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讀《三國演義》有感【熱門】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三國演義》有感【熱門】

讀《三國演義》有感1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寫的是一千八百年前的事。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桃園三結義”,尤其感興趣的是他們的焚香盟誓。 劉備、關羽、張飛都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按現在的話說,他們都是有“超能力”的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他們走到一起,結拜為兄弟,今後要“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生死。如有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看了這段話,我反覆琢磨,就是想不透,就問爸爸媽媽。他們說:“那時候是封建社會,法制不健全,老百姓被統治的沒有說理的地方。不同姓的結拜為兄弟,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力量大;現在是社會主義社會,法治社會,依法治國,依法治人,凡事要講是非對錯,如果光講兄弟義氣,幹了好事,大家還會點贊,如果幹了壞事那就堅決反對了!你說是不是?”

我一想,還真是這麼個道理,讀書求理,要做具體分析。現在做人首先要講誠信,充分體現“和為貴”。做學生就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然而,群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為何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

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之,我以為,三國英雄,曹操一人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唱響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主題精神,同時這也是劇中人物的寫照。他們有勇有謀,有奸有詐,有忠有賢,正如書中所講,在這個分分合合的東漢末年,中國出現了三國鼎立的社會局面,常言道:“亂世出英雄”,於是這般形形色色的人物大雜燴就展現在了讀者的眼前。

歷史的車轍碾過了漢朝後期,由於統治者在鎮壓張角等人的黃巾起義過程中,中央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各個地方的官吏手中握有軍政大權,擁兵自重,三國的故事就此開始了。故事的開頭是由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拉開的序幕,層層深入,在記述歷史事件過程中把握住人物的性格,刻畫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產生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孔,讓讀者如數家珍般的拍手稱好。如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見賢思齊的蜀主劉備,紅臉的關羽,黑臉的張飛。他們“同心協力,扶危救國,上報國家,下安平民”的所作所為歷歷在目,彷彿就發生在眼前。

讀《三國演義》有感4

近幾日,我閱讀了一本名著——《三國演義》。

書中的人物頗多,有詭計狡猾的曹操,也有謙遜有禮的劉備;有謹慎小心的孔明,也有心胸狹窄的周瑜。每當我認識一個新人物、讀到一個新章節時,就感受到了作者羅貫中把這些人物刻畫得是多麼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讓人細細品位,彷彿身臨其境一般。

對於勇和智的故事情節,書裡層出不窮。比如:街亭失守後,西城中的諸葛亮用空城計擊退了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有勇無謀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呂布、顏良與文丑。呂布當年若是聽從謀士陳宮的話,也不至於會慘死在白門樓;顏良、文丑當時若不那麼暴躁的話,與關羽解釋清楚的話,也不會被重義氣的關羽所殺。

《三國演義》這本書為讀者介紹了三國時期的各種精彩故事,訴說著已過去的種種歷史。三分天下時,魏佔了天時,吳有了地利,蜀得了人和。名將最多的就屬魏國了,雖說曹操欺壓百姓,但他用兵的確是無人可比。曹操手下將領眾多,這也是魏國為什麼在三國之中是最強盛的國家的原因之一。蜀國的兵力並不多,但將領們卻個個能文能武。武有關、張、趙、馬、黃五虎將;文有“臥龍”孔明、“鳳雛”龐統、姜維、徐庶等人。吳國最有才學的就屬周瑜了,他自幼好學、善讀詩書。只可惜他心胸不開闊,太過嫉妒,導致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從這些人物和國家就不難看出性格的重要性,它對於一個人來說也至關重要,關係成敗。

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發現只要踏踏實實地走好成功的過程中的每一步路,成功就會離我不遠。

讀《三國演義》有感5

憶三國風起雲湧,戰火連綿。

靜坐論英雄。

先論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再論曹操,他被稱為梟雄,他說劉備與他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翁中之鱉。這使我感受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想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其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情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6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有些兒童在上國小時就已經接觸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了,我利用這個寒假的時間去讀了一下原著版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最著名最傑出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雖然只是小說,但是三國演義卻包含了從汗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寫起,到西晉太康元年(280)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90峪餘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面。有幾個成語說的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對於劉備就是如此。在劉備,關羽,張飛還未犧牲之前,諸葛亮對他們兄弟三人可謂忠心耿耿,一心要助他們一臂之力,可是當他們三人相繼死後,諸葛亮一人獨自支撐蜀國,直到最後得了重病駕鶴西去,(逝世)在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雖然沒有諸葛亮的死而後已,但是也是我們用真心換來的。就是我與朋友之間友誼。“朋友”這個詞非常普通,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人,但是與他們之間的友誼是用我們的真心換來的呢?即使天天見面,友誼的深厚往往只是表面的,動不動就鬧小矛盾,為了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老辦天,僵持兩三的星期雙方不裡不睬,明明知道在自己目前卻當做沒看見。真正的好朋友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管什麼艱難險阻都拆散不了他們,甚至拼上自己的命!好朋友不僅僅是名義上的稱呼,它也是用心去叫的,口上說不起來沒有關係,關鍵在於雙方用心可以感應的到就行了。《三國演義》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部小說,從故事的開始到故事結束,讓我感受到的很多,所以在我眼中它也是我人生中一本不可缺少的哲理寶典。

讀《三國演義》有感7

這幾天,我讀了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草船借箭,周瑜是個嫉妒心很強的人,總是想把諸葛亮除掉,聽說諸葛亮要準備些箭攻打曹軍,周瑜就趁機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做好十萬支箭,沒想到諸葛亮滿口答應了。諸葛亮是個聰明過人的人,他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並用黑布矇住了小船,還在船上紮了一千多個士兵形狀的草垛。到了第二天,他把二十條小船連在一起,小船快到曹操軍營的時候,這時,漫天大霧,曹操就下令讓弓箭手往船上射箭。這時船上的草人身上都插滿了箭了,諸葛亮又下令把船反一個方向,反面不一會又插滿了箭。見霧漸漸散去,諸葛亮就讓人把船收了回來,對曹操說:“謝謝了,借給了我這麼多箭!”這時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草船借箭這個幫事,揭露了周瑜是個忌妒賢能、心胸狹窄的人,而諸葛亮十分聰明,足智多謀,讓周瑜的陰謀徹底失敗。

我們要學習諸葛善於動腦、善於觀察,不被困難嚇倒的精神。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三國演義》,最初讀了這本書時並並不是分掌握,僅僅大約瞭解,三國劉備,曹操,三國曹操為爭漢土打來打去,最終司馬炎漁翁得利罷了。但之後,當我們細嚼這本書的時,發覺它不僅是那樣,還是寫成了一個時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悠長全過程。

在其中,書裡的人物皆是以勇氣而著稱,她們是這精彩紛呈劇情的創始者,但我禁不住捫心自問:假如是我自身,是我那樣的勇氣嗎?能造就這精彩紛呈的小故事嗎?假如是我,會像趙子龍那般衝進敵陣中救下主公之子嗎?不,我寧願獻媚逃得遠遠地的也不必衝進亂軍當中搶救,我哪裡有那類古來爭霸扶危主,僅有常山趙子龍的膽識呀>!假如是我,會像三國諸葛亮那般在遭遇諸葛亮的十五萬精兵趕到夢殤前,鎮定地施計解危嗎?不,如果是我,毫無疑問,我已經棄城而逃,所以我有時間想辦法!我沒有三國諸葛亮的勇氣!假如是我,會像關雲長那般一邊下象棋一邊讓神醫華佗為其刮骨療傷嗎?不議論作文高中,我果斷沒治了。刮骨之痛,承受不住,我能像關雲長那般泰然自若嗎?不,我無法那般。蓋上書籍後,我突然覺得到自身太微不足道了,為何?由於我欠缺了生活的磨練,另外也欠缺了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要素———————勇氣。

在上課的時候議論作文高中,本來自身知道回答也害怕舉起手來;在問與答時,本來自身與別人回答不一致也害怕釋出出去;在生活裡,本來了解他人做不對,也害怕站出去指證其不正確,幫其糾正。人不缺智,最則乏勇。我必須學習《三國演義》中人物的勇氣,因為勇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讀《三國演義》有感9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三股強大的勢力形成了後來的三國,最終魏國司馬炎篡位統一併創立晉朝。

《三國演義》的內容最初多為北宋至明朝的坊間藝人所編,後經羅貫中的整理與編輯,便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鉅作。

書中為了闡述忠、孝、仁、義、愛的道理,塑造了上百個人物,用了無數的軍事謀略。書中的庸主漢獻帝、劉禪,還有呂布、袁紹、孫權、孫策、劉表、劉璋,心胸狹窄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勇猛無畏的張飛、許褚、典韋、黃蓋……每個人物都形象分明。

當我讀到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敗走華容道卻被關羽放行時,我感受到關羽十分重情義以及曹操十分狡詐,而曹操之所以能進入華容道,是因為他自己過度小心謹慎。

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從火燒新野,三氣周瑜,巧布八卦陣便可看出他的非凡才智,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讓馬謖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列柳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的失敗,自己也被降職。

同學們,當你還在為考試考了九十多分而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成績好時,想想諸葛亮,人無完人,好好學習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初讀《三國演義》,我就被那緊扣心絃的故事吸引了,廢寢忘食地在這本書中遨遊。書中的每一個情節都具有歷史意義,每一個故事都教會我不同的道理,每一個人物都牢記於心。我感覺這本書彷彿有魔力似的,讀著讀著便沉醉了,沉醉於那緊張的戰爭中,沉醉在諸葛亮的妙計中。如果說鑽石黃金是珍寶,那《三國演義》就是稀寶,鑽石黃金只有華麗的外表,卻沒有實際用處,而《三國演義》雖然只是一本書,卻教會我很多東西,同時激勵了我。

當我讀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心裡覺得很舒服;讀到劉備為掩護子民成功離開,而犧牲太多士兵,敗給曹操,我和他們一起憤怒,同時也為劉備愛民之心感到佩服;讀到諸葛亮為劉備出計謀,把曹操打得落荒而逃,覺得十分痛快,並要學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遇事冷靜的態度。

我最喜歡的片段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諸葛亮利用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己知彼,“借”走了曹操的十萬只箭。看來,無論和誰比賽,都要先掌握別人和自己的現狀,再根據別人的情況,利用自己的智慧,製造計劃,準備好一切。

其實,劉備之所以能戰勝曹操,並不只靠聰明的人和他手下的猛將,還靠支援他的子民,這都是曹操沒有的。曹操雖有八十萬兵馬,但一半都是俘虜,大多數都不服他,所以,一有什麼情況,他們就會兵荒馬亂。深得人心真得很重要,如果一個人利用自己的權利威脅別人,那有誰會支援他、信賴他呢?

我曾是一個失敗的班長,我的狀況和曹操一樣,做的事都只顧自己,沒考慮到別人,班裡的事,總叫別人去做,利用特權欺壓別人,大家只是表面服我,可心裡肯定不服我。讀了《三國演義》,我反省了一下自己,發現自己錯了,我下定決心,一定會改正的,我要學習劉備,無論做什麼都要顧慮到別人。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覺得是因為書的情節吸引人,具有歷史意義,最主要的是,它能使我們隨著故事的“潮起潮落”而心情起伏不平。

讀完了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明白了做事要動腦筋,不要盲目地做決定。失敗了也不要心灰意冷,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重新振作,再作打算,就算要重新開始,也要努力,努力過後,一定會成功。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每響起這一段激情澎湃的歌曲時,我總能夠感受到《三國演義》的豪情壯志。這一首《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成了我兒時耳邊最熟悉的聲音,像一股湧泉一般深深地注入了我的心裡。

翻開《三國演義》的篇章,有著各種各樣的偉大英雄人物,對於《三國演義》裡的英雄人物,我總是懷著一種敬仰的態度去看待,然而,在眾多的人物,群雄逐鹿於亂世中,哪一位偉大的人物才稱得上英雄呢!這一個疑問,一直在我腦海裡思索著。

有人說諸葛亮就是《三國演義》中真正的英雄。許多人的觀點一樣,諸葛亮一貫被人們稱之為正義的英雄人物。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一位堂堂正正的英雄,他不僅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是一位忠忠實實的賢才,可謂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正是因為諸葛亮有如此正直的特點,才會受到如此多讀者們的敬仰和愛戴,讀者們也順理成章地稱諸葛亮為真正的英雄。能夠體現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真正的英雄的事例就多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等一些傳奇的事例,這一些活靈活現的事例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神奇。他非常人,但卻有著常人不可多得的智慧。雖然諸葛亮有著如此高明的智慧,但他卻太守原則了,完完全全被自己的忠誠所拌倒。要不是諸葛亮忠誠於劉備,我相信諸葛亮一定會有一番屬於自己的更大的作為。在劉備去世後,蜀國就讓劉備的兒子劉禪接位了,劉備在臨死之前叮囑諸葛亮一定要好好輔助劉禪,讓他做一個像劉備的國君,正是諸葛亮答應了劉備的這一要求,諸葛亮就把自己的一生綁在了蜀國這一輛毫無希望的破車上。劉禪無能,整天只懂得吃喝玩樂,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最後只能讓蜀國被侵佔,最終蜀國就從此滅忙了。諸葛亮這麼要求的軍事人才,卻因為自己的忠心而讓他失去了勇攀高峰的機會,難道說諸葛亮是真正的英雄嗎?

在我看來,真正的英雄是需要一顆野心來作為支配的,擁有一顆想統一全國的心的人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因此,《三國演義》中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屬。曹操擁有一般人沒有的領袖氣質,他的聰慧不比諸葛亮差,甚至超過了他。在《三國演義》中,曹操雖然扮演著反面的人物,大逆不道,奸詐多疑成了他的標籤,他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能者居上,也可以充當一位國君,為何劉備就能做皇上,曹操卻不被人看好呢!曹操作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把天子控制於他的手中,因此讓他做任何事都變得名正言順。作為一位優秀的軍事家,曹操從來都不計前嫌,還大量地招納賢士,在官渡一戰中,他用自己聰慧的智慧,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蹟,改變了怎個局勢的壯況。作為一個文學家,曹操有壯志的雄心,為此寫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膾炙人口的詩句。雖然這樣一位出色優秀的英雄,但他卻有著多疑的心計,導致於剛腹自用。雖然如此,但我還是覺得曹操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他那雄心壯志的人生態度是最讓我值得欽佩的地方。

孫權,作為一位國君,他只不過是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關弱,因過於驕傲,終難成大事;呂布,只不過是功夫了得,而且見利忘義;張飛,有勇無謀之夫,毫無智慧…………

曹操,三國之英雄,是一位雄心壯志的偉大英雄。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經典的名著,我讀了後,深有感受是我受益匪淺。

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從東漢末年到晉初。主要寫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劉關張三人起兵鎮壓。後來董卓專政,曹操伐董,成功後挾天子以令諸侯。赤壁之戰曹操打敗,之後因吳國殺了關羽和張飛,劉備報仇未成功死於白帝城。諸葛亮在此之後八出祁山,卻死在營中。後主劉禪被擒,司馬氏統一了天下。

這本書中有許多英雄好漢讓我佩服。趙雲便是一個忠實的英雄,單騎救主顯出他的勇猛以及忠心為主,定計取桂陽可以看出他的智慧。再比如關羽降漢不降曹的典力,對兄弟,對主公,對劉備真是赤膽忠心。還有許褚,在曹操被追殺時保護曹操,真乃肝膽相照。郭嘉、諸葛亮、龐統的智謀讓我折服,典韋、張飛、太史慈的勇猛另我敬佩。都令我深有感受。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有感受:我們為人應該心胸寬廣,海納百川,不應該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嫉妒賢才,那樣終究沒有好報。我們還應該像魯肅那樣愛與人交往,廣結好友,這樣才不會引來禍患,畢竟“禍患”常積於微乎。我們再行事方面也應該小心謹慎,不要驚慌失措,輕易行事。要不然會想馬謖一樣大意失街亭。在平常,我們應該履行做人之道,這樣為人處事才會更進一步。

《三國演義》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呀!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的主要內容是:漢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以皇叔名分,固守西川,孫權虎踞江東。然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司馬昭最後一統天下。

這本書中有以仁義為重,並愛惜人才的劉備。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神機妙算。有一代梟雄曹操,他最善於用兵。還有善用人才的'孫權。

這本書中最令我不解的是曹操,有人說他是奸雄:他自己曾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並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有人說他並不是奸雄,並不壞:當董卓當相國時,對百姓不好,他就想刺殺董卓。我覺得曹操有時的確是奸雄,有時也挺好的。我還覺得曹操的才智並不亞於諸葛亮。他還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我很喜歡三國演義,你也來開看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多讀書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小說《三國演義》。大家一定聽說過四大名著,這本書是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是明朝大名鼎鼎的作家羅貫中寫的,寫的是發生在漢朝時期的事情。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戰場上的廝殺、將士們的勇猛、戰時的計謀以及書中人物對待主君的忠誠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關羽。他過五關斬六將,不同於那做事急急燥燥的莽漢子張飛,也不同於那善用巧計的諸葛亮。他和劉伯承將軍一樣,有頑強的意志,在面對刮骨療毒時仍然喝酒、吃肉,面不改色。雖然關羽在最後成了無頭鬼,但是他的故事人們都會記住,回想一下,如果關羽當時投奔了曹操,就會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天下也許會變了樣子,可他仍然為了忠義,選擇誓死跟隨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想讀的故事就是《七擒孟獲》。這個故事講的是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明白了孟獲在當地威望很高,所以決定生擒孟獲,勸降他。諸葛亮擒了孟獲七次,放了他七次,這個故事體現出諸葛亮擁有博大的胸襟,也突顯了他的神機妙算。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故事描寫的如身臨其境。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道理,明白了做人要忠義誠實不奸詐,做事要穩妥多思考。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的古典小說,他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說到: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紛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紛爭,又併入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策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他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小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各盡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深刻的印象,雖有這些人物,但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書當中所描述的英雄人物。

三國時代戰火紛飛,英雄輩出。但誰是英雄?

劉備是英雄嗎?我想大多數人會說是的,他當然是英雄了!劉備自己很清楚,如果沒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人跟自己打拼,那就很難成就他的千秋霸業。於是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同他共謀大業。前兩次諸葛亮不在家中,外出旅行,這是他撲了空,第三次他去時,正趕上諸葛亮睡午覺,劉備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耐心的等待,正因為劉備的謙虛,明智,以及誠心誠意。打動了諸葛亮並使之出山幫助劉備成就大業。況且曹操也說過劉備:“今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看人達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這麼說,劉備怎麼可能不是英雄,當然他也有不足的地方,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這時大家可能想到了另外的一位軍事策略的人——諸葛亮。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非常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縻,他的所作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我認為他也是英雄。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價值,我們不能只看表面評論一個人是好是壞,因為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勝利者裁決的,這難免對其他人不公平。

所以我心目中的英雄應該是聰明絕頂,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寬巨集大量與人為善,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如孔繁森,劉玉儒,任長霞。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楷模,民族英雄,因為有了這些英雄我們的生活才增添了色彩,我們要學習他們默默奉獻的精神,為家長老師同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