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紀念陶行知作文

作文5.21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紀念陶行知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念陶行知作文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難以全面地瞭解每一個人心中的陶行知先生,且以一個青年文學愛慕者的姿態淺談對陶行知先生一生的認識,以示敬佩之情。

在我眼中,陶行知先生不僅僅是一個文學家和教育家,更是一個啟迪無數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帶有獨特的人格魅力。雖然我與陶行知先生錯過了大半個世紀,無法親眼領略他的風姿,無法聆聽他的諄諄教誨。但他那被歷史牢記的精神寶藏透過薄薄的紙張折射出迷人的光輝。向後人敘說著何以為師,何以為人!

陶行知先生的文學造詣之高是世人所共知的,難以用文字比擬。他著有多部詩集,創作了大量的文學篇章。當然,陶行知先生作為現代文學教育史上的偉人,我們不得不談談他的三大核心思想:“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與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這便是要求我們樹立終身學習的人生態度。觀當今社會,很多人認為“終身學習”的態度已經過時了,“活到老,學到老”的至理被當做老掉牙的碎語。經濟社會的日益蓬勃的同時,國人的精神世界卻面臨崩塌的危險。人們的教育觀怎麼了?所以,繼承並宣揚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教育是終身的,它以生活為前提。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變生活。離開了教育的生活是靜止乏味的!生活和教育彷彿是生命的兩根脈搏,兩者並存,才能讓生命充滿活力。在當代,我們不能一味推崇教育,淪為課本學習的奴隸;也不能一味注重生活,離棄教育,枯燥地活著。“教育即生活”至今仍是不朽的理念!

約翰。杜威主張“學校即社會”的理念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先進性,而陶行知先生在這一理念的基礎上提出“社會即學校”的主張,使中國的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上。對此我的理解是:走出學校的圈子,融入到社會中去學習,去面對人生的種種際遇才是真正叩響了人生的“大學”門。侷限在學校的小圈子裡無法全面地瞭解世界,無法成就人生!在當代,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從校園裡走入社會中,象牙塔裡的學子更是推崇“社會實習”的開展。這很大程度源於陶行知先生對後人的影響。

“教學做合一”,在我認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古文裡對老師的職責闡述僅僅是授業解惑而已,但新時代對一個教育著的要求絕非僅次而已。對此,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認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要塑造靈魂”。教學過程應追求藝術性和功效性。為師者要把傳道,進修,育人這三個方面都做好。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育人方式的藝術性。陶行知先生與四塊糖果的故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面對因幫助女同學不受欺負而擊打同學的學生,他以獎勵糖果的方式肯定了該生正義的初衷,肯定了該生勇於承擔責任的勇敢,用春風化雨的寬容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衝動的錯誤,在思想上改正。這種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教育的藝術性,為當代所稀罕。倘若這種“春風化雨”的教育方式能成為當代教育的新浪潮,勢必能為中國文化教育添磚加瓦!

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響著後人。在革命的年代裡,他不僅致力於中國教育的改革創新,而且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拒見蔣介石,甘負莫須有的罪名,也不與蔣介石同流。其愛國之情顯而易見。有人說陶行知先生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為中國的崛起奉獻一生。少年強則國強,陶行知先生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上個世紀初的舊中國,有如此高學歷的海歸派鳳毛麟角,他完全可以青雲直上,輕鬆享受高官厚祿,過榮華富貴的生活。然而他脫下西裝革履,坦然穿上布衣草鞋,甘心情願、安之若素地自入貧困,毅然決然地走到偏遠的鄉村去辦幼稚園、辦國小、辦難童學校和職業學校,縱然飽受經濟拮据之苦和橫遭官方壓制、刁難,但他無聲忍受,為中國培育了大量的人才。

臧克家的詩篇《有的人》裡提到:“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無疑,陶行知先生屬於後者。他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甘心做教育的開拓者。淡泊一生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但“野草燒不盡,春風吹有生”,當一個人的思想早已與滾滾不息的歷史浪潮所交融,那麼無論在什麼年代,什麼背景下,他的思想仍會為世人所稱頌,如此偉大的他,也就成就了生命的不朽。陶行知先生正是如此,用他的一生奉獻為我們闡述了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擔當,何為不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