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國學小說

《紅樓夢》的賞析15篇

《紅樓夢》的賞析1

一部小說,最重要的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要交代清楚,可是中國小說最著名的代表作《紅樓夢》,卻在這幾方面都留下了太多的懸疑。本人研讀之下,對有關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感到不合情理之處甚多;雖前後連綴,考查再三,仍然是一片迷霧。今開列如下,以徵慧識。

《紅樓夢》的賞析15篇

一、賈府人物年齡之謎

1、林黛玉、賈寶玉

書中第二回說:“只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緊接著就是賈雨村應聘做家庭教師,“看看又是一載有餘,不料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學生……舊病復發,有好些時不曾上學。”在這些敘述過程中,沒交代季節和具體月份,但黛玉生日大,是二月十二。第六十二回探春和襲人談論生日時,襲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麼沒人?”看來此時黛玉年齡應該是六歲,不可能是七歲。而且按照過去民間風俗,計算歲數大多以虛歲為主。

接著出現了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作者通過冷子興的嘴,給我們勾勒出賈府大家族的歷史和現狀。這個誇誇其談的冷子興是一個什麼人物呢?為什麼他對賈府如此熟稔?書中介紹,此人是都中一個古董商,是賈雨村最相投契的有作為大本領的人。但這個身份只說明瞭冷子興的職業,第七回則註明了他是賈府地位重要的當家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女婿。周瑞夫婦在榮國府管理層中地位僅次於以資歷取勝的大管家,直接聽命於核心層驅遣,是被公子、小姐稱為周哥哥、周姐姐的有一定權威的人物。這樣看來,冷子興的演說就不是信口開河,而是令人可信的事實。

冷子興說賈寶玉:“如今長了十來歲”。這時寶玉和黛玉的年齡差是四歲多。

林黛玉在賈雨村伴送下乘船赴京都,路程再遠,船速再慢,也用不上半年時間。這一點通過賈母的話能反映出來,賈母說:“將寶玉挪出來,同我在套間暖閣裡,把你林姑娘暫且安置在碧紗櫥裡。等過了殘冬,春天再給他們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排吧。”可見林黛玉是在當年秋天從揚州出發,冬季到達賈府的。因此林黛玉到賈府時,還是六歲。

第三回黛玉回答王夫人時,陪笑道:“這位哥哥比我大一歲”。 這就出現了第一個年齡謬誤,寶玉此時到底是十幾歲還是七歲?第九十回賈母談給寶玉娶親時說:“況且林丫頭年紀到底比寶玉小兩歲”,又出現了第二個謬誤:林黛玉究竟比賈寶玉小一歲還是小兩歲?當然這個謬誤是續書中出現的。

再看林黛玉初進賈府時,左右瞻顧,事事小心,言談舉止深合禮儀。一個六歲孩子,即使受過教育,也難以面面俱到顧及周全,書中出現的分明是個嫻靜典雅的少女形象。從寶玉和探春(探春比黛玉還小)的對話,也根本不是孩提間的話語。探春聽到寶玉給黛玉取名“顰顰”,問道:“何處出典?”寶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況這妹妹眉尖若蹙,取這個字豈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寶玉笑道:“除了《四書》,杜撰的也大多呢。”還有作者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刻畫林黛玉的美。鳳姐一見黛玉即驚歎:“天下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標緻人兒”——是描寫小女孩的口氣麼?寶玉初見林黛玉時的形象:“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神仙似的妹妹”、 “捧心西子”更是對青年女性的讚語。同一回出現的探春,“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兒,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也不是五六歲的小女孩形象。

賈母讓黛玉和寶玉住在一個房間,中間只隔一個碧紗櫥,如果都是小孩子,還沒有什麼,如果是十幾歲的年齡,能不防嫌嗎?別說是封建禮教盛行下的賈府,就是現代人也不能這樣安排住宿。這又是人物描寫與實際年齡極不搭界之處。

讓我們繼續探討,書中並無任何過渡性的敘述,就到了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夢中與秦可卿發生雲雨之事。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再怎麼早熟,也不可能發生男女之事,這時的寶玉最小也應該是十四五歲年紀。實際情況怎樣呢?第五回寧國府賞梅(梅花開的時間應是臘月或正月)。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書中說:“因這年秋盡冬初,天氣冷將上來,家中冬事未辦……”劉姥姥見到鳳姐穿的是冬裝,“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說明又過了一年。接著是賈寶玉認識秦鍾,二人入家學讀書。第八回寫道:秦邦業卻於五十三歲上得了秦鍾,今年十二歲了。第九回賈寶玉對秦鍾說:“咱們兩個人,一樣的年紀……”

接著賈府經過秦可卿患病、寧國府家宴、秦可卿喪事、林如海去世一系列重大事件,時間不覺又來到年末。第十二回寫道:誰知這年冬底,林如海因為身染重疾,寫書來特接黛玉回去。賈政過生日時(書中沒寫具體日期)接到聖旨:賈元春被封為貴妃,並立即開始修建大觀園。如果是冬季,北京天氣寒冷,不可能進行園林施工,所以賈政過生日應該是轉過年的春天。龐大巨集偉的工程足足用了一年的時間才完工。第四十二回討論賈惜春作畫時間時,黛玉說:“倫理,一年也不多,這園子蓋就蓋了一年,如今要畫,自然得二年的功夫呢。”

元春省親該是又一年的元宵節。這樣算來,從第六回開始,時間整整過去了三年。

元宵節後,書中明確寫出,正月二十一,是薛寶釵的十五歲生日。這時的賈寶玉應該是十三歲。接著在第二十五回中也證實了這一點,寶玉中邪祟時,瘸和尚為寶玉治病,持玉念道:“青埂峰下,別來十三載矣”。

無論從薛寶釵過生日,還是從與秦鐘相識,兩者都能倒推出,第五回時的寶玉應該是十歲。十歲年紀就夢遊太虛幻境,還經歷男女之事,真是聞所未聞!端的“又向荒唐演大荒了”!

2、賈母

書中三十九回,賈母問劉姥姥:“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劉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賈母向眾人道:“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硬朗。比我大好幾歲呢!”可以推斷,此時賈母大約是七十二、三歲。時隔不多日子,應該是同一年,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對薛寶釵說:“我今年長了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怪不得雲丫頭說你好”。這樣看來,此時寶玉是十六歲,寶釵是十八歲。

第七十一回,書中寫道:因今歲八月九年級日乃賈母八旬大壽,與七十三歲相差七年。此時寶玉、黛玉、寶釵分別是二十三、二十二、二十五歲,都已過了成婚年紀,真是不可思議!

其後七十八回,寶玉作《芙蓉女兒誄》中說:竊思女兒自臨人世,迄今凡十有六載。晴雯死時是十六歲。可實際情況,晴雯比寶玉大。第六十三回寫到襲人的年齡:“大家算來,香菱、晴雯、寶釵三人皆與他同庚,黛玉與他同辰”。第六回寫到襲人比寶玉大兩歲:“襲人本是個聰明女子,年紀本又比寶玉大兩歲,近來也漸通人事。” 說明晴雯、襲人、寶釵三人同齡,都比寶玉大兩歲。賈母過八十大壽過了很久,而晴雯才十六歲,比她小兩歲的寶玉不能不是十四歲。說寶玉十四歲還比較合乎實際,因這時的園中姐妹都沒有出嫁。所以,賈母的年齡肯定出了很大問題。另外,書中很多人物的年齡都模糊不清。

二、地點上的烏龍

1、京都在哪裡

書中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雨村因問:“近日都中可有新聞沒有?”子興道:“倒沒有什麼新聞,倒是老先生的貴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異事。”雨村笑道:“弟族中無人在都,何談及此?”子興笑道:“你們同姓,豈非一族?”雨村問:“是誰家?”子興笑道:“榮國賈府中,可也不玷辱了老先生的門楣了!”雨村道:“原來是他家。若論起來,寒族人丁卻自不少,東漢賈復以來,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誰能逐細考查?若論榮國一支,卻是同譜。但他那等榮耀,我們不便去認他,故越發生疏了。”

子興嘆道:“老先生休如此說。如今的這寧榮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雨村道:“當日寧榮兩宅的人口也極多,如何就蕭疏了?”冷子興道:“正是,說來也話長。”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

金陵是南京,石頭城更是南京別稱,通過上面述說,金陵即是都中(都中即京都)。可從第三回開始,林如海託賈雨村帶黛玉乘船從揚州出發,赴京都前往賈府,京都明顯是北京。林黛玉到賈府後,書中多次出現下大雪場景,賈府臥室都有炕,手爐、腳爐等北方家居必要設施。南京不可能有那麼大的雪,更不會下得那麼頻繁。

第三十三回,寶玉捱打,賈母來了,很生氣地對賈政說:”去看轎!我和你太太、寶玉兒立刻回南京去!”

第一百二十回,書中寫道:且說賈政扶賈母靈柩,賈蓉送了秦氏、鳳姐、鴛鴦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賈蓉自送黛玉的靈,也去安葬。

另外還有很多地方都能驗證:京都是北京而不是南京。

這是地名上的第一個舛錯。

2、寧、榮兩宅相連還是相對

第二回賈雨村對冷子興說:“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這是賈雨村給出的賈府位置圖:“二宅相連”,應該是“二宅相對”;而且是東西相對。

再看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時的情況: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黛玉想道:“這是外祖的長房了。”又往西不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這裡寧國府與榮國府同在大街北面,東西相連。

大觀園的設計也是基於兩宅相連的地理形勢。先令匠役拆寧府會芳園的牆垣樓閣,直接入榮府東大院中。榮府東邊所有下人一帶群房已盡拆去。當日寧榮二宅,雖有一條小巷界斷不通,然亦系私地,並非官道,故可以聯絡。會芳園本是從北拐角牆下引了來的一股活水,今亦無煩再引。其山石樹木雖不敷用,賈赦住的乃是榮府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杆等物,皆可挪就前來。如此兩處又甚近便,湊來一處,省許多財力,大概算計起來,所添有限。通過以上敘述,進一步證明了榮寧二府的位置是相連而不是相對。還有第六十六回,柳湘蓮對賈寶玉說:“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罷了。”第六十三回,忽見東府裡幾個人,慌慌張張跑來,說:“老爺賓天了!”第八十八回,小丫頭琥珀過來回賈母道:“東府大爺(賈珍)請晚安來了。”第一百零七回,書中寫道:賈母素來本不大喜歡賈赦,那邊東府賈珍究竟隔了一層。以上都明確說明了寧榮二府東西相連。這說明賈雨村口中的寧榮二府位置是錯的。有人說第二回賈雨村看到的是賈府老宅,可書中並未交代,從他和冷子興的對話,說的就是賈府現狀。

三、人物的懸疑

1、祭祖活動中失蹤的賈薔

紅樓夢中主要人物以外,賈薔是出現頻率較高的人。第九回賈薔首次登場:這人名喚賈薔,亦系寧府之中正派玄孫,父母早亡,從小跟著賈珍生活,如今長了十六歲,比賈蓉生得還風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親厚,常共起居,寧府中人多口雜,那些不得志的奴僕,專能造言詆譭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麼小人詬啐謠諑之辭。賈珍想亦風聞得些口聲不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與房舍,命賈薔搬出寧府,自去立門戶過活去了。這賈薔外相既美,內性又聰明,雖然應名來上學,亦不過虛掩眼目而已。仍是鬥雞走狗,賞花閱柳為事。上有賈珍溺愛,下有賈蓉匡助,因此族中人誰敢觸逆於他。

因為賈珍與賈薔的特殊關係,修蓋為賈元春準備的省親別墅(大觀園)時,賈珍派賈薔下姑蘇聘請教習,採買女孩子,置辦樂器行頭,負責整個戲班籌建工作。回來後賈薔做了大觀園戲班的總管,並得到齡官痴心的愛。賈府敗落後,他和賈環、賈芸沆瀣一氣,利用代理管事的機會,偷典偷賣、酗酒聚賭,把賈府鬧得烏煙瘴氣。這裡想說的是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書中寫道:眾人圍隨賈母至正堂上,影前錦帳高掛,彩屏張護,香燭輝煌。上面正居中懸著寧榮二祖遺像,皆是披蟒腰玉,兩邊還有幾軸列祖遺像。賈荇賈芷等從內儀門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檻外方是賈敬賈赦,檻內是各女眷。眾家人小廝皆在儀門之外。每一道菜至,傳至儀門,賈荇賈芷等便接了,按次傳至階下賈敬手中。賈蓉系長房長孫,獨他隨女眷在檻裡。每賈敬捧菜至,傳於賈蓉,賈蓉便傳於他媳婦,又傳於鳳姐尤氏諸人,直傳至供桌前,方傳於王夫人。王夫人傳於賈母,賈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東向立,同賈母供放。直至將菜飯湯點酒茶傳完,賈蓉方退出去,歸入賈芹階位之首。凡從“文”旁之名者,賈敬為首;下則從“玉”者,賈珍為首;再下從“草頭”者,賈蓉為首:左昭右穆,男東女西。俟賈母拈香下拜,眾人方一齊跪下,將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簷,階上階下兩丹墀內,花團錦簇,塞的無一些空地。

《紅樓夢》的賞析2

《紅樓夢》是一部非常深奧的書,沒有“三國學”,沒有“水滸學”,沒有“唐詩學”,但是有“紅學”,可見《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舊的紅學以曹雪芹的《石頭記》和程高續書為研究物件,主要有三個派別:索隱派、考證派和小說派,當然還有其它一些派別。許多派別為破解《紅樓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並沒有成功。

考證派的實質是索隱

從表面看,索隱和考證是不同的。索隱是牽強附會、東拉西扯,考證是實證推理、多方求證。索隱重在附會,考證重在證據。一個是意會,一個是立言,有根本區別。但從本質上看,考證派也在探尋“真事隱”,二者其實是一回事。

考證派的代表人物一般認為主要有胡適、俞平伯。他們主要通過歷史資料考察來研究《紅樓夢》,例如《紅樓夢》這本書寫得很好,但原來不能確定作者是誰,胡適經過考證,確定這本書的作者是曹雪芹,胡適的觀點現在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

1921年,胡適的《紅樓夢考證》出版。胡適認為,蔡元培的索隱派是“猜笨謎”,他努力尋找《紅樓夢》中隱藏的“真事”,認為《紅樓夢》是“自傳小說”,其中的賈寶玉就代表著作者,賈家就是曹家。他把《紅樓夢》的研究引向歷史領域,對曹家的家史進行了歷史考證。胡適用曹家論證賈家,又用賈家說明曹家。

考證派自其誕生之日起就包含著致命的弱點,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弱點日益突出。史料是考證的生命,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考證派完全受材料左右和限制,而新史料的發現有很大的偶然性,這使考證工作面臨著僧多粥少,時常無米下鍋的困境。一旦新材料不復出現,考證勢必陷入停頓。有些從事考證工作的學者往往耐不住冷清,渴望著新材料的突然降臨,一旦摸到些蛛絲馬跡便萌生“很可能是真的”的.心理定向,於是以假當真的事時常發生。一些古董商故弄玄虛、以假亂真,把偽材料趁機塞給他們,造成了紅學研究的一場場鬧劇,敗壞了考證的名譽。另外,考證的內容往往碎細繁瑣,研究者的學術目光狹小,見木不見林,這樣勢必難以發揮已有史料的效率,造成寶貴史料的無形浪費。

因此,有的人對考證派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考證派本未倒置,是“國小”,是將《石頭記》庸俗化。

不過,應該說考證派很厲害,他們有些方法也是非常科學的。雖然胡適有些結論被質疑,並陷入了“曹賈互證”的怪圈,但是考證派做出了不少有意義的工作。

當代“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是胡適的關門弟子,1953年他出版了《紅樓夢新證》一書,以示跟胡適的承接關係。他不僅豐富完善了考證派的理論,也借用了考證派的方法,是考證派的集大成者。但周汝昌認為自己考證的目的是索隱。儘管考證派也曾經批判指責索隱派,但事實上,考證派和索隱派二者一直都是相伴而生。考證的實質也是索隱。

“看小說”是放棄“破解”

在歷史的長河中,紅學研究一枝獨秀的是小說派,主要有陳獨秀、吳宓,後來還有魯迅和張愛玲等人,也把《紅樓夢》當小說看。《百家講壇》讓小說家劉心武去講《紅樓夢》,可能跟這也有關係。

王蒙先生說,現在“看小說”的人非常多,而“猜謎”的人相對比較少。王蒙先生說的是事實。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周汝昌、劉心武、霍國玲這些大家們都在“猜謎”。大家們在“猜謎”,是因為《紅樓夢》有謎可猜,是因為“真事隱”。有些人不想“猜謎”,是因為根本就猜不著。

雖然曹雪芹已經說有“真事隱去”,但是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不相信書中有“隱”。雖然脂硯齋早就批註說“五色花紋纏護”是指“文”,而“色”是“燦若明霞”,這些人瞪著眼睛不承認“犯了色”就是重了色。他們認為“通靈寶玉”是“五彩”而不是紅色的,認為《紅樓夢》只是小說,無謎可猜,無隱可索。口口聲聲說“沒有什麼探佚”。曹雪芹已經說了,讀者在醉淫飽臥之時,避世去愁之際,將《紅樓夢》當小說把玩一下,是可以省很多壽命筋力的。也就是說,在吃飽喝足的時候,是可以把《紅樓夢》當小說看的。但是要研究《紅樓夢》,就必須要把書中的“隱”找出來。書中的“隱”其實是歷史,是“真事”。作者寫作《紅樓夢》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記錄這段“真事”,為“閨閣昭傳”,戒妄動“風月之情”。

脂硯齋曾經批註說,這部書應當反著看,方是會看。畸笏叟也曾經批註此書應以反看為幸。曹雪芹更是通過賈瑞的故事,告訴我們反看“風月寶鑑”非常要緊。如果非要正看,或者非要當小說看,跟賈瑞一樣,那就是很不幸,不會看。如果《紅樓夢》已經被破解,大家都知道什麼是“真事”,你去“看小說”很正常。否則,“看小說”實際上就是自己放棄了對“真事”的探尋。遇到危險時,駝鳥有時會把頭埋進沙土,以為自己啥也沒看見,就什麼也沒發生,其實並非是這樣。

《紅樓夢》到第78回就結束了,如果正看《紅樓夢》是沒有結尾的,要想看“全”,只能看別人根本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續書。這部書並沒有什麼“佚”,當然也就沒有“探佚”,但是《風月寶鑑》一定得反著看才能看懂。

有人認為,《紅樓夢》非常優秀,“看小說”成為主流,這已經足夠了。的確如此,當今“猜謎”的人只是少數,但是少數人仍然也不能看懂《紅樓夢》,能“破解”此書的只有一個人。脂硯齋說,能解此書者當有辛酸之淚。如果有人能解此書,她和曹雪芹將大快於九泉之下。

有的刊物本來比較權威,更應該站在高處,廣泛吸納全國各種紅學流派的思想觀點,而不應該自降身份、固步自封、黨同伐異,成為“精英紅學”或者“小說派”的輿論陣地。

索隱有風險

自新世紀以來,當代紅學回歸索隱派的傾向明顯,紅學界主流非主流學人許多都在索隱,只是各自索隱的方向及內容,因喜好側重不同而不同。“猜謎”的人越來越多了,索隱派自己認為是“復興”,而其他派別的人認為是索隱派又“復辟”了。不管是“復興”,還是“復辟”,“猜謎”的隊伍反正越來越大了。

索隱派有時從書中的只言片語中,能看出些情節之外的某些“微言大義”。索隱派經常把《紅樓夢》中的故事隱喻歷史上的真事,把《紅樓夢》中的人物影射為某一歷史上的真人。用拆字、諧韻、模擬的方法,解讀故事。其代表人物古代有周春、現代有蔡元培,這都是十分著名的學者。

索隱派紅學主要論點有“納蘭性德家事”說、“董小宛家事”說、“康熙朝政治狀態”說等,蔡元培還認為,賈家就是偽朝廷,賈家子孫就是各部門,寶玉就是傳國玉璽。例如賈赦的妻子是邢夫人,而賈赦代表了刑部。索隱派代表性的著作是王夢阮、沈瓶庵的《紅樓夢索隱》和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

在考證派和小說派的打擊之下,自二十年代以來,索隱派紅學便進入了衰竭時期。更重要的是人民群眾不買賬,人們拿他們索出來的“隱”,還是看不懂《紅樓夢》。慢慢的索隱派被人民群眾所拋棄。但現在,仍有一些人仍然以索隱派傳統的手法來索隱,寫出了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著作。

有些人對索隱派嗤之以鼻,然而書中有“真事隱”,索隱其實是破解《紅樓夢》的惟一方法,但這種方法是有巨大風險的。考證和看小說沒有什麼風險,而索隱則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為索隱的結果往往與人們的固有認知有巨大的反差,特別是索隱又不是很成功的時候,顛覆性的結論很難讓人接受。有的人指責、有的人謾罵、有的人嘲諷。蔡元培如此,霍國玲也是如此。

現在,甚至連索隱本身有時候已經成了一個抬不起頭的事。誰要說自己是索隱,馬上會招來異樣的眼光,有的人抱以“呵呵”一笑,好像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在一些人眼裡,索隱等於臆測。如果索隱派的人士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太合人意,有人就會說,索隱分子都是這調調,腦子都像四方磙子。還有些紅學家認為,索隱派獲得一些官方與民間的推崇,是莫大悲哀,不可理解。我想,《紅樓夢》有“真事隱”,應該是可以索隱的,索隱可以不成功,但不能說成是“娛樂”,更不能認為是周汝昌先生的“餘毒”,也不能因為蔡元培先生走錯路,別人就不能索隱了。

《紅樓夢》有太多的謎團,劉心武先生以小說家的視角來看《紅樓夢》,給每個人物都找個“原型”,他對高鶚不滿意,要重續《紅樓夢》。他的做法儘管也能自圓其說,但無論如何也只是他個人的一家之言。

《紅樓夢學刊》對劉心武先生的能力進行質疑,認為他誤導了觀眾。但劉心武先生認為自己有權利研究《紅樓夢》,在這個問題上任何個人或機構都無權當法官。

反正都不解“其中味”,誰怕誰呀!

《紅樓夢》的賞析3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

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註釋

1、開闢鴻蒙,開天闢地以來。鴻蒙,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前的渾沌狀態。

2、奈何天,無可奈何的日子。

3、遣,排遣;愚,我;衷,內心深處的情懷。

4、金,金釵雪裡埋,指薛寶釵;玉帶林中掛,玉,指林黛玉。和其他紅樓夢中女性。

賞析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

一開始便是情字何其重要,那鴻蒙便是情。演紅樓夢也從這個,情字入手,更加證明“宿孽總因情”了。誰為情種?試問世間誰是痴情的。

都只為風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遣愚衷。

人人都圍這情字轉,天、日、時中,去奈何,去傷懷,去寂寞,這都是傻人在試遣愚衷而已。這情本是虛幻的,是無常的,是空的。當成真去看去做,豈不是傻?豈不是愚?

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金和玉從最寬泛的意義上來說,可以包括正、副、又副十二釵,甚至是整個賈府及與之相關的青春女性,但是從其特指意義上來說,卻是指兩對金玉,即寶釵、黛玉和湘雲、妙玉,懷和悼的些微差別正說明了小說中,四人結局的差異,也就是寶釵、湘雲健在,而黛玉、妙玉早亡。

《紅樓夢》的賞析4

原文:

將那三春勘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

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

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

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賞析:

"虛花悟"實際上就是"惜春悟"。她從三個姐姐的遭遇中,看透了人世間的榮華富貴,意識到自己的未來。她認為人就如花一樣。花不論是滿園的"夭桃",或遍山的"杏蕊"最終都捱不過秋霜;人不管貧窮或富貴,都逃不脫"生關死劫",又何必空自忙碌受折磨?因此,她年紀輕輕,就產生了棄世的念頭,撲滅了自己青春的火焰,去"覓那清淡天和"的生活,出家當尼姑去了。

《紅樓夢》的賞析5

[清]曹雪芹

鏡裡恩情,更那堪夢裡功名!

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

只這戴朱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

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

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

問古來將相可還存?

也只是虛名兒後人欽敬。

作品賞析:

這支曲子,寫李紈的遭遇和命運。在李紈的一生中,她遇到的兩次"幸福"都是很短暫的,而漫長的歲月是在寂寞空虛苦悶中度過的。美妙青春年華,"去之何迅",留下的只是"鏡裡恩情"和"繡帳鴛衾"的回憶;後半世"望子成龍",剛剛"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之際,卻突然一轉,"昏慘慘,黃泉路近"!希望全然破滅。李紈的這條生活道路,在封建末世年輕的寡婦中是很有代表性的,有多少寡婦懷著同樣的希望,遭到了同樣的結局。儘管她們都博得了"貞節"、"賢淑"的美名,但又有什麼用呢?

高鶚的續書沒有寫出賈蘭“昏慘慘,黃泉路近”的結局,反面美化成什麼“蘭桂齊芳”,團園復初,這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也削弱了《紅樓夢》一書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紅樓夢》的賞析6

原文: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

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賞析:

[評介]這是《紅樓夢》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時也是這十二支曲子的總括和提示。

這首序曲交代了《紅樓夢》的起緣。在這裡,作者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氣,借風月之情來抒發他的“愚衷”。誠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了“風月情濃”,表現了寶、黛之間的愛情。但這種愛情是建築在對封建禮教叛逆的基礎上的純潔的愛情,並不是“才子佳人”式的庸俗愛情。因此,“悲金悼玉”既不是什麼“色空幻境”的描寫,也不是什麼“情場懺悔”之作,而是通過青年男女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來表現封建社會末世之“天”這樣一個深刻的主題,排遣作者的“愚衷”,這個“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補“天”而又無法可補的思想矛盾。

《紅樓夢》的賞析7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賞析:

1、先寫眉眼,再由面部寫到全身,轉而又回寫目光、氣息,從細部、區域性到全部,又回到細部,符合寶玉對黛玉的觀察順序;

2、以眼神為重點,側重具體描寫,從神態、行動和心理方面進行總體描寫答1、不完全順著寶玉的觀感寫,如“心較比干多一竅”,則完全是作者的主觀評價;

3、藝術源於自然而又應該高於自然,作者沒有必要拘泥於寶玉的審美觀照,這裡略帶一點作者的主觀感受,正是恰到好處,便於對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進行全面刻畫,為下文故事情節的發展作鋪墊。

《紅樓夢》的賞析8

原文

[清]曹雪芹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

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作品賞析:

這是《紅樓夢》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時也是這十二支曲子的總括和提示。

這首序曲交代了《紅樓夢》的起緣。在這裡,作者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氣,借風月之情來抒發他的“愚衷”。誠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了“風月情濃”,表現了寶、黛之間的愛情。但這種愛情是建築在對封建禮教叛逆的基礎上的純潔的愛情,並不是“才子佳人”式的庸俗愛情。因此,“悲金悼玉”既不是什麼“色空幻境”的描寫,也不是什麼“情場懺悔”之作,而是通過青年男女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來表現封建社會末世之“天”這樣一個深刻的主題,排遣作者的“愚衷”,這個“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補“天”而又無法可補的思想矛盾。

《紅樓夢》的賞析9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是由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紅樓夢》第五回。這首曲子主要描寫《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而《紅樓夢》就是四大名著之一,我讀完它後感觸頗深。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它形象生動又一針見血的語言。

《紅樓夢》中的語言似潺潺流水般細緻柔和,又有似滔滔江水樣的磅礴氣勢。或喜、或悲、或抑揚、或頓挫。書頁是無聲的,文字是沉默的,可我卻在字裡行間讀出了那種由內心而發出的聲音。規整的黑色字型彷彿擁有了生命,擁有了色彩,擁有了形態。他們在我眼前跳躍奔跑,形成了一幅幅色彩鮮明的畫,許多幅畫串在一起,又變成了栩栩栩如生的動態畫面。

而作者在敘寫巨集大故事的同時,也不忘對人物進行細緻的描寫,且語言真切,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就可以看出每人的性格特點,十分井井有條、繪聲繪色,讓人身臨其境,沉浸其中。據統計,《紅樓夢》中總共描寫了九百多號人物。有豪門大戶、封建人家、青年才俊、市井潑婦。每個人在曹雪芹的筆下都有不同於別人的語言特點。相信大家都還記得一個想上賈府討點好處的“老寡婦”劉姥姥。她初次進賈府,是為了給女兒女婿家要點兒東西過年。但去別人家討錢討東西的事情怎麼好意思開口呢?可大老遠跑過來,總不能白來一趟。只能說了句:“你那爹在家怎麼教你來?打發咱們做煞事情來?只顧著吃果子咧。”自己不好意思說便啟發外甥,也是聰明。而“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若我們也這樣,那些莊稼活也沒人做了。”這樣純樸的語言十分符合一位農村而來的婦人,表現出了對老太太的抬舉與討好,又包含著勞動人民生來就決定的命運。在面對賈芸有難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豪氣,說了這樣的一段話:“不妨不妨,有什麼不平的事,告訴我,替你出氣。這三街六巷,不管他是誰,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剛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離家散。”這樣的一段語言描寫也十分符合劉姥姥這樣市井人物的身份。可見作者對語言都把控十分精準、爐火純青。

《紅樓夢》中的語言又十分的生活化。在第六十五回對尤三姐與賈璉和賈珍的嬉笑怒罵的描寫就運用了許多俗語和歇後語。尤三姐站在炕上指著賈璉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馬弔嘴的,清水下雜麵,你吃我看見。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張紙兒,你別油蒙了心,打量我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這會子花了幾個臭錢,你們哥倆兒拿著我們姐兒兩個權當粉頭來取樂,你們就打錯了算盤了。”這段話運用了“你吃我看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打錯了算盤”等俗語,表現尤三姐性格的潑辣,語言十分具有表現力。

《紅樓夢》中既有俗語也有詩句,這讓整本書充滿了文學性,更好地展開了情節的描寫,塑造了人物形象。如“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句詩有些人也許會以為花謝是自然現象,但是黛玉將自己比作詩中花,已經暗示了黛玉葬花的結局。

翻開《紅樓夢》,我看到了書中的人物踏著輕快的腳步,走出書頁,向著我而來。我不僅是在看板板正正的文字,更是透過書中的語言,幻想著他們在賈元春封貴妃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直至賈家滅亡時人心惶惶,不可終日之景。對於《紅樓夢》這本書西方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的說法,確實是這樣的。他讓我們感受到了由文字語言散發出的美

《紅樓夢》的賞析10

原文:

鏡裡恩情,更那堪夢裡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

只這戴朱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

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後人欽敬。

譯文

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哪料富貴功名也像夢境一樣虛幻!青春年華迅速消逝!別再提什麼夫妻恩愛。就是頭戴珠冠、身披鳳襖,也抵擋不了變化無常的命運。雖然常說,人生不要到了老年再遭受貧窮,也一定要積些陰德留給兒孫。縱然是氣字軒昂頭戴簪纓,金光燦燦胸佩金印,威風凜凜爵祿高顯,還不是轉眼間來到黃泉路上。請問從古到今有幾個文臣武將今天還在?也不過是留個虛名兒讓後來的人欽佩敬慕罷了。

註釋

晚韶華:字面上說晚年榮華,其真意是說好光景到來為時已晚了。

“鏡裡”二句:意思是李紈的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沒有料到她兒子的功名、自己的榮華,也像夢境一樣虛幻。

韶華:這裡喻青春年華,與曲名中喻榮華富貴有別。卞藏本該句為“那美韶華韶華何迅!”

繡帳鴛衾(yuān qīn):指代夫妻生活。卞藏本該句為“繡帳鴛衾。”

“只這戴珠冠”三句:是說待李紈可享榮華時,死期也就臨近了,這是得不償失。只:即使,即便是。珠冠、鳳襖:是受到朝廷封賞的貴婦人的服飾。這裡指李紈因賈蘭長大後做了官而得到封誥。無常:是佛家語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滅、變化無常,後俗傳為勾命鬼。卞藏本“戴珠冠”為“帶珠冠”。

陰騭(zhì):即前曲所謂“陰功”,指暗中有德於人。積兒孫:為兒孫積德。

簪纓(zān yīng):古時貴人的冠飾。簪是首飾,纓是帽帶。

金印:亦貴人所懸帶。《晉書·皇后紀論》:“唯皇后貴人,金印紫綬。”

“問古來”二句:說李紈本來大可不必“望子成龍”。卞藏本“虛名兒與後人欽敬”為“虛名兒留與後人教領”。

賞析:

這支曲子,寫李紈的遭遇和命運。在李紈的一生中,她遇到的兩次"幸福"都是很短暫的,而漫長的歲月是在寂寞空虛苦悶中度過的。美妙青春年華,"去之何迅",留下的只是"鏡裡恩情"和"繡帳鴛衾"的回憶;後半世"望子成龍",剛剛"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之際,卻突然一轉,"昏慘慘,黃泉路近"!希望全然破滅。李紈的這條生活道路,在封建末世年輕的寡婦中是很有代表性的,有多少寡婦懷著同樣的希望,遭到了同樣的結局。儘管她們都博得了"貞節"、"賢淑"的美名,但又有什麼用呢?

高鶚的續書沒有寫出賈蘭“昏慘慘,黃泉路近”的結局,反面美化成什麼“蘭桂齊芳”,團園復初,這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也削弱了《紅樓夢》一書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紅樓夢》的賞析11

[清]曹雪芹

留餘慶,留餘慶,

忽遇恩人,

幸孃親,幸孃親,

積得陰功。

勸人生,濟困扶窮,

休似俺那愛銀錢、

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減,

上有蒼穹。

作品賞析:

這首曲子寫巧姐。巧姐是《紅樓夢》中,眾我的貴族子女中,唯一走向自食其力的人。作者並沒有把巧姐的這條生活道路,當作悲劇來寫,而是以慶幸的口吻予以肯定,這是所有的判詞和曲子中僅見的例子。

我們通觀《紅樓夢》對王熙鳳的描寫,就可以推知作者在這裡並不是讚頌王熙鳳的“濟困扶窮”而“積得陰功”。在第十五回中王熙鳳曾對鐵檻寺老尼靜虛說:“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麼,我說要行就行。”所以曹雪芹這支曲子中,只不過是借題發揮,反話正說。王熙鳳是一個心機用盡,壞事做絕,一點也不留餘地的人,她放高利貸,盤肅窮人,逼人斃命,完全是一個“愛銀錢,忘骨肉”的人,我們還可以由此想到,賈府以至整個封建地主階級,不正是由於作惡多端,欺壓人民,而瀕於崩潰的麼!作者反覆詠歎“留餘慶”,是含有深意的。曹雪芹遷居北京西郊旗地,雖處於貧困之中,不為貧困所屈服,而以貧困驕人。他對窮苦人非常關切,竭誠救助。鄰居白媼,貧病交迫,孤苦無依,曹雪芹照顧她的生活,醫治她的疾病。及白家瞳新屋落成,分給她一間,使她不致於流離失所。(見敦敏《瓶湖懋齋記盛》)這樣的環境和生活,使曹雪芹逐步地接近於人民。作者在寫賈府衰敗之後,一方面寫統治階級內部骨肉相殘,一方面又寫農村勞動婦女劉姥姥把巧姐從火坑裡救出來,既是對虛偽的封建道德的揭露,也是作者“勸人生,濟困”的思想表現。

《紅樓夢》的賞析12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

瞧不盡鏡裡花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挨不明的更漏

喔……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

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

喔……

賞析

歌詞取自曹雪芹的《紅樓夢》,是賈寶玉所唱《紅豆》曲的歌詞。這是一首愛情的頌歌。“紅豆”即相思豆,唐代王維《紅豆》詩有“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之句,詩歌中常用以代指相思,此處借指血淚。首句“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點出全曲的愛情主題。以下用一連串排比句表現熱戀中的青年人為愛情而苦惱的情景。“開不完”、“睡不穩”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換寫痛苦的年復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詳寫因愛而引起新仇舊恨,食不下咽,鏡容消瘦。結句又用青山隱隱、綠水悠悠比喻愛情之難以割捨。

歌曲為多句體樂段結構。全曲以第一樂句的節奏型為基本節奏貫穿、發展,這種數板式的節奏型加上環繞性的音調進行,似吟似誦地表達了含蓄的情感。歌曲最後兩樂句與開始兩樂句相同,前後的呼應增強了全曲的統一性,也進一步藝術地體現了相思之情。

整首歌曲可以說架構在抒情、婉轉、規則、整齊、平和與傷感氣氛上。因此,《紅豆詞》所言所訴,決非盡是詩情畫意,而包含痛苦與傷感的呈訴,所以演唱表現,就得明瞭作者,方能體會其中的意念,然後才能表達出它的意境。

《紅樓夢》的賞析13

原文: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一個枉子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賞析:

作者在這支曲子中,進一步抒寫了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真摯的愛情。他們"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都是心地純潔,聰明善良的青年。這樣一對有情人,能不能結合呢?作者用兩個設問,懷著含蓄而又誠摯的感情,把人們帶到現實世界裡來。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在封建宗法制度的統治迫害下,有情人難成眷屬,只能空自嗟,枉牽掛。接著應用"水中月"、"鏡中花"這兩個形象化的比喻,對造成這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愛情悲劇的現實提出了質問,最後用眼淚的控訴作結。整個曲子婉轉深沉,發人深思。當然作者不會認識造成這個愛情悲劇的社會原因,但他寫出這種悲劇,明白而響亮地發出吶喊,提出控訴,也是難能可貴的。這種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使這部偉大的作品發出反封建的思想光芒。

《紅樓夢》的賞析14

我是《紅樓夢》,我的作者是清朝的曹雪芹。我剛出生時,非常受人尊敬,很多人家中都有我的兄弟姐妹。可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我的小主人剛看完我就往桌子上一放,沒想到我沒站穩就摔了下去,然後我就暈倒了。

當我再次醒來時,我發現自己已經穿越到了20xx年的路橋圖書館。我很喜歡這個新家,各種各樣的藏書都有,而且環境寬敞明亮。

剛開始我盼著等著,很希望有小讀者們會來關注我。終於有一天,有一個小姑娘向我走了過來,可是沒想到,她的手最後落到旁邊的《馬小跳》身上。為什麼他們寧願選擇一本故事書也不願意多看我一眼呢?我還被評為“中國四大名著”呢!

過了幾天,終於有人把我從書架上抽了出來,他輕輕地讀著我的名字:“《紅樓夢》。”然後就把我借走了,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終於到他家了。他的家好大啊,比古代的小主人家裡大多了。我以前的小主人到了晚上還要點蠟燭才能看清我的每一個字,可是他卻不用,只要一按開關,所有的燈便亮了。不過他只是把我放在桌上,並沒有看我一眼。

幾天後,他的幾個好朋友都來了,只見他拿起我,對他的幾個朋友說:“你看,我這次去路橋圖書館借了本《紅樓夢》,我現在都已經看名著了!”我聽到他得意的笑聲。“那你知道《紅樓夢》裡講了什麼故事嗎?”有一個朋友問他。“這個……這個……”這下他可答不出來了。他生氣地把我往床底下一扔,就出去了。我想:可能是因為我,所以小主人被嘲笑了。

後來的幾天裡,我經常與蟑螂、蜘蛛作伴,灰塵佈滿了我的身體……

終於到了還書的日子,小主人又把我從床底下拿出來,送回到路橋圖書館了。從那以後,我又躺回到冰冷的書架上,可是我什麼時候才能等到一個真正願意看我的小讀者呢?

《紅樓夢》的賞析15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夢裡花開,夢裡花落。經歷了那夢幻般的洗禮後,只因那絳珠仙草與神瑛侍者的愛情悲劇,便幻化成通靈“寶玉”的凡胎,一場痴情佳話,一段曠世絕戀,紅樓夢中人,說不盡的繾綣與悲哀,夢中的紅樓,我只願遊歷塵世,為你保全……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這是一個才華橫溢而清冷孤傲的女子,不願染指塵世汙濁,只願留那盈盈一袖的芳香。雪花飄落潔淨無瑕,地上的寶玉仰望這纏綿,我的珠簾到底是誰的牽掛……瀟湘妃子與通靈寶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一個常感寄人籬下,飲恨而終;一個乖張叛逆,落得剃度出家。他們都把彼此引為知己,互相愛慕,同看《西廂記》;他們嚮往自由的婚姻,但這卻是封建禮教所不允許的。寶玉鄙視功名利祿,他不喜歡所謂的“正經書”,卻偏愛“雜書”,還對程朱理學提出了大膽的質疑,這絕對是當時封建君主制度下的“逆子貳臣”。黛玉敏感而銳利,她是寶玉絕對的擁護者,可她的性格,卻終究抵不過寶釵的圓滑溫婉。“帶斷玉碎”,在堅韌的山盟海誓,在封建社會所謂“人生之道”的壓迫下,孤立無援,也終究是索然無味;再甜美的詩書蜜語,也終敵抵不過家族人的矇騙包辦,在溫婉的關心愜意,也終究無法將愛進行到底……只是因為寶釵性情溫婉,與賈府人關係好?我看未必,寶釵對寶玉是有真情,再加上寶黛二人背離了封建禮教,才落得個悲劇下場。

“金銀箱滿笏滿床,奩妝玉帛堆滿堂。不知繁華盛幾世?花落人亡兩茫茫。”從賈府剛開始的“金玉滿堂”到最後卻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其實這經歷又何嘗不是曹雪芹這個曠世奇才經歷的縮影?是啊,只有真正經歷過坎坷和不幸才會將人生和社會悲劇性感知和把握的如此恰到好處吧。也許這位先生在寫書時已經將自己幻想成裡面的某個人物,把自己也變成紅樓夢中人,將滿腔無奈與悲憤化為筆下的動力。於是乎,狡猾如熙鳳,聰明如平兒,豪放如湘雲……大觀園的繁華與衰敗凝華在一本書中,以眾姐妹的歡聚始,以眾芳凋零,人去樓空終,給了我們一種“繁華落盡空悲切”的無限遐想。

人莫知“妝容易逝香腮雪“的悲涼,人莫悟“彈指揮間過眼雲煙”的惆悵。夢中的紅樓,紅樓夢中人,不過是警幻與現實之間的寫照。"說到心酸處,荒唐與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紅樓夢中人,一個時代的閃現;一膜一仿,悲涼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