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人類簡史讀書心得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書心得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類簡史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類簡史讀書心得

很早以前就已聽說《人類簡史》這本經典著作,以此法學院教授推薦書籍活動為契機用兩週的時間對此書進行略讀,感慨頗深,收穫良多,望後抽出更多時間加以詳讀,從而更深刻的認知其中奧義。

在並未翻閱《人類簡史》之前,我淺顯的從書名上猜想它不過是眾多內容冗雜單調的史書,只不過是在充足的客觀事實和論據的基礎上提出歸納和結論。可經過兩週時間的閱讀,我雖未完全吸收其中作者的講述,我已認識到這並非史書,而是從巨集大寬廣的視角講述了人類的發展歷程的哲學著作,這本書以不到500頁的篇幅,從10萬年前一直講到了21世紀。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融合、科技革命這四個層次訴說人類發展,回答為什麼是人類而不是其他生物成為了地球的主宰。以下為我在讀書過程中對書中的一些引起我思考的語句進行摘抄,希望也給更多還為讀過此書的人以興趣和思考。

(一)認知革命

1.人類和黑猩猩的不同,是在超過了150人的門檻之後才開始顯現的。

2.人類和黑猩猩的不同在於那些虛構的故事,它像膠水一樣把千千萬萬的個人、家庭和群體結合在一起。這種膠水,讓我們成為萬物的主宰。

3.要在採集時代活下來,每個人都必須有高超的心智慧力。而等到農業和工業時代,人類開始能靠著別人的技能生存下來,就算是低能的人也開始有了生存空間。

正如作者赫拉利指出,智人之所以在7萬年前突然脫胎換骨,是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有了革命性的進展。這場7萬年前發生在智人身上的這場鉅變,即為認知革命。自從認知革命後,智人就能依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迅速調整行為,並將新的行為方式傳給下一代。這讓我們的發展速度遠遠甩開了地球上的其它動物,一步一步走到了食物鏈的頂端。

(二)農業革命

1.為了把野生動物馴化成聽話的役用動物,就必須打破它們的天性和社會連結、抑制它們的侵略和效能力、並限制它們的行動自由。

2.君王和先知會把自己營造成牧者的形象也就不那麼意外,他們和他們的神照顧子民的方式,確實也像牧羊人照顧羊群一般。

3.我們從農業革命能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並不代表個體的幸福。

(三)人類融合

在這一部分,作者提出“文化”的概念:人類從出生到死亡都被種種虛幻的事和概念圍繞,讓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標準行事,也遵守特定的規範,這就是文化。並強調了三種促進全球融合的秩序:經濟上的貨幣秩序,政治上的帝國秩序,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1.現代科學和現代帝國背後的動機都是一種不滿足,覺得在遠方一定還有什麼重要的事物,等著他們去探索、去掌握。

2.真正讓銀行(以及整個經濟)得以存活甚至大發利市的,其實是我們對未來的信任。“信任”就是世上絕大多數金錢的唯一後盾。

3.正是這些徵收來的多餘食糧,養活了政治、戰爭、藝術和哲學,建起了宮殿、堡壘、紀念碑和廟宇。在現代晚期之前,總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農民,日出而作、胼手胝足。他們生產出來的多餘食糧養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國王、官員、戰士、牧師、藝術家和思想家,但歷史寫的幾乎全是這些人的故事。於是,歷史只告訴了我們極少數的人在做些什麼,而其他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四)科技革命

這一部分當中。作者指出現在科學體系與先前的知識體系有三大不同之處: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取得新能力。但作者在這一部分並未提出更多觀點,而是更多闡述事實,闡述科學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力,帶動了帝國的擴張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也讓人類分工更加細化,甚至還出現了國家之間的分工。

1.科學能夠解釋的,是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事物如何運作,以及未來可能會有什麼。就定義來說,科學不會假裝自己知道未來“一定”會有什麼。只有宗教和意識形態會聲稱自己知道這些答案。

2.我們必須記住,人類的歷史從來不是潔白無邪,大西洋奴隸貿易這件事絕非特例。像是前一章提過的孟加拉地區大饑荒,也是出於類似原因:英國東印度公司比較重視的是自己的利潤,而不是1000萬孟加拉地區人的生命。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軍事行動,後面出錢的也是一群善良的荷蘭人,他們愛孩子,會捐錢給慈善事業,也懂得欣賞好音樂和好藝術,但他們就是沒感受到爪哇、蘇門答臘、馬六甲這些地方人民的痛苦。隨著現代經濟成長,全球各地還有無數的大小罪惡和災難正在上演。

最後,在我看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社會在上演著新的歷史,可一定程度上又是在重複舊的歷史。我們在與疾病的鬥爭中掙扎,在國家間暗流湧動的衝突邊緣瀕臨,在科技與人文的矛盾漩渦中淪陷……然而我相信歷史是進步的歷史、未來是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