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八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 3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 3篇

八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 1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我不禁感慨道:“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述戰爭為主,反映了蜀、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被稱為“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

奸絕——曹操。曹操有一句話十分耐人尋味,那便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由於這句話,曹操惹來了殺身之禍,若不是他運氣好,早就命喪黃泉了。所以,曹操給我的啟示是:做人不能太狡詐,否則會遭到報應的。

智絕——諸葛亮。要說諸葛亮才智過人,非得數草船借箭和借東風這倆件事了。從這兩件事足以看出他的雄才過人。

義絕——關羽。關羽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最講義氣的人。他對劉備講義氣,他降漢不降曹、屯土山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等等事例足證明。他對敵人也講義氣,華容道義釋曹操、義釋黃漢升、為曹操報恩斬顏良、誅文丑等等,可見他十分講義氣。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令我受益匪淺。

八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 2

好曲不厭不厭百回唱,好書不厭百回讀。初讀好書,如獲良友,重讀好書,如逢故知。《三國演義》,就一直陪伴我成長。

在《三國演義》中,有仁厚的劉備,果斷的孫權,豪邁的曹操,忠義的關羽,智慧的諸葛亮。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使三國演義更加的生動有趣,也讓我明白了許多……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想不到,一代梟雄的曹操,可以發出如此的感慨,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主要扮演的是一個反面人物,一個“多疑,狡詐”的人。“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分明是利用天子之名,來掃除他統一路上的障礙,卻打著諸侯忤逆的幌子征戰四方,使天下生靈塗炭。可重讀三國,才漸漸發現曹操的另一面。他不完全是一個野心家,他更希望能結束亂世,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

曹操的“雙面”讓我明白,看生活中的`人,像品茶一般,不僅要看他的顏色,還要細細品味其味道。

關羽的神威,著實讓人佩服,而更令我敬佩的是他的那份忠義。自“桃園結義”後,關羽一心追隨劉備。被曹操包圍時,為保護劉備家屬。不得已“忍辱負重”,依舊恪守忠義原則,堅持“降漢不降曹”,上演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千古佳話。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忠義的化身!

在生活中,我沒有他的豪邁,更沒有他那高超的武藝,但我們在成長中,也需要他的那種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國演義》是舊,但裡面有永遠嶄新的啟迪。

八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 3

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有誰不被諸葛亮那驚人的智慧所震撼?有誰不為周瑜的心胸狹窄而感到可惜?有誰不為劉備的仁義,惜才所感動?有誰不為曹操的奸詐而氣憤?有誰不為關羽的重義氣而感到折服?誰不為黃蓋的忠心而敬佩?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惜千里萬里投往。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的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治療華容道,翹班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廷,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