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經名句

民國課本中的《詩經》範本

我對民國的教育殊少了解,只是隱約想到幾個細節。比如白馬湖邊的春暉中學,夏丏尊、葉聖陶、朱自清等人曾篳路藍縷,開闢課堂。比如沈從文在中國公學的第一堂課,沈先生戰戰兢兢如臨大敵,三兩下便把準備的內容講完了,下課時間卻遠遠沒有到來。還有曉莊師範,陶行知帶著家人和學子們一起學習、勞作。這些細節讓我覺得溫暖,也讓我倍感蒼涼。時空渺邈,我的追思隨風飄蕩,無所寄託。

民國課本中的《詩經》範本

現在,我桌子上擺著這套《民國經典國語課》。半個多世紀之前,它曾擺在季羨林、林海音、何兆武那一輩人的國小課桌上。一行行一篇篇讀下來,心中暗湧起很多感慨。曾讀到一則對民國國語教材的評價,有那麼半句話,,突兀地跳出來。這句話,或許能概括我閱讀《民國經典國語課》的感受。

首先,在思想內容上,民國國語教材具有質樸、真摯的特點。思想多元,幾乎沒有任何成見、預設,體現了一個新時代到來時所具有的開闊胸懷、勃勃生機。孔夫子曾用三個字概括《詩經》,“思無邪”。根據李澤厚的理解,思無邪就是“不虛假”。《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初的文字,先民們還沒有學會粉飾自己的情感,因此發而為歌,真摯動人。讀民國國語教材,我發現其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非常質樸,極少修飾。如:

農人並不是歡喜熱,因為這時是收麥的季節,天氣越熱,麥子越成熟,所以他們只好忍耐著熱了。他們每天起得很早,天色朦朧的時候就到麥田裡去,一直割到黃昏才肯停止。但是他們還不能休息,接著又做搬運的工作。他們把割好了的麥子搬上牛車,拉回穀場,晒過幾天再做打場的工作。他們把那黃色的麥粒打出來以後,這麥子的收穫才算終了。

天氣熱,插新秧,歡喜新秧快成長。工作已完好休息,綠蔭底下乘風涼。新谷熟,早登場,粒粒結成黃金樣。礱去糠粃舂成米。新粳煮飯十分香。田事畢,心寬暢,來到簷前晒太陽。東說梁山西說海,一年辛苦此時償。

作為一個農耕文明國家,耕種勞作一直是我國文藝作品的重要題材。梳理文學史,會發現這一題材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田園詩”,由陶淵明開創,用以展現一種悠然自得的隱逸生活,在精神層面給知識分子一片休憩的園地;二是“諷喻詩”,用來“反映民生疾苦”,以白居易、范成大為代表。這兩個方向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表現農耕生活。而上面所舉的例子,作者自然地站在勞動者的角度,客觀、辯證地展現勞動的辛勞與歡樂。“工作已完好休息,綠蔭底下乘風涼”,這恐怕只有參加過勞動的人才寫得出來,才能體會得到吧。這種對生產勞作的質樸反映,完全跳過了田園詩和諷喻詩的傳統,上接《詩經》中的“八月剝棗,十月獲稻”“春日遲遲,采蘩祁祁”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