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品】風俗的作文四篇

作文1.1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風俗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風俗的作文四篇

風俗的作文 篇1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著自我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的風俗習慣也與眾不一樣,獨具特色,處處顯示著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隆昌縣,我們那裡的風俗習慣是—舞龍,在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鄉的舞龍表演異常隆重,也極有特色。

這一天是縣城出大龍的日子。全縣十八個鄉鎮,就有十八條綵綢做成的大龍,遊行於縣城大街。四面八方。城裡鄉下,就連臨近的市縣的.人們,都紛紛聞名趕來一睹熱鬧。

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龍燈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攜幼,源源不斷地趕來。街道兩旁的人歡呼著,簇擁著,讚歎著,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覺得可是癮,居然向龍跑去,用手觸控著龍體,有的在龍腹下穿行,跳躍。據說摸了龍體能夠讓人免去病痛,給人帶來好運。

舞龍用的拜龍臺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廣場。臺後有兩條十幾米的彩龍相擁而成的柱子,更顯得氣勢不凡。臺上站著一排領導、貴賓,專門等著五彩龍來,給它們“點睛”。據說龍眼都由最高領導親自點畫。這足見畫龍點睛的意義。

演出最先是雙鳳的兩條鳳,最終的龍市鎮的大彩龍,先鳳後龍,可見其龍鳳呈祥的蘊意。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齊建設家園,把家鄉的民風民俗繼續傳承下去。

風俗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山西,在這裡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十分有趣。

就拿端午節來說吧,在這一天裡,人們會吃粽子,喝雄黃酒,戴花繩。而這些習俗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時候一次戴花繩的有趣經歷了。

那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端午節,媽媽從街上買回許多五顏六色的花繩。花繩,又叫五彩絲,也叫五色絲,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很漂亮。媽媽在我的手腕與腳腕上戴上花繩。許久後,我心生疑問,便對媽媽說:“媽媽,在端午節這天為什麼要帶這種花繩呢?”媽媽對我說:“古時候,這種繩子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並不像現在這麼多顏色。而這五種顏色也代表著五行,據說可以避邪。”那時我不懂,又問:“媽媽,邪代表什麼呀?”媽媽又說:“就是不好、不正義的東西,你長大就明白了呀!”“哦,原來是這樣……”

端午節後的一天,下雨了,媽媽便把我的`花繩丟在水泊之中了。我又不懂了:“那麼漂亮的花繩為什麼要丟在髒水裡呀!”媽媽說:“順著水流走,代表著煩惱與憂愁都漂走了。”“那我一定會很開心了。”“哈哈……那只是一個說法而已。”“啊?好吧!”

後來我們還吃了粽子,粽子裡放著江米和紅棗,還有花生米。吃的時候放點兒糖,甜絲絲的,可美味了。那種味道令人留戀,讓人懷念。後來我才得知端午節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屈原

中華民族風俗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一樣的,、特殊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

風俗的作文 篇3

有的人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最熱鬧;有的人喜歡中秋節,因為中秋節團團圓圓;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因為可以包粽子,也可以吃粽子。

端午節那天,媽媽起了個大早去買包粽子的材料,包粽子需要粽葉、蜜棗、肉、糯米等。

媽媽回來時左一袋,右一袋,買得可真多呀!我連忙幫著媽媽,把一袋一袋地把材料放在桌上。洗粽葉、洗米、切肉,都準備好了,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媽媽熟練地包了一個一個粽子。

我把包好的粽子放進盆中,可是有一個粽子卻從監獄中溜了出來,掉到了地上。媽媽看到後,把溜出來的粽子重新放回了他們的監獄。看著媽媽包粽子,我手癢癢也想包:“媽媽,我也要包粽子。”

媽媽笑嘻嘻地說:“好,給你包包粽子。可是很難的,你可別半途而廢呀!”

媽媽把粽葉捲成錐形,然後把材料放進去……於是,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粽葉捲成錐形,放米進去。沒想到的`是,我卷的椎尖太寬了,米都一個一個的從屋子中溜了出來。都怪我沒把錐形卷好了。果然應驗了那句老話,“細節決定成敗。”

我又小心翼翼地把粽葉捲成錐形,把材料放進去。這次令我驚喜的是,沒有失敗,這讓我非常開心。

忽然,我有了想法,能不能把一枚硬幣放進粽子裡,看誰能找到就給他5元錢。媽媽聽到後說:“可以,不過你先給硬幣洗個澡,不然太髒了,不能放。”

媽媽話音剛落,我就把口袋中的硬幣拿了出來,一眨眼間,就跑向了洗菜的地方。我左拿刷子,右拿硬幣,開啟水龍頭就開始刷。刷了一會兒,又將硬幣上滴了點洗潔精。

洗完後,硬幣可能是在感謝我,自己跳在了凳子上。凳子剛好又被太陽照著,陽光將硬幣上面的水全部都擦掉了。我將它放進了粽子的肚子裡,很幸運,我吃到了這個粽子。

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節日。在這個節日中我學習到了,“細節決定成敗”,學習到了怎麼包粽子。

風俗的作文 篇4

刨豬湯,是中國西部及重慶地區農村的傳統習俗,其意思就是在年前殺年豬,做成滿滿一鍋菜,通常必須包含一個主菜:把豬肉、酸菜煮成一鍋,味道酸辣而不失新鮮。只要有一戶人家殺了年豬,就會做頓刨豬湯,邀請鄰居及親戚前來享用,以達到聯絡友情,增進聯絡的作用。

不過對於一個普通的孩子而言,聯絡友情、互通訊息可能並不重要,我們對其感興趣,就是看上了這一桌菜的味道。

首次去到鄉下,吃到了這一桌農家飯後,我就喜歡上了鄉村。平時很不起眼的小菜,在鄉下的柴火的爆炒下都變得鮮美無比,肉類更是色香味佳,令人眼饞,各種菜餚香的`香,辣的辣,再配上一杯冰鎮後的橙汁或可樂,簡直堪稱完美。

由於刨豬湯食材都較為新鮮,所以整頓飯在色、香、味各方面上比普通的農家飯更要勝上一籌。

先是菜品:大菜裝在一個大盆裡,綴著年終出壇的泡菜,較濃的湯水裡若隱若現地浮現肥碩白嫩的肉類;小菜則用白淨的小碟、盤子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桌上。一桌子美食看上去既豐盛、熱鬧,又不失古樸、雅緻。雖然早春的天氣還有些寒冷,但是新鮮的食物曝光在清涼的空氣下冒出的徐徐白煙,給周圍增添了一份溫暖的感覺。

潤滑的血旺湯緩緩入嘴,慢慢入肚,鹹辣的口感彷彿讓全身都暖和了起來;咬上一口豬肝,一種厚實卻入口即化的口感在嘴中蔓延開來;夾一塊薰香的臘肉,一年的滿足彷彿都會聚到這頓飯裡……

客人們吃飽喝足,提著臨走前主人熱情硬塞的新鮮豬肉,順著崎嶇的山路往回走,主人家的小院又靜下來了,只有牆上掛著的那個豬頭,還在暗示著這裡剛舉辦過一場豐盛古老的盛宴。

刨豬湯,一個聽起來再樸素不過的名字,其字行間卻充盈著每個鄉下人家一年的辛苦,這的年前盛宴,就是人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