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屠呦呦作文(通用8篇)

作文2.3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屠呦呦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屠呦呦作文(通用8篇)

屠呦呦作文 篇1

如果用拯救的性命的數量來衡量一個人的偉大程度,那麼屠呦呦絕對獨佔鰲頭。

20世紀60年代,瘧疾肆虐南非各地,所到之處生靈塗炭。治瘧救生,屠呦呦作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毅然接下了這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那時,瘧疾還沒有根治的方法,屠呦呦便走訪民間,整理有關瘧疾的各種藥方。她憑著一雙腳,走遍大街小巷;靠著一雙手,記遍醫囑藥方。“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屠呦呦一步一個腳印,硬生生整理出640萬字的藥方集。這些字堆積起來,超越了東南亞到南非的距離,超過了人與人、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不是所有的失敗累加起來就是成功,屠呦呦研究了200多種藥材,依然顆粒無收。有人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畢竟許多發達國家都拿瘧疾沒辦法。但,屠呦呦依舊不肯放棄,因為她覺得她的手上攥著無數病人的生命,寄託著他們唯一的希望。

她翻閱古代的醫書,書裡對青蒿的記述給了她莫大的靈感和希望。她發現有一種物質對瘧疾的`抑制程度幾乎達到100%,這就是青蒿素。但就在她欣喜若狂之時,希望之火卻被一盆冷水給澆滅了——青蒿素能不能用在人身上?藥一旦用錯,那可是誰都承擔不起的代價。

屠呦呦毅然決定以身試藥。在一次次“生命危險”之後,屠呦呦終於迎來了振奮人心的時刻——實驗成功了!在一次次“改良、實驗”的死迴圈後,終於在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新藥證書。於是,她讓瘧疾患病率直線下滑了50%。

現代社會中的家長,其實有很多都不希望讓孩子去搞科研,只想讓他們有份好工作,踏踏實實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就好。屠呦呦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卻將一生都投入到科學事業中,她用行動給了人生一個非凡的答案。

屠呦呦,您是世界的福音,中國的驕傲,我的偶像。

屠呦呦作文 篇2

她默默無聞地在研究室裡潛心鑽研,被世界文化理事授於"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她發現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她還撰寫了《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 她就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中國藥學家。1930年12月30 日生於浙江寧波,父親在一本《詩經》中根據"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為他的女兒取名為"屠呦呦",從此屠呦呦與青蒿素結下了不解之緣。

兒時的屠呦呦在家鄉親眼目睹了瘧疾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從小就對中藥感興趣的她下決心去探索其中的奧祕。

從北京醫學院畢業後的屠呦呦接受抗瘧疾藥物研究並擔任組長。她查閱了大量文獻,借鑑古代用藥的經驗,她與工作團的成員們沉迷於實驗研究中不能自拔,有時工作地忘了吃飯,還有時過夜不睡覺地鑽研,雖然長出黑眼圈,但絲毫沒有影響她工作的興致。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地過去了,她與工作團的成員們進行了380次實驗,得出了190多個樣品, 2000多張卡片。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 1971年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疾有效提取物,她們用汗水澆灌出了豐碩的'果實,這一次的發現讓屠呦呦堅信一定能發明出抗瘧藥物。

1972年,屠呦呦與同事們進一步瞭解青蒿,並從中提取了一種分子,命名為青嵩素,他們進一步發明鑽研合成了雙氫青蒿素。在團隊們的不斷合作和團結下他們針對瘧疾根治,在實驗室裡不斷奮鬥,並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發明出了雙氫青蒿素,這一藥物的發現挽救了數百萬在生死線上垂死掙扎的人,對世界作出了難以想象的負獻。

面對"諾貝爾獎"這一巨大榮譽,屠呦呦總是說是屬於科研集體團隊的每一個人和國家科學集體的。她還堅信這一獎項會激勵更多的人。

屠呦呦奶奶,您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您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可您卻那麼謙虛,您是那麼的默默無聞,我要向您學習這種執著堅持的偉大精神。

屠呦呦作文 篇3

屠呦呦5日晚上接受錢江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是5日當天看電視時才知道得獎的。談及獲獎感覺,“沒有特別的感覺,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

“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大家一起研究了幾十年,能夠獲獎不意外。”

屠喲喲獲諾獎對中國意味啥?屠喲喲的諾獎對中國意味著什麼?這是“中國製造”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

中國科學界與諾貝爾獎之間糾纏了幾十年,曾有文章寫到“中國科學家諾獎之路:曾無限接近 又漸行漸遠”。曾經最有希望的是生於江蘇的華羅庚,但因諾獎中並無數學家,最終願景落空。

20世紀中期以來,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共計5人,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以及藥學家屠喲喲。

這5人中,前三位為美國華裔,李遠哲生長於臺灣,只有此次獲獎屠喲喲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內地本土科學家。

屠呦呦1930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的一個書香門第,她是家裡5個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典出“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為鹿鳴之聲。名字是父親起的,當時,並沒人預料到詩句中的那株野草會改變這個女孩的一生。

雖然我很聰明,但這麼說真的難到我了

屠呦呦作文 篇4

初聞屠呦呦的人,都會被她的名字所吸引。

屠呦呦的名字緣起《詩經·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鳴,意為鹿鳴之聲。而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呦呦鹿鳴的後半句食野之苹,人們驚歎於從取名開始,屠呦呦的命運註定要與這棵神奇的小草連在一起。

屠呦呦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醫藥學寶庫中有所發現,併為國際科學界所認可的中國科學家,她感到自豪。在我的童年,我親眼目睹了民間中醫配方救人治病的場景。然而,我從沒有想到我的.一生會和這些神奇的草藥關係如此緊密。

1930年年底,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作為家中5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女孩,屠呦呦一直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她的高中同學陳效中回憶說,屠呦呦在班上不聲不響,經常上完課就回家,成績也在中上游,並不拔尖。

儘管成績並不突出,但屠呦呦還是在1951年考入北京醫學院(後改名為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一直工作至今。

屠呦呦十分低調,即使是獲獎後,她都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在普通人看來,她有些神祕,有些不食人間煙火。但在朋友眼中,屠呦呦是個十足的馬大哈。屠呦呦生活上是個粗線條,不太會照顧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證找不到了,讓我幫忙找找,我開啟她的箱子,發現裡面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麼停當。同學們見了後都笑話她。她家務事不靈光,成家後,買菜、買東西之類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先生做。陳效中回憶道。

雖然,生活中的屠呦呦不拘小節。但碰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她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堅毅。

在青蒿素研究上,屠呦呦花費了很多精力。接到523專案的時候,她已接近不惑之年,而她的女兒才3歲,為了不影響研究,她把孩子交給老母親撫養。由於當時長期做實驗,過勞的屠呦呦染得一身的病。

而在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看來,青蒿素這一高效抗瘧藥的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洞察力、視野和頑強信念。

屠呦呦作文 篇5

可以載入史冊的時刻: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治療等研究中取得的成就。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疾藥——青蒿素,世衛組織正式將青蒿素複方藥物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中國神藥”從此在世界各地顯示奇效。近兩百次的失敗經歷,重新整理了人類醫藥史的新里程;半個世紀的艱難求索,換來了億萬人命運的改變——中國科學家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與心懷蒼生的人文情懷,值得所有人獻上敬意。

中國科學家首獲諾貝爾獎,是個體的功勳,也是群體的'榮耀。作為一項有巨大象徵性意義的獎項,它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探索態度、首創精神,展現了中國科技工作者前仆後繼、精誠合作的傳統,展現了中國醫學科學的整體水平和人才儲備,甚至表達了一個國家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實力和底氣。如同屠呦呦在此前獲“拉斯克獎”時所言,“這個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也屬於我們中國科學家群體”,諾貝爾獎的光芒也同樣照耀其他參與青蒿素研發的研究者們,照耀那些在不同領域數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科技工作者們,照耀那些心中懷著全人類命運的中國科學家們,無論他們是聲名遠播還是默默無聞。

中醫藥重新整理了人類抗擊瘧疾的新高度,這是新聞沸點,也是歷史時刻。中醫藥在西方意義上的“科學”系統中一直扮演著外來者的角色,中醫藥理論也常常遭遇無法進行國際評估、無法衡量價值的尷尬,中國醫學與西方醫學的每一點碰撞,都折射了不同文化傳統、不同話語系統交流對話的複雜情境。現在,“中國神藥”青蒿素對人類的貢獻已經被確證,它以一個有力的角度,展現了中醫中藥的世界性意義,拓展了中國自然科學成果為世界普遍認可的空間,同樣為中西方醫學的互相啟發、造福人類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對一個國家而言,諾貝爾獎是肯定和鼓勵,同樣也是提醒和鞭策。圍繞屠呦呦獲獎產生的種種公眾意見提醒我們,中國要進一步理順科技評價和科技資源的配置機制,完善人才獎勵和扶持機制,既要推出更多可以面向世界的科學家,也要學會主動引領世界的目光,投向傑出的中國科學家、投向卓越的中國科技成果。

屠呦呦作文 篇6

2015年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的一年,那個獎項則是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該獎後大眾有兩個關注焦點,一是屠呦呦的身份,他是無博士學位沒有出國留學背景和院士頭銜的科學家,如何偏偏取得了如此矚目的成就,二是發現治療疾病的新方法是歸功於屬於屠呦呦個人還是他所帶領的團隊。

看到大眾的第1個問題時,我知道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哪怕你是一個毫無背景的人,只要你足夠努力足夠堅持,那也會成為成功的那一天,這就好比馬雲出生並不富有的,他如何能夠成為中國首富,是他運氣好嗎?這當然不是馬雲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去埋怨運氣,沒有努力和堅持,就算你有運氣那也不能成功,所以說屠呦呦,為什麼取得如此矚目的成就呢?那就是他的努力和堅持正所謂堅持就會有回報,堅持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看到第2個問題時,答案毫無疑問是歸功於他所代理的團隊,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個人再怎麼強大也不足以抵抗一個強大的團隊,就像古代的秦始皇,他沒有自己的兵隊,沒有自己的得力干將,沒有忠實的職員,能開創一個自己的時代嗎?當然是不能的,再舉一個例子,一條筷子容易斷,可千千萬萬條筷子捆在一起呢,要想折斷那就非常的難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所以在一個強大的團隊上悠悠發揮了重大作用,所以這個獎應該頒給他。

在生活中你要做一件事,哪怕做不好的,你也要努力一下,堅持一下就算失敗了,你也至少努力過,堅持過,到後來自己也不後悔,不再尋求什麼投機取巧的方法,勇往直前,我相信老天不會虐待一個拼了命努力的`人。

當你認為天下無敵的時候,也需要一個人,你要知道一個人的強大,是抵抗不過一群人的,在生活中認識一些要好的朋友,要好的兄弟,這都是人際關係中足以體現出來的朋友不在多在於對你好不好?是不是看中你身上的某種利益而交的朋友,然而這種朋友是我們要遠離的損友,在你好的時候他巴結你,但是在你墮落的時候,他就消失不見了,所以朋友不再多,在於對你好不好,這句話是非常真實的。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總有一些網上所謂的鍵盤俠們,想要刷自己的存在感,去罵一些拼命拼搏的科學家為我們創造的科學家,認為他們不值得領這個獎,但是仔細一想,一個人帶領一個團隊去研究出這個藥物,功勞歸功於其實是團隊的,沒有人說只是屬於屠呦呦一個人的,所以請不要妄下斷論,尊重我們的科學家。

屠呦呦作文 篇7

女藥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為中國帶來了極大的榮譽,然而為大眾所關注的卻是屠呦呦的身份背景以及榮譽歸屬,這預示著國民思考進入了更深的層次。

相比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國民的思考還僅僅停留在關注榮譽之中,莫言榮獲諾貝爾獎後,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莫言的熱潮,大眾盲目跟風追求莫言知名作品,甚至在之前根本不知道莫言是誰,國民的思考有了很大的進步。

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之後,人民除了關注這個榮譽之外還有兩個焦點,一個是關於他的身份背景,一個三無科學家為何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這確實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一個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學背景,也沒有院士頭銜的藥學家,憑藉什麼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他跟他的科研組堅持不懈地研究了7年,這7年來是什麼支撐了他們這麼久,他們在這7年來都做了哪些努力,遇到哪些困難,這些問題都是現代國民關注的話題。

二是這巨大的榮譽的歸屬,功勞是歸屠呦呦,還是他所帶領的團隊呢?這個問題的`提出也顯示出了國民思考的進步,莫言獲獎後大家都關注他的獎金有多少,由此看來,現代國民的思考有了實質的飛躍,從關注物質到精神,從盲目崇拜到了瞭解背景,國民的思考層次不斷的深入。

關於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國民對這一重大事件的主角已經有了瞭解,不僅僅瞭解獎項的榮譽以及獲得的獎金,還有他和他的科研團隊近年來對研發抗瘧新藥青蒿素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實踐。沒有學位,沒有背景,沒有頭銜的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和不斷的創新實踐學習創造出來,高校的新一代抗瘧藥。向大家反映了強大的精神與力量。

這一個諾貝爾獎的獲得掀起了千層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問題,針對這件事情也有不同的認識,不拘泥於僅僅關注榮譽獎項,獎金的問題。

經過這一事件國民的思考有了很大的進步,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國民的思考層次也不斷的深入,這也暗示了我國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程度的不斷上升。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國看待任何問題也是應該如此,不應該拘泥於表面,要不斷的深入。

屠呦呦作文 篇8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青蒿素依然是人類抗瘧疾首選高效藥物。”屠呦呦近日接受採訪時披露,她與團隊成員經過多年攻堅,在“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上獲得新突破,並提出合理應對方案。這則訊息很快在網路刷屏。

這段時間,人們普遍關注和談論著科技創新,就連市場上一度吸足眼球的模式創新,風頭也被科技創新“搶”走了。科技創新更多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既要看到塔尖,也要看到塔底,也就是國民的科技素養,包括有多少孩子對科技感興趣,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從事科技等。而這些,顯然都離不開科普。

最好的科普,其實就是具有“硬核”的科技成果,正如現在,屠呦呦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科普,就是對孩子們最好的觸動。一方面,全社會關注和支援科技創新,就容易出科技創新成果;另一方面,出了科技創新成果,就會吸引全社會更加關注和支援科技創新。這些年來,我們並不缺少一些重磅級的研究成果,只是社會關注度不夠,而在很多時候,是社會根本不知道。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訊息,同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在此後,有一條把屠呦呦與某明星對比的新聞,成功地搶了頭條。有一種觀點認為,獲諾獎的科學家沒有娛樂明星收入高,沒有明星更有關注度,完全屬於正常現象。確實,這是一種現象,但判斷一種現象是否正常,並不是看其存在了多久,有多麼普遍,還要涉及價值判斷。而且人們關注一種現象,更是想繞到背後,引起對一些深度問題的關注。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如果整個社會不能形成尊重科學、尊重創新的價值導向,又怎麼可能會有科技創新的蔚然成風?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其實不是反對明星上頭條,而是擔心只有明星上頭條,而且,這也不僅僅是基於對科學家的尊重。想想看,我們的孩子成天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們又會有什麼樣的榜樣?又會立下什麼樣的人生志向?娛樂不是問題,但當出現“娛樂至上”“娛樂唯一”的現象時,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曾幾何時,像屠呦呦這樣的科學家,幾乎淡出了大眾視野。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去實驗室的路上,他們也無意走到大眾面前。可是,當孩子的視線里長期缺少科學家的身影時,這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對於大眾媒體來說,除了要思考媒體責任,還要思考,像屠呦呦這樣的科學家真的沒有流量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屠呦呦刷屏”已然給出了答案。

流量有兩種,一種是淺層次的,很多流量明星具有;還有一種是深層次的,有著價值和精神層面的考量。很多時候,不是公眾不需要深層次的內容,不是不關注科學家和他們的成果,而是在所謂的“演算法推薦”下,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正如這則屠呦呦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的訊息,如果僅僅依靠演算法,估計很多人連線觸的機會都沒有。演算法有時是會騙人的,演算法也經常是會害人的。

前段時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也在網路上刷屏。過去講得更多的是科學精神,這次特別強調了科學家精神,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屠呦呦刷屏”其實是人們自發地向科學家精神致敬,科學和科學家的故事,其實是硬通貨,是這個社會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