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去民間採風作文

作文1.33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去民間採風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去民間採風作文

去民間採風作文1

哲學家說,一滴水中見大海,一粒沙中見世界。為了探尋生活背後的“學問”,關注習焉不察的民風民情,我踏上去遠方的路,到民間採風。

第一站——彩雲南國

剛一到雲南,滿眼的山野風光,飄蕩著自然熱土的氣息。正當沉醉佳景時,耳後傳來輕鬆,歡快的樂曲,聞聲尋人——三個婦女,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她們自由地歌唱著,以對歌為樂,作為一種娛樂活動。我想,這正是我所追尋的——雲南的“歌”。後聽當地人介紹才知“金滿鬥會”是民歌風俗中盛大的集會。鄉村男女老少百多人,六人圍一桌,足足坐滿了三十來張矮方桌,一連三天才散場,主要目的是傳歌,男女老少連唱三天,不愧是“十年難逢金滿鬥”。

彩雲南國,歌滿天國,踏著歌聲去旅行。

第二站——錢塘江畔

親臨浙江,只見家家戶戶忙裡忙外,小孩子臉上笑開了花,想必是到了邀飲春酒的時日了。漫步大街小巷,四處飄蕩著自釀的八寶酒的香氣,這是在別處不曾有過的香味。我想,這正是我所追尋的——浙江春酒。一到過年,人們最期盼的就是喝春酒,早在一個月前,用黑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兩粒橄欖泡著,酒香加藥香,香得醉人。

錢塘江畔,酒香飛飄,斟著春酒去旅行。

第三站——華北門戶

剛到天津,我就直奔泥人張店鋪,看著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泥人從泥人張手中誕生,真是驚歎不已。在捏泥人像時可以不看不瞅,瞬息而就。形神兼備,出神入化,當之無愧的“奇人”啊。楊七,楊巴也是兩位響噹噹的人物,楊七手藝好,楊巴口才好,精明細緻。關於這三位“奇人”,有這樣一段評說:手藝道上捏泥人,咸豐年間兩地帶,明山偶遇張海五,鬥智鬥勇傳奇事;兄弟合夥生意火,中堂大人怒摔場,巧嘴滑舌解危難,楊巴茶湯名遠揚。

華北門戶,奇人倍出,帶著驚趣去旅行。

第四站——祖國心臟

北京巷文化家喻戶曉,聽到最多的.就是那街頭吆喝聲,這小小的吆喝聲也別具一番韻味。簡簡單單幾句話,就將貨物的特徵或製作過程精準地介紹給過客。兒化音,合轍押韻,方言等均為吆喝的聲樂藝術,這些聲音中平實透著儒雅,質樸不失鮮活,簡直就是藝術。

祖國心臟,吆喝文化,賞著韻律去旅行。

沒有了記憶的城市是可悲的,沒有了文化奠基的民族是可怕的。帶上行李,踏上旅途,伴著民風,追尋一份獨特,一份風情,一份韻味。

去民間採風作文2

江南水鄉,河道如織,橋便成了密密河道中的符號,傳遞著水鄉的訊息。長長的石橋是破折號,高高的拱橋是句號,閉上眼睛,我也能將橋的細節一一描繪。傍晚時分,橋身鍍上一層金邊,婦女們忙著淘米洗菜,一邊還不忘與鄰居碎碎地嘮,從柴米油鹽到一家老小,笑容裡透露著滿足與平和。

炊煙裊裊升起,這是村莊以自己的語言召喚著勞作的人們回家。橋一下子熱鬧起來,回家的男人扛起自行車,穩當地走過石橋臺階,然後飛快地騎上,一路鈴鐺,還不忘跟路旁人家熱情地打招呼——“吃飯哉”,一會兒便不見了身影。菜農們在橋邊擺了攤,拿著草帽,扇著風,披一件洗得泛白的藍開衫,穿一雙沾滿泥土的自編草鞋,坐在臺階上,大聲吆喝。放了學的孩子們橫衝直撞嬉戲著,老農把攤子護在身後,斥責道:“小赤佬兒,小心點……”孩子們吐吐舌頭,書包在身後“啪嗒啪嗒”地響著,跑遠了。

水鄉農村的時光,就如烏篷船欺乃的槳聲,有聲有色;又如橋下無聲的流水,不慌不忙。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利慾薰心,枕河人家的日子就如湖水一般澄澈。

老人們愛在茶餘飯後,坐在橋頭光滑的石欄上,蹺著二郎腿,剔著牙,天南地北地聊著,忘了夜色越來越濃。有時候,什麼都不講,享受著夏夜習習晚風,閉眼回憶往事,時間在這裡停住了匆匆的腳步。待睏意襲來,起身離去,卻驀然瞥見枝頭圓月如鏡。

幾百年來,家鄉的橋記錄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跡,或焦急或悠閒,或得意或失意,都被細心地一一收藏,隨著歲月的洗濯,沉澱出一種特有的質樸古老的韻味。橋像一位飽經風霜、睿智深刻的老人,用他寬容的懷抱一視同仁地將所有水鄉之子容納,不管衣錦還鄉還是落魄歸家,它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裡,觀望水的每一次漲退,桃花的每一次開謝,梧桐樹的每一次凋零。於是,遠在他鄉的遊子望見了橋,就像回到了家。

紹興人的一生中,總有那麼一座橋。它承載了你生命中某段時光,亙古不退色,直至你消散,在它的某個角落也會有你的氣息與身影。它可以不華貴,可以不聞名,但必須足夠堅固。它可以讓你在某種特定的時刻。想起它,會滿含淚水,然後發呆很久。是的,它本身並沒有任何特別,只因為每一個水鄉人,用生命中最美好的感情來祭奠它,在心中開成一朵永遠不敗的花,荼摩不朽。

去民間採風作文3

俗話說:“親不親,家鄉人;關不美,家鄉水。”從小到大,家鄉始終伴隨著我們一路走來,放眼家鄉的秀美景色,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無不浸潤著濃濃的鄉情。這次綜合性學習,我們以“家鄉的____”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著重介紹家鄉給你印象最深的民風民俗。

要寫好這篇文章,關鍵是找到熟悉的寫作材料。紹興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文化底蘊深厚,建城2500年,素以“文化之邦”著稱於世,寫作材料俯拾皆是:

藝術文化——質樸細膩、跌宕婉轉的越劇;高亢激越、豪放灑脫的紹劇;說唱結合、詼諧通俗的蓮花落;飄若浮雲、矯如驚龍的王羲之書法等。

民風習俗——新年新歲、婚喪事宜、祭田和祭祀、安昌臘月風情節、祭禹大典、花雕嫁女等,有些曾經一度被人們遺忘的習俗,近年來重新被挖掘並隆重舉行。

文化古蹟——“山陰道上行,如在畫中游”,古纖道、烏篷船、石拱橋、老臺門、深弄堂,一不小心,你可能就踩在了“歷史”上,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一段歷史,一段佳話。

飲食小吃——清冽的鑑湖水釀造的老酒味道醇厚;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的那碟茴香豆味道鮮美;外焦裡嫩、臭中帶香的臭豆腐;色澤紅亮、香氣撲鼻的烏乾菜……

其他還有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紹興方言,處世精明、善於言辭的“師爺文化”等。當你細細觀察,這些平常被我們所忽視的家鄉的山山水水、民風民俗都微笑著向你走來了。

寫作時,字裡行間要有生活情趣和人生意味。沈從文筆下的雲南歌會,通過“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三個場面的描繪,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琦君的那一杯春酒,瀰漫著濃濃的鄉愁、對母親的懷念和對童年的留戀,綿長的情感就如一杯醇厚的春酒。所以寫作前,要求學生用一雙慧眼去觀察,發現所選材料的獨特美;帶著滿腔情感去品讀,表達紹興人的自豪之情;帶著智慧去描述,引發對平凡事物的深刻思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些來自民族大眾的東西,經過千百年淘洗沉澱,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認同。我們關注民間文化,實際上是在傳承世代的生活傳統,豐富民眾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