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編14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編14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前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讀完深有感受,真是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代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等都令我回味無窮,值得沉思。

當讀到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時”,我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空城?面對百萬敵軍,豈能掉以輕心?我生怕他們會闖入城中,但胸有成竹的諸葛亮一點兒也不緊張,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緊張,自己的計謀就會落空,敵軍就會看穿城中無人,馬上就會闖入城中四處破壞,老百姓會遭殃,所以他要放鬆,鎮靜,沉著,不能讓敵軍看穿。於是,他若無其事地在城牆上彈琴,優美動聽的琴聲四處響起。敵軍見了,以為城中有埋伏,就不敢輕舉妄動,退走了,這時我的心才放鬆下來。驚歎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又讀到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我又緊張起來。甚至汗毛孔都張得大開,生怕大霧突然散去,諸葛亮暴露出來,來不及返回就被消滅。但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因為霧太大,看不清對方,所以諸葛亮只把那幾個稻草人立在船上,一個船上的稻草人插滿了箭就換下一個船,這樣來回交換,就輕易把十萬支箭拿到手。等霧散了,諸葛亮早就跑得沒影了。曹操這才知道上了當。這都是源於諸葛亮的‘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而又知己知彼啊!

想到諸葛亮,我又想起自己那次經歷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的風箏掛在了一棵高高的樹上,我想把它夠下來但夠不到,我又不會爬樹。正當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時,一個足球飛了過來,剛好碰到風箏,風箏因而抖動了一下。我觸景生情,受到啟發,就拿起幾個小石子,用力向風箏砸去。終於,風箏被砸了下來,漂亮的風箏完璧歸趙。

還有一次去游泳池游泳,也許是因為地板太滑,我一不小心滑倒在水裡,我在水裡撲騰,“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口水,這時我突然想到了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時的冷靜,我便冷靜下來。因為我離岸邊很近,我就雙手伸平,扒住了地,終於停了下來。等我上岸後,我真想謝謝諸葛亮,是他讓我化險為夷,自己救了自己。

通過讀《三國演義》,我懂得了:遇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只有冷靜下來,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故事起源於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終止於三國歸晉,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再現了群雄逐鹿、鬥智鬥勇的一個個精彩瞬間。《三國演義》主要是講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於是開始了三國之爭。這三國分別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劉備的蜀國。天下形成三國,因為蜀國有了曠世奇才諸葛亮,吳國有能文能武指揮千軍萬馬的周瑜,而魏國君主曹操更是一代梟雄,雖是狡詐多端,卻是治國有方。劉備原來是皇家子孫卻流落到街頭以賣草鞋為生,又因他胸懷大志,寬厚待人,廣交天下朋友,最後建立起蜀國。孫權也因才能過人,把吳國治理的很富強。曹操本是漢室的驍騎校尉因文武雙全,智謀過人,成就了魏國。最終因魏國君太子劉禪昏暈無道,治國無方,在魏國大軍逼近時投降了魏。吳國國君孫皓也是整天花天酒地,不理國事於是也被魏國消滅了。不想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司馬家族,取而代之魏國爭取來的天下,最終司馬稱帝統一了三國,建立了歷史上的晉朝。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亂世出英雄的時代,沒有哪個時代能如三國時期湧現出如此之多的經典人物。也是因為書中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不論是人事還是故事,都令人拍案叫絕。還是因為它有我喜歡的佩服的`人物在裡面。我佩服在長板坡大戰時亂軍之中救出阿斗的武功與謀略過人的趙子龍;我也佩服忠肝義膽,人在曹營心在漢的關雲長;我還佩服年輕有為的帥才姜維;我更佩服足智多謀,學識淵博的諸葛孔明先生;他的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七擒孟獲等故事讓我看傻了眼。尤其是在空城計時真佩服他大敵當前,臨危不亂的風度。還有很多很多,我得慢慢品味。

《三國演義》這本書帶給我極大的樂趣。我喜歡它,因為它講的不僅是故事,還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書中我學到了一些歷史知識,而且我也學了一些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諸葛為什麼不出戶而知天下,那是因為博覽群書的知識積累,我也要學習他,多學習多看書,以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陶醉其中。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無謀無勇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的。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著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如冰心說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每次讀都有著不同的感受。

《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2年級,我看《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4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 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今年雖然只有十二歲,但各類書籍已讀過近五百本。而四大名著也已讀過了三四遍。其中我最愛看的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三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你爭我奪,都未能一統天下。到頭來,這個天下卻歸屬了司馬一家。真是世事難料啊!書中我最欽佩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是蜀國的宰相,可以說,劉備能得到三分之一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靠諸葛亮的“智”得來的。《三國演義》中的許多故事廣為流傳,為世人所喜愛。其中我最愛讀得還數《三氣周瑜》。赤壁之戰後,吳、蜀兩軍都想得到南郡,就開始談判。最後共同商定:吳軍先攻,若攻下南郡就是吳國的;若攻不下,就由蜀國來攻。吳軍雖在周瑜的統率下費力打敗了曹軍,但結果南郡等地卻被諸葛亮設下妙計乘機奪取了。這是一氣周瑜。再說二氣:劉備攻下荊州不久,他的.夫人就去世了。周瑜為了將劉備騙到東吳,再將其殺害,就設計讓劉備來迎娶孫權之妹孫尚香。沒想到竟被孔明識破。

孔明用計讓劉備和孫尚香平安回到了荊州,並讓周瑜中了埋伏。把周瑜氣得吐血。二氣周瑜還不夠,諸葛亮還來個三氣。話說曹操為了瓦解孫劉聯盟,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周瑜就向劉備討還荊州,孔明不同意。於是,周瑜設計想再奪荊州。不想,又被孔明識破,使得周瑜被圍。周瑜氣得箭瘡再次迸裂,最終不治身亡。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在學習上也必須要有目標——即學習上的“荊州”。為了奪取“荊州”,我們要“打”好攻克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每一仗,為最終的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也要像諸葛亮那樣,要用自己的智慧、意志和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道路上的困難較量,並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開啟“荊州”的城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又一次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我已記不清讀過多少遍了,但每次讀完後,都回味無窮。

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描寫了從鎮壓黃巾起義時出來的各位英雄,然後成就了十八路諸侯,最後鬥來鬥去只剩下了三大股勢力。即:魏,蜀,吳。

在三國中,我瞭解了曹操的雄才大略,官渡之戰以七萬大軍敗袁紹七十萬大軍,諸葛亮的鞠躬盡瘁一生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關雲長的義薄雲天,華容道義釋曹操。

要說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那非趙雲莫屬。雖然他沒有關羽的'壯麗,張飛的驍勇,馬超的傲氣,也沒有太多的戰功,更少有領兵出戰。但我們從那不多的幾次中可已看出一個有膽略,穩重的大將,這也是我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空寨退曹操時,配合天時地利人和,大開寨門,偃旗息鼓,單槍匹馬,立於寨外,殺退曹操大軍,又佔了曹寨奪了糧草。從這一仗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穩重,膽略都超過常人的大將。不光如此,常山趙子龍還是一員勇將,少年之時抗河北名將文丑五十餘合,長阪一戰獨抗曹操百萬大軍,漢水河邊救黃忠,晚年之時力斬五將,英勇無比,誰與爭鋒!

當曹操劉備先後稱王時,他們都走了下坡路,劉備欲抱關張之仇,起兩川之兵。最後差點被陸遜一把火燒死,不久去世。後主劉禪溺於酒色,聽信讒言,最終導致蜀國滅亡。曹操得病,不信華佗,最後病死。魏國國權最後落在司馬懿父子手中。如果劉備保持冷靜,採取“聯吳伐魏”的策略,結果會是如何?如果曹操相信華佗,治好重病,結果又是如何?如果······可是歷史沒有如果,誰也無法將歷史改寫。

魏,蜀,吳三個末代皇帝:曹奐,劉禪,孫皓跪在司馬炎面前,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時。人們沒有忘記,這個人的爺爺司馬懿,當初在曹操的手下,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官,這就是歷史!!!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歷史長篇章回小說,同樣也是我國的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獨特手法刻畫出了一千多個個性鮮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英勇的劉備、張飛、關羽;小肚雞腸的周瑜;忠實國家的王允;還有個兩面人物曹操;英勇的呂布等等。

直到現在,這本書早已被我讀過好多次了,可是我還是覺得我對書中內容的瞭解的還不夠充分,也正如孔子的那句話:“溫故而知新”,連一個聖人都這麼說,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每次品讀都有不一樣的收穫,惟一不同的就是收穫的多與少,但有一樣也總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東漢末年,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個戰爭泛亂的時代。當我合上《三國演義》這本書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三國演義》裡面,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善於計劃,善於預料天氣。他博學多才,學富五車。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治蜀之初,厲行法治,諸葛亮為促進蜀地的經濟發展,為了保護都江堰水利設施,使蜀漢農田增多,倉庫充實,財政富裕,他付出很多的功勞,把弱小的蜀漢治理成為富國。我要向他學習,認真讀書,博覽群書,長大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我還喜歡常勝將軍——趙雲。他戰勝了種種困難,單搶匹馬,把曹操的諸多愛將打到了長阪坡下,幫劉備奪回了愛子,給了魏國沉重的打擊。我要向趙雲學習,把試題當作長阪坡,一路英勇無畏地殺過去。

在這本書裡,明與暗的相鬥,智與勇的相爭,盡顯其中,使我受益匪淺的還要數“薦杜預老將獻新謀將孫皓三分歸一統”這一篇章。吳主孫休聞司馬炎已經打敗了魏國,知道必要伐吳,便立大帝孫權太子孫和之子孫皓為帝。但因孫皓即位後凶暴日甚,酷溺酒色,讓羊祜有了可乘之機,派人前往洛陽請伐吳,司馬炎看見了大喜,派人去伐吳。當時的孫皓昏庸無能,沒有作戰計劃,敗在了司馬炎手裡。於是東吳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縣等全部歸西晉,司馬炎又封孫皓為歸命侯。三國也歸於西晉了。它讓我明白了做“王”要盡到責任的道理。

讀一本好書能讓人精神有更大的提升,能使人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讓每一個人都沐浴在知識的海洋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合上《三國演義》,這首雄渾有力的開篇詞仍然在我腦中迴響,久久不能散去。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以東漢末年到晉朝初期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從黃巾之亂開始,到劉關張桃園結義,再到晉武帝統一三國的故事。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

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料事如神,神機妙算。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事,出山後更是一展其雄才大略:舌戰群儒,巧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退仲達。

可是諸葛亮又不是天才,為何這麼聰明呢?我猜想肯定是靠著勤學苦練,熟讀兵法達成的。細細一想,這和我們學習知識不是一樣的嗎,只要我們勤學苦練,認真上課,做好筆記,說不定也能成為像諸葛亮一樣聰明的人。

趙雲是“勇敢”的化身,他為救少主劉禪,單騎敵曹操百萬大軍。趙雲懷抱劉禪,手持青釭劍,四處砍殺。他所到之處,力不可擋,最終殺退曹軍。後人有詩稱讚“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當然,做人不僅要有智慧,還要勇敢,敢於嘗試。記得有一次,班上一名同學生病請假,他是一名執勤員,執勤工作沒人來做。結果這份任務就落到了我手上。我從來沒當過執勤員。現在突然就要做,感到非常害怕:如果做不好怎麼辦?會不會被老師批評呢?一系列問題湧上心頭,使我更加急躁不安,我突然想把這份任務交給別的同學,可是沒人願意,我只好自己鼓勵自己:沒事,肯定能做的'很好的。於是,我按照執勤表上的流程,一步一步認真地做,終於完成了任務。我不禁想:看來只要敢於嘗試,沒有什麼是做不好的啊。

《三國演義》讓我看到了巧妙的連環計,也看到了具有各種特點的英雄人物。我還明白了許多道理:袁紹官渡之戰戰敗告訴我們:要聽取他人意見。關羽大意失荊州告訴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謙虛,不能驕傲……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在悠久的中國歷史中,燦如星河的古詩詞文化裡有不少文人雅士,他們書寫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經典名作。其中,我最為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很生動地反映了東漢末年間中國古代這段歷史的政治生活和軍事生活。在這本厚厚的書裡,記載著許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武藝高超的呂布、忠心耿耿的關羽、威猛忠心的趙子龍、謙卑有禮的劉備。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他們的性格特點,讓人讀罷不能忘懷,使我真實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塵已久的歷史故事。

心懷天下的賢者劉備,他為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老百姓而三顧茅廬,以為一段佳話,這是多了不起呀!雖然前兩次的拜訪都沒有見到諸葛亮,他仍舊堅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這一些都沒有使他退卻,他還是耐心謙遜地站在門口等待,毫無怨言,最終得到了諸葛亮的鼎力協助,成為三國中的一方霸主。

而文中裡另一個主人公我就更加欣賞和喜愛了,字臥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知人善用,忠君愛國,是一位十足的智者。書中他似乎無所不能,令人欽佩。空城計騙過狡詐多疑的司馬懿,設計騙取曹操敗走華容道,草船借箭、火燒連營、七擒七縱孟獲大塊人心,一計連一計,一環套一環,讓人不得不連連稱讚,拍手叫絕!可當我看到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時,眼淚又不自覺地就流下來,為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作為所感動,為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這樣的一個人才並沒有功高奪主,自立為王,而是選擇盡忠於新主,哪怕這個新主庸庸無碌。這讓我想起諸葛亮嘔心瀝血所寫的《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多麼得可歌可泣,多麼得感人肺腑!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劉備的仁、關羽的忠、張飛的義和諸葛亮的智。那些層出不窮的智慧謀略、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英雄主義的人格精神,都展現了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親愛的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願意和我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嗎?我相信你也一定會喜歡上它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在東漢末年,群英並起,他們為了闊大自己的領地,於是相互廝殺。最終,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進入了三國社會。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是諸葛亮了,他做事果斷,謹慎。所以他能幫劉備獲得“新野勝利”、“赤壁勝利”、“博望坡勝利”等。更利於劉備成為三分天下之其中一主。劉備死後,諸葛亮繼續鞠躬盡瘁,把朝中大臣都團結起來,扶佐後主劉禪,最終使蜀國成為一代霸主,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

記得有一次上體育課,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足球比賽,我們一組十分齊心,後衛和守門員把球門守得死死的,前鋒和中鋒像一隻只猛虎,向著對方球門衝去,經過40分鐘的激戰,終於以2:0戰勝了對方。我想:眾人齊心力量就是大,驗證了“一根木頭會折斷,一捆木頭折不斷”的道理。

再說到討伐中原時,全軍來到祁山腳下,有一條大路和一條小路,走哪一條路才安全呢?諸葛亮手下的謀士劉巴等人說走大路比較危險,應該走小路。諸葛亮覺得應走大路,因為人家都知道他一生用兵謹慎,所以會在小路埋伏。大家都說大路危險,這時自己的觀點必然開始動搖,可他仍然領正規武裝組織走大路。真的大路上一路暢通無阻,正規武裝組織很快過了祁山。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觀點,成功很可能在自己的眼前。

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爾,有一次參加指揮家大賽,小澤爾指揮到樂譜的一處,總覺得這裡不太和諧,可在場的音樂專家都說這裡沒錯。這時,小澤爾不免對自己的'觀點開始有所動搖。可他經過再三思考,覺得是譜子出了錯,大聲喊道:“是譜子有錯!”臺下一片掌聲,小澤爾順利獲得了冠軍。原來,這是評委們設計的一個圈套,來證實一下這些指揮家們在碰到問題時,能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在某些情況之下,成功就在我們眼前,只要堅持自己的觀點,成功就是我們的。《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歷史性的小說,但書中的主人公的品格卻激勵著我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一代文武雙全的名將、江東有名的大都督,於赤壁戰場上用火攻的辦法將曹操敗得敗走華容,使天下形成三分之勢,但他卻又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使得其遭世人所唾罵,而遺臭萬載,既生瑜,何生亮 ——《三國演義 三氣周瑜》讀後感。沒錯,此人便是《三國演義》中的江東水師大都督、雄姿英發的周郎,論其本事,他曾於“談笑間”使“檣櫓灰飛煙滅”,將縱橫天下、逐鹿中原、不可一世的曹家軍打得望風而逃;而論其地位,他年紀輕輕就身掛帥印,執江東六郡兵權;再論之功績,他在赤壁大戰不但保全了江東大地,更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勢。這樣一位功高爵顯之人,因嫉妒諸葛孔明,而數次謀害於諸葛亮,多次鬥智後,他帶著失敗和“既生瑜,何生亮”的惱恨奔赴黃泉,成為後世笑罵的人物。說實話,是人就有嫉妒心,則在於是否能控制,若不能,則會悔恨終生而帶著像周瑜那種失敗和“既生瑜,何生亮”的惱恨離世。嫉妒乃人生之大敵。有許多歷史慘劇皆可證明:曹操出於嫉妒殺害楊修留下千載罵名;小萬曆出於嫉妒逼死了張居正,是大明王朝朝不保夕;李自成出於嫉妒斬殺了李巖而是事業中路夭折......看見了嗎?這就是嫉妒造成的一切,讀後感《既生瑜,何生亮 ——《三國演義 三氣周瑜》讀後感》。《弟子規》言:“人說能,勿輕訾。”我們不能有嫉妒之心,若有,也必須控制,嫉妒他人的人終將失敗。我班有兩名同學成績比我好,但我從不嫉妒與他們,只是以他們為一個目標,努力學習,使自己超越於他們,上學期期末年級排名雖只是第十五名,但比以前要好得多,我總將超越他們;而說起這位,則是有嫉妒心的.一位,以前呢,成績一直在我之下,上學期半期考就開始嫉妒與我,但嫉妒有用嗎,期末時,他仍舊在我之下。(儘管他說了句:“你不得了,你這都是幸運。”)中華民族現在要復興,就應徹底根除存於人身上的嫉妒。歷史的教訓應該牢記。我們要摒棄“既生瑜,何生亮”的念頭,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復興,國家大業才能重振。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三國演義》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它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個假期讀過之後受益匪淺,它講述的是戰火紛飛的年代,三國鼎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裡,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正是在羅貫中老先生的筆下,讓我們領略到一個又一個傳奇色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這本書主要內容講張角,張樑,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

我總想著,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地敬佩這一位先生。

三國演義裡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鬥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200左右個人物,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劉備.五虎將.曹操……《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

我覺得給我最深印象的'是諸葛亮,他是蜀國的軍師,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走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書中描寫諸葛亮的外貌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第二印象的是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關羽的外貌卻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還有劉備,他是蜀國主公,為人仁德,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之所以精彩,如三國開書所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飛煙滅,可是那些經典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我要把這些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句就是這麼一段話,讓我對這本書充滿了無限遐想,之前都是通過電視來了解這個亂世紛爭的故事,這次通過假期的時間我讀完了這麼一部名著,不得不說,這本書對人物的刻畫是非常有特點的,如關羽的義薄雲天、如曹操的奸滑狡詐,再如諸葛亮足智多謀,劉備虛懷若谷等等,一個個人物的形象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讓我對書中的'故事百看不厭。

這本書,從大的角度來講,是演義了亂世的爭紛,各路英雄豪傑爭霸天下,把中國朝代的更新換代演義的淋漓盡致。從小的角度來講很多故事情節都能教會我們一些人生道理,這也是十分寶貴的,比如做人不能如呂布那般背信棄義,沒有底線,也不能像張飛那般魯莽,對下屬苛刻,生活當中我們更加應該要以此為戒,學習他人的長處用來為自己所用,這本書裡面每個人身上都有優缺點,比如關羽的義薄雲天有原則有底線的,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對待朋友應該要真心,應該要堅持自己的底線,但是關羽後期的驕傲膨脹,也導致了他的悲劇,我們應該以此為戒,在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不要驕傲自滿,要學會把控一個度。

這本書裡面,我尤其是比較欣賞趙雲,他對自己的主公劉備,忠心不二,尤其是長阪坡的三進三出,入曹營救阿斗,更加讓我對他欽佩不已,那般勇氣絕對不是誰都能做到的,趙雲為人謙遜忠厚,卻又英勇頑強,重朋友講義氣,作為五虎上將的他確實能夠擔當得起“有勇有謀”這幾個字,是我們學習的正面典範。除了趙雲這位武將之外,我對這本書當中的一些謀士也是尤其欣賞,就拿司馬懿來說吧,司馬懿這個人最後能夠取得天下是有道理的,他知人善用,善於隱藏自己,對大局的考慮很有先見,用“老謀深算”這個詞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他的沉穩,還有低調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為人算計太深,在生活當中這樣的話反而適得其反的,所以我們應該要有自己判斷。

總的來說,這本書看完之後,讓我對亂世的爭紛唏噓不已,為自己能夠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感到非常的幸運,讀完之後對自己的缺點也是有了更加客觀的看待,也更加清楚自己要如何對待朋友,還有自己社交應該要如何去安排,確實教會了我許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