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句子

描寫家鄉美食的句子

句子2.83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吧,從表達的角度說,句子是最基本的表述單位。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句子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家鄉美食的句子,歡迎大家分享。

描寫家鄉美食的句子

描寫家鄉美食的句子1

我對美食的理解就是一個人從小到大的飲食習慣,如北方人喜食鹹,南方人喜食甜,湖南人喜食辣,四川人喜食麻……不同的氣候、環境、土壤養育了不同區域的人,不同區域的人運用不同的智慧塑造了不同的飲食文化。

我的故鄉黑龍江省綏化市被稱為寒地黑土,廣袤的黑土地上盛產大豆、水稻、玉米,特產黃豆角、大蔥、土豆、白菜,我的味蕾從小到大都忠於這片黑土,黑土地上的飲食文化也承載著我的情感與記憶。

東北四季分明,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太好,每到冬季冰封大地,都要靠醃酸菜、儲存土豆、蘿蔔、白菜存活。春節將近,也是冬季最冷的時節,條件好些的人家裡就要殺年豬。大塊的肉、骨頭在鍋裡翻滾到八分熟時,加入酸菜、血腸,燉到一定時候,把五花肉撈出來切成薄片,沾蒜泥,咬一口,香到骨髓,再喝一口酸菜湯,幸福頓時就溢滿心頭。

我學會做飯後,常常在週末的清晨,提著籃子沐浴晨光奔赴早市,與白菜、大蔥、豆角、茄子、土豆共赴一場華麗的約會。

這家攤上的黃瓜頭頂著小花兒渾身是刺,那家白菜的葉子上蠕動著肥肥的菜蟲肯定無家藥,沾滿黑泥的土豆還散發著溼潤的泥土氣息,還有那一大堆深綠色的西蘭花上滾動著露珠;我總去光顧的那家水果攤碩大的西瓜被刻上了“嘎嘎甜”三個字;方臉大個子的魚攤老闆大聲吆喝著他的魚,瘦小的老闆娘麻利地替顧客收拾魚,他們守著鐵皮盆裡一尾尾大大小小遊來游去的魚,終日相依相伴,配合默契,很是幸福;我和肉鋪裡的大叔同姓,每次大叔給我稱好肉後,都會將肉去皮、切塊,將一塊塊紅白相間泛著油珠的肉和輾好的排骨為我裝好……家鄉的這片土地給了我和家人舌尖上莫大的幸福。

我喜歡旅遊,每次去外地遊玩外除了逛名勝古蹟外,還喜歡尋覓各處的小吃。記得十多年前出差到上海,坐了三天火車,一下車對什麼都驚奇,黑龍江的雪四月份才能融化盡,而上海卻是春暖花開。記得當時餓了,買了一個粽子,可吃到嘴裡讓我異常興奮,我從沒吃過包著臘腸的粽子。後來就專找沒吃過的東西買。有一種叫“喬老爺”的東西,像菠菜一樣綠,好像是糯米做的,同伴說不好吃就扔了,可我還是細細的品著吃了。過了一天後,我開始思念我的大醬和鹹菜了,上海到處是甜食,對我一個北方土生土長的丫頭片子來說,實在是太殘酷了。再後來我們一路又去了蘇州、杭州、無錫和南京,處於飢餓狀態多天的我終於在南京的鹽水鴨面前找回了食慾。後來明白,由於從小飲食習慣、生活狀態的不同,別的地方東西再好吃,我們都是無法認同的。骨子裡從小培育出的口味真的很難改變。有一年國慶節,電視上特別介紹中國各地的'美食欄目,介紹黑龍江養殖的林蛙時,主持人天花亂墜一通講解,吃的時候,他看到那伸著四肢的林蛙,想了又想,看了又看,然後又想了又想,看了又看,最後說:“這個有些害怕,吃?還是免了吧!”我想起了自己的上海之行,不免對他的“小膽兒”表示同情。

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人們對美食的理解更呈現出多樣化。食材、環境、烹飪方法……我和家人常常就在這片黑土地上尋覓和發現著。節假日我們在市區的大小飯店裡品嚐美食。潤亨的金絲餅、碳火烤肉;四季烤鴨不僅鴨子好吃,餐廳各個角落營造獨具特色的環境常讓我流連忘返;金土地的霸王魚、雪花村的自助餐、鮮道的日式料理……最近又學會了網上點外賣,發現了更多沒品嚐過的美食。點西餐、團醬骨,還能搶到超級便宜的大莊園牛肉……

我喜歡的美食在外地人嘴裡不見得好吃,而對於我來說由於童年的記憶與骨子裡的認同,只有家鄉的美食會讓我饞涎欲滴。這是黑土地的饋贈,也是我心裡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描寫家鄉美食的句子2

今天就來說說一道西安民間的美食:哄上坡——攪團。

西安人硬,吃麵拿盆上;西安人誠,你吃完了,不管夠不夠,還會再下一碗———吃不吃是你是事,下不下是我的事,總之一定要吃美!

西安人有文化,端一碗油潑面就可以侃下整個天下;西安人又很有情調,大道至簡的攪團也可以玩出浪漫。

攪團,一種懶人飯,做法簡單,但需要真材實料和真勞力;這就是攪團,一種智慧的飯,讓你獲得飽腹感而又養胃滋陰;這就是攪團,刺激而又營養全面。

關中的水土好,苞谷面油性大,香甜而又綿軟。苞谷熟了,新苞谷面是打攪團的最好材料。

當地的井水,無需過濾,更不必漂白和沉澱,富含礦物質,上硬火燒到剛剛翻浪,然後換成麥秸火,一手撒苞谷面,一手用擀麵杖攪動,攪動要慢。

麥秸火軟而大,隨氣流扭動,火苗舔著鍋底,左碰一下右挨一下,猴子掰苞谷一樣沒有定性,這讓攪團的溫度不高也不低。隨著苞谷面越撒越多,慢慢變稠,攪動頻率也要慢慢增加,具體多快,要根據實際,保障攪團黃澄澄不焦也不生。

這是個體力活,那時候,很多男人都是餓著肚子邊攪邊咽口水的。等到365攪,攪團開始有粘性時,停止攪動。

這時候,家庭主婦已經用鍋炒好了菜,熬好了醋,燙好了辣子。

吃攪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吃醋、漿水和辣子———自家釀的醋,紅亮亮,香噴噴,聞一下,滿口生津,喝一口,一個酸顫,後味甘甜濃郁,好醋!辣椒是秦椒,細瘦如線,鐵鍋燒熱,秦椒入內,焙乾。有喜歡辣的,顏色變鮮豔即可,不喜歡的,可焙的過一些,辣椒顏色發深就行。

流著淚,打著噴嚏把辣子放到石窩裡,用石錘砸,不可砸的太細,麥麩一樣大小即可。等砸的大半碗時,燒熱上好的菜籽油,“滋啦”一聲響,整個街道都香了起來。

放上菜,澆上農家醋或者漿水熬製的汁,放上黑紅的辣子,刺激,非常帶勁!

一碗下肚,額頭上,鼻頭上,全是汗,一個飽嗝打過,一句唱詞就吼出來:“吃飽了,喝足了,我和有錢人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