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五代史演義》讀書心得

《五代史演義》讀書心得1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書目是《五代史通俗演義》,我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讀書體會:

《五代史演義》讀書心得

這本書的作者是蔡東藩,生於1877年,歿於1945年,是著名的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辛亥革命後,他看到當時民族危亡的歷史現狀,以期用通俗演義的形式講述中國歷史,幫助國人從歷史的啟迪中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於1916年開始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中國曆朝通俗演義》。二月河曾評價此書是一座巍峨的礦山,有茂林修竹,有金山銀山,是一部氣吞山河的.大作!

五代是我國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時間跨度53年。這個時代局勢紛亂,軍閥輕易稱帝。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後唐建國。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逐走契丹,收復中原。但被坐大了的郭威取而代之,建立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但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不幸病亡。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通讀這本書,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語言力求淺近、通俗、易懂。二是“兼採正稗”。取材比較審慎可靠,主要根據正史及各類比較可信的歷史記載,也參考一些野史。對史料“幾經考證”、“務求確鑿”,不像一般演義小說那樣用虛構故事來寫歷史演義,治學態度非常嚴謹。三是思想觀念更新。比較突出的是隨處可見的對專制的批判。四是敘評結合。作者加進了大量的評點,形成了一種夾敘夾議的文體特點。在正文中,他努力保持歷史敘述的客觀、節制;在評點中,則更多地表現出自己對歷史的態度、認識。

為什麼要讀歷史書籍?用一種現象來解釋比較形象:人人都喜歡照鏡子,對此現象,心理學的解釋是,因為鏡子可以讓我們在意識層面直接感受到自己的客觀存在。同樣地,我們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間接形象,間接形象則是通過以往知識譜系形成的思想映照出來的,而歷史就是這套知識譜系。讀史就是使人明智,鑑以往而知未來。

《五代史演義》讀書心得2

從朱溫篡唐到趙匡胤篡周,53年間,中原地區更迭了5個皇朝歷12帝,最短的後漢僅歷4年,再加周邊的十國,這段時期只能用一個字形容——亂!五代十國是殘唐藩鎮割據的延續,根源起於唐玄宗,安史之亂後200年間中國一直動盪。至後晉石敬瑭向契丹稱臣稱兒,割讓幽雲十六州,燕趙之地盡落於胡人之手,中國北方抵禦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大開,致使明朝建立前的300年間中原民族屢受遊牧民族的欺凌,也使中原失去了對西域的統治力和影響力,而這一時期正值伊斯蘭擴張,西域逐漸伊斯蘭化,也成為如今中國西部不穩的原因。

五代十國時期養子成風,養子篡位得權的比比皆是。這一時期忠信觀念淡泊,只要有兵就想做皇帝夢,推倒一個皇帝建立一個新皇朝不需要太多理由,也無需血統,大臣們就像開店迎客似的.恭迎不同的皇帝。不倒翁馮道更是歷四朝十帝而做大官,是識時務的傑出代表人物。這一時期軍隊規模較小,主因是戰亂致使人口下滑和經濟崩潰,無法養起龐大軍隊。

五代最後一位皇帝周世宗柴榮可謂英武,志在一統中國,可惜天不假年,在位不到6年,徵遼得病而薨,不足40歲,很是可惜。趙匡胤黃袍加身只不過是自導自演的一場戲,趙宋最終統一了中原,卻未能再進一步一統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