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合集15篇

作文5.35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合集15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

小時候,經常看到大人們圍成一圈,隨地鋪上一個畫滿格子的圖畫,放上幾排紅色和綠色的兩種木疙瘩,雙方撩拳擼袖好像比武打架的架勢,一會兒喊“殺”,一會兒叫“將”。有人興高采烈、有人面紅脖子粗,有時候雄赳赳氣昂昂轉瞬卻如同霜打的茄子,有時候唉聲嘆氣轉眼卻手舞足蹈,十分緊張刺激。其中就有我的啟蒙老師——我的父親。雖然現在看來他的水平不高,但那引人入勝的對局使我物件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當看到有人下棋或看電視轉播,我總要看上一會。

自從參加了學校鄉村少年宮象棋班,我對它的瞭解更深入了,不再僅僅侷限於能夠知道象飛田、炮翻山、馬踏斜日,更清楚的知道了象棋源於古老的部落戰爭,上千年的悠久歷史使它成為中華文化的精粹和結晶。它有著極強的益智性和娛樂性,時至今日,它依然歷久不衰。

每當和同學下棋時,我總覺得整個棋盤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場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雙方對峙得特別激烈、壯闊。棋譜中雙方各持有兵、馬、炮、象、車、士、將,它們各司其職,揚長避短,攻、防、取、舍、進、退一樣都不能少。剛入象棋門道的我,覺得棋子中車的威力最大,瞧它那左衝右突,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使我不禁想起了三國時神槍無敵的趙雲。而最忠心的棋子莫過於士了,它可是將帥的貼身保鏢,對將帥絕對的忠誠,在九宮格里寸步不離的保護著它的主子。每次對弈時,面對複雜多變,風雲突起的形勢,我和對面的小棋手深思熟慮,憑藉著雙方的意志,毅力淋漓盡致地揮灑著自己的智慧。

雖然對弈中誰也無法做到常勝將軍,但是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在失敗中鍛鍊了意志和心理素質,也使我學會了自知、自信、自控、自強和自律。正如成龍大哥所唱的:不經歷風雨又怎麼見彩虹?不經歷失敗又怎麼能體會勝利後那種雀躍呢?我相信剛入門的我,一定能在象棋的天空下,展翅高飛。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2

歷史悠久的文化,博大精深的詩詞,這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像這次《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更引來一股綜藝清流。

不知何時,我們忘記了李白杜甫那抑揚頓挫的寫作風格,也淡忘了他們那種率真自然的高尚品質。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讓我們喚醒對詩人的認知;如今新時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美好和平的生活。高新技術的變遷,使我們不得不讓我們“厭棄”傳統文化,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被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吸引,讓我們喜愛並關注它。

曾經的詩歌是多麼燦爛輝煌。在唐代鼎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文學遺產,《唐詩三百首》就是其中之一。我喜歡能體現詩人對友人的深厚友情的唐詩,其中就有李白的《行路難》,雖然篇幅短,但詩中字句清晰,語言優美,透露出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體會到詩人在崎嶇的路途中,仍然懷揣著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這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流傳千古。

曾經的詩歌是多麼安閒舒適。就像王維寫的《竹裡館》,寫的讓人清靜安詳,營造了一種閒適、靜謐的環境,用最樸實的口頭語“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獨自一人靜坐,擺脫孤獨的束縛,迎接大自然的擁抱。“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彷彿詩人超脫現實,他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

我們在網路高度發達的資訊時代中,要把詩歌所包含的“精華”發揚光大,讓學生在詩歌的海洋中,那股對學習的熱情對思考的認知在他們心中悄然“形成”,也就在腦中形成一種“養料”,充實我們的大腦,填滿了心中的“空虛感”,讓我們更容易接受世間的人情世故,這也就出現了許多才女豪傑,他們就更容易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為自己譜寫一段屬於自己的新的人生里程,就像是一個明亮的圓盤,投入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擦亮他,不要弄巧成拙,畫蛇添足,使它失去了原有的光澤。

《中國詩詞大會》是傳統文化的發揚地,所以我呼籲所有人在心裡,為它留一份屬於自己的“位置”,讓“詩詞”永遠歷史這個舞臺上綻放屬於自己的光澤。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3

風箏是一種中華傳統文化,下面聽聽我的介紹吧!

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有20xx餘年。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就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這隻木鳥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民間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最早的風箏並不是玩具,而是用於軍事、通訊上。唐代晚期,因為有人在風箏上加入了琴絃,風一吹,就發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於是就有了 “風箏”的叫法。

山東濰坊是我國著名的風箏之都,那裡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國際風箏節,可熱鬧了。

我還知道風箏是怎麼做的呢!首先準備好工具:漿糊, 紙、刀 ,用的材料是: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

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住,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紮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令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紮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看了上面的介紹,你是否對風箏有了許多瞭解呢?你也去做一做吧,非常有趣的哦!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4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週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簡訊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2017年中國傳統文化作文作文。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儲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巨集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裡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5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中國傳統文化

——端午節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源遠流長,民間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不過我最喜愛的民間傳統節日要數端午節了。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許多傳說,不過我們最常說的還是關於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一位有名的愛國詩人。他十幾歲就當上了楚國大臣,受到楚王的重用。幾個奸臣看到屈原這麼受楚王的重用和寵愛,心裡非常嫉妒,於是他們就用計陷害屈原。楚王在幾個奸臣的蠱惑下迷了心竅,便把屈原流放他鄉。屈原在流亡期間,聽到自己的國家破滅、百姓生不如死的訊息,悲從心來,憤然跳進了汩羅江。百姓們聽到這個悲痛的訊息後,都深深地為屈原感到悲傷和惋惜,眾人趕緊划船打撈屈原的屍體,為了防止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上米投入江中。以後,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用竹筒裝上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以表示對他的崇敬和懷念。就這樣,包粽子的習俗流傳下來。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正是陰曆的五月初五。由此,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被人們保留下來。

在這一天裡,有的地方還舉行賽龍舟比賽。這一天,我隨爸爸媽媽去了姥姥家,我學姥姥包粽子,首先我跟著姥姥拿了一個粽葉,把它圍成一個圓錐形,在這個圓錐形的底部放上一個小棗,在小棗上放上一些糯米,糯米上面放上兩個大棗,再插上兩到三片粽葉,然後把這些粽葉繞上幾圈,使它們出現四個角,最後拿馬蓮扎住,這樣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做好了。看著姥姥嫻熟的`動作,我覺得包粽子很簡單,可試了試才知道並不是那麼回事,我是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好不容易才包成個粽子,卻是歪歪扭扭、樣子很難看,儘管如此,我還是高興地喊起來:“我會包粽子啦!”

中國傳統文化真有趣!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會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6

歷史上與中華文化若後若先之先古文化,或已夭折,或已失其獨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華能以其自創文化獨立於其名族生命,至於今日巋然獨存。

因此,作為炎黃子孫的大家,應該傳遞燦爛的中華文化,守衛大家的文化家園。

從這一刻起,大家不要沉醉於那些糜爛的情愛歌詞,不要依戀於亂竹絲耳,踏上文化的故土,讓餘秋雨告訴大家他的“千年一嘆”是在嘆誰的心坎。讓冰心告訴大家,她的“繁星”點綴了誰的世界;讓海子告訴大家,“那片海”在春暖花開時潤色了誰的眼。

在歷史的長河中,掏出一抔閃著光的沙土,細細掏盡。拾出經典,珍貴地收好大家的祖先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繼承與發展後再傳遞給下一代,讓中華文化在大家的守衛下閃爍其迷人的光芒。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自豪。中華節日文化則是一曲唱不盡的民樂,品不透的茶茗。

新春佳節,寄寓於閤家團圓;清明節,著意緬懷故者,撫慰亡靈;/端午之晨,龍舟競發,唱盡胸中豪情。可以說,每一個佳節都承載著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

歡度傳統佳節,是中華兒女在用最自豪的方式傳遞、守衛著瑰麗多彩的中華節日文化,皆因中華節日文化乃是聯絡血脈骨肉之情的紐帶。

來吧!讓大家浸足於清泉,沐臂於月光,聽古代聖賢佳人在耳邊低聲吟唱,享受民族風俗,浴心波濤,感受今朝人生美滿幸福無比。這就是歡度傳統佳節,傳遞、守衛中華文化過程中萌發的強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與神清氣爽啊!

與此同時,大家更應該注重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因為,保護文化遺產,才能向世人標識大家古老東方的命脈所在,讓絢爛的東方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傳遞給大家的子孫。

傳遞、守衛中華文化,是讓經典文化的光芒在歷史長河亙古不息,是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萌發源泉,是向世人展示古老東方的命脈所在的標識。

因此,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應將中華文化的傳遞與保衛視為己任,守衛大家的文化家園。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7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前首先要和麵。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裡,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麵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一點乾的麵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著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我一手拿著小餅,一手拿著擀麵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裡吃著餃子心裡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

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裡,作者們為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著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裡,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裡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間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著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今天可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麵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同的節日裡,用不同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起,吃著年飯。

不同的人用它們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是流動時間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群體無意識般地充實著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同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現在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著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間,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著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必須做的!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9

泱泱華夏,具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有許多的知識在裡面,五千年之中誕生了許多的思想與流傳下來,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但文化之中有著優秀文化與糟粕文化,且聽我娓娓道來。

中國的傳統文化擁有著浩瀚的“詩詞文化”。在古代裡面有一群閒暇下來的農夫,看著太陽一步步的升起來,心裡高興就說了一句:“日日春光鬥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自此我國的“文字文化”的延伸就誕生了;一句句詩詞通過農夫,工人等唱作出來,詩詞開始流傳與民間之中,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之一,到了後來,詩詞,文字等通過作者個人的情感寫出,在文字一個個的間隔之中,流露出詩人當時的心境與感情,而現在就產生了諸多流派,這反而是個好事,因為說明詩詞文化並沒有消逝,而是一步步的向前進,具有勃勃生機!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還具有一股特殊的“美學文化”。這是我國獨特的價值觀所產生的,因為在古代裡面,沒有豐富的染料,而其他顏色被封為“禁色”普通人不可觸控也;就這樣中國流傳下來欣賞藝術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顏色比較單調的衣服,美學文化就開啟了雛形,而當美學與詩詞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便是一副自然的山水畫,我們欣賞一首首美麗的詩詞,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與感情,慢慢地我們的美學觀也慢慢蛻變,便的獨特起來,但中華的“美學文化”也會一直影響著我們。

同時古代的先賢的哲學文化也非常獨特,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教會我們該如何做人,老子的無為而治,對立面思想教會我們判斷事物,墨子的兼愛非攻教會我們樹立多些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多一些敵人,孫子的上善伐謀,教會我們要運用智慧去解決事物.....非常之多,這些思想充分著超前的理論,而這些也留到了現在,作為我們中國人基本判斷事物的方式與思維方法,也是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

而糟蹋文化則是儒家的孔教三綱,嚴重限制人們的行動,“女子無才便是德”使得多少女性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從而喪失人生最重要的機遇....

我們的傳統文化有著非常多,但有著優秀文化與糟蹋文化,我們要選擇繼承這些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要明事理,懂事曉,讓我們一起光復中國的傳統文化吧。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0

中國武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古人通過習武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自衛、錘鍊意志。

我是天津路國小的學生,也是天小武術隊的隊員。我們武術老師辛老師是全國武術散打冠軍。他輕功了得,只輕輕一跳,頭幾乎能碰到房頂,雙腳落下都聽不到聲音。他一拳一腳,一招一式,都剛勁有力。

每天早晨7點多,我蹦蹦跳跳地來到學校晨練。先繞武術室跑十圈,等身體活動開了再壓腿,做柔韌動作:橫叉、豎叉、下腰、高抬腿、屈膝跳、站立體前屈、坐位體前屈。我練得很認真,也很開心。接著練習腿法:正踢腿、側踢腿、裡合腿、外擺腿,久而久之,我的腿能踢得更高、更直、更有力度。還有單拍腳、雙拍腳、裡合擊響、外擺擊響。最後我們練習基本動作:弓步衝拳——左腿弓步,右手衝拳,右腿弓步,左手衝拳。弓步要穩,衝拳要平、快而且有力。還有馬步推掌、僕步穿掌、虛步亮掌、歇步衝拳、彈腿衝拳、蹬腿推掌、勾踢雙推,這些動作都要認真練習,只有勤學苦練,才能習得真功夫。

每週兩次的武術課,我們學習五步拳、突擊長拳、規定拳,還有旋風腳、騰空飛腳、烏龍盤打、燕式平衡。旋風腳,我踢得最漂亮。一手叉腰一手伸掌,左腳上前一步起跳,轉體騰空裡合腿,轉體落地馬步,整套動作連貫,乾淨利索。我在家表演給媽媽看,媽媽讚不絕口,不敢相信我能練得這麼好。騰空飛腳,右腳先上一步,左腳提膝,騰空跳起,右手拍右腳背。我經常表演給我的夥伴看,他們都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最近,我迷上了“烏龍盤打”,先弓步插掌,左腿屈膝半蹲,身體左轉,再弓步掄臂,目隨右手環視,最後僕步拍地。課上,辛老師表揚我這套動作做得好,獎勵我兩朵小紅花,誇我動作準確,又有力度,還讓我上臺示範給同學們看,我特別驕傲。

自從學了武術,我的手更有勁了,身上肌肉越來越多。我再也不害怕壞人欺負我,也不擔心走夜路。我有了很多粉絲,他們像蜜蜂一樣跟在我後面,我別提有多威風了!

我相信我一定能練好武術,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1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裡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

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是我們紀念已故親人的節日。清明節最早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節日中的活動也流傳至今——掃墓、郊遊踏青。在兩千五百多年的傳承中,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不斷提升,已不再只限於懷念已故的人。

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節,每年這時,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一塊兒去掃墓等等。我的老家在平潮,每年這是奶奶都會通知我們回去。太太已經去世2年了,每次去上墳,奶奶都會在太太墓前說些話,多燒些紙錢給她。上墳時都很擁擠,每家人都是7、8個一起去的。上完墳後,我們一家人就會圍坐在一起吃飯,聊天,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清明節不僅是紀念已故親人傷心的節日,它也是家人團聚充滿愛幸福快樂的節日。

如今,清明節也是我們抒發對英雄烈士愛戴、欽佩、懷念之前的節日。他是我們對生命解讀的節日。

英雄烈士們犧牲自己保衛祖國,救他人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貴的,我們應先學會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上墳時我看著一個挨著一個的墳墓,其中有的甚至還是小孩子,我的內心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他們就這樣長眠於地下了。地面上色彩繽紛的世界,他們再也看不到了;聲音悅耳的世界,他們也再也聽不到了;充滿愛的世界,他們再也感覺不到了。清明節是個能教育人的節日,會讓我們發覺生命的可貴但又容易失去,讓我們懂得該珍愛生命!

清明節還是個放鬆人心,讓我們更好的接觸大自然的節日。

清明節是在春天,所以是郊遊的好時間。到處是鳥語花銷,綠意盎然,充滿生機,讓人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走出家門,呼吸新鮮的空氣,與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該是件多麼享受的事。記得上國中時,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全校同學去郊遊,走出學業繁重的學校,頓感渾身輕鬆自在,和同學們一起嬉戲玩耍,同時也開闊了視野。走在安靜的小道上,沒有了城市的喧囂,整個人的心靈都得到了淨化!

清明節已被定為法定假日,是國家大力弘揚的名族傳統節日。它所包括的文化內涵、歷史底蘊,我相信會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所重視,讓更多人喜歡!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3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

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裡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裡,住著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裡人知道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城裡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

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數我和小夥伴一起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在二村的小花園裡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奼紫嫣紅,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衝雲宵,還有像一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裡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於是,我趕緊拿出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後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裡暗暗的想:“嘿,嘿,”我這煙花一定比你們的好看,可是,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

不過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4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就能創造出如次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民間藝術——剪紙。

今天,老師就讓我們欣賞了四幅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美不勝收的剪紙。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幅就是有著紅色色澤的“好朋友”剪紙。在圖上我看到了一頭老牛定定的站著,眼睛呆呆的看著遠方。牛角上有兩隻小鳥正在嬉戲玩耍,可開心了!而牛背上呢?是一個孩子在使勁地拉下面另一個孩子的手。看到這兒我不禁想到了一個故事。

夏天到了,大娃和二娃帶著草帽去放牛。在半路上大娃和二娃一直在玩耍,而老牛在想:今天我一定要吃到最美味的青草。突然,二娃看見了遠處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河旁邊有著遼闊的草地,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看到這番景象的二娃不禁被吸引了,他再也忍不住激動的心情,便從牛背上跳了下來跑了過去。大娃看二娃從牛背上跳了下來便立即把牛拉住,但怎麼拉也拉不住,因為老牛看到美味的青草近在眼前不能放棄。大娃看老牛還是不停下來只好用鞭子狠狠地打了牛幾下,無奈的老牛隻好乖乖的停了下來。興奮的二娃跑到了草地上坐了下來。霎時間,他聽到了老虎的咆哮聲,回頭一看一隻強壯的老虎張著血盆大口站立在他的眼前。見此情景的大娃迅速拉著無奈的老牛往二娃那兒趕去,二娃看大娃來了便跑了過去抓住大娃的手一起跑了出來。驚慌失措的老牛在大娃的引導下跑了出來,最後兩人和老牛都得救了。但是二娃怎麼上都上不到牛的背上。在一旁的老牛抱怨道:“現在的孩子太頑皮了,不但差點兒因為他們丟了性命,現在又不斷的蹬我。啊!我美味的青草呀,什麼時候才能吃到啊!”可是,大娃和二娃聽不懂老牛在說什麼,聽見牛叫個不停在一旁的大娃和二娃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無奈的老牛隻好呆呆的站著。這時,大娃再次伸出了手,讓二娃抓住他的手把他拉上來。在下面的二娃不禁愣住了問道:“你為什麼要救我?”大娃笑著回答道:“因為我們是朋友呀!”這時,二娃激動地淚水溢滿眼眶,深情回答道:“嗯!”從此大娃和二娃變成了最好的朋友。

看了這個小故事你一定動心了吧!對,就是這樣,中國的民間藝術剪紙就是這麼神奇,這麼的美不勝收。大家有時間也可以去了解了解。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5

前不久,嬸嬸生了小侄子。姥姥的賀禮中竟有一件花花綠綠、用零碎布頭做成的小衣服。(用零碎布頭給小孩子做衣服,這確實奇特,吸引人的眼球。)媽媽告訴我,那是兒童百家衣。(點出“百家衣”。)

百家衣源於漢族育兒風俗,表明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長,需要託大家的福,吃百家飯,穿百家衣。(介紹“百家衣”的來源。)當一個孩子出生後,孩子的奶奶、爺爺就要向左鄰右舍報告喜訊,並向百家近親好友求乞布塊。特別是那些姓“劉”“陳”“程”的人家,老人們絕對不會輕易放過。因為“劉”“陳”“程”諧音“留”“沉”“成”,是吉利的話,對於保佑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

布塊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講究,但以藍色的為最好。因為“藍”諧音“攔”,只要有藍色的布塊,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了。(“百家衣”的講究。傳統文化,顧名思義,既有“傳統”,還有“文化”。)百家衣做工講究,不同色彩、質料、形狀的布片經過精心選擇、摺疊、縫合,最後做成一件五彩斑斕的衣服。做這種衣服,往往不能完全縫好,老人們常在底襟處留個口子,叫作“藏魂處”。等到孩子滿月後,再由孩子的母親將口子縫住,這就說明孩子的魂靈留在了母親的身邊,再也不必為孩子操心了。(“百家衣”的製作很有說頭,這也正是“文化”的體現。)事後,我特意去看了“藏魂處”,果然看到衣服的下面有一個口子。

我也曾經問媽媽,衣服真的能留住魂靈嗎?媽媽付諸一笑,她告訴我,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保護兒童的習俗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了,現在只是作為孩子逗樂的一種形式,也能聯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通過這件百家衣,我彷彿看到了人們那種樸素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美德。(傳統也是在變化的,漸漸地,新的傳統新的文化就會出現,新俗就成了舊俗。傳統文化寄寓了人們豐富的情感,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