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諸葛亮作文【薦】

作文8.13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諸葛亮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諸葛亮作文【薦】

諸葛亮作文1

諸葛亮是誰?呵呵,這連3歲小孩都知道,是個家喻戶曉的大智囊嗎!大忠臣,為劉備打下了大片的河山,乃是眾多賢人智士追捧的偶像,即使是現在,也有不少他的粉絲呢!但我跟大家的看法不是很一樣,且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這劉備,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才把蜀國的江山打下來,可才維持了不到50年的時間,就被曹操打垮了。為什麼呢?原因除了阿斗的無能外,還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個人就是人們口中的大“忠臣”——諸葛亮!

赤壁之戰,《三國》裡最有名的戰爭,那場戰爭裡,諸葛亮,劉備名聲大噪,而曹操卻被打的損兵折將,並十分狼狽的帶兵從華容道逃走。諸葛亮也算到了曹操有這一手,並派人攔截,可他不派張飛,不派趙雲,偏偏派了跟曹操有情誼的關羽,關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怎麼會猜不出關羽會放曹操走呢?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諸葛亮當初派的是張飛,而不是關羽,那曹操還會活著嗎?蜀國會那麼快就滅亡嗎?

還有一個人叫魏延,原是曹操手下的大將,因為聽說劉備是個仁君,並有匡扶漢室的雄心,於是便想去投靠劉備。

當然魏延也是很忠心的,當年劉備去投靠荊州時蔡瑁,張允掌握大權,劉備根本進不去,這時魏延出來了,給劉備打開了城門,可也致使魏延一家大小被殺,但這也沒讓魏延動搖去投靠劉備的信心。

赤壁大戰之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了,當劉備派關羽去打長沙時,老將黃忠和關羽打的難解難分,那的太守韓玄認為黃忠勾結關羽,要斬他,那時魏延可不願意了,號召了幾百人,殺了韓玄,並向關羽投降,於是魏延被引見與劉備的.帳中,諸葛亮看了他一眼,便說他會反,要不是用人之際,魏延早死了。

魏延如願以償的做了劉備手下的一名將士,可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打過一場仗。就連最見不得人的陣前叫罵也不讓他上,只有上方谷那一戰,而諸葛亮打的主意卻是讓他和司馬懿一起燒死在火中,可沒想到下了場傾盆大雨,不但魏延沒死,連司馬懿也活著回來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還記得街亭一役嗎,街亭乃出入西川的咽喉之地,多重要的地方啊!諸葛亮沒有派久經沙場的魏延去,而是讓只會紙上談兵的馬稷去(聽說他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結果他剛愎自用,面對軍法,只會死搬硬套,認為居高臨下才能獲勝,結果被司馬懿團團圍住,斷了水道,街亭才失守。於是諸葛亮不得不斬他,並且提心吊膽的演了場空城計。

呵呵,諸葛亮死了不久,魏延果然反了,不過他是被諸葛亮給逼反的,你想啊,蜀國堂堂一代大將,不讓打仗就算了,還沒事找難堪,說他是反骨,他能不反嗎?

蜀國最後落得了一個“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跟諸葛亮有密切的關係。(此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諸葛亮作文2

夜闌人靜,我躺在床上,望著天空的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我的臉龐上,是離愁,別有一翻滋味在心頭。我朦朧地聽見“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透過窗戶,我看見河邊站著一個人,羽扇綸巾,好生面善,我上前仔細一看,原來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

只見他徐徐說到:“如此月色,何不一同散步?”君子成人之美,我便與他散步在河邊,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三國時代。

這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與曹軍交戰在即,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希望先生不要推辭。”諸葛亮明白周瑜在故意為難他,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周瑜懷疑,派魯肅前去打探,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魯肅回來報告周瑜,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照諸葛亮說的佈置好一切,但諸葛亮一直都沒有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才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裡,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我和大軍一起回營,望著平靜的江面,內心卻跌宕起伏,深思中,我已經站在了家門口。我想,遇事的沉著冷靜,處事的靈敏機智,為人的心胸寬廣……諸葛亮的這些優點都是我在日後的生活中要學習的地方。

我與諸葛亮的在一起的這一天,讓我受益匪淺。

諸葛亮作文3

昨天夜晚,我躺在床上隔著窗戶欣賞著美麗的夜色,不一會兒,我睡著了。

朦朧之中,我看見我正坐在一個古老的帳篷裡,前面擺著一些古代的竹卷書,文房四寶樣樣齊全,左右擺著十八般兵器。再看看我自己,身穿戰袍,佩著雙股劍,帶著護心甲,然後我試著站起來,這一站倒無妨,居然發現我雙手過雙膝,這時我想:我可能是古代三國中的.劉備。我正琢磨著,忽然從帳篷外進來了一個人,此人面如紅棗,頭戴官帽,身披綠袍,手還提著一百二十斤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只見他說:“兄長,如今曹賊當代,一手遮天,現他竟派夏侯淵、曹洪為先鋒,周泰、徐晃為副將,司徒遷為軍師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怒不可恕,請兄長給我一萬五千人馬,去截住曹賊!”正說著又一個人闖了進來,只見他身體龐大,面色沉重,手中還提著一百五十斤八丈鋼矛,以火雷般的聲音和我說:“兄長也給我五千人馬去截曹賊後路!”這時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這裡是三國時代,前面的兩位將軍是和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中的關羽關雲長還有張飛張翼德,而我便是劉備劉玄德。

等我明白這一切後,我便用古代人的語氣和關羽張飛講:“此事……。”忽然我想到了什麼,我覺得我不應該這麼衝動,因為這裡不是我家,而是三國,我應該小心行事。所以我又說:“此事事關重大,不能草率,應請教一下諸葛軍師。”然後我東跑西竄(因為我不知道諸葛亮在哪個帳篷裡),終於在一個帳篷裡找到了正在讀兵書的諸葛亮,只見他面如冠玉,身高八尺,拿著孔雀毛扇說:“將軍有何事?”我說:“如今曹賊派夏侯淵、曹洪為先鋒,周泰、徐晃為副將,司徒遷為軍師,正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軍師有何妙計可破敵?”諸葛亮說:“讓關雲長領一千人馬埋伏於豫山右邊樹林,等敵來時,放他過去,看見南面火起,燒敵人糧草;張飛領一千人馬埋伏于山後樹林,看見南面火起,就到博望城原囤積糧草處放火;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與博望坡後面等候,等到初更,見曹軍來就放火;並從樊城召回趙雲為前鋒和曹兵交戰,只許輸不許贏。”我就照著諸葛亮的話去做了。只見曹兵主將夏侯淵和趙雲交戰,趙雲詐敗,曹兵乘勢追殺,誰知中了埋伏,被燒了大半糧草,趙雲回軍追殺,把曹軍殺個大敗,四萬人被殺了大半,只有四百餘人逃回去了。

我們大獲全勝,眾人都笑了起來。忽然我覺得天旋地轉,好像一切都已經不存在了,我醒來了,原來這是一場夢,雖然夢已經消失了,但我還是記憶猶新。這一場神奇的夢之旅讓我知道做事不能草率,衝動,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諸葛亮作文4

夏侯淳自新野一戰被孔明火燒,十萬大軍折盡,十分氣惱,但又沒有辦法,只好回大本營,把情況報告給曹操。

曹操聽完夏侯淳的報告以後,雷霆大怒,召集謀士,對大家說:“好一個孔明,一把火竟然燒掉我精兵十萬,今天我請大家來,想讓大家出個計謀,攻下新野,如有出計謀者,重賞。”話未說完,只見荀攸說:“大王,我有一計,不知可行。”“哦!是何計策。”於是荀攸就對曹操說:“我們可以分五路進攻,您可以讓夏侯淳將軍帶領兵馬護送我們前行,另兩路可以讓許褚和李典從兩路夾擊,再讓夏侯淵在後面奪了劉備的糧庫,最後讓夏侯傑在山上埋伏,掩護我們。”他剛說完,曹操就說,“好計謀,好計謀!”眾人也不住地稱讚。於是,曹操調集精兵二十萬,殺向新野。

單說劉備,自新野一戰,開始招兵買馬,現在已經有五千多人馬了,這天,劉備看了曹操下的戰書,十分擔憂,可是諸葛老師卻在一旁哈哈大笑,劉備問諸葛老師:“軍師,難道你想到什麼對付曹操的辦法了嗎?”諸葛老師說:“主公,正是。”“您怎麼對付曹操二十萬大軍呢?”諸葛老師說:“主公不要焦急,上次曹操中了夥計,今天我還叫他中這條計。”於是,諸葛老師調動令箭,把一切安排好了。

第二天,諸葛老師讓劉備帶著新野居民迅速撤離,剛撤離完,諸葛老師就看見灰塵鋪天蓋地,就知道曹軍來了,連忙擺好陣勢,和來的曹軍惡戰起來,打了很久,突然,孔明迅速撤退,把營寨和糧食,都扔了,曹軍以為孔明寨中發生了什麼大事,緊追不捨,突然,撤退到一片沼澤的時候,他們就從小路撤離了,夏侯淳以為都撤退到對面去了,於是快馬加鞭,帶領曹軍長驅而入,忽然,曹軍感到身體往下陷的時候,慌忙停止,低頭一看,發現自己陷入沼澤,大喊大叫起來,曹操看了周圍的地形,出了一身冷汗,大叫:“停止,快停止。”可是,人太多了,大家都聽不清楚他的聲音,過了好一陣子,夏侯淳才聽清他的聲音,看了看環境,草木雜多,土地潮溼,連忙催馬停止,可是時間已晚,忽然,諸葛老師出現在他眼前,把紅旗一招,山崩地裂,從山上滾下幾塊大石頭,堵住了去路,他再把紅旗一招,山上出現了一群弓箭手,彎弓搭箭,把火箭像雨點似的射了下來,一支火箭正好落在曹操的`旁邊,於是,他聲音顫抖地對荀攸說:“這是什麼?”荀攸也聲音顫抖地說:“火……火……箭!”荀攸尖叫起來,這時,無數的火箭從空中射下,無數的曹軍葬身火海,曹操和荀攸也被燒得焦頭爛額,突然,張飛領兵殺來,夏侯淳已無心戀戰,保護曹操、荀攸,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出口,於是,快馬加鞭,殺了出去。

在逃跑的途中,夏侯淳遇上了李典他們,他們告訴曹操,自己也中了埋伏,曹操聽到這,長嘆一聲:“不愧為伏龍,計策果然厲害。厲害!厲害!”說著仰天長吁。

諸葛亮作文5

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諸葛亮是一顆耀眼的明珠。是他輔佐劉備建立了西蜀政權,傑出的他功勳無量。但諸葛亮真的是完美的?明珠就是無暇的嗎?

諸葛亮的確才華橫溢,剛出茅廬在新野一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又在赤壁之戰中,聯合東吳把北魏打得損兵折將,使曹操統一中國的計劃擱淺。隨後諸葛亮憑藉自己超凡的智慧,又奪取荊州,建立了蜀漢的第一個根據地。最後取西川,建立蜀國。但諸葛亮在用人上,實在令人難以折服。

諸葛亮做事謹小慎微,事必躬親。在街亭一戰中,就是因為諸葛亮太過於自負,起用根紅苗正、世代將門之子、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導致街亭戰役失敗。

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十分挑剔。以道德第一來衡量一個人,讓人才不能盡其用,只能被機械化地指揮。諸葛亮不給別人一絲創造、發揮的機會,因此,他的部下只能是唯命是從、像似任人搬弄的滾木礌石。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是諸葛亮太自負,有些飄飄然,認為自己的眼光是沒錯的,最後失去街亭,不得已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十萬大軍,才得以活命。

魏延是蜀國後期的大將軍。在五虎上將先後故去後,和北魏對抗的大將只有魏延。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延提出由子午谷小路出兵,偷襲長安。諸葛亮不聽,認為是冒險。由此以後,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沒有一次成功。諸葛亮認為魏延狂妄自大,腦後有“反骨”,總是不大重用魏延。這和毛爺爺相比,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在延安時,許世友拿著槍逼問毛爺爺。誤會解除後,許世友成為毛爺爺手下的一員只可信賴的戰將。

後來司馬懿對部將說:“若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建議,長安必失。”魏延天天積怨在胸,終於在諸葛亮剛剛踏上命赴黃泉的路上,就造反了。

以上的事例可以說明,諸葛亮不太會用人。一個押糧官進不進糧食,都得請示諸葛亮,說明諸葛亮手下也有不少庸才官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典故用在諸葛亮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蜀漢政權的建立,諸葛亮功不可沒。西蜀滅國,諸葛亮債責難逃。

和諸葛亮相比,北魏自曹操起,不拘一格,唯才是舉。魏國至此時止,人才濟濟,必然導致魏強蜀弱。繼諸葛亮之後,蜀國大將姜維九伐中原時,以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此時的廖化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和北魏相比較,西蜀將才匱乏到已捉襟見肘程度。這和諸葛亮培養人才方面的失誤不無關係。

綜上所述,諸葛亮給我們的教訓是,用人不能求全責備,要唯才是舉,要發現每個人的最最閃光的點。

諸葛亮作文6

我一直認為,小說是精神產品,給人帶來知識、趣味。

從下筆的那一刻起,我小說中的諸葛亮,一定要閃耀出“智慧的化身”這個角色。

諸葛亮的聰明,在於他把各種軍事思想領悟得比較深。在這個書中,這個“戰場”擴大化了,但諸葛亮的聰明依然淋漓盡致地表現。

小說中的愛情,必然是讓人感動肺腑的,對主人翁的情感,力圖刻劃得深刻。

為了給讀者更多的感受,我不得不精心構建我的故事情節,如果讀者滿意了,這就代表著我的成功;如果讀者不滿意,說明我做得不夠好。

傳統中的諸葛亮,一直是一個儒將風範,在我的小說中,諸葛亮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材力勇捷”。

小說中的魔族中人,大多都是一些自持強大,肆意屠殺之輩。這些人,渾然不知“冥冥之中,自有公道。”諸葛亮的聰明,是他服從了這些客觀規律。諸葛亮靠著他的善良與純真,最終他打敗了這些人,也是順從了天理。

書中,一些人文的思想,定會閃耀出來的,小說中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相互關心與友愛的,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欺壓與殺戮。故事中的人物小白,小說中表現了她與諸葛亮純真的戀,另一方面,表現了她作為一個愛心大使的形象,樹立於讀者心中。

小說來源於現實社會,現實社會中所有的怨怒、不平,通過小說中的人物,作者將盡力地表現出來。

對於小說中的戰鬥場面,傳統中聲勢浩大的'兵戰,本小說中是與諸葛亮熟練運用軍隊是連在一起的。最吸引讀者的是,本小說引用《諸葛亮兵法》的諸多名句,讓讀者親身領略這位傑出的軍事家的才能。

對於書中女主人翁,黃子香,她是一個善解人意而又溫柔多情的女子,他對諸葛亮體貼倍置,顯得很成熟。

子香打心眼裡佩服主人翁的才能,能愛上她,是自己的福氣。

關健時刻,子香會上陣,他會幫諸葛亮一把。子香在小說故事中展現了她溫柔多情,而又勇猛的一面。與諸葛亮的愛,沒有太多的坎坷,有的竟是浪漫與溫馨。對於與諸葛亮相愛的場面,作者力圖用各種溫馨的情調進行渲染,展現給讀者的,是不一樣的感覺,不知不覺中,讀者會領略到它的美。

愛情、爭鬥、智慧、在這裡,一起盡情地展現,每一篇,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讀者從中不僅可以得到樂趣,還能獲得許多豐富的知識。面對這樣的小說,你還得等什麼,千萬別錯過哦!

當你在生活中匆忙地過著,當你心情鬱悶,覺得沒有什麼讓你心動的,開啟這部小說,你會覺得世界是多麼可愛!原來生活是有很多樂趣的,只是你沒有發現。

最後要說的,本書的作者曾是商務類專業畢業的,其中會插入商戰方面的描寫,是值得現代經商階層去看的。

當一本好書,已悄悄地在你面前開啟,趕緊找開吧,悄悄地進入這個世界。

諸葛亮作文7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然有神仙之概。”他手搖羽扇,緩緩走來,月光撒落於他的眉眼之間,清明而透亮,渾然見“有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的孤傲。然而,手揮羽扇談笑風生之間,千軍萬馬灰飛煙滅。恍然之間,我讀懂了諸葛亮。

在才智上,我讀懂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與學富五車。在我的印像裡,他富有傳奇色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滿腹經綸,飽讀詩書。未出隆中,他一番巨集論談盡天下三分之勢,初露鋒芒,令劉備露出驚慕之色。火燒曹營,又助劉備於赤壁中大敗曹操。奉命入川,直激黃忠,斬殺夏侯淵,奪取漢中,為漢業之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七擒孟獲,則彰顯了他寬廣的心胸與聰明機智。

在謀略中,我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足夠自信。書中最讓我拍手叫絕的莫過於“空城計”了:當諸葛亮錯用馬稷,因此失去街亭,只好駐守西城縣時,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氣勢洶洶地來奪取城池。諸葛亮身旁的眾文官、士兵都慌了神,一個個哭喪著臉,卻又將希望全寄託在諸葛亮的身上,此時全城生死皆握在諸葛亮的.一念之間,而諸葛孔明卻毫不慌張,依舊面色如一,搖著羽扇,思考半晌,才說出對策,眾將領像吃在定心丸,這才舒了一口氣。然而,司馬懿率領眾兵停與城下,看見城門大開,煙霧繚繞,只有二十幾個百姓在清掃街道,而城樓上,諸葛亮焚香撫琴,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司馬懿心中疑慮,但又不感貿然前進,謹慎多疑的他終是沒有攻打,反而將率領眾兵返回。在千鈞一髮之時,兩方都不能確保,所以都不敢貿然行動,因為不可控的因素很多,但諸葛亮卻深知司馬懿的猜忌多變的性格。他用他的自信在賭,不可否認地說,諸葛亮的眼中,洋溢著智慧與謀略的寒光。

在為人中,我讀懂了諸葛亮的高尚品性與忠心。“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他對自己兒子的諄諄教誨,教導兒子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才能成就大事。不僅對兒子要求嚴格,對自己亦是如此。曾記否,先帝涕哭:“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的聲音依舊在耳畔迴響回,而諸葛亮卻堅定地回答:“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死乎!”他說到就做到,儘管劉禪平庸無志,但他依舊竭盡全力輔佐後主,至死不渝,劉備三顧茅廬禮賢下士,讓他對知遇之恩湧泉相報。他雙肩擔著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被寄予興復漢室的厚望。出師伐魏前,他怕一去無回,於是將點點心血化為文字,真情流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寫成《出師表》,為後人傳頌。

漢末三國,群星燦爛,但我相信諸葛亮一定是最耀眼的一顆,雲山蒼蒼,江水泱泱,英雄之風,山高水長,其光澤事蹟,必將

永垂不朽,和天地共存,和日月同光。我輩少年郎,更應以此為榜樣,於這繁華盛世中,志存高遠,報效國家。

諸葛亮作文8

諸葛亮,在三國時期可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一直輔佐著主公劉備,可謂是盡心盡力。其實,咱班也有幾個諸葛亮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

一、諸葛亮·書法

諸葛亮書法那可是一流的。她,是我們班的書法委員,這不,寫字課上,又聽見她在“誇讚”我們班“赫赫有名”的差生——張揚了,他的字“龍飛鳳舞”“筆走龍蛇”,讓她眼花繚亂,最後我們諸葛亮一聲令下:“張揚,你的字實在太好了,我不忍心讓你不重寫啊!”張揚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走了。寫毛筆字的時候,只要一到交作業的點,就會準時響起她的聲音:“組長快把書法作業交上!”要是你沒寫,那你可慘了,諸葛亮會看情況罰你一篇課文,要是運氣好,罰一篇短的,要是運氣背,《最後一頭戰象》就歸你啦。

知道她是誰了嗎?沒錯,她就是趙慧。

二、諸葛亮·歷史

你猜,我們班的`“歷史書”是誰?他就是周元陽。雖然個子不高,但他可是十足的諸葛亮啊!有什麼歷史難題,找他準沒錯。有一次語文考試,附加題中都是詩經古詩宋詞元曲,還有歷史朝代人物,尤其有幾句詩,我們全班沒幾個答對的,但他卻答對了好幾題,真應驗了那句老話“人小志氣大”。

三、諸葛亮·數學

還有一位諸葛亮,他可是咱班的數學迷呢。她雖說不是次次都考第一,但她的數學分數有時高到驚人,這個月就有一次,當數學老師淡定地報出她的成績:“戴珂求,99分。”我們卻誰也不驚訝,因為我們習慣了,不過,她要是考差了,我們倒是會很驚訝。戴珂求不僅書法字寫得好,成績也不賴,尤其是數學。她對數學的興趣那可是深不可測的。有一次美術課,我去借筆,偶然路過她身邊,瞥了一眼她的本子,我簡直傻了眼,滿滿一張的數學草稿,原來她還在糾結那道奧數題。我對她真是五體投地啊!

四、諸葛亮?唱歌

咦,這歌聲這麼動聽,是誰呢?當然又是我們的諸葛亮啦。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我們班的實力唱將——楊洋。她的音樂成績一定是優,不然就見鬼了(不過也有發揮失常的時候),就比如說這次音樂期末考試吧,楊洋第一個上去,我們全班頓時安靜下來,都想聽她唱歌,你說,她是不是唱歌能手呢。

五、諸葛亮·魔術

想不到吧,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先生也玩起了魔術呢,他就是我們班的開心果——王天鉉,我們都叫他王小寶。一次,班裡搞活動,他也有份。到他上場了,工具倒是齊全,他一共四個節目,他還現場教呢,其中有一個變硬幣的魔術,把我們看得目瞪口呆,臺下許多觀眾想學,可他愣是沒教。

王小寶說成績成績不好,論學習學習馬虎,調皮搗蛋樣樣都不差,可就是這樣的他,成了我們班稱職的魔術師。

瞧,咱班的諸葛亮可真多,不如編本書吧,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諸葛亮的多樣化》。

諸葛亮作文9

《三國》是人人皆知的一部經典名著,它記錄了整個三國時期的矛盾與爭鬥,塑造了一批批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提起諸葛亮,想必是家喻戶曉,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有勇有謀,聰明機智。正是如此,諸葛亮則是我眼中的三國英雄。

學完了課文《隆中對》,我頓時對諸葛亮敬佩不已。他雖然出身貧苦,但是這卻不能使他的志向也因此卑微,諸葛亮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看了三國中的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我認為諸葛亮真的是一個當之無愧的三國英雄。平凡的諸葛亮,卻具有非凡的才能,可以成為劉備的軍師。他為劉備分析的戰略形勢以及他的.策略,卻足以體現它的有勇有謀。

他雄才大略,思維縝密。《草船借箭》是我知道的關於他的第一個故事。借箭前他先看天象,知道三天後有大霧,於是他便利用有利的天氣,利用魯肅的老實成功地向曹操借了十萬之箭。都說不打無準備之仗,諸葛亮則是滿足了這一點,因為他借箭前的細緻規劃和他對各方面的縝密的考慮,他打贏了這場戰役。不但沒有損失自己的利益,也得到了周瑜的認可,令周瑜自嘆不如。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這個手搖雞毛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智者在那時就在我眼中成為了英雄。

他,足智多謀、有自信。瞭解的第二個他的故事,則是火燒赤壁。看過書也看過電影,所以這個故事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全部在赤壁之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曹操到底輸的是什麼?是兵力麼?八十萬難道還勝不過三萬麼?所以一定不是因為他的兵力不足。那麼他真正輸的就是過於自信以至於自負,認為自己的八十萬人馬必將獲勝,因此他便掉以輕心,最終失敗。而諸葛亮是利用了曹操的輕敵,設計了謀略,與劉備周瑜等人合作,互相幫助,善於思考,自信但不自負,最終打贏了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也告訴了我們:光有聰明的頭腦是不行的,憑藉著自己的聰明而不用,那才是真正的愚蠢,而像諸葛亮這樣即使擁有聰明的才幹,做事卻也思忖再三,做好充足準備,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他,低調做人、不張揚。《出師表》中體現了他的這一點。衷心為劉備驅馳,為劉禪提建議。並且自願受任,願興復漢室。並且知道感恩,因劉備諮之以當世之事,便對劉備感激不盡,同時用先帝劉備的行為來激勵劉禪。他不追求名利,不求聞達於諸侯,說明他淡名利祿,不計得失。甘願為劉備奔走效勞。這是他成為英雄的原因。

我眼中的英雄有三點:第一點是文武雙全,鬥智鬥勇,諸葛亮做到了。第二點是有聰明的頭腦,這一點完全就是從諸葛亮的身上總結出來的。第三則是無私忘我,不辭艱難,諸葛亮的淡泊名利完全符合無私,既然他與這三點完全吻合,那麼他怎能不是我心中的英雄呢?

諸葛亮作文10

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機妙算而聞名。他為子孫的打算,也是算計得比較久遠的。他在給哥哥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說到他的兒子諸葛瞻:“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正器耳。”

諸葛亮擔心的是:聰明過早外露,容易自滿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給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遠”。他給外甥的信也說:“志當存高遠。”這都表明他希望後代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樣才能有遠大的志向呢?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信中指出了兩個條件:一個叫靜,一個叫儉。他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他認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學習,要學習就要有志氣。還要心靜,心不靜就不能專心治學。生活太舒適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儉樸才是涵養道德的主要條件。

他在給外甥的信中進一步指出:要堅持自己的遠大志向,“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這就是說,要不考慮一時的得失,不貪圖生活上的享受,廣交師友,不計較個人的恩怨,這樣做了,“雖有淹留”也許一時不成功,“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學習之中有樂趣,也一定會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質生活和情慾的影響,失去堅強的信心那就會“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可見,諸葛亮讓子孫生活儉樸,是為了使他們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說“超俗”遠大!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了一隻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裡。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裡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裡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孃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麼搞到這麼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師孃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裡,只見那隻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視窗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孃笑著說:“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於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水鏡先生聽後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餵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諸葛亮作文11

夜深人靜,萬物皆夢,樹影婆娑,萬籟俱寂。天空中的流星依舊,仰望星空那彎暗月,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陣微風吹來,只見前方有一人拿著羽扇,仔細察看,原來是中華智星——“諸葛孔明也。”

只見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靜,明月當空,如此美景,何不出來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於是,我和諸葛亮便漫步在庭中。望著他的背影,曰:“臥龍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一心只為報答先帝三顧之恩,可曾後悔?”他回過身來,沉默許久,道:“如你所言,人稱‘智絕’的我本應在隴中安度餘生,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後先主真心請我,我感到莫大的歡欣。遂許先主以馳驅,畢平生之力,輔助先主,此情此義,乃我報先主的知遇之恩也。”

聽完後,我默默讚許,為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忠心不二而欽佩。

爾後,我又向孔明討教:“先生您自出道以來,火燒新野,使曹軍落荒而逃。再而出使東吳,舌戰群儒,氣勢非凡,借風借箭,智算華容,當真高管仲、樂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會心而笑,道:“你過獎了!這些都是我報先帝之職分也,不足掛齒。想我打拼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安居平大路,聯吳抗曹,為收服人心,對抗孟獲六縱七擒,六出祁山,可惜屢屢成功之時,皆因吾之疏忽,與之失之交臂,當真可悲。”說完後,他的臉色晦暗下去,幾許憂傷,幾許煩惱,幾許嘆息,似乎在責備自己。

我不忍觀之,曰:“先生不必太過自責,皆因當時形勢不合,後主劉禪又不思進取,聽信讒言,親佞遠賢。先生縱有迴天之術,也難堪挫折。吾聞過李清照憂愁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過自怨。”這時,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平靜,逐漸轉好,我的心才放鬆下來,意少舒。他走近我,深情地望著我,輕柔地撫摸我,我望見他眼裡的那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模糊了眼睛,對我說:“當真是後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寬悅了許多,情緒冷靜了少許。謹記吾的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再會!”說完他便離開了。

諸葛亮智慧,其他志士也智慧,他與眾不同止處,在於他料事如神。赤壁之戰時,他料定東風會來,最後東風果真幫他們以少勝多;東吳招親之時,他料定東吳會上當,最終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他的料事如神幫助六被勝了不少“大戰小戰”。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殺以後,劉備出兵討伐動物,諸葛亮也料到了必敗的結果。最後果真——“火燒聯營十八寨”,劉備兵敗而回。

世人贊他,是因為他智慧,能料事如神;世人敬他,因為他赤膽忠心。無論智慧,還是中心,是天下無人能及的。

諸葛亮作文12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陽都人,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名可謂聞名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諸葛亮被歷代人所稱頌,原因有很多。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學識淵博的俊傑。他精通政治,綜觀天下,所以才會在隆中被劉備諮詢時作出“天下三分”的英明論斷;他足智多謀,瞭解別人的性格,所以才會有“草船借箭”、“空城計”的故事流芳百世;他心胸開闊,明知周瑜是嫉妒他的才能而專找他的麻煩,但為了東吳和西蜀兩國的友好,他從不計較;他公私分明,內外同法,陟罰臧否,不曾異同,贏得了將士們的愛戴和尊重;他從不偏私,曾揮淚斬馬謖;他自出山輔佐劉備興復漢室以來,就一直對劉備對蜀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他為劉備外平戰亂,內修政理,從未有過一絲鬆懈。在他40歲之際,還親自帶兵伐魏、伐魏前還滿懷深情地向蜀後主上書,提醒劉禪要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治理好國家。諸葛亮可謂一片丹心昭日月,一生無私獻蜀國啊!

我們每個人都應學習諸葛亮這種為國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不論年齡、種族、宗教、信仰的不同或文化的多少,都應時時刻刻想著為國家服務,為民族服務。

諸葛亮確實不愧為一代忠臣,一世良相。但是,我個人認為諸葛亮也有不可取之處。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只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平平凡凡、安安靜靜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沒想過要平定亂世,沒想過要解救百姓於戰亂的水火,這就不免太狹隘,太自私了。不但如此,他還非要劉備委自枉屈,三顧草廬,才肯與之見面,看來,諸葛亮是太耍大牌了。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面對社會嚴峻的竟爭,決不能隱居“山中”;不能懷抱利器而不去施展,不能消極等待別人來拜訪自己,發現自己,而要學會主動出擊,自己推薦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我們現在要努力學好本領,將來只要祖國一聲召喚,我們就應該隨時隨地站出來為國家作貢獻。我們的能力知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國家給的,人民給的。為國家效力,為人民辦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或許有些人有這樣的想法,管他什麼國家,我只要自己過得寧靜,過得舒適就對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沒有國家的繁榮富強,哪來個人的寧靜幸福?我們生是國家的.人,死是國家的鬼,我們就是為了能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添上自己的色彩而出生,而來這世上走一回的。

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點瑕疵的玉才是好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一個人都有優劣兩面性。就像事情一樣,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有美的一面,也有醜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所以,我們對於人或事,應從多方面去認識、評價。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偉哉,諸葛亮!

諸葛亮作文13

最近,我們學習了課文----《草船借箭》,自此以後,我的大腦裡全是諸葛亮。不折不扣地成為了諸葛亮的“粉絲”,真想見到諸葛亮本人啊!

“啊!”我忽然出現在一個建築物旁。我站起身,左右張望了一下。“誰?誰在那兒?”一個武將模樣的`人高舉火把跑了過來,身後還有一大群衛兵。又有一箇中年男子走了出來,我立刻趴了下來,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伯約,沒什麼,你放心去別的地方吧!”中年男子說。“丞相,這麼晚了,您還沒睡啊?”中年男子聽了武將的話,微笑著搖了搖頭。武將長嘆了一口氣,帶著衛兵走遠了。

聽著兩人的對話,我驚呆了!伯約?這不正是三國時期姜維的字嗎?姜伯約。莫非,我來到了----三國時期?“丞相”?難道這個中年男子是----他?

“出來吧!”中年男子說。我嚇了一大跳。“我看見你了,不必躲藏了!”中年男子背對著我,冷冷地說。“孔明先生真是神機妙算啊!”我不再躲藏,走向了中年男子。“呵!”男子微微一笑,“你的影子下次一定得‘藏’好!”說完,轉過身來看了看我。我大吃一驚,轉過頭來,仔細看了看,還是看不出這兒有什麼玄機。

“你藏在石頭後面,影子的粗細會不一樣。”諸葛亮-----也就是那個中年男子,衝我擠了擠眼睛,說,“你這小孩兒,不知道這兒是五丈原嗎?”什麼,五丈原?我想起來了!於是慌忙說:“孔明先生,您要好好保重身體啊!我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我來自20xx年的地球。”諸葛亮好奇地問:“20xx年?地球?那是什麼?”於是我又解釋了地球,20xx年。諸葛亮又問:“那你來這兒幹什麼?”“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在這兒?”我抱歉地笑了笑。

“哦!對了,孔明先生。您不知道,您在我們這些後人心中地位可高了呢!”我又滔滔不絕地說,“您的一生收二川,排八陣,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東和孫吳,北拒曹魏。功績遠遠高於五虎猛將,管、樂之輩!”聽了我這番話,諸葛亮的眼睛亮了,說:“六出祁山,莫非這一次我可以打下祁山,直取長安,報效先帝?”我聽了這句話,眉頭一皺,想:他不久都要命喪於此,怎麼還有心情打仗。於是,我問:“孔明先生,您的一生功績險要,為何只顧攻下祁山?”諸葛亮笑了,拍著手說:“只有攻下祁山,才可以滅掉曹魏。先帝三顧茅廬,我只能鞠躬盡瘁,捨命相報。”“但是…。.”我又說,“東吳並不是十分容易對付,您打算如何?”“打破了曹魏,我便自取東吳!”諸葛亮信心十足地說,“統一中原,先帝方可瞑目也。”

忽然,諸葛亮漸漸模糊,離我越來越遠,直至消失不見……我睜開雙眼,原來那只是一場夢!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短短八個字,卻淋漓盡致揭示了諸葛亮報效祖國的赤膽忠心。

諸葛亮作文14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寫的人物十分精彩,曹操的“奸”,關羽的“義”,諸葛亮的“智”,這些描寫栩栩如生,為這部名著增色不少。

我認為諸葛亮的“智”最令人佩服。在赤壁之戰中就把他的智寫得津津樂道。赤壁之戰,曹操擁兵百餘萬餘,將士二千餘人,而劉備擁兵不到六萬,將士不到十人。孫權的兵雖比劉備多些,但和曹操是不可相提並論的,兩軍稱得上是雞蛋碰石頭。孫權手下的謀士大多要投降曹操,在這種場面下,諸葛亮舌戰群儒,使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峻、程德樞等人啞口無言。

諸葛亮又使孫權堅定了抗曹之心。他道:“劉備雖新敗,然關羽還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也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劉備,輕騎一日能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今將軍誠能與劉備協力同心,破曹軍必矣。曹軍破,必北還,則荊、吳之勢強有力,而鼎足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這樣一席話說得孫權心悅誠服,同意與劉備一起滅曹。周瑜是孫權帳下的'一號大將,文武全才,兩人又有親戚關係,周瑜對孫權影響極大,所以必須說服周瑜。諸葛亮說:“曹操之子曹植曾寫一賦,名為《銅雀臺賦》。

賦中之意是:他家成為天子,勢得二喬。”周瑜聽後,怒不可遏年,原來這大喬是孫權之妻,二喬就是他的妻子。可曹植所寫的二喬是指兩座大橋,諸葛亮就這樣激得周瑜堅定了抗曹之心。諸葛亮舌戰群儒,怒激周瑜,幾乎是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孫權、劉備相連抗曹的形成,充分展現了其“辯”功。不久,周瑜以造箭為理,要諸葛亮三天造好10萬支箭,諸葛亮不費一錢一鐵,一兵一卒,就讓曹軍乖乖送上15萬支箭,其智慧真可謂高超無比。素以足智而著稱的周瑜,面對曹操大軍束手無策,幾乎生病。魯肅找來諸葛亮,諸葛亮對周瑜說:“欲破曹軍,宜用火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他又說:“我自己曾遇異人,可以呼風喚雨。”果然,諸葛亮說借東風,就借東風,周瑜就利用東南風火燒曹軍之船。鬼神一說,作為我們現代人是不應相信的,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借來東風呢?

可以知道他非常精通天文地理,他夜觀星象,知道近幾日會有東風來。曹操敗走後,諸葛亮算準曹操會走華容道,他叫關羽在小路燒煙放火,曹操就會走小路。果然不出所料,關羽生擒了曹操,但是關羽太講義氣,又把曹操放了回去。但這也是在諸葛亮的意料之中。諸葛亮的智謀在赤壁之戰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智謀造就了赤壁之戰這場歷史上著名的戰役,眾多歷史名人歌頌過這場戰役,直到現在,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也被人津津樂道。

羅貫中對諸葛亮“智”的描寫,讓他似乎擺脫了“人”而成為“神”了。

諸葛亮作文15

1800年前,一位頭戴綸巾,手搖羽扇,“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東方智者,穿越歷史的風塵,款款走向舞臺的中心。從此,人們無不為他的凜然正氣所感召,為他的忠義之舉而激動,為他的淡泊之志所淨化,為他的聰明才智而傾倒。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連同他的名字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卻偏偏遇上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出師未捷身先死”,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慨嘆和唏噓,無限的崇敬和思考。

縱觀他傳奇的一生,既有“隆中對”對天下局勢的遠見卓識;又有“舌戰群儒”對東吳謀士的磅礴氣勢;有“草船借箭”對天氣及曹操洞若觀火的預測和揣摩;更有“火燒赤壁”對戰事的胸有成竹……

初出茅廬,他“火燒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之首的.夏侯惇也落得個狼狽而逃;他巧借大霧草船借箭,七星臺上巧借東風,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周瑜陷害他的美夢破滅;他六出歧山,屢戰屢勝,使魏軍帳中首屈一指的司馬懿也聞風喪膽;面對兵臨城下的15萬大軍,他依然笑容滿面,在一座空城上悠閒地彈琴……

為了孫劉聯盟,他泰然入吳,雖然明知那裡有百般刁難,甚至是生命危險;葭萌關下,他毅然決定冒刀光劍影,前去說服馬超投降。他從未有過私心,一心一意追隨主公劉備,為蜀漢大業嘔心瀝血,為民為國死而後已。

白帝城託孤,劉備將子劉禪託付於他,並稱如若其子不才,即可自立為蜀漢之主。但他並沒有被飛黃騰達與金錢名利所迷惑,身體力行表明了自己的耿耿忠心,回饋了皇叔當年“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劉備死後,他“安居平五路”退去曹丕四路軍馬,沒有讓魏國乘人之危而滅蜀的計謀得逞;在其後的九年中,他開始計劃和準備北伐。先是以德服人地“七擒孟獲”,解除了蜀漢的南部之憂;而後六出祁山(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北伐中揮淚斬馬謖,大擺空城計,正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公元234年,54歲的他積勞成疾,不久便與世長辭。五丈原,成了他生前最後一個戰場,也成了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他這一生,為了戰爭拼搏了二十多年,從隆中對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將一生託付給戰場。他能言善辯,卻從不油嘴滑舌;他威信極高,卻從不張揚個性;他神機妙算,卻從未孤傲輕敵。誠如散文大家樑衡所言:“1800年前,他輸給了曹魏,卻贏得了從此以後所有人的心……”

在歷史的風霜裡,他羽扇綸巾,緩緩從歷史中走來,手中的扇子微微一抖,嘴角的表情微微一揚,金戈鐵馬止步於千里之外,浩浩敵軍殞命於埋伏之中。他,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有超人膽略和傑出軍事才能的三國英雄,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歷史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