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經名句

語文《詩經》兩首教案(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詩經》兩首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詩經》兩首教案(5篇)

語文《詩經》兩首教案1

第一課時

一、《詩經》兩首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有關常識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和重章疊句、反覆詠歎的形式特點;

3.領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藝術技巧

二、《詩經》兩首教學重點

1.掌握重章疊句的形式特點和比興的藝術手法

2.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三、《詩經》兩首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四、教學過程

1.匯入課堂

(放ppt)愛情是文學中永恆的主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追求心愛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尹人,在水一方。”,寫出了愛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愛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今天,讓我們走進《詩經》,一起來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愛和恨吧。

2.關於《詩經》

1)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上P90的註釋。

2)教師提問: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_______,現存詩______首。

b)《詩經》最初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時候被尊為儒家經典後,才有《詩經》之稱。

c)《詩經》的六義是___________?從內容角度分析,《詩經》可分為___,__,___。從表現手法角度,分為___,__,___。

3.放《靜女》錄音,字詞梳理

讀音:

姝(shū)俟(sì)見(xiàn)蜘躕(chíchú)孌(luán)貽(yí)

彤(tóng)管煒(wěi)懌(yì)歸(kuì)荑(tí)洵(xún)

積累詞彙:

其:副詞,多麼。姝:美麗。俟:等候。於: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蜘躕:猶豫徘徊。孌:美好。

貽:贈送。彤,紅色。煒:鮮亮的光彩。懌:喜愛。

牧:郊外田野。荑:茅草芽。古代有贈白茅表示愛戀,婚姻的習俗。

洵:誠然,確實。異:特殊。匪:同“非”,不是。

通假字:

靜:同“靖”,文雅和善。愛:同“薆”,隱藏。

見:同“現”,出現。說:通“悅”,喜愛。

女:同“汝”,指彤管。歸:通“饋”,贈。

匪:同“非”,不是。女:通“汝”,指荑。

4.同學自讀,理清文意

文雅的姑娘多麼漂亮,等我在城角僻靜的地方。但她卻隱藏了起來不出現,弄得我抓撓頭髮猶豫彷徨。

文雅的姑娘多麼的美好,(曾經)贈送給我一支紅色的管簫。這支紅色的簫顏色亮麗,我喜歡這美麗的紅簫。

你贈送給我從郊外採來的白茅草,(那白茅草)確實美得出奇。不是茅草有多麼美麗,而是因為它是美人贈送給我的。

5.教師帶讀,品味感情

再現法:王維曾經說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經典的詩歌本身是精美的圖畫,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畫面上的人物、景物和情節。可以請部分同學根據自己的大腦中再現的場景登臺表演。

6.小組討論,質疑釋疑

1)詩中的“靜女”是一個極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卻並沒有具體地寫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面板如何,只是說了“靜女其姝”“靜女其孌”。只是這樣籠統地寫入,照理說應該是寫作的大忌,可是,這首詩中的人物形象卻又是那樣的可愛,那樣的鮮明,那樣的真切,為什麼?

明確:側面描寫

2)男子在接受到哪種禮物時最高興?為什麼?(補記,學生提出)

3)為什麼古代的靜女能夠自由地同男子約會?(補記,學生提出)

4)歸納《靜女》的藝術特點

a)重章疊句

b)賦的表現手法

c)多種修辭手法的使用

5)歸納《靜女》中使用的修辭手法

a)頂真

b)雙關

7.佈置作業

1)將《靜女》改寫成白話文

注意:改寫過程中仍然使用原文的“側面描寫”方法

2)預習《氓》,畫出自認為容易讀錯的生字詞和難懂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匪:fēi愆:qiān將:qiāng載:zài於:xū說:tuō

徂:cú湯: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二.播放錄音,同學梳理字詞

三.齊讀,請四位同學分別講述本首詩的`內容

四.提問教讀

1.氓最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蚩蚩”,忠厚老實

2.氓是如何來提親的?女主人公怎樣對待他,是否馬上答應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貿絲”,假借物物交換的買賣來和我談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遠送“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婉言拒絕“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3.男主人公是如何回覆女主人公的話?婚事是否談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氣

女主人公:“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4.第一節求婚表現了男女主人公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男主人公:表裡不一脾氣暴躁

女主人公:情深意重傳統溫柔善解人意

5.在等待嫁給氓的日子裡,女主人公每天都在作甚麼?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6.結婚前氓做了什麼?結果如何?“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7.結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男:對婚姻很鄭重其事,認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為什麼突然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後的變化,這是什麼手法?

看到桑樹想到其榮枯前後,如同自身命運比興

9.女主人公對女子發出什麼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觀點?

無與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她認為婚姻悲劇的過錯在哪裡?

三歲食貧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圍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咥其笑矣

12.婚後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男:不體諒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勞肯吃苦任勞任怨專情柔弱

13.最後一段中女主人公對男子表現出一種什麼態度?“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在這裡有什麼作用?暗含什麼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決絕分離的態度

比興,一方面說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態度,對男子的忍耐也有極限

男:易變

女:決絕,剛強

五.分小組討論

1.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託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2.賦比興手法在本文中的應用

全文用賦,“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比興: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作業

改寫“氓”為一篇愛情故事,可以有適當想象,但必須忠實於原文的思想。

第三課時

分析講評同學改寫的《靜女》和《氓》,通過小測試瞭解同學對本課掌握的程度

語文《詩經》兩首教案2

《氓》

詩經——《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覆關,泣涕漣漣。

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幃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yōu)止。

憂心烈烈,載(zài)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mù)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kuí)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yù)雪霏(fēi)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教學目的】

1、理解《關雎》所表現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瞭解作品所運用的反覆和賦、比、興手法

【教學重點】

詩歌的反覆吟唱所表現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產生的詩歌作品305篇,當時稱為《詩》,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為儒家經典,才定名為《詩經》。《詩經》按體裁分為“風、雅、頌”三類。而“風、雅、頌、賦、比、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詩經》由於其內容豐富,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廣泛而深刻地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的精神,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

二、學習《關雎》

1、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解決字詞。

2、學生看註釋,藉助工具書,老師點撥,弄清課文的意思。

首章從對雎鳩的和鳴,觸動了男女愛慕的心情,聯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採荇起興,接著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夢寐以求的心情。重疊“遊哉”,用以表現思念之深;“輾轉反側”,形象地寫出了求而未得時的苦悶焦躁。

第三章用了類似第二章的復疊方式,意思卻有進一步發展。男子以音樂挑動女子,博取她的歡心,借美妙的音樂,達成美滿婚姻。

3、討論全詩用了“興”的表現手法。

4、主題歸納:

《關雎》是一篇民間情歌,描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的樸實願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偽之態,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真之美。

三、學習《蒹葭》

1、老師範讀,學生跟讀,然後自讀。

2、學生看註釋,老師點撥,弄懂課文的意思。

⑴通過“溯洄”“溯游”的連用,側面刻畫了詩人追求的一往情深與執著、內心的焦急與憂愁。再結合最後的“宛在”,由這種一往情深與執著得到的始終卻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這種一往情深與執著帶來的無盡的惆悵。

⑵虛實相間,富於朦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萬萬、彼此不同,是為虛也;詩人的追求是實的,感情的惆悵悽切是實的。虛實相間給了本詩巨大的想象空間。

⑶通過“重章疊句”的運用、押韻、疊詞,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齊整、音律的'優美,使之琅琅上口,收到一詠三嘆之效;另一方面,通過三次重複“溯洄”、“溯游”、“宛在”、“所謂伊人,在水……”,以及“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都側面刻畫出了詩人等待時間之長、追求之堅持不懈,並通過這種復現增加了全詩惆悵悽迷的興味。

⑷《蒹葭》這首詩的每章開頭的前兩句都是寫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悽悽,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這些景物描寫給人展現了秋天的清晨,河邊的蒼蒼蘆葦沾滿了霜露的景象,給人以蕭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熱戀者感到分外的淒涼,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戀人,於是他去尋找“在水一方”的戀人。因此這每章開頭的前兩句是“興”,從而引起正文。

⑸描寫了河水的蒼茫浩淼、飄忽不定,更寫出了它把詩人與“伊人”隔絕造成的痛苦與無奈。

⑹善於營造意象。所謂意象,指客觀物象經創作主體獨特審美活動而創造出來的固化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意與象的有機融合,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藉助客觀物象表示的主觀情意。

中國古典文學中亦不乏意象,如歲寒三友、四君子、杜鵑、蓮花、菊花、灞橋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烏啼等等。

四、小結

五、佈置作業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開始,我啟發學生領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了資源開發;在生字教學中,抓住字詞,紮實訓練,夯實基礎。然後讓學生自由質疑,引發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和生成。符合學生心理需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感悟。然後讓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讀書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寫字教學環節,讓學生自主寫字,注重提高學的生觀察能力和書寫水平。

本節課的背誦堅持以讀為本,促進學生感悟。

1、採用自讀、對讀、齊讀、表演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誦讀,背誦。

2、出示畫面,引導觀察,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讀背。特別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注意韻尾“流、柔、頭”的讀法。

語文《詩經》兩首教案3

【學習目標】

1、瞭解並掌握《氓》的故事情節,《詩經》的文學常識和現實主義風格

2、熟讀課文,分析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瞭解古人對真摯愛情的嚮往

【重點難點】

1、學習《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和對比手法的使用。

2、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學習內容】

[知識連結]

1、題目解說

《氓》是《詩經·國風·衛風》中最為有名的“棄婦詩”。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戀愛風氣比較自由,桑間濮上,幽期密約,用詩歌表達情愫,以選擇配偶。同時,封建意識正在發展,男尊女卑之風已形成。婦女逐漸喪失了經濟上和人格上的獨立而處於從屬地位。閱讀這首帶有敘事性質的長詩,不僅可以對先秦人們關於愛情、婚姻的觀念及其社會狀況做個管窺,且可瞭解我國詩歌在童年時代達到了怎樣的藝術高度。

2、作品簡介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後人經常把它們並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後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後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按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明代文學家朱熹解釋:“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 “興”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 “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對於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

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看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於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

[課前預習]

1、積累字詞

匪:fēi愆:qiān將:qiāng載:zài於:xū說:tuō徂:cú湯: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2、通假字:

氓之蚩蚩(通)將子無怒(通)

于嗟鳩兮(通)猶可說也(通)隰則有泮(通)不可說也(通)3、古今異義: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古義:;今義:)

(2)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古義:;今義:)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古義:;今義:)

(4)不見覆關,泣涕漣漣

(古義:;今義:)

(5)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古義:;今義:)

(6)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古義:;今義:)

(7)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古義:;今義:)

(8)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古義:;今義:)

(9)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古義:;今義:)

(10)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古義:;今義:)

【賞析課文】

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自述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全詩六章,每章十句。

1、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在第一節中,詩作的敘事節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這三個場景。

3.氓最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4.氓是如何來提親的?女主人公怎樣對待他,是否馬上答應了他?

5.男主人公是如何回覆女主人公的話?婚事是否談成?

6、提問:在這些場景中表現了兩人什麼性格?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姑娘是什麼樣的表現?

7.結婚前氓做了什麼?結果如何?

8.結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9.女主人公為什麼突然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後的變化,這是什麼手法?

10.女主人公對女子發出什麼感慨?

11.女主人公婚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12.周圍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13.婚後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14.最後一段中女主人公對男子表現出一種什麼態度?“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在這裡有什麼作用?暗含什麼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人物形象及詩歌主旨分析】

1.《氓》女主人公為什麼會被遺棄呢?(這一樁婚姻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並從課文中找出具體的依據來證明你的觀點。一般的觀點有以下四種。①“士”之變心說:情節“不見覆關”的暗示性(根據蚩蚩、旦旦、貿、車、不見等詞進行推斷);“士貳其行”“土也罔極,二三其德”的顯示性。這一切告訴我們“士”的變心是關鍵原因。②社會道德說:“秋以為期”“以望復關”可見他們是自由戀愛的,為當時的社會道德所不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即:社會輿論)③社會制度說:情節為“抱布貿絲”至“以我賄遷”,“三歲食貧”“漸車帷裳”,“士”騙取了錢財,生活由貧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築在經濟上,正如恩格斯所說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錢關係。(女子沒有獨立的社會和經濟地位,只能依附男人)④年老色衰說:情節為之“氓之蚩蚩,抱布貿絲”,“三歲為婦”,年老色衰,引起“士”變心。你認為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以上原因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味地指責“氓”的不道德。你認為能一味地指責“氓”的'不道德嗎?請你聯絡文章的內容,結合你的認識、感受以及我們今天的時代,談談你的看法。

答:

2、以“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可以寫給氓或女子)

3、如何看待課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女主人公婚變後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4、“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兩句話揭示了當時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課堂小結與反思】

【課後作業與練習】

一.基礎檢測

1.下面有關《詩經》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B.《詩經》編成於戰國時期,共305篇,又稱為“詩三百”。

C.“詩經六義”是指賦、比、興、風、雅、頌。

D.“國風”,有15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曲的歌辭;“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禮的民歌。

2.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修我矛戟(jī)說懌女美(yì)

B.與子同袍(páo)爾卜爾筮(shì)其水湯湯(tāng)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漸車帷裳(cháng)體無咎言(jiù)

D.于嗟鳩兮(xū)將子無怒(jiāng)猶可說也(yua)士也罔極(wǎng )

3、下列句中劃線的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A.來即我謀其黃而隕言笑晏晏

B、修我戈矛咥其笑矣士貳其行

C、爾卜爾筮匪我愆期士也罔極

D、總角之宴于嗟鴆兮隰則有泮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 】

A.為了趕在學術會前完成論文,他夙興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個月。

B.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C.商店經理信誓旦旦地說:“我們的商店無假貨。”但一檢查,幾乎全是假貨。

D.香皂買回來後,屢試不爽,氣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貨!”

5.對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詞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匪:非,不是

B.女也不爽,士貳其行爽:爽快,乾脆

C.匪我愆期,子無良媒愆:拖延

D.以爾車來,以我賄遷賄:嫁妝

6.對下列各句的解釋,有誤的一項【 】

A.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請你不要生氣,把秋天訂為婚期吧。

B.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終於又看到了你,就又說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姑娘沉溺在愛情裡,就無法勸說了。

D.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多年來做你的妻子,家裡的勞苦活兒沒有不幹的。

7、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題目。

召南?鵲巢

維鵲有巢①,維鳩居之②。之子于歸,百兩御之③。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④。之子于歸,百兩將之⑤。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⑥。之子于歸,百兩成之⑦。

註解:①(維鵲有巢)維,語助詞,無實義。鵲,喜鵲。②(維鳩居之)鳩,斑鳩。居,侵佔。 ③(百兩御之)兩,同“輛”。御,迎接。④(方)佔有。 ⑤(將)陪送,護衛。⑥(盈)滿、⑦(成)完成。這裡指結婚禮成。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註釋:①夭夭:桃花怒放的樣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華:同花。③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 ④宜:和順、親善。 ⑤蕡:肥大。有蕡即蕡蕡。⑥蓁:葉子茂盛。

(1)對詩中有關詞句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之子于歸”指姑娘新婚出嫁,找到了歸宿。

B、“百兩御之”指迎親的車隊數量之多,可見其富有。

C、“宜其室家”祝願新郎新娘有美好的生活。

D、“宜其家人”是指新娘應該能適應新的家庭生活。

(2)對兩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鵲巢》是一首悽苦悲怨的棄婦詩。

B、《桃夭》是一首歡樂祥和的頌婚詩。

C、兩首詩在結構上都是重章復唱,各章節所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

D、兩首詩都運用了比喻兼起興的手法,顯得生動而有情趣。

(3)按要求指出兩詩中的比喻含義:

“鵲”喻指___,“鳩”喻指_____ _;

“桃華”喻指___ _,“桃實”喻指___ __,

“桃葉”喻指__ ___。

(4)由於兩詩的流傳影響,後來衍化出了兩個使用很廣的成語,請寫出這兩個成語並解釋其常用義。

語文《詩經》兩首教案4

【學習目標】:

1、瞭解《詩經》的文學常識和現實主義風格。掌握《氓》的故事情節及《采薇》中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2、熟讀課文,分析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學習詩中的重章疊唱的章法,感受其效果。

【學習重點】:

1、理解《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和對比手法的使用效果。

2、學習《采薇》中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學習難點】:

1、熟讀兩首詩,分析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知識連結】

1、題目解說

《氓》是《詩經·國風·衛風》中最為有名的“棄婦詩”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戀愛風氣比較自由,桑間濮上,幽期密約,用詩歌表達情愫,以選擇配偶同時,封建意識正在發展,男尊女卑之風已形成婦女逐漸喪失了經濟上和人格上的獨立而處於從屬地位。閱讀這首帶有敘事性質的長詩,不僅可以對先秦人們關於愛情、婚姻的觀念及其社會狀況做個管窺,且可瞭解我國詩歌在童年時代達到了怎樣的藝術高度。

2、作品簡介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共105篇,《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共40篇。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縮詞來狀物、擬聲、窮貌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學習過程:

一、自主預習

1、注音並解釋:

氓()淇水()愆期()將子無怒()

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體無咎言()爾卜爾筮()()

于嗟鳩兮()()

其黃而隕()無食桑葚()自我徂爾()淇水湯湯()來即我謀()

言既遂矣()無與士耽()以我賄遷()女也不爽()漸車帷裳()()

士也罔極()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抱布貿絲()

咥其笑矣()及爾偕老()隰則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

2、古今異義: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古義:今義:)

(2)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古義:今義:)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古義:今義:)

(4)不見覆關,泣涕漣漣(古義:今義:)

(5)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古義:今義:)

(6)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古義:今義:)

(7)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古義:今義:)

(8)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古義:今義:)

(9)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古義:今義:)

(10)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古義:今義:)

3、詞類活用:

(1)三歲食貧()(2)士貳其行()

(3)二三其德()(4)夙興夜寐()

4、有感情朗讀

古典詩歌的鑑賞首要的是學會誦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順詩句;讀懂詩歌的大致內容,把握詩歌的.內容要點;還要讀出詩歌情感,讀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

(1)讀出節奏古典詩歌節奏表現了各自不同的式樣四言語句多為“二二”節拍,而“五言詩”節拍則多變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

(2)讀出韻律詩歌語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韻律,時只要

加以體會就要感覺到重音、輕音的選擇也是讀出韻律的重要手段判斷輕、重音的基本標準是表達內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於表達詩歌內容和作者情感的詩句就應該重讀,反之則輕讀一句中關鍵的字詞重讀語速的選擇同樣是讀出韻律的關係,情緒激昂處則勢如破竹、一貫而下,情緒纏綿處則如潺潺溪流,緩緩流出幾分哀婉

(3)讀出情調一篇詩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調:或豪放激昂,或婉約悱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揚通過誦讀,讀出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和藝術美

5、整體感知課文:

1、請同學分別講述《氓》的內容,全詩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感情基調?

二、整體理解原文

1、“氓”最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結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3、為什麼突然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後的變化,這是什麼手法?

4、女主人公婚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5、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在這裡有什麼作用?暗含什麼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三、合作探究

1.《氓》女主人公為什麼會被遺棄呢?(這一樁婚姻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並從課文中找出具體的依據來證明你的觀點

四、課堂達標與遷移

1、以“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可以寫給氓或女子)

2、女主人公婚變後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3、“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兩句話揭示了當時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語文《詩經》兩首教案5

李新明

教學目的:1、瞭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瞭解古代詩歌的特點:重章復唱。

3、體會兩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教學重點:賦、比、興手法的理解。

教學難點:重章復唱手法的作用。

教學時數:2教時(第一教時《伐檀》,第二教時《碩鼠》)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1、瞭解《詩經》常識——風、雅、頌。

2、學習“興”用法及重章復唱。

3、體味古代奴隸們對奴隸主的不滿情緒。

教學重點:“興”用法的理解。

教學難點:重章復唱作用。

教學步驟:

一、激疑匯入:

1、清趙翼《詩論》

2、“風騷”及《詩經》

3、現實主義源頭代表及課題《伐檀》

二、範講示例:

1、正音範謙:①音變。

②異讀。

③誤讀。

2、串講第一章並口譯。

3、研讀第一章:①層次結構劃分。

②試擬目標題。

③起興句及“興”。

④朗讀及重音、節奏。

⑤試述現代文場面。

三、師生同講:

1、對應詞理解。

2、重章復唱的`理解。

3、復讀及背誦指導。

4、再讀全詩及中心概括。

四、作業佈置:

1、與“不素餐兮”的“素”詞意相同的一項是()A、安之若素;B、素昧平生;C、尸位素餐;D、素不相能。

2、理解下列句子的修辭。

(1)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窮鬼們還能鬧成個大事情。

(2)關關睢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課外理解。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高岸為谷,深谷為陵;(4)嚶其鳴矣,求其發聲。

4、背誦全詩。

5、書後作業第一題。

第二教時:

教學目的:1、理解《詩經》常識——賦、比、興。

2、歸納《詩經》詩歌特點。

3、瞭解現實主義方法在兩首詩中的體現。

教學重點:“比”手法理解及《詩經》詩歌特點。

教學難點: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詩經》中的體現。

教學步驟:(略)

授課時間: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一日第三節。教者:李新明

作者郵箱: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