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熱門】《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東周列國志》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

之前,我在網上買了一本書,叫《東周列國志》。它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發生的故事。我買回家讀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也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內心與東周各國滅亡的原因,讓我好想走進了春秋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東周建立,但因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千百年的戰爭,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的上歷史的舞臺,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這本書中講述了春秋列國時的許多史實,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

這本書中有許多道理,在負荊請罪中,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沒有與廉頗不合,而是處處讓著他。而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苦心,竟背上荊條向藺相如謝罪。我學到了藺相如顧全大局與廉頗知錯能改的精神。在重耳出亡中,重耳因被人打敗,逃離國家,帶著門客受苦受累。有一次,介子推端來一碗肉湯,重耳問肉哪裡來的,介子推說是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來的,重耳淚流不止。機子推一心為主,竟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真是一個好臣子。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的書,可以學到不少知識,希望大家看一看。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2

幾天前,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是一本明朝作家馮夢龍寫的長篇歷史小說。

《東周列國志》講的是西周時期周幽王為了博得妃子一笑,在驪山烽火臺上點燃燈火,戲弄各路諸侯,造成了西周滅亡,東周開始,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作亂,朝廷裡一片狼藉,天子變成了傀儡的局面。周王朝從盛興到衰敗,開始走向了末路,周王朝的各種禮制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這本書最有名的要數“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和“戰國七雄”秦、齊、楚、燕、趙、魏、韓了。他們的出現和形成都和戰爭有關。如果讓我用兩個字概括整個東周時期,那我肯定是這兩個字——亂世!

《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講的是整個東周時期發生的一些歷史事件,所以一定有許多人物,最主要的`有: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稱霸諸侯的齊桓公、流亡多年的晉文公、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仁義誤國的宋襄公、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變法強秦的商鞅、兵法如神的孫武、裝瘋賣傻的孫臏、神機妙算的孫叔敖、百戰百勝的吳起、一夜白頭的伍子胥、完璧歸趙的藺相如、負荊請罪的廉頗、瞞天過海的李斯、周遊列國的孔子、有勇有謀的白起……

看完這本書,我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明白了遇到危險要保持冷靜,做事一定要謹慎小心、隨機應變,不能相信一些心術不正的人等許多道理。看來這本書是對我們很有幫助的。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3

一切都要從一泡龍漦開始說起。兩千多年前的周厲王也許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當時的一時好奇,最終竟然葬送了周家幾百年的基業。褒姒進京,烽火戲諸侯,犬戎用鐵騎踏平了大周的心臟――鎬京;平王東遷,鄭國崛起,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嶄新的一頁,至此中原大地上戰伐不止。本書正是由此開始,記載了平王東遷至秦國統一五百年間的.歷史。其間有鄭莊,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夫差,勾踐等你方唱罷我方唱,有齊楚燕韓趙魏秦群雄並起,逐鹿中原。一場場戰爭將中國拖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封建時代,本書大體上以史實為基礎勾勒了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讀完之後讓人蕩氣迴腸,感慨萬千。

讀完此書後我發現了春秋戰國的迷人之處。雖然那個時代的人們在生活上無法同今人相比,可是我卻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那是我們現在很少看到過的但又十分渴望的一種精神。那是一種拼搏,一種為了理想可以放棄安逸生活,甚至用生命去實現它也絕不後悔的精神。就像晉文公為了回國,顛沛流離十幾年毫不懈怠鍥而不捨的精神,像商鞅為了變法敢於得罪權貴的大無畏精神,而這正是我們現代人很少具有的。

其實曾經一直感覺到困惑,為什麼中國歷史五千年卻偏偏在那個時代科技文化快速發展,現在終於明白了。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實現夢想的時代,只要你有才能就會有用武之地,就像百里奚、孫叔敖一樣,所以人們都可以為了夢想去努力去拼搏。並且他們所追求的東西是符合道義的,就像刺客豫讓為殺趙王毀容吞火炭一樣,雖然行為過激但是確實讓人敬佩,因為他們要追求是他們所信奉的道義,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似乎那個道義是比金錢和生命還要重要的東西。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4

這本書由明朝的馮夢龍著作,看到第一句就會讓人想到一個人,一杯茶,一方驚木。我在書裡看到的是詩詞若干,人物如雲。而讓我喜歡的不僅是他的詩詞,感興趣的也不僅是他的故事,我在書裡看到了一個個謀略。

看穿越文的人或者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穿越者在現代是小白,到了古代就是人才。其實古代人真的就像大家想的那麼笨,那麼落後嗎?事實告訴我們並不是那樣的,我們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但是如果說文韜武略,你就算穿到古代也未必能及人家萬一。

古之智者,其思想過了千年依然讓我們歎為觀止。除了四書五經,還有《孫子兵法》,還有《四大名著》,裡面的智慧多如繁星,而陰謀詭計也是讓人難以想象。剛看了《隋唐英雄傳》這在當下很火的一部電視劇,其中有一幕,李密使計欲讓隋朝滅於歌聲之中,結果無數歌女,孩童死於非命。這讓我想到了一將功成萬骨枯,也深刻體會到了,權勢之爭,甚至戰爭,最遭殃的一定是百姓。而耽於享樂的楊廣竟然還聽著那個亡國之曲,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當然,李密之計很毒,縱觀歷史,這樣的毒計似乎很多,就算被稱讚的好計,也是不知傷了多少普通百姓性命。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姓名,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寥寥幾句,道不盡世事興衰。看這樣的書猶如醍醐灌頂,借古觀今,我們的安穩又是多少人的付出,在人與人的交往,對事件的處理,我們是否又能做到圓潤果敢。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可以明智,讀書可以知禮儀。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書都是公平的,明明白白的展現給每一個人,只是有多少人能靜觀書文,能做到學為致用呢?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5

中國古典名著中哪部誕生的成語最多?既不是紅樓夢,也不是三國演義,而是明朝人馮夢龍的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像一鳴驚人、臥薪嚐膽、紙上談兵、完璧歸趙等這些我們熟悉的成語都來自這本著作。

想知道更多的成語嗎?想知道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東周列國志》吧!古人云:“亂世出英雄。”這本書可以我們認識許多豪傑。有雄心萬丈。的君主;有經天緯地的能臣; 有徵討殺伐的將士; 還有各種能人義士…… 這些鮮明的形象,將枯燥乏味的歷史教科書,演變成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書上的故事生動、感人,一讀就能感受到古人特別的精神。如臥薪嚐膽告訴我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雪恥,要以超人的毅力刻苦自勵。而退避三舍更反映出了古人在戰場上不忘當年承諾。總之,讀《東周列國志》,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收穫:一是勵志,它激勵我們胸懷寬廣,目光遠大,以天下事為己任;二是益智。

從兼併戰爭和宮廷紛爭中,可以學習瞭解到古人的政治謀略,提高警惕,防範奸詐小人和陰謀詭計;三是警示我們從昏君亂臣中得到啟示,瞭解歷史規律,增長知識;四是提高文化修養,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成語及故事。我推薦大家也來讀這本書。願大家在讀這本書時能收穫快樂!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6

記得四年級時第一次讀此書,那時對歷史知識不是太瞭解,只是記住了一些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如今再讀,對歷史知識和歷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首先,感慨作者對歷史人物和知識的掌握。本書記述了春秋戰國時代五百多年的歷史,全書一百八十回,時間漫長,人物眾多,事件複雜,頭緒紛繁,但作者做到絮而不亂,前後貫穿,上下銜接。

第二,本書的價值在於稱頌明主賢臣時,無情地揭露和鞭撻那些荒淫無恥,殘酷暴虐的統治者,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衛宣公築臺納媳,衛懿公好鶴亡國,晉靈公肢解膳夫等。讀來讓人不可思議,但又是確有其事,深感統治者的殘暴和百姓生存的不易。

第三,對於一些捨生忘死,剛正不屈的忠臣義士,如管仲,蹇叔,百里奚等人,其中,趙氏孤兒的故事至今還在為人們稱道。介子推割股救主,最後不圖名利而被晉文公燒死的'事件,讓人感慨帝王的無情無義。

本書作者的理念,是在通過人物事件來宣揚"仁義理智信",其中,對齊桓公之所以能稱霸的描寫尤為突出,表現了德的重要,而,後來的宋襄公沽名釣譽學桓公,卻遭楚莊王戲弄遭後人恥笑。

本書不足之處在於,穿插了一些鬼神故事來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唯心思想。

重讀此書,對歷史和歷史人物又多了一些瞭解,對今後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7

書是教會我們做人的良師益友,是給予我們知識的無形老師,是陶冶我們性情的神奇之藥,是引領我們走向知識殿堂的金色鑰匙。《東周列國志》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東周列國志》記述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烽火歲月,刀光劍影,群雄紛爭,充滿著危機四伏的味道。書中一個個小故事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如《千金買笑》《退避三舍》《完璧歸趙》《紙上談兵》等。孫臏圍魏救趙,告訴我們要有時不能硬拼,而要攻其要害;越王勾踐殺文種告訴我們"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退避三舍告訴我們要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楚王斷帶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凡事要寬容大度。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齊桓公以管仲為相,不計前嫌,知人善任;宋襄公仁義待人,一言九鼎;晉文公恪守承諾,終成霸王;秦穆公胸懷寬廣,以禮待人;楚莊公改過自新,問鼎中原;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這些君主們個性鮮明。可以說,正是靠著他們的優點才稱了霸。要當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具備仁義、寬容、自省、任用賢能的智慧。

任賢圖志,可以興國安邦;而疏賢失政,則可以亡國亡身。衛懿公因好鶴而亡國;吳王夫差,雖然早期發奮圖強,但後來寵信佞臣伯嚭,賜死賢臣伍子胥,以致國滅。既要在王者身上看到他們的'優點,也要在敗者身上看到缺點,吸取教訓,這樣才能使自己揚長避短。

《東周列國志》真不愧為一本華夏經典!它教會了我應以史為鑑,從前人身上看到教訓,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也教會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8

中華五千年曆史,有著豐富多彩的故事,有爾虞我詐的公,有智勇雙全的藺相如,還有狡詐猥瑣的驪姬,而這些人物都出現在《東周列國志》裡,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藺相如,他機智勇敢,完璧歸趙,大義凜然,讓廉頗負荊請罪。

故事中趙惠文王買下了一個"和氏璧",秦昭襄王想佔為己有,派使者跟趙惠文王商量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惠文王左右為難,大臣繆賢說:"有個門客叫藺相如,這人智勇雙全,我推薦他來做這事。"趙惠文王就派藺相如去出使秦國。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發現秦國並沒有交換的誠意,藺相如決定將自己的頭和璧一起撞到柱子上。有秦王擔心璧玉破碎,馬上改變態度,表現出很有誠意的樣子。藺相如看到這一情形,答應五天後再來交換。之後,他裝扮成了乞丐,把和氏璧送回到了趙國,廉頗不服藺相如的才能,決定羞辱他,但是在得知藺相如是為了顧及大全才忍辱負重,廉頗十分羞愧,負荊請罪,流傳至今。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不是很像我們同學之間的關係嗎?有時,我們會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就爭,為了一點小小的榮譽就吵,這樣,不但會影響同學之間那珍貴的友情,甚至還可能會得不償失,常常出現的結局就是兩人都要接受批評,多不合算啊!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不能心中只有自己,而忽視大體局面。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應該要學會彼此關心,彼此幫助,讓我們身邊的人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9

卜世雖然八百年,

半由人事半由天。

綿延過厲緣忠厚,

陵替隨波為倒顛。

六國媚秦甘北面,

二週失祀恨東遷。

總觀千古興亡局,

盡在朝中用佞賢。

沒錯,這就是《東周列國志》的開篇詞,講的是整個東周列國的整體情況。《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寫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主要講了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的故事,並且在每一章故事後面都有一個人物介紹,生動而又傳神。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臥薪嚐膽終吞吳》。在這個故事當中,吳王夫差為了給父親闔閭報仇,去攻打越國,並戰勝了越國。但夫差不聽大臣伍子胥的勸告,沒有殺掉越王勾踐,而是把勾踐放回了越國。勾踐回國後,沒有顧著享受榮華富貴,他時刻激勵自己,天天睡在柴草堆裡,吃飯睡覺前都要去嘗一嘗掛起來的'苦膽,以此鞭策自己不忘戰敗的恥辱。過了幾年,越國慢慢強大了,於是勾踐帶領訓練好的兵士,大舉進攻吳國,打敗了夫差,為自己報了仇雪了恨。這就是臥薪嚐膽的故事,被後人廣為流傳。

看了《臥薪嚐膽終吞吳》這個故事之後,想起了蒲松齡的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

臥薪嚐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0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叫《東周列國志》的書。

這本書記敘的是從西周末年周幽王朝政敗落敵人入侵,東周建立一直到六國被滅,秦始皇統一天下。

這裡講述東周時期的各位諸侯王互相爭戰,互相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別的國家談和當人質,這種方式讓我感到古代人思想的落後,心眼不好,而且一道各國發生矛盾,兩國交戰時,被攻的一方城內除了衛兵之外還要讓百姓也扛上斧門。棒子。錘子來守城,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大王是怎麼想的,衛兵就要保護百姓,讓百姓先撤,如果百姓也要戰鬥,那衛兵和百姓有什麼差別,百姓當不當衛兵有什麼關係呢?這讓我感到古代人的精神、意志太落後,只會索取,會奉獻的沒幾個。而有一點讓我最痛恨的.就是,為什麼在守城彈盡糧絕時或天災人禍沒飯吃時,就把自己家的小孩子或是看到的小孩子,不管是親生的還是領養的,不管是親戚的還是朋友的全都將小孩為什麼小孩就要被大人或老人吃掉,為什麼古時的大人就不能割兩塊自己的肉給孩子吃。古時的大人跟現在的媽爸跟本沒法比。我也不說了,大家都眼見為實。為什麼那麼殘忍,怎麼能他們也有捨不得的,但他們不是大家都餓著,寧願餓死,也不動孩子一個手指頭,而是兩家人交換孩子,互相吃肉!可氣!可恨!可惱

後來各國連年征戰只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國,最後秦國滅了其他七國統一天下。這時東周呢?早就在歷史上記錄住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東周列國志》,它記錄了從東周開始的一些事幾乎每個故事都在講述一個道理,其中我最欣賞的還是——"褒姒千金一笑"與"平王遷都"這兩個故事了

這兩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洪德用重金買下了褒姒,獻給了周幽王,救了入獄的父親。周幽王見褒姒從不笑便讓大臣們出主意一位大臣說:"點烽火擂大鼓讓褒姒看各位諸侯慌張的樣子興許有用。"誰知褒姒真的笑了。一段時間後,申國來犯周幽王召集諸侯時,諸侯以為周幽王還想騙他們,便不理睬。最後周幽王被殺,褒姒被搶去作妾,隨後也自殺了。

我從這個故事聯想到了小時候大人經常講的"狼來了":一個小孩在山上放牧覺得十分無聊就以狼來了為藉口戲弄山下大人,當狼真來了時大人不理睬,小孩被吃了。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做人就一定要守信,不能隨便騙人,否則會害己的'。

後來我也想到了自己,我小的時候也十分愛惡作劇——騙個人什麼的。到頭來大家都不信任我了。後來我十分努力的改掉了這個壞習慣,重新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我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欺騙別人一次,被欺騙的人會接受;被欺騙兩次,那個人會勉強接受;被欺騙三次,那個人是絕對不會接受的。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2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集合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聞名歷史典故。這本書講了:春秋戰國時候是我國曆史上1個出色混亂的時候,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制社會制度開始構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由此引發了戰爭。在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中,不僅僅有傾國傾城的褒姒,昏庸無道的幽王,還有驍勇善戰鄭伯友等人物。

讀了這本書,讓我彷彿親身歷程了奴隸制社會變成封建制社會的'過程,親眼看到了正因西周滅亡,東周的建立而置成的戰爭。心裡感受到了當時奸臣的挑撥,致使好多忠臣被陷害,斬頭。

在這本書中,我最中意的人物是白起大將軍,他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秦國一齊大業立下了大功。只可惜,之後正因殘忍的殺死了趙國的四十萬降兵,又接連觸怒了秦王,最後被貶為平民,被逼自殺。我想:假如沒有範睢這些奸臣的的挑撥,白起將能為國內歷史程序再立下汗馬功勞。

成語驍勇善戰:驍:勇猛。指矯健勇猛,善於作戰。形容戰將英勇出色。如:《南齊書·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一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餘人。”又如:旋由粵軍司令李烈鈞,引眾堵截,麾下都是銳卒,驍勇善戰,非龍軍所能與敵。——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四回

成語傾國傾城: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如:《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漢書·外戚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又如:一個太真妃傾國傾城。——元·白樸《梧桐雨》第一折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3

《東周列國志》講述的是20xx多年前,周幽王無能,使得各路諸侯紛紛謀反,天下大亂。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介子推。他跟著著晉文王重耳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我很敬佩他的忠誠,有一次他在幫助重耳登上王位的途中,重耳很多天沒吃東西,餓得很是難受。於是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吃。我想介子推一定也很多天沒吃東西了,但他為了重耳,能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可見介子推的忠心。他使我想到了我國在抗日期間,也有許多對祖國忠心耿耿的英雄。如王二小,他為了祖國,把敵人引進我軍的埋伏圈內,但自己卻犧牲了性命。這難道不是對祖國的忠心嗎?明知把敵人引進埋伏圈自己會死,但他還是義無返顧的去了。但還有一些對祖國不忠的人,就是那些漢奸,他們沒有經受住敵人的威脅,而成了對方的走狗。

介子推還有一點令我敬佩那就是他很孝順。在重耳登上王位的'時候,重耳要他當官,但他不肯,要回家贍養老母。於是重耳便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願出來。一開始我讀的時候,我覺得介子推很傻,放著大官不做,卻要回家贍養老母。但我轉念一想,介子推的父母撫養了介子推,但介子推年輕時就跟重耳四處闖蕩,現在清閒了,就應該孝順父母。但社會上有些人卻跟介子推相反。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有一位30歲的人,他離家出走了,因為父母沒有滿足他的願望。我覺得,他這麼大不務正業還要父母撫養,還跟父母要這要那,不滿足就離家出走實在是不應該。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4

我在這個暑假讀了一本由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的歷史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是一部跨越最長、人物最多的一部歷史小說。

其中《爭王位鄭國四易主》帶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這個故事背景很複雜,寫到了很多個國家,其中人物關係錯綜複雜。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在周朝周恆王時期,鄭莊公去世後,公子忽、公子突幾人爭位之事。爭位之時得到了宰相祭足的支援,也遭到了宋國宋在公以及鄭國大臣高渠彌的禍害。最終他們一個死於高渠彌的毒手,一個出逃於蔡國。宰相祭足便立公子儀為國君,子儀沒有辜負眾望成為一代明君,從此鄭國國泰民安,成為楚國的附屬國。

祭足帶給我的印象很深。他足智多謀,明辨是非。在鄭莊公想立子突為王的時候,他推薦了為鄭國立了許多大功的子忽;在宋莊王來催他們交出金銀時,他巧妙回信緩解了交易;在說不通打不過時,他懂得聯合其他國家,強大自己的實力擊退宋國;在知道高渠彌對公子忽的毒害後,使用計謀為子忽報仇。

宋莊王是一個貪心和野心非常大的君王,他不僅要求鄭國給他們一百雙壁玉,千噸黃金,甚至還要每年給他三萬錘糧食!他一直預謀要讓子突上位,以達到吞併鄭國的目的。

高渠彌心胸狹窄,記仇,心狠手辣。因為公子忽曾阻止他封為上卿,與公子忽不和,使用陰謀鬼計下毒手把他殺了滅口,想輔佐另一位公子上位以達到他自己的.私心和野心。但是,最終還是死於齊國君王的手下。

歷史故事中讓我們看到了貪婪、狡詐、陰險的人最終還是達不到目的的。我們更多的應該學習古人的足智多謀,學習智者身上優秀的精神,學會辨別是非善惡,從古人的智慧裡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5

離思羈愁日欲晡,東周西雍此分塗”每當我讀到這句詩時,我都會想到我看過的一本書——《東周列國志》,它令我百看不厭。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歷史書,從昏庸無道的周幽王講至秦始皇嬴政統一戰國。中間有41個動人心絃的小故事,如:鄭莊公掘地見母,齊桓公稱霸諸侯,宋襄公仁義誤國,楚莊王一鳴驚人,孔夫子周遊列國,諸如此類。這裡面的人物一個個被作者馮夢龍描寫地栩栩如生,有雄心勃勃的秦穆公;荒淫無道的晉靈公;貪婪虛榮的楚靈王;變法富國的商鞅等等。東周列國志將這段歷史生動的展現在我們眼前,使我歎為觀止。

東周列國志中有許多意味深長的故事,而我最喜歡的.還是《義臣智保趙氏孤兒》,這個故事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晉靈公武將屠岸賈因與忠臣趙盾不和,又嫉妒趙盾之子趙朔身為駙馬,竟殺死趙盾家300於人,僅剩孤兒趙武被韓厥大夫救起。屠岸賈下令將全國一月至半歲的嬰兒全部殺盡,就是為了殺死趙武,以絕後患。程嬰與老臣公孫杵臼上演“偷天換日”之計,以犧牲公孫杵臼的兒子和妻子為代價,成功保住趙氏最後血脈。20年後,孤兒趙武長大成人,程嬰繪圖告之國仇家恨,趙武就殺了屠岸賈。

這個故事讓我也想起了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就要像程嬰與公孫杵臼那樣,做善事卻不求回報。我們要懷著一顆坦誠的心,要對朋友講義氣,遇到別人羞辱你的時候,要忍耐,找到適合的時機再發揮你的才能。這就是我讀趙氏孤兒案的感言。

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是不是很想讀一讀《東周列國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