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通用40篇)

作文3.21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眼中的明朝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通用40篇)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

當年明月,這個名字我相信在中學生的眼中並不陌生,是的,他就是?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那個把明朝的興起至衰敗寫成近乎隨筆的人,那個把枯燥的歷史寫生動的人。而他,不是出於好玩或是娛樂,而是他發現了明朝的魅力。

他是一個明史學會會員,阿發現了歷史的魅力,明朝的起起落落都被它寫進了書中,書中的文字後邊時不時給與你一些幽默,幽默的背後,往往是成山的書籍與艱辛的汗水,像第一部“洪武大帝”第十章當中,正在講述陳友良和朱元璋一個在上游一個在下游,逗樂地來了幾句“陳友良在上游洗臉,朱元璋就得喝他的洗臉水;陳友良在上游洗腳,朱元璋就得喝他的洗腳水;陳友良在上游撒尿,朱元璋……”當時我看到這裡,不僅僅同情朱元璋,同時也笑了出來。這也許就是當年明月所寫的書為何能夠十分暢銷,並且眾口皆調的原因了吧。

在我所認識的歷史當中,無非是上一個朝代帝王昏庸無能,然後一個人帶著農民起義軍,經過若干場戰爭,最終贏得勝利,建立一個新的王朝,新的王朝經歷了若干年,又有一位昏君,再有人起義推翻,再建立王朝……人們說:“歷史是迴旋地上升著。”可是當年明月不同,他發現了歷史的魅力,把迴旋性上升的歷史寫得像是剛剛發生的事情,好像朱元璋還沒有“駕崩”,好像朱棣還沒有篡位,朱允文還沒有出家……

當年明月似乎不把歷史當歷史,而是把歷史當作一個發生在今天的故事;當年明月似乎不把戰爭當戰爭,而是把它當作一個故事當中的情節。他敢於創新,敢於把娛樂調侃的話語融入嚴肅的歷史,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因為別人沒有想到把乾巴巴索然無味的歷史寫成近似小品的故事,其實,當年明月他發現了歷史的魅力。

因為他發現了歷史的魅力,寫出一步?明朝那些事兒?,把歷史融入生活;因為他發現了歷史的魅力,創造了一位一位當年明月,把生活摻雜歷史……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

手捧一本書,沏一杯香茗。午後的陽光灑在小屋裡,思緒穿越到千年之前。明朝,佇立在歷史之巔上,遺世獨立,渲染了中華文明。

老朱說:“要麼不做,要麼做絕。”這是朱元璋的人生信條。出生在貧農家庭,天災人禍奪走了他至親的生命,出家當了和尚。朱元璋本以為自己會平凡度過一生,卻陰差陽錯參加了起義軍。老朱鑑定自己的信念,越過了陳友諒、張士誠。元朝,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帝國。我眼中的明朝,是血凝聚而成的。

燕王奪位,永樂大帝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經過靖難後,明朝的經濟受到一些破壞,朱是靠奪位得天下,民心不穩,恐有後患。可誰也沒有想到,朱棣帶領明朝走向輝煌。編修《明太祖實錄》《永樂大典》,命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創中華千年古都,北擊蒙古,南定力疆,恢復生產,一派欣欣向榮的畫面!洪武三十一年時,朱元璋崩,朱棣似乎再向父親宣戰,朱允炆不過是無名小輩,我會創造輝煌永樂大帝,一位十足的偉人。我眼中的明朝,是一派富足的畫面。

歷史的腳步越走越快,嘉靖皇帝即位了。我眼中的明朝,似乎開始走下坡路了。

皇帝迷戀修道,奸臣當道。官員明爭暗鬥,內閣首輔嚴嵩貪汙受賄,不顧國家利益,只為自己貪圖享樂。但黑暗處自有光明,徐階站了出來,向嚴嵩為首的嚴黨發起反撲。正義總會戰勝另一方,徐階勝利了。但此時國家已是,但成就還是有的。《西遊記》就是這一時期完成。我眼中的明朝,已是慘不忍睹了。

但高拱、張居正帶領明朝再次走向巔峰,戚繼光等名將也為國而戰。明朝再次走向充滿了生機,萬曆在位48年明朝的實力依然猶在。

一切的結束從一個叫努爾哈赤的人身上開始了,萬曆後的明朝,已經沒有了皇權,魏忠賢等宦官縱橫政權。天啟後的明朝,走向了結尾,努爾哈赤的子孫統一了中國,明朝就此結束了。

我眼中的明朝,撲朔迷離、絢爛輝煌。我大明立歷史之巔不倒!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

“敬愛的老爸!開飯啦!可以暫時離開明朝的束縛,起駕出宮了嗎?”

以上便是我的肺腑之言!何出此言?別急,先看下文吧!爸爸彷彿聽不見我的呼喚,愣是不答應。他又在搗鼓什麼東西?不會依然奮戰於論文之中吧?不會仍然沉浸在新聞之中吧?不會依舊浸泡在書籍之中吧?解鈴還需繫鈴人,上樓去瞅瞅得了!沒準兒啊,他又在打瞌睡呢。我滿懷一腔熱血,把房門一下撞開,可愣了半天,裡頭沒吱一聲。隱約在房間深處有細小的男子說話的嚶嚶之聲。是誰呀?

當我看到眼前這一幕時,不禁瞠目結舌:爸爸正端臥於他的太師椅中,做出一副顰眉深慮的樣子,不知他是在悟經商之道,還是在會參禪之理呢?他的手機倒不閒著,此時正連著耳機,端坐於他的大腿之上哩!我湊上去一聽,裡面正講著什麼“藍玉”,什麼開國功臣,也倒講得振振有詞、妙語連珠!那聲音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時而活潑欣喜,時而悲哀沉痛,時而幽默輕鬆,時而饒有趣味。而爸爸只是瞅了我一眼,並無言語,繼續津津有味地聽著。咦?我大惑不已,爸爸是何時何地迷上這玩意兒的?不僅停止了他一貫對美食的追求、渴望,竟連我,他也擱在一邊置之不理。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好不容易動員了我的大批說辭把爸爸從“明朝”拉回了現實,可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時的情節正引人入勝,老爸哪捨得放手,緊抓手機就是不肯。我雖多次打岔,但他還是不斷地哼哼唧唧,手指在螢幕上游弋,就是故意不點暫停鍵,還笨拙地裝作手機太慢,關不了……

直等到草兒都黃了,花兒都謝了,樹兒都枯了,爸爸這才迅速下樓,拿起碗來就是一陣猛扒拉。我有些心滿意足:爸爸終於迴歸正常了!可飯剛塞到肚裡,他就心急如焚,二話不留,抬腳便走!去哪兒?呵,不用說你們也知道吧,上樓了唄!媽媽看得一愣一愣的。她還矇在鼓裡,而我早已肚皮裡點燈——心知肚明瞭。

打這以後,父親大人如調了包,瘋狂地迷上了“明朝那些事兒”。旅遊時歇在賓館裡,他能馬上忘掉旅途的勞累——只要給他開了明朝的故事;回到鄉下,完成奶奶佈置的任務後,他也捧著個手機,聽個沒完……

唉,老爸啊老爸,你何時才能從“明朝”中解脫啊?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4

明朝,是我最嚮往的一個朝代,那時的中國也曾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通過閱讀當年明月著的《明朝那些事兒》,我對明朝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我想坐上時光機,穿越到至正年間,去找一個叫朱重八的小放牛娃。他經歷了無數人生坎坷,吃了無數的苦——當過和尚,討過飯,又被逼著去起義。但他沒有氣餒,而是志存高遠。當一個僧人以禪理勸化他時,他寫下這樣的一首詩進行駁斥:“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這是多大的氣魄與豪情!好想一睹這曠古卓絕的帝王之氣!

好想跟著鄭和一起下西洋。鄭和,這個一生都具有傳奇色彩的人,對於他,梁啟超曾有句經典的評價:“鄭和之後再無鄭和。”可見鄭和的貢獻之大。我要跟著他周遊世界,與各國友好往來。遇到某個國家不友好,我憤憤不平,可鄭和卻笑著擺擺手說道:“走,去跟他們好好商量。”各國都為他的見識與大度所折服,心甘情願地向大明進貢。

我想穿越到正德十五年的臨江知府衙門,這樣就可以見到我的偶像——王守仁。那時候他正在為平定叛亂而和其他人一起出謀劃策。他明明只是個文人,怎麼懂得縱橫沙場,陣前殺敵的本事呢?原來,十五歲時,他就在父親面前立下志向:“我願出關為國靖難,討平韃靼。”“書房苦讀並無作用……今後我會多讀兵書,將來報效國家!”這是多麼寬廣的胸懷啊!我不禁想起自己每天埋頭書海、題庫的生活,難道僅僅是為了自己以後過上舒適安穩的日子嗎?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我也想看看于謙這個難得的文武奇才。他既熟讀兵書,上戰場時能奮力殺敵,又有治國之才。此外,他還不慕名利,有操守,有氣節。因為被小人徐有貞陷害,于謙被斬首,令人扼腕。在被推入刑場的那一刻,我想看看,于謙在想什麼?憤怒?懊悔?悲傷?都不是,他凝視著那群自己用性命拼死保護下來的百姓。可是,沒有人理解他,沒有人知曉他的冤情。“罷了罷了,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一聲長嘆,慷慨赴死。于謙的偶像是文天祥,文天祥寧死不肯投降,于謙寧死也不向小人低頭。看到這樣一個剛正不阿的于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人處世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明朝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朝代:太祖朱元璋出身卑微,是當之無愧的“草根”;成祖朱棣出生於戰火中,跟兄弟們一樣,七歲才有名字;仁宗和宣宗締造的“仁宣之治”是堪比“文景之治”的中華盛世……

好想穿越到明朝,親眼看看“明朝那些事兒”,可是上哪兒去找一臺時光機呢?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5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這是美國著名作家狄金森的話。如果要我推薦一本書,我肯定會毫不思索、不加猶豫地推薦《明朝那些事》。它的作者是當年明月,由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共有九冊,是一套非常暢銷的歷史讀物,銷售量高達3000多萬冊。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整個明朝的興衰榮辱。從朱元璋起義建立明朝,到朱棣建立起著名的永樂盛世,再到嘉慶帝信奉道教使明朝衰落,最後到崇禎帝無力迴天,使得明朝走向滅亡。讀了這本書,我不但認識了各代皇帝而且我還知道了很多明朝的名人軼事,如唐伯虎科場舞弊案,庭擊案,紅丸案,妖書案,張居正被害案,東林六君子被害案等等。讓我知道了很多的人和事。

這本書文詞幽默詼諧、妙趣橫生,是一本老少皆宜的歷史讀物。我認為文中最搞笑的內容是關於明武宗朱厚照的,他天生喜歡遊山玩水,但卻遭到大臣們的一致反對。作者幽默地說他是投錯了胎的可憐人,要是他再晚200年投胎,就可以大大方方的下江南啦!這本歷史讀物真正的做到了,讓我們在幽默中學習歷史,充滿興趣,百讀不厭。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使我明白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何王朝必將從興盛走到衰落,正如人一樣,從充滿朝氣的少年,到如日中天的壯年,到日薄西山的暮年,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此外,我也看到了官場上的險惡、爾虞我詐、人情的涼薄。皇帝的無能,大臣的貪汙,老百姓的生活就會變得異常艱苦。由彼及此,如果我是一名領導者,我會讓自己有擔當,有責任,不任性枉為。不像朱由檢那樣拋棄本職,任著性子去玩木頭;不像嘉靖那樣荒誕的煉丹求長生;不像朱厚照那樣遊山玩水不理正事。

這本書不僅讓我對明朝的歷史有了更細緻全面的瞭解,明白了它的興盛衰亡,而且還知道了明朝各代皇帝及一些著名大臣的性格特點及他們的軼聞趣事。對我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啟發。《明朝那些事兒》真是一本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知識的書!你想了解明朝的歷史嗎?那就和我一起漫步於明朝的那些事兒。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6

草長鶯飛的時節,是最能讀出江南韻味的好日子。

風和日麗,蜂飛蝶舞,吟上幾句“峽蝶穿花”、“春色滿園”、“紅杏出牆”之類的詞句,固然是錦上添花,但我卻對微雨薄紗情有獨鍾。試想,細雨飄飄灑灑,朦朦朧朧,叫人如墜春夢……這該是怎樣的意境?

最愛陸放翁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解放初有個劇本不是喚作“杏花春雨江南”嗎?然而放翁必定是無此雅興的。做此詩時,他已年逾花甲,卻被貶到嚴州,並且皇帝“重要批示”他“可以多作詩文”,這對一個“但悲不見九州同”的臣子而言是多大的諷刺?他分明已被視為一個弄弄筆頭、搖搖筆桿的“作家”了!聖旨難違,放翁便只得去做“雅人”,半夜三更聽雨。雅極!悲極!

紅蕖何事亦離披

你可是李義山詩中的淚珠兒所凝?你可是嫦娥羞愧的紅顏所染?淡淡地飄零在水上,哪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世華景?哪有“朝陽借出胭脂色”的大家尊容?惟見數行清淚滴華池,漾開淡淡的哀愁。

其實浮世本來多聚散,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一壺濁酒喜相逢”,都付之笑談中吧。

其實,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百年之後,黃土一杯。何必挖空心思,你爭我奪?何必怨天尤人,兒女沾巾?但求開時能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謝時能夠“化作春泥更護花”,就像周敦頤,就像龔自珍,就像卸妝後的你我,留一張清清白白的相片給後人。

採菊東籬下

正值菊黃蟹肥的季節,不由想起了陶淵明。

在中國上千年的文化長廊中,我最愛駐足的恰是陶淵明的小閣。他是真隱士,可惜不是真忠臣。

其實忠臣是有的,忠而成者也是有的,那是明君的附加值,比如魏徵碰上了李世民。至於忠而不成者,往往是不幸撞上了昏君,有被挖心的,像比干;有被拋屍的,像伍子青;還有累了全家的,像岳飛。嶽武穆是英雄,倘若早生幾百年,或許衛青、霍去病只能當個副手了。可悲他生不逢時,不僅遇上了趙構,還撞上了秦檜。

其實明君朝側必有君子,昏君榻旁必有小人。陶淵明躬親示範,選擇歸隱,倘若人人都能像他那樣淡泊如雲,世間又怎會有這麼多的紛爭?無奈,到頭來種菊的也就只有他了,哀哉!

梅花香自苦寒來

任你雪有千斤重,任你霜有萬丈厚,素心暗香,本性難移,怪不得有人以梅為妻。

怎樣的不卑不亢,怎樣的亦柔亦剛,於是有了多少“墨池”,多少“七錄齋”,多少或苦或甜或濃或淡的佳話。一個民族因此平而更興,亂而不亡,風雨晴雪五千載。

懸樑刺股,不為賞梅吟詩,觀魚填詞,不為絮叨一個“十年寒窗下,一朝金榜上”的老掉牙的故事,不為驗證一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無聊妄語。囊螢映雪,為了長河之源,源不斷;為了古木之根,根不死。

亂日

雜花生樹,花開花落,雲聚雲散,雨下雨收。古樹一棵,生得勞勞鬱郁,青青蔥蔥,生在你我的心間,生在歷史長河的岸邊。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7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

離我家鄉八十里外有一縣城,比不得一二線大城市,卻也是滿目繁華。據說,這座縣城可以追溯到吳越時候。如此歷史悠久,少不得有幾條有古色古香的街道縮在城市一角,在汽車鳴笛之間拖著青石板和黑瓦白牆苟延殘喘。

我只去過其中一條,鄉人喊那條街叫做十里長街。我在許多古風歌曲中聽過這個名詞,十里是多數詞作與作者愛用的詞,長街也意外地透著幾分古韻。

正是清明時節,春雨未歇。人們也許礙於天氣不肯出來,平日裡摩肩接踵的十里長街空空蕩蕩,悠遠的汽車鳴笛傳來,我才恍然自己仍在人世間。

街道上有賣油紙傘的,但那些不過是裝飾品,並不實用。這些適合雨巷深處那位丁香般的姑娘,至於我,我打著透明傘,溼氣瀰漫盈滿我的衣袖,煙雨朦朧,明清時期的白牆黑瓦在雨中若隱若現,徒增一分神祕。

我踏在青石板上,哪怕隔著鞋子我也能感受到石板的涼意,以及它飽經滄桑的臉龐。

那雙在風霜中都不曾闔上的眼睛,在城市的交響曲中痛苦地接受了現實。而在現在,它又睜開眼睛,寵辱不驚地打量著這個世界。

長街啊,你是否想起了誰?是多年前一位老婆婆在這兒煮的南瓜湯,是孩子稚嫩誦讀聲透過格子窗,還是幾個老酒鬼圍在一起喝的臘酒?

你是否在這煙雨裡頭尋回了舊時的記憶?

清明霢霂。我同你一起沉默。除了我,還有誰陪你?

我繼續朝長街裡頭走去,薄霧泛起,恍若仙境。這是那雙眼睛上噙著的淚水。

長街啊,你是在傷感嗎?

是汽車鳴笛的糟心,是人來人往大聲喧譁的吵鬧,還是對自己格格不入的無奈?

你是否還願意停駐在這兒,守著一巷煙雨?

長街的盡頭是棵葳蕤的參天老樹,雨絲打在老樹的葉上如雨打芭蕉,很輕,很溼,也很有詩意。

我落寞,轉身,順著走來的路回去。

“賣花兒咯——賣花兒咯——”幾聲吆喝劃破那寧靜,卻也不顯得突兀。

我聽到十里長街的嘆氣,它在對誰說,回家嗎。

我笑著說,猶及清明可到家。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8

尊敬的校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我們全體師生懷著激動的心情歡聚在這個大操場上,這次相聚也許是最後一次,因為我們六年級的同學就要在此刻與母校揮手告別了。

自從我轉入這個學校以後,友誼的紐帶就把我與此地緊緊相連。這幾個年輪把我們的故事一一記載下來:記載著我們朗朗的書聲,優美的歌聲,嬉戲的笑聲,誨人不倦的心聲……此時此刻,我眼前又浮現出我們爭論得面紅耳赤的課堂;累得汗如雨下的勞動;樂得心花怒放的郊遊……情景。

其中,令我回味的事情數不勝數。記得有一次,我因為考試沒考好而變得心不在焉,蔣佐麗老師看到後,走過來安慰我說:“這次沒考好是因為你在考場上沒發揮好,下次考試的時候好好發揮,專心致志地把題答好就行了,老師相信你做得到。”當時聽了蔣老師的這番鼓舞的話語,我的心裡頓時樂開了花,也讓心底那塊沉重的大石頭輕鬆地落到了地上。果然,下一次的考試成績提高了許多。我知道,這都來自於蔣老師對我的鼓勵,我想借助這次演講的機會衷心地對蔣老師說一聲:“您如我的第二個媽媽,您辛苦了,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的無微不至!”

母校;徹底的進入了少年的時代,準備迎接新學校中的新朋友、新老師、新的規章時間如火箭般穿梭,轉眼間,我們又要告別那多姿多彩的童年;告別那有著深厚情感的制度,再也不能有和同學你追我趕、我考試沒考好老師耐心安慰我 、我有題不會各科老師給我耐心講解的情景了。

再見,敬愛的母校!在您的每一個角落都記載著我們的喜怒哀樂;也都留下了我們每一張永恆的笑臉和每一個身影。在此,祝願您在以後的日子裡越來越受家長和孩子的歡迎。

再見,敬愛的老師!在您的教育下,我才變得成熟、懂事、勇敢;在您的幫助下,我學會獨立、自主、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在您的耐心講解下,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識。感謝您—我敬愛的老師,您的恩情我將永遠銘記於心。在此,祝您工作順利、青春永駐。

再見,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給了我多少珍貴的禮物—友誼。那比天高、比海深的友誼,我們怎能輕易忘懷呢?讓我們把它永遠珍藏在自己的心裡面吧!讓我們都帶上彼此最美好的祝福吧!也讓我們為自己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奮鬥吧!在此,祝你們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今日同窗分手,明朝校友相逢。十年以後,同學聚會上見吧!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9

誰是英雄?為什麼?評價標準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認為在明朝200多年的歷史中,有五人可稱為英雄。

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不是一個好人,卻是一個好皇帝,好人是做不了皇帝的。他就是明成祖朱棣,在我的印象中,他有相反的兩面,它既有一顆慘的心,有存有善良和誠信。他有遠大的報復。他幹了許多件好事,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遷都北京,當年可不是說遷就遷,沒有火車和飛機,更沒有搬家公司。但就是這樣一件難度很大的事,朱棣做成了。他還曾修書《永樂大典》,他派人告訴修書的人說:“書少或資料不夠,立刻給銀子去買。”這樣的事情經濟不發達是幹不成的,但他卻幹成了。但他也做了許多不仁的事。方孝孺,一名英明的學者,卻被滅了十族,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反對朱棣。朱棣,我認為,你是英雄!雖說永樂初年(造反成功後),你殺了很多人。但我理解你。你那樣做也許不是殘忍,而是恐懼――怕王位的失去。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0

我讀過很多友人別離的感傷詩句: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是白居易的傷感;“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是元稹的感傷。元白的友誼,李汪的真情,這樣為人歌頌的摯友實在不勝列舉。

初讀這樣的詩句,雖覺得情深意切,卻怎麼也無法被觸動,時至今日,我依舊對這樣的分離無從理解。我的好友都在我的身邊,縱然一日隔千山萬水,亦有相見之法,一個電話,一條微信,一通視訊……分離的距離感隨即被拉近,那種透徹心扉的傷感頓化烏有。或許,這就也是友情失色的地方吧,別離不似別離,相聚又非相聚,一種不倫不類的友誼灌醉了我,我以為不曾別離,然早已人去茶涼。

元白,或是李汪,是否曾再聚首,我不知,可我信其二人均懷聚首之心,單單是這份心意,便勝過千百條隔著螢幕的問候與熱聊。同學會的舉辦也許就有這樣的意思,即使建了QQ群或者微信群,依舊有熱情的昔日同窗如約而至,見上一面,雖未多言,心之暖矣。

近代以來,我少聞此種生死之交,未見此傷經動骨之離別。再鮮有此深情重意,再寡其悲歡離合,我念之,“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無此江頭無此月,無此明朝無此別,哀哉,哀哉。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1

當年明月,這個名字我相信在中學生的眼中並不陌生,是的,他就是?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那個把明朝的興起至衰敗寫成近乎隨筆的人,那個把枯燥的歷史寫生動的人。而他,不是出於好玩或是娛樂,而是他發現了明朝的魅力。

他是一個明史學會會員,阿發現了歷史的魅力,明朝的起起落落都被它寫進了書中,書中的文字後邊時不時給與你一些幽默,幽默的背後,往往是成山的書籍與艱辛的汗水,像第一部“洪武大帝”第十章當中,正在講述陳友良和朱元璋一個在上游一個在下游,逗樂地來了幾句“陳友良在上游洗臉,朱元璋就得喝他的洗臉水;陳友良在上游洗腳,朱元璋就得喝他的洗腳水;陳友良在上游撒尿,朱元璋……”當時我看到這裡,不僅僅同情朱元璋,同時也笑了出來。這也許就是當年明月所寫的書為何能夠十分暢銷,並且眾口皆調的原因了吧。

在我所認識的歷史當中,無非是上一個朝代帝王昏庸無能,然後一個人帶著農民起義軍,經過若干場戰爭,最終贏得勝利,建立一個新的王朝,新的王朝經歷了若干年,又有一位昏君,再有人起義推翻,再建立王朝……人們說:“歷史是迴旋地上升著。”可是當年明月不同,他發現了歷史的魅力,把迴旋性上升的歷史寫得像是剛剛發生的事情,好像朱元璋還沒有“駕崩”,好像朱棣還沒有篡位,朱允文還沒有出家……

當年明月似乎不把歷史當歷史,而是把歷史當作一個發生在今天的故事;當年明月似乎不把戰爭當戰爭,而是把它當作一個故事當中的情節。他敢於創新,敢於把娛樂調侃的話語融入嚴肅的歷史,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因為別人沒有想到把乾巴巴索然無味的歷史寫成近似小品的故事,其實,當年明月他發現了歷史的魅力。

因為他發現了歷史的魅力,寫出一步?明朝那些事兒?,把歷史融入生活;因為他發現了歷史的魅力,創造了一位一位當年明月,把生活摻雜歷史……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2

我從小就熱愛閱讀,從天文到地理,從古代到現代,從文學到科學……其中令我受益匪淺的一套書莫過於耐人尋味、百看不厭的《明朝那些事兒》。

每每看到這套書,我總會想起朱元璋勤奮工作時的場景;每每想到這套書,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永樂大帝金戈鐵馬的日子;每每回憶起這套書,我的心中總會出現萬曆帝運籌帷幄的場面……朱元璋,朱棣,劉基,胡惟庸,常遇春,藍玉,張玉,郭子興,湯和,李善長,陳友諒,宋濂,王保保,徐達……大江東去浪淘盡,多少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可是翻開這套書,我彷彿身臨其境,那已遠去八百多年的人物和事情又鮮活地在我的面前上演著屬於大明的是非成敗。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和歷史溝通的橋樑,也是我認識大明的解說員。這套書一共九本,每一本都記載著一段時間裡的要事。整套書以幽默風趣的口吻講述了大明“公司”裡各個“領導”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讓一個個黑白不分、奸詐虛偽而又國強民富的大明場面躍然紙上。其間,有許多複雜、紛亂的人物關係,作者都巧妙地用圖表、插圖清晰明瞭地展現出來了,讓讀者一目瞭然。由此我不得不佩服起書的作者。

這套書的作者的確非同凡響,他就是中國明史學會會員,青年曆史學者——當年明月。他不僅是一位史學者,而且是一名才富五斗的作家!

每次讀這套書,我總會被作者那幽默風趣、自由豪放的筆調所吸引。作者拋棄了以往老套、拘泥的寫法,以爐火純青的手法,自由自在地描繪著明朝那些事兒,把歷史這種本是枯燥無味的東西敘述得生動有趣;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把歷史的本質突顯得淋漓盡致!讓死板、枯燥的史書變得通俗易懂,可謂“妙筆生花”啊!

合上《明朝那些事兒》,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的人物多是在不停地鬥爭中,這是封建社會的殘酷。哪怕是朱元璋,這開國皇帝,他也是以其疾風怒濤之勢,用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國皇帝的偉大轉變,統一了泱泱天朝,終成那個時代的超人,傳奇由此開始。俗話說:“自古人生多磨難”,正是明朝那些事兒蘊藏的精神,才鑄就了那些年輝煌的歷史。那些年,每個名人輝煌的歷史背後,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血淚史。他們或受人誣陷、鋃鐺入獄;或受人嫉妒,脫離官場。在溝溝壑壑中幾進幾齣!只有守得住自己的底線,守得住自己的理想,才能反敗為勝,立於不敗之地!他們在悽風冷雨中磨鍊自己的意志,終究攻成名就!

這就是令我感動、令我終生難忘的大明。他是偉大的、神奇的、特別的。這套書猶如浩瀚書海中一顆璀璨的明星,也猶如我人生道路上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前進的路。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3

一邊是“斜陽正在,煙雨斷腸處”,另一邊卻是“寶馬雕車香滿路”。而你,李白、張繼、蒲松齡、洪秀全等卻執意要做燈火闌珊處的伊人。所以我記住了你們。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而你彷徨“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你期待“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我記住了你,因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一卷,一舟,一壺濁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朦朧中詩仙李白吟著詩在歷史深處向我回眸一笑,一葉扁舟,悠悠的駛向唐王朝……

如果你仍在事權貴,我還會記得你嗎?唉!我想一定不會的。一壺濁酒,“歌遍山河人萬里”。一葉扁舟,“惟見長江天際流”。被召翰林,你“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你“風歌笑孔丘,一生好如名山遊”。張繼我記得你,是因為《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假使你當日金榜題名,我敢說你也只不過是一時的風光,而做不了永垂青史的那個落地秀才。沒有你的失敗,也許你的名字就不會留在我的記憶裡。

確實那些清朝的科舉狀元我一個都不認識,唉!這是悲哀啊!當時金榜題名的你為什麼反而不被我認識了,我想是因為當你們走上仕途後,書就成為了你們所唾棄的垃圾。而我卻記住了他們,落第還鄉的秀才,另闢途徑不甘懦弱,而是終生與書為伴,做書的知己,留下了他們那一份思緒。雖然陶潛的桃花源在我們當代不能發出誘人的清香,但他“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歸隱田園“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閒情、田樂給我們留下一位隱士的形象。

即將到來的是08大學聯考,我想各位考生,不管你是成功,還是失敗,都不要驕傲,不要洩氣,也許你是第一份名單上的人,也許你是第二份名單上的人,去勇敢飛翔吧!去駕你的扁舟。當我淺吟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會“明朝散發弄扁舟”。“你永遠賓士在輪迴的悲劇,一路揚著朝聖的長旗。”

我多想跨越千年時空,共你醉明月。

點評:

從命題到文中所引的詩、詞名句之數,可知該生詩詞底蘊深厚。可貴之處能在融會貫通這些名句的基礎上有機聯綴成文,表達出不為功名利祿所左右,而追求自我信仰的個性人格。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4

我是在2011、2012年左右接觸到的《明朝那些事兒》系列,首先,這套書對於我來說實在太不尋常了,它和我之前看過的史書很不一樣。私以為記載王朝興衰更迭的丹青史冊必定是嚴謹、冷峻而高貴的,而這本書完全不一樣,它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將嚴肅的歷史講給大家聽,拉近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感。對於這套書的功過我先不做評判,不過如果一本書能夠引發大眾對於歷史的興趣,進而學習歷史,感悟歷史,反思歷史,這就可以算是它的一大優點,很顯然,《明朝那些事兒》做到了。那麼,我就從我個人出發,談一談我對明史的看法和感受。

一直覺得明朝迷的不行,乞丐皇帝、算命宰相、女裝首輔、戀母清官。現在看來根本完全錯亂的制度居然能維持276年之久,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制度真的是頑強得超乎想象。

深刻意識到了依法治國的必要性,這遠比我在任何法制節目中的感觸深的多。明代的歷史簡直就是一部厚黑學百科全書。什麼以德服人,不存在的,道德體系可以作教化和預防之用,若想國家長治久安,完善並被嚴格執行的法律體系必不可少。人總會多多少少存在些弱點,有些弱點甚至不為本人所察覺,卻總是在身臨其境時體現的淋漓盡致。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人性本惡,只是利益太過誘人。馬克思說:“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剝皮實草的極刑尚不足以嚇退貪心的官,足以見明朝貪腐之積重難返,依靠道德維繫的社會之鬆散虛偽。

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個段子。乾隆皇帝和華盛頓總統於同年去世,但是提起前者似乎總覺得他是一個離我們甚遠的古人,而後者卻感覺並不遙遠,他的許多思想觀念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著後世。的確如此,從明清開始,我們自以為傲並讓我們立於世界之巔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經落後於這個世界太遠。而當一種制度達到極盛之時,往往都是從內部開始瓦解。要麼失去革新的能力,開始僵化;要麼因過度活躍不可控制,走向分裂。但一個繁盛已久的龐大帝國,即便是苟延殘喘,也是萬難從外部攻破的。而它之前的輝煌,正是阻礙它變革的最大阻力。所以也不難理解新文化運動時知識分子的激進,悠遠而閒適的古老中國,同時帶著太耀眼的成就和太頑固的沉痾,但在舊制度已無路可走,不得不向新世界轉型時,這一切卻又成為了太沉重的負擔。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古之人誠不欺我。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5

一縷陽光透過明亮的窗戶,穿過飄渺的窗簾,披散在我的肩上,給予我希望與力量。

一名男子,不滿意自己已裝修長達十年之久的房子,便開始重新裝修。就在一面牆內最不起眼的位置,他清楚地看到了兩隻壁虎。其中一隻壁虎的右腳已經動彈不得了,被死死的釘在了牆上,那早已上了鏽的鋼釘困住了這隻十多釐米長的壁虎。它竟還活著。另一隻稍大的壁虎不知從哪兒弄得吃食,正在於它享用。兩隻壁虎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麵灰暗的牆內過著黑暗而又充滿活力的幸福生活。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它們感受不到那高高在上的存在感;沒有人去保護它們,它們無法享受那幸福的安全感;沒有同類去幫助它們,它們更不擁有那美好的集體感。但它們卻深深地明白,自己是對方的精神支柱,,它們不拋棄,不放棄,擁有者最難得的責任感。正因為它們對未來的每一天都充滿著嚮往與希望,充滿著好奇與自信,它們雖生活在一個不毛之地,但卻感覺生活在無限光明之中。

因為一丁點小事便於父母吵得不可開交,離家出走;因為一個不經意的行為,觸碰了法律;因為生活的種種壓力,放棄了生的希望。這不正是我們嗎?不,不是的。只要我們心存美好,樂觀向上,便克服一切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殘疾,可怕的是沒有對自己的未來的嚮往。

七年級:寧子君

記得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是怎樣的呢?

夜,已深了,這有什麼可怕的呢?我相信,在明天早晨,又會有新的太陽升起。明朝的太陽,必將點燃生活的希望!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6

我要向大家推薦《明朝一哥王陽明》這本書,雖然這本書在整體上可能讓我初讀感覺混亂,但它終究離不開一個理論——陽明心學。陽明心學是什麼呢?為什麼從明朝到現在有許許多多的人踐行呢?

陽明心學簡稱心學,它是在明朝人們都遵循程朱的理學(即格物致知理論)時,王陽明創造出來的一種不同於理學的一套理論。其核心思想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有三項構成要素,“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此心在物則為理”。

“心外無理”是指普遍規律,只有與你的心靈融合才有意義,才能影響你的行為,否則只是束縛。這句話看似不好理解,其實很好理解。比如,我是一個八年級的學生,我就要遵守八年級的規章制度,而九年級的規章制度跟我就關係不大,我在八年級就不用去遵守九年級的一部分規則。

“心外無物”是指一切活動都是意識參與的結果,離開主體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這個意思是說,這個事物如果你明白,知道它的存在,它才是真真正正的存在。反之,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存在,那麼即使它客觀存在,對於你來說它是不存在的。

“此心在物即為理”,是指具體的理體現在心與外部世界所存在的關係,脫離外部世界則無意義。比如,美國的法律允許人持有槍械,但是你在中國,這條法律對你來說無意義。

《明朝一哥王陽明》是傳記,但是我感覺它更像一本理論書,它以王陽明的一生為線索,寫出了陽明心學的產生、發展和實際應用。我們可以懂得陽明心學,不僅要懂得,還要應用。

這本書體現心學的作用是在第九章和第十章,而理解心學在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我認為最激動人心的片段是王陽明決戰朱宸濠,使我驚歎不已。

初讀這本書,你也許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你認真鑽研,就會學到這麼多東西,這本書非常適合我們中學生去閱讀。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7

聽說過一句很勵志的話,有時候,你必須跌到你從未經歷的谷底,才能再次站在你從未到達的高峰!熱熱,這谷底一降再降,似乎永無止境,雖然偶爾能跳起來,但我總不能完全脫離這谷底。

在谷底呆久了,陽光都照不進來,會發黴的吧!我向往在陽光下的我,充滿正能量,永遠積極向上,陽光的普照,會讓你整個人特別精神,有了源源不絕的動力。而長期呆在低谷的我,有點退縮,有點頹喪,變得越發害怕,害怕我會一直呆在谷底,再也不能站在高峰眺望了。

我越是害怕,越沒底氣,有一句話叫做,該來的始終會來,你的害怕不能改變絲毫。所以,他終究還是來了,而且成功把我擊倒了。

我很害怕當你對一件事真正上心,努力想去把它做好時,你付出的一切並沒給你帶來多大回報。畢竟生活不是拍電影,不是像電影女主角一樣喊喊口號,走走場面,就真的可以做好你想做的事情。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不是每一個踏實努力就能獲得你想要的東西。所以,我總是以我太懶為藉口,就可以逃避著我一直想做卻又害怕做不好的事情:我總是以我不夠努力為藉口,藉此推脫這件事情為什麼沒做好;我總是以我很胖為藉口,總在宣揚要是我瘦一點肯定好看,卻不敢真正去減肥,怕瘦了也一樣不好看;我總是以我還小,我還年輕為藉口,宣稱所有的失敗都可以從來。

但就是因為抱著這樣的僥倖心態,使我更加不求上進,不切實際,不思進取。

每個人都會有被困難擊倒的時候,但最可貴的是你還能爬起來。困難並不可怕,但你要有決心,有毅力,有膽識,肯吃苦,有了這些,起碼你不會讓自己太難堪。

高一時,整個人都不在狀態,那個時候只有孤獨為伴;高二時,有朋友了,整個人又很迷茫,不知道該往哪使勁,於是決定讓自己再混混;但現在我高三了,不能再無所適從,不能整天看小說不聽課了,很多事情得自己解決,很多心結得自己解開,別人的隻言片語終究拯救不了你,你只能自我救贖。

我時而自負張揚,時而自卑懦弱;時而天不怕地不怕,時而畏畏縮縮瞻前顧後。但這些確實是我,熟悉我的朋友都瞭解,但不熟悉的人會搞不懂我。沒事,時間還長,如若我們有緣,自會相知。

我曾今不止一次對好朋友說過,我高三時一定會好好努力,一定不再吊兒郎當,現在,是我兌現的時候了。有你們的監督,我放心哦。謝謝你們,我的朋友們。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8

我曾經覺得,歷史就是一些殘壁斷瓦,古廟荒冢以及那些發黃的書本,簡直無聊透頂。當我讀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之後,我才發現,歷史原來這麼精彩啊!

當年明月的筆法幽默,時不時蹦出一句搞笑的話語,引得我們哈哈大笑。《明朝那些事兒》裡,開國皇帝朱元璋,永樂大帝朱棣,文武奇才王守仁,一代名相張居正——輪番登場,向我們展現了一部引人入勝的明朝歷史。

最讓我佩服的是朱元璋,小名叫朱重八,他竟然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放牛娃,成為至高無上的帝王。雖然他是在湯和、李善長、徐達等兄弟們的幫助下才能統一中國,但是他的軍事直覺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就好像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能開啟那扇門。在進行決策時,會有很多人在朱元璋耳邊提出他們的意見,將他們手中的鑰匙交給朱元璋,讓朱元璋去選擇,但戰爭最殘酷的地方在於:朱元璋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如果失敗了,朱元璋將失去一切。朱元璋在那紛繁複雜的環境中,在無數建議中,他結合形式,冷靜分析,堅持了自己的看法,牢牢地抓住了那把開啟勝利之門的鑰匙。他的成功不是僥倖的,他當之無愧。

朱元璋攻打張士誠一戰是關鍵一戰。在討論作戰計劃時,發生了爭執。常遇春認為應該直接攻取東吳的老巢平江,徐達也贊成他的這一意見,他們都認為,只要取得了平江,張士誠的所有地盤都將不戰而降。聽上去,他們分析得很有道理。

而朱元璋堅持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如果直接攻擊平江,張士誠在杭州的兵力一定來救,那麼平江就會極難攻克,而先攻擊杭州和其他地區,就能夠剪除張士誠的羽翼,平江自然也會成為囊中之物。而且朱元璋反覆強調,不可隨便殺人。事實證明,朱元璋的決策非常英明。他的軍事才能真讓我驚歎!

《明朝那些事兒》真精彩,讓人讀了還想讀!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19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一本讓我廢寢忘食的好書——《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首次利用了白描的手法,詳細記錄了明朝三百年間的各種歷史祕聞,且文章幽默,措辭優美,是國小歷史讀物之首選。

就拿其中的王守仁來說吧!他從小就立志要做聖賢,遵照朱熹的“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整整“格”了數十年,終於明白了真理,做到了“知行合一”。數年後,一位學者對此驚歎不已,當即下跪,並從此改名為“陶行知”。王守仁死前,他為詩人作出了貢獻;死後,他仍然不遺餘力地奉獻著。真可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書中還介紹了他教出的眾多徒弟,以及如何打垮了臭名昭著的首輔嚴嵩以及他的智囊嚴世蕃等計謀故事,動人心絃。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動心了呢?如果心動了,就來和我一起一睹為快吧!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0

說起讀書,那真是我的最愛。但要問最愛讀的一本書,一定是《明朝那些事兒》。

五年級的那個暑假,我第一次接觸到此書,但並未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可不能怪我,要是你也看見七本大山似的書堆在你面前,說不定直接把它們送進垃圾桶了。但一次偶然的機會,給我們來了一次親密接觸。那次,我跟爸爸媽媽去拜訪幾個朋友,這種活動通常都是無聊至極的,我隨手拿起《明朝那些事兒》,準備用看書打磨時間。你可能會問了,為什麼我要拿一本我不喜歡的書呢?原因很簡單,家裡喜歡的書都讀完了,這可不是吹牛。我看書很快,但也很細。媽媽說這是我的特異功能。

開啟第一頁,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這書具有一種別的書沒有的魔力。那詼諧而又嚴肅的語言,令我哭笑不得,我為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建立明朝而歡呼雀躍,又被王振,那個惹人恨的奸相氣得火冒三丈。

明朝末年的出名壞人魏忠賢與許雪純的罪行甚至讓我流下眼淚,楊漣等人組成的東林黨為道統而戰,卻無可奈何的死在一幫為權力和錢財甘願失去人性的人的屠刀下。還死的那麼不明不白,令人心酸。歷史是很精彩的呀,我通過學歷史,似乎明白了什麼。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1

《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讓我們得以用另一種目光去翻閱,用另一種態度去面對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不僅沒有普通史書獨有的一種無聊,呆板,深奧在其中,反而還有一種趣味性的語言文字來形容過去的往事,這種趣味使我們被從前那些“無味”的歷史給深深吸引住了。

從書中的字裡行間中無不透出一種帝王的尊貴威嚴。原來皇帝的江山也並非是只用一紙兵權,一大群人馬,一名優秀的指揮官就能得來的。為了一個稱謂、一聲高呼、一座江山…是要用無數鮮血和頭顱換來的。看了書後我才明白,朱元璋只是為了一塊地而與元朝作鬥爭,[農民兩千年的起義只是為了一塊地]而我一直認為,朱元璋是為了獨霸江山才與元朝作鬥爭。

朱元璋的一個死對頭,陳友諒。

陳友諒不像朱元璋那樣是以實事求是的戰鬥方式而是傳播迷信封建的方法來與朱元璋鬥爭的。在陳友諒的腦海中,親情、友情、信義、忠誠什麼的都是“天方夜譚”。那麼,這也就註定了他不會成功,這也就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應素之一。就書中的一段話來概括陳友諒的一生:“陳友諒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壞人,但在那個亂世裡,他的行為法者卻是通用的選擇。如果要生存下去,這似乎又是必然的選擇。如果要生存下去,這似乎又是必然的選擇,他的錯誤在於將這種法則發展到了極致,直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迷信暴力,不講基本的信義,使他喪失了人心。但他卻又是一個真正的梟雄,他壞事做盡,卻又敢作敢當。可惜,在那個亂世中,他只是個梟雄,真正的英雄是朱元璋。”

在這部書的第一冊中,有一個小人物,但他在我心中是那麼的偉大,他的一封遺書讓我認識到,肉體的征服,不代表精神,靈魂上的屈服,他,就是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作者當年明月在書中寫了,他痛恨那種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很好看,寫《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為了證明歷史的精彩!

歷史不僅很好看,也很耐人尋味,不是嗎?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2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是世界唯一保留著古文明的國家,有著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悠長的歷史河流中,中國也如同其他三個文明一樣,不斷地經歷朝代的變換,中原大地的主人也不斷地變更著,有強盛的漢朝、繁榮的唐朝,卻也有被少數民族統治的元朝和清朝。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卻沒有消失,這與我們中華民族的骨氣有關、這與傳承於漢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明朝的骨氣有關。

公元1279年蒙古滅宋建立元朝,經歷了元朝九十七年的殘暴統治,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在這時,天選之子朱元璋橫空出世先後打敗各路起義軍並最後將元朝政府趕進了草原。隨後建立明朝使中原大地重回漢人之手,並於草原徹底消滅了元朝殘餘勢力。而明朝也由此體現他的骨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是明朝的真實寫照。

而明朝人民的骨氣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具有。明英宗在土木堡被蒙古圍困並俘虜,但明英宗寧死不降並且明朝也斷然拒絕蒙古索要財物換取英宗的要求並另換新君打敗敵國。明朝最後的崇禎皇帝寧死不屈最後走上煤山自縊身亡。

其實明朝骨氣最明顯也是最多體現在明朝的大臣身上。由於明朝的內閣制度所以在明朝,官員的權力十分大有時還可制約皇帝。那麼權力那麼大了後該怎樣呢?於是明朝大臣們對於名聲的重視簡直到了一種令人髮指的地步。為了使皇帝接受自己的諫言不惜在寒冬臘月在宮門外跪上好幾天,更有甚者會在朝會上頭撞柱子逼迫皇帝答應,就算皇帝大怒要誅其九族,大臣們也只會不屑的說:“誅我十族又如何。”然後看著親人被屠殺也絕不放棄。明朝的一代大儒方孝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明永樂皇帝在靖難成功後急需一位有名望的人為其起草登基詔書,又欣賞方孝孺的文采,於是希望方孝孺為其起草詔書,但方孝孺誓死不從並加以諷刺,惹得永樂帝大怒並誅其十族。然而方孝孺在刑場面不改色的觀看了自己的親人連同學生一共十族被無情屠戮卻仍不妥協。這便是明朝骨氣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事實上明朝皇帝的骨氣也是十分強硬的。明朝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國門”,一旦受到入侵,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明英宗當年被蒙古俘虜卻寧死不屈。崇禎皇帝當年,北京形勢很危急,有人勸他遷都他不肯,有人勸他逃到南京他也不逃,最終登上了煤山自縊殉國而死,忠於江山社稷。儘管這種做法並不為人稱道,卻也顯示了明朝皇帝寧死不屈的一種態度。

從明朝面對危機從不放棄,也可看出明朝人民的骨氣。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更沒有和親。到了明末那種內憂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滿清和起義軍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願望。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

正是由於明朝先輩們將中華傳統中的骨氣發揚光大,令我們如今還不忘做人要有骨氣,讓我們保留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以我們應對明朝先民心懷感恩,正是由於他們的堅強使我們知道什麼是尊嚴,讓我們知道什麼是骨氣。我們應為歷史中有明朝的存在而自豪,也應為他們的骨氣而驕傲。隨著中華民族的不斷強盛,明朝的骨氣將會被世界所記得,更將會被歷史所銘記。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3

這學期,我買了《明朝那些事》這本書,讀過之後,我深受感動。官場內鬥,真是太可怕了。

嚴嵩鬥倒了夏言,徐階鬥倒了嚴嵩,高拱鬥倒了徐階,張居正鬥倒了高拱。但今天我說的不是這些人,而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將領——戚繼光。

戚繼光,他的前輩——戚祥,曾經和開國皇帝朱元璋一起奮戰沙場,立下了許多戰功。從那時起,戚繼光的家族就沒有出現過人才,直到戚繼光出現。

當戚繼光剛剛接掌父親的職位時,他所接收的士兵都混成了兵油子。這些士兵素質差,他棄用,要求重新分派士兵。他和士兵們一起去訓練,他以不同的方式訓練,總是讓士兵們互相戰鬥贏了的賞錢,輸了的賞軍棍。

他這種訓練方法很好,士兵們飽受戚繼光的訓練折磨,他們把不滿都發洩到敵人的身上,但後來還是差點被擊敗,於是他想到孫子兵法: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他發現自己的士兵不行,於是在烏義地區招募了一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新軍,並進行了演練,最終使這支新軍所向披靡。

讀了戚繼光的故事,我覺得,只有堅持,才能成功。就像戚繼光,如果他看到他的士兵都是那種士兵就放棄,他就不會完成他所做的事情。此外,他的訓練或教育也很好,首先讓士兵們互相搏鬥,然後讓士兵們向敵人發洩自己的憤怒。就像我們的戴老師一樣,她在課堂上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所有的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她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

戚繼光在明朝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希望大家都能瞭解他。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4

讀罷枯燥無味的史書,我猶如被人打得半死的蒼蠅,沒了方向。但自從我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史事也可以寫的這樣有趣。

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個大字“當年明月”,下面還有一個“著”字。這個作者的名字也忒酷了吧,居然叫當年明月,不用猜就知道是其筆名了,他的原名是石悅。那他的筆名有什麼意思呢?我來猜一猜吧。“當年”一定是明朝那年了,“明月”顧名思義,明亮的月亮,那他一定是想做一個可以為讀者展現明朝真實歷史的人嘍,看來這本書很好看了。

翻開封面,你會看見一片黃色,我想這一定是出版商想討好朱元璋了,因為朱元璋最喜歡黃色了!將書翻到第一章,哇,作者的構思真是奇特,這本書的開頭居然是朱元璋的檔案這一份檔案不僅反映了朱元璋的家境貧寒,也反映了元末時期的腐敗,這也就造就了朱元璋這麼一個人物。

這本書中,我認為最精彩的就是朱元璋與陳友諒的戰爭了(第九章至第十一章),這裡刻畫了一個有大智慧的,有拼搏精神的朱元璋,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但是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朱元璋也無法逃過這個事實。在與陳友諒的戰爭中他就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第一個,誤救韓林兒和劉福通,在就出了韓林兒之後,朱元璋撤退的路上,張士誠的軍隊不斷地騷擾他,於是朱元璋鑄就了他的第二個大錯。但由於對手的手辣,朱元璋還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來看看朱元璋的對手吧。他就是陳友諒,他訓練出來的軍隊要比朱元璋的高很多,更要命的是,他的長處正是朱元璋的短處——水軍。他造出來的船最大的長十五丈,寬兩丈,高三丈,這麼強大的一個對手,朱元璋是怎麼樣戰勝他的呢?當然靠的是智慧,還有陳友諒沒有的——人心。古語云:“性格決定人的一生。”就因為陳友諒的手狠,只許自己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自己這就是陳友諒失敗的原因了。所以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陳友諒的聰明,反思他的失敗的地方。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馬皇后。她在朱元璋被困,就快被餓死的時候冒著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在陳友諒僅攻龍灣的時候,她捐出自己所有的首飾財物勞軍,並組織婦女為軍隊縫補衣物;在大富大貴後,她也保持了簡樸的作風。她還用她的慈愛去關懷每一個人,把他們從朱元璋的屠刀下救了出來。她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在困難的歲月裡,她沒有嫌棄出身貧賤的朱元璋,而是跟隨著他,為他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無論環境多麼險惡,情況多麼複雜,她始終遵守了自己當年的承諾她生如夏花,逝如冬雪;人生如此,何悔何怨!

這本書中最愚蠢的一個人就是胡惟庸了。他貪汙受賄,挑戰朱元璋的權力,他自大的以為自己是個極聰明的人,朱元璋算什麼,但他不知道朱元璋歷經的苦:他從茅草屋的風雨到皇覺寺的孤燈,從滁州的刀光劍影到藩陽湖的烽火連天,他從千軍萬馬中賓士而出,自屍山血海裡站立起來;他經歷過無數的磨難,忍受過無數的痛苦,他不畏懼所有的權威,不懼怕任何的敵人;一個個蓋世梟雄在他面前倒下去,他見過的死人比胡惟庸見過的活人還多!這個胡惟庸真是不自量力呀!

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的經歷是多麼艱辛呀,不,何止一個艱辛可以比喻呀。他從一個窮得連飯都吃不上的人變成了一個統領國家的皇帝,世間真是沒有什麼不可能呀!

正如我們王老師所說“年輕沒有什麼不可能。”讓我們用自己的青春去譜寫美好的未來!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5

聽說,人的一生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

第二次是在發現自己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無能為力的時候。

第三次是在發現明知道有些事情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努力爭取的時候。

《明朝那些事兒》中,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最勤政的崇禎,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第三次長大的含義。

“最後”這個詞,是多麼的悲涼。最後一位皇帝,就是亡國之君。正是因為亡國之君,一個王朝才會覆滅。

明朝是一個神奇的朝代,萬曆沉迷丹藥;嘉靖久不上朝;天啟專研木工;偏偏崇禎最為勤政,卻無奈是亡國之君。

崇禎“盡到了一個皇帝的義務,卻沒有享受到皇帝的權利”。從登基起,他便每天勤於政務,殺奸宦,抗遼金,平叛亂,他一直在為挽救這個岌岌可危的王朝而竭盡全力著。

他是一個極為精明的政治家,優秀的帝王,否則,怎能剛登基便打敗了權傾朝野的魏忠賢?怎能一次次延長著這衰微王朝的壽命?

想一想崇禎當年的處境,就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悲涼。山河破敗,內憂外患,氣數已盡……

但是,他卻不能像失意的文人一樣隱居山林,

也不能像徐霞客一樣遊遍祖國、寄情山水,

更不能像普通的官員一樣小富即安,

他只能去努力爭取,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哪怕,他明知敗局已定!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傳奇朝代,朱元璋軍事奇才、建立大明帝國,朱棣征戰四方、豪氣沖天,張居正十年首輔、千古名相。而我,偏偏對於崇禎這位屢戰屢敗的落魄皇帝,心生敬意!

他的一生,雖然失敗,卻敢於直面最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是當之無愧的真正的勇士!雖敗猶榮!

而今,剛剛走出象牙塔的我們,最缺乏的也許就是這樣一種奮力拼搏、不怕失敗的勇氣吧!

90後的我們,出生在新中國最好的時代,生活上的衣食無憂,學習上的順風順水,人生中的一路坦途,都讓我們習慣了去享受成功,習慣了去迎接勝利,也習慣了去選擇風險低、回報高的速成道路,卻少了一份“縱然可能無能為力,可我偏要努力爭取”的倔強和堅持。

入職至今,感觸最深的時刻,是在入職集訓時集體挑戰的“生命動力環”專案。70多名新員工,在教官的指揮下,圍坐成一個圓圈,每個人都全力向後拽緊繩子,本來柔軟的麻繩瞬間成為了鋼鐵般堅硬的“大鐵環”,大家齊心協力同時按照上下左右的節奏同步擺動,開啟了最大規模的一次團隊合作。

七月流火,烈日當頭,“生命動力環”訓練時做到100次的時候,大家就已經胳膊痠痛、汗流浹背、口乾舌燥了,大家也很“穩妥”地為自己設定了800次的目標。

然而,真正挑戰的時候,在教官和左老師的鼓勵下,大家縱然心理沒底,卻仍然“努力爭取了”一次,最終達成了2018次這個震撼了在場所有人的最終目標。

知其不可而為之,做好失敗準備偏偏又抵達成功彼岸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感動了。

決定挑戰2018次目標那一刻,無論成敗如何,所有人就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勇士!

思緒飄回,翻到《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後一頁,讀到篇尾那首詩的最後一句: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結束了嗎?

結束了。

真的結束了嗎?

沒有。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將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今後獨一無二的人生。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6

這個暑假,我看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非常有趣,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尤其是第一部,洪武大帝,在這部書中,我也瞭解了明太祖朱元璋這個人。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我覺得他和曹操一樣,是個思慮周全的人。

朱元璋是一個暴君,洪武四大案,藍玉案,郭恆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這四大案哪一個都是死了幾百人,文官武官統統殺掉。但是也是因為朱元璋從小受到贓官汙吏的陷害,不給他們全家發糧食,所以他的內心對贓官汙吏非常憎恨,在這四大案中,他認為涉案人員都是贓官汙吏,連丞相都殺了。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他帶領將士們打下江山,安天下,安民心,安軍心,讓老百姓不再過那種讓贓官汙吏欺壓的生活,他也算是賢君。

朱元璋死後,繼承他皇位的孫子朱標的兒子繼承了皇位,他的名字叫朱文,我個人認為他沒有任何軍事才能,他一繼承皇位,讓他叔叔朱棣這個在軍中長大,還曾經和徐達李文忠等開國名將身上學有所成的人,朱棣再加上老和尚道眼的輔佐,讓朱棣一舉拿下明朝,成為皇帝。我覺得朱元璋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把皇位傳給了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這應該是因為他對朱標的喜愛,他想讓朱標繼承皇位,朱標的死讓他頗感意外,於是他就糊里糊塗定朱標的兒子朱允文為太子。朱元璋是元朝的開國皇帝稱洪武大帝,朱允文孝文帝是明朝第二皇帝,我覺得朱棣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他有野心要吞併天下,另一方面他認為朱允文無法治理好天下,等朱允文去世天下已經大亂,那時候他自己也許性命不保,所以他才篡位。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7

明朝是我要評的朝代,我認識它的真面目還多虧了當年明朝寫的`《明朝哪些事兒》。它告訴我們歷史不是你想地那麼簡單,但是它也可以很精彩,讓我們瞭解一下它。

明朝,從永樂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棣)開始就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如果考慮到與永樂同時代的東羅馬帝國已經奄奄一息;英法百年戰爭還在打;哈布斯堡家族外強中乾;德意志帝國四分五裂,我們也許可以把永樂時期的“之一”去掉。

明朝是一個好玩的朝代也是一個奇怪的朝代,好玩在於朱元璋要求在他的子孫的名字中要有金、木、水、火、土的部首,還不能有重的!於是,就有了朱棣、朱厚照等等人物。

奇怪又在於它是中國歷史上疑團最多的朝代,像什麼建文帝之謎、紅丸案、妖書案之類的有很多疑團。

現在我要介紹明朝時期一個比較著名也是我最尊敬的人,還是“心學”的創始人(一會兒我們再說心學)——王守仁。王守仁其父王華是狀元,所以他受到了嚴格的教導。可是再一次對話中王守仁這樣說:(對他父親)“我已經寫好了給皇上的上書,只要給我幾萬人馬,我願出關為國靖難,討平韃靼。”據查,發言者王守仁,此時十五歲。王華同志沉默了很久,然後十分激動地順手拿起手邊的書,劈頭蓋臉地向他打去,一邊打還一邊說:“讓你小子狂,讓你小子狂。”不久以後王守仁同學又有了新的理想——做聖賢,王華給他了準確的答覆——一計響的耳光。但王守仁堅執目標,終於,在被劉瑾惡整發到龍場當所長時悟出來了“天理即為人慾”,於是偉大的心學就這麼出來了。王守仁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歷經坎坷,卻意志堅定,他混跡官場,卻心繫百姓,他反對暴力和貪慾,堅信正義和良知。

這就是《明朝哪些事兒》給我的東西,它是一本好書,好看的書,建議大家看看。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8

最近,我閱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風趣幽默的話語令我十分喜愛這部書。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歷史是一個舞臺,這個舞臺上有無數個演員,有動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臺,就有人承包,恐龍滅絕後,人類就承包了這個舞臺。億億萬萬個人都在臺上出演過,有的人被歷史記住,他的光榮事蹟也唄刻在了歷史長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這急流漫無目的漂浮著的無根草,被沖刷掉,被無情的忘記,但他們也是歷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臺上的一個演員,歷史的參與者,至少,他們活過。

大江東去浪淘盡。

朱元璋,朱棣,劉基,胡惟庸,常遇春,藍玉,張玉,郭子興,湯和,李善長,陳友諒,宋濂,王保保,徐達。

上面這些人,他們鬥爭,鬥爭,再鬥爭,最後只能有一個人到達權利的巔峰,實在是殘酷,只有一個人的遊戲是孤獨的,即使他是皇帝,朱元璋先生,不,是朱元璋皇帝以其疾風怒濤之勢,用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國皇帝的偉大轉變,統一了泱泱天朝,是那個時代的超人,傳奇由此開始。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

王守仁,張居正,徐階,于謙,劉瑾,王振,魏忠賢,朱氏若干皇帝,袁崇煥,李自成,吳三桂,努爾哈赤,皇太極,豐臣秀吉,李成樑,李如鬆,俞大猷,戚繼光,鄭成功,唐伯虎,楊漣,楊慎,楊廷和,湯顯祖,俺答,也先,徐霞客,徐渭,盧象升,張獻忠,李時珍,羅貫中,解縉,海瑞,方孝孺,李夢陽,嚴嵩,大閹之亂五人眾。(排名不分先後)

這些人,都曾是權傾天下的人物,勾心鬥角,戰場廝殺,有些是民族英雄,有些是心學聖人,有些是內閣首輔,有些是外邦蠻夷,還有些是身經百戰的將軍,可如今,安在哉?無論他們是與非,都無所謂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最後的笑談,只能是對於英雄悲壯的無奈之笑,是對於英雄悲壯的感嘆之聲!入木三分,對鬥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真的很令我欽佩。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29

靜靜的夜晚,只有窗外的明月與身旁的孤燈與我為伴,而我卻不感到孤獨;清茶一杯,手捧書卷,這是一種莫大的快慰,莫大的幸福。尤其我手中捧著的是我最愛看的書—《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讓我重新認識了歷史,從而迷上了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主要講述的是1344年到1644年,這300年間明朝的那段歷史。這套書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索,用小說的方式娓娓道來。更加讓我興奮的是,作者當年明月用麻辣的寫作手法,把那麼枯燥的久遠的歷史,活靈活現的的展現在我眼前,讓我彷彿置身於那段歷史,事事都參與其中。

說實話,以前從未覺得歷史如此精彩。總覺得歷史無非就是一段繞口的文字;一片破碎的城池;生鏽的兵器;就是衰敗、戰亂、新的王朝雄起,鼎盛;然後再衰敗,再雄起,再鼎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周而復始,簡直可以化成公式,甚至有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滋味。

可是歷史真的是這樣嗎?歷史真的就是那些殘骸斷瓦、古廟荒冢嗎?真的就是那些泛黃的書頁嗎?當年明月告訴我:不是的,真的不是的。

"歷史原來很精彩啊!"有人大聲說。聲音在空氣中消失,那人踽踽而行,曠野上一片寂靜。

"很精彩啊,很精彩!很精彩啊,很精彩!"遠遠地,傳來一陣陣回聲。聲音漸漸消失,山野又歸於寂靜。

遠處的古廟有點動靜,走近一瞧,原來那個小和尚是朱元璋小的時候。他抖了抖身上的灰塵又呼呼大睡起來。達達達達的馬蹄聲越來越近,一個得意洋洋的將軍來到了眼前。定睛一看,這不是平定北元的大功臣—藍玉嗎?!再看那邊,一個書生模樣的人,緊緊地拉住一位穿著龍袍,走路搖搖晃晃的皇帝,嗯,想起來了,這是方孝孺和朱允炆啊!呀,那是誰啊?是朱棣嗎?難道他就是當年的永樂大帝?那邊還有------

這些,都是明朝歷史中響噹噹的人物。歷史原來很精彩:那噴出的鮮血可以譜寫出驚心動魄的文字;那看似無奇的和平卻飽含著一位帝王的心血;那和藹可親的善面後面卻隱藏著一顆陰險毒辣的心------這一切的一切,有血有肉,真實而自然。

原來歷史不只是那些空泛的文字啊!

歷史,猶如蒙上面紗的美麗少女,讓人想近前一睹芳澤;歷史,猶如冷峻瀟灑的青年俠客,讓人想不離不棄的永遠追隨;歷史,猶如年老的智者,讓人茅塞頓開;歷史,猶如一面古銅鏡,讓人看到了滄桑,也看到了自己------

如此精彩的歷史畫面,若不是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那套書,有可能就要失之交臂了吧!什麼?什麼?你說根本不可能像我說的那麼精彩?我不和你爭,只是建議你,強烈的建議你,趕快買來讀一讀。對,跑步去買!要快哈!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0

最近終於把《明朝那些事兒》都看完,不知道算是囫圇吞棗還是淺嘗就止,反正是斷斷續續的看完了。7本《明朝那些事兒》篇幅是有些長,可是我知道真實的歷史更長。慶幸看完了還有些感觸,於是想表達一下,怕不寫下來,又會被其他的瑣事所打擾,遺忘,然後就像一場夢一樣,醒來後只記得做過一場夢,卻再也想不起來所夢為何事。

任他人怎麼評判歷史是可愛的或者是枯燥的。與我而言,歷史的主色調就是兩種顏色,紅色和黑色的。歷史終究還是充斥著血淋淋和黑暗多過所謂的正義和光明。正義不就是這樣披著紅色的外衣穿過重重黑暗終於迎來一場光明,

歷史不就是人來人往,你下了我上,我下了再他上。歷史也不過就是正義與邪惡做周旋,無可厚非“邪不勝正”是真理,只是這個時間比書本與電視劇冗長的多了,有太多人把鮮血和骸骨埋葬在這兩者之間。有時候在想,是權利和貪婪造就了邪惡,還是正義用一灘鮮血和骸骨遍地戰勝了邪惡。歷史縱然造就了英雄。但有英雄的地方必有小人出沒,敗類林立。不知道是亂世造就了英雄,還是小人敗類造就了英雄。有時候想來,歷史的真面目終究還是面目猙獰,可怖不堪的。

年少欽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於萬千敵軍中取敵將首級的猛人;再年長先,折服於羽扇綸巾,運籌帷幄的智者;讀罷《明朝那些事兒》,思索良久,在我腦海久久不散的不是猛人,不是言官,不是帝皇,也不是宦官,唯其二者:楊漣和楊繼盛。

亂世造英雄,卻不知道埋了多少忠魂在這亂世。

有人臉盲,見過人後,在腦中就是想不起來模樣;而我,是“名盲”,看了全書《明朝那些事兒》,卻真心想不起來幾個人的名字和事蹟。有時候在想,歷史上那些過眼雲煙的名字又何必深究,自有世人銘記之。可是楊漣和楊繼盛我想用心銘記之。

楊漣(1571-1625年),字文孺,號大洪。因彈劾魏忠賢24大罪,被誣陷“受賄一萬兩”,歷經拷打,慘死獄中。

歷經拷打:全身的肋骨被敲碎,用土袋壓頭,用釘子釘進耳朵,最終一根大鐵釘,釘入了楊漣的頭頂,當場死亡,年五十四。

每每看到這一段,都會不寒而慄,我不敢相信當遭受這一系列慘絕人寰的折磨,他到底是怎麼撐下去的。他不是鋼鐵俠,沒有高科技鋁合金護身;他也不是金剛狼,一身鋼筋鐵骨,更不是絕世高手,練就金剛罩鐵布衫,他只是一個肉體凡胎,而且也不會武功,不是世外高人,更沒有超越常人的強健的體魄,他只是一個只讀聖賢書的文弱書生。對不起,他是書生,但是他並不弱。他是沒有鋼筋鐵骨,他是沒有銅牆鐵壁,但是我相信是正義,道統,光明灌注了他全身每一個經絡,讓他在面對奸佞當道,朝綱動盪,屹然選擇了堅持,拒絕向惡勢力低頭,即使一路走到黑,哪怕奉獻生命。

楊繼盛,上書彈劾奸臣嚴嵩,列舉其十大罪五奸,被汙下獄,並受到嚴刑摧殘。臨刑,還吟詩明志“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被廷杖60,一同僚好心送蛇膽一副,告訴他:用此物可以止痛。“我楊椒山(楊繼盛號椒山)自己有膽,用不著這個!”嗟乎,真英雄也廷杖最終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一片血肉模糊,在蠅蟲滋生,骯髒陰冷的牢房,傷口開始惡化感染。

然後就發生了接下來的一幕,他沒有麻藥,也不用鐵環,更沒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低著頭,拿著一片破碎碗片,不停地颳著腿上感染的腐肉。沒有手術燈,沒有寬敞的營房,沒有消毒的手術刀,只有他自己和往日吃飯用的碎碗片。然而碗片並不鋒利,腐肉也不易割斷。當腐肉已經颳得差不多了,骨頭露了出來,他開始截去附在骨頭上面的筋膜。

“在昏暗的燈光下,楊繼盛獨立完成著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以肯定)的手術,當年關老爺刮骨療毒(真假還不一定),也還有個醫生(特級醫師華佗),用的是專用手術刀,旁邊一大群人圍著,陪他下棋解悶。”——《明朝那些事》

百無一用是書生,呵呵,略顯可笑。也許他們耍不了大刀,上不了戰場,殺不了敵人,也許他們只會動動筆桿,寫寫文書,動動嘴皮子,但是在道統正義面前,他們同樣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縱使殺不了奸佞,也絕不苟同,沒有驚天沒有動地,但是可以用一片丹心震驚朝野,留名於青史。

一部明朝史,我只記住了兩個人,是否太過可笑。但是細想來,歷史又有幾人能從長河中穿梭而來,用生命在向我們述說:那些所謂的勇氣與堅韌,正義與光明,如此想來是否倍感欣慰,可喜萬千。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1

《明朝那些事兒》是建國60週年來最暢銷的史學讀本,並榮獲了多個網站的最佳圖書,其網上的點選率還超過了擁有眾多粉絲的李宇春,可見其實力非同一般,在大片的支援聲中,我也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認真閱讀了此書的第一部,從第一章開始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吸引。

第一部首先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說起,到永樂大帝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敘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以往的史學讀本東比較枯燥、乏味,而這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卻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加入小說的筆法,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以及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宮貴權、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全面展示,語言通俗易懂、風趣幽默且又耐人尋味,使人讀來津津樂道,又不乏對人生的思考。

在第一部中朱元璋創立明朝的整個過程最讓我印象深刻。朱元璋原是出生在農民家庭,但又因為受地主和官員的各種壓迫,父母雙亡,兄弟姐妹也都紛紛死去,這在他的心裡留下了很大的陰影,之後他曾做過和尚,也曾到外地乞討想要混口飯吃,但和別人不同的是他在外地乞討的過程中細心觀察了各地的地形和風土人情,一次偶然的機會,朱元璋參加了農民起義,憑藉他有勇有謀的精神和獨特的軍事直覺,他打敗了各種對手也克服了各種困難。經過多年的打拼,朱元璋擁有了自己的大片江山,隨後還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明朝,並從此蛻變成功讓人實在無法想象,而朱元璋卻做到了。

在這本書中,我欣賞他有勇有謀的志氣,也欣賞他不屈服,米對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他能從容鎮定的迎接每一次挑戰,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去攀登每一個高點。在戰場中勝利者只有一個,只有不斷堅持,不斷吸取教訓,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才能實現最後的目標。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同時也驗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是會發光”這句話,因為在這個充斥著“假、大、空”的出版市場,這本書脫穎而出且又成績驚人,僅從文字的魅力就深深地吸引讀者,讓人驚歎不已。同樣讓我認識到,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須有自己的實力。

我還會繼續支援《明朝那些事兒》,也會繼續瞭解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是後人的借鑑,而我更能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我喜歡這本書!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2

悉數最近的16天,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居然看完了7本平均300頁的書!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很深,歷史原來可以寫得那麼精彩!本冊書從明太祖朱元璋出生開始說起,至崇禎帝逃跑結束。欲罷不能、茶飯不思這些詞語已經不夠表達我的熱情了。作者當年明月用詼諧幽默的手法,向我們展現了明朝276年的風風雨雨。276年,一次次的死裡逃生;276年,一次次的勾心鬥角;276年,一段段的艱苦路程;276年,一年年的盛世景象。這個王朝,用最實際的方式名留青史;這個王朝,也被後人所稱頌;這個王朝,證明了中國五千年,有276年是屬於自己的。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3

不知道大家最喜歡哪一本書,但我最喜歡的書是《明朝那些事兒》這一套書。

這本書寫的是從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並創立了明朝直到明朝滅亡,裡面講了許多,如君臣之間的勾心鬥角,馳騁沙場或者戰死沙場的將領,描寫人物的語動心神都達到了極致(化身為魔語)讓人看得欲罷不能。

這本書讓我,我成熟了許多,讓我明白了暴力不能解決一切,如明成祖朱棣倚靠暴力篡位卻奈何不了一介書生方正儒,因為他只是要靠暴力,而不能壓倒方正儒所代表的正氣,只有依靠智慧才能拿到你想要的東西。

再比如邪惡永遠壓不倒正義,王守仁孤身一人,也平定了諸侯的叛亂,依靠的是他的智慧和勇敢,這告訴我們只有努力拼搏、奮鬥才能成功。

朋友們,像偉大的先輩學習吧,這樣你就可以逐漸成熟。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4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封建社會制度延續了很長時間。個個朝代相續出現,每個朝代都很優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明朝,這是因為一本書——《明朝那此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寫的是窮苦的朱元璋從貧民開始奮鬥,打敗元朝,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之後朱元璋的子孫又將這個王朝延續,直到崇禎十七年被清朝滅亡。這中間發生了許多的事,比如朱棣奪位,胡惟庸案,魏忠賢強權等等。作者當年明月花了三年時間,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細緻描寫,是作者的心血之作。當年明月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對鬥爭的描寫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歷史研究家們把歷史分析的清清楚楚,但卻看不清楚歷史裡蘊含的祕密。但當年明月看清了,他把這些東西都放進了《明朝那些事兒》裡。權力、希望、痛苦、憤怒、猶豫、冷漠、熱情、剛強、軟弱、氣節、度量、寬恕、邪惡、正義…這些東西都被表現了出來。

《明朝那些事兒》讓我知道了許多事,只有堅持、勤奮,才能成就大業。這個本沒有邪、正,但自己做的事對人對事是否有害,就決定了它的對、錯。“文章以通俗的小說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製造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情師的情懷,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講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正義,並將繼續講述至明末的276年曆史。此文做工嚴謹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讀物,也可用於工作茶餘飯後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學習閱讀、無事消遣之首先讀物。”——周枝羽。《明朝那些事兒》讓我大開眼界,希望你們也能看看。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5

假如有人問我,最想去中國歷史上的哪個朝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明朝,因為我要去救明朝的建文皇帝。

“砰”,我掉出時光隧道,來到明朝。這個時期是朱元璋的兩個兒子燕王朱棣和現任皇帝建文帝交戰的非常時期。據史書記載,朱元璋去世後,一心想得到皇位的燕王向建文帝宣戰,最後燕王攻入城,建文帝死於宮中大火。我絕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燕王可稱王,但建文帝不能死。我飛奔向飄出陣陣濃煙的太極殿,一把推開門,只見文帝此時愁眉不展,神情失落地坐在龍椅上,身邊的皇后也不停地低頭拭淚。我著急地喊:“燕王已攻入城!”文帝一聽,嚇得面如土色,跌回龍椅,連聲說:“我該怎麼辦……”我為了緩解他的燃眉之急,說道:“龍椅下有一條通道,快把龍椅移開!”文帝、皇后一聽,合力推開龍椅。果然,移開活動的石磚,露出一條黑漆漆的密道,兩人對我謝了又謝,就下密道了。為了防止別人發現,我抓起一把稻草,紮了兩個稻草人,給它們穿上了兩人換下的龍袍、鳳霞,放在龍椅上。

時間差不多了,時光隧道再現,我登上了隧道,心裡祈禱兩人不要被發現才好。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6

最近,我閱讀了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該書風趣幽默的語言令我難忘。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對鬥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很令我欽佩。在書中,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個出身於農民世家的人,竟然成功當上皇帝。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家中十分貧苦,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能直接帶領千軍萬馬爭奪王位,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對於這種情況,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靜的湖面,練不出不畏風浪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寧靜的世界,造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成為一個偉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歷磨鍊了朱元璋,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種本領:果斷——讓朱元璋能在危險的情況下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冷靜——能讓他有準確的策略。這三樣寶物合起來,能讓你在戰場上完美地指揮出應敵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備果斷、冷靜和堅持會讓你在困境中發現機會。在這三個本領前,相信無論怎樣的困難都回迎刃而解,最後將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還教會了我自信,他曾經說過“我相信我是對的”。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開啟那扇勝利之門。當你引領大軍作戰,當百萬生靈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當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沒有多少人能不緊張,而在戰爭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卻在關鍵時刻相信自己的決定,把握住了機會。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朱元璋成為了我生活中的老師,他教會了我果斷、冷靜、堅持、自信等等必會的本領,他彷彿和我說:世上本沒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種本領,你就是一定會成功,本領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7

要說卷壹的主角,那就是朱元璋了:他生於窮苦家庭,父母兄弟都先後因旱災而引發的饑荒餓死,可那些原本可以保住他們性命的救濟糧卻被貪腐官員所佔,米商也變成了奸商,這使朱元璋恨透了貪腐官員和商人,也是他後來頒佈一些聳人聽聞規定的原因。總結朱元璋的一生來說,他是一個大公無私、善用人才、為了後代不惜屠殺功臣的人;從剛開始的皇覺寺中孤燈一盞,濠州城中奮發圖強,鄱陽湖上火光沖天!茫茫大漠劍舞黃沙!開創帝國,光耀後代!在朱元璋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那沖天的豪氣,也看到了一個朝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毫無疑問,他的大公無私以及那驚人的判斷力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他也告訴我們,人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再來說說朱允文,他是一個皇孫,後來當了皇帝,可他一生都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中,直到他死去。給朱允文一個評價吧:他是一個可憐的人,一個善良的有些傻的人,一個不會知人善用的人,一個判斷力極低的人。人是要溫柔善良些,這沒錯,但,不要忘了,有些東西過了頭,就會壞大事,就像朱允文,放虎歸山,終毀大事。

最後來說說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他出生在戰火中,從小就與戰爭為伍,並近乎狂熱的愛上了這種殘酷的美感,,最終還用戰爭坐上了皇位。我們可以說他殘暴不仁、冷酷至極,但我們也不得不說他確實是一位明君,一位英明非常的君主。結合他登上皇位後的種種,你會發現,他擁有長遠的遇見,會從各方面考慮問題,即使漏了哪一點,他的黑衣宰相也會及時的給予他提示,使他最終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我們也給朱棣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吧:他是一個無賴,是一個雙面人(對於敵人,他殘暴,對於百姓,他愛民如子),但他的好學、不恥下問(雖然只存於戰爭方面)、做事不拖泥帶水,還有他頑強的品格,這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元末明初,一個戰火不斷的年代,不過由朱元璋等人的事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童年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古人所說的“三歲看長,七歲看老”是有道理的。你看那些偉人,哪個不是在童年就立下了自己遠大的志向,長大後一步步實現的?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8

歷史是那些一本本枯燥而無趣的書籍嗎?是湮沒在人們記憶深處的崢嶸歲月嗎?不,絕對不是,歷史其實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明朝的歷史。

既然是歷史,就少不了各色的人物。在這部書裡,有無數的英雄、奸雄、忠臣、奸臣、名將、庸將、明君、昏君……在明朝浩瀚如海的人物中,最打動我的人,卻是一位兩面三刀的人——張居正。他為了中興大明帝國而嘔心瀝血,一條鞭法和考成法的改革措施使萬民舉國之歡,使壞官聞風散膽皆戰慄;同樣,為了權力而剷除異己心狠手辣,殺門生亦不眨眼。

許多人一念及張居正,總想起他那奢侈的生活,但他們沒想到張居正以揮灑在華夏大地的鮮血換來了繁華昌盛的明帝國。

他從一個才華橫溢而懵懂的憤青到老謀深算的首輔,為國家盡綿薄之力,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草民到權傾四野的一品官員,道德淪喪,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一句話,他並不是好人,不是壞人,而是一個複雜的人,一個有理想、良心的人。躊躇滿志的張居正,並沒有選擇做一名安分守己的官僚,而是以天下為己任,踏上一條無比艱難,卻無比光明的道路。他用他那曲折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也不因利益而左右。

他了解世界的黑暗和絕望,卻從不放棄,並以悲天憫人之心去關懷每一個不幸的人,這,就是偉人。

類似張居正這樣流芳百世的人比比皆是。只要你願意去了解,就會發現,歷史其實很精彩。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39

最近突發奇想,想要讀讀野史,經同伴們推薦,找到了一本描寫明史的書《明朝的那些事兒》,竟讀出些韻味兒來,同是明史,讀過許多,卻唯有這次最有感受,記憶最深。

由於時間關係,我只讀了一冊,講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奪權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這一段,當然,它也是明朝幾百年歷史中最輝煌,最值得一看的一部分了,朱元璋出生在一個世代貧民的家庭,一出生,剛剛四歲便去給地主家放牛,日夜風餐露宿。於是,當他十七歲時,起義軍來攻破了他們的村子後,朱元璋就加入了起義軍。在軍中,他總是一馬當先,勇猛無比,並且自學過一些字,思考長遠,因此很快便建立起了威信,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實力,攻打元朝。一開始,軍隊威力有限,一次次被其他起義軍和元政府打得落花流水,可朱元璋並不放棄,他不斷地堅持著,努力著,積累著寶貴的經驗,終於,在1368年,經過了十六年的艱苦奮鬥後,他推翻了元政府,成立了明朝。 讀完文章後,我不禁疑問:“為何當初比朱元璋強大的人不少,卻唯有他有當皇帝的資本和機遇?”,我懷著問題再讀,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比朱元璋勇猛智慧的人不少,可只有朱元璋的手下將領多達100個,其他君主的將領也不過10個罷了。在朱元璋手下雲集的,可不是等閒之輩,其中,有才高八斗的劉基,周德興,湯和,李善長;更有勇猛又不乏智慧的馮勝,藍玉,徐達。所以說,朱元璋是從“用人”取勝的。這和漢高祖劉邦十分地相似。他是一個勇謀都不精通的人,但卻有著別樣的眼光。猛將韓信,在別的將領看來就是一名有勇無謀的小兵,但在劉邦手裡,就是舉世出名的大將;謀士張良,在別人眼裡只是一名白衣術士,在劉邦看來,卻是決斷千里的智者。正是他們的遠見和善任之才,才能稱雄天下。 何為善任?有任,就有發現美得眼睛。朱元璋的兒子朱文正,是個誇誇其談,驕傲自大的人,別人都看不起他,唯有朱元璋將守要塞洪都的任務交給了他。果然,他一反常態,變得十分冷靜,指揮將領以兩萬兵力抵擋住了六十萬大軍,堅持了半年,直至朱元璋趕來。可見,朱元璋不顧朱文正的缺點,發現了他外表下隱藏的堅強。“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得眼睛。”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當取長補短,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戰爭中,生活中,唯有發現優點,發現美妙,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我眼中的明朝作文 篇40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這樣的好文章,多一字是狗尾續貂,少一字又言猶未盡。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底氣,作者不露廬山真面目,沒有藉助任何名號,學歷光環效應,卻能僅以文字的魅力脫穎而出。不僅如此,有人說當年明月的文章以通俗的小說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製造機器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講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並將繼續講述至明末的276年曆史。以上幾點是很多很多寫歷史的作家所做不到的。這就是我佩服當年明月的原因!

第一部中寫的是朱元璋生於亂世當中,揹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沒有背景,沒有依靠,沒有後臺。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爭取得來的。他歷經千辛萬苦,一次次的從死神的魔掌中掙脫,一次次從死人堆裡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後繼續戰鬥,一直堅持著。在當時,最優秀的統帥非朱元璋莫屬。駕崩後傳位於長子朱標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臺就要削潘。後燕王朱棣以倩難之役的名義奪位。

在這本書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

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並帶領著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麼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裡,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麼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說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我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們做人不能太貪婪,雖然這是人的本性,但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本性,不要在生活中和朋友因一點小小的利益就吵架、或跟那人絕交等,而應該要寬容忍讓,因為退一步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