都能幸福快樂地渡過一生。我震撼人心,它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念,但這以深深地融進到李老師的血夜之中,變成李老師的教育追求完美。因此他不僅於學生在學校期內恪盡職守,即便在學生離去院校後仍牽掛著她們因此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世界好似一個繁茂的大森林:有偉岸的喬木,也有繁茂的灌木叢,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盤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太陽底下呈現自身的勃勃生機。讓自身的學生幸福快樂地渡過一生它是一種多麼的寬闊的胸襟,多麼的博大的愛啊!而想下自身,有時以便學生的難題而大聲地斥責她們,難道說這是愛小孩的主要表現嗎?

李老師對愛的固執也深深地觸動了我。他做的.很多事兒都很一般,實際上很多教師都曾做了。為何李老師能變成優秀教師?一個真實的優秀教師。而大家卻在日常事務中越來越愈來愈平凡,這自然有自身素養的差別,但更關鍵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固執,對愛的一種堅持不懈。如同李老師常說l愛心與童心r就是我教育工作永不言敗的最終一道防禦。他把教育工作當成自身的工作,把帶來學生一生的幸福快樂當成一生的追求完美,而大家大量的僅僅把教育當成自身維持生計的工作中。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容易很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愛小孩才可以培養小孩的愛心。愛小孩才可以體貼入微地關注、凝視她們發展中的每一個關鍵點,才可以為她們的每一點細微發展而真心誠意愉悅,才可以認知她們的煩惱和疑惑,而且為處理這種難題而費盡自身的心力。李鎮西老師是學生的教師,也是學生的盆友,並且是知心的盆友。正由於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獲得了教育正確引導的主導權,另外也獲得了學生對他的重視。

回望自身走過的路,禁不住慚愧十分。今日讀李老師的書,好像開展了一次精神實質洗禮。因為我願做最好的老師!從今天開始,勤奮搞好每一件小事,爭得今日比昨日做得更強,明日比今日做得更強!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4

寒假裡我有幸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二十五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書中沒有對缺陷的掩飾,沒有對成功的浮誇,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師的與眾不同。他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著詩意,包含著深情。讀著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為之讚歎、折服。

什麼樣的教師才是最好的教師?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教師?作為一名新教師,雖然很多地方尚且缺乏經驗,但是做一名好老師,卻是內心深處最迫切的渴望。李老師這樣告訴我們 :“ 最好”是相對的。因為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 最好” 其實就是“ 更好” 。雖然 “ 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 “ 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 “ 最好” 。李鎮西老師的所謂 “ 最好的教師” ,是自己和自己比較而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 “ 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雖然每天都不是 “ 最好”,每天都會有遺憾和不足,但每天都這樣和自己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 那麼我就不斷地在向“ 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要做一名好老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愛,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種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執著而深沉的愛,是教師對學生真摯而無私的博愛。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他們的親密夥伴。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學會對學生灌注自己的愛。有時候總覺得自己太急躁,不願意給後進生更多的時間、耐心和等待。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要做一名好老師,就要讓自己的愛感染到每個學生,我相信他們也會被感動,這樣就有利於教育工作的進一步展開。

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由此能看出,李老師有著深厚的閱讀基礎。讀書對於一名教師來說就是補充知識的'最好途徑之一,讀書不但能快速地獲取他人的經驗教訓還能與時俱進地瞭解最新的知識動態。老師需要把自己一桶水分給孩子們,如果桶裡的水不被及時補充的話,那麼會被時代所淘汰。作為新教師,我對不能在課餘保持閱讀感到慚愧,總是忙、累等理由給自己找藉口,殊不知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所以今後的工作中,應當堅持閱讀,為做一名好老師打好基礎。

書中寫到李鎮西老師時時提醒自己:“ 我是一名教師 ,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他從教二十餘年,每天都堅持完成好“ 五個一工程”――上好每堂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 日記。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鎮西老師。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教育更不能停滯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師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爭取做到 “ 更好” ,也許我們離一名好老師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每天都做得更好一點,那麼自然而然會離心中的目標更近一些。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5

讀書摘要:

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是最富有的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力所以及的最好程度。

讀書心得:

“自己和自己比”,這句話大富有哲理,的確,只有找準自己的座標,然後用心去對照,才能看出進步與差距,我們要學會自我反省。今天我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的上課是不是比昨天上得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業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課,仔仔細細改好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件事情,我們就會不斷超越自己,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正是做最好的`自己嗎?“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一種和平的心態,我們要切記:即使我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為一片綠油油的葉子。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6

讀到李老師的後進生轉化手記,不由聯想到了這些年來轉化差班弱班的經歷。從鄉村到城市,差班弱班似乎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與李老師不同的是,他送走的是即將邁入大學門檻或社會的高中學生,而我面對的常常是五、六年級即將步入國中的懵懂少年。孩子們的無知、調皮,轉化他們的艱辛,常常使我心灰意冷,壓抑在心頭的只有兩個字——“無能”。尤其是去年接到的這個班,使我的理性、感情、耐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今再次提及此事,總有一種“往事不堪回首”的心痛。

這是一個班風混亂、成績落後,幾乎沒有尖子生的年級最差班。剛接到班的第一天,就有老師來向我說情,親戚的孩子想轉到同年級的一個好班,這對我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但面對這個陌生的孩子,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心中牢記的只有四個字:“順其自然”。後來,在一次學籍統計中,我數了一下,班裡像這樣的優生,轉向平行班級和外校的一共有13個,面對13張陌生的學籍卡,我的心空落落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扭轉乾坤,讓這個班級改頭換面,只是硬著頭皮向校長說了一聲“盡力而為”。

為了及時瞭解情況,扭轉班風,我和原班的老師做了交流, 初步掌握了班級的概況,然後又在班級中跟蹤調查,徵求學生的意見,如果按照李老師的“分層遞進教學法”給班級學生分組的話,那麼帶頭組學生有:暢金博、陳慧傑、薛西普、張揚、李寧飛、孫金5個,普通組學生有楊鑫煜、張晨陽、焦旭靜等15人,提高組學生33人,基礎組學生李馮帆、翟萬鵬、呂水清、劉鬆巖、張旭丹、陳正丹5人。在後三個組中,一共有22個學生經常不寫作業或作業不完成。看到這一狀況,站在講臺上第一天,我就給學生講了自己的要求,並希望大家能改變原來的學習狀態,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學習中去。動員令發出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定會有人“以身試法”,果然,第二天早上,檢查作業時門口站了10個,除“後五名”外,另外五名都是提高組的。

情況一直維持了一個多月。剛開始,我知道還不能懲罰,因為,沒有搞清楚原因不能對症下藥。於是,對於每天不完成作業的孩子,我一個個親自過問,經過調查,發現形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以下幾項:

1、 上課學習習慣不好,看似在聽,其實分心開小差的很多,常常是一問三不知,有的孩子一放學,作業不記完就走人,如劉亮亮、陳正丹、翟萬鵬、呂水清、李風帆、張旭丹。

2、生活習慣差,常常忘記帶作業、帶書本,作業寫在一張

紙上,如郭宇偉、李鵬程、王金博、陳正丹。

3、懶惰、說謊成性,不寫作業卻經常哄騙老師沒帶,如劉若嬋、王宇澳、王霄媛、李思凡、張晨陽、王曉亮。

4、閱讀、作文成難題。遇到閱讀,全班做的不到一半,作文和日記一少半學生應付差事,或者潦草、或者極短。

面對這些情況,我首先採取的措施就是家訪,開學後的一個多月裡,我先後走訪了周毅恆、劉鬆巖、陳正丹、翟萬鵬四個家長,其中劉鬆巖家去了兩次,和他們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然後又電話溝通呂水清、李鵬程、李思凡等多位孩子的家長,告訴他們如何避免孩子學習中的問題。如對於懶惰、說謊的孩子,充分利用校訊通把作業及時發到家長手機上,對於生活習慣差的孩子,要求家長在孩子每天睡覺前督促他們收拾好東西,養成生活好習慣。

為了儘快提高普通組和提高組的成績,在班裡,我只是點了後五個基礎組的學生名字,對其他學生,肯定地告訴他們,成績的提高,關鍵在於課堂40分鐘,抓住課堂時間,認真完成各科作業,多讀書,一定都能進步,這無形中給那些中下游學生一個極大的鼓勵,為後面工作的開展開了個好頭。

對於後兩個組的學生,我主要採用下面的方法逐漸進行轉化:

1、在座位上特別照顧他們,每個後進生身邊都安排一個帶頭組或普通組學生,上課時負責重點內容的批註檢查,幫助他們寫出不會書寫的字,放學時監督習慣不好的孩子記錄作業。

2、建立班級作業批改記錄本。主要記錄學生的錯別字,寫字質量,針對到人,每次批改完作業後,直接點出名字讓他們站起來,在黑板上寫出正確的寫法,同時也加深其他同學的記憶。

3、整體扭轉學生寫字質量。因為這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態度,為了讓他們的字整體有所提高,我先從作業開始抓起,從第一次寫作業開始,就要求學生不能使用修正液,並當場沒收了所有的修正液,一旦發現馬上扔掉。書寫時儘量使用鋼筆,寫錯的暫時可以使用魔筆消掉然後用中性筆補上。其次,對於那些寫字質量特別差的,根據晚上佈置作業的多少,適當佈置學生描一頁鋼筆字。班裡一共有十幾個學生晚上有這樣的作業,為了及時檢查,讓其中的兩個學生任組長,每天早上收前一天晚上的'練字。

4、重視課堂教學質量的落實。班裡的學生,除過帶頭組和普通組的部分,大部分接受知識比較慢,課堂講的重點不能牢記於心,對此,我先在字詞上下功夫,對於難寫易錯的字,用拆字法當堂講解落實,課後習題,給學生提供重點詞語,讓他們自己組織答案。每一課,都力求把涉及到語文能力提高的知識講給他們,夯實基礎。學校進行的新教育實驗,每讀一本書,都能和學生一起閱讀,利用閱讀課幫助他們分析理解,教給他們寫讀後感的方法,寫得好,在班裡讀,寫得不好,只要寫了都給予鼓勵。

這種做法,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認真、負責的我,班風也迅速轉變,孩子們都投入到了努力學習的氛圍中。但是,教育沒有絕對,只有相對。我一直反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我認為,教育不是萬能的,我們只能改變一部分後進生,可有些孩子,即使你想盡了各種辦法,也不會有很大的起色。正像李老師說的,他們的學習成績,在社會、學校、家長三者中,家長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儘管我盡到了最大努力,不可避免的是,仍有一些孩子不寫作業,我親身感受到,國小的孩子,採用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方法絕不可能一針見效,尤其是後進生的轉化,如果說李老師的後進生轉化建立在師生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那麼,國小後進生的轉化則建立在“強制”的基礎上。因為很多後進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因為年齡的原因也絕不會理解老師,這是我這麼多年來從事弱班、差班轉化工作的真實感受。所以,老師或家長必須先逼著他們完成作業,讓他們嚐到成功的果實之後,才有可能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向優生靠近。

我們班就有幾個這樣的“釘子戶”,郭宇偉、李鵬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好在兩個孩子都很聰明,雖然經常不寫作業,但課堂接受能力比較強,考試還不拉分。所以,我對他們放鬆了要求,有時作業佈置與別人不一樣,雖然能省一些心,但由於他們寫字都很慢,字也差,學習習慣終究沒改過來。

最讓人頭疼的是那些接受慢、寫字也慢的孩子了,對此,我主要採用給孩子“加餐”和小組幫助的方法進行轉化。前半學期,不能完成作業或錯誤比較多的孩子,我的午飯時間是和他們一起度過的,沒有吃飯的孩子,我從學校打來飯,讓他們也一起吃,辨析錯誤原因,以免重複出錯,直到補完為止。班裡一個叫劉鬆巖的孩子,聽說原來經常考二三十分,書上的字有一半不會寫,每次圈點重點詞語,他都找不到,這樣的成績使他在班裡經常受別人欺負,聽到同學們說的情況後,開學後沒多久,我就在班裡發起了幫助劉鬆巖的號召,告訴孩子,要根除他總拉班級分數的現象,不是欺侮他,只有幫助他,並在他的身邊安排了好幾個成績較好的男生,一有空就主動幫助他,終於,我們的共同努力,使從未及格過的他考出了從未有過的成績——76分。看到這個成績,班裡的孩子們第一次為他鼓起了掌,也正是從他身上,孩子們和我看到了班級進步的希望。

以後的日子裡,我充分利用班會、語文課激勵孩子,每一次我都告訴孩子“笨鳥先飛早入林”,並及時溝通英語和各國小科老師,詢問班級紀律,有時英語老師外出學習,我親自帶孩子們上英語課,教給他們記憶單詞的方法,鼓勵課代表主動向老師反映上課的各種資訊,也許正是這種執著激勵著孩子們,我的“蝸牛孩子”,終於慢慢進步了,我想告訴所有的老師,轉化後進生,方法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老師要有一顆極強的責任心、執著的精神。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7

在閱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標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曾讀過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一書,不禁為他的教育機智而折服。萬老師在書中敘述了將兵法運用於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實踐方面,作者強調在"愛"的前提下,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的情況下,老師要擅用謀略,機變的教育智慧和膽略。書中生動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節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機智靈活地處理問題的方法,讓我們不禁會像孟老夫子一樣,發出"教亦多術矣"的感慨。在理論方面,作者開創性地將兵法的理論與原則運用於教育領域中,探究了兵法與教育之間的關係,並對許多中國古代兵法理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體演繹和運用上作出了獨特的闡述。

我從事幼教工作已經第十年了,這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穫極大。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物件,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8

基於學校的安排,工作之餘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真是受益匪淺!其中李鎮西老師的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對於作為班主任的我來說影響頗深。

文中李鎮西老師說的這樣的一句話使我身同感受。李鎮西老師說到,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他認為教育中的“愛心”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這是我非常欣賞的觀點,讀到這,我不禁想到我們學校的許黎老師,以及還有道口鎮二國中的'韓長庚老師,她們用愛譜寫著自己的教育事業,正是她們對於教育事業的愛,才有了置自己身體於不顧,拖著病體繼續奮戰在教學一線的韓長庚老師,正是有了對教育事業的愛才有了許黎老師撇開自己的孩子不管,一心守護著班裡他人孩子的身邊的感人事蹟。

當然他們得到了社會的讚譽和孩子的喜愛,也因為她們對工作的喜愛,使他們樂於奉獻,當一個有心人,把每節課都上成優質課,使每節課都能成為高效課堂,最終才會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一直以來我也堅信自己是個有愛心的老師,但是我也進入到一個誤區,對孩子一味的表揚和激勵就是有愛心,而不應該有批評和職責。再次讀完這本書,我對教育中的“愛心”問題也有的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書中他談到“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有時我也在懷疑,對於我們班的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到底要不要懲罰?如今我明白了這其實只是一個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師用愛心去把握的“度”的問題了。因為教育之愛絕不是包容遷就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在李老師從教之初,他也曾經諷刺過學生,曾經辱罵過學生,曾經體罰過學生。

但是後來他將這一切都變成了教育財富,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難、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誤最終將他磨練成名師。給我印象最深還有第八章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後進生的轉化。我們班有69個同學,兩級分化很厲害,問題學生很多。李老師在書中向我們介紹了他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採用 0種有效的具體方法:寫家校聯絡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對手競賽;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幹部;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讀了他的後進生轉化手記——我和萬同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為了不失去教育萬同的機會,李老師不斷鼓勵萬同,讓萬同連寫三稿,最後抓住“班級的愛就是祖國的愛”這一句閃光的話寫的演講稿,還利用自習課和下午放學後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最後終於讓萬同信心十足地進行了演講,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掌聲。李老師目中有人,始終把對學生的培養塑造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李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讀完他怎樣對待“後進生”,我開始反思,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我們班,問題學生很多,有了李老師經驗,我想在新學期裡再面對尚春彪,劉帥鑫,張藝軒等孩子時,我一定活學活用李老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找到更適合的教育方法。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9

讀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我感受頗多也受益匪淺。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

在很多人的眼裡,教師是一份輕鬆的職業,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教師肩負著神聖的使命,不容許有半點的閃失。如果說醫生是在拯救人的生命,那麼教師就是在鑄就人的靈魂。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很脆弱,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就在教師的一個眼神裡,教師的一句真誠的鼓勵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可教師這股神奇的`力量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怎樣肩負起這項神聖的職責是每一位老師都必須學習與反思的問題。

記得我曾經因為個人情緒化,打過一個學生,以至於到今天我還對自己的行為而悔恨。直到我開始閱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裡的嘔心瀝血。我開始思索:假如沒有愛與責任,僅憑滿腔的熱情,我最終將收穫什麼?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0

讀完了李鎮西老師集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深地被李老師的愛心和民主所感動,被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和感悟。

《做最好的老師》那一句句耐人尋味的話語正是李鎮西老師幾十年教書育人的切身體會。在書中盡情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裡,融入了李老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反思著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我的心靈又一次得到洗滌。其中他的班級工作、育人之道,更是深深地吸引著我,感染著我、啟發著我……

如何提高學生的自制能力,讓學生做到班主任在與不在都一個樣呢?這是我當班主任以來一直困擾著我的一個問題,今天,我在李老師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權威轉化。

李鎮西老師認為,把教師的權威轉化為集體的意志,這是班級管理中引導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則。如何做到“權威轉化”他的做法如下:

一、引導集體。就是在班集體形成之初,巧妙地引導學生把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要求當作自己的願望提出來,使班級紀律在學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對我的要求”,而是“我自己對自己的約束”。如開學初,對學生提出三個問題:大家是否希望咱們的班級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既然每個同學都有這個願望,那麼為了實現這個願望,每個人應不應該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點?要克服缺點,班級需不需要制定一些規章制度?在此基礎上制定的紀律,就已不僅僅是教師強加的“條條框框”,而成為學生集體的內在要求。

二、利用集體。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學生集體中客觀存在的一些與教師權威一致的積極因素,利用這種積極因素來抑制集體中的消極因素。由於這些積極因素是學生集體中客觀存在,又與教師意願不謀而合,因此它雖然蘊含著班主任地教育意圖,卻使學生覺得這是集體的意志,而非班主任的權威。如對於少數違紀的學生,李老師從不以班主任的角度提出,而讓學生自己擺違紀現象,論違紀危害。這樣,對違紀學生來說,他們受到的懲罰,並非班主任的“鐵腕”,而是來自學生集體的`譴責與制約。

三、規範集體。李老師常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法規,以此作為一種制度對班級進行日常管理。所制定的班級法規儘可能地包容班級一切可能出現的違紀情況;不僅提出紀律要求,同時有相應的強制辦法,明確“違反了紀律要怎麼辦”。既體現出學生之間的互相制約也體現出師生之間的互相制約。人人蔘與管理,人人又被管理。

受李老師的啟發,我也在班級中實行了班規法制,從提出到制定,從制定到實施,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班級的違紀行為也明顯下降。

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給我的啟迪和感悟還不僅僅於此。他的師愛也令我十分感動。如李老師對愛的堅持可以是和學生一封封充滿感情的書信;可以是和學生一次次真情的對話;可以是向學生髮自內心真誠的道歉;可以是堅持不懈地給學生讀一些優秀的小說名著……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將會繼續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做一個受家長、學生喜歡的老師.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1

按照名師工作室的要求,我利用9-10月份的時間閱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本來很少讀書的我,卻從頭到尾讀了一遍。

其中有句讓我印象深刻,“‘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覺得話中蘊含很深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學過程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我用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方法矯正他們的行為時,卻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麼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樑;給孩子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於愛自己。

讀後,心裡極不平靜,這正是我所急需的,他像一盞明燈,引導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斷探索!前行!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2

《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它是由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著。這是李鎮西老師多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念。

我在李老師的教育觀念中,我不斷髮現問題,在其中慢慢去體會、理解。從中我從很多的教育例項中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現在我就來談談我的感受。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說我們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對李老師的這些話語我又很深的體會,並且值得我們的深思! 人們都說“幼兒教師的職業是一種良心的職業。在這份職業中,‘責任心’是軀體,‘愛心’是靈魂”。每天進入幼兒園的大門面對班級裡一大群可愛單純、性格迥異的孩子,我努力地用自己的責任心和愛心去“教好書”、“育好人”,儘量地從繁瑣忙亂的工作中去領悟別樣的充實和快樂。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將認真準備每個教育活動,悉心準備每個生活環節,平等的`有責任的去對待每個幼兒,重視並保障每個幼兒的安全問題。

比如我們班幼兒各方面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孩子說話口齒清晰、語句完整連貫,有的孩子只能斷斷續續地說出大概意思;有的孩子個性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流,有的則內向膽小、默默無語;有的長得可愛穿著整潔,有的則灰頭土臉邋里邋遢……本著對每位孩子負責的心和愛心我沒有厚此薄彼,而是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讓每一位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幼兒感覺身邊充滿了愛,便融入到了這個愛的大家庭。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將愛心和責任心交織在一起,朝著“抬頭是天、俯首是地,中間是課堂和幼兒”的意境而努力!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3

假期裡有幸讀了李鎮西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頗有感受。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思考,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於學生在學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而想下自己,有時候為了學生的問題而大聲地訓斥他們,難道這是愛孩子的表現嗎?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李鎮西老師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4

在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的過程中,我的收穫很多。我深深的瞭解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讀著書,讓我不禁為他對學生的熱愛而震撼!為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而讚歎!為他的獨特人格魅力而折服!

通過讀書,我感受到了《做最好的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無比赤誠,要對學生的無比熱愛,我也希望自己能以這樣的一顆教育者的心,用這種愛心成就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媒體不斷地報道出某些教師的惡劣行徑,社會也表示了強烈的譴責。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教師真的不懂法嗎?

當懲罰做的不適度,扭曲了人的情感承受能力,就容易轉化為體罰。我們講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懲罰的實質是違背尊重的原則,老師的一句話,一種行為,一種措施,導致學生傷害的案例不在少數,這又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教育的懲罰走多遠。

教育是教育人的,同時也是人操作的,我們必須用人文的思想看待教育,以教師的生命喚醒學生的生命,用老師的真愛來補償教育的缺憾,路就在腳下。我想,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愛!有愛才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簡單粗暴的體罰,那不是教育;不講方法藝術的懲罰,那也不是教育。

教育需要過程,教育需要心智。當我們看到孩子打架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學生不完成作業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學生不遵守校規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學生反覆犯同樣錯誤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他是個孩子,你是否想到他們的品格還是可塑的,你是否想到他們的情感也是能感化的,你是否想到變一種方式來處理、來化解。老師累點,苦點,甚至是心酸點不要緊,可千萬不要損傷學生的身心健康。做一個負責的教師,也要做有耐心的教師,更重要的是做一個有愛心的教師。

“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又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根號,一疊疊作業本為他的青春無數開平方。”其實這些都只說了一半。因為,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好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總之,我們的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 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5

閱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讓“後進學生”享受成功》、《把更多的關愛給“後進生”》等文章,感觸頗多,這讓我回想起我數學課堂上的一個故事:我在處理《節日禮物》一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的內容)的練習題時,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原本課堂上的時間比較緊,但有一個學生老舉著手,我一看,原來是一向多事的劉寒,他在我的數學課堂上從來都是“無事生非”,“他舉手又有什麼事情?別浪費時間了!我還是接著處理練習題吧!”我想到這裡,就打算接著處理練習題,但在我與劉寒的眼神一剎那的交匯時,我看到了一個積極回答問題的渴望之心,我略作遲疑,說:“劉寒,你有什麼要說的嗎?”“老師!書上印錯了,課本64頁根本沒有正確答案。”“什麼?沒有正確答案?”同學們一片驚訝聲。“你能說一說你的想法嗎?”我也有些驚訝。“老師,在書中的觀察圖中,在房子後分明圍著柵欄,而選擇時圖中卻沒了柵欄,你說對嗎?”經他這麼一說,我們大家急忙看書,“是呀!”“是呀!”學生紛紛拿起鉛筆在圖中畫了起來……雖然這節課我因為這個小小的“插曲”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我分明讀懂了尊重學生對於教師教學的意義,在我們的課堂中,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引起教師的注意,我們在關注教學目標完成的同時是否真正關注了學生?是否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作為教師我們是否該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看看這些我們自認為做得很對的事情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不要把尊重學生當作掛在嘴邊的空話,讓我們的教學行為處處充滿尊重,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