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2021榜樣6魏德友主要事蹟個人心得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事蹟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那麼事蹟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榜樣6魏德友主要事蹟個人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榜樣6魏德友主要事蹟個人心得

榜樣6魏德友主要事蹟個人心得1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與蘇聯邊境事件頻發,國土安全受到威脅。

當祖國最需要的時候,魏德友同許許多多的兵團人一起,沿著邊境線放牧、種地,肩負起巡邏守邊任務。

駐守在離邊境線4公里的連隊牧業點,魏德友的雙手在粉碎草料時一不小心被捲進機器,拔出時左手食指只剩下半根。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有限,他的雙手留下了嚴重後遺症,至今一碰到水或泥土,面板就會嚴重皴裂,疼痛難耐。

儘管如此,魏德友依然牢記並堅守著兵團人的使命,經常在放牧途中與當時的蘇軍擦肩而過。

1982年的一個冬日,草原上白雪皚皚、寒風刺骨。魏德友騎馬沿著沒有邊境設施標記的“爭議區”放牛,發現一架飛機在上空盤旋。他迅速臥倒在地,睜大雙眼死死盯著。

飛機一離開,魏德友連忙跑到盤旋區域搜尋,發現了兩串朝向境內的腳印。他快馬加鞭到連隊彙報,並奉命和連隊其他人一起展開地毯式搜尋,將可疑人員逼退回邊境線以外。

上世紀末,中哈戰略伙伴關係不斷深入,兩國開始實地勘界、劃界、定界。

兵團人堅持在邊境線上種地、放牧,為兩國和平解決“爭議土地”問題,提供了大量有力的“中國領土”依據。

2003年,中哈國界勘定,在劃歸我方土地的“確權會議紀要”中有這樣一段表述:“經過各有關方面的協同配合和艱苦工作,完成了中哈邊境15個爭議地段的界定工作,其中包括巴爾魯克山區域內310平方公里……是中國的領土。”

這310平方公里,是共和國屯墾戍邊史上光輝的一頁,是兵團人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忠誠。

“聽到這個訊息後,我高興得一夜沒睡。”現在回想起來,魏德友仍有些激動,“這些年的堅持終於有了回報,我覺得值了。”

榜樣6魏德友主要事蹟個人心得2

連日來,兵團職工魏德友52年的戍邊故事在兵團上下迅速傳播開來。向魏德友致敬、向老兵致敬成為熱議話題,大家紛紛表示,魏德友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的.精神品質可歌可泣,堅定的理想信念、獻身黨的事業的赤膽忠心令人欽佩和敬仰,要以魏德友為標尺,立足崗位,為兵團事業發展不懈奮鬥

近日,七師一三一團印發《關於在全團範圍內迅速掀起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熱潮、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通知》,號召全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以魏德友同志為榜樣,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魏德友同志堅定信念、對黨忠誠、遵守紀律、服從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勞、不計得失、甘於吃虧的奉獻精神,忠於職守、堅韌執著、腳踏實地、認真較真的崇高境界,熱愛家鄉、保衛祖國、勇於犧牲、寸土不讓的國防國土意識。

“為掀起學習熱潮,團場34個黨支部迅速擬定學習計劃,充分利用《兵團日報》和各級入口網站等平臺,組織1300餘名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要求參加學習的每名黨員幹部都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寫一篇心得體會。掛鉤科室領導赴掛鉤單位,組織召開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專題討論會,通過討論加深對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的理解,形成立足崗位學先進、見行動、比貢獻的濃厚氛圍。”一三一團黨委書記、政委徐燦湘說。

十三師淖毛湖農場是兵團邊境團場。淖毛湖農場黨委書記、政委崔永峰說:“76歲的魏德友老人,50多年紮根艱苦偏遠地區,他‘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和‘一生只為守邊防’的執著,體現了兵團人忠於職守的崇高境界,淖毛湖農場將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組織全場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教育和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樣理想信念堅定、富有責任擔當、甘於吃苦奉獻、矢志維穩戍邊的兵團人。”

“魏德友身上的精神品質令人敬佩,這座‘不換防的夫妻哨所’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六師北塔山牧場黨委書記、政委楊科生表示,要把開展向魏德友同志學習活動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將以魏德友為榜樣,踐行兵團精神,傳承老兵精神,用實際行動守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一諾無悔,不改初心,老黨員魏德友52年來,義務在國境線巡邏,他的事蹟深深地打動了我。”北塔山牧場職工、兵團優秀共產黨員努爾哈里·努合塔爾汗說,“作為一名邊境團場的黨員,要以魏德友同志為榜樣,繼續努力,不懈奮鬥,更好地擔當戍邊衛士職責,讓兵團更好發揮穩定器大熔爐示範區作用,更好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兵團日報社編輯楚甲周參與了魏德友事蹟的宣傳報道。楚甲周說:“每看一遍魏德友事蹟的報道,就為之感動一次。一個軍墾人用一生踐行誓言,可謂高山仰止,我甚至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內心的感動,這就是兵團的軍墾戰士,最忠誠的祖國衛士,民族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