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薦】讀《三國演義》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薦】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1

世界著名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它能讓我們開拓視野,讓我們豐富感情,讓我們增長知識等等。在我看過的書中,《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它裡面的《火燒連營》更是讓我深有感觸,得到人生的啟示。

《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為東吳殺死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於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於紮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用攻,導致蜀國的軍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火燒連營》,我深有感觸,不禁為劉備感到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命喪黃泉,多悲慘啊!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能力統一天下。但由於劉皇叔的衝動,讓怒氣衝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地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賠了上去。征戰沙場多年的劉皇叔居然被一介書生打敗,而且輸得那麼慘,這對劉皇叔來說是多大的恥辱啊!自從那一仗後,蜀國便因小失大,不但沒能報到仇,而且開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多可惜啊!劉皇叔的衝動導致了他的蜀國敗北!

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課後,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製作的小木船來玩。在玩的時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飛了出去,裂開兩半。我頓時火冒三丈,不聽李力的解釋,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變成兩半。李力看後,憤怒地對我說:“我以後沒你這個朋友!”說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氣衝衝地走了。打那以後,我們便沒有再說過話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十分後悔,後悔自己當初衝動用事,因小失大;後悔自己因為一個小木船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後悔自己因為一次吵鬧而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讀了《火燒連營》,我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衝動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則,你將失去更多更多。

那一日,三位長相奇特的人相繼走進一家客棧,他們一見如故,便決定在桃園結義,這一切彷彿是冥冥中註定。也許當時他們誰也沒想到他們會幹出一番大事業,但歷史潮流讓他們成了三國中最令人敬佩的梟雄。

讀《三國演義》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戰場的殘酷,統治者的爾虞我詐以及那些將士們的赤膽忠心。作者將每個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而三國人物中我最喜歡那位紅臉美髯的關雲長。他不同於那莽漢子張飛,做事急急躁躁,不懂得為大局著想;他不同於那能夠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整日煞費心機去算計對手;他也不同於那以仁義征服人心的劉備,卻常常怯步不敢前進。

關公本名關羽,子云長,出生於公元年,卒於公元29年,策馬橫刀,馳騁疆場,征服群雄,輔佐劉備完成三分大業。他撫一把鬍鬚,提刀上馬,片刻華雄人頭落地,杯酒尚溫;他赤裸臂膀,手執棋子,面容平靜,竟一點看不出華佗正在為他刮骨療毒;他坐騎赤兔,手提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霸氣非凡;他單刀赴會,不露懼色……他戎馬一生,忠義一生,當麥城失利之後,他毅然選擇忠於劉備,最終慘死,成了無頭鬼。試想一下如果他受降,榮華富貴享受不盡,榮譽也是滿載而至,天下格局會不會變化呢?可他萬分敬重的大哥劉備對他有如何,也許只有關羽自己知道,而我所能讀出來的是:曹操是十分看重關羽的,並極力想把他招錄麾下。當麥城沒有失守時,劉備完全可以去營救,但他還是為了所謂大局著想,放棄了兄弟。當關羽死後,曹操為他舉行了一個隆重的葬禮,可以說曹操對關羽的器重不亞於劉備,但為何關羽還是選擇劉備,估計就是因為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吧,就是因為兄弟情義吧。

他忠貞守義,赤誠勇猛,他是義氣的化身,他是我們心中那個威風凜凜的武神。電影《關雲長》講述的就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劇中關羽外表剛勁,內心柔情,俠義忠貞,彷彿將歷史中的那位武神活脫脫的搬進了熒屏,但又似乎少了點三兄弟彼此的信任,也許這就是關羽的遺憾。

餘秋雨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羽的悲劇,有蘊含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蒼涼。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2

縱觀歷史風雲,三國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樣,諸葛亮巧答隆中對讓人讚歎不已,赤壁之戰曹操80萬大軍被施連環計,最後只剩27騎險逃虎口,整本三國演義蕩氣迴腸,讀後給人英武豪邁的感覺。

劉備從一開始的賣草鞋,變成了後來的一國之君,與他的仁德有很大關係,劉備從新野敗兵到江陵時,帶著全城的百姓逃走,結果錯過了逃跑的時機,險些折了常山趙子龍,但是他贏得了百姓的稱讚,可是日後也留下了不少禍害,關羽要殺曹操,被劉備輕輕一個眼色擋下了,可是曹操後來成了劉備的死敵,張飛要殺呂布,被劉備拼死擋下,結果呂布忘恩負義,和曹操裡外夾擊,把劉關張三人弄的顛沛流離,一系列的慘劇告訴我們,對於那些日後忘恩負義還能成氣候的人,還是早做打算的好。

劉備能夠登上寶座,與他的任用聖賢也有聯絡,在這一點上,曹操就和他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曹操和劉備都是求賢若渴的人,可是對待聖賢的態度完全不一樣,劉備得到諸葛亮時,天天和諸葛亮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並把國家交給諸葛亮,讓他大膽管理。而曹操則不然,荀彧進諫讓曹操收斂一點,曹操非但不聽,而且還讓荀彧服毒自盡,為了讓徐庶來曹營,他綁架了徐庶的母親,最後適得其反,徐庶只給曹操出容易被接受的歪點子,使得曹操在長阪坡和赤壁大敗,而劉備則不然,他對謀士言聽計從,火燒新野,博望坡,使得劉備能夠在給予敵人致命一擊的同時撤退,這才是讓謀士能夠全心全意輔佐的路子,像曹操那樣的人,要不是兵多將廣,早就和袁紹一個下場了。

天欲人亡,必令其狂,這句話在三國演義中也被寫得淋漓盡致,官渡之戰,袁紹不聽謀士勸說,不僅導致自己80萬大軍全軍覆沒,而且還家破人亡,夏侯惇對劉備十分輕狂,韓浩和于禁、李典多次提醒狹處需防火攻,可是夏侯惇自認為埋伏也傷不了自己,結果被孔明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赤壁之戰,曹操不思考,就貿然相信敵人的話,結果80萬大軍只剩27騎,彝陵之戰中,劉備不把陸遜看在眼裡,結果被殺的片甲不留,自己不久後也死了。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即使勝局已定,也不能小看敵人,否則會遭到致命的打擊。

《三國演義》不僅給我們展示了那段蕩氣迴腸的歷史,而且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是本古今中外的好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3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和表哥對這本書都覺得很好。

我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有很多故事情節都十分精彩,如三顧茅廬之類的,但我最感興趣也認為最精彩的那就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那個情節。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裡,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訊息傳到洛陽 ,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裡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從這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訊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通過這,我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加有興趣了。

我表哥也和我一樣,也有他自己覺得精彩的情節,而他認為精彩的不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而是的蘆救主。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裡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著趙雲,跨著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著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裡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表哥覺得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4

中國的四大名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一道星光,有許多人都對它著迷;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裡面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早就耳熟能評,這真是一部令人痴迷的鉅著呀!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著名鉅著,它塑造了形象生動,性格逼真的人物,生動地描繪了東漢末年,亂世爭鋒,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場面。主要講了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為興復漢室,與奸詐的曹操展開了戰鬥,一開始劉備默默無名;後經徐遮推薦,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後有聯合孫權,在赤壁一戰中打敗曹操;有七擒孟獲,平定了南方,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最喜歡志向遠大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豪情萬丈的張飛,才華橫溢的諸葛亮,還有智勇雙全的趙雲......他重點描述了曹操的“奸絕”,關羽的“義絕”,諸葛亮的“智絕”。把人物描繪地淋漓盡致,深深地吸引著我。

其中,我最喜歡《單騎救主》這個故事,我對趙雲佩服地五體投地。他講了劉備在博望坡一戰打敗夏侯惇,曹操便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說:“新野地方太小,易攻難守,只能撤退。”於是,劉備帶著十多萬難民向後方撤退。曹操的大軍以殺到,劉備奮力拼殺,幸虧張飛趕到,才保護劉備突出重圍。趙雲奉命保護劉備的家眷,一混戰,把他們衝散了。趙雲愧疚不安。於是,又一人闖進曹營,邊走邊殺。在長阪坡前找到了甘夫人。趙雲把她護送到安全地帶。有沿路殺回,尋找糜夫人和阿斗。突然,從右邊衝出一群人馬,趙雲二話不說,一槍挑了對方。奪下他的劍,上面寫著“青釭”這才意識到它是一把寶劍。趙雲在曹營裡四處尋找糜夫人,終於在一堵牆旁找到了。糜夫人身受重傷,把阿斗交給趙雲,眼前曹軍越來越近。糜夫人為了不連累趙雲,縱身跳入枯井。趙雲含淚抱起阿斗,不敢戀戰,突然,名將張頜殺來,趙雲用槍抵住,撥出背後的劍砍去,張頜受了重傷,也紛紛逃走。曹操在山頂督戰,見趙雲十分勇猛,想收服他便下令不許放箭。趙雲七進七出,毫髮無傷。殺來曹操手下五十多員大將,令曹軍聞風喪膽。從此趙雲名震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我對趙雲非常敬佩。那就快來看《三國演義》吧!它會讓你充滿男子漢的氣概,遇到挫折勇敢的去挑戰,做個真正的男子漢!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在這個暑假中,一本有意義的書又走進了我的眼簾,那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的主要是以蜀漢興亡為主線,打造了諸葛亮、關羽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通過這本書,使我知道了所謂的三國分別為魏國、蜀國和吳國。其中以劉備為主,帶領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和英勇善戰的趙雲組成的精英團建立了蜀國。吳國的重要人物有智勇雙全又有些嫉妒人才的周瑜,有主管大權的孫權等。一提到魏國,我就會想起心狠手辣,心懷鬼胎的曹操。最讓我敬佩的還是蜀國的關羽,在第二十三章奇謀奪荊州里關羽中了毒箭,必需刮骨療毒,但關羽忍痛,一邊跟別人下棋一邊讓華佗療傷。

在這本書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聰明的諸葛亮,人稱臥龍,可安天下。在十三章草船借箭中就見識了諸葛亮的睿知,短短三天就巧妙的拿取了十萬枝箭,可真是了不起呀。

通過這本書,又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

讀《三國演義》有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堵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正是《三國演義》裡的開篇詞。

初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只覺得書上的文字太多,看得讓人眼花繚亂,根本談不上細看,更不用說細細品味了。現在翻開來一讀,整個人都沉迷到書裡了,這本書彷彿就像一塊磁石,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廢寢忘食地去閱讀,讀到連吃飯叫了一遍又一遍都還坐在書桌前寸步不離。我對《三國演義》已完全到了一種痴迷的程度了。

《三國演義》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人物性格各異,有的是文官,有的是武將:昏庸的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許楮、典韋,狡詐的曹操,機智的諸葛亮,仁義的劉備……其中,我最欣賞的是關羽。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關羽有勇有謀,武藝驚人。“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無不顯其威猛。有一次,車胄設計將劉備留在敵營,一國之主被俘,情形十萬火急,關公義不容辭扛起救主責任,但當時蜀國的力量不及袁紹軍,明著率兵攻城救主,顯然難以取勝。他便命手下穿上曹軍兵服,乘著夜色叫城,守城門的兵怎肯叫開就開呢?這時關公就應道:“只怕劉備知道,快快開門。”小兵一聽就慌了,因為如果讓劉備知道袁紹和曹操聯手的話,一定會戒備,這可是軍機大事,守城兵只有乖乖開門,門一開,關公便舞著大刀衝進城,直奔軍營一刀斬了車胄,救出劉備。

關羽勇氣無雙,毅力非凡。有一次,關羽中計被敵將曹仁一枝毒箭射中手臂。請神醫華佗來診,華佗說毒已入骨,須割開手臂刮掉毒。關羽一口答應。華佗便割開了關羽的手臂,只見關羽邊喝酒,邊與謀士馬良下棋,絲毫沒有痛苦之意。真可謂“戰神”!

不過。人無完人。關羽也是有缺點的。他過分虛榮,過分驕傲,馬超來降時,他問諸葛亮馬超的才能誰能比,諸葛亮在信中說:“孟起雖雄烈過人,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關羽聽後,非常高興,立即到處把諸葛的這封信給別人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讓《三國演義》這本書伴隨我一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7

最近,x老師推薦我們讀《三國演義》,說這本書很好,描寫得很生動,值得我們讀一讀。我一聽,心裡癢癢的,恨不得立馬衝到家中去吸《三國演義》那甘甜的汁液。

好不容易到了放學,我用腳踹開門,衝進書房,從舊書堆裡去把它挖了出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看得五體投地。那老羅寫得確實妙,特別是那“關羽敗走麥城”一回,太感人了,我都要流下眼淚了。那關羽練得一身好武功,曾經為劉備打下多少座城池,斬過多少個地方將領,曹操為了讓關羽歸順自己,給了關羽多少兩金子,多少座豪宅,可關羽面對這些厚禮不為所動,反而起身對曹操說:“吾一生跟著主公南征北戰,曾桃園結義,吾是不會拋棄主公的。”可到頭來,關羽被孫權的圍攻麥城,關羽應士兵少,被孫權活捉了過去。臨死前,孫權還說:“你只要歸順我國,可饒你不死,還可以給你高官厚祿。”可關羽卻說:“要殺要剮隨便你,可要吾做個叛國之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那聲音多麼響亮、多麼堅決啊!孫權聽了惱羞成怒,命令手下把關羽宰了。一個英雄就這樣悄然無聲地離開人間。

還有諸葛亮在五丈原那一回,我也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諸葛亮一生清正廉潔,不圖錢財,本應該輔助劉備一統天下,可最後,誰都想不到,劉備自己最後卻是被自己的得力助手魏延害死的。這使我對諸葛亮的死非常敬佩,也非常惋惜。敬佩的是諸葛亮為國捐軀,為國身亡,是常人沒有的。惋惜的是一代豪傑就這樣消逝了。

讀了《三國演義》,我忽然發現,那些《爆笑樂園》啊,《阿衰》啊,都很幼稚、無聊。不知怎麼,《三國演義》就像吸鐵石一樣,時時刻刻吸引著我的眼球。

讀《三國演義》有感8

徜徉在暑假的愜意中,我在氤氳著書香的圖書館裡重溫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使我再次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書中以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個國家爭霸為主線,描寫刻畫了諸葛亮、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周瑜等近200多個耳熟能詳,性格分明的人物。

俗話說得好“能文能武,天下我手”關羽——武聖也,關羽字雲長,他威風凜凜,“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躍然紙上的武聖,耍一把青龍偃月刀——冷豔鋸,重達八十二斤,騎一匹赤兔馬。刮骨療傷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幾乎天下無敵,但就是這樣一位武藝高超的虎將也有隕落的一天。在充斥著腥風血雨的“敗走麥城”中,關羽因為輕敵被孫權團團包圍了,孫權曾多次讓英雄般的武聖投降,關羽卻誓死也不從,最終被殺害了。關羽一生的英雄事蹟使我們受到了許多啟示,如:要勤修本領,這樣才能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忠勇無敵。所以當下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了才能擁有更大更好的成就,才能對祖國做出能記入史冊的成就。

既然提到了“武”那就不得不提提與“武”相對的“文”了“文”亦指那些武功或許不怎麼樣但計謀如泉湧之人,在《三國演義》中的“文”者非聰敏的諸葛亮莫屬。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本以為他應該相貌堂堂,但書上只有寥寥幾字: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名計也有很多——借東風,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簡直數不勝數。身為《三國演義》中的“智多星”,他可謂是才富五車、才華橫溢……,既生瑜,何生亮?何以諸葛孔明能“謀”冠三國?獨善其身,結草廬而居,心無旁騖。人只有在心靜的情況下,不為外部雜事所打擾的時候,才能靜心去思考問題,才能把很多問題考慮清楚,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在紛繁複雜的群雄逐鹿時代提出“三分天下”的良計。

看三國,英雄輩出,然而能青史留名的無一不是能先修自身,而後才能齊家、平天下的人,俗話說“打鐵還要自身硬”,在新時代下,各種資訊錯綜複雜,我們更要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只有充實了自身的本領,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才有可能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點評:《三國演義》中精彩故事紛呈,人物形象眾多。小作者從武將關羽和文臣諸葛亮說起,從他們的經歷和成就中談自己的體會:要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充實自身的本領,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才有可能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文章思路清晰,見解獨到。

讀《三國演義》有感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演義》。

放假時,媽媽給我定了一個計劃,那就是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古典名著之一,雖然我已經六年級了,可是初看時的感覺只有兩個字——痛苦。裡面那麼多生僻的字,難懂的詞,複雜的政治紛爭,看得我頭昏眼花。看過之後,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那些繁多的人物故事,複雜的故事情節,就象一陣風颳過,沒有在我腦子裡留下一點痕跡。而且內容艱深難懂,枯燥無味。哎,真沒意思啊。

真想把它燒了。無奈母命難違,只好硬著頭皮,咬緊牙關繼續看下去。“每天看五十頁!”這是老媽的死命令。“堅持到底!加油!”我給自己打氣。為了防止打盹,只好動用嘴吧了。一頁一頁的念,內容倒是記住了一點,可是慢極了,一天只能看那麼十幾頁,這可怎麼辦呢?正當我的耐心到了極限的時候,,諸葛亮出現了。他的出現,使我興致勃勃,精神抖擻,就像酷熱的夏天突然嚐到了冰鎮西瓜。我以前就知道諸葛亮神通廣大,現在,我可要好好見識一番了。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他一出場,我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隱居在山中,竟然對天下大局瞭如指掌。對天下的英雄人物,就像鄰居一樣熟悉。這是多麼神奇啊!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是千古奇才。正如劉備所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諸葛亮初出茅廬,小試牛刀,就屢屢獲勝:博望坡用兵,火燒新野,給了曹軍極大的打擊。緊接著他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奇謀借箭,七星壇祭風。每個故事都顯示出了他非凡的智慧。

諸葛亮草船借箭,令我吃驚不已。這個故事以經是家喻戶曉了,他能算出三天後必有大霧,還料定曹操生性多疑,必不敢出兵,因此輕而易舉的借到了十萬支箭。他真是神人啊!赤壁之戰時,周瑜想破曹軍,可是在江上又很有難度攻破,於是一次想起這事竟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孔明早知周瑜心事,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周瑜大驚,心想:“孔明真是神人呀!”於是便說:“先生已知我病源,將用何藥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賜教。”諸葛亮說,要建一個“七星壇”他在壇上作法借東南大風,幫助周瑜用兵。不一會兒,東南風就大起。看到這裡,我不得不又一次驚歎諸葛亮的神通。

他知天時,懂地利,曉人和。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神通廣大,非比同人。連他自己都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時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啊!我都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他了!我這本書只看到這兒,也只能說這麼多了,我現在已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住了,放都放不下。

媽媽對我說:“可以睡了沒?以前叫你看不看,現在,叫你放你都放不下!快睡吧!”可是,當我放下書,靠在枕邊時,又想起了諸葛亮。我已無數次驚歎:諸葛亮真神啊!這世上誰與爭峰!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大家讀過《三國演義》嗎?相信大家一定讀過,它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精彩的故事有很多,如:“三氣周瑜”“關羽大意失荊州”“雲長單刀赴會巧脫身”“臥龍出山”……我都很喜歡,可我最喜歡的還是“七擒孟獲”,從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一個人如果想征服他人,就要得到他人之心。

當年劉備離世,南王孟獲開始造反,諸葛亮決定親自南伐孟獲,平定叛亂。第一次孔明調兵遣將大敗孟獲。孟獲不服孔明將他放了。就這樣,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獲不是戰敗,就是自相殘殺,可孔明都放了孟獲。第七次孟獲請來了烏戈國藤甲兵與孔明交戰,此兵雖然強大,可也有弱點,藤甲是植物所制,用火燒即可。孟獲第七次被擒,這才心悅誠服。從此,再無叛亂之心。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孔明選擇了以德服人,七擒七縱孟獲,使孟獲心悅誠服。這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以德服人的由來!

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諸葛亮一樣,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像諸葛亮一樣以德服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自從看過《三國演義》後,我一直念念不忘裡面的情節,看了一遍又一遍,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我認識了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桃園三結義的三兄弟,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是我看得最投入的一本書,它把我帶到一個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三國世界。

劉備為讓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完成統一大業,不顧關羽、張飛的阻攔,親自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我佩服劉備求閒若渴、虛心求才的優秀品質;更佩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諸葛亮出山後一展雄才大略,為劉備出謀劃策打了許多勝仗,贏得了半壁江山。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司馬懿兵臨城下,諸葛亮悠閒地搖著蒲扇,鎮靜獨自坐在城池中央,諸葛亮巧用空城計擊敗司馬懿,我心裡懸著的石頭才落了地。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關羽了。他被人尊稱為“關公”。他很講義氣,為人厚道,作戰勇猛。他“刮骨療毒”的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進攻樊城時被曹仁的弓怒手用一支毒箭射中了右臂,華佗為他用刀刮骨祛毒時,賬外賬內的人都嚇得面如土灰,而關羽仍然自如地飲酒吃肉,還一邊下棋,看不出來有任何痛苦。我真佩服他鋼鐵般的意志和定力啊!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章節是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讀完這個章節後,眼前浮現出劉備、關羽、張飛在桃花漫天飛舞的桃林裡“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豪情壯志的畫面。他們團結一致拯救百姓的決心讓我感動,也讓我看到了三兄弟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將風範。

這本書告訴我們,強者不一定就會勝利,弱者不一定就會失敗。《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書,是一部值得大家學習的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讀了《三國演義》,它讓我獲益匪淺,《三國演義》是說東漢末年,由於漢獻帝無能,使吳、蜀、魏三國鼎立,其中我最欽佩趙雲和張飛,最瞧不起袁紹。趙雲長阪坡單騎救主,連戰幾十員曹將,救出糜竺等將。他武藝高強,在千軍萬馬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擋。張飛一喊,聲如巨雷,曹軍嚇得個個兩腿發軟,又一喊,嚇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又大喝一聲,竟把曹將夏侯傑嚇得膽肝破碎,一頭栽到在馬下。而袁紹卻沒有一點主見,在官渡之戰中,竟然會聽郭圖的建議,去偷襲曹操的大本營,結果大敗而歸。從此一病不起。

在《三國演義》中,使我領悟到戰士並非要在戰場上廝殺,要以德服人。劉備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懷大志、關羽的智勇雙全、趙雲的重情重義、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學習。我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

讀了《三國演義》有感這次暑假,我拜讀了明朝大作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爸爸媽媽一直推薦我看,這次總算有機會了。

《三國演義》不僅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顛峰。在所有同類作品中,無論是影響力之大還是流傳面之廣,《三國演義》都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故事起於東漢末年的黃斤起義,終於三國歸晉。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再現了群雄逐鹿、鬥智鬥勇的一個個精彩瞬間。

在《三國演義》中,我認識了關羽,關羽身高九尺(古代單位),胸前長鬚飄飄,臉色像紅棗一樣。關羽很講義氣,使一把青龍斬月刀。我不光認識了關羽,還認識了諸葛亮。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他神機妙算,被人稱為臥龍先生。古時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最著名的故事是七擒孟獲。有人說,他比西周初年的姜子牙和漢初的張良還要厲害。讀了《三國演義》,我知道了做人要正直,要有勇有謀。要像劉備那樣仁慈,像關羽那樣勇敢。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好讀書,讀好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三國演義》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說,它醜化了曹操、美化了劉備、神化了諸葛亮、提高了趙雲,貶低了周瑜……儘管如此,這仍然是我最愛的小說,常言道:“不讀三國非男兒。”我想三國演義中展現的忠、義、智慧以及勇敢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通讀全書,最讓我佩服的是,這部書雖然涵蓋了大小戰事四百多次,但每次不一樣,即使同是水或火;好有不同;其次桃園三結義,永世不相忘,這種情誼值得推廣。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這就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的故事發生在漢朝末期。書中講到,在漢朝末期,黃巾軍當道,搞得民不聊生。後因劉、關、張三人與眾多英雄打退了黃巾軍,才得以和平。但又因奸臣在皇宮之中胡作非為,眾人將奸臣推翻後,曹操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曹操又在官渡之戰中打敗了袁紹,並一統北方。後來,劉備三顧茅廬,得了諸葛亮這個人才。接著,諸葛亮建議與孫權同盟,在赤壁之戰中殲滅了曹操的八十萬兵馬。之後,曹操又興兵作戰,與劉備打了大大小小許多戰爭,但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將曹軍打得落花流水。最後,孫權、劉備與曹操三軍日益強大,並分別建立了吳、蜀、魏三國,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後來,孫權與曹操聯手,使關羽敗走麥城致死。同時,張飛因關羽之死而常常醉酒,終被叛變的手下給取了首級。知道自己的結拜兄弟相繼被殺,怒火中燒,前去攻打孫權,但又被打敗,在白帝城去世,並託孤給諸葛亮。後來,諸葛亮養精蓄銳,率兵六出祁山,但均以失敗告終,並在最後一次中積勞成疾而亡。後來,魏兵大舉進攻蜀國,蜀國將領拼死抵抗,但沒能挽回敗局,讓劉禪被魏軍捉去了。當魏國滅了蜀國後,又轉向矛頭,對轉吳國。在司馬炎的帶領下,一舉攻破了吳國,統一了天下。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人物值得我們學習,如:諸葛亮他機智聰明、足智多謀、大公無私,為了蜀國的事業,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併發揚光大的;關羽他武藝高強,並有情有義,在曹操營中時,仍舊不忘當年的兄弟,四處打聽訊息,最終回到了劉備帳下。他的那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關羽他那好大喜功、驕傲自大的態度可是不能學習的。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讀了這本書後,得到了許多的啟示。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每當我吟誦到這句詩時,便想起了赤壁之戰的情景,自然就想到了這部相關的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

說起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迷上了看《三國演義》。大概是十歲開始,就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書中的內容竟然越看越懂。於是一到空閒時間,便拿起《三國演義》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自從閱讀了《三國演義》之後,便被書中刻畫得栩栩如生的人物深深地吸引住了。

說到關羽,他可真是一位智勇雙全又俠肝義膽,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美須公。關於他的事蹟,人們千古傳唱,如: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義釋黃漢升,單刀赴會以及水淹七軍等等。其中,最讓我佩服的就是他單刀赴會時,把東吳的官兵視如同草芥,全然不懼,談笑自若,當他乘船離去時魯肅等人都愕然一般。關公可謂是人中的“精英”,關於他的歇後語也很多,在此就不再添餘筆了。還有諸葛亮,他也是我所佩服的一個人。他“名成八陣圖,功蓋三分國”。他不僅是一位足智多謀,而且還是一位寬厚仁慈的長者。

關於他的事蹟也很多,什麼巧借東風,三氣周公瑾、六出祁山和名成八陣圖之類的。可最令我佩服的是“死諸葛能走仲達,見木像魏都督喪膽”這一回合,講述的是諸葛亮在臨死之前,叫姜維接受他的遺命,將他的木像雕刻在車上。等魏兵追來後,便將此木像推出陣前,魏兵遇見了木像孔明後,以為中了孔明的計,便嚇得丟盔棄甲,調頭就跑,姜維等到人也不來追趕,望山路徐徐而退,這就是他的韜略。他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做到了“盡躬盡瘁”,最終因過於勞累而死,臨死前還設下了一計,趕走了司馬懿,保護了三十萬大軍的安全。

他的高尚人格和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提起了劉備,我就免要講到曹操,因為整部小說講的是擁劉反曹的思想。事實上,我並不喜歡曹操這個人物,因為他是一個“奸雄”,只許人家誇他的優點,不許提他的缺點,倒是劉備,讓我有幾份佩服:他雖然文沒有韜,武沒有略,但他算得上一個君子,與曹操形成鮮明對比。因此,作者就借劉備與曹操兩人的矛盾主線入手,為本書的主題思想。在三國中,還有很多人令我佩服,如: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等,他們都是能征善戰的武將,他們的精神品質也都值得我們學習,大凡看畢,無不心底佩服。

讀完了本書後,我才知道了什麼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個朝代經歷一段時間後,有時就會分裂或滅亡,然後成為一個新的朝代。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