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

教育需要民主

——讀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教師》有感

李鎮西老師的《在平等中培養平等》一文中寫到老師向學生借紅筆和學生向老師借喝水的紙杯的細節對比,感受教育過程中的不平等、不民主。回顧教育的過程,許多都是假民主,教育教學中的諸多細節讓我們看到自己司空見慣的行為中沒有民主,獨立、民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總習慣滔滔不絕的講解,而無論學生原有的水平,教師總習慣高高在上,而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情感;教師總習慣為人師表,而從未蹲下身子和學生交流,真正蹲下來,心靈才能得到彼此的感應,蹲下來,教師就能真正理解孩子,教育教學才會真正民主。其實,平等的氛圍需要心靈深處的喚醒,尤其是對待後進生,更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平等來喚醒孩子內心的民主,讓這些孩子體會到做一個有尊嚴的'學生,只有這樣,平等才會真正深入師生心靈,成為理性的認識,成為一種理念。

新課程倡導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民主的教育是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是為了學生的教育;民主的教育是為了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感受到心靈的豐盈和精神的愉悅,感受教育的真、善、美,這樣的教育讓孩子擁有正直,學會了生存,真正讓學生擁有美好的童年,引領學生有尊嚴的學習和生活。

真正的民主是學生自信的表達,是學生平等的對話,是學生智慧的思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同在藍天下,引領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求知、學會做人。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2

在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的過程中,我的收穫很多。我深深的瞭解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讀著書,讓我不禁為他對學生的熱愛而震撼!為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而讚歎!為他的獨特人格魅力而折服!

通過讀書,我感受到了《做最好的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無比赤誠,要對學生的無比熱愛,我也希望自己能以這樣的一顆教育者的心,用這種愛心成就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媒體不斷地報道出某些教師的惡劣行徑,社會也表示了強烈的譴責。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教師真的不懂法嗎?

當懲罰做的不適度,扭曲了人的情感承受能力,就容易轉化為體罰。我們講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懲罰的實質是違背尊重的原則,老師的一句話,一種行為,一種措施,導致學生傷害的案例不在少數,這又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教育的懲罰走多遠。

教育是教育人的,同時也是人操作的,我們必須用人文的思想看待教育,以教師的生命喚醒學生的生命,用老師的真愛來補償教育的缺憾,路就在腳下。我想,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愛!有愛才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簡單粗暴的體罰,那不是教育;不講方法藝術的懲罰,那也不是教育。

教育需要過程,教育需要心智。當我們看到孩子打架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學生不完成作業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學生不遵守校規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學生反覆犯同樣錯誤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他是個孩子,你是否想到他們的品格還是可塑的,你是否想到他們的情感也是能感化的`,你是否想到變一種方式來處理、來化解。老師累點,苦點,甚至是心酸點不要緊,可千萬不要損傷學生的身心健康。做一個負責的教師,也要做有耐心的教師,更重要的是做一個有愛心的教師。

“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又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根號,一疊疊作業本為他的青春無數開平方。”其實這些都只說了一半。因為,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好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總之,我們的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 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3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蘊藏著值得讓人為之奮鬥一生的追求。

作為老師,成為最好的老師一直都是每個教育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如何做到最好,每個人認同的標準雖然各不相同,但其本質是同一不變的。

再讀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中,教師對學生深沉的愛,執著的不悔深深地打動了我。生活中、工作中許許多多看是簡單瑣碎的事情卻無不藏著一名教師對學生的執著的愛與責任,這樣的事情相信許多的老師平時的工作中都曾經歷過。 成為一名真正的老師並非像有些人口頭上表示的那樣能夠簡單,能夠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以愛心與童心完善我們的教育使命,相信這就是李老師常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吧!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對學生的一腔愛心。這是所有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正是因為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堅持不懈地寫下那麼多手記、札記,為進一步探索教育的規律積累那麼多原始的寶貴的資料。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可能是他的這本手記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在他和學生之間,我們看不見有什麼“代溝”。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說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4

暑期裡有幸讀過李鎮西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頗有感受。書裡最震撼人心我的是李鎮西教師對教育的思索,他對教育工作中的喜愛,對學生的喜愛。

做為老師,大家都想過該如何協助這些學習上有艱難的學生,想過該怎樣在課堂上吸引住學生的專注力,想過該怎樣塑造學生的想像力,也想過該怎麼讓學生喜愛自身但大家或許從不曾真實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念書?當我讀到教育便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上擺脫的人都能幸福快樂地渡過一生。我震撼人心,它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念,但這以深深地融進到李老師的血夜之中,變成李老師的教育追求完美。因此他不僅於學生在學校期內恪盡職守,即便在學生離去院校後仍牽掛著她們因此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世界好似一個繁茂的大森林:有偉岸的喬木,也有繁茂的灌木叢,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盤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太陽底下呈現自身的勃勃生機。讓自身的學生幸福快樂地渡過一生它是一種多麼的寬闊的胸襟,多麼的博大的愛啊!而想下自身,有時以便學生的難題而大聲地斥責她們,難道說這是愛小孩的主要表現嗎?

李老師對愛的固執也深深地觸動了我。他做的很多事兒都很一般,實際上很多教師都曾做了。為何李老師能變成優秀教師?一個真實的優秀教師。而大家卻在日常事務中越來越愈來愈平凡,這自然有自身素養的差別,但更關鍵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固執,對愛的一種堅持不懈。如同李老師常說l愛心與童心r就是我教育工作永不言敗的.最終一道防禦。他把教育工作當成自身的工作,把帶來學生一生的幸福快樂當成一生的追求完美,而大家大量的僅僅把教育當成自身維持生計的工作中。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容易很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愛小孩才可以培養小孩的愛心。愛小孩才可以體貼入微地關注、凝視她們發展中的每一個關鍵點,才可以為她們的每一點細微發展而真心誠意愉悅,才可以認知她們的煩惱和疑惑,而且為處理這種難題而費盡自身的心力。李鎮西老師是學生的教師,也是學生的盆友,並且是知心的盆友。正由於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獲得了教育正確引導的主導權,另外也獲得了學生對他的重視。

回望自身走過的路,禁不住慚愧十分。今日讀李老師的書,好像開展了一次精神實質洗禮。因為我願做最好的老師!從今天開始,勤奮搞好每一件小事,爭得今日比昨日做得更強,明日比今日做得更強!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5

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教師的崇高,也來自學生。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最近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以後,通過對書中經驗的借鑑,使我更自信,用發展的眼光去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

一、拓展空間,激發活力

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之充滿活力,教師必須摘下“師道尊嚴”的面具,讓自己的主導地位不至於變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親切、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向教師敞開心靈的大門,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思想,敢於在教師面前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並自我挖掘出創造性的潛能。要做到這樣,教師必須做到不拖堂,不讓作業和考試填滿他們的課餘時間;不要滔滔不絕地“滿堂灌”,還學生自主權,還學生髮言權,還學生活動權。否則就等於堵塞了他們學習發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學生將被動地接受資訊,變成“錄音機”,變成“容器”。

二、關愛學生,樹立威信

《學記》中雲:“親其師,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老師關愛學生必然贏得學生的愛戴,學生也必然會將愛師的感情轉化到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中去。反之亦然,如果我們對每個學生不做到力戒“忘事忌語”,即使您一切為了學生,而學生卻受到您的言行的影響,或疏遠您,或與您產生對立情緒,漸漸地變成被動學習,甚至厭惡學習。

三、提高素養,終身發展

老師工作有著枯燥重複的特點,每天要面對大量繁雜、瑣碎的學生問題,若不能以平常心態對待周圍變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氣會變壞。如果急噪不能剋制自己,變得激動,訓斥學生,憑主觀臆斷妄下結論,會挫傷學生自尊,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導致心理失衡現象。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任務是去幫助每一個學生成功,對其不規範行為,只有引導,認真去做思想工作。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向李鎮西老師學習,做到邊教邊學,隨時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於認錯糾錯的勇氣,這對自己發展很有利,同時我們只有寬容學生的錯誤,給他們愛,用自己的美好心靈去醫治其心靈創傷,用精神甘霖去洗滌他們思想上的汙漬,他們今後才會寬容別人的錯誤。要知道:我們對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對待我們和別人的方式。所以我們要拋開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養,從學生角度去思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及時將一觸即發的矛盾緩衝過來,增進師生情感。

《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的大量案例指導了我今天怎麼去應對教育中的困惑。李鎮西老師說:“教師首先是一個教育者,然後才是一個學科老師”。師愛是教師應盡的師德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這是一種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教師的愛是一種關心,一種關切,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一視同仁地把這樣的愛獻給學生的。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們是無法強求的。比如說對於一個說謊成性的人,如果我們還打從心裡喜歡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教師了。我們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有一點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並不防礙我們關心和幫助他,也不是代表我們已經放棄了他們,我們還是要儘自己的力量來教好他們,這才是人性的師愛!我明白了自己並不是放棄了學生,正是這個“矛盾”的愛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個好教師!我相信經過時間的磨練,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做到怎麼樣的愛學生才能更好的'讓他們健康成長。

在教學方面,雖然我們標榜素質教育,但是到現在為止,恐怕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中國的教育中應試教育還是佔有重要的地位。形勢和現實所迫,我們不得不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的提高,這是我們教師壓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貪玩的、不愛學習的;學生所感興趣的並不是課堂上的東西,而是課外的東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著學生令人頭疼的分數,一定會令我們心裡充滿了壓力。我們有時候都會困惑為什麼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為什麼那麼難教。其實這個當然有學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師的原因。也許我們的課堂沒有接近學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許沒有教學的藝術。李老師指導了我們,學生的因素是我們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師的因素則可以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要當一個合格的學科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用自己的知識魅力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與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課堂,認真備好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作為一名老師,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學這兩方面的工作,我相信自己一定會找到平衡點,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和不斷的反思會讓我不會顧此失彼,我也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變成一個優秀的教師!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6

踏上工作崗位九年了,在這期間我有過悲傷,也有過快樂,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學生時代,我是一個勤奮而努力的學生,踏上工作崗位,我依然是雄心壯志,想著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想著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可是由於缺少豐富的工作管理經驗,常常會有棘手的突發事件讓我束手無策。什麼是最好的老師?一直在尋覓答案。

最近讀了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 ;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裡不禁問自己,在九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物件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溫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教師必須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並且帶有“強制性”,

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著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著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著“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著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這點我深有體會。

工作以來我擔任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總是要求孩子們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總是覺得他們錯誤很多,例如不講衛生,不按時完成作業??常常會責怪他們,這樣對改正錯誤並沒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勵的方式,用允許他犯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們的錯誤越來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著“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7

幾年前初讀李鎮西老師寫的這本書,就很喜歡他在序言中的這幾句話:“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如果想成為“最好的老師”,很簡單的一個字——“愛”。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很複雜。這本書中,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畢竟“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利”,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李老師的“愛”尤其體現在對待“後進學生”上.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後的工作中我也要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李老師對愛的那份執著,對愛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

讀完文章,我深深地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做最好的老師”,是一個崇高的理想,一種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境界。讓我們以愛心啟航,胸懷滿腔的真誠和熱情,都來努力做最好的老師。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8

暑假期間,我把學校發的一本名為《做最好的老師》的書,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寫的,當時我真真地閱讀完了,收穫很多,受益匪淺。我想讀完一本書一定要留下讀書的影子,一定要思考沉澱些東西。於是當時我隨筆記下了自己的感想。讀這本書中李老師寫的總序,我更進一步瞭解了李老師,知道了他今天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對教育的滿腔熱愛外,更主要的是因為他曾經的文學夢。用李老師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不止一次地慶幸我是一個教師,因為與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遠年輕;而且我特別慶幸我是語文老師,因為這使我能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並把這種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李老師的心靈追求,乃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到快樂”;讀這本書我認識到了榜樣力量的偉大,李老師因為一直“追隨蘇霍姆林斯基”,所以成了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

讀這本書,我通過李老師的誠摯的介紹我認識或者說了解了當今教育屆的名師,如,×等等。我知道自己想地瞭解和學習這些名師必須購買他們的書籍,食取他們給同行釀製的最豐富的營養大餐。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應該“用行動追尋教育理想”,我們應該通過“閱讀提升生命的品格”,我們應該多讀一些“觸動心靈的書”。即使不讀書而看電影或電視也應細細地“品味”,認認真真地“揣摩”裡面的“人生百態”。這本書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大大的不足,那就是我不善於思考。其實一個合格的老師除了必不可少的`閱讀外更重要的是思考。用教育者的思維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李老師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是離不開這兩方面的,一個就是善於閱讀,另一個自然是善於思考。其實李老師的成功的祕訣無非是“實踐、思考並記錄”我讀完這本書,記住了李老師的這句話,“對普通的一線中國小老師來說,只要堅持記錄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實踐,三年五年,一定會成為教育專家的!”我已經開始記錄我和學生的故事,我不是希望自己成為教育專家,而是渴望自己尋到教育的真諦,從而更好的服務於教育,更好的培養遇到我的每一個學生。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9

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一教育專著,收穫極大,書中的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本書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點燃了一盞明燈,也為我能走出“教育誤區”,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樹立了信心。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更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個老師想做到最好,對孩子、對教育事業的愛便是那深深的基石。

 一、純真的愛心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對全班學生,無論他是出生於幹部權貴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後進生,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愛的力量是無窮”。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生活。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正是老師的愛才使得這“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學生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學生們如何愛別人。

二、真摯的情感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裡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絡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班裡有個同學,罵人、惡作劇、作業經常不做,上課經常遲到和做小動作,批評教育他當耳邊風,嘴上說改,事後還是屢屢犯錯,真讓人頭疼。在一次勞動中,我發現這個學生勞動起來竟那麼積極,不怕髒不怕累。我及時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還讓他當了個勞動委員,負責衛生區的清潔。回家後他把我表揚他和當衛生委員這件事告訴他媽媽,說老師多信任他,讓他做了衛生委員,這是他從來沒有當過的。不過我私下裡又把他叫到一邊,指出他的許多不足之處,最後我還充滿信心地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採取先揚後抑的辦法教育他,這樣在表場之後批評,他進步了很多,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其實就是給學生最大的鼓勵。後來他變了許多,紀律明顯好轉,作業也完成了,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向同學請教,再後來他以可喜的成績考上了中學。

三、尊重學生

最好的教師要給學生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讀書筆記 )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學生。愛學生始終堅持對學生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學生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學生進步的外因,學生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學生,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

做最好的老師,愛學生,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要以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為前提。能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平等的物件來看待。古人韓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的說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師自居,動輒就訓斥、挖苦、諷刺學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師要象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要公平,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好差、相貌的美醜、經濟條件的好差而對學生另眼相看。對學生要始終表現出關注和熱情,巧妙地對學生進行獎勵和批評。這樣同學們就會覺得在這個集體中有溫暖、有希望,從而更加熱愛這個集體,熱愛你這位老師,才能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才會對學生人格的培養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關心瞭解學生

做最好的老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瞭解學生不應表現在語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使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學生生病,輕輕關心幾句,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開水,學生是不會忘記你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有了真情,有了愛,我想沒有的比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做最好的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還要深入瞭解,對學生的心理變化要細緻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接觸到學生情感的“點子”上,這種接觸點就好像是“心竅”,是個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藉助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去了解、接近和吸引學生,在平等、和諧中瞭解學生,獲得與學生的共同語言,這是溝通和傳遞情感的渠道。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往往是通向他們心靈的“捷徑”,老師“投其所好”也是愛學生的一種方法。教師要教育學生必須深入地瞭解學生,要經常深入班級,走訪家庭,從大量的“接觸點”瞭解學生的心靈。如學生生活中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願望,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教師的愛接觸到這些“點子”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五、面向大多數

教師生活在學生中間,深知學生需要教師的關懷與愛護。而喜歡得到這種師愛的並非是一個或幾個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學生。但教師只有一個,時間和精力都有限,這就必須調動集體的力量,通過集體的關心使學生感到溫暖,相互影響、幫助、擴大和深化師愛的作用。做最好的教師,愛不是偏愛,要無選擇地、公正地、無例外地愛每一個學生。做最好的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對優秀學生偏愛,對後進生另眼相待。教師對優秀生要嚴格要求,對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十幾年的教育經驗使我懂得,教師愛學生,不是一個純粹主觀的過程,如果學生從來不向他們信任、愛戴的老師敞開心扉,學生的心靈之門打不開,那麼教育就無法進行。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總歸是可笑的,學生向他的老師敞開心扉,是一個彼此促進思想和感情高尚起來的過程。學生只有向老師敞開自己的心靈視窗,才能讓班主任更清楚地瞭解他們奇妙的世界,溝通心靈,教育工作必然會事半功倍的。

相信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微笑著面對學生,學生會把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我們的工作也一定會開展的生動活潑,卓有成效。愛,是啟動班主任自身內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通向學生心靈深處的道路;愛,是創設優化的教育環境和心理環境的瑰寶。對學生熱愛、理解、尊重、關注他們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將教師的愛通向學生的心靈。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裡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

做最好的教師,應該無私地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平等地對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們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時時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時時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當老師把一顆真誠的心交給學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公平地把愛和溫暖送給每一個學生時,學生的心定會融化在師愛中,在學習生活中找到快樂,愉快地接受教育。

在閱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標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0

讀了教育名師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後,引發了我對教育教學的思考。縱觀本書,李老師的教育理念中,最核心的就是“愛心”,而愛心是由“童心”喚起。所以在教育中要有愛心,要有童心。

當下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老師。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李老師在書中反覆提及這樣的觀點:好教師要有童心和愛心。童心是師愛之源。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擁有兒童般的興趣、學會點兒童般的思維、有兒童般的純真。要多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理解兒童。

這給了我一定的感悟和啟發。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是要多為被教育者考慮,多體會感受被教育者的思想情感,心理狀態,才能搞好教育工作。也就是說,當學生出現行為偏差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去思索其出現該行為的原因是什麼。再從中去探討解決的辦法。

具有了童心和愛心,能夠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成為學生的朋友,獲取學生的信任,能夠更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

為了貼近和學生的距離,李老師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在每個學生的生日之時,笑眯眯地給他們送上一張賀卡;對待學生要有博愛,不僅要愛自己教的學生,還要愛其他的學生;還要警惕專制的愛,不能以“為你好”的名義去施行實質上反而傷害了學生的自尊的行為;真真正正地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選舉權等等。

李老師的理念是很值得提倡的,但有時候理想的境界總是美好的,或者說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所以在實際操作時,還要具體情況具體運用。師生的關係的處理實際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嚴與鬆、親與疏、堵與通等間的操作掌握,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方法之間也並非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只有使用的時機、目的、效果是否妥貼的區分。我們不能用一種簡單的二元對立的、非黑即白的辦法去判斷一個教育行為的正確與否。先哲孔子有云:“過猶不及”,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關於愛心與童心,是一定要有的,那麼是否意味著給學生越多或者無限多的愛心與童心,就一定能達到好的效果,我覺得不然,起碼也是值得研究商榷的。諺語有云:“只要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同一方向邁出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適度適量始終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且不說確切的“愛心”定義是什麼,就常見的愛心表現形式“寬容”這一點而言,也並非多多益善。過分的寬容往往就是縱容。對某個個體無限的寬容,就是對某些群體無限的傷害。以學生常見的行為偏差為例,如果一個學生總是課堂說話,教師總是一味地理解體諒該生,反覆苦口婆心地勸說,而不採取一些強有力的措施的話,想必該生課堂隨意說話的情況不但不能得到改善,反而會愈演愈烈。所以,此時對一個人的一再寬容,實際上無限地破壞影響了一群人的聽課效果,不但對這個人的成長於事無補,害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得不償失。所以,此時的處理,是要採取一些強有力的措施。

所以,我的想法是,愛心與童心是絕對沒有錯的,但要正確地認識愛心與童心。寬容是愛心的表現形式,嚴厲同樣也是愛心的表現形式,關鍵的本質是要以是否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判斷標準。要時刻為學生的成長著想,真正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才是有愛心的教育。童心也要辯證地看待,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思考,確實能夠更好地體會理解學生的心理。但理解不等同於認可,理解更不等同於遷就。理解,同理心是為了幫助我們尋找更有利的解決方法,採取切實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方法。

教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通過不斷的觀察,研究,探索出各類現象背後的本質規律。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的技巧和藝術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1

假期裡有幸讀了李鎮西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頗有感受。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思考,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於學生在學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而想下自己,有時候為了學生的問題而大聲地訓斥他們,難道這是愛孩子的表現嗎?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李鎮西老師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2

剛開始工作時,我對學生充滿了熱情,覺得他們就像天使般可愛,但是沒過多久我就發現這群天使有時會變身成搗蛋鬼,擾亂課堂秩序,讓我暴跳如雷。於是很自然的我就學會了急風暴雨的批評和麵若冰霜的嚴厲表情,但是過後我又總是覺得很後悔,有時我想如果我是坐在下面的學生的話,我會喜歡這樣一個老師麼?我會保持一個好的心情去學習麼?還是會因為怕被老師罵而只顧的戰戰兢兢?還是會在高壓政策下做一個叛逆者?這些問題一直纏繞著我,我也一直試圖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和學生保持令人愉悅的關係又能保證教學的效果。

當我拿著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時,我覺得就像得到了一本寶典一般,一直困擾我的問題的答案不就在這本書中麼!以前一直以為教師是一個重複性的職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教的都是那幾本書,等時間長了,閉著眼睛都能倒背如流了。現在才知道當初的想法簡直是大錯特錯,首先是知識上,即使是相同的知識在不斷更新的課程標準下也要求教師採用不同的教授方法,教師如果一成不變只能被時代淘汰。另外就是學生,學生們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每天和他們打交道都會有新的問題產生,因此教育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每天都充滿了新的挑戰的行業。

書中第一章中的兩個小節對我啟發非常之大,一個是“童心是師愛的源泉”,一個是“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李鎮西老師說“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在年齡上與學生拉開距離,但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試想如果教師都能做到這一點,那就不會出現“貓鼠”的師生關係了,有的只能是朋友之間的推心置腹和坦誠相待。如果在教師在自己火冒三丈之前,能先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去聽也許結果會截然不同,事情也會處理的更好。書中還講了真正的尊嚴是敬重而非敬畏,教師的尊嚴不是通過教師的“高深莫測”和“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來獲取的,而是他的學生對他道德的一種肯定、知識的折服和情感上的依賴。在這方面我就走過很多彎路,原來我生怕在學生面前失去尊嚴,所以在處理一些事情時,往往是把自己的尊嚴放在頭一位,正是這樣的想法導致了有的事情處理的有點不分青紅皁白,有時也損害了一些同學的尊嚴,雖然我也能感覺到這些不妥,但卻不肯也不敢在學生面前認錯,只會在心理暗暗告誡自己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其實現在想想,就在這些想法和做法下,我一直想要維持教師的尊嚴其實已經在大打折扣了。

李鎮西老師還在書中的第四章“走出教育的誤區”中講了很多他和學生相處的真實例項,有成功的教育典範也有李老師總結的經驗教訓,這些對我來講都是非常寶貴的,能幫我檢查從前自己是否犯過類似的錯誤或者在將來自己遇到類似事件的時候提供一個依據。

總之,《做最好的老師》為我在教育教學方面指明瞭方向,幫我解決了很多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也讓我認識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雖然離做最好的老師這個目標還很遠,但我今後的每一天都會爭取做最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老師。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3

在閱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 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 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 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 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 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 為同事的好評嗎 為校長的'表揚嗎 為獎金嗎 為職稱嗎 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標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泰戈爾)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4

讀完了李鎮西老師集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深地被李老師的愛心和民主所感動,被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和感悟。

《做最好的老師》那一句句耐人尋味的話語正是李鎮西老師幾十年教書育人的切身體會。在書中盡情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裡,融入了李老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反思著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我的心靈又一次得到洗滌。其中他的班級工作、育人之道,更是深深地吸引著我,感染著我、啟發著我……

如何提高學生的自制能力,讓學生做到班主任在與不在都一個樣呢?這是我當班主任以來一直困擾著我的一個問題,今天,我在李老師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權威轉化。

李鎮西老師認為,把教師的權威轉化為集體的意志,這是班級管理中引導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則。如何做到“權威轉化”他的做法如下:

一、引導集體。就是在班集體形成之初,巧妙地引導學生把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要求當作自己的`願望提出來,使班級紀律在學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對我的要求”,而是“我自己對自己的約束”。如開學初,對學生提出三個問題:大家是否希望咱們的班級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既然每個同學都有這個願望,那麼為了實現這個願望,每個人應不應該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點?要克服缺點,班級需不需要制定一些規章制度?在此基礎上制定的紀律,就已不僅僅是教師強加的“條條框框”,而成為學生集體的內在要求。

二、利用集體。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學生集體中客觀存在的一些與教師權威一致的積極因素,利用這種積極因素來抑制集體中的消極因素。由於這些積極因素是學生集體中客觀存在,又與教師意願不謀而合,因此它雖然蘊含著班主任地教育意圖,卻使學生覺得這是集體的意志,而非班主任的權威。如對於少數違紀的學生,李老師從不以班主任的角度提出,而讓學生自己擺違紀現象,論違紀危害。這樣,對違紀學生來說,他們受到的懲罰,並非班主任的“鐵腕”,而是來自學生集體的譴責與制約。

三、規範集體。李老師常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法規,以此作為一種制度對班級進行日常管理。所制定的班級法規儘可能地包容班級一切可能出現的違紀情況;不僅提出紀律要求,同時有相應的強制辦法,明確“違反了紀律要怎麼辦”。既體現出學生之間的互相制約也體現出師生之間的互相制約。人人蔘與管理,人人又被管理。

受李老師的啟發,我也在班級中實行了班規法制,從提出到制定,從制定到實施,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班級的違紀行為也明顯下降。

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給我的啟迪和感悟還不僅僅於此。他的師愛也令我十分感動。如李老師對愛的堅持可以是和學生一封封充滿感情的書信;可以是和學生一次次真情的對話;可以是向學生髮自內心真誠的道歉;可以是堅持不懈地給學生讀一些優秀的小說名著……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將會繼續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做一個受家長、學生喜歡的老師.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5

按照名師工作室的要求,我利用9-10月份的時間閱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本來很少讀書的我,卻從頭到尾讀了一遍。

其中有句讓我印象深刻,“‘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覺得話中蘊含很深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學過程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我用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方法矯正他們的'行為時,卻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麼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樑;給孩子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於愛自己。

讀後,心裡極不平靜,這正是我所急需的,他像一盞明燈,引導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斷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