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故事

無論從人類社會早期的歷史記憶來看,還是在人類社會歷史演進的後續過程中,故事都是歷史傳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普及歷史知識的主要方式,歷史則是故事取材的重要來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故事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故事篇一:小酥肉的傳說由來

在民間,提起小酥肉,世人皆知它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百姓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做法:將肉剁碎,以面裹肉,再用油炸,然後用鍋蒸。味道鮮美,嫩脆可口,香而不膩,全國聞名。

但若問起它的來歷,多數人則笑而不知,或答非所問了。卻不知道它與朝歌有關,發源於現在的馬村區一帶。有關故事,不可不信。

相傳,早在商朝未年,紂王登基,不理朝政,嗜好放蕩作樂。蘇妲己入宮,紂王見其妖嬈嫵媚,千姿百態,楚楚動人,更是百般恩寵,言聽計從,視如珍寶。

為博得妲己歡心,他不惜動用國庫,增加人口賦稅,大興土木,建造豪華鹿臺,以供展示各方諸侯所獻珍寶和行樂。忠臣直諫,他製造各種酷刑,殺人如麻;*臣附會,他大加賞賜,委以重任。朝野內外是非顛倒,正不壓邪,各路諸侯紛紛起反,江山飄搖。

妲己受紂王恩寵,更是得意忘形,昨日讒言殺宮女,今日讒言殺官員,後天讒言殺百姓。朝歌內外,世人說起妲己,無不畏懼三分,迴避不及。

話說現在的焦作一帶,商為京畿之地,相離朝歌百里之遙,林木茂密,水草豐美,天然一處帝王狩獵之地。曾幾何時,妲己常常纏著紂王來此狩獵遊玩,每次皆前有御林軍,後有車馬隊,浩浩蕩蕩,擾民害民,令人髮指。

百姓深受其害,稱紂王是災星,稱妲己是狐狸精。明地裡敢怒不敢言,暗地裡則恨不得喝了紂王的血,吃了妲己的肉。

相傳有一年秋天,紂王、妲己一行在南陽城(今馬村區安陽城村)、六色泉(今馬村區陸村)一帶狩獵,結果東跑西跑連個野兔也沒有射中。

天近午時,狩獵人馬衝進一家農戶,又是射雞,又是射羊,並勒令農家主婦煮肉下酒。

農家主婦心疼雞、羊,少有怠慢,被妲己一陣數落,聲稱:“你若再有半點怠慢,就讓御林軍連你一同煮了。”

農婦心裡害怕,連忙燒火煮肉,招待紂王、妲己一行。紂王、妲己等人吃飽喝足,分文不給,揚鞭催馬而去。

農婦見紂王人馬遠去,心裡氣憤,跑進廚房,為了發洩內心的憤恨,將一塊生肉放至案頭,視為妲己,獨自邊哭、邊剁、邊說:“狐狸精,我讓你禍害人,老孃我今天用刀剁你,用油炸你,用鍋蒸你,然後再將你吃掉!”

丈夫上山砍柴回來,見媳婦又是哭又是咒,將一團肉剁得粉碎,問清原因,不由奇思妙想道:“媳婦莫哭,常言說‘人不死,財不爛’,紂王是天子,妲己是娘娘,咱們惹不起,別說射殺幾隻雞羊,就算連你我殺了,都沒有地方去評理。不過,瞧你將這肉剁得又細又爛,果真用油炸,用鍋蒸,還真是一道美味佳餚哩。你不是恨那狐狸精嗎,那咱不如將菜燒出來吃掉。狐狸精原名叫蘇妲己,咱們這道菜就叫蘇妲己肉好不好?”

媳婦一聽,破涕為笑說:“虧你想得出,此事若是傳揚出去,說你我吃了蘇妲己肉,還不被砍頭示眾。”

丈夫思索片刻道:“這好辦,我們不會將菜名再巧改一下,就說是妲蘇肉。蘇妲己,妲蘇肉,換名不換湯,換湯不換藥,暗指蘇妲己肉。”

對方聽後笑說:“還是你鬼點子多,妲蘇肉就妲蘇肉。”

丈夫道:“啥鬼點子多,鬼點子少,還不是被他們逼的。”

兩人話落,果真將剁碎的肉,又是炸又是蒸,如此這般,一道久傳不衰的民間名吃就這樣誕生了。

訊息傳出,人們競相效仿,都說此道菜又好吃又解恨。後來隨著時間推移,商朝滅亡了,紂王自焚了,妲己被殺了,天下又恢復了正常秩序,百姓又恢復了平靜生活。但不知從何時起,妲蘇肉的稱謂變成了現在的小酥肉。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故事篇二:“入洞房”的傳說由來

傳說東漢末年,米脂縣的桃樹連續三年不開花,就在大家驚異之際。本縣艾蒿灣一戶人家生了個女娃、娃一落炕,濃郁的香氣就瀰漫開來,連幾十裡外的放羊人也聞到了香氣,父母因此給娃取名為香豔。

香豔家隔壁住著一戶李姓人家,這姓李的受奸臣排擠、看透了官場是非,隱居於此。他們兩口子,一個通曉詩文棋畫,一個精於琴歌樂舞、吟詩作畫,一方面是為了抒發情懷,一方面是以書香陶冶兒子李春。

香豔姑娘自學會走路以後,就經常與李春在一起玩耍,所謂青梅竹馬。老李膝下無女,又愛香豔姑娘的慧性靈蘊,就當親女兒一般看待,於是香豔有機會與李春一起學習文化。

女大十八變,轉眼間、香豔已是十五歲的大姑娘,琴棋書畫樣樣皆能。李春也是一位年近十八的後生,長的濃眉大眼,不但能出口成章、揮毫作畫,而且耕農射獵樣樣精熟。

香豔和李春的父母更是情投意合,因緣際會、兩家人開始籌措兩個孩子的婚事,並選定了良辰吉日,聯結這一雙美滿的婚姻。

就在這個時候,事情突然發生變化,一群兵丁湧進了艾蒿灣,不由分說,將香豔搶走。香豔被一班兵抬在轎子裡,日夜兼程,向洛陽趕去。

就這樣,香豔被抬到了王允面前,王允一見,暗自欣喜。背地裡給抬轎的兵役一一作了酬謝,對米脂的那駐軍頭目也加官一級。

當著香豔姑娘的面卻大聲呵斥抬轎兵役們:良家民女,你們豈能如此搶奪!一邊說著,一邊親自鬆了香豔身上的繩索。對兵丁們繼續道:讓她在我這兒息養數日,另派兵役送她回家。你們快快回去,告訴她家裡人放心,我會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來對待她的。

王允的那幫同僚,聽說王允後院來了個絕代美女,便死皮賴臉設法要見一見香豔。不知那個官員在看香豔的時候,將那官帽之上的裝飾“貂蟬”掉在了地上。

人走之後,香豔看到地上掉這麼個玩意,不知是何物,因為好看、就隨意別在胸前。宮女們見香豔別這麼個玩意,她們與官僚來往多了,一瞅便是貂蟬,一時興起,也許是揶喻那些官僚,便改叫香豔為貂蟬,一傳十,十傳百的,就有了貂蟬、失卻了香豔的本名!可敬的是,貂蟬不管王允如何待奉,一心思慕著遙遠塞上的家鄉父老和愛人李春。

王允見貂蟬頑情難易,不免十分奧喪,放她回府更是萬分的不情願。正在苦惱熬煎之時,有一日,呂布來與貂蟬攀鄉黨——那呂布是綏德人,一見貂蟬,只看他“啊”地喊了一聲,就兩眼發瓷,居然說不出話來。

王允將這一切看在眼裡,一個改寫歷史的計劃就此誕生了。這就是王允利用貂蟬美色,使董卓、呂布反目成仇,互相殘殺的故事。大功告成之後,王允根本沒有放貂蟬回家團圓的意思!

貂蟬意識到這一點以後,便趁朝野上下忙亂之際,抽身逃走,幾經周折返回了米脂的艾蒿灣村。傳說這是神靈庇佑貂蟬和李春的愛情,否則一個弱女子如何能千里還鄉?

村裡人對貂蟬偷跑回艾蒿灣的事情守口如瓶,並在艾蒿灣村對面的山腰隱蔽處,打了兩眼探洞,與附近眾山相通,讓李春、貂蟬成親之後住入洞裡,在山洞周圍栽滿了各種樹木,為的是遮擋洞口。

山洞由鄉親們挖掘好後,貂蟬與李春就成婚入洞,過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貂蟬與李春迫於形勢,成婚入洞,後人追慕他們的這一段奇異愛情,就把男女成婚的房子稱作“洞房”。把結婚的當晚,情人步入婚房叫作“入洞房”。

雖然這只是民間的一個傳說,甚至無從考證,但是其目的是好的、變相的支援了自由戀愛,以及人間真情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故事篇三:冰糖葫蘆的民間傳說

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籤子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隻只糖葫蘆串插在特製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早些年在北京春節的廟會上,廠甸裡,還時常看到串得長長的糖葫蘆,最頂上貼著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來個山植果,被紅紅的果實壓彎了的竹籤子,拿在手中一顫一顫的,更增添了節日的熱鬧氣氛。提起冰糖葫蘆的來歷,還得說說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趙停(公元1147——1220xx年),是宋孝宗趙慎的第三個兒子。公元11對年,孝宗立他為皇太子,任臨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內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紹熙”。

趙伸長期生活於深宮,不達世務。即位時,他43歲,卻已滿頭白髮了。臣下獻上何首烏,說服後能使頭髮轉黑,但他不肯服用,說:“我頭髮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

即位後,他為李皇后所左右,罷免周必大、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起用留正為宰相,朝政為主和派所操縱。

趙倍和大上皇孝宗的關係長期不和,孝宗死後,他不去服喪,致使喪禮無法進行,滿朝大為騷動。知樞密院事趙汝愚和知閣門事韓化胄上奏,建議太皇太后下詔令趙停退位,傳位於其子趙擴,由趙擴主持孝宗喪禮。太皇太后同意趙停禪位,稱大上皇,閒居壽康宮。他每回憶在位時的事情,總要自言自語地咒罵,有時還會痛哭。

公元1220xx年春,皇帝趙擴從郊外祭禮回來,鼓樂之聲傳入深宮。

趙停問是什麼事,左右回答說是街上百姓在奏樂遊戲。

趙悼大怒道:“你們這些奴才也如此欺騙我!”

一拳擊去,因收制不住而跌倒在地,從此不起,8月辛卯日,病死於;陽安壽康宮。葬於永崇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裡處寶山)。

那是紹熙年間,趙停最寵愛的黃貴妃有病了。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什麼效果。

皇帝見愛妃日見誰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後無奈只好張榜求醫。

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植)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準見好。”

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後,果然如期病癒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

後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原來,山植的藥用功效很多,它能夠消食積、散淤血,驅絛蟲,止痢疾,特別是助消化,自古為消食積之要藥,尤長於消肉積。也許是黃貴妃所食山珍海味積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

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也曾經說過:“煮老雞硬肉,入山植數顆即易爛,則其消向積之功,蓋可推矣。”

今人研究證明,山植還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山植食品也花樣翻新,品種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蘆直至今日仍是受人們喜愛的吃食。

標籤: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