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神話故事

民間故事徵文

通過對民間故事的研究,可以使我們達到理解一個民族文化的特色與世界文化的規律,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民間故事徵文。

民間故事徵文

民間故事徵文1:鬱保四盜銀懲班頭

鬱保四祖籍涿鹿人,上梁山前,曾有一段“盜銀懲班頭”的故事。

且說涿鹿衙門裡有個王班頭,此人依仗勢,強取豪奪,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百姓們對他是又恨又怕,暗地裡叫他“五步蛇”。

鬱保四這人不僅武藝高強,輕功上乘,樑上功夫也很有兩下子。他決心懲戒一下這個無惡不作的“五步蛇”。

王班頭有一把自制摺扇,平時扇涼,必要時當兵器。一天鬱保四施展神功,盜走了這把摺扇,王班頭竟然不知。再說他就是知道了也不敢聲張。堂堂衙門捕快班頭,讓人盜了摺扇,傳揚出去,豈人遭人笑話!

一年一度的“完錢糧”開始了。新任知縣為了討好上峰,以便升遷,不管百姓死活,整整徵收了十萬稅銀。知縣將這些稅銀封存入庫,待機上繳朝廷。

這天深夜,一條黑影躍進了衙門大院,一陣鼠竄猿行,靠近了存放銀子的庫房。這時傳來更夫的梆子聲,黑影趕緊伏身躲在暗處觀察動靜。

“邦邦邦”,更夫敲著梆子由遠而近,哦,是兩個人。二人一邊敲梆子,一邊注意觀察著風吹草動。來到庫房下,只聽一個更夫道:“李哥,這大冷的天,風又這麼大,誰敢來咱衙門裡想買賣?咱找個地方避避風吧!”另一個說道:“老馬呀,這可大意不得呀!一旦庫銀出了紕漏,你我擔待的起嗎?還是小心為妙。你先在這兒守著,我再到別處看看。”說完,敲梆子走開了。

“李哥”一走開,“老馬”不以為然,找了個避風處蹲了起來。

二人的對話和行動,黑影聽得真切,看得明白,趁機縱身躍上庫房,輕輕掀開房瓦,扒開土皮,又拿出了百寶囊中的小鋼銑,很快便挖了一個洞,隨後栓好繩子溜了下去……

這個庫行竊之人不是別人,就是鬱保四!鬱保四拿了十錠大銀,揣入懷中,丟下盜得的王班頭摺扇,一聲冷笑,便攀繩上了房頂,飄然而去。

第二天一早,衙門便發現了庫銀被盜,這還了得!知縣親自到現場察看,一下子發現了王班頭平時使用的摺扇。知縣大怒,好你個不知死活的東西,竟然敢盜直皇家之銀來了,這還了得!當即命人將王班頭鎖來審問。

王班頭自然不會承認,說是賊人陷害他。知縣如何肯信?讓人狠狠地拷打,逼他招供。王班頭被打得皮開肉爛,大喊冤枉。

師爺平時與王班頭吃喝不分,交情不錯,就為王班頭求情。說可讓他戴罪立功,限期破案。知縣想了想,同意了。

王班頭拖著傷腿爛屁股,如何行動方便?與手下人查訪了七八天,仍然一無所獲。結果又被知縣打了一頓。

知縣又給了他五天的限期,聲言再若破獲不了此案,就重重治罪於他。

王班頭早就懷疑這盜銀陷害自己的人是鬱保四。因為整個涿鹿除了鬱保四有這身功夫外,其他人都不曾有此高深的本事。只是自己明察暗訪,並沒有什麼珠絲馬跡可尋。眼看限期一天天逼近,王班頭也豁出去了,管他有棗沒棗,先擼幾桿子再說,就將鬱保四抓了起來。鬱保四自然不會承認。因為他做事周密,早將盜得的十錠大銀藏匿到別處去了。王班頭在鬱家挖地三尺,也未能搜出官銀。無奈,只好又將鬱保四釋放了。王班頭由此砸了飯碗,搜刮民財、買官求榮的知縣也受到了上峰的查處。

民間故事徵文2:扈三娘為何稱為“一丈青”的故事

相傳,扈三娘共有姐妹三個。

當時遼兵時常侵犯內地。兵荒馬亂中姐妹三個被遼帥耶律胡虜了去。

扈三孃的兩個姐姐都長得十分漂亮,一個十八歲,一個十六歲。耶律胡見扈家姐妹端莊漂亮,意欲納為侍妾。姐妹二人性情剛烈,寧死不從。耶律胡大怒,一刀一個,將姐妹二人全殺了。當時扈三娘只有十三歲,耶律胡又要殺她。扈三娘十分聰明機靈,一心想給兩姐妹報仇,就對耶律胡說:

“你殺我一個小孩子有啥用?你家這麼多羊,還不如留著我給你放羊呢!”

耶律胡一想,“對呀!殺一個黃毛丫頭有啥用,留下她放羊得了!”

就這樣,扈三娘揀了一條命,從此拿上了牧羊鞭。

扈三娘白天放羊,晚上更加思念兩姐姐。她痛恨狠毒的耶律胡,更想著為兩個姐姐報仇。

早在埋葬兩個姐姐時,為了給自己留個紀念,她就悄悄地剪下了兩個姐姐的大辮子,帶在身邊。

為了給姐姐報仇,她必須習練一門武藝。練舍武藝呢?一沒人教授,二沒有器械,自己擁有的只有這滾滾羊群和遍地石頭。

她打上了這些碎石頭的主意。轟羊趕羊,不用鞭子,改用石頭打,久而久之,她的擲石頭功夫了得了,說打羊的犄角,決打不著腦袋。

扈三娘在練飛石打羊的同時,又把自己的辮子剪下來,與兩個姐姐的大辮子一道,擰成了一根一丈多長的繩子,一端栓個圈兒,用來套羊,久而久之,練成了一手飛索擒羊的絕技,她想逮哪隻羊,只需將繩子丟擲,這隻羊斷沒有逃脫的道理!

練成了飛石功和套索功,扈三娘又練習騎馬。只有學會了騎馬,才能接近耶律胡,殺敵報仇。

遼營中戰馬有的是,扈三娘就向管馬官蘑菇了一匹馬,名義上騎馬放牧,實則習練馬功。

一晃五年過去了,扈三孃的馬上功夫也練到了相當程度。她在默默地尋找著報仇的機會。

說來也是趕巧,一天,扈三娘牧羊回來,只見一群孩子正在草地上玩耍。突然,從前面狂奔來一匹驚馬,後面人邊追邊喊邊“快閃開”。

幾個孩子被這突然的一幕驚呆了,傻瞪瞪地看著狂奔而來的驚馬,一時不知所措。

眼看幾個孩子就要被驚馬踏死!

正在緊急關頭,扈三娘沒顧得多想,袋中摸出一塊石頭,衝著驚馬的眼睛打去!

石子正中眼珠子,驚馬負疼,暴叫一聲,豎個橛兒,滾倒在地。好玄,離這群孩子僅有五步之遠。

扈三娘飛石擊馬的手段,正讓後邊追趕而來的耶很胡看見。不由得暗暗吃驚。真想不到,這黃毛丫頭幾年不見,竟練成了這番功夫!再看扈三孃的容貌,出落得更加端莊秀麗,阿娜多姿。當時耶律胡心裡就打了個轉兒:看這小妞出落得比她兩個姐姐還漂亮,這次我定然要把她娶到手!

耶律胡記取了上次強逼扈家二姐妹的教訓,改為攻心戰術。他給扈三娘送來了珠寶手飾,又派來了使女侍奉——當然,羊早就不讓她放了。每天好吃好喝好待成。為了防止扈三娘逃跑,耶律胡收回了她的馬,還派兵將站崗放哨。

眼看逃跑無望,扈三娘又氣又急,苦苦地思謀著對策。她已橫下一條心,就是豁上一死,也決不讓耶律胡達到目的!

一天,耶律胡又來軟纏硬磨,欲成其好事,言說自己就要領兵攻打宋國去了。扈三娘聞聽暗自歡喜,心生一計道:

“元帥如果真心要娶我,就答應我一個條件,否則,寧死不從!”

耶律胡一聽,大喜過望。這個小美人兒,到底開口講條件了,莫說一件,一萬件本帥也答應!

“講!”

“我想隨元帥出征,待得勝回來時,三娘定願披紅掛綵當新娘!”

耶律胡聞聽更是打心眼兒裡歡喜,眼下出徵宋國,正愁沒有精兵強將呢!她那手飛石打馬的功夫正好派上用場!

當即,二人擊掌為誓,定下了契約。

且說耶律胡率領大軍南犯宋界。他壓根兒沒想到扈三如此痛快地應婚是另有所圖。就封扈三娘為先鋒官。

到了宋遼邊界,宋兵擺陣迎敵。遼兵這邊也擺開了陣勢。

頭一陣,自然由先鋒官來打。只見扈三娘手握幾枚石子,飛馬衝出陣去,沒跑幾步,撥馬而回,照著陣陣前的幾員大將揮石打去。遼將沒有提防,顆顆直中頭顱,一個個死於馬下。

耶律胡一看,直到這時才知上了當。大喝一聲,揮刀直撲扈三娘。扈三娘並不知他對打,撥馬就跑。

耶律胡一心想報仇,在後面緊緊追趕。眼看就要追上,只見扈三娘懷中掏出那根丈長的辮繩,使出套羊神功,回頭說聲“著!”套扣正好落入耶律胡的脖頸。扈三娘懷中一帶,將耶律胡拽下馬來。

扈三娘衝著耶律胡說道:“耶律胡,你可知脖中套索是用啥做的?那是我兩個姐姐的青絲!姐姐呀,三妹給你們報仇了!”

說完,打馬如飛,託著耶律胡往宋陣跑去。耶律胡被辮繩活活勒死!

遼兵見死了主帥,不戰自亂,各自逃命去了。宋軍沒傷一兵一卒,大獲全勝。

扈三娘被留在宋軍效力。以後出兵打仗,就用這根丈長的青絲辮繩,屢立戰功。因為她這件後患十分獨特,就給它起名“一丈青”。後來這個“一丈青”就慢慢成了扈三孃的綽號。

平定了遼邦入侵後,扈三娘解甲還鄉,回到了老家扈家莊。後來梁山兵馬攻打祝家莊,扈三娘又投到了宋江麾下,成為山寨中一名能征善戰的女將。

民間故事徵文3:水火二將爭雌雄

相傳,凌州團練使“聖水將軍”單廷珪,與“神火將軍”魏定國,是一師之徒,二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時生。師傅一靖長老,是當時馳名的世外高人,文韜武略,兵書戰策,無有不通。特別是他的“決水浸兵法”和“引火強攻之法”,更是無人匹敵。一靖師傅決定將二法傳授給二位弟子。

可是,就在傳誰“水”,傳誰“火”上,二人發生了爭執。因為萬物水為本,水能克火,二人都搶著要學水功,爭為上。

一靖師傅這下為了難。二人都是自己的愛徒,年齡上又不分長幼,在這種相持不下的情況下,自己怎好說讓誰學“水”,讓誰學“火”呢?一靖師傅想出了一條好主意,他要出幾道題,考考二人,勝者即學“水法”。二人連連說好。

一靖師傅想了想,說出了兩條謎語,讓二人猜。第一條謎語是:

什麼貓不吃腥,什麼鐵不打釘,什麼米不做飯,什麼雞不下蛋?

是:什麼東西不能拿錢買,什麼東西不能用秤稱,治國什麼東西最為上,沒有什麼步難行?

一靖師傅的這兩條謎語,涉及的面比較寬,既有日常生活的細節,又有安邦治國的大計。他是故意藉機全面瞭解兩個徒弟的。謎語說完後,命二人拿出紙筆,各自將答案寫出來。

單廷珪魏定國想了想,提筆“刷刷”寫了答案:船上的鐵錨不吃吃腥,請客的柬貼不打釘,地裡的米草不做飯,織布機子不下蛋。

第二則的謎語答案是:人心不能用錢買,信義不能用秤稱,治國當以民為上,沒理寸步好難行!

一靖師傅看罷二人的答案,連連說好。

第一個回合沒有分出勝負,一靖師傅決定再出第二個。

吃午飯的時候到了,一靖師傅拿出五個燒餅,說道:“這五個燒餅,不用搶不用奪,誰能吃到三個誰為勝。但有一條,一次最多隻能拿兩個,吃完了手裡的,才能再拿。”

一靖師傅的這道考題,實際上考校二人理解能力。問題含而不露,不仔細想想,很難取勝。

且說魏定國,沒有認真琢磨師傅話中的意思,以為只要吃得多吃得快就行,所以,當師傅一說完,立刻抓起兩個燒餅,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單廷珪開動了腦筋,只拿起一個燒餅不緊不慢地吃。當魏定國吃完一個半時,他正好祕完一個,隨即,又把剩餘的兩個都拿在了手裡,魏定國這個傻了眼,方知自己輸了,但他不認輸,說單廷珪是耍賴眼,此次此法不能算。

兩個徒弟爭吵不休。一靖師傅擺擺手:“好啦好啦,不要再吵了!為師再出最後一題,勝者為先!”

說罷,袍袖中摸出兩串錢,每人一串,讓二人出去各買一樣東西,誰有本事裝滿這間屋子,誰就為勝。

二人拿錢,各自去了。

這一次魏定國動起了腦子。心想,這一串錢也不少了,買什麼賤東西能把這間屋子裝滿呢?來到集市上,左轉右轉,發現青草最便宜,就買了一串錢的青草。回到師父處,發現僅裝了半間屋子,離裝滿還差遠著呢!魏定國很是著急,可又沒有辦法。心想,我買的東西裝不滿這間屋子,單廷珪買的東西也未必能裝滿!等他回來,看看他的再說。

天漸漸黑了下來,單廷珪這才提著個小包回來。魏定一看,滿心高興。心裡話,我不行,他也不行!師傅出的這道題,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一靖師傅見單廷珪回來了,說道:“回來啦?為師要的東西呢?”

單廷珪不慌不忙,開啟小包,從包裡拿出了一盞小油燈。原來他是用師父給的錢買下了這些東西。

單廷珪來到屋裡,取火點著了油燈,滿屋立刻亮堂起來。

師傅點頭稱是。魏定國這下沒的說了,拍拍腦袋,暗歎自己不如單廷珪聰明。從此,心服口服地稱單廷珪為師兄,心甘情願地讓單廷珪學了“水法”,自己學了“火法”。

標籤:徵文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