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1

耄耋之年的劉永坦依然活躍在科研前線,為國家重大需求努力攻關。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力量,早已成為劉永坦不斷突破、創新的'“密碼”。通過學習,我們看到了的頑強拼搏精神,看到了劉永坦院士堅信科學可以振興中華的強國夢想。我們要通過此次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擔當使命,努力練就過硬本領,為建設科技強國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奉獻力量。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2

劉永坦同志一生致力於我國雷達事業發展,帶領團隊成功建成了我國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制雷達,凝聚匠人精神,其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值得每位龍江人學習、傳承和發揚,他是科學路上的領軍人,他書寫了我們大美龍江的驕傲!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3

劉永坦先生是矢志築牢中國“海防長城”的優秀科學家,是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是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是龍江人民的驕傲。劉永坦先生40年如一日的專注國防科技事業,帶領團隊研製出高效能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使我國新體制雷達技術“領跑”世界,為我國萬里海疆修築了堅固的防線,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卓越貢獻。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4

劉永坦院士求真務實、敢於創新,為祖國“永坦”永不停歇。他把自己放逐到雷達研究的“荒漠”,率領團隊開啟了一項填補空白、從零開始的.開拓性攻堅戰。我要學習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學風,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征程中奮勇爭先、努力拼搏。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5

有人不解,王紅旭為何能那麼義無反顧地衝出來、跳入江中。好友曾晶動情地說:“你們不瞭解他,他是那種在操場上聽到學生叫喚都會立即衝過去的老師,更何況是看到在江水中掙扎的孩子呢?這也許就是一個老師的本能吧。”

1986年,王紅旭出生在重慶市萬州區餘家鎮一個教師家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紮根農村的鄉村教師。爺爺站在三尺講臺上40多年,直到發病離世前一刻,還站在講臺上給學生上課;奶奶長期擔任村小教師,每個下雨天她都要把孩子們一個一個背過河……

他的父親母親接過接力棒,繼續紮根山村教書育人。自打王紅旭記事起,家裡就經常有很多哥哥姐姐。那時候,小小的他總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媽媽愛她的這些學生,勝過愛自己這個兒子。

直到20xx年,王紅旭參加完大學聯考,鄭重地選擇了重慶師範大學,跟長輩們一樣選擇了將教師這一職業作為自己終生事業時,他才終於理解了爺爺奶奶經常對爸爸媽媽說的那三句話:“教良心書,不誤人子弟。教清廉書,不歪門邪道。教公平書,不厚此薄彼。”

20xx年大學畢業後,王紅旭終於成為了跟爺爺奶奶、父親母親一樣的人。孩子們也特別喜歡這個親切、有愛,一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的體育老師,更喜歡親切地喊他一聲“旭哥”。

餘穎老師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王紅旭剛來學校當體育老師時,經常買滿滿兩大袋子零食。說是給孩子們的獎勵。“那時他才剛上班不久,月工資就那麼點,我就突然覺得,這個小夥子一定是一個好老師。”

王紅旭確實是一名好老師。今年已經上高三的謝林巧,曾在重慶市第五屆運動會獲得100米和200米短跑的冠軍。

20xx年,育才國小的運動會上,王紅旭在一群學生中間發現了謝林巧的短跑天賦。為了能讓她堅持田徑訓練,他一次次跟巧兒媽媽溝通:“讓孩子再試一試。如果沒成績,再放棄也不晚!”

王紅旭對於謝林巧視如己出般的關照和理解,打動了她的媽媽。謝林巧可以一直和田徑隊的同學,聽著旭哥“各就各位”的哨聲,站在了白色起跑線上。

冉羽佳參加區運動會時,因為太緊張比賽沒有取得名次,但是在她跑過終點的那刻,王紅旭第一個衝過去,興奮地把她高高舉起來。那一刻,他一點也不像一個體育老師,真的`像爸爸一樣,發自內心地去鼓勵自己的孩子!

在王紅旭任教的十二年裡,他對待田徑隊裡的每一個同學,都像操心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呵護他們的一切。孩子們都說:他就像朋友一樣關心我們,心裡藏著的小委屈、小祕密,不跟父母說,但會跟他講。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6

“我們怎麼樣使祖國強大呢?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按自己的努力去做!做的事對國家有意義,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報酬!”劉永坦院士的話深深觸動著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將認真學習、努力傳承以劉永坦為代表的老一代科學家精神,在為祖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創新思維的傑出人才的.道路上盡己所能,砥礪奮進,同學生一道努力用實際行動踐行報國。劉永坦院士的責任擔當、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將一直激勵我們在為國育才的工作中追求卓越,不斷前進。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7

多年一線救援的“火裡來水裡去”,讓肖文儒患上了關節炎。從事應急救援指揮工作後,又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大,造成了他心臟血管95%堵塞,因而進行了心臟支架手術。家人跟他說要注意身體,他卻比以前更拼了。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肖文儒總是將前往現場救援說成去地方出差、調研幾天。做完心臟手術不久,肖文儒又衝到一線。在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疲憊的面孔,姐姐立馬撥通肖文儒的電話,近乎咆哮地問:“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辦公室裡,有一個行李箱,便於他接到救援任務後“說走就走”。他說:“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切都值得。”輕描淡寫的一席話,卻讓人看到人民在他心裡的分量。

20xx年6月,x茂縣突發山體垮塌。肖文儒帶領工作組攜邊坡雷達趕赴現場,保障救援環境安全。他沉著冷靜、精準研判,帶領工作組和當地政府部門人員進入作業區。很多人並不知道,由於過度疲勞,加之烈日暴晒,他出現了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就著涼水服下藥片後,才撐了下去。

“這些年,我最難以忘記的是驚心動魄的'事故現場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歷盡千辛萬苦把人救出來。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來,一切都值了。”對於這份事業,他永遠保持著衝鋒的那股勁兒。

像肖文儒這樣連續從事應急救援一線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見。當年參加全國救護大隊長培訓的同期隊友大多已改行換業,但他還是捨不得自己的專業。他說:“其他行業有很多人幹,但礦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這30多年的實戰經驗,我的工作有價值,我願意傾盡全力。”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8

學校組織統一學習了張桂梅同志對教育事業的先進感人事蹟,讓我心靈深處不由自主的為之一顫,也讓我感到無比的感動。

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依然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而敬佩。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

她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

同樣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為祖國培養好花朵。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為學、為人、為師,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動祖國早日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9

從劉永坦院士身上,更深刻地理解了“堅守”的意義。正因為堅守祖國海防,長存報國之心,才能讓國之重器屹立於世界;正因為堅守北疆沃土,擔當立德樹人之任,才能讓人才輩出,孕育出作風過硬的“雷達鐵軍”。敬仰坦先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10

20xx年6月1日晚一段驚心動魄的視訊在重慶人朋友圈快速傳遞:湍急的江面上,十三名市民組成一道“人鏈”,手挽著手、呼喊著,延伸至滾滾江心,將一個溺水的孩子託舉傳遞……

這天是兒童節,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在萬發碼頭沙灘上玩沙戲水,下午快6點時,一聲驚慌的呼救聲打破了這份歡樂。

當時,王紅旭和妻子正帶著3歲的兒子在沙灘玩耍,聽到有人呼救“孩子落水”,還沒等其他人反應過來,他就已經衝出了人群,衝向岸邊,一頭扎入了波濤洶湧的江水中。

王紅旭奮不顧身的一躍喚醒了岸上所有的人。很快,一條救命“人鏈”迅速結成,在這條“人鏈”的盡頭,只露出頭的模糊身影,就是王紅旭。

然而,孩子落水的位置水況極為凶險,頂著江心的亂流,王紅旭逐漸靠近落水的女孩,不到一分鐘,落水的女孩被成功救回到岸邊。

這時候,岸上的人著急地喊:“水裡還有一個男孩!”王紅旭不顧自己已經筋疲力盡,再一次進入了激流之中。

他幾度沉浮才終於抓住了男孩。由於水流太急,儘管距離“人鏈”只有兩三米,但任憑他用盡全身力氣還是不能靠近“人鏈”。當所有人替王紅旭捏了一把汗時,只見他突然把男孩託舉起來,

用盡了最後的力氣把孩子推了過去!這一推,男孩得救了,筋疲力竭的王紅旭卻因為受到江水反捲力作用,一下子被激流捲入江中。

回憶起生死一瞬,當時離王紅旭最近的.救人英雄許林盛噙著淚水說:“最後一刻,如果王紅旭不託舉男孩,大家一定可以抓住他,但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素不相識的孩子。”

“爸爸、爸爸……”3歲的兒子站在江邊呼喚著王紅旭。十三人手挽著手的“救命人鏈”一直堅持站在江水中。

政府動員了最大力量搜救英雄王紅旭。搜救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下午4點,然而,重慶市民在焦急中等來的,卻是王紅旭已經犧牲的噩耗。

只有35歲的王紅旭就這樣離開了,三歲的兒子再也喚不回爸爸,他辦公桌上的那塊秒錶,再等不來主人,還有學生們體能測試的成績單上,也再不會出現王紅旭的簽字。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11

“我人生的價值在於改變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數量,只要他們過的比我好,我就滿足了!”這是張桂梅校長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段話,她的一生貢獻給了教育事業,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她是偉大的,無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蹟,也讓我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雲南的一個邊陲小鎮,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但在我身邊也有過同樣的事情發生,我清楚的記得我的一位國中同學,沒有上完國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雲南的一片山區裡,後來我在朋友那裡得知,她是回家結婚了,家裡給介紹了一個物件,所以只能放棄了上學的機會,那時對於我來說,還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現在想來,也許那個同學的一輩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處。

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我也還沒有明白知識是如何能改變人命運的,但是,現在的我,在錯過了最好的學習環境和最佳的學習時間後,我明白了,還記得高中時,我媽媽也常和我說讓我好好的學習,不要一輩子就蝸居在一個不大的城市,以為自己所處的這一片天空,就是整個世界。那時的我處於青春的叛逆期,幹什麼都要和父母對著來,現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後悔過當時沒能早點懂事,沒能聽父母的好好學習,但是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人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踏入教育這個圈子是我沒有想到過的,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的時候,我也有想過要讀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勸說和自己對於未來的迷茫下,我放棄了,而是選擇了在當時看來似乎比較吃香的計算機系,走進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學時,朋友介紹我去做一個兼職,是市教委給的一個國中生科學實踐課程,我當助教。有一次,因為安排上的失誤,有兩個孩子沒有安排老師上課,負責人讓我臨時帶兩次,那是我第一次作為一個老師上課,課後的成就感是巨大,後來我開始在不同的機構做兼職,畢業後來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這個圈子。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做教育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負著教育強國的重擔,一開始,我也想親自和學生們傳授知識,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後來我想,給學生們介紹適合她的老師,能夠從側面幫助到也是好的,一開始這個工作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別是在家長找我,說老師特別好,孩子有提升的時候,這種滿足感上升到了一個極點。進入教育行業,我的初衷就是想讓更多的孩子學到更有用的知識,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性,這樣就夠了。雖然我們是以營利為目的,但是確實幫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嗎?但是當這份工作給我帶來滿足感的同時,也有家長的投訴和謾罵,我也動搖過,也想過要不要繼續下去。但是今天這則新聞給了我很大的衝擊,張校長在創立學校之初,也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也有過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為了心中的信念堅持下來了,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碼是三代人會因為讀書而改變自己的未來,我感受到了教育強國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環境確實比一些山裡的環境好了太多,給我們的`感受自然也沒有山裡老師那麼強烈,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想,我們肩負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也是肩負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希望和信賴,更肩負了教育強國,國家興亡的使命感。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而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是少年強的重要一環。我們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對一個孩子的未來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我們的力量也可以很強大,只要被家長和孩子們信賴,我們同樣可以改變千千萬萬個孩子的未來。

我還記得小時候的第一位語文老師,那是一個從大城市來的語文老師,很漂亮,普通話也很標準,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話沒有大多數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啟蒙老師,我也記得我的最後一位語文老師,一位有著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我是他的最後一屆學生,也是他告訴我,年輕就要敢拼,敢闖,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會有著我意想不到的精彩。這兩位老師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時期對於我有著特殊的意義。我更加記得去年的高思年會,年會上須老師向我們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邊遠學校的合作,也帶著我們的產品走遍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訴我們有無數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樣的教育資源,對於北京的孩子來說,這可能沒有什麼稀奇的,但是對於那些孩子來說,可能就是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們常說一個詞——言傳身教。我想新聞裡那個想考到東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張校長的言傳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後侷限在一個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說起目標時,眼睛裡都是有光的,是對未來的期待。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還是太少,我也許不能影響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響身邊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個親自改變他們的機會,也想親口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從思想上改變他們。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12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裡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裡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臺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裡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群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著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13

6月8日,大渡口區相關部門經過認真走訪調查,最終釋出《關於對王紅旭等10名同志見義勇為先進事蹟進行表彰的決定》。

在這份有別於普通檔案的公文中,公眾才第一次全面地記住了這些當天組成“人鏈”救人的一個個陌生卻可敬的名字:

經大渡口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授予王紅旭、許林盛、張廣榮等3名同志“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對馬波、賀琴琴、夏歡、張亞、張學峰、李珊珊、餘洪等7名同志進行嘉獎。

在這份名單中,年紀最大的45歲,年紀最小的'29歲。

他們中既有學校老師,也有公司職員,還有做小生意的市民,包括更多沒有列入表彰名單的“人鏈”組成者——他們是重慶這座城市最普通、最真實、最鮮活的面孔。

事實上,他們只是重慶這座城市多年來見義勇為、捨己為人的代表。

統計資料顯示,自20xx年以來,重慶市市級表彰見義勇為人員155人,區縣級表彰見義勇為人員1185人,共計1340人。20xx年以來,重慶已有13名見義勇為者獲評中國好人。

按時間統計,這意味著重慶20年來,平均每個月都會湧現5名以上見義勇為者。

按人口統計,這意味著重慶3200萬人中,平均每2.4萬人中就有1名見義勇為者。

這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標識,這更是一座城市的榮耀,它體現出蓬勃向上的力量。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14

肖文儒至今難以釋懷,多年前x某煤礦發生火災事故,一開始還可以通過電話聯絡上井下被困人員,但由於當時技術手段落後,被困人員最終全部遇難。

“當時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人救出來。”他說。

今年1月,x棲霞笏山金礦發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員位於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較為罕見。由於地質情況複雜,不僅鑽孔工作難度極高,井下湧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圍堵後有追兵”之勢。

4個鑽孔“多管齊下”,相繼遇到問題。肖文儒當機立斷:提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帶一臺高效能鑽機前來增援!

這時,救援希望最大的3號鑽在鑽至井下521米處時,距井底目標偏移已達7.4米。

一子落而滿盤活,新增救援團隊及時對發生偏移的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僅用4天,這條“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號鑽孔中,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確保了這條生命維護和監測通道始終暢通。後來證明,這個方案讓轉至4號鑽孔下方的被困人員生存環境大大改善,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最終,11名被困人員獲救,這次事故救援也被業內譽為“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臨場應變、力挽狂瀾,靠的是廢寢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達旦的實戰訓練。38年來,肖文儒不管崗位、身份如何變化,他一直衝鋒在救援最前線,成長為我國礦山救援的權威專家。

“加強瓦斯實時監測!”20xx年秋,20xx萬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現場連續工作11個小時,當作業現場瓦斯濃度達到3.5%並繼續上升時,他立刻組織調整通風系統,將作業現場瓦斯濃度控制在安全範圍,最終,8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

舉棋若定,落子無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鍊和刀鋒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國應急救援系統的“老兵”。

從推廣正壓氧氣呼吸器、高壓排水軟管等裝備的廣泛應用,到加快救援應急通訊、礦用石膏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從組織起草礦山救護規程和救援條例,到“傳幫帶”各類現場處置和技術裝備的經驗……肖文儒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倡導“科學精神和熱血擔當缺一不可”。

他的手機上,存滿了全國礦山救援大隊大隊長和總工的電話號碼,一有機會,他就深入基層救援單位,推廣礦山救援的新知識新辦法,服務於城市救援與綜合救援。

“運用新方法新技術,老肖為應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險。”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綜合處二級調研員、副處長歐陽奇說:“他不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燈。”

觀看時代楷模心得體會15

700多起災難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眾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機裡,存著許多他參與過的救援現場照片和視訊。他能準確說出每一次事故的時間和搶救人數。

“這些不是照片、數字,都是一條條人命、一個個家庭啊!”“人命關天”這四個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x省原x礦務局雁崖礦井下中央變電站突發著火事故。

當23歲的肖文儒和同事們成功帶著被困人員升井,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撲通”一聲,跪了下去:“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這一跪,重重地壓在了他的心上,也永遠地趕走了曾經的猶豫。

應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難、太危險了!20世紀八十年代,應急救援人員很多時候是在“賭命”。

戴上呼吸器,披著澆透了涼水的草袋子,應急救援隊員要在井下災區接近人體極限的高溫中工作;濃煙翻騰,他們只能閉著眼睛打密閉牆,一旦走錯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夾,後果不堪設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親眼目睹隊友倒在井下。

“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這工作咱別幹了啊?”肖文儒的腦海中,自己母親流著淚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親含著淚的重重一跪,最終重疊成一個聲音:“我不能離開”。

選擇了應急救援,就選擇了與“死神”較量。記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隊友命懸一線。

“隊長,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礦井下盲巷積存的幾十噸煤粉發生自燃,形成隨時噴發的“火山口”,高壓水槍衝起煤塵,火光瞬間迸發四射。

“趴倒!”電光火石間,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話音剛落沒幾秒,爆炸聲響徹巷道,火舌瞬間吞噬了作業空間。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槍對準火點,一秒、兩秒……氧氣越來越稀薄,一分鐘、兩分鐘……視線越來越模糊……

幸好,火勢被及時撲滅。“如果當時晚趴下幾秒,或者沒有堅持繼續滅火,可能我們就犧牲了。”肖文儒說。

井下二次爆炸,是礦難救援中最大的風險點。而這樣的生死關,肖文儒硬闖了4次。從煤礦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從隧道坍塌到山體垮塌,肖文儒總是向險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況,救援行動才能更有效。”多少年來,只要到了事故現場,肖文儒就要揹著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揮救援,直到天亮才發現自己被滿地炸藥“包圍”;在瓦斯濃度高達4%以上的現場,他曾兩次爬下巷道檢視,力排眾議調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點、再向前走一點。”挺進生命禁區的每一次,肖文儒都會押上“所有的砝碼”。因為他相信,在漫無邊際的黑暗深處,還有人等著他帶去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