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編11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編11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今天這一回講了袁術派大將紀靈領兵十萬去攻打僅有五千兵馬的備,但因呂布勸和,紀靈退兵了。袁術又命張勳帶領二十萬大軍,自己率兵三萬攻打徐州。而呂布又利用袁術的大將韓暹、楊奉對袁術的不滿,裡應外合,把袁術打得逃到淮南去了。

說起來,呂布這次真是有功,要不是他的勸阻,劉備他們早就損兵折將,傷亡慘重,二十比一的'兵力比例,誰去都會吃不消的。再說呂布也令袁術囂張的氣焰減少了許多,讓他落荒而逃。不過,還是呂布勸和的功勞大一些。(當然,我是站在劉備的角度講的。)

在我們的校園生活中,同學們偶爾會發生一些小矛盾,這就需要像呂布那樣的同學的勸解,才能夠化解衝突。畢竟,同學打架打得鼻青臉腫並不是什麼好事。

有人鬧矛盾時,最需要的就是勸解,只有勸解才不會讓矛盾越鬧越大,不鬧矛盾自然是最好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故事,如:“火燒赤壁”“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還知道了許多人物,比如:劉備、關羽、張飛、周瑜、馬超、曹操與他的兒子們等等人物。

三顧茅廬說的`是劉備三兄弟三次去臥龍諸葛家邀請出山,最後成功了的故事。桃園三結義說的是劉關張在一家酒家裡相遇,然後覺得很有緣,一定能成就正業,就去桃園裡結拜兄弟了。草船借箭是諸葛亮用船,船上有草把子和青布幔子,用來收集箭的,還要擂鼓吶喊,讓他出來射箭,才能收集十萬支箭。

三國演義讓我學到了不能驕傲,要研究好戰術才可以成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悠悠三國塵落定,東吳孫權終歸冥。大壽將至,終逝去。孫權卒,孫亮繼位,魏之司馬昭伐吳,卻被吳將丁奉一舉擊敗魏國船隊。皇族孫峻欲謀殺諸葛恪,掌握吳國兵權,未知成敗。

一代豪傑司馬懿,身歸大地。卻說司馬懿果真英雄,就連諸葛亮也懼他三分。如今魏主曹睿,昏庸無道,大興土木,百姓苦不堪言,引得公孫淵起兵造反。身卒後,其養子曹芳繼位,權臣曹爽設計撤去司馬懿兵權,被司馬反詐病消疑。期間,姜維趁亂伐魏,卻被郭淮、陳秦用計擊敗。司馬懿病故,其二子司馬師、司馬昭掌魏國大權。

君主昏庸無道,無疑是自取滅亡。古往今來,多少昏君、暴君?無一不引起百姓咒罵,自然也便有了造反之舉。

明君之責,非掌權術而已,而令百物之潤髮,萬世之太平,人人之常樂。掌權為樂者,只治得了心病,卻治不了其江山天下。故,君王,非個人而言,是舉國上下之百姓之福澤!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寒假,我通讀了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草船借箭》。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蜀吳聯合,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故意為難他,叫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三在能做好。諸葛亮找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最後巧妙地從曹操那裡借到了十萬支箭,周瑜自嘆不如。

諸葛亮可是實至名歸的神機妙算,他觀測天象算到第三天的早晨江上必起大霧。而且他還深知人性,料到曹操生性多疑不會出兵,知道魯肅忠厚老實,可以信賴。

另外,我還很喜歡魯肅,他本是幫周瑜打探訊息的,結果卻幫了諸葛亮一個大忙,還偷偷瞞著周瑜。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魯肅是一個顧全大局,善良守信的人。

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嫉妒之心不可有,寬容之心不可無”,嫉妒心既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我們要做心胸寬廣,從善向上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顧茅廬”……這一個個故事都來自一本書,那就是《三國演義》。 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講了劉備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軍師,而在新野附近拼命的'搜尋。在搜尋的過程中有兩個人令劉備滿意,一個是司馬徵,一個是徐遮。可是他們都不同意,但是他們同時推薦了一個人。他就是被人稱為“臥龍”的諸葛亮。劉備第一次去拜訪諸葛亮的時候,他卻不在家,劉備吃了個閉門羹。第二次只遇到他的弟弟諸葛均。劉備執之以恆,第三次去請諸葛亮的時候,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給劉備遇上了諸葛亮,並且諸葛亮答應助他一臂之力。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終於可以在亂世中成為一代君主。 如果你沒讀過這本書,也不妨拿來讀一讀,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我喜歡諸葛亮,他是一位多智多謀的人。他在蜀國是劉備的參謀師。

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裡可以體現出他的聰明:一天,周瑜對諸葛亮說:“你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了,他還說:“三天的時間就夠了”。而且還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草船,他還在每條船上安排了三十個士兵。第一天,不動;第二天,也不動;直到第三天夜裡,他的二十條草船向曹軍游去。曹操看見了,心裡很害怕中埋伏,命令箭手在寨前抵擋。不一會兒,諸葛亮的草船上插滿了許許多多的箭。然後諸葛亮就帶著裝滿十萬多支箭的二十條草船回營了。到了白條,曹操才知道上當了。諸葛亮回到營中,周瑜讓人去數箭,共十五六萬支。周瑜心裡又驚又恨,但他也沒有辦法。這樣可以看出有多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

正所為許我小朋友說的:“我們要好好學習,像諸葛亮一樣聰明。”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我被故事裡的情節給深深的吸引住了,看的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第四回講的`是:劉、關、張三人也跟隨公孫瓚來投曹*,隨即選袁紹為盟主。孫堅遂領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董卓派呂布、華雄來守關。

華雄出關斬了濟北相鮑信的弟弟鮑忠,孫堅引四將來關前,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小勝董卓*,後因糧草跟不上而被華雄大敗,將四將中的祖茂斬了。華雄領鐵騎來到關下,連斬兩元大將。關羽提*出寨,不多時便斬華雄而歸。

董卓聽之華雄被斬,即令呂布出關。袁紹即令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去敵呂布。

我覺得呂布連殺兩元大將,傷一大將。這樣,呂布在我的心中已變得地位很低,瞧不起他。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我在8月12日讀了我國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我覺得很有意思。

這是一本關於蜀、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

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的書。

最讓我佩服的是諸葛亮的機智。例如諸葛亮走馬取陳倉。

這本書很有意思,你可以看一看。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曾經的桃園三結義到敗走麥城,白帝城託孤,真是籠中鳥欲張飛無奈關羽。

讀三國當最讓我記憶猶新,多次回味的當屬一代梟雄曹操,從一個小人物到挾天子以令諸侯,從他潛逃中殺害救助他父親的好友說出,寧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將曹操的奸詐與狠毒演繹的是淋漓盡致,說完曹操不得一提的是關羽的忠義,在曹操的威逼利誘下,過五關斬六將,護著劉備夫人千里尋兄,此等忠義讓我等自愧不如。

書中個人認為最為精彩的.應屬赤壁之戰,諸葛亮周瑜合戰曹操以少勝多,充分體現了周瑜的才能,只可惜天妒英才,受不了孔明的刺激吐血而亡,這裡也讓我們得知人生在世,要有氣量,要懂得與自己厲害的人相處,職場也是一樣,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三國演義這本書精彩的不僅是所描述的戰事,更為精彩的是戰事後面的智謀,以及各個人物給後世的警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我是一個三國迷,一有空我就會看《三國演義》。可以說《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

三國是有魏、蜀、吳三大國,這三國三分天下,各霸一方。《三國演義》裡我最喜歡蜀國。

我喜歡蜀王劉備的仁。兵敗當陽,當劉備看見數十萬百姓扶老攜幼跟隨,不忍心拋棄他們,不禁落淚。並每天只走十公里路。古人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劉備就是這樣大仁大義的將領。

我喜歡關羽的義。人在曹營心在漢,關羽一次失身在魏國,卻不忘兄長劉備。曹操賜關羽一身嶄新的.戰袍,他卻捨不得脫下劉備賜的戰袍。因為一知道劉備在哪,就過五關,斬六將的回到劉備的身邊。連曹操也叫將士們向關羽學習。

我喜歡諸葛亮的智。初出茅蘆便立一大功。一把火燒了曹操十萬大軍。除此,他還三氣周瑜,空城退敵……都被傳為經典。如今孔明就是智慧的象徵。

我愛《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故事是從東漢末年開始的,第一章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在張飛的桃園裡結拜為兄弟,劉備是兄長,關羽、張飛是弟。他們不是親生的但卻有著比親兄弟還要濃厚的兄弟之情。

他們團結一心。張飛請鐵匠造兵器,劉備打了雙股劍,關羽造了是青龍偃月刀,張飛造了一個丈八點鋼矛。三人帶領鄉中壯士五百多人,投到幽州太守劉焉手下效力。從此開始了他們動盪又轟轟烈烈的三國生涯!

他們英勇善戰,勇敢面對,結交豪傑是同生共死的.好兄弟!讀了這節是我認識到,男子漢大丈夫要有遠大的志向才能成大家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