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洛陽橋作文

作文2.8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洛陽橋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洛陽橋作文

洛陽橋作文1

有人喜歡賞心悅目的水鄉小鎮,有人喜歡驚險刺激的遊樂場,還有人喜歡浩如煙海的書店。而我,卻喜歡家鄉的洛陽橋。

這座洛陽橋廣為人知。它是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歷史悠久而又美麗的洛陽橋,暑假裡幾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有時候還有很多老外也來洛陽橋遊玩。

洛陽橋原長1200米,寬5米,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欄,石欄兩邊用28尊石獅裝飾。這些石獅子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它們忠心耿耿地守衛著洛陽橋,看起來威風凜凜的,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古橋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幾百棵,這一大片松樹遠看就像一座座綠色的青塔,近看又像一把巨大的遮陽大傘。一條條伸展開去的松枝,像展開的手臂,風兒吹來,上下襬動,就像是在和我們打招呼。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松樹都是那麼翠綠挺拔,似乎在提醒我們學習也要堅韌不拔,知難而進。

洛陽橋上還有很多好吃的,有四果湯、燒仙草、土筍凍……,每天走到橋頭亭子那裡,聞到那些撲鼻而來的香味,就忍不住想吃上一口,許許多多的.美食都快成美食街了。

站在橋上,俯瞰江面:江水靜靜地流淌著,宛如一條碧綠的帶子。江上還有一片片紅樹林,這一棵棵紅樹林長在江水裡的,非常有趣!你一定以為紅樹林的樹葉是紅色的吧,那你可錯了。其實紅樹林的葉子是綠色的,只是它的樹幹枝杈斷面露出的化學物質,極易被氧化而呈現紅色,因而得名。紅色的樹幹倒映在碧綠的水裡,宛如一幅流光溢彩的畫。江水漲潮時,江水好像睡醒了一般,捲起一道道白浪,猶如奔跑的獅子。霎時間江水漲得很高很高,似乎在與紅樹林比高呢。過了好一會兒,江面才會恢復平靜。這時,你又可以看到種植在橋基上的牡蠣,這可是造橋工匠想出來的絕妙辦法,因為它們可以把零散的石條、石頭連成一個整體,洛陽橋基歷時900餘年而沒被江水沖垮,牡蠣的功勞可不小。這也可以算是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

這就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好地方-----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陽橋,歡迎大家來玩哦!

洛陽橋作文2

家鄉有做洛陽橋,它是中國的四大名橋之一,坐落在洛江路海口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春暖花開的三月,我們隨旅遊團來到洛陽橋。我們在橋頭看到古榕,它們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可依然鬱鬱蔥蔥。導遊邊走邊說:洛陽橋全長有1200米,寬五米。橋上兩旁翼以扶攔,攔杆石柱上頭,雕鏤著精緻雄壯的石獅,在橋的東西兩側還建有7亭9塔。聽了介紹,大家更加興致勃勃了。

走上洛陽橋,我們看見橋上有巨大的石板一塊塊至少都幾百、上千斤重,我詢問導遊,當時勞動工具極為簡陋,根本就沒有裝置來搬運重達千萬斤的大石頭,能工巧匠們是用什麼辦法搬運石頭的呢?導遊笑了笑說道:據說,,當時人們才用的是:“激浪漲舟,浮運架樑”的辦法,利用水漲船高的原理,用木船把一塊塊中雜樹墩的巨石鋪架上橋墩上,大大提高了認識架樑的速度。我們走著走著,有一個遊客問:當時沒有水泥,是怎麼把橋基和橋墩凝結成牢固的整體呢?大家都疑問的看向導遊?導遊也回答說道:用“種蠣固基法”,則是巧妙地養殖大量杜蠣,把橋基和橋墩膠和凝結成牢固的整體,有效地保護了橋墩的穩固,使之成為驚濤難撼的中流砥柱。聽了介紹我們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這時一陣海風吹來,舉目只見江水滾滾,令我思緒飛揚,不由的想起了一個有關洛陽橋的傳說。一千多年前,洛陽江上沒有橋。這一天,江上風平浪靜,突然,船駛到江心,狂風大作,船上的人們驚慌失措。天上突然飛過一道光,只聽見有人吆喝:“蔡大人在此不得無禮”!海面頓時風平浪靜,只見一個孕婦走了出來說,我的丈夫姓蔡,大家都說這孩子長大以後能當官。果然,這孩子長大以後努力學習,當上了宋代泉州太守,主持修建了洛陽橋。

啊!永遠的.洛陽橋……你是一首古老的歌謠,傳誦著千百年前的壯麗詩篇:你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史詩,記載著閩南兒女從古至今的動能樂章:你是一條五彩的紐帶,把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心緊連線在一起。

我愛家鄉的洛陽橋!

洛陽橋作文3

洛陽之橋天下奇,飛虹千丈橫江垂。

這座聞名遐邇的古橋就位於我的家鄉。洛陽橋,又名萬安橋,據說沒建橋的時候,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洶湧,經常有漁船被掀翻,沉沒在江底。每次出發捕撈前,漁民們都要把記憶中的神仙、菩薩唸了一遍又一遍,祈求自己能平安,洛陽江也就變成了萬安渡。古橋建成後,為了取意“平安無事”,人們就習慣稱它為萬安橋。

泉州人有句俗話:站如東西塔,臥以洛陽橋。清明節這,夫,爸爸帶我去參觀洛陽橋。途中,爸爸講起了洛陽橋的歷史地位與價值:“洛陽橋是北宋時由蔡襄太守歷時6年多主持建造的,它的建成對泉州的水陸交通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世界橋樑發展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為什麼呢?”我好奇地問。

“剛開始建橋的時候,潮狂浪猛,橋基屢受破壞。聰明的惠安人因地制宜,發明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筏形基礎和牡蠣固基法。”爸爸說這話時,臉上洋溢著自豪。原來,所謂的“筏形基礎”,是將橋墩堆砌成船頭狀,使其受力面積變小,可以將水的衝擊力分散。為了鞏固橋基,老祖宗們又就地取材,在橋墩下大量養殖牡礪,這就是“牡蠣固基法”。遠遠望去,一層層牡蠣像乳白色的毛毯披在橋柱上,似乎在傾訴著千年來的風雨故事……

洛陽橋下,清淤的挖掘機正在有序地工作著;三裡古街上,建築工人在忙碌地措建鋼架、貼磚洗牆;公路上,一株株剛剛移植過來的綠楓一派生機勃勃……

哎,大家在忙什麼呢?

爸爸彷彿看出了我的疑問,說:“洛陽橋是泉州的文化象徵,現在已經被納入‘古泉州(刺桐)史蹟的16個遺產點之一,並正式申報20xx年的‘世界文化遺產。一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從這裡開啟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如今,作為後人,我們要好好傳承這寶貴的文化精神,保護古橋,修繕古街,發展旅遊,造福當地百姓。”

洛陽橋上石龍橫臥,站在橋上遠眺,青蒼滿目,水光天色,一切都是那麼的親切自然。我想起了之前學的一首余光中老先生的詩作《洛陽橋》: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現在輪到我走上橋來……

洛陽橋作文4

要說我家鄉——泉州,最讓人引以為傲的地方,那肯定是被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讚“福建橋樑狀元”的洛陽橋。

洛陽橋位於泉州東北洛陽江上,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歷時六年建成。橋長八百三十四米,寬七米,有橋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塊砌成。遠遠望去,就像一條安靜的白龍,橫臥在寬闊的'江面上。

然而只要你略微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它的與眾不同之處來。洛陽橋因建橋處水潮湍急,工程非常艱鉅。為此先民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建橋方法,即在江底隨橋中線鋪滿大石頭,築起一條水下長堤。然後在石堤上用條石橫直壘砌橋墩,形成了“船”形橋墩,不但頗具特色,而且利於分水。這種技術直到十九世紀歐州人才開始採用。

這還不夠,為了鞏固橋基,他們還在橋下養殖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其外殼附著力強、繁殖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牢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的先例。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非凡才智。為了紀念洛陽橋——這一偉大的橋的建造者——蔡襄,橋上還刻有他的雕像云云。

說到蔡襄,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關於他建這座橋的傳說,請聽我娓娓道來。傳說從前,江底住著很多妖魔鬼怪。一日,有一巨船過此,江底的龜、蛇掀風起浪,眼看巨船就要翻了,船中旅客嚇成一團。突然,空中傳來人語:“船上有蔡姓貴人,不可作怪”。話音剛落,江上風浪驟停,平靜如初。事後人們知道,船上果然蔡氏夫人,正有孕在身。這夫人感謝神靈,拜天許願:“兒如長大,必建橋江上,以利行旅。”後來這小兒,便是赫赫有名的狀元蔡襄。他從小就聰明,當母親把這事告訴他時,他就默志不望,發誓若有顯貴之日,必嘗還母親心願。這一傳說為洛陽橋增添神祕色彩。

啊!古人用智慧和心血締造起來的特色洛陽橋被贊為“狀元”,真是實至名歸!

洛陽橋作文5

我沒去過泰山,體會不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我沒登過飛來峰,體會不到王安石“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感悟;我沒去過黃鶴山,感受不到黃鶴樓“東望黃鶴山,熊熊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的雄偉。而我今天,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洛陽橋之旅,走!一起去看看?

洛陽橋坐落於泉州市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式大橋呢!

一踏進景區,我就拉著爸爸,迫不及待地掃了一輛共享單車,懷著期待與愉悅,跨上自行車,雙手握著把手,雙腳交替地踩著踏板,不時地用手撥弄鈴鐺,在悅耳清脆的鈴鐺聲中開啟了旅途。

在路上,時不時颳起陣陣凜冽的寒風,溫柔地撫摸著我的臉,車輪碾過一片片金黃的枯葉,發出清脆的“咔嚓”聲,道路兩旁的樹上掛著紅彤彤的燈籠,隨風左右搖曳,為寒冷的冬日送來了幾絲暖,為清一色的樹木抹上了喜氣洋洋的紅。

到了洛陽江,我剎住了車,從車上跳了下來,將車停穩,拉起媽媽的手,走上了人來人往的洛陽橋。洛陽橋的構造十分特別——古人們沿著橋樑的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後在上面建橋墩,還採用了“種蠣固定法。”古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啊!

放眼江上,水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水面上還漂浮著數不勝數的落葉,幾艘扁舟在水上慢悠悠地行駛著,冷不防刮過陣陣刺骨的寒風,平靜的`江面掀起了朵朵浪花,那情景,不禁令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洛陽橋面是用最天然、毫無打磨過的大石塊鋪就的,坎坷不平,我走得磕磕碰碰的,石橋兩邊的欄杆上,錯落有致地坐著只只玲瓏小巧的石獅子,他們那四條矮矮的小粗腿,前腿趴著,後腿蹲著,一雙銅鈴般的大眼睛,威嚴平靜地凝視著江面,尖利的爪子按在石墩上,看起來渾身上下都充斥著威武與雄壯。

快樂的時光如同一輛疾馳的小馬車般倏忽而逝,這場“半日遊”也漸漸接近了尾聲,但路途上的一花一木,一鳥一蟲,一幅幅令人流連忘返的美景,卻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