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養成教育演講稿

演講稿2.83W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養成教育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養成教育演講稿

養成教育演講稿1

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話的內容是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我始終認為,國小教育就是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養。所以在今天難得的校會上,我給同學們提幾點要求:

(一)養成舉止文明的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在平時的生活細化目標: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

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

3、自覺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

4、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

5、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

6、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譁

7、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

8、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靜、齊”,觀看比賽文明喝采。

(二)培養誠實守信的習慣

一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人格力量”。

細化目標: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3、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三)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

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

細化目標:1、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2、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3、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4、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5、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四)養成守時惜時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小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

細化目標:

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

2、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

3、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

4、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習慣

學會感恩是人性的體現,懂得感恩是責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

(六)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

(七)遵守秩序的習慣

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準則。沒有秩序任何集體活動都無法開展。

(八)勤於動手的習慣

自己動手可以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能力。

(九)鍛鍊身體的習慣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工作、成才的基礎。鍛鍊身體不但能讓身體結實健康,還能磨鍊人的意志。

(十)講究衛生的習慣

講究衛生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國小生養成講究清潔衛生的好習慣特別重要。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

養成教育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養成教育這個話題。在今天的會議議程上重提養成教育,可見我校特別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養成教育在我校的長期努力下,在取得一定成效的情況下,還有待大力加強與提高。養成教育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人士的的兩個關鍵內因是有著良好的習慣和個性。因此養成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哪些呢?各自又有哪些具體要求呢?今天就圍繞我們中學生的日常生活我主要談談行為習慣,思維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儀習慣和安全習慣的養成。

行為習慣的養成

美國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對習慣的經典註釋:“種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那麼,好的行為習慣給下面的人帶來了什麼好處呢?且聽下面的幾個例子:

1.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清晨儘早開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點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塊麵包,然後就開始工作,當他習慣了六點鐘開始工作以後,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鐘,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他三十幾本教育方面的書和三百多篇學術論文都是在早上五點到八點寫成的。好習慣成就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

2.華盛頓是美國曆史上最令人尊敬的、堪稱美德典範的總統,他的誠實故事家喻戶曉。他從小看得最多的一本書,是一本隨身攜帶的小冊子———《與人交談和相處時必須遵循的文明禮貌規則110條》。好習慣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總統和一個偉大的人。

3.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幼兒園”“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東西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道歉,午飯後安安靜靜地休息,”由以上的三個例子可以看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哪怕是小小的一個)對一個人的成功影響是多麼巨大!

那麼,不良的行為習慣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危害呢?

在美國珍珠港,這句話寫給中國人——“垃圾桶在此”

在巴黎聖母院,這句話寫給中國人——“請保持安靜”

在泰國皇宮,這句話寫給中國人——“輕便後沖水”

20xx年1月18日下午1時46分,在武漢某高校研究生考點外,一考生被幾個保安人員攔下,被告知超過了規定入場時間(1時45分),眼睜睜地失去了考試資格。該考生說,為了專心備考,他辭掉了網路公司的工作,犧牲了很多東西,到頭來卻因為這個緣故被拒之門外。在上海,也有考研生因為進不了考場而痛哭流涕,類似的情形其他地方也存在。淚水,值得同情;規則,應該遵守。

思維習慣的養成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有一天晚上走進實驗室,當時已經很晚了,見他的一個學生仍俯在工作臺上,便問他:“這麼晚了,你還在做什麼呢?”

學生回答:“做實驗”。

“那你早上做什麼呢?”

“做實驗”。

“那麼整個白天你也在做實驗嗎?”。

“是的”。

盧瑟福說:“那麼這樣一來,你什麼時候思考呢?”

盧瑟福的學生很勤奮,很用功,但是,如果只是機械的學,也只能是“學而不思則罔”,那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死讀書,讀死書,花費的時間不少,卻是事倍功半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思考是何等的重要。拉開歷史的帷幕,你會發現,古今中外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學高峰的征途中,都是善於思考的。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建立,經過了“十年的沉思”,他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

牛頓說:“思索,繼續不斷地思索,以待天曙,漸漸的見得光明,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小貢獻的話,那不是由於別的,卻只是思索所致。”

當老師講完一道數學題的做法時,你會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當你還沒有分析出自己的答案,同學卻已把答案說出來了時,你會不要人云亦云,獨立思考是關鍵.創意思考,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學習習慣的養成

(1)課前要預習,先熟悉新課要學習的內容,通過預習找出不懂的東西,學會帶著問題學習;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靜地等著老師上課。

(1)上課認真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積極思考;回答問題要起立,聲音響亮;要發言,先舉手。

(2)上課座姿要端正,讀寫姿勢要正確,

(3)作業要字型端正、規範,書寫格式正確,紙面清潔,不邊做邊玩。

(1)先複習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然後再做作業。

(2)按時、獨立、認真地完成作業。

生活習慣的養成

1.慎重結交朋友。交友不慎,是青少年養成不良行為的重要社會環境因素。對此,青少年應該予以高度重視。應交哪些朋友,不應交哪些朋友,一定要認真辨別,慎重選擇。

2.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防微杜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好的行為習慣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潛移默化的、日積月累、逐漸養成的。因此,平時只有經常提醒自己,事事認真,處處嚴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從一點一滴做起,就能改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

4.加強意志力的鍛鍊。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有決心、有恆心、有毅力。

5.制訂切實可行的制度。訂立制度,有章可循,便於對照落實,嚴格遵守,好的行為習慣就容易養成。

6.好友監督。結合自我提醒,自我監督,可請有好習慣好行為的朋友嚴格監督自己,請他們隨時挑毛病,也有助於壞習慣的糾正,好習慣的培養。

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講究衛生是每個人應有的衛生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飯前便後洗手。

2、清潔區和教室每天要清掃乾淨。

3、保持桌椅的乾淨整潔,定期整理課桌和清理書包。

4、不在牆壁上亂貼、亂寫、亂畫。

5、愛護環境,不在校園及公共場所亂扔亂拋果皮、紙屑、垃圾。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舉止是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行注目禮,高唱國歌。

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自覺使用“請、謝謝、您好、再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3、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

4、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

5、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得喧譁。不追逐、打鬥、玩有危險的遊戲。

6、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線和順序,不插隊、不推搡,不爭先恐後,上下樓梯腳步要輕,右行禮讓。

8、到別人家時應輕敲門,待主人應聲許可方可推門進入,進入教師辦公室要喊“報告”。

9、認真做好眼保健操,姿勢正確。

10、積極參加大課間活動,能自覺鍛鍊身體。

養成教育演講稿3

從國小到中學,常聽說班裡丟東西。起初是丟鉛筆、橡皮、刀子、筆記本之類的,後來是丟錢。最近聽我妹妹說,她的一個上了中專的同學的班裡,什麼東西都丟,丟錢不說,bp機、快譯通、cd機等都丟。也就是說,如今,對一些學生來說,拿別人東西不還甚至將別人的東西竊為己有已是家常便飯。這情形真令人不安和憂慮:不偷不盜可是人應當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埃如此品行不端的學生,走入社會後將會怎樣?

可回過頭來想一想,如今,一些成年人的品行又如何呢?恐怕更令人汗顏。眾所周知的假冒偽劣產品的層出不窮和無孔不入,說假話辦虛事多吃多佔現象的逐漸蔓延和日益嚴重,不正是一些有判斷力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為嗎?毋庸諱言,當今國人已面臨能否守住倫理底線(即每一個社會成員應自覺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規範)的問題,以致有良知的學者著書疾呼。北大倫理學教授何懷巨集指出,“不殺人、不說謊、不欺詐、不姦淫、不偷盜,在市場經濟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捨己為人,但你不能損人利己;你可以不是聖賢,但你應該認同道義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須堅守,那是人類的最後屏障!”

為什麼我們這個德育在教育中始終佔重要地位的國度,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如今卻連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都已喪失?原因可能錯綜複雜,但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我們多年來養成教育的缺乏。長期以來,無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多注重於用說教或抓典型、樹模範、大張旗鼓地搞宣傳的方式進行品德教育,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卻忽視了對個人良好習慣的教育培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養”。而一個人道德品質的確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於一點一滴的養成。古希臘的哲人就曾指出:“德是表現在行為上的習慣”,“德只能在習性或制約中尋求”。古羅馬的一位作家也曾說過:“在任何事情上,習慣總是極其有效的主人。”實際上,人日常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並非道德判斷之類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習性使然,所謂“習慣成自然”。比如說,誰都知道,闖紅燈、過馬路不走人行橫道是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但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明知故犯?習慣了。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就是其品德、人格的體現;國民的行為習慣,就是一個國家道德水準的體現(故有“德行”之說)。很難想象一個偷竊成性的孩子將來會是個廉潔奉公的人;也很難想象假話充斥、假貨氾濫的地方能有誠信不欺的社會風尚。

所以,注重養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養公民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樹立起良好的道德風尚,才能為精神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矗。

養成教育演講稿4

我們始終認為:國小教育即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養。這既是國小生德、智、體、美、勞得以全面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對國小生進行“兩全”教育的具體措施和手段。近年來,本校針對所在山區學生“性子野、習慣差”一實際情況,在“重視良好習慣養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較為實在的具體工作,在“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具體一些做法是——

一、課內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教育。小至上課的一個坐勢,大至學習某類固定課型的學習方法,我們都要求貫穿於每一堂課的教學之中。上課時,如果有學生開小差,任課老師會有意識地、採取適當方法予以引導;有同學做小動作,老師會邊講課邊下意識地走到該同學身邊,直至專心聽講。學生聽課過程當中,我們最注重培養的是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專心與否,我們用舉手率來衡量。一堂課下來,根據學生舉手次數多少來判斷其上課聽講專心的程度。有了指標,學生自然就有了積極性。有了積極性,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就不難培養了。

其次,重視培養學生作業清楚認真的習慣。對錯題和不清楚的作業要求重做這當然是首當其衝的措施,也是對每位學生的普遍要求。對一些腦子靈,因好動,做作業只圖速度,不求質量,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低階”錯誤的同學,老師各顯神通,針對不同物件採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比如:我們學校四年級班主任江老師針對一位屢教不改的“粗心大王”,私下為他制定了一個稱“馬大哈”的計劃,意思是一次作業粗心了,給自己記一個“馬大哈”,看看一天能得多少個“馬大哈”。哪天他細心檢查得了100分,就在班上予以表揚。這樣,約莫過了一個月,這位同學養成了作業做完後細心檢查的習慣,“馬大哈”的`個數逐漸少了甚至沒有,100分的次數愈來愈多,成績一下躍居前茅。對於一些聰明且小節也比較注意的優生,我們非常重視其自學能力、善於動腦筋、善於提問題習慣的培養,以至達到人盡其力的目的。

二、課外注重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常言道:“無以規矩,不成方圓。”舉止不文明、不規範即屬於沒有規矩。如何讓學生的行為文明規範?主渠道在課外;主方法多示範、多指導。另外多開展一些活動。舉例來說吧,自從我們學校開始實施《重視良好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計劃以來,我們提倡課間或其他課外時間,老師少坐辦公室,多指導和參與學生一起活動。在活動過程當中,一旦發現學生有不規範或不文明的行為,老師先是予以指出,接著示範,而後幫助其學生改正。諸如學生亂扔瓜皮、果殼、紙屑,我們每位老師都不厭其煩不知指導、示範了多少人次。正因為如此,才換得如今學生基本養成不隨地亂扔髒物的習慣,偶爾有同學扔了,學生之間也學會了互相監督、相互幫助。一個個舉止是這樣,一句句不文明的話,我們也不放過。只要機會一有,我們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習慣不是靠一天兩天,說養成就能養成的東西。對於課外注重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我們既有階段性,又有側重面。即在某個階段主要解決什麼不良行為或形成什麼良好習慣,我們都有一個側重。這個側重每位老師心中都要有數,以便統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階段性的潛伏期,我們視養成其習慣難易程度而定。容易糾正的不良行為,或能很快養成良好習慣的行為,如:熟人見面互相問好,潛伏期短些;對於一些較難改正,頑固性的壞行為,或短時間較難形成良好習慣的行為,如:一些本性的行為,潛伏期一般要長一些。其目的是一個——實現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

另外,我們非常注重榜樣的示範。每隔一個潛伏期,我們都要進行一次評比小結,每次小結,我們都要評出一、二個典範。這個總結評比除了鼓勵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樹立榜樣,示範帶動更多同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做好其良好習慣養成的監督、督促工作。國小生自覺性、持續性較差。國小生良好行為的養成,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做好監督、督促工作,顯得尤為的重要。由於所在學校學生居住分散,離學校遠,我們採用互相通訊的方式加強聯絡。每學期期初,學校都向學生家長髮一封公開信,普遍能受到學生家長地關注,從而取得較好效果。

養成教育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時值大雪,寒氣襲人。辛勤的老師們每天準時來校,為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走進校園,有安靜的工作環境、孩子們的親切問候、有乾淨整潔的操場小徑、有師生和諧的學習氛圍……一切都如春日陽光,溫暖我心。下面,我以“……”為主題,就近來的工作所感向同仁們做個交流,班門弄斧,請多指教!

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了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我校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學校特點,以少先大隊和各班中隊為主陣地,狠抓學生養成教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而這項德育工作對於我這樣一個年輕的班主任而言更是任重道遠。

一次,我正在辦公室備課,董功洵同學含不喊報告,徑直走進辦公室來到我面前,說:“剛剛程子軒把我的水杯弄倒了。”我故意裝作沒聽見,他似乎有所察覺,便又說了一句:“王老師?”,我還是沒有理睬他。他似乎意識到自己的不對,於是說:“王老師,您好!跟您彙報一件事,剛剛……”我這才抬頭,嚴肅的看著他,問他:“你覺得你剛才有那些行為不合適?”他沉默了一會兒,說:“老師,對不起,我知道進辦公室應該先喊報告,另外,對老師說話要有禮貌。”我說:“知道就好,以後一定要注意這些生活細節,有時候,一個細節可能會嚴重到影響你的一生。”接著,我給他講了一個大學生因為細節問題而在應聘時候輸給一個國中生的故事,他聽後真誠的說:“謝謝老師,我今後一定會注意這些細節問題的。”從這以後,董功洵同學學習積極性特別高,在班裡實時起帶頭作用,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校外只要見到我就遠遠的跟我打招呼,而且說話很講禮貌。他的媽媽也經常在電話裡誇孩子變了。在董功勳同學的帶領下漸漸地,班裡大部分學生的文明禮貌習慣已得到強化。現在,做一個文明禮貌的孩子已成了我們班大部分孩子的.自覺行為。

家庭:父母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國中及以下文 化程度的比例較大;父母大多務農或外出打工,與孩子接觸 的時間很少;管孩子的大多是爺爺奶奶,他們只能負責孩子 的起居飲食,往往忽視孩子的品德、行為習慣教育。近年來 高二半山的彝族學生也越來越多,他們的文明程度、文明意 識普遍較低,缺乏良好的禮貌、衛生習慣和社會交往能力, 這些狀況也給學校的道德教育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常言道,三歲定八十。抓養成教育的要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校要求全校師生都作長遠打算。教師,允許學生習慣形成有個過程;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師生密切配合,堅持不懈。讓養成教育在我校不斷深入,讓文明之花一定綻放在美麗的校園!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加強養成教育,爭當文明學生》。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生活的城市XX曾多次獲得XX省文明城市稱號,今年我們即將迎來全國文明城市的複檢,我們要全區動員,全民參與,全力以赴,打好‘五大攻堅戰’,確保複評檢查取得好成績。所謂的“五大攻堅戰”是什麼呢?一是打好城市環境的“整髒”戰。二是打好公共秩序的“治亂”戰。三是打好公用設施的“補缺”戰。四是打好行業服務的“糾差”戰。五是打好公民道德的“除陋”戰。

作為XX的一份子,我們要牢記XX市市民文明公約:崇文崇德崇科學;有禮有序有正義;樂善樂居樂公益;守法守紀守信用;睦親睦鄰睦自然;創業創新創和諧;致誠致遠致富強;堅持“十不”行為規範:1、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2、不違章亂行、亂停亂放;3、不說粗髒話、大聲喧譁;4、不亂插亂擠、擾亂秩序;5、不隨處吸菸、酗酒滋事;6、不隨意張貼、亂塗亂畫;7、不虐待老幼、歧視殘弱;8、不短斤缺兩、以次充好;9、不損壞公物、破壞環境;10、不鋪張浪費、奢侈攀比。

而作為學生,我們更應該做好國小生常規,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法國學者培根也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些良好行為長期堅持,養成習慣。魯迅先生從小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養成了習慣。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好的習慣是一點一點養成的。而壞習慣的形成同樣是這樣簡單而容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我們終身受用的資本。

同學們,良好行為規範,需要我們平時做什麼?良好行為規範是同學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平時與別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行禮問好,是看到地上有紙屑垃圾自覺將其放入垃圾箱,是上下樓梯主動謙讓靠右走,是愛惜學校一草一木,是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茶,是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座等等。同學們,其實,這,很簡單。校園需要陽光,需要雨露,更需要大家的互相幫助。

同學們,昨日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文明的國小生!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演講稿7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正陽一小的白楊。很榮幸能代表學校在這裡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成功的教育從良好習慣的養成開始》。

那就從我的親身經歷說起吧:那天清晨,我迎著初升的太陽,沿著整潔的文化巷向學校走去。我快到學校大門口時,聽到一個小姑娘正輕輕地說:“媽媽,您怎麼把廢紙丟到路邊了,快撿起來吧!”年輕的媽媽難為情的撿起了那片包早點的廢紙。我剛走到大門口,兩名少先隊員正向我行禮問好;身旁的孩子個個面帶微笑、井然有序的從我身邊經過。我走進校園,寬闊整潔的操場上,幾隻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著,幾個孩子正在撿起地上的落葉。教樓上朗朗的書聲傳到我的耳畔……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正陽一小人,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自豪。我不禁自言自語道:我們學校的養成教育已經初見成效了!

那麼,孩子們的良好習慣是怎樣養成的呢?

自從教體局提出“國小圍繞養成教育抓管理”之後,我校領導班子就轉變了辦學思想,明確了辦學理念,統一了辦學思路。一致認為:對國小生來講,讓他們擁有良好的習慣,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因為健康的人生是建立在良好的行為習慣之上的。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得讓他們知道平時的習慣哪些是好的,需要堅持;哪些是不好的,需要改正。我們利用每週一個班的升旗儀式,進行“國旗下的講話”,引導學生養成好習慣。如,五(2)班提倡的“校園四不——不追逐打鬧,不做危險遊戲,不隨地丟紙,不摘花損樹”,已紮根每位學生心中。我們還組織全校學生開展了“背《規範》,找差距”活動。然後,我們根據我校實際,從“有愛心、懂禮儀、會學習、愛勞動、講衛生、重安全”等方面制定了《正陽一國小生行為習慣標準》。最後,全校師生一致行動起來,通過各種主題班隊會,演講比賽,辯論會等形式,促進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評選“養成教育好少年”,樹立典型;通過校園廣播、宣傳報欄,激勵學生向榜樣看齊。

經過師生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學校的養成教育有了一定效果:課前自習時,你走進學校,校園中央挺拔的皂莢樹靜悄悄的,操場上盛開的白玉蘭靜悄悄的,花壇裡的花花草草靜悄悄的;你走進教室,學生也靜悄悄的,他們伴著舒緩悅耳的音樂,有的看書,有的畫畫,有的練字……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昔日的嘈雜聲再也沒有了。這是多麼和諧的校園啊!課間休息時,學生們或在花壇之間,或在綠樹之下散步、談心、看書;或在操場上跳繩、踢毽子、跳皮筋兒……昔日追逐打鬧的場面無影無蹤了。這是多麼有序的校園啊!偶爾兩人相碰,怒目相視的沒有了,誠懇道歉、真切問候的多了;隨手扔紙的沒有了,俯身撿起樹葉雜物的多了;師生見面,形同陌人的沒有了,親切的'問候、甜美的微笑多了;花壇中,攀枝折花的沒有了,澆水、拔草的多了……這是多麼文明的校園啊!課間操時,同學們井然有序的來到操場上,排著整齊的方陣,隨著悅耳的廣播操進行曲,在那裡鍛鍊身體呢!放學後,圍在路邊小攤前買零食的沒有了,排著整齊的隊伍,唱著優美的歌曲回家已經形成自然。看著這些動人的情景,我喜在眼裡,甜在心頭,這都是養成教育的累累碩果啊!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一個孩子的好習慣決定著他一生的命運。一代人的好習慣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我們作為祖國的教育者,肩負著祖國和人民賦予的重任。我們一定會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的嚴抓學生的養成教育。正如我們的校風所說:勤勉 創新 和諧 規範。我相信,隨著養成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們美麗的校園,一定會綻放出更多、更美的文明之花!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演講稿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習慣,做優秀中學生。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嗎?(不信)其實這是真的。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樣荒謬的場景。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人們說,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你看,習慣的力量多大啊!

習慣又分為好習慣和壞習慣。好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記者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

我們都羨慕科大少年班的學生,認為他們智力超群,是天之驕子。而他們在談到自己成績優異的原因時,又是怎麼說的呢?13歲進入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周峰,認為自己成功的祕訣就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周峰認識漢字,記憶英語單詞,都是每天10個,即使走親訪友時也從不間斷。就這樣,一年下來,便記住了3000多個漢字和3000多個英語單詞。這是他量化的.學習習慣。周峰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學習,該玩兒的時候就輕輕鬆鬆地玩兒,自覺性極強,從不需要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制。他聽英語廣播學英語,一到點便準時開啟收音機。這是他定時的學習習慣。周峰學習時總是全神貫注,思想從不開小差,精神略有溜號,便立即作出調整。這是他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我們現在已經是中學生了。中學階段是各種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那麼,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呢?我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你吧:我以前膽子特小,有問題不敢問老師,只有問同學,有很多時候,同學也講不清楚,弄得我一頭霧水。後來一次課堂上的經歷鼓舞了我:那是一節自然課,我有一個疑團,左思右想可仍得不到答案。我想把問題說出來,可又怕別的同學認為這個問題很幼稚會笑話我,我就沒面子了。於是幾次話到嘴邊又咽下去。過了一會兒,我看到陳欣和楊敏不停地問問題,而且每當老師告訴了他們答案的時候,他們顯得那麼開心。我鼓起勇氣舉起了手,向老師提出了我的問題,老師很明確的告訴了我答案,我心中的疑問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取而代之的,是獲得的喜悅。老師還說,學習就應該不懂就問,老師最喜歡勤學好問的學生。從那以後,我不懂就問,漸漸養成了好習慣。後來,我還明白了,除了問老師,還可以問電腦和字典。

當然,要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不容易的。開始的時候,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也是磨練我們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它需要我們付出不懈努力的。但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為了我們的明天,為了展示我們的青春風采,讓我們——養成良好習慣,做優秀中學生!

養成教育演講稿9

月考已經落下帷幕,為了總結得失,今天我要送給大家五個方法:

1、抓住細節,提高效率

一個善於利用時間的人,他總能找到時間,因為他懂得時間的點滴效應,所以他總是分秒必爭。往往小小的細節能造成巨大的差異,就像同樣上完一節課,有的同學只是品嚐了一番,而有的同學卻能完全消化掉,同樣做一次作業、答一份試卷、作一道題,有的同學只是完成任務,而有的同學卻從中拾到許多果實,同樣下課10分鐘,有的同學只是浪費,有的同學卻在回憶鞏固上堂課的內容,一天下來,不同人之間的差距就拉開了,一學期下來,可想而知。抓住學習中的每一個細節,便能累積巨大的成功。

2、居安思危、增強目標意識,不到最後關頭切勿輕言成敗

目標,就是會考奮鬥目標,不論是西平高中還是楊莊高中,你們每一個人都能有一個明確的會考目標,併為之一鼓作氣進行艱苦的努力。過去,不管我們的成績如何,它僅僅代表過去,不能說明將來什麼,更不能代表會考,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的幾步才是關鍵,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你們必須要有深刻清醒的認識。考試向全體同學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和事實:競爭異常激烈,到最後一刻都充滿著變數,誰大意和鬆懈一下,誰將落後。因此,全體同學必須一鼓作氣、乘勢追擊,從新的起點出發,向新的目標和制高點衝刺,以最終實現你們的目標,到達理想的彼岸。

3、充滿自信,坦然面對一切,要想戰勝別人,你得先戰勝自己

阻礙前進的,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你得相信自己,你得告訴自己:我能行。從而坦然地面對一切,微笑著面對賽前的每一次練兵,無論成功與失敗,他都是一塊踏腳石,將助你走向成功。同學們,翻開歷史畫卷看看古今中外,哪位偉人年輕時不飽經風霜?司馬遷,身受酷刑,毫無懼色,堅持寫出了《史記》,被後人譽為“史家之絕唱”;高爾基,飽嘗人間苦難,當學徒,做童工,賣苦力,仍勤奮自學,被世人公認為世界著名大文豪;貝多芬,兩耳俱聾,卻沒有喪失信心,“緊緊扼住命運的喉嚨”,譜寫出氣勢磅礴的《英雄》、《命運》交響曲;張海迪,高位癱瘓,奮發學習,成為青年的一代楷模。有句俗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隨波逐流,只能喪失自我;好好掌舵,奮力拼搏,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對於考試失利的同學,我覺得也未必是壞事,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敗是一支清醒劑,是不斷成功的動力,即使我們一百次跌倒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爬起。永遠不要放棄自己,永遠不要後悔自己曾經的努力。

4、學習要講究方法。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基石

希望同學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專注、善思、勤記、多練”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專注”是學習的基本要求,學習一定要專心致志,入耳、入腦、入神,上課、看書、做作業都必須如此;“善思”是學習最有效的技巧,聰明與愚笨的區別,在於能不能善於思考,學習一定要學會思考,善於思考,勇於質疑,大膽發問,追根溯源;“勤記”是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學習是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而要積累知識就必須記憶,要勤於筆記和記憶,該背的要背,該記的要記,當天知識當天鞏固;“多練”是消化吸收知識的必然途徑,練習必須貫穿於學習過程的始終,學練結合,熟能生巧。學習是我們的主要任務,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高,品格的養成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把學習當成自己的第一需要。在學習上,我們提倡兩個字"實"和"巧"。實,就是要踏踏實實地學,紮紮實實地練,掌握最基本的知識。要做到"日日清,週週清"。巧,就是要靈巧地學習。要掌握好的方法,以求得最佳的學習效益。每一門學科有各自的特點,每一個人也有個性差異,我們要在老師的引領下,尋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同學中互相幫助,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求最佳學習效果。希望同學們牢記這8個字,勤奮學習,善於學習,成為有廣博知識的人。

5、學習貴在堅持,要制定並落實好每一階段的複習和訓練計劃

說到堅持,實質就是毅力的較量,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今天大會後全體同學或許能保持一個周的旺盛鬥志,隨著時間的推移免不了會有人打退堂鼓,這時,要記住愛迪生的名言:“很多生活中的失敗,是人們沒有認識到,當他們放棄努力時,距離成功是多麼的近!”

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能動性的活動,堅持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因此,我們各個班級、每個同學必須快速制定並切實落實科學、完善、周詳的學科學習計劃,計劃安排必須具體到每一節課,具體到這一課應該幹什麼內容(練習、講課、學生消化整理糾錯、讀書)並自我強制地加以落實,在這過程中決不能打絲毫的折扣,必須100%地完成,只有這樣你們才能真正日日有所進,週週有提高。

第一次月考已經結束,一次考試並不是句號,更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道路有風和日麗的日子,也有陰雨連綿的歲月,你不能左右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貌,卻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改變世界,卻可以改變自己。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我們要從暫時的喜悅中走出來,從暫時的沮喪中走出來,勝不驕,敗不餒,及時調整自己,為下一次考試早作準備。

同學們,你給生活多少懶惰,生活就會回敬你多少苦澀;你為生活付出幾分耕耘,生活就會回饋你幾分收穫。我希望通過本次期月考總結,激發同學們爭先創優意識,掀起學習高潮。希望成績優秀的同學再接再厲,在今後的考試中,再攀高峰;希望其他同學,以成績優秀的同學為榜樣,頑強拼搏,奮起直追,刻苦努力,爭創一流。那時我希望有更多同學,以自己的汗水贏得熱烈的掌聲,以自己的勤奮贏得更多的喝彩!

養成教育演講稿10

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學生社會公德與養成教育方面的知識。提起中學生社會公德和養成教育這個概念,有好多同學還不清楚,下面我就首先對這個概念給同學們解釋一下。

所謂社會公德就是指人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與“私德”相對。公德指與組織、集體、民族、社會有關的道德,私德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會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根據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誠實守信、救死扶傷等。

養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通過訓練、嚴格管理等種種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質,最終養成自覺遵守社會道德和行為規範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養成教育雖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卻是德育中最“實”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人要是各種好習慣都養成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如學習上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勞動上有良好的勞動習慣,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習慣,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作為道德素養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時期沒有成為習慣,那麼,所造成的損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中國小時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

下面是廣大同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

1、習慣影響。不少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上學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習慣,如順口說粗話、大聲喊叫、見人愛動手動腳等,雖然經過老師提出要求,知道必須遵守行為規範,但是由於舊習慣的影響,對新的要求還不適應,在一定情境下,舊習慣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來。生活上,睡懶覺、不疊被子、抽菸喝酒、攀木折花、隨地亂扔垃圾;物質上,搞攀比、高消費等,思想空虛,意志脆弱。

2、觀念模糊。例如有些同學把遵守紀律看成是軟弱怯懦,把尊敬老師看成是溜鬚拍馬,把損壞公共財物看成是英雄行為,把幫助同學打架看作是“行俠仗義”,對同伴好友的違紀行為不加勸阻而提供方便。這些都是是非觀念不明,愛憎情感不強的具體表現。

3、任性執拗。有些同學在家長的過分溺愛下,嬌生慣養,一不順心便用大聲哭叫、摔打東西、耍小脾氣等手段對家長要挾,而家長對此不加批評教育,反而遷就屈從。長此以往,滋長了孩子任意妄為的脾氣。也有的家長生怕孩子外出吃虧,唆使孩子罵人打人,殊不知這種教育正是自己使孩子變得野蠻。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很難接受各項規章制度的約束。加上對群體生活的規矩理解不夠,以為跟家裡一樣,遇事有父母撐腰,所以就敢於大膽違反紀律。相反,在家經常受父母批評和打罵的學生得不到關愛,就會灰心失望,自暴自棄,這就更容易形成執拗的性格。

4、明知故犯。這種情況在低年級學生較為少見,而在高年級學生身上卻表現明顯。這類學生熟悉紀律要求,也知道這些要求合理正確,但他們拒絕接受紀律的約束,對老師提出的紀律要求很反感,認為老師小題大做,吹毛求痴,從而抱著對抗的情緒,有意不遵守紀律。這樣的學生大錯雖然不犯,小錯卻接連不斷。例如:亂仍垃圾、自習課交頭接耳、校內騎車等。

5、品質不良。少數學生是非觀念模糊,黑白顛倒,感情冷漠,經不起利誘而發生盜竊、吸菸、喝酒等行為,這已不是一般學生違紀的問題,而是臨近刑事犯罪的邊緣,這是一種危險的訊號,如不及時接受教育和悔改,其發展前途很可能會走向犯罪。目前,違法犯罪趨於低齡化,這不能不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上面這些情況就是我們同學們中間所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的現象,那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克服和改正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呢?我認為同學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已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劃》中,一些公共場所裡,也經常可以看見這類標語,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如何做呢?

文明行為要求:

1、與人交往講普通話要使用禮貌用語(“請”“您好”,“老師好”,“同學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不用謝”),面帶微笑打招呼。笑臉待人,是親切、敬重的表現。

2、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每日初次見面宜相互問候,學生見教師應鞠躬問好,同學之間應互相問候。

3、有領導、教師來校指導、聽課,見面要立正鞠躬問好,遇到來者找不到地方要主動帶路,在別人說“謝謝”時,應說“不用謝”。

4、有教師聽課,要提前到指定教室坐好,安靜等候上課;下課時,要讓聽課教師先走。

5、自覺維護公共場所安靜及正常秩序,不追逐打鬧、起鬨。

6、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物,不攀折花木,踐踏草地,不浪費水電,汙損課桌椅、圖書、門窗、牆面、扶欄等。

7、文明用餐,不亂倒飯菜,不吸菸,不喝酒,不邊走邊吃。

8、講究清潔衛生,不亂丟雜物、果皮、紙屑,遇有垃圾雜物,主動拾起放進垃圾桶,保持校園整潔美觀。

9、男女同學交往舉止要得體,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談戀愛,不拉幫結派。

10、遵守校內外交通秩序,自覺遵守門衛制度,出入校門要下車,校園不準騎車,不翻越圍牆欄杆,不亂停放車輛。

二、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係的最一般的行為規範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時時快樂、事事順心,難免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人幫助、救濟的時候。這就需要人們之間互相幫助,扶危濟困,樂善好施,以助人為樂。對不法行為,每個公民都應當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鬥勇鬥,見義勇為,都有責任和義務自覺維擴社會治安。

三、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

愛護我們的校園、愛護校園裡的一切公共財物,是一個人自身道德修養的體現,也是社會公德在校園裡的體現。作為中學生來講,我們應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來要求自己,做一個好學生、好公民。但是在我們中間,還是有一部分同學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學校的紀律,損壞學校公物,比如:有在嶄新的課桌上亂貼廣告紙張、用筆亂寫、小刀亂刻的;有拳打腳踢、開門不用鑰匙而將教室門窗損壞的;有把教室黑板、開關插座蓋板砸碎的;有對準潔白的牆壁亂打籃球的;有把易拉罐、方便麵袋故意堵塞下水道的;有開電燈,人走後不關的;更有吊扣籃筐、拉拽籃網使得籃筐折斷的,等等,雖然這些現象只是少數,但都是令人深惡痛絕的'行為。況且,這些行為是危險的,輕則擦傷皮肉,重則傷筋動骨,甚至會有生命危險。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要立即停止、制止、禁止。

同學們,學校是我家,人人都愛她。美麗和諧的校園,要我們大家共同來營造,為了使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我們必須愛護校園裡的一草一木。

四、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美麗校園的環境整潔、舒適和乾淨,保障每一位同學的身體健康,每個同學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學校生活中同學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範。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那麼作為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應該怎麼樣去保護好自己校園的環境呢?

1、積極向自己好朋友和同學宣傳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2、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把廢紙、廢鐵等可利用的廢物分類集中,送往廢品收購站,以便回收利用。

3、注意保護和美化自己生活學習的環境。

中學生還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力所能及的行動來保護環境:

1、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樹立愛自然、愛環境、講衛生的良好環境道德,並處處去影響他人,帶動他人共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2、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努力促進環境改善。一種是直接參與的方式,另一種則是以間接接的方式來推動環境保護。

3、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在我國,有許多中國小生積極主動地承擔起了監督汙染、保護環境的責任。

4、做好宣傳工作,喚起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作為中學生,既要做保護環境的衛士,又要做宣傳環保的使者。

五、遵紀守法

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們要能順利地進行社會活動,就必須要有規矩可循,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為規範。每個社會成員既要遵守國家頒佈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人們只有依照法律、法規及紀律的有關規定行事,才不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保障自己所要從事的某項活動;才不會紿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相對穩定巧和諧,並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遵紀守法反映了人們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人們共同的利益。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自覺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紀觀念,自覺用法紀來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履行法紀規定的義務,敢於並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同各種違法亂紀現象作鬥爭,並能正確運用法紀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紀懂法,遵紀守法。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學生社會公德與養成教育,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懂得什麼是社會公德教育和養成教育,並且知道以後應該怎樣遵守社會公德,怎樣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力爭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養成教育演講稿11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為了加強我校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禮貌、禮儀規範,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秩序、講公德的良好習慣;藉此我校舉行開學第一課教育活動的機會。我給大家講一下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大家知道這麼一句話,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好習慣形成一輩子受用;同時壞習慣形成了,那麼也要一輩子受折磨,受牽累。可見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何等得重要。成功和失敗,都源於你所養成的習慣。 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修行很高的禪師,帶領一幫弟子來到一片草地上。他問弟子們,怎麼可以除掉草地上的雜草。弟子們想了各種辦法,拔、鏟、挖等等。但禪師說,這都不是最佳的辦法。因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什麼才是最好的辦法呢?禪師說:明年你們就知道了。到了第二年,弟子再回來發現,這片草地長出了成片的糧食,再也看不見原來的雜草。弟子們這才明白最好的辦法,原來是在草地上種糧食。這是禪師的智慧——用糧食根除雜草。我們在培養習慣時,是否可從禪師那裡領悟借鑑呢!好習慣多了,壞習慣自然就少了。

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種不良習慣,也常常需要一段時間。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二十一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九十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者是自己驗證了二十一次以上,它一定會變成你的信念。那麼我們應養成什麼習慣呢?根據我校的情況,在這裡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背誦“一二三四五”倡議,這是你們在校的行為規範,以此為標準去要求自己。二、在家裡,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作息時間表。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看書,自己和家長相結合,徵得他們的同意。長期堅持下去。

三、養成放學上學自覺排隊的好習慣。上級領導為了同學們的安全考慮,學校改走南門,為防止校門口的擁擠,防止發生交通事故,學校要求你們步行排隊上下學,你們有沒有想過,每天你們的老師要帶著你們出門,還要在兩個路口值班,他們本來工作了一天就很辛苦,還要為你們的安全操心,你們是不是應該排好隊,讓教你們的老師能夠放心。還有很多方面的習慣,你們也要做好。

同學們, 君子以自強不息,望你們用認真得態度,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去養成一個個有利於你們生活、有利於學習的好習慣,伴你們快樂成長,去創造一片屬於你們自己的藍天。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演講稿12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養成教育。

我校一向重視學生的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每年九月份都定為“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月”。養成教育,簡單說,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往往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內容十分廣泛,如培養文明禮儀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體育鍛煉習慣等等。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於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好習慣常常讓人受益終生,壞習慣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我舉個例子,某個學生,高一、二年都嚴格按照“學生一日常規”來做。進校門前,先看看有沒有戴校卡,有沒有穿校服。頭髮按學校要求理成平頭。他準時上學,按要求打掃教室,上課時間不玩手機。但上了高三,認為學習重要,認為學校沒必要再這樣嚴格要求。這類學生熟悉紀律要求,也知道這些要求合理正確,但他們以學習重要為藉口,拒絕接受紀律的約束,對老師提出的`紀律要求很反感,認為老師小題大做,吹毛求痴,從而抱著對抗的情緒,有意不遵守紀律。這樣的學生,即使學習成績不錯,但路是走不遠的,也走不寬。

本學期,政教處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強化高三學生的規範意識,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大學聯考拼搏加油助力。到目前為止,高一、二男生頭髮基本都是平頭,但高三年還有數量可觀的同學,他們的頭髮沒有達到學校的要求。10月份,我們將以此為突破口,一個班級一個級進行排查,一個個過關,讓這些同學心中有規範,理解規範,接受規範,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10月份,區教育局將評選區級“行為規範教育示範學校”,並擇優推薦部分學校參評泉州市“行為規範教育示範學校”。我們將以此為契機,推動我校的行為規範教育更上一層樓。

同學們,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要從小事做起,長期堅持,養成習慣,持之以恆。“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穫一個命運。”

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演講稿1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抓常規管理 促進養成教育》。

打造一個優秀的集體,需要抓常規管理,促進養成教育。我認為:

首先,要建章立規 細化要求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常規管理的前提是制定常規,只有確立了學生的日常行為的規範,才能使學生的精力更多地放在學習上,而不是物質追求上,不是放在那些無關學習的事情上。

只有抓好了常規管理,才會有效約束學生的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

常規管理要具體化,給學生以非常明確具體的要求,可以使學生更加有章可循,讓學生樹立道德感、責任感、尊嚴感,端正學習態度,學習更主動更自然,在具體操作時,可精細到每個細節,做到定人、定點、定時、定事.

其次,要強化訓練 促進養成

學生是日常管理的物件,更是常規管理的主體,為此,我們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傳授教育為主渠道,訓練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學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達到自我完善。具體方法如下

1.、仔細排找 警示學生自律

只有學生自己思想端正,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並客觀評價自己,才會超越自我,奮發向上。因此,我們學生要每天“三省吾身”,發現自身問題所在,並對出現的問題,分類整理,分清緩急輕重,然後及時調整矯正。從而達到“自我反省、自我分析、自我約束”的目的。

2嚴化常規,細化養成

養成教育的目標在於力求實實在在,活動力求現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內容貫穿於全部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活動之中,將落實進行到底。而“將落實進行到底”,關鍵在於將具體某件事的要求,化為可操作的細節,並狠抓過程落實情況,加以分析。如衛生的.打掃和保持,紀律的約束和反饋,生活細節的關注和落實,養成教育無處不在。

在我們學校,日日有檢查反饋,週週有評定通報,月月有表彰獎懲,目的何在?目的在為了將養成教育落實到實處!為了真正做到:把個人行為變成一種內心的道德自覺。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並讓它成為我們終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第三,端正態度,自主學習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然而,這條大多數人都明白的育人學習原則,又有幾個人落實履行了呢?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告訴我們,人的正確思想只有從長期的實踐中來,因此,同學們,我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須從小事、身邊事做起,並且踏踏實實做好。學會今日事今日畢!每天抓住課堂知識,抓好課後的落實,不斷汲取知識的精髓,豐富自己的學識,培養品質,提升品位。

同學們,中國的明天屬於我們,讓我們重視常規教育的落實,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我們光輝的明天再添一抹金色!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演講稿14

首先進行第一個問題—養成教育,我認為養成教育大體可分為以下6個方面,請同學們認真對照一下,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好。

(一)學習方面

1、能按時上學,到校後能自覺讀書學習,放學及時回家,能分擔家務,能認真完成家庭作業。

2、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能有條不紊地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和各項工作,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

3、愛護書籍、作業本,做到不亂畫、不撕毀,認真完成作業,作業本乾淨、整潔。

4、經常讀有益的課外書籍,看有益的電視節目,比如前段時間中央臺有一個節目是:漢字聽寫大賽,不知道同學們看過沒有,這個節目就很好,我們學校今後也找個合適的機會進行一下這項比賽,同學們可以提前準備。

5、學習上相互合作,經常關心和幫助同學。

6、在學習上有吃苦耐勞、努力拼搏、不甘落後的精神。

(二)生活方面

1、養成良好的生活起居習慣,按時睡覺和起床。()給自己弄個作息時間表貼於床頭,每天對照執行。

2、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不亂花錢,學會計劃用錢。

3、著裝整潔樸素,不過高追求穿戴,不穿奇裝異服,我們就穿校服。

4、能天天堅持鍛鍊身體,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

5、基本懂得和知曉一些生活小常識及一些流行病的`預防知識和方法,正確識別不衛生食品,不從小賣部買零食,不帶食品進入校園等。

6、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三)衛生方面

1、講究個人衛生,著裝整潔,不穿拖鞋進教室,勤洗澡、勤換衣、勤洗衣、勤刷牙、勤洗頭,勤剪指甲,不染髮,男生不留長髮,女生不戴耳環,男生女生不戴首飾。

2、床鋪保持乾淨,被子摺疊規範,擺放有序。

3、臉帕勤洗,水桶、鞋子、毛巾、餐具、牙具、擺放有序。

4、愛護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倒飯菜,見到垃圾主動拾撿投入垃圾箱。

5、積極參加班級組織的大掃除,輪到自己值日,做到衛生打掃乾淨。

6、積極參加環境保護社會實踐活動,爭做環保小衛士。

(四)紀律方面

1、能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不進網咖、遊戲室等不健康場所。使用文明用語,做文明事。

2、上室外課時,一切行動聽指揮。比如微機課,體育課,音美課等

3、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遵守《中國小生守則》和《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

4、愛護學校的公共財物,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能夠把自己當成是學校的小主人。

5、能夠積極主動參加班級活動及校級活動,學習認真,講團結,尊敬師長,敢於同壞人壞事作鬥爭。

6、出操做到快、靜、齊,收操做到成隊型回教室。

(五)安全方面

1、在教室裡、走廊上不打打鬧鬧、你追我趕。

2、走路要靠右邊,不在路上玩鬧,不追趕過往車輛,不爬車,不搭乘農用車等非載人車輛。

3、不攀爬樹木、圍牆(學校操場就有)等。

4、不輕信陌生人的話,不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

5、牢記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聯絡方式。

6、學會判斷哪些事安全,危險的事不做。

7、安全用電、用火,做到不帶易燃易爆物品入校園,不私自接電源,不在校園內燃放煙花爆竹。

(六)禮儀方面

1、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不打架,不罵人,不講粗話。

2、在家有人進屋主動讓座,在校找老師進屋先敲門,進辦公室先喊報告。

3、掌握禮貌用語,說話和氣有禮節。服裝整潔精神,風貌好。

4、遵守課堂紀律,坐正立直,認真聽課,課間休息不起鬨、不打鬧。

5、升降國旗時紅領巾佩戴規範,校服著裝整齊,做到莊重嚴肅。

6、對人有禮貌,見到老師或客人主動問好,上級領導或老師到校熱情大方,做到不圍觀尾隨。

養成教育演講稿1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六一班的王綏槽,走上這個舞臺,我的心情既激動又興奮,因為在學校“我快樂,我發展”的辦學理念正確指引和老師們的悉心教育下,我在這裡快樂學習著,健康成長著……老師們不僅教給我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一個人,只有學會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才能成大業。在此我藉此機會感謝學校全體老師!謝謝!現在我想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好習慣,益終生》。

法國學者培根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追求好習慣。”是的,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我們的行為。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一個人取得的成績往往取決於性格上的偉大。”而構成這樣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習慣。好習慣養成得越多,個人的能力就越強。養成好的習慣,就

如同為夢想插上了翅膀,它將為人生的成功打下堅定的基石。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成了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刻叮囑自己凡事時時早,事事早。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我曾經在報刊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家著名的企業公開招聘管理人才,在應聘者當中,有高學歷的人,也有口才非常出眾的公關人員,更有曾經從事過管理工作的人。但是,到了最後,負責招聘的企業老總卻選中了一位在走廊上隨手撿起一張廢紙的應聘者。有人問企業老總:“為什麼你要選那位不佔任何優勢的應聘的人呢?”企業老總回答說,“一個有好習慣的員工,就是一座金礦;有這種人格魅力的人,一定可以為公司創造更多的財富。”是的,當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他的人格魅力便會自然得到提升。

同學們,聽了這則故事,你們一定有許多感想。要知道,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我們。因此,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怎樣培養自己的好習慣?首先需要檢查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身的一些壞習慣。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我們雖然達不到聖人的境界,但我們可以追求這種境界。我們今天可否一省吾身呢?比如:是否習慣於主動打掃衛生,形成熱愛勞動的習慣;是否習慣於說聲“謝謝”、“你好”、“對不起”,形成以禮待人的好習慣;是否習慣於每天堅持鍛鍊,形成健美的體魄;同學交往中習慣於理解、寬容,便能化干戈為玉帛;是否習慣於去用心觀察,才能形成好的觀察能力;是否習慣於提前預習,課後複習,才能形成高效的學習方法……

人們常說,“播下一個行動,便會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便會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便會收穫一種命運。”我送給同學們幾句話——“積一千,

累一萬,不如養成個好習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扔一次垃圾,心靈就蒙上一層灰塵;撿一次垃圾,心靈就添上一塊淨土”、“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文明謙讓,讓出安全,讓出和諧”、“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同學們,希望你們從小將“好習慣,好人生”的種子埋下,用恆心去澆灌,去成就你們生命的精彩!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預祝每個同學在好習慣的養成下期末考試都取得好成績!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