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華]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華]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去年暑假的時候,媽媽帶著我到慈溪書城去買書,我翻看了《三國演義》沒幾頁,就被裡面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媽媽看到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樣子,就把它買回家讓我看個夠。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故事改編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後來形成魏、蜀、吳這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個國家相互征戰,最後晉朝統一了全國。裡面的人物主要有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等等。我最喜歡《三國演義》中各種各樣的精彩戰役的故事了,有驚心動魄的趙雲單騎救主,也有精彩的'張飛大鬧長阪橋,還有膾炙人口的三英戰呂布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故事,講的是當袁紹帶領各路諸侯去討伐董卓,在汜水關前袁紹的兩員大將都被華雄斬了,大家手足無措時,關羽挺身而出,提刀上馬,去迎戰華雄,而當他提著華雄的頭回到軍中時,曹操敬他的酒還是溫的呢。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故事,你們如果有興趣,也去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2

讀了這本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讓我獲益匪淺,《三國演義》是說東漢末年,由於漢獻帝無能,使吳、蜀、魏三國鼎立,其中我最欽佩趙雲和張飛,最瞧不起袁紹。

趙雲長阪坡單騎救主,連戰幾十員曹將,救出糜竺等將。他武藝高強,在千軍萬馬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擋。張飛一喊,聲如巨雷,曹軍嚇得個個兩腿發軟,又一喊,嚇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又大喝一聲,竟把曹將夏侯傑嚇得膽肝破碎,一頭栽到在馬下。

而袁紹卻沒有一點主見,在官渡之戰中,竟然會聽郭圖的建議,去偷襲曹操的大本營,結果大敗而歸。從此一病不起。

雖然,我簡寫了這其中一個小故事,但是在《三國演義》中,使我領悟到戰士並非要在戰場上廝殺,要以德服人。劉備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懷大志、關羽的智勇雙全、趙雲的重情重義、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學習。書中一個個豐富多彩的故事中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學習的道理。“以好友為書,以好書為鑑”,未來的日子裡,我要在書香的陪伴下繼續闊步前進。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寫了三個國家爭霸的故事,是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西晉共經歷許多時期。故事是由黃巾之亂後桃園三結義開始的,書中畫了近200人物形象,其中最為出名的是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講了黃巾起義後,東漢政府的極力反擊,亂世出英雄,出現了劉備,曹操等優秀人物,東漢政權很快也就滅亡了。其中讓我記憶最為深刻是故事的開頭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一路十分曲折但結果還是被董卓救了駕。董卓入京後立即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開始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激戰董卓,雖然最後聯軍失敗了,但董卓也被呂布殺了。董卓死後出現群雄割據,中原諸侯群龍無首,大家都為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也崛起了,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相互地進行戰爭。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不一一細說了,不過每個故事都驚心動魄撲朔迷離讓我一直沉浸其中的奧妙中,怡然自得。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僅給我增添了許多快樂,還教會了我很多寫文章的方法和技巧,這次收穫可不少呢!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完成我應該做的.事情,並努力做到最好,就肯定會取得收穫的。讀完這本書後中我也更加熱愛四大名著了。我想它們就會像一顆光芒四射的星星,永遠的升在我的國小生涯的星空中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4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

在《三國演義》中有200多個形象人物,在這裡面我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它還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過他。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講的是:周瑜非常的`忌恨諸葛亮,總是想找個機會殺了他。有一天周瑜讓諸葛亮在10天內造10萬枝箭,諸葛亮非常痛快地回答:“我只要三天!”,這一句話就把周瑜給驚住了。

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條船,諸葛亮在船頭和船尾放了許多個稻草人。到了第三天早上,天空中雲霧迷濛,諸葛亮和魯肅一起來曹操的地盤,曹操聽到有敵人來了,於是讓弓箭手向這些船上射箭,箭像雨點似的向每一條船射來,很快船上的稻草人身上已經密密麻麻地射滿了箭,這時諸葛亮命令所有船立刻掉頭,當船的另一邊所有的稻草人身上射滿箭後霧也快散了,於是諸葛亮命令撤退。當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經在等著諸葛亮了,他讓士兵數一下有多少支箭,數完後有十二三萬,這讓周瑜心服口服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還講了許多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還會再想看一遍,看來四大名著十分的好看呀!

三國演義讀後感5

書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是智慧大門的鑰匙,更是人類文明的寶石。

《三國演義》就是眾多寶石中的一顆。讀完《三國演義》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是羅貫中寫的,原著一共800萬1284個字,是中國第1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主要講了東漢末年,朝廷慘敗,亂世走遍中原,許多豪傑想統一天下,讓百姓安寧而發生戰爭,最終歷史證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天下大勢之趨,不可違反的定義。

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周瑜,孫權……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這個情節在書中記載不多,但他們三人同心。張飛為了報效國家賣桃源,關羽文武雙全,劉備志向遠大。這樣三個人結拜成兄弟,多麼讓人感動。“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更是表明了他們的決心。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可謂是三位豪傑。但是萬萬沒想到,後來,關羽過世,張飛被殺,劉備病逝。

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於諸葛孔明——諸葛亮了。

他才智過人,初出茅廬就讓曹操大敗而歸,又輔助劉備佔了西川。他神機妙算,在他指揮下,三國裡的故事不像歷史,而像寫好的劇本讓別人演出來的。就算死了的諸葛亮也能嚇跑活著司馬懿……

《三國演義》讓我十分感動,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為人忠厚的魯肅,忠心耿耿單騎救主的趙子龍……這一個個歷史人物,一段段歷史故事,讓我永遠也忘不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一夜兩夜,我像一隻餓狼似的,貪婪地讀著,任自己穿越時空,來到硝煙瀰漫的三國戰場,看英雄在歷史的舞臺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我津津有味地讀著《三國演義》,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這本書中的“三顧茅廬”讓我被劉備的愛才之心感動;“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中,他們之間的豪情讓我敬佩;“空城計”中的諸葛亮用空城計竟嚇退了十五萬大軍,我目瞪口呆;“關公赴會”中關羽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讓我佩服。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故事和我裝了個滿懷,我就像餓了三天的貓一樣,津津有味的享受閱讀的'大餐。

作者的筆真有靈性呀,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有了靈性。我一一和他們打招呼,你好關羽,你手提青龍偃月刀,騎赤兔寶馬,是個萬夫不擋的豪傑;你好,曹操,你陰險奸詐,寧可我負天下,不教天下負我;你好,張飛,你真不愧是燕人,長板坡前一聲吼,竟嚇退了十萬大軍;“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亮令我敬佩,你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每當有困難的時候,你都用自己的智慧戰勝困難。而我卻遇到困難就退縮不前,有一次我數學作業不會做,就去請教別人,而沒有自己思考。與諸葛亮相比,我缺少的正是用智慧去戰勝難題的勇氣,我慚愧的低下了頭,今後不管是什麼問題,我都要像諸葛亮一樣勇往直前,不會退縮。

那刀光劍影的戰場,那栩栩如生的人物,膾靈人口的智慧……《三國演義》撥動著我的心,四大名著之一果真名不虛傳。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暑假裡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合上這本書時,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裡寫了許多具有正義感的人物。不過,我最敬佩的就是諸葛亮了。

他十分的機智,靈敏。自從劉備請他出山後,他便專心致志地輔佐劉備。當劉備在白帝城逝世之後,諸葛亮還是忠貞不二的輔佐劉備的兒子———劉禪。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攻打五丈原時,諸葛亮發誓一定要打敗司馬懿。在那幾年間,他一直為戰爭的事情而忙碌,積勞成疾得了肺結核,可他在患病期間,還是一直為戰爭而勞累。直到死時,也不忘把戰後事理一一告訴自己的屬下。諸葛亮,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人士,他為一件事奮鬥到底的決心,為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一個狠毒、奸詐的`陰謀家、大奸臣。曾有人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讀後感但我認為並不能簡簡單單地說曹操是能臣,或是奸雄。

第一,曹操很擅長打仗,在他所指揮的官渡之戰中,他以七萬精兵,大破袁紹七十萬大軍,他堪稱是軍事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8

讀完了三國,心中不由得燃起了一股烈火。劉備的仁慈,曹操的奸詐,諸葛亮的智慧,曹植的才華,曹丕的卑鄙……都令我永難忘記。

為什麼,為什麼,諸葛亮足智多謀,那他經營的蜀漢為什麼又在他自己看來卑鄙的,陰險的,奸詐的,說得難聽點,齷齪的曹魏帝國面前又顯的不堪一擊呢?答案是唯一的,實力,實力才能說明一切,不管你品德高尚與否實力見證一切,這就是生存法則,弱者總要被強者替代。《三國演義》見證了這個事實,也許在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可正是這所謂的“小人”締造了“正人君子”所不能完成的曹魏帝國。“小人”如何,“君子”又如何,身份,地位,出身,這些都如何,只要是實力派一樣可以創造歷史影響歷史,正人君子,就像海瑞,天天高呼君子固窮?世界需要實幹家,曹操無疑是實幹家,諸葛亮呢?成天高呼誓殺漢賊,賊在哪?誰是賊?曹丕是賊?他篡漢嗎?劉備不也稱帝了嗎?都是實幹家,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對於曹操,他不僅是個奸雄,更是一個英雄。易中天老師說的不錯,在三國那時代,真正的英雄不在於如何征戰沙場,在於的'是他對當時亂世統一的積極意義,而曹操一統當時的北方,擁有這三國之中最遼闊的疆土無疑他是最成功的。他為曹魏集團,以至於後來的司馬集團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他才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曹操。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是寫三國鼎立的一部小說,講述了魏、蜀、吳三個集團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呂布……

《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三結義,有著生死之交的感情;還描寫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因為諸葛亮足智多謀,可以打敗敵軍;還有著名的情節“煮酒論英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等。

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戰爭的謀略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讓我想起了三十六計,這裡邊就運用了幾個三十六計的故事,比如空城計、苦肉計、連環計、美人計、走為上計……這本書告訴我,打仗不能光靠手,要先動腦,再動手,只有這樣,成功率才大大提升。

我覺得這本書裡邊,諸葛亮最聰明,敵人老師被耍,明明是快抓住諸葛亮了,不知他用的什麼計謀,總是能脫逃,讓敵人無計可施;武力最好的是關羽,勇猛無比。

《三國演義》描寫的很複雜,但是一讀,就會覺得沉迷,我很喜歡它,但是我讀的很不夠,有些東西不懂,以後要多讀它,把它讀透!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這幾天,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以後,使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內容講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描寫了近百年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活動,人物有: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在書中,我知道了像諸葛亮那樣足智多謀的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過他。所以劉備通過三顧茅廬終於把諸葛亮請出山。

在書中,我覺得最感人的故事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足智多謀,用兵如神,這使的周瑜非常的嫉妒,小心眼,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第一大敵人,就非常想害他,於是找藉口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重懲法。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地答應了他的要求,憑諸葛亮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之內向曹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要學習關羽的英勇無敵和寧死不屈的精神,還要學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足智多謀,學習他的各方面的知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三國演義》為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通過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爭鬥,叱吒風雲的人物英雄演繹了三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忠義與奸佞的衝突、豪傑與奸雄的'較量,謀略與武力的鬥爭。一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副副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留下多少品位不盡的美談佳話!

清朝人毛宗崗將《三國演義》中刻畫出的三個典型人物,稱為“三絕”即“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三國演義》主要說的是吳、蜀、魏三國的戰爭。他們都想統一政權,可他們沒想到被西晉建立了統一政權,司馬昭滅蜀以後,要求魏主曹奐封自己為晉王,曹奐不敢不從,司馬昭受封不久,中風而死,其子司馬炎繼位晉王,公元265年十二月,司馬炎仿效曹丕篡漢之舉,逼迫曹奐退位,改國號為大晉,定都洛陽,就這樣,在蜀國滅亡兩年後,魏國也滅亡了,晉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拜杜預為大將軍,令他領水陸大軍二十餘萬,戰船萬隻,大舉伐吳,杜預大軍所到之處,吳兵聞風而逃,毫無招架之力,晉軍順利拿下江陵重鎮,直逼吳國首都建業,吳軍守將張象知道自己抵擋不住晉軍的攻勢,趕緊投降了晉軍,晉軍如潮一般衝進城去,守城的吳軍毫無鬥志,紛紛放下武器,四散逃命,自此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了,西晉建立了統一的政權,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面。

我喜歡讀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這個寒假裡,我細細品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其中《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他的作者是羅貫中,書中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魏、蜀、吳三國的政治,軍事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

《三國演義》生動的刻畫了一大批人物形象:奸詐的`曹操,謙遜的劉備,謹慎的孔明,心胸狹窄的周瑜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因為他無所不知,足智多謀,他一生驚人的事蹟有: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草船借箭等。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氣周瑜,不費一兵一卒,消滅敵人的大將,逼得周瑜臨死前感嘆說:“既生瑜,何生亮?”

《三國演義》中我還喜歡趙雲,他是蜀國的五虎將之一,不僅勇敢,而且有勇有謀。其次我還喜歡重情重義的關羽和忠厚老實的魯肅。但我最不喜歡的是呂布,因為他是個見利忘義,令人討厭的人。

讀了《三國演義》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做人還是做事,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時時刻刻謹小慎微,懷有執著的信念,還要有和一顆充滿慈愛的心。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三顧茅廬》這個章節讓我真切體會到只要以誠待人,才會換來別人對自己的誠。

去年,我家在市裡買了新房子,現在正在裝修。雙休日,爸爸和空調師傅約好中午來安裝,爸爸為了表示誠意,就提早到了。可是到中午時,左等右等也不見安裝師傅。爸爸媽媽一早出來,肚子開始唱“空城計”了,怎麼辦呢?爸爸說:“難得餓一下不要緊,人家為減肥還特意不吃呢!還是等等吧,不然師傅過來找不到我們,一個人不是失去誠意了嗎?”又等了一會,爸爸打電話給安裝師傅:“不好意思,如果你們不過來的話,我們要去吃中飯了。”“要的要的!正來呢!”原來他們不認識我們家,正四處尋找,也很焦急呢!爸爸一說就清清楚楚了。安裝的時候,因為立式空調的空調管不好處理,兩個師傅一個跪在地上,一個撅著屁股,臉都貼到地上了,幹得滿頭大汗!過了好久才裝好,看著安裝得平平穩穩的空調,他們笑著說了兩個簡單的字:“好了!”卻沒有說一個“累”字。爸爸感激地說:“辛苦了!辛苦了!”師傅們卻說:“讓你們等了這麼久,真是不好意思,還餓著肚子!快去吃飯吧!”看!爸爸媽媽的'“誠”換來了工人全心全意地付出!

讀了《三顧茅廬》這個章節,我真正明白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只要真誠相待,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三國演義》真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裡面還有好多教我們道理的章節呢!我還要細細品讀,靜享“誠”之甜蜜。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著名人物——諸葛亮。他為劉備出謀劃策,之後,劉備與周瑜合作,共同對付曹操。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是顯示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10天趕製10萬枝箭,並說不要推卻。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告訴魯肅說,他要故意遲延造箭,好定諸葛亮的罪。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要有30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魯肅答應了.前兩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到了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齊上江上取箭,這時江上霧大,天還沒亮,這時諸葛亮把船靠近曹軍水寨,然後擂鼓吶喊,曹操看不見虛實,不敢輕易出動,只好射箭,就這樣,不一會兒諸葛亮就得了十萬支箭,曹操明白上了當想追也來不及了。

魯肅把借箭的'過程告訴周瑜,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

起初我也擔心諸葛亮三日之內造不出箭,但之後看到他的妙計之後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推辭了十天的期限,而說只需三天,是因為他算到了第三天江上必定會大霧漫天;算到了魯肅是個老實人,會幫忙他;算到了曹操在霧中不會派兵來攻,會射箭。諸葛亮不僅僅神機妙算,而且還是上知天文,其實諸葛亮能有這麼神通,跟他的勤奮學習脫不了干係,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便也能夠像諸葛亮一樣聰明。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三國演義》我讀過很多遍,但最讓我感嘆不已的只有一個,它就是“曹丕廢帝篡炎劉,漢王正位續大統”。意思是:曹丕把漢獻帝廢了,自己當皇帝。劉備接續漢獻帝當漢帝。

為什麼它會令我感嘆不已呢?因為劉備當了皇帝,文武百官都想讓他討伐罪惡滔天的北魏,可劉備卻想下江南,征伐殺了自己二弟關羽的東吳,但最後劉備全軍覆沒,自己也因此病死了。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劉備為私情而廢公,告訴我們不要像劉備那樣以私廢公,要以大局為重。

讀完這篇故事,我又想到了一個人——包公包拯。一次,包公的叔叔作文犯了法,別的官員遇到這種情況時,要麼偷偷放掉,要麼判的很輕,徇私枉法,包庇親人,以私廢公。但是包公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馬上按照當時的.刑律標準對他的叔叔進行了判罰,完全不講私情。正因為這樣,他才能高戴“明公清官”的帽子;正因為這樣,他才被老百姓愛戴擁護。據說,包公去世之後,老百姓們傷心欲絕,哭死了好幾個人。

包公為官,處處以大局為重;劉備當帝,卻因折了二弟就以私廢公征伐沒有罪過的東吳,最後兵敗病死。

我們要學習包公的顧全大局,不以私而廢公。但不要學習劉備以私廢公,不顧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