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三峽》閱讀答案

語文1.94W

現如今,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峽》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峽》閱讀答案

《三峽》閱讀答案1

閱讀《三峽》,完成問題。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解釋加粗字的含義

雖乘奔御風: 奔_____________

飛漱其間: 漱_____________

2、文中用作比較的方法寫夏水迅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翻譯: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所表現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賓士的駿馬衝蕩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有很多趣味。

4、“略”

《三峽》閱讀答案2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問題: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詞。

(1)沿溯阻絕 沿:

(2)良多趣味 良:

(3)直視無礙 礙:

(4)窺谷忘反 反:

2.翻譯下列句子。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3.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通過“游魚細石”寫出水的清澈。

B.“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韻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運用擬聲疊詞,構成一幅音韻和諧的畫面。

D.“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了山的高聳。

4.甲乙兩段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合原文的語句說說兩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1)順流而下;(2)實在;(3)阻礙;(4)通“返”,返回。

2.(1)即使騎著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麼快。

(2)風把煙霧都吹散了,天空和群山都是同樣的顏色。

3.B

4.甲文“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一句通過渲染悲涼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心的憂傷。乙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的否定,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和嚮往之情。

《三峽》閱讀答案3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下列語句中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至於/夏水襄陵B.絕 /多生怪柏

C.雖/乘奔御風D.常有高/猿長嘯

1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隱天蔽日(隱瞞) B.良多趣味(確實)

C.絕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轉久絕(消失)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春冬之時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細柳營 D.策之不以其道

13.下面對本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寫山勢,先寫其連綿不斷,再寫其高聳。

B.本文第二段寫水勢,先寫水之速,再寫水之盛。

C.作者將景物寓於四季變化中來描寫,將靜態景物動態化。

D.本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懷。

1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文: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文:

【答案】10.D(高猿是一個偏正式的語言單位,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不停頓) 11.A(隱是遮蔽的意思) 12.B(A項是表倒裝的助詞,可不譯;C項是動詞,去的意思;D項是代詞,它的'意思;題幹中的例句與B項都是結構助詞,的意思) 13.B(選文第二段先寫水之盛,再寫水之速)(以上四道選擇題均為2分) 14.(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見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騎著馬,駕著風(1分),也沒有這樣迅速(1分)。 (20xx年湖南婁底會考語文試題)

(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 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減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問,清榮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 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0.酈道元堪稱寫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寫水勢盛大,又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寫江水清澈,語言凝練而意蘊豐富。(用原文的語句填空)(2分)

11.文末描寫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突現了三峽的什麼特點?(3分)

【答案】

9.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10.夏水襄陵沿溯阻絕(1分)素湍綠潭迴清倒影(1分)

11.一是突現了三峽秋季悽清肅殺的環境特點;二是突現三峽山高、峽長、嶺連的地形特點。(答對l點得1分,全對得3分) (20xx年廣東省會考語文試題)

(三)

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作6-9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節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節選自陸游《入蜀記》)

【註釋】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②太、華、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③翳:遮蓋,這裡指雲。

6.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①沿溯阻絕。 絕: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悉:

7.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4分)

①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②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

8.[甲] [乙]兩文都寫到山,兩文段所寫的山各有著怎樣的特點?(4分)

9.[甲] [乙]兩文段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這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6. ①斷②有時③快④全,都 7. ①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②議論的人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種奇異的景象。 8.[甲]文段寫群山具有連綿不斷、雄奇險拔、遮天蔽日的特點。[乙]文段描繪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點。 9.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三峽》閱讀答案4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讀三峽》(節選)王充閭“船窗低亞小欄干,竟日青山畫裡看”。我滿懷著四十餘年的渴慕,放舟江上,暢遊三峽,飽覽著山川勝景。三峽,這部上接蒼冥、下臨江底-八年級語文-魔方格

“船窗低亞小欄干,竟日青山畫裡看”。我滿懷著四十餘年的渴慕,放舟江上,暢遊三峽,飽覽著山川勝景。

三峽,這部上接蒼冥、下臨江底,近四百里長的碩大無朋的典籍,是異常古老的。早在語言文字出現之前,不,應該說早在渾沌初開、乾坤始奠之際,它就已經攤開在這裡了。它的每一疊巖頁,都是歷史老人留下的迴音壁、記事珠和備忘錄。裡面鏤刻著歲月的屐痕,律動著乾坤的吐納,展現著大自然的啟示;裡面映照著堯時日、秦時月、漢時雲,浸透了造化的情思與眼淚。

我們不能設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讀盡它的無限內涵,但總可以觀嬗變於煙波浩渺之外,啟哲思於殘編斷簡之中。作為現實與有限的存在物,人們徜徉其間,一種對山川形勝的原始戀情,與源遠流長的歷史激動,會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喚出來。

在這錦山秀水之間,早在五千年前就曾閃爍著大溪文化的異彩。兩千年前,扁舟一葉從那條喚作香溪的水河裡,載著一位絕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不獨閭里之榮,也是邦家之光。兩漢之交,公孫述梟踞白帝城,躍馬稱帝。過了三週甲子,這裡又成了吳蜀爭雄的戰場,年輕的陸遜創了“火燒連營七百里”的赫赫戰功。劉先主永安宮一病不起,將他的嗣子、未竟事業連同未來的千般險阻,一股腦託付給他的軍師。諸葛公神機妙算,在魚腹浦擺下了“八陣圖”……

今日舟行訪古,不僅史蹟久湮而江山亦不可復識矣。就詩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說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圍釀成的朦朧詩卷。兩岸諸峰時隱時現,忽近忽遠,籠罩在雲氣氤氳、雨意迷離的萬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朦朧意態。比之於繪畫,巫山十二峰,無疑是整個三峽風景線上,一條最為雄奇秀美的山水畫廊。在這裡鉤皴點染、濃淡乾溼、陰陽向背、疏密虛實等各種表現手法兼備畢具。那群峰競秀、斷岸千尺的高峽奇觀,宛如刀峰峻勁、層次分明的版畫。而云封霧障中的似有若無,令人神凝意遠的萬疊青巒,則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1.從文章第一段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懷?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四段中劃線句子指的是歷史上的哪一典故?這一典故出自哪部名著?你還了解此名著的那些情節,試舉兩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總結文章第四段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樣理解“巫山十二峰可以說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圍釀成的朦朧詩卷”這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有很多古蹟因建設需要而被淹沒,對此談一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者對三峽以久的渴慕和讚美之情。引起下文,使讀者能夠很快進入情境。

2.白帝城託孤《三國演義》。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等。

3.主要講述了三峽一帶發生的著名歷史事件。

4.兩岸諸峰時隱時現,忽近忽遠,雲氣氤氳、雨意迷離,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朦朧意態。雲封霧障似有若無,令人神凝意遠,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5.“略”。

馬上分享給同學

據魔方格專家權威分析,試題“閱讀文段,回答問題。《讀三峽》(節選)王充閭“船窗低亞小欄干,竟日..”主要考查你對散文閱讀等考點的理解。關於這些考點的“檔案”如下: 現在沒空?點選收藏,以後再看。 因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點,詳細請訪問。

考點名稱:散文閱讀散文:

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物件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

六朝以來,為區別於韻文、駢文,而把凡是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概稱散文。

隨著文學概念的演變和文學體裁的發展,散文的概念也時有變化,在某些歷史時期又將小說與其他抒情、記事的文學作品統稱為散文,以區別於講求韻律的詩歌。

現代散文是指除小說、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之外的其他文學作品。其本身按其內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雜文、小品、隨筆等。

特點:形散神不散。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個明確的主旨貫穿全文。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

所謂“形散”是指選材、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運用靈活自由;

“神不散”是指無論形式表達怎樣自由,都必須圍繞一箇中心。以聯想、想象為橋樑的寓情於景、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象徵手法,是散文常見的寫作手段。

散文的特點:

1.短小優美,生動有趣。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詩歌、戲劇、小說並列的文學體裁;

2.它包括政論、史論、傳記、遊記、書信、日記、奏疏、小品、表、序等各體論說、雜文, 是語言藝術文學體裁的典範,並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它澆灌了各個時代的文學園地,也灌溉了歷代文人,至今仍使人們受益。

3.散文是“集諸美於一身”的文學體裁。文學是表達人生和傳達思想感情的。通常來說,小說、詩歌、戲劇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格律、剪裁、對話等安排佈局上,都有很嚴格的要求:而散文,卻可以自由些,看起來只是不經意地抒寫著一己的經歷和感受,所表現的多是零星雜碎的片段人生。語言詩意優美。

散文之美:

一是結構美;二是語言美;三是意境美。要很好的理解一篇散文,就要把握線索、抓住文眼、藉助想象領會內涵、體會意境、品味語言。

1.形散而神不散

①“形散”:

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

②“神不散”:

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絡,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

a.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

b.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意境深邃

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託物言志,表達作者的,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

①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情真意切。

②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③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佈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

散文的不同分類: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範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1.敘事散文

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

①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裡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

②敘事散文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朱德的《母親的回憶》。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於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

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③偏重於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2.抒情散文

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

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讚》、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當代作家田茂泉的《哦,棋山》。

3.寫景散文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裡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薰陶,洗禮和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恆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闢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澱。

①哲理散文中的象徵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徵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徵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一般情感反應而居於精神的頂端。

②哲理散文的聯想思維:由於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於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

③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乾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裡行間去讀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

散文鑑賞步驟:

1、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

材料豐富,思路靈活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一定要著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係,從巨集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傾注其中的情。

2、瞭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

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有不少散文的創作,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因此,瞭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鑑賞散文的一把鑰匙。

3、藉助想象,體察作者情感。

散文屬於文學範疇,閱讀散文必須發揮聯想和想象,結合個人生活體驗,和作者情感發生強烈共鳴。

4、辨識手法,找準突破口。

託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託物言志類散文也多次出現在大學聯考試題中。

5、明確技巧,提高答題效率。

閱讀散文,掌握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常見的有:①比喻;②反襯;③對比;④象徵;⑥變換人稱。

6、瞻前顧後,分析句段關係。

閱讀散文時還要瞻前顧後,注意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前後勾連。

7、最後需要指出的是,閱讀散文還需注意文體特點:

敘事散文講求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係是重點;

寫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與景的契合是關鍵;

詠物散文託物言志,儘可能體味象徵手法。

但有一點更重要,那就是,閱讀鑑賞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發現“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智慧去解讀“作者心靈彈奏的歌聲”。

散文鑑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係。

散文閱讀技巧: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鑑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

“文眼”的設定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

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絡的。

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佈局本領的鑑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

①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

②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

③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

④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

⑤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⑥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

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散文常常託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4、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聯想的方式有:

①串聯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

②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髮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土地,建設土地”;

③假託式:如《白楊禮讚》;

④屏風式:如《風景談》。

注意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是語言美。好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

傑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

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

茅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

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

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

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

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樸;

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

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

何為的散文語言雅緻。

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容而異。

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

《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雲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

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味地更加深刻。

6、瞭解情技

瞭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徵、伏筆、照應、懸念、襯托、過渡等技巧有利於鑑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

散文(記敘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

散文經典語段摘抄:

1、秋之思

曾為《秋之思》這首曲子而迷惘:“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也曾為馬致遠的《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而飲泣。秋,是怎樣蕭瑟的一個季節啊!

在蒼涼的秋夜,尋一輪明月,覓一林幽謐 寄語遠方的友人:你曾說“友誼,像不凋的花,似永恆的燭光”,然而,年復一年,為何夢裡仍尋不著你的音訊?片片楓葉蘊含了我的無限思念,且讓水晶似的船,載給你一個水晶似的祝福!

寄語白雲後的'故鄉:那開封城琉璃塔的晶瑩,那洛陽城牡丹花的豔麗與白馬寺的壯觀,那龍門千佛巖的古色古香遺蹟……往往在我夢中回瑩夢轉。只是,我要到何年何月才能目睹你飛揚的神采?

2、冬之盼

高掛在天上的是孤獨,墜落在人間的沉寂冬,灑滿了一山的柳絮,送來了寒瑟的北風,有句話說:“歲月如流成枯枝,日月如梭韶華逝。”冬啊!我該恨你的早降,還是該怨春的遲臨?

成長的過程是苦澀的,但我們實毋須害怕,因為在每一次哀傷的背後,都有一份成長的喜悅,就如松柏凌霜雪而彌勁,春天總是伴隨在嚴冬之後。

有人曾說:“群鷗碌碌,知飛行意義有幾?芸芸眾生,知生命真諦有幾?”不知他是否找到了真切的答案?但是我相信:生命的真諦在自然裡,人生的意義在四季中,且讓我揚起四季的帆,航向那希望的明天!

3、四季的帆

是誰灑下了一季的亮麗與一時節的燦爛?是誰拋滿了一地的紫花與一原野的翠綠?

每當天際響起一陣陣如洪鐘般的春雷,每當天上飄起一絲絲如銀針般的春雨,每當天邊帶來了燕子的影子……春,就輕輕悄悄地來了!我愛春,愛她帶來了溫暖與和煦,更捎來了生機的訊息。

看那春雨過後,如穹廬般的春天掛了一彎七彩的橋,有如人臉上的微笑,使人迷醉。春神,你是否就是從這橋上姍姍而來?聆聽那山泉的迴響,琤琤淙淙的樂聲,不是很像那會自動奏出美妙旋律的白鵑嗎?瞧那在樹梢上的啾啾合唱團,此起彼和,正讚頌著這可人的春天,放眼望那蔚藍的天空之中,點綴著幾朵潔白悠悠的白雲朋友,何不“拋開憂鬱,忘了那不如意;走出戶外,讓我們看雲去”?

俗說:“一花一生命,一草一永生。”就讓心扉敞開,溫暖你天使般的心靈!

4、夏之戀

不知為什麼,一直很喜歡“仲夏夜之夢”這首曲子,除了那飄揚的音符深深地吸引我之外,尤其是曲名,給我夢幻而又夢似霧的感覺,特殊而熟悉……好遙遠好遙遠……

在炎炎的夏季裡,流連在碧藍海邊,是一種至高的樂趣和享受,海,這千變萬化而變幻莫測的自然奇景,安靜得出奇:金黃的陽光灑在平靜的海面上,有如一湖灑滿金粉的湖水,耀眼而奪目:有時波濤洶湧的巨浪,夾著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有如一頭髮威的猛虎,正在撲擊一弱小的羔羊,那猛厲的攻勢與一聲聲的長嘯,使人不寒而慄!而每當金鳥西附,天空仍抹有一胭雲彩時,海天交映,海底深處也似乎發出一串串的低吟,海啊!你到底是在詠歎什麼?

望著漸變黝黑的大海,想銀河的浩瀚,想宇宙的奧祕,想人生的目的,想人類最後的歸處……唉!睡吧!仲夏夜之夢應是甜美的!

5、秋日感懷

已經十二月了,樹上的葉子早已枯黃,但竟還有大半都掛在枝頭。

夜幕下,昏昏的街燈中,看到的竟是一樹金黃的燦爛,那一瞬間,我呆住了。

看著那童話一樣的金樹,嘩嘩的拍動著他的枝葉,我竟有了一種要落淚的感動。

我一向以為秋天,枯葉,只是代表著蕭索與孤寂。秋風秋雨愁殺人,古人對於秋天的描寫也大都如此:

概夫秋之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 ……

其氣凜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顧其為聲也,悽悽切切,呼號奮發。

聽著秋聲,看著葉子一片片落下,是一場場的別離,也是生命的枯竭與消逝。淒涼,不捨與無奈總是揮之不去的縈繞在我的心頭。我欣賞秋天的風高雲淡。我沉醉於她的清雅脫俗,但同時也總是不可避免的陷入悽然的情緒中去。

而今天,這種燦爛,忽然給了我一種堅強的感覺。

那棵樹,一個人,執著的近乎固執的站在那裡,帶著滿枝的金色,堅強的在風中挺立。

原來,秋天也是剛強。是堅持,也是忍耐。

《三峽》閱讀答案5

巴東三峽(節選)

船過了秭歸和巴東,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峽,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後面還有一排,後面的後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前面無路,後面也無路。四面八方,都被懸崖阻住。船身得轉彎抹角地從山縫裡穿過去、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著,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麼整齊,那麼險峻。仰著頭,才望見峰頂,中間是一線蔚藍的天空。偶爾看見一隻黑色的鳥,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江水衝在山崖上、石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捲起一兩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雲,這一次因為天氣晴爽,沒有看到。據一位老先生說,看巫山的雲,要在迷濛細雨的天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這一次因為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天上連雲影也沒有,幾個極高的峰巔,我們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愛的,就是在那懸崖絕壁的上面,倒懸著一些極小的紅花,映著古褐蒼蒼的石巖,另有一種情趣。

1.請概括巫峽山、水、雲的特點。(第一項不超過五個字)

山:________________

水:_________________

雲:_________________

巴東三峽閱讀答案

2.請指出下面一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船過了秭歸和巴東,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峽,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

3.畫橫線的句子與下列哪句話所所表達的意思一樣的。( )

A.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C.每自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D.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4.作者在描寫巫峽的山、水、雲時,採用多種手法描寫景物,生動形象,試舉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課文中有哪些典故,找出來,想想引用這些典故的好處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你寫出讚美三峽的兩句詩詞,並寫出出處。

參考答案:

1.山:多、高;水:險;雲:奇妙多變(答案不拘,合理就行)

2.這句話是描寫巫峽風景的總領句。一方面交待了作者的行蹤,一方面概括了巫峽風光奇秀的特點。在文章結構上,這句話起過渡作用。以下兩段話,寫巫峽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了聞名遐邇的巫山雲雨。

3.B

4.例如描寫巫峽江水之險,運用排比句,連用四個“險”字,寫出了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描寫巫峽山的高峻,運用擬人手法,“圍”、“咬”將群山寫活了。此外,用鳥“拼命地飛,總覺得他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烘托出山峰的高峻。描寫巫山的雲時,發揮想象,抓住了巫山雲霧奇妙多變的特點進行了一番描繪:“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並且與廬山相比較:“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這樣就給了讀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間。

5. 本文寫米倉峽引用了王昭君的故事,寫白帝城,引用劉皇叔託孤的故事,還有孫夫人、八陣圖等歷史典故,典故的引用充實了文章內容,突出了三峽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耐人尋味。

6.示例: ⑴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⑵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朝發白帝城》)

(3)更立西山石壁,截斷巫山雲雨。(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

《三峽》閱讀答案6

自[從,由]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幾乎,完全]無闕[同“缺”,中斷,斷開]處。重巖疊嶂,隱[遮住]天蔽[擋]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本指陽光,這裡指太陽]月。

至於[到了那]夏水襄[漫上]陵,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絕[斷]。或[有時]王命急宣,有時朝發[從……出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御[駕]風,不以[認為,覺得]疾[快速]也。春冬之時,則素[白色]湍[急速流動的水]綠潭,回清到影,絕[極,最高處] [山峰]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沖刷]其間,清[水清澈]榮[樹茂密]峻[山高聳]茂[草豐盛],良[實在,的確]多趣味。

每[常常到]至晴初霜[名詞用作動詞,結霜]旦,林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澗[山谷,夾在兩山間的水溝]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連續]引[延長]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斷,停止,消失]。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閱讀題目及答案:

1.本文選自《水經注·江水》,作者是北魏(朝代)的地理學家酈道元。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2.文中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

3.文中寫三峽水流洶湧湍急的句子是: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由此可聯想到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4.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怪柏、懸泉、瀑布八種景物,這八種景物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5.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寫盡了深秋的悽婉幽美。

6.“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有何寫作特點?

[答]從想象角度側面虛寫三峽水流洶湧湍急。

7.文章結尾引用漁者的歌的作用是什麼?

[答]強調、渲染樂了三峽秋天的淒涼、悲愁。

8.今年我國尚在建設中的長江三峽工程舉世矚目,請結合你對它的'瞭解,說說這一工程竣工後,課文《三峽》中哪些內容將會改變?(舉出兩條即可)

[答]①不會再有“沿溯阻絕”的情況。 ②水流趨緩,“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也不會再有。

9.寫景狀物要抓住特徵。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麼從“山”寫起?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答]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後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凶險、迅疾,最具特點。最後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

《三峽》閱讀答案7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詞。(3分)

①略無闕處( )

② 夏水襄陵 ( )

③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小題2】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小題3】酈道元堪稱寫水的高手,他用“ , ”描寫水勢盛大,又用“ , ”描寫江水清澈,語言凝練而意蘊豐富。(用原文的語句填空)(4分)

【小題4】文末描寫“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突現了三峽的什麼特點?(4分)

答案

【小題1】①通“缺”,中斷 ② 上 ③快

【小題2】①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②時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淒涼怪異。

【小題3】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素湍綠潭 迴清倒影

【小題4】一是突現了三峽秋季悽清肅殺的環境特點;二是突現三峽山高、峽長、嶺連的地形特點。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文言詞彙的理解應注意:“闕”在這裡通“缺”,中斷的意思,不能與詩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中的“闕(借指宮殿或京城)”的意思相混;“襄”古意是指“衝上”的意思,今意一般只作地名,就是指襄陽或荊襄一帶;“疾”在這裡是“快”的意思,不能與“寡人無疾”《扁鵲見蔡桓公》中的“疾(疾病)”意思相混。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言字詞的理解能力。

點評: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考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為同學們備考的重點。在理解時,除了根據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①句中的關鍵詞有“自(這裡是如果的意思)”,不能與“自三峽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這裡指太陽)”;②句中的關鍵詞有“屬(這裡是連續的意思)”“引(延長)“異(怪異)”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運用了互文,理解時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的結構理解。最後把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翻譯語句的`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於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會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3】試題分析:題幹中“水勢盛大”和“江水清澈”是審題的關鍵。文中用“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兩句描寫水勢盛大;用“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兩句描寫江水清澈。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能力。

點評:做題時,要先審題,再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確定答題範圍。文言文和現代文的做題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文言文理解起來更要根據句與句之間的關係來做推斷,做到整體感知。另外,在確定答案後,書寫時不能寫錯別字。

【小題4】試題分析:作者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是直接敘述猿聲的淒涼怪異。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久絕”,照應前文“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考點:這是對文章句子進行賞析的考點。

點評:結合語境,對句子進行賞析是重要的考點之一。一般來說,要求學生賞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辭,或是表達方式,或是遣詞造句,這就要求學生結合具體語境靈活作答。通常解題思路是:先寫出句子的特點,然後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最後寫出表達效果。

《三峽》閱讀答案8

讀《三峽》,完成問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對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對畫橫線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像風那樣飛奔,也沒有那麼快。

B.雖然騎著如飛的.快馬,也沒有那麼快。

C.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也沒有那麼快。

D.即使騎著風奔跑,也沒有那麼快。

3.文章第四段給讀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驚恐與無盡的哀愁,具有悽婉美。

B.淡淡的煩惱與朦朧的傷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灑脫,具有粗獷美。

D.細膩而又柔軟,具有平和美。

4.對文章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寫山勢,先寫其連綿不斷,再寫其高聳。

B.文章第二段寫水勢,先寫水之速,再寫水之盛。

C.“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讓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D.作者抓住三峽不同季節的景物特點,寫出了三峽的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參考答案:

1.B

2.C

3.A

4.B

《三峽》閱讀答案9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酈道元堪稱寫水的高手,他用“ , ”描寫水勢盛大,又用“ , ”描寫江水清澈,語言凝練而意蘊豐富。(用原文的'語句填空)

3.文末描寫“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突現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參考答案

1.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素湍綠潭 迴清倒影

3.一是突現了三峽秋季悽清肅殺的環境特點;二是突現三峽山高、峽長、嶺連的地形特點。

《三峽》閱讀答案10

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題目。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下列詞語中的劃線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乘奔御風:飛奔的馬

B.素湍綠潭:白色的急流

C.屬引悽異:接連不斷

D.哀轉久絕:與世隔絕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小題3:按要求填空。

明末清初的張岱曾說:“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作為山水遊記文學的巨擘,酈道元確實是寫景高手。寥寥幾筆,突出了山峽的山____ 、_____ 的特點(自己用四字短語概括);寫水,先用“_____ 、_____ ”寫夏水的盛大(用原文的四字短語填空),又用“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寫出江水的'湍急。山是水的伏筆,水是山的呼應,山水相得益彰,真是天地大書中一幅絕美的插圖。

小題4:文章結尾引用漁人的歌謠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

小題1:D

小題2:⑴若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⑵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啊。

小題3:連綿不絕,高聳挺拔;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小題4:渲染了三峽秋天蕭瑟悽清的氛圍;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

試題解析:

小題1:D中“絕”:消失。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

小題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只要讀懂文章,此題便會迎刃而解。

小題4:本題考查引用的作用。解答此題時,一定要聯絡上下文。

《三峽》閱讀答案11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日:巴東

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良多趣味()

(2)林寒澗肅()

(3)屬引悽異()

(4)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盡了深秋的.悽婉幽美。

4.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詩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寫下的《早發白帝城》。請說說其中後兩句與文中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之間有什麼相同與不同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真(或實在);(2)寂靜;(3)連續;(4)快

2.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

3.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4.①描寫物件和寫法相同:同寫三峽、猿鳴、都採用了寓情於景的寫法。

②表達的情感不同:詩句流露出作者重獲自由的喜悅、歡快之情;漁歌則表達了三峽漁民對人生艱辛的悲涼感慨。或語言風格不同:漁歌更口語化、更通俗。

《三峽》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15分)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的詞。(4分)

(1)夏水襄陵( ) (2)雖乘奔御風( )

(3)沿溯阻絕( ) (4)屬引悽異 ( )

小題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小題3: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3分)

(1)陸游曾經這樣描寫瞿塘峽中的飛泉:“蒼崖中裂銀河飛,空裡萬斛傾珠璣。”在本文中酈道元又是如何描繪的呢?(1分)

(2)對文章分析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作者筆下,盛夏的奔放和熱情,春冬的俊逸和閒遠,秋日的憂傷和嘯嘆,構成了三峽豐滿而多姿多彩的性格。

B.文章先寫三峽的山,再寫三峽的'水,最後總寫不同季節的雄偉壯麗景色。

C.文章寫三峽的秋景,在“晴初霜旦,林寒澗肅”的基礎上,再寫高猿長嘯及漁者歌聲,使秋景顯得更蕭瑟悽異。

D.文章以精煉清麗的文字描繪了三峽的雄偉景色和綺麗風光,表達了對祖國山水的熱愛。

小題4:假設三峽旅遊管理部門請你幫忙為三峽設計並命名一些新景點,請你結合本文內

容,仿照示例,從文中找出為三峽設計一處景點,並展開合理想象,描繪這一景色。(4分)

示例:名稱“一線天”景點。 命名依據:“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景點名稱: 命名依據:

我的描繪:

參考答案:

小題1:上;快馬;逆流而上;接連不斷

小題1:(1)重疊的岩石和山巒,遮住了天空與太陽。(2)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小題1:(1)懸泉瀑布,飛漱其間。(2)B

小題1:示例:(1)“一線天”線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白帝古道漂流——“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3)望猿坡——“有時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4)春韻谷——“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貌,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描寫符合要求即可。

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突出關鍵詞的理解。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B中應是“最後具體分寫不同季節的雄偉壯麗景色”。

小題1:只要設計合理,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三峽》閱讀答案13

【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乙】①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②是日更定,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含義。

①雖乘奔御風( ) ②其間千二百里( )

③是日更定( ) ④湖中人鳥聲俱絕( )

2、下面各組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實

B、飛漱其間 又何間焉

C、餘拏一小舟 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

D、上下一白 長煙一空

3、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話。

4、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第①段“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句,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方法,表現山遠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榮峻茂”四字狀四物,表現了“水之清澈,樹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體現了本文語言簡約凝練的特點。

C、甲文佈局巧妙,前後照應。如末段寫“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巧妙照應了首段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D、“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兩文中的畫線句,都是從什麼角度寫景的?這兩處景物描寫各有什麼作用?

20xx年湖北省咸寧市國中畢業生學業水平升學考試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①即使 ②代詞,那 ③代詞,這 ④都

2、D

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自”“亭午”“曦”三個詞翻譯準確,可得滿分,否則扣分)

4、A

5、甲文、乙文都是從聽覺方面寫景的。

甲文畫線句描寫三峽秋天的悽清,渲染了一種悽異的'氣氛,使人感到無限的悲涼。乙文畫線句描寫出雪後西湖萬籟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現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懷。(注意:意境須答出“景”與“情”)

《三峽》閱讀答案14

《三峽》語文閱讀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下面句中加線詞(4分)

(1)略無闕處: (2)沿溯阻絕:

(3)良多趣味: (4)哀轉久絕: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2分)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小題3:文章花了大量筆墨,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直接描繪三峽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卻寫到“漁者歌曰”,這是採用 的描寫手法,其作用是 。(2分)

小題4: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於世,並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請你結合文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遊詞,向前來觀光的遊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通“缺”,缺口 (2)順流而下(3)實在,確實,真 (4)停止,消失

小題2:(2分)即使(就算)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也不認為(不覺得)快。(加點詞必須譯準確)

小題3:(2分)側面描寫(或“間接描寫”)渲染出三峽秋景的悽清蕭瑟。

小題4:略

小題1:試題分析:“闕”為“通假字”,意思是“空缺”;“沿”為“順流而下”的意思,不能理解為“名詞”;“良”為“的確”的意思,不能理解為“形容詞”;“絕”在古代漢語中的意思很豐富,在此的意思為“消失”。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雖”是“即使”的意思,“奔”是“賓士的'駿馬”,“疾”是“快”的意思;還要使整個句子保持完整性與流暢性。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會考時常採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3:試題分析:為了渲染出三峽秋景的悽清蕭瑟這一特點,作者在此運用了“側面烘托”的寫作手法。

點評:寫作手法是一個很寬泛的文學語言。如果理解成表達方式的話,那麼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如果理解成表現手法,那麼有比喻,擬人,對比,烘托,聯想,情景交融,託物言志,欲揚先抑等等。具體是哪種,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做具體的分析。

小題4:試題分析:所寫的導遊詞只要能體現三峽風光、語言流暢即可。示例:各位旅客,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迴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湧;秋景淒寒,猿鳴哀轉。走進三峽人家,品嚐金黃蜜桔;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遊此地。

點評:解答此題,只要語句生動、通順即可。

《三峽》閱讀答案15

閱讀《三峽》,回答文後問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本文的作者是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略無闕處 (2)自非亭午夜分

3.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從文中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作簡要評析。

4.“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與“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是否矛盾?

5.三峽的景色吸引了許多遷客騷人,三峽的文化也源遠流長,請寫出有關三峽的.兩句詩。

【參考答案】

1.酈道元

2.(1)通“缺”,空缺 (2)正午

3.文中描寫春冬兩個季節的景色,以“素”、“綠”繪色,以“懸”、“漱”繪形。這些都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重在繪聲,“長嘯”、“悽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作者的情感則蘊含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心情,而末段的“悽”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抒發的情感。

4.第一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險,在通常情況下,船隻因江水流速過急,不會冒險出發,但在“王命急宣”的情況下,船隻一旦起航,便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過一般和特殊這兩種情況的對比描述,表現了夏季長江的水勢之大,流速之快。

5.例:①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②風急天高,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③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④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⑤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