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精】《三國演義》讀後感11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三國演義》讀後感11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三國演義》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裡面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比如:張飛、關羽、劉備等等。

在裡面,大家也許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他精通許許多多的知識,能夠知道別人的心裡想著什麼,也能知道許多的天文地理。

我最喜歡的就是關羽了。他過五關斬六將;在酒倒出來後,還沒冷時就殺了華雄;還有水淹七軍。這些都是關羽最精彩的故事。他不僅有智慧,而且還有著很好的武力。因為他在找劉備的時候,得向曹操告辭,但是因為他不知道要有通行證才能出去。結果過了五關,殺了六個將領。這也很使人震驚。

他也很講義氣,在華容道上,曹操本來要敗在他手裡的,但是因為他很講義氣,曹操以前對他很好,他是個講義氣的人,所以就沒有殺了他。你說誰會這樣子,放著一個好好的機會不去捉,反而因為義氣兩個字而放棄了個好機會。我覺得他的的的確確很偉大。

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劉禪了。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竟然聽信奸臣的話,不管國家大事,飲酒取樂。等敵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竟然投降了。投降了也罷,沒想到他在魏國看蜀國的歌舞表演的時 候竟然還很高興,其他蜀國大臣的眼淚都嘩啦啦的流出來了,他竟還沒有一絲傷心和難過的神情。果然真是個樂不思蜀的人。蜀國有他這種人,可真是慘啊。

《三國演義》講述了許多英雄氣概的人物,他們使我更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2

小說家羅貫中老先生寫的《三國演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一部流傳至今的文學名著。讀了《三國演義》,我覺得小說主要寫了人物之間鬥志鬥勇、使用人才以及戰場上的隨機應變,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三方面的理解。

在戰場上,有一身好的武藝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學富五車的`知識也不行。有時我們需要分析是否有埋伏,推測敵人使用什麼戰術……就像諸葛孔明,他憑著自己滿腹的經綸,在出徵北伐時說了一番大道理,竟然活活把王朗氣死了。雖然這件事有點不切實際,但從中也能看出諸葛亮的才學,所以我們要好讀書,讀好書。

我還十分敬佩諸葛亮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分辨賢士。當時北伐時,曹睿命夏侯帶兵出征,諸葛亮慧眼發現姜維是個難得的人才,就用計收了姜維。過程中不去追夏侯,眾將很不解。孔明哈哈大笑:“我放走夏侯,好比放走了一隻鴨子,得到姜維才是得到了一隻真正的鳳凰啊。”這件事說明諸葛孔明懂得丟了芝麻,撿了西瓜的道理。

在戰場上,敵人用計有可能自己想不到,以至於自己有可能被逼入困境,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隨機應變。記得有一次記者叔叔來採訪我們,可是採訪的內容跟我們準備的完全不一樣,這就要我們不要緊張,冷靜地去思考,沉著地去面對。

我相信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加睿智,更加高尚,更加健康。

《三國演義》讀後感3

假期中,我讀了四大名著的兩本,其中有《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一部作品。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蜀國的關公:關雲長。

荊州失守後,劉、關、張失散,而關羽被曹軍包圍,關羽出於保護兄嫂不被侵犯,而同意暫時歸降曹操,有一天,關羽得到了大哥的.訊息,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找到了劉備。

關雲長過世後,也被世人永久地留念著。後人以他的形象刻成雕像,讓大家供奉,讓他流芳百世。

關雲長最令我敬佩的四點,分別是:忠、義、勇、氣。

他的忠,“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流芳遠揚,“五關斬六將”終於找到了大哥。

他的義,“華容道,捉放曹”眾人皆知,當初若不是如此,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晉朝了。

他的勇,“千里走單騎”聞名遐邇;“單刀赴會”隻身入敵深境,無人敢言,無人敢害。

他的氣,“刮骨療傷”萬代傳頌,雖然華佗醫術高超,但能忍受這種痛楚而不顯於面的,的確罕見。

我敬佩他,讚賞他,歌頌他。我要學習他的忠心、義氣、勇敢和忍氣的精神。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很多書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講述了漢朝與晉朝之間一段分裂的歷史,當時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想統一天下自己當皇帝,但最後誰也沒有成功,被統一歸於晉。我特別欣賞小說中的'三個人物——關羽、張飛和曹操。

紅臉的關羽身高九尺,面如重棗,手持青龍偃月刀。他是個重感情、講義氣的人。當初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來曹操將三兄弟殺散。關羽沒辦法,投降於漢朝。曹操一直想收降關羽,但關羽並未投降,而是千里走單騎尋找到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

黑臉的張飛身高八尺,燕頜虎鬚,聲音如雷,氣如奔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非常有勇氣。在討伐董卓的時候,敢於和天下第一勇將呂布對陣;在當陽橋上,面對百萬曹軍,他大喝一聲,橋樑斷了,水也倒流了。我很欽佩他這種氣魄。

舞臺上的曹操是白臉,代表著奸詐。其實他並不奸詐,開始他是為了漢王朝行刺董卓,雖然沒能成功,但他發表討伐董卓的檄文,並聚集了天下十八鎮諸候征討董卓。在他擔任丞相之後,統一了北方,更想統一中國,可是“挾天子以令諸候”的做法被人稱為“漢賊”。我覺得他是個有功也有過的人物。

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的人物各有特色,故事情節更是精彩紛呈,如草船借箭,赤壁大戰,水淹七軍等。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覺得《三國演義》很有意思呢?有時間一定要讀一讀哦!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寫了吳、蜀、魏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國歸晉經歷的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赤壁之亂、官渡之戰),三分天下與天下歸晉。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有4人:曹操、諸葛亮、關羽和張飛。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詐之人,但是,他在軍事方面有勇有謀,他在幾十年的東征西戰中,佔據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許多少數民族也臣服於他,他是魏國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因此,他是志出的英雄人物,有勇有謀的三國群主。

諸葛亮,他的智力可謂是永超人世,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心,為劉備想出了許多好辦法,使劉備拿下了不少城池。

關羽,張飛,他們非常的勇敢,歷經沙場,在戰場有豐富的經驗,他們過五關,斬六將,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卻不想被奸人所害……

戰爭是表現人物鬥智鬥勇,雙方戰略戰術的,而不是呆板鋪敘兩軍對壘;《三國演義》把人物特點描繪的栩栩如生,體現出了各類人物的精神。

《三國演義》讀後感6

劉備三顧茅廬,方請動大賢,真不一般;孔明二次外出,測驗那大賢,真不簡單。

劉備有如此大的耐心,去找那孔明,如果是常人,比如說張飛,第一次還好,第二次說把孔明喚來,第三次說去放火,可見如果是常人,一定請不動諸葛孔明。再者以一個君主去拜訪一個住草廬的人這事就少見,再加上第一次沒見著,第二次還沒見著,第三次見著人家在睡覺,讓拜訪他的人立於門外。平常人拜訪了,但是,友人時,友人要出門迎接,可一個君主拜訪一個先生,卻要在門外等,真是太不像話了。不過這也正好證明了劉備的誠心,打動諸葛孔明出山相輔,共商大事共成大業。

當孔明與劉備回到新野,他們同吃同榻,這又表明了劉備對孔明的尊敬。之後,孔明說什麼,劉備就怎麼做,這孔明從山間野夫,一下跨到能與君王平起平坐的`軍師、丞相。我不僅想:當時,說不定還有更多的諸葛亮等待賢君明主支“開發、利用”呢!

一個女子,為報夫仇,想出妙計,她是——徐氏,一個來亞於徐庶的媽媽徐母的一個女子,真是國的英雄。一個大膽,聰明的女英雄,比奸臣庸臣強多了,女子不可忽視。

向劉備學習耐心,向孔明學習語言表達,向徐氏學習大膽。

《三國演義》讀後感7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深刻體會到了我國古代歷史人物的聰明才智。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周瑜想陷害諸葛亮,讓他造十萬支箭,並故意問他幾天能造好,諸葛亮胸有成竹說:“三天就可以,我願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完甘受懲罰。”周瑜高興極了,但又怕有詐,讓魯肅去見諸葛亮,諸葛亮說:“你得幫我個忙,魯肅說,“是你自找的,我能幫你什麼忙?”“你得借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個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魯肅答應了,並對周瑜說:“諸葛亮不用材料就能造箭。”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請魯肅取箭,江上大霧迷漫,天還沒亮,船已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讓士兵們擂鼓吶喊,曹操見有敵人,立馬讓弓箭手放箭。不一會兒船上的草把子插滿了箭,靠了岸,船上共十萬多支箭。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這個故事中,諸葛亮神機妙算,他算到了周瑜會算計他,算到了魯肅誠實守信,算到了第三天江上會起大霧,還算到了曹操生性多疑,肯定會讓弓箭手放箭。

周瑜去世前說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

《三國演義》讀後感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如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講述了許多戰爭謀略的故事。其中的英雄更是多不勝數,就像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等。"既生瑜,何生亮?"這是東吳大將周瑜臨死前發出的感嘆。然而恰恰表現出他的`小肚雞腸,嫉妒孔明之才,三番五次欲加害孔明,但都以失敗告終。還有一次,他為取荊州,曾使美人計企圖加害劉備,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險些喪了自家性命,最後落得"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話。周瑜智不如孔明,心生嫉恨,年不到四旬便命喪黃泉。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智慧比我們高的人,我們應該虛心請教,不可生嫉妒之心,而應該將自己的無知化為前進的動力,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從社會上脫穎而出!

《三國演義》讀後感9

閱讀,是人生的引導,幫我們找到智慧的源泉。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

《三國演義》是歷史背景上的著作,它描述的是約百年間的的歷史:三國鼎立。它從黃巾之亂至赤壁之戰為第一階段,三國鼎立到諸葛亮五丈原病逝是第二階段,而魏國司馬懿家族興起,晉朝統一天下就是第三階段了!

《三國演義》中最讓我驚心動魄的有兩個故事:

第一個是《救阿斗趙雲護公子》,它的大概資料是這樣的:劉備兵敗,而他的家人由趙雲保護,但如同滔滔江水一般的、源源不斷的'曹兵還是將趙雲和劉備的家人衝亂了。於是,趙雲他孤身闖敵營。只見他在千軍萬馬之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威武異常,勢不可擋,殺得曹兵血肉橫飛。雖然曹兵人多勢眾,但武功高強的趙雲還是突破了曹兵的圍攻,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可是,糜夫人投井自殺了!

第二個是《借東風火攻燒赤壁》,它講得是曹操中了周瑜的連環計後,周瑜又請諸葛亮“借”東風。於是,諸葛亮故弄玄虛,“借”來了東風。結果,這一場火、一陣風,再加上東吳的水陸兩軍,打得曹軍落花流水、狼狽不堪,八十多萬大軍迅速瓦解,但曹操還是逃離了周瑜設下的埋伏圈!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我相信,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家們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要角色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大加讚賞,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每一個人物都是那麼的活靈活現,不禁讓我們讚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號稱八十三萬大軍,浩浩蕩蕩下江南。想滅孫權和劉備,統一天下。孫權和劉備結盟,共破曹操。孔明草船借箭、黃蓋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龐統連環計,孔明巧借東風,三江口周瑜縱火。曹操大敗而歸。我還對趙子龍單騎救主很欣賞,這裡體現趙子龍的勇猛和忠心。我還欣賞關雲長很講義氣,過五關斬六將。

讀一遍《三國演義》原著,便有一次收穫。我現在的.理解都是很淺的,要想真正的品味《三國》,感受《三國》要讀很多遍才可以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三國演義》是一部名著,講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這段時間的歷史。裡面講述的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關羽,張飛趙雲等,這些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感動的`是——劉備,諸葛亮,趙雲和司馬懿。

先來看看劉備吧,他深受將臣百姓愛戴。他的能力主要體現在用人上,桃源結義,使關羽,張飛成為自己的兄弟,也是得力干將。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徽,有幸得到忠實的徐庶。三顧茅廬,成功請到天下奇才諸葛亮。而後又收服數位博學多才的謀士助他抗東吳,戰曹操。他愛民如子,寧失性命也絕不丟棄漢室百姓。劉備之所以能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靠的正是這些高尚而善良的品格。

提到諸葛亮,不禁讓人想到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施空城計等等,這些都是常人想不到的,再次展現了諸葛亮上曉天文,下知地理,文韜武略,足智多謀。

趙雲,驍勇善戰,身上有一種捨己救人的精神!

司馬懿,胸懷天下,生性多疑,為人比較低調,多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的一句“我沒有敵人,只有師長和朋友”,把曹操都給感動了,並從此獲得曹操信任,讓其輔佐曹丕。

我很喜歡《三國演義》這本名著,讀完之後,讓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成為國家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