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語言運用

寫人文章的幾點常見誤區


誤區之一
以敘事開頭,陷入敘事衚衕。
題目明明是寫人,開頭卻以敘事寫起。
比如一篇文章的題目是《感謝爸爸》,本應寫到如下內容:爸爸怎樣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在學習上嚴格地要求我,在做人上不倦地教導我……通過多個材料來表達“感謝爸爸”的主題。可是就有學生這樣開頭:
數學老師把卷紙發下來了。我一看那鮮紅的不及格,立刻像洩了氣的皮球……
文章寫到這裡,同學們都能猜到故事怎樣發展了——
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裡,生怕爸爸批評我。可是爸爸不但沒有批評我,反而和藹地教育我、鼓勵我……
我問這個同學:我的推理對嗎?他使勁點點頭。學生也都笑了。一讀開頭就知道下文的文章不是可讀的文章。但本文最大的誤區是以敘事寫起陷入敘事的衚衕。你看,他感謝爸爸,可是到哪裡才出現爸爸這個主人公啊?到結尾!他感謝爸爸,爸爸的什麼行為值得感謝、感恩呢?除了一兩句鼓勵的話之外,再也沒有了。所以這篇文章不是一篇成功的寫人文章。
誤區之二
人物語言描寫不符合人物性格特點。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物,即使是孿生的兄弟姊妹,說話特點也還是有差別的。但是有很多學生不能準確形象地刻畫人物的語言特點,往往是千人一面,隨心所欲地安排人物的語言。具體表現在:小孩子說大人話,中學生說套話。農村老大媽說官話,。比如在《“會唱會跳”的垃圾筒》寫一個農村老大媽總是熱心為大家倒垃圾,這個無名英雄後來被人發現。小作者這樣安排老大媽和媽媽對話:
媽媽難為情地對她說:“大嬸,被窩多暖和,不要為大家奉獻了。”“我每天早晨去鍛鍊身體,順便都帶走了,不嫌麻煩,我也很欣慰。”“我住在這兒,閒著也是閒著,全身心為大家服務,我把這勞動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文中兩個人物都是普通群眾,但作者讓她們說話文縐縐的,一套一套的,這不符和人物特點,也不真實,把這段話修改一下,效果就會不同。
媽媽抱歉地說:“大嬸,大冷天,甭再為大夥兒忙活了。”“上了年紀的人,瞌睡少,早上去鍛鍊身體,抬抬手就帶走了。再說了,我這人閒不住,乾點活還舒坦些。”
修改後,一個勤勞的、隨和的農村老大媽形象躍然紙上。
誤區之三
人物外貌描寫不能體現人物性格特點。
不少中國小生寫人,都習慣於刻畫人物外貌。外貌描寫有沒有必要呢?有。但是這個外貌描寫一定要有助於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如督德的《最後一課》裡韓麥爾先生的外貌描寫:“我們的老師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韓麥爾先生的領結是皺邊的,但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充分體現了韓麥爾先生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高度敬意。但是,有學生在寫人物時提起筆就刻畫人物的外貌,也不管這個外貌是否有助於體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如一個學生在《“小霸王”》裡這樣刻畫小霸王的外貌:他,一張圓圓的小臉上,有一雙大眼睛,低鼻樑,小嘴,只要他一張嘴,你就可以看見那那稀稀的小牙齒。作者在文中要表現小霸王的霸氣,但是這段外貌描寫對錶現人物的霸氣有什麼幫助呢?幫助不大。
還有不少學生出現這樣的語病,應該屬於神態描寫的失誤吧。“聽著老師的批評,我的臉紅鎝像個大蘋果。”同學們,我們能看見自己的臉色嗎?除非照鏡子,我們是不能看見自己的臉色的。因此,我們只能這樣說,我覺得我的臉很燙,或者說,我想我的臉紅得像個大蘋果。

雙橋一中蘇勝美

寫人文章的幾點常見誤區
標籤:寫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