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讀三國演義有感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國演義有感讀後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讀後感1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大人物——諸葛亮。他為劉備出謀劃策,之後,劉備與周瑜合作,共同對付曹操。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是顯示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10天趕製10萬枝箭,並說不要推卻。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周瑜告訴魯肅說,他要故意遲延造箭,好定諸葛亮的罪。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要有30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魯肅答應。前兩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到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齊上江上取箭,這時江上霧大,天還沒亮,這時諸葛亮把船靠近曹軍水寨,然後擂鼓吶喊,曹操看不見虛實,不敢輕易出動,只好射箭,就這樣,不一會兒諸葛亮就得十萬支箭,曹操明白上當想追也來不及。

魯肅把借箭的過程告訴周瑜,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

起初我也擔心諸葛亮三日之內造不出箭,但之後看到他的妙計之後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推辭十天的期限,而說只需三天,是因為他算到第三天江上必定會大霧漫天;算到魯肅是個老實人,會幫忙他;算到曹操在霧中不會派兵來攻,會射箭。諸葛亮不僅僅神機妙算,而且還是上知天文,其實諸葛亮能有這麼神通,跟他的勤奮學習脫不幹系,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便也能夠像諸葛亮一樣聰明。

讀三國演義有感讀後感2

《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的時候,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傳奇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個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裡唱空城計” 的含義……。

在中低年紀,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人物:足智多磨的諸葛亮,忠膽俠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經是一本包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儒鉅作。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空城計中顯示了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也會犯錯,何況我呢,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最喜歡的三國猛將張飛,長阪橋單騎救主,家人總說有時候就像個張飛,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只可惜關羽一死,他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可見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究《三國演義》都有不同的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