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惜時詩鑑賞【兩篇】

詩詞集1.56W

明日歌

惜時詩鑑賞【兩篇】

明代:錢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譯文

明天又一個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麼事情都沒有進展。

世人和我一樣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過去馬上就會老。

早晨看河水向東流逝,傍晚看太陽向西墜落才是真生活。

百年來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請諸位聽聽我的《明日歌》。

註釋

①復:又。

②何其:多麼。這句說:明日是何等的多啊。

③待:等待。

④蹉跎(cuō tuó):光陰虛度。以上兩句說: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麼只會空度時日,一事無成。

⑤若:一作“苦”,有些版本為“世人苦被明日累。”

⑥累(lěi):帶累,使受害。這句說: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處。

⑦請君:請諸位。

賞析

這一首詩七次提到“明日”,反覆告誡人們要珍惜時 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詩歌的意思淺顯,語言明白如話,說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義。

這一首《明日歌》給人的啟示是: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能盡力爭取和失而復得,只有時間難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時間永不回頭。不要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拖後天。要“今天的事,今日畢。”

《明日歌》自問世至今,數百年來廣為世人傳頌,經久不衰。詩人在作品中告誡和勸勉人們要牢牢地抓住稍縱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計劃和希望寄託在未知的明天。今天才是最寶貴的,只有緊緊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實的明天,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否則,“明日復明日,”到頭來只會落得個“萬事成蹉跎”,一事無成,悔恨莫及。因此,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牢牢銘記:一切從今天開始,一切從現在開始。

這首詩內容充實,語言流暢,釋理通俗明瞭,說服力強。

創作背景

這首詩歌是明代文人錢福的一首詩歌。有人認為是續文嘉的《今日歌》而作,其實只要看兩者的生卒年即可知,應該是文嘉(1501~1583)續錢福(1461—1504)的《明日歌》而作《今日歌》。

另有記載文嘉也作有《明日歌》。因此,明日歌的作者待考證的有兩個,分別是錢鶴灘(又名錢福)和文嘉,歷來說法不一。

《華商晨報》(20xx 年 3 月 11 日)《〈明日歌〉的作者有兩個?》一文載:《四庫全書》的記載和《文氏五家詩》表明《明日歌》作者是文嘉,所以,很多人傾向於《明日歌》的作者是文嘉。

《咬文嚼字》(20xx年第11期第43-44頁)《〈明日歌〉的作者不是清代人》一文載:錢鶴灘有《鶴灘稿》(明萬曆三十六年沈思梅居刻本)等著作流傳至今。《明日歌》一詩即收錄在《鶴灘稿》卷一之中。且文中對於錢鶴灘的身份做了補充說明,即“錢先生諱福,字與謙,家近放鶴灘,因自號鶴灘雲。”,並對其孝中進士的事及卒年做了介紹。

可見,雖然對於《明日歌》的作者難有定論,但對於錢福與文嘉誰作於先,誰續於後還是很清楚的。

作者簡介

錢福(1461—1504)明代狀元,字與謙,因家住松江鶴灘附近,自號鶴灘。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liú)之後。弘治三年進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三年告歸。詩文以敏捷見長,有名一時,根據文嘉詩文修改的《明日歌》流傳甚廣。著有《鶴灘集》。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園中的葵菜都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註釋

⑴長歌行:漢樂府曲題。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

⑵葵:“葵”作為蔬菜名,指中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詩經·豳風·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此詩“青青園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照耀。

⑷”陽春“句:陽是溫和。陽春是露水和陽光都充足的時候,露水和陽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謂的”德澤“。 布:佈施,給予。 德澤:恩惠。

⑸秋節:秋季。

⑹焜黃:形容草木凋落枯黃的樣子。 華(huā):同“花”。 衰:一說讀“cuī”,因為古時候沒有“shuāi”這個音;一說讀shuāi,根據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漢語》,除了普通話的規範發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讀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壯:年輕力壯,指青少年時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賞析

此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也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這是一首詠歎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託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讚,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讚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復生。在這永恆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晒乾了,就像青青葵葉一遇秋風就枯黃凋謝了。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於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就等於空走世間一趟。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於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於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於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創作背景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採集民歌的任務。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蒐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此詩是漢樂府詩的一首。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品論

這是一首詠歎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託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讚,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讚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復生。在這永恆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晒乾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一語秋風就枯黃凋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於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於空走世間一趟。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於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於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於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讀這首詩,我們很自然會聯想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段關於人的生命應該如何度過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顧已逝的年華時,不因虛度時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無成而羞愧;這樣,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就可以坦然地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人世間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引導讀者少壯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光陰,這種人生態度無疑是積極的。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裡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晒乾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豔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標籤:惜時 兩篇 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