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熱】《三國演義》讀後感10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三國演義》讀後感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三國演義》這本鴻篇鉅著,我在學習之餘用了兩個多月才讀完,但是收益匪淺,不但瞭解了歷史,收穫了樂趣,還領悟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魏、蜀、吳三分天下,最終三國歸晉的歷史,在這一個世紀的亂世中,英雄豪傑輩出,發生了許多流傳至今的著名典故。之所以稱此書為小說,而不是“通史”,是因為書中把許多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進行了修改和藝術加工,蘊含了作者的感情,體現了人物的鮮明特點,讀來更吸引人心。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他在寫作方面的整體把握能力特別值得我學習。他一方面把巨集大的歷史故事寫得波瀾壯闊,另一方面又把人物的外表、語言等細節描寫得絲絲入扣,體現出不同人物的個性特點,讓這些歷史人物躍然於紙上,成為了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經典形象,如關羽的忠義、張飛的暴烈、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劉備的仁義等。在細節之外,如果有仔細對比三國曆史,相信大家都會感受到作者羅貫中所秉持的兩個觀點,一是反對農民起義,他認為黃巾軍起義就是暴民亂世;二是他明顯偏愛“漢室正統”劉備和他建立的蜀國。因此,我發現羅貫中是一個比較注重忠君和仁義的人,痛恨那些奸臣或是造反的人,相比《水滸》的作者施耐庵,對農民起義的觀點完全不同。這就所謂“作品一定蘊含著作者的某些觀點和情感”吧!

通讀全書,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明三氣諸葛亮”這段故事了。諸葛亮三次鬥智都打敗了周瑜,周瑜因為自己的“小雞肚腸”,竟然被活活氣死。在佩服諸葛亮智慧的同時,我真替周瑜感到惋惜,如果他能夠大度一點,也不會落得如此結局,從而浪費了自己的大好才華。從“關羽敗走麥城源於自己的驕傲”;“張飛死於部下之手源於自己的暴烈脾氣”;“劉備為報兄弟之仇被火燒連營、死於白帝城也是源於自己的仁義”,由此我體會到不同人的不同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或是前程。

兩年前,我是通過收聽評書初次接觸《三國演義》,回憶起來當時只是瞭解了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只記得爸爸說,《三國演義》是一本值得讀一輩子的書,不同的人生階段讀這本書會有不同的領悟。我想的確如此,剛接觸這個故事時,只是被情節吸引,第二次讀此書,我就有了不一樣的領悟。歷史是我們現代社會很好的一個借鑑,因此我們要通過歷史看透現在這個社會,取古人之長,補己之短,或者以古人的教訓來告誡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2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和知識。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塑造了許多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的人物。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草船借箭”;關羽“溫酒斬華雄”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廣為流傳的故事。 我最喜歡的是劉備“三顧茅廬”。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到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不放棄就會成功。記得又一次,我組裝好了一隻超級豪華、超級裝備的戰鬥直升機,表弟來我家裡玩,給我拆的七零八亂的,讓我好生氣,可又能拿他怎麼辦呢!我只好重新組裝它,可又找不到圖紙了。只能憑自己的印象一點一點的拼裝了,我把零件一個一個拆開,又一層一層的裝上,可就是拼不對,尤其是直升機的尾部,安裝了幾次都散開了,我心灰意冷的把它扔在了一邊。可是我不甘心呀!我那超炫、超酷的直升機就這麼的散架了。於是我又鼓起勇氣,告訴自己說:相信你,可以做到的,堅持就會勝利!我一次又一次的裝上,又拆了,最後終於大功告成拼裝好了,看著自己辛苦裝好的直升機,真有成就感。 托馬斯·愛迪生 的一句名言是:我們最大的弱點在於放棄,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斷的重來一次。 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我們堅持,不放棄 ,那成功之路還會遠嗎?

《三國演義》讀後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巨集偉的讚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部名著,它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驚險曲折的故事,還讓我認識了不少個性鮮明的英雄。

小說《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靈武帝中平元年到晉武帝司馬炎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從黃巾之亂開始,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再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國統一歸晉的故事。故事中英雄雲集: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趙子龍大戰長阪坡,張翼德力拒當陽橋,勇馬超興兵復仇,黃漢升力劈夏侯淵……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何等的豪情萬丈!幾百個人物形象,在羅貫中的筆下,都是那麼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陰謀詭計都瞞不了他,他還能利用自然環境的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簡直聰明賽神仙啊!當然,在書中機智聰明不止諸葛亮一個,比如吳國的大都督周瑜也是很有計謀的。可是讀完《草船借箭》,我才知道,聰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你有一顆寬巨集大量的心。由於諸葛亮才華橫溢,料事如神,使周瑜非常嫉恨,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個藉口害死他。於是周瑜便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要完不成,就按軍法處死諸葛亮。讀到這裡,我真替諸葛亮捏了一把汗。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著他的智慧和機智,在三天之內向曹操“借”了十萬多支箭,完成了他的任務,把周瑜氣得啞口無言。不過最讓我佩服的,並非是諸葛亮憑著神機妙算,“借”來了十萬支箭,而是諸葛亮看穿了周瑜想害他,卻沒有生氣。他反而以大局為重,繼續與吳國合作,最後才打敗了實力強大的曹操,贏得了赤壁之戰。試想,如果諸葛亮也心生怨氣,與周瑜纏鬥,那戰役的結果,怕是要改寫了呢。

《三國演義》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蘊藏了許多做人的智慧與道理,值得一讀再讀。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又心胸寬廣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4

書好像一盞明燈,能照亮人生的大道;書好像一股清泉,能滋潤你我的心靈;書好像一陣微風,能舒緩疲勞的身心。我就有過努力追求一本書的經歷。一年級的一天,聽說我的哥哥會來到我們家,我高興壞了,準備好我所有的玩具,只想和哥哥玩。誰知,哥哥這次不但不跟我玩,還不理我,一直看著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書。我因為已經做好了和哥哥玩的準備,可他沒跟我玩,所以很生氣。我一把奪過“害人不淺”的《三國演義》,便翻開看了看。可當時我很小,沒看懂幾個字,便只看為數不多的插圖,不久插圖看完了,我便對《三國演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讓媽媽買《三國演義》,可她不願意買,說因為我太小了,等我三年級再買。我很性急,不願意等,便想了一個辦法——威脅她說如果不買,就“絕食”。這個計劃很快就不攻自破了——聞到飯香,我就剋制不住了。很快,我又有了一個辦法——“裝認真”。就是去圖書館,裝作在認真看《三國演義》的樣子感動她。這天下午,我讓她帶我去圖書館看書。她同意了。我捧著書,“認真”地看著。她看我這樣,讚許的點了點頭。她同意下個學期買,可對我來說還遠遠不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我寫了一篇“作文”,雖說是“作文”,但只有兩句話:“老媽,我想買《三國演義》。求你了。”老媽被我的死纏爛打給感動了,同意買《三國演義》了。得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細讀了很多遍,產生了一些感想。“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常讓我為三國英雄人物所陶醉。讓我們走進群雄爭霸的三國吧!

一代奸雄——曹操

記得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謀士千萬,戰將無數,卻在赤壁大戰時,折兵百萬;記得當年招賢納士時,豪言壯語無數,在華容道時,卻是無限嘆息;記得曾經兵多糧廣,卻被司馬家族吞併了國家,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呀!

羽扇綸巾——周瑜

記得當年“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風流周瑜,卻因為嫉妒而死;當年做為孫策最好的干將,卻因為毒箭氣急攻心而死;嫉妒真是害人害己呀!這就是羽扇綸巾的周瑜。

臥龍天神——諸葛亮

記得當年收孟獲、氣周瑜、草船借箭十萬的神算師諸葛亮,卻被年輕的司馬昭統一天下,當年破曹兵百萬的臥龍諸葛卻因跟隨昏庸的阿斗,所以累死結束一生。這就是臥龍——諸葛亮。

《三國演義》是一部經典名著,可以改造一個個人的心性,創造一個個英雄豪傑,這本著作的人物刻畫極為成功,能不斷的激勵和鞭策有夢想的人,讓人進步,不畏艱難險阻,明白很多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世界著名思想家莎士比亞以前說過這麼一句話:“卷帙是全球的營養品。”確實,看書能帶給我們很多益處。它能讓我們拓寬視界,讓我們浩博情誼,讓我們提高知識等等。在我看過的書中,《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它裡邊的故事《火燒連營》更是讓我深有感觸,獲得人的生活的啟發。

《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魏蜀吳一段時間,蜀國的聖上劉備由於東吳殺翹辮子自個兒的八拜之交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於是就一負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擊東吳。但因為紮營不合適和氣候學問題,被東吳的參謀長陸遜用火攻,造成蜀國的武裝部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火燒連營》,我深有感觸,禁不住為劉備覺得痛惜。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命喪泉下,多悽慘啊!壓根兒,蜀國食糧豐足、兵多將廣、實在的力量堅強雄厚,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勇敢威猛的武將,絕對有有經驗一統天下。但因為劉皇叔的興奮過度,讓怒火衝昏了頭,不聽手底下的奉勸,氣沖沖的地去討伐東吳,最後結果把更多昆季的生命都賠了上去。出征作戰廣闊沙地積年的劉皇叔居然被一介讀書人擊敗,並且輸得那末慘,這對劉皇叔來說是多大的羞辱啊!自打那一仗後,蜀國便得不償失,不惟沒能報到仇,並且起步向下坡路,成了魏蜀吳中實在的力量最弱的一國,多令人惋惜啊!劉皇叔的興奮過度造成了他的蜀國打敗仗!

讀了《火燒連營》,我又禁不住想到達自個兒,自個兒不也有過得不償失的事物嗎?

想的起來鐘頭刻,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課後,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個兒製造的小木製的船來玩。在玩的時刻,李力不謹慎撞了我一下子,我手中的小木製的船馬上飛了出去,開綻兩半。我立刻怒火極大,不聽李力的'詮釋,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製的船摔在地上,成為兩半。李力看後,激憤地對我講:“我往後沒你這個朋友!”說完便跑出了講堂。我也暴跳如雷地走了。打那往後,我們便沒有再說過話了。

如今回憶起來,我非常懊悔,懊悔自個兒當時興奮過度用事,得不償失;懊悔自個兒由於一個小木製的船而錯過了一個好朋友;懊悔自個兒由於一次聒噪而錯過了一段寶貴的友情。

讀了《火燒連營》,我知道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不使得不償失,興奮過度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則,你將錯過更多更多。

《三國演義》讀後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我合上《三國演義》,我的腦海裡仍然浮現著蜀魏吳大戰的場景,久久不能散去。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劉邦一統天下,到三國蜀魏吳爭奪天下,又到司馬炎一統天下,正驗證了這句話。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有文武雙全的曹操,有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有愛民如子的劉備,有勇猛善戰的張飛,還有霸道的董卓……但讓我最敬佩的是機智過人的諸葛亮。

書中有關諸葛亮的經典故事比比皆是,如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七縱孟獲……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帶領著十五萬大兵殺到了西城縣,可是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群文官,城內只有二千五百餘兵士,怎麼辦呢?聰明的諸葛亮十分鎮定,讓軍士收起了旗幟,並讓他們躲起來,不要說話,還讓幾十個軍士裝扮成百姓去打掃街道。他自己則不慌不忙地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見了,心裡很疑惑,下令退兵。別人一問,才知道他是怕城中有埋伏,不敢貿然行動。哈哈哈!愚蠢的司馬懿被聰明的諸葛亮給嚇跑了,司馬懿知道後,肯定會後悔莫及吧!

笑著笑著,我心裡忽然冒出一個小希望:我要是能像諸葛亮那麼鎮定,那麼臨危不懼,就好了。每次,無論是期會考試,期末考試,大大小小考試……只要老師一通知,我當天晚上必定不會有個安穩覺。我在睡覺前會對自己說:“沒關係,就一次小練習嘛!沒什麼可怕的,靠自己的水平,肯定能考好。”我雖然在嘴邊這麼說,心裡還是有點發虛,拼命地讓自己不去想它,可是堅持不到一分鐘,我又怕了。萬一沒考好呢?我用被子蒙著頭,去想想開心的事,讓自己忘記它。我也嘗試數羊睡著……總之,我嘗試了九九八十一種辦法,也未能成功。就這樣,我老是熬到很晚,都未入睡。所以,到第二天早晨,我就會變成一隻大熊貓。哎!要是我有諸葛亮一半的鎮定就好了,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呵!有趣的三國!細細品味三國,還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計謀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7

閱讀如同飲食,在這些“食物”中,有著如甜點一樣的娛樂書籍,也有回味無窮的古典名著,但這些名著中,對我來說最耐人尋味的就要屬《三國演義》了。因為它讓我感受到“讀書之樂”

初次“食”這本《三國演義》時,看到劉關張結為異姓兄弟,並且討伐黃巾軍時,那場面,彷彿身臨其境,浴血奮殺的情境讓我義憤填膺,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種“讀書之樂”這種誘惑讓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讓我被這些英雄豪氣深深渲染,看到趙雲救阿斗的時候,那威武雄壯的身姿無可匹敵,一人抵擋千軍萬馬,那舞著槍,揮著劍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直至做夢也能夢見他。

英雄當然也不只他一個,還有眾人皆知的傳奇人物——關羽。

水淹七軍,刮骨療傷等等事蹟,都能體現了他的勇猛,斬殺華雄時,曹操本來想給關羽一杯壯膽酒,但關羽說等他回來時再喝,他開啟城門,揮舞著青龍偃月刀,不幾回合,就將華雄斬殺,等到拿酒時,酒竟然還是溫的!看的我又驚訝佩服,又高興地手舞足蹈,每當別人說起這故事是,我總是自豪的搶著說,好像是自我親身經歷一樣。

說關羽是是說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說起另一位智者——諸葛亮。

諸葛亮七擒孟獲,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他的故事,七擒,當我看到了才明白,原先是其次抓住了蠻王孟獲,每次看到孟獲被捕,我就樂的前仰後合,上氣不接下氣,這也上我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寬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於“奸雄”曹操嗎,我並不怎樣喜歡他,但他的一件事卻讓我記得很清楚,就是——割須棄袍。平時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日怎樣割須棄袍了?原先他是為了保命而割須棄袍的。當時曹操自我單槍匹馬被馬超追殺,馬超對士兵們喊:“前面有鬍鬚的是曹操,殺了他,賞金萬兩!”話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我心愛的鬍鬚。馬超見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黃袍的是曹操,殺了他,賞金萬兩!”曹操之後又棄了自我心愛的袍子。看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讀書給了我很多歡樂,也增長了我不少知識,我相信,我時刻都會記著,“食”書的感覺是多麼美妙! 《三國演義》主要講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無能,各路英雄好漢一齊除了官宦,有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等,消滅宦官後,構成了三國鼎力的局面,有蜀國、魏國、吳國。

《三國演義》讀後感8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每當聽到這豪壯的歌聲,把我的思想又帶入了《三國演義》。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第二次翻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的人物讓我再一次被深深吸引。

忠肝義膽 神勇過人

“義”的化身非數關羽莫屬。關羽,字長生,後改為雲長,河東解良人,身長九尺,髯長三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因為殺了倚勢凌人的勢豪,而逃難江湖。後於於劉備、張飛相識,在桃園義結金蘭,俗稱“桃園三結義”。在三兄弟排行老二,素有“武聖”之美譽。不看關公其神威,單單那氣概就令人深深折服。當年他為保護嫂嫂安全,報曹操不殺嫂嫂之情寄予曹操帳下,助他斬顏良誅文丑。但後來他得知劉備還活著,立即把金銀珠寶還給曹操,歷盡艱辛,與劉備會合。昔日,他為了報答曹操當日不殺之恩,在華容道冒著生命危險放走了曹操,其忠義可見,其勇無人能比。

人心之向 漢室宗傳

最深沉貫徹孔子的思想一仁的人肯定是劉備了。劉備,字玄德,漢室宗親,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後過膝,面如冠玉,性格溫和,仁政愛民,他“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可以說他一生為義而生,又為義而死。劉備兵敗,攜百姓逃難,途中號泣聲震天,劉備看見此景象,曾想投江而死,如果沒人阻攔,那一定會投江,也曾經因為這事,在劉表墓前哭訴,祈求讓百姓平安渡江。可見其愛民之心。

神機妙算 忠心耿耿

東漢末年,戰火硝煙各處瀰漫,劉備勢弱,而有一人輔助齊備建之蜀國。他足智多謀、英謀善辯、誠懇謹慎、執法嚴明,此人為誰?諸葛亮也。諸葛亮,字孔明,絕世奇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號“臥龍先生。” 孔明用計如神,大擺空城計,以向幾千軍馬,退曹操八十萬大軍,又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無不體現出他的足智多謀?

英勇善戰的張飛、智勇雙全的趙雲、文武雙全的周瑜、陰險奸詐的曹操……每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難忘。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深澤著不同的人生,我們要學習劉備憂國憂民的思想,關羽的忠肝義膽、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讓我們在生活的戰場上做他們優點的學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爭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後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後,又是怎樣流著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於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現便收其為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計,周旋於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託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

“願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佈的命運。在這樣的戰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為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揹負著“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勞確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屍的壯士都要蕩氣迴腸,至於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嘆息,人們大都為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註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鬥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脫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慼,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才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