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典故

歷史典故:疑鄰盜斧

典故1.53W

用典用得巧妙、恰當,可以使語言意蘊豐富、簡潔含蓄、莊重典雅,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詩句更凝練,言近而旨遠,含蓄而婉轉,從而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接下來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推薦歷史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典故:疑鄰盜斧

疑鄰盜斧:猜疑是害人害己的禍根

【出處】《列子·說符》。

【釋義】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歷史典故: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在家裡到處找都沒有找到,於是,他就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去了。沒有證據不能亂講,他就仔細地觀察鄰居的兒子:看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像偷斧子的。

過了幾天,這個人要到地窖去儲存物品。當他挖開地窖門,下到地窖裡的時候,發現自家那把不見了好多天的斧頭正躺在地上。

到了第二天,這個人再去看鄰居的兒子的時候,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就連笑的神態,一點兒也不像是偷斧頭的樣子了。

感言:

丟斧子的人不去做調查研究,只憑主觀想象就懷疑鄰居家的孩子偷了他的斧子,實在不可取。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歷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是卑鄙靈魂的夥伴。一個人一旦掉進猜疑的陷阱,必定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係,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做人不要總是疑心太重,要以真誠之心去待人,就會得到大家的歡迎。生活在一個充滿真誠和信任的世界裡,才會感到生活的美好。

標籤:疑鄰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