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品三國作文6篇

作文1.5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品三國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品三國作文6篇

品三國作文1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為我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紛呈而久久令人難以忘懷的時代---三國,這裡有天下紛爭,群雄並起,有英雄豪傑,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每當我們看到趙雲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在長阪坡那聲驚天一吼,在我們內心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與正義感,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成醉於其中。但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己:“歷史為什麼會如此發展?諸葛亮為什麼要選擇劉備?袁術為什麼最後會餓死於長亭?三國在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跳了出來,他用現代的眼光為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他仍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和歡迎,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也是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理解角度,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歷史也可以這樣讀!這個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為《品三國》。從此,三國不再只為史學家和軍事家所津津樂道,更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品三國》也在某些方面讓讀者看到了三國正是的一面。許多人認識三國都是通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有它的虛幻和不正是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國史要追溯到陳壽《三國志》,而《品三國》最出色的一點是大量引用了三國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實,而這些文字是我們這些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國演義》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得他在歷史中卻是一個擁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懷的人。

許多人都知道空城計,讀者們都為諸葛亮的膽識所折服,但誰又能想到,這或許是司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維持司馬家族地位的一著妙棋。於是,眾多熱門話題再次被放到檯面上被人們熱烈討論著,品味著。 《品三國》不僅深入老百姓,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各公司的老闆,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也紛紛參看。繼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後,有一部歷史名著將被商家寫進公司必讀書目。據些例子,在曹操事業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就值得我們去借鑑和思考。曹操提出瞭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備,唯才是舉,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這些政策時隔20xx年仍未許多專業人士所採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值。?

在各界人士關注《品三國》的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說這純粹是學者明星的效應,但我認為《品三國》在演繹著一個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個人都參透真理,只希望每個人都能讀一點真理,從這一點來看,《品三國》做出的貢獻還是相當大的。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這段話作為《三國演義》結尾再適合不過了,而現在我們又擁有了《品三國》去延續三國的精彩,三國的璀璨,三國的傳奇。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品三國作文2

那是一個烽煙四起的年代,刀光劍影中閃爍著殺機;那是一個疑竇叢生的年代,上演著各種奸猾狡詐的角色;那是一個民不聊生的年代,黑暗籠罩著龍蛇混雜的亂世。《品三國》,作者犀利地把這風塵老朽的歷史面紗層層揭開,抽絲剝繭,為我們講述其中的傳奇……

曹操,那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兒時雖然有一點紈絝子弟的形象,但在青年時代就已考取了功名。正因為曹操的正直,慷慨,大量,有眼光,才使得賈詡等有才能的謀士前來投靠。“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可謂是前途一片光明。論才略,“奉天子以令不臣”;論眼光,深謀遠慮;論武藝,亂世之奸雄。曹操善於聽諫納賢,“奉天子,修耕植,蓄軍資”就是毛?出的點子。

曹操的雄才大略,遠勝於志大才疏的袁紹和袁術。曹操實事求是,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來者不拒。虛名與虛榮對他來說只是過眼煙雲,他要的是實力——身邊的謀士、勇將。他的重義才使得關羽在危急時刻放他一條生路。而且娶妻娶賢惠,曹操的第一任夫人丁氏就十分有教養,十分賢淑,這才能為有一點野心的曹操開拓社交路線。只有能夠體貼下屬,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主人才能夠得到下屬忠心地擁戴。

如果曹操沒有才略,就不會廣招賢士;如果曹操沒有雄心,就不會與劉備抗爭;如果曹操沒有寬大的胸襟,就不會有人為他出謀劃策;如果曹操不會體恤下士,就不會受到眾將士的擁戴和忠誠;如果曹操不會聽取諫言,就不會用兵如神;如果曹操沒有深謀遠慮,就不會自己稱王了。

現在,就來談談曹操的謀士吧!毛?為曹操提供的“綱領性檔案”,使曹操贏在起跑線上;張良”;張繡和賈詡,投靠,叛變再投靠,被曹操完全信任,因感恩而出謀劃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作為國中生的我們,應該像曹操一樣擁有遠大的目標和志向,併為理想堅持奮鬥。我們應該做好我們的本份工作——學習。學新知識,溫故舊道理,才能進步,才能有所收穫。我們不需求像三國時的人物那麼出名,令後人敬仰,只求做到自己的最好,問心無愧就可以了。名利是身外之物,我們要像曹操一樣把它們當做是過眼煙雲,不足以為其啟齒。我們只要腳踏實地,不斷地向前走就足夠了。

全覽《品三國》,推翻了人們對《三國演義》中事件的印象,並使歷史人物真實而又清晰地浮現在我們眼前。假如說《紅樓夢》是文學與歷史的結晶,那麼《品三國》就是感觸與品位的精華;假如說《水滸傳》是正義與勇氣的代表,那麼《品三國》就是謀略與才智的昇華;假如說《西遊記》是堅持與忠義的化身,那麼《品三國》就是文治武功的冶煉。

所以,《品三國》是一本令人回味無窮、茅塞頓開的書,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樣受益匪淺。

品三國作文3

相信大家都聽過有關三國的故事吧,那些故事可以說是膾炙人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智勇雙全的關羽,求賢若渴的劉備,……我也是一個小三國迷,但不是對它特別瞭解。我只知道一些人的小故事,而真正的歷史並不知道多少。

然,一本書解決了我的苦惱,那就是易中天教授寫的品三國,它讓我瞭解了那段諸侯割據﹑戰火紛飛﹑爾虞我詐﹑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的歷史。

也許人們早就已經對三國中的某些人物有了定義或評論,像諸葛亮,一提起這個名字,人們腦海裡就一定會浮現出“神機妙算”“鞠躬盡瘁”“料事如神”“忠貞不渝”這類詞語,而一提到“曹操”這兩個字,人們就會說這個人老奸巨猾,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為什麼人們的腦海裡都會有這樣的定義呢?我想,這是因為一本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它始終是一本小說,不是史書,有許多情節都是為了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而編出來的 ,所以並不可信,但人們往往都會把這些虛構的`故事當真,從而使一些人蒙受了不白之冤。

而品三國這本書使易中天教授翻閱各種史書,經過百般推敲,站在政治角度,仔細琢磨才寫成的,很值得我們信任。

從書中我知道了人們說的諸葛亮並不使那樣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大部分重大的戰役都不是他指揮的,但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打的戰爭都是有政治目的的,目他光遠大,是一個治國奇才,只有他的“政府”最像政府,沒有*官汙吏。可同時他是一個非常重權利的人,心胸並不寬廣,在有些的 地方表現的 很虛偽。

而曹操,他也不像人們說的那麼奸詐狡猾,卑鄙無恥,難不成就因為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就斷定他是一各奸詐狡猾的卑鄙的人罵,況且他有沒有說這句話都是個問題。相反,曹操是一個當時少有的梟雄。他為人心胸寬廣,海納百川,主張唯才是舉,所以許多能人智士都來投靠他。有些時候他的舉動卻確實很過分,但在那個年代,那個爾虞我詐的年代算的了什麼呢?

至今中外有多少像他們這樣的人啊,有的被白白冤枉,遺臭萬年,有的並不是那麼偉大,卻永垂不朽(不指諸葛亮)。也許只有像品三國這樣的書才能為被冤枉的人討會公道了!

這一切的誤會不都是因為人們的不分是非,沒有細細的思考就隨便下定論的後果嗎?

當然,我們不能責怪羅貫中,他只不過在創作小說,更多是站在文學角度考慮的,不能因為他改編歷史就去批評他,如果你去批評他不也是一種因為沒有細想而直接下定論而造成的誤解嗎?而且,品三國這本書也不一定是對的,也一定有許多錯誤的地方,我們不能因為它可靠就把它當最真實的。

品三國作文4

我們都說曹操是個奸雄,我看不然因為曹操不但有才華,而且十分的注重感情。這裡有幾個小故事可以證明。

曹操對自己關心的人很是敬重。據三國演義記載:曹操除了對自己的叔父不怎麼尊敬外,其他的與其他的家人的關係還是不錯的,為什麼不尊敬自己的叔父呢?(那是因為曹操幼時喜歡歌舞、打獵而且十分的聰明。但是他的叔父見曹操成天的閒逛於是就向他老爸反映,還經常批評曹操。於是曹操生出一計,見到叔父來了就假裝中風,曹操的叔父十分的驚訝,急忙告訴曹操的老爸,曹操的老爸急忙來看問:“你叔父說你中風,現在好了嗎?”曹操卻裝作沒病一般說:“你的兒子沒有中風呀,可能是因為叔父他不喜歡我才說的謊話。”你還別說曹操的老爸還真的聽了曹操的話,從此再也不理會曹操的叔父。雖然曹操小的時候心智就十分的高,但是他也不可是的個六親不認人。

最典型的就是曹操得知自己的父親別殺時,哭倒在地說:“陶謙縱兵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大軍,洗盪徐州,方雪吾恨!”於是就起兵攻打徐州。(這裡要說其實曹操的老爸不是陶謙的手下殺的,只是陶謙手下的人殺的,此人名張闓是黃巾餘黨雖然歸降了陶謙但是還是野心勃勃,見在陶謙的'地方得不到好處,又見隨行車上的寶物甚多所以說就命令手下的軍事幹掉這一家老小拿了錢逃跑。所以一個逃跑的昭部軍士稟報曹操時說是陶謙命令他這樣做的。

二是對朋友(也就是一些謀事,將軍)在三國前期主要有這樣幾個個小故事。1、在曹操剛剛開始創立自己的領地招兵買馬的時候,夏侯惇向他介紹了一個人名典韋,在典韋的一番表現以後,曹操十分的驚訝,於是當即就將自己的戰袍給了典韋。還是發生在典韋的身上,說在典韋3次救曹操後,曹操不費一點力氣就讓張繡投了降,但是後再張繡出爾反爾,使曹操葬送了自己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與大將典韋。再後來沒經過典韋的墳墓前,三軍都會掛孝三天,因為典韋對曹操老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2在官渡之戰的尾期,要不是有的幫助曹操要獲勝是十分的難,就在曹操一開始得知他的老友來時,連鞋子都沒有穿就來到了帳外,大家說這種友誼是多麼的深厚!3郭嘉之死郭嘉乃是曹操前期的一個重要的謀士。但是由於病的緣故在壯年就離開了人世。大家都熟悉的赤壁之戰的末尾說曹操一邊捶胸一邊嘆道:“哀哉,奉孝(郭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也就是說曹操認為要是奉孝還在的話這一場戰鬥是不會輸掉的。因為郭嘉的遠慮也是無人可敵的,在三國中郭嘉幫助曹操破了袁紹,破了袁譚,破了公孫度給曹操統一北方的下了決定性的基礎。

在三國的後期由於,夏侯淵的大意讓五虎大將的黃忠斬了。曹操聽了這個訊息以後,曹操說:“吾失夏侯淵猶失左右臂矣!”在這可見曹操對自己身旁的謀士是多麼的關心是。雖然也是為了自己的事業。(待續)

品三國作文5

易中天老師對三國這段歷史是怎樣評價的呢,他談到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歷史時期,是緊隨秦漢大一統而來的一個國家分崩離鬆的歷史階段,也就是在這一時期,紛紛湧現出一批力圖恢復社會大一統國家政治經濟的英雄人物,其中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羽扇綸巾的周瑜,有忠義兄弟張飛關羽,有品德明主劉備,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有雄據江東的孫權……

談起周瑜,讓我們聯想到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談,也想到其妒忌諸葛亮之才,最終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之狹小肚量,難道周瑜在三國曆史中真是如此?那蘇軾又為何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給予其高度評價呢?詞中說道,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見周瑜事業有成,婚姻美滿,而又何去羨慕嫉妒他人呢,就連易中天老師也笑道,就連他也羨慕嫉妒周瑜,雖說在蘇詞作為文學作品,不足為信,但也不是無一是處,無一可信的,除非蘇軾價值觀扭曲。究竟周瑜是怎樣的'風雲人物呢?易中天老師說道既為周郎,郎字帥小夥之意,可見當時江東父老對其的評價,就連三國志,劉備,蔣幹等人對其評價也是極高,說其寬巨集大量,品德優雅。眾說紛壇,到底該怎樣看待這歷史人物呢?

諸葛亮,大家耳熟能詳吧,不說你也知道他曾求來東風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事,還唱了一出空城計,退了司馬大軍……易中天以幽默語言,引經據典,以現代視角探究了那一場空城計。他侃侃而談,說是馬謖失了街亭司馬大軍壓境,諸葛亮幾千兵士,且老弱病殘,可見其兵力懸殊,諸葛撫琴,大開城門,焚香作壇,傍侍兩童,來來來,我迎你來了,犒勞你幾萬大軍來了,司馬偏不去,說道我來卡羅,就ok了,扭頭退兵……說到這,你我不免失笑,難道司馬懿不會派一支先頭偵查部隊探探虛實,不是十幾萬大軍嗎?為何不來個十面埋伏圍它個十天半個月的水洩不通呢?易中天老師借古拆古,以上就是後來學士收集資料反證得來的,閒話少敘,各位看官聽眾,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今天的主題:如何看待歷史人物。

易中天老師談到即使是正史,也不可全信,哪怕是民間傳說,也不能不論證取信。論史看人分三種,一種是隨歷史發展而產生的歷史人物,但歷史長河流淌而漸漸模糊,因此也產生了文學人物,民間人物。何為文學人物,就是經文學作品藝術處理深化的人物形象。何為民間人物,也就是一種民問信仰人物,比如,某某某以其某特點或無關聯性而施加給他的特定身份。歷史人物已不可追尋,無論種種,都因當論證採取,不可以以心中人物形象去適配歷史人物,有失公正。

看一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應以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以現代人的社會視角去探尋,那麼其耐人尋味而又難以捉摸的祕密也就更為清晰了。是的,一個小心謹慎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但是,也只有小心謹慎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在今後的做人處世當中,不要輕下決論,看人看臉看心看一輩子去吧。

品三國作文6

易中天稍出名時,也即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相中時,我也就知道此人了,當時千千萬萬人還不知呢,更沒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壯志”來。

剛看《易中天品三國》,尚覺有點趣,特別是易中天喜歡用現代的詞彙表達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這個人講話從不重複或者有什麼“這個”“那個”的口頭禪。等到易中天真正飛來飛去出名的時候,我就已經不再看易中天的東西了。

有人買了《易中天品三國》這樣的厚厚的上下集書,獻殷勤地要借給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絕,放在家裡幾個星期然後再還給人。這麼厚的書,比《三國志》還厚,我不願浪費時間看它們,有時間多看幾遍《三國志》,什麼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話,再翻翻《史記》、《漢書》、《後漢書》,保證任何人也能講個唾液橫飛。

易中天這個人很聰明,他知道現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書,二是虛榮,三是假斯文。於是他這個學中文的人,也是慣於講各種動聽故事的人,便借《三國演義》,來給《三國志》中的人物還魂來了。《三國志》這道有營養但人們不喜吃的粗食經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來。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來是被人家陳壽棄之不用的,充滿了各種道聽途說的故事,他拿來正好生趣。經他這麼大廚一炒,人們還以為談三國非易中天莫屬,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詩,別人都不能唱了。於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時候,自己也被世人視為神了。

再後來,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計天天在飛機上度過的。參加這個那個簽名售書,參加這個那個講座,彷彿他一夜之間成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通靈寶玉”了。從三國講到東西方文化比較,從諸子百家講到中國歷史,只是自己的專業中文倒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似的。

我聽過一場易中天在浦東干部學院講的講座。是關於諸子百家的,實際上只是用不太好的嗓子哼一段旋律,然後再斷章取義地取幾個小故事來弄弄從未看這些書的人。對於我這個拿起《論語》、《孟子》,放下《老子》、《南華經》(和《莊子》)等等諸子原著的人來說,他說的這些東西只是小兒科。我聽了一半實在聽不下去,於是中途退場到車上睡覺看報紙。

譁眾取寵和花言巧語只會短期內迷倒不明真相的人,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清這一點。

原著就是原著,是千古流芳的東西。雖然有很多人想打扮小姑娘一樣打扮歷史和厚著,其實質只是在不想讀書的世人和歷史、原著之間放一個煙霧瀰漫的煙幕彈。君不見千古來有多少個煙幕彈,到頭來都煙消雲散,擺在書架上的還是歷史和原著。

相信過不了多久,易中天的大作將被撤出書架,從學術上看,他的書不如《三國志》,從文學的角度看,他的書不如《三國演義》。

據說,滿載疲憊的易中天終於覺醒了,想等還清了人情債後金盆洗手了。這是好訊息,無論對他來說還是對世人來說都是好事。對他來說激流通退,留餘香在人間,不必江郎才盡而黔驢技窮,對世人來說舊的不去他們怎樣才能造出于丹後的新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