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經名句

《詩經》的讀書筆記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經》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經》的讀書筆記5篇

《詩經》的讀書筆記1

這幾天忙得雞飛狗跳,焦頭爛額地應付著白天滿滿的安排。但每到夜闌人靜的時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燈火,緊繃了一天的神經在漸濃的夜意裡歸於放鬆。一本《詩經》,一杯清茶,這個夜,就這麼地染上了淡淡的書卷氣。

關關雎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佇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漸漸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採摘荇菜時的倩影,伴著還未消散的霧氣中一對對雎鳩快樂地啼叫,朦朧了男子烏黑的眼眸。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代表的是一種已經被遺忘在了歷史的拐角處,被掩埋在現代人追求浮華的靈魂深處的純粹。當我讀到這首小詩時,怦然心跳的感覺是那麼地清晰,彷彿自己便是那位顧盼東西的守望者。我想,這應該就是這首小詩之所以能夠如藤如蔓,縈繞在讀者心中的美麗所在。一字一句,簡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這般年紀的也能誦讀得抑揚頓挫。可是,這簡單的字句之後,卻隱伏著一種令我半懂不懂的綿長思緒,恍惚間由書頁間逸散而出,潛入我的衣袖之間,再也排遣不開。

反觀如今從熒幕到現實,層出不窮的“多邊形戀情”,紅男綠女開口閉口的“我愛你”,還有車載斗量的花言巧語,滿山滿谷的欺詐謊言,再到市面上“劇情不夠,愛情來湊”的所謂“新潮”小說??我在這個“愛情自由”之聲響徹天外的.社會裡,竭力想要緊握住那種純粹的相思最後的幻影,可惜卻之覺得滿眼燈紅酒綠,內心卻茫然若失。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曾經修訂過詩經的孔老夫子如是說。那是一種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經找到夢境中聲聲鳩鳴的源頭了。

生死契闊

西周後期,自王室東遷以來,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對諸侯的感召力與控制力。本來就不十分穩固的和平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爭相割據稱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之間存在的只是狼與狼之間的關係,各國之間以強

凌弱,以眾暴寡。戰爭,使千千萬萬的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後的操縱者們,則正用無數年輕戰士們的鮮血作祭品,供奉著自己日益膨脹的野心。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擊鼓》正是一位遠征將士悲愴的天問。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仲。”戰士在將軍的帶領下征戰南北,一個鮮活的生命,成了統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這場無休無止的戰爭之中,戰士凝望著天空向著他的故土飛去的一行大雁,瞪圓了怒目。“爰居其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餘林之下。”眼見得征戰太久的將士們個個苦苦思歸,軍心渙散,一路上疲於奔命,連戰馬也丟了,軍紀鬆散,直如逃命。但戰火還在蔓延,軍隊還在征塵中前行,統治者絲毫就沒有考慮過士兵們的心情——畢竟,棋子是不應該有太多情感的。

戰士在漫漫征途上,無力地前行著,他的心卻痛苦地皺成一團。還記得,在他出發之前,他的妻子為他送行的場景——故鄉的土壤泛著一種芳香的青草味,於風中梳理著長髮的楊柳還剛剛展開嫩綠的新葉。二人心知這次出征吉凶難卜,但他卻以戰事將會很快結束為由,故做輕鬆,寬慰已經心如亂麻的妻子。在這生離死別的時刻,遠方,集合的號角似乎已經吹響。他牽過妻子的手,一雙還未起老繭的白皙的手,“與子成說”,鄭重地立下山盟海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答應就這麼牽著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盡頭。

一陣風沙吹來,敲打著戰士錚錚的鐵甲。他驟然從回憶墮入現實,心中不由得無明火起:“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陰下的誓言裡說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愛的人聚首。那知,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是不會讓我活著回去的,統治者讓我長期服役,一點信用也不講!

——我們這些後人往往覺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句多麼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幾個人知曉這句浪漫的誓言之後,有著一顆怎樣歸思如焚,怎樣悲愴苦痛的心。

見鴛鴦獨活於世

當諸侯們為了權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屍橫遍野的時候,神州大地卻浸泡在了血與淚之中。《葛生》一詩就是描寫的一位戰死者的妻子悽婉地悲歌。

《詩經》的讀書筆記2

此書購置已數年,且因它厚重,曾在製作韓國泡菜時一時找不到重物壓壇,用它壓過泡菜,成為笑談,除此之外,便只閒時翻翻,始終未曾深讀,一直小有遺憾。自今年開春以來,心閒無礙,遂每日晨同牛跑步,登後山,夜間則靜坐書房記誦《詩經》十來首,以期跬步以積。不覺間,雨水過了,驚蟄過了,春分也過了;後山上白蘭花開過,櫻桃花開過,桃花李花也都開過了。滿山生機勃勃,鳥鳴喈喈。而我的十五國風也已經記誦完,小雅篇幅太長,只讀不記,目前已至大雅,不免心下歡喜。

孔子《論語.陽貨》裡說:“小子,何莫夫學《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興觀群怨,事父事君尚不論,於我而言,除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外,更顯見的好處倒是多識許多生僻字。從前耐不下性子細讀,原因之一便是許多字不確定讀音,不解其意,便覺艱澀了。此次備一本字典在旁,隨時查閱字典,標註拼音,讀來便流暢自如許多。四十讀書,尚需從識字開始,不免一嘆。

《詩經》為周朝樂歌,至今已時隔數千年,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而數千年來的學者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其題旨的探索,最為著名的有《毛詩序》、朱熹的《詩集傳》同清朝方潤玉的《詩經原始》,三家都對各詩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同讀法,有時意見一致,有時則嚴重分歧,讀時對照一觀,可以獲益良多。若則看一看周朝的歷史,讀來則更添深味。有時覺得三家的意見都不合自己的心意,便不免一哂,將其探本究源的心思拋開,還《詩經》一個更為開放自由的讀法,單是領略其音韻同畫面帶來的美感,已覺清風迎面,怡人心神了。讀書亦如同做人,原需平和包容的胸懷,方能相容幷蓄,而當與別人見解相左時,可保留自己的立場,卻大可不必同人急眼。

牛憐我每日輾轉於工作與家務的辛苦,見我夜深了還看書不休息,便嘆道:《詩經》讀來何用,何苦每天讀到深夜?我衝他一笑,說:我只是喜歡讀書時心裡靜靜的感覺。

的確,“不讀《詩》,無以言”的時代早已過去,今天我們可以選擇的書籍很多,如果不是真心喜歡,確實不必去強讀《詩經》。但真靜下心來細讀了,其享受卻莫可言說。而心靜也真是讀書所能帶來的最大的好處了,餘者其實皆為末事。“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人只有心裡寧靜了,才有定性,才可最大程度的不耽於物,不迷於情,不惑於事,不因世事紛紜而左右搖擺。

《風》清揚,《雅》典麗,《頌》莊重。而十五國風則又各具地方特色。《周南》與《召南》似乎更具鄉野的'質樸氣息,其情感有著生命最原初的單純與健康,這也許與其地處偏遠的南方,與中原的文化中心離得較遠有關。也或者是如同某些學者所說,“二南”的創作時期是處於西周早期吧。細觀《周南》十一篇,竟無一篇有怨詞。《王風》十篇情感深沉而幽婉。《陳風》裡則因多有對女巫歌舞的讚頌,以及對青年男女集於東門宛丘談情說愛的描繪,而叫人想起吉普賽女郎同印度恆河岸邊的歌舞場景來。

昨晚,牛帶我去茶庵鋪農家山莊吃飯,驅車於高速公路之時,清風浩蕩,田野山川明媚如畫,一時之間,便覺得《詩經》的餘風餘韻還在這天地間迴盪,周朝青年男女勞動歌吟的場面親切如在身旁,空氣中彷彿還隱約著她們帶著熱力的呼吸同歡欣的情感。數千年的時光,其實亦只是一瞬。

《詩經》的讀書筆記3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所以《詩經》也被稱為“詩三百”。《詩經》分成風、雅、頌三類。“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一共105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小雅”則是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它的表現手法為:賦、比、興。《詩經》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

週一從圖書館,抱回來兩本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九年級的時候就學過詩經的這篇經典篇目。關關和鳴的水鳥,相伴棲息在河中沙洲,在這片長滿荇菜的沙洲,觀望兩千多年前的淑女與君子的綿綿愛情。田野之中,空氣清新,雎鳩和鳴,河水微瀾,古樸單純的情愫就以這樣的暖色調漸漸氤氳開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卻“宛在水中央”。《蒹葭》若即若離,氤氳的效果,讓一代又一代人遐想萬分。

在詩經的《邶風·靜女》中有“靜女其姝,俟我與城隅”這樣的描述。唐代詩人韓偓也有這樣一句詩:“但覺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靜月當頭。”寫出女子在閨房裡的期許與等待的那份恬靜。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急於灌木,其鳴喈喈。”葛根長又長,枝條伸展到山谷,葉兒繁茂。黃鳥翻飛,落在灌木叢,歡快地鳴叫,嘰嘰啾啾。有景,有物,綠的是葉,葛藤葉子蜿蜒伸展,黃的是鳥,調皮的黃雀在山谷間飛來飛去,處處留下它們歡快的唧啾聲,和樹葉窸窣碎響和鳴,這怎不是一派自然好風光?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在春天覆蘇的'時候,桃花開了,美得灼人眼眸,芳香四溢,花蕊之中,深藏著未來的桃兒,在春意黯然的時光裡,極其美好。

這樣的自然風光讓我聯想到東晉的田園代表詩人——陶淵明。在他筆下,“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是那樣的悠然,恬靜。

“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昏以為期,明星煌煌。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昏以為期,明星晢晢。”這是第一次在詩經見到這一句,覺得“牂牂”與“肺肺”,“煌煌”與“晢晢”相對應,有點有趣。黃昏降臨,月二兒尚未朗照,當夜空開出燦爛如花的第一朵明星時,白楊樹下便有人在等待。對那些錯過的人和事,我們過後回望,只能深深自責,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世事難料,人生無常。

《詩》之風,或潑辣,或諷刺,或含蓄,或蘊藉,淳樸真摯,生趣盎然。

《詩》之雅,或幽怨,或鏗鏘,或清雅,或柔潤,言盡意遠,激盪心靈。

《詩》之頌,或肅穆,或雄健,或虔誠,或謙恭,迴旋跌宕,意蘊無窮。

《詩經》的讀書筆記4

最好的時光是什麼?是在晨曦中享受初夏的美好,是在午後時小院中愜意的品茶,是在一個個寧靜的夜晚中靜靜與書中的人物對話,與我而言,最美好的莫過於在一個暖意、花香交織的清風中讀一個無傷人事、只關風月的老故事,就這麼猶報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來,悠悠地走進你的夢,緩緩地打動你的心,直叫人憶起那些繾綣千年,氤氳萬世的舊時光。

初讀《詩經》,是在一個雨夜。淅淅瀝瀝的雨聲伴著若有若無的蛙聲,伴著沙沙的翻頁聲,時間彷彿靜止,又彷彿是不願打擾這樣美好的時光,所以故意輕著腳步,屏著呼吸悄悄溜走。偶有生僻的字詞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字典,卻發現從不礙事,那看不懂得,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我彷彿看見,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吶喊的、呢喃的、低語的話下來。時間一次次精簡又精簡它們,歲月一回迴流傳著又流傳著它們,它們在蜿蜒曲折的歷史長河裡丟失著,散著,激盪出一層又一層漣漪,一朵又一朵浪花,直到傳到今天我們手裡。傳到我們手裡這些,代表的是幾千年來人們共同的熱烈、共同的躁動、共同的思想。因為沒有共鳴的話和片段都已經在千年的歷史中打磨掉了,留下來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了兜兜轉轉的歲月和細細密密的時光的推敲,都是人們心靈深處最能認可的、最能回味的感情。我忽地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這些詩歌從來沒有唐詩的慷慨激揚,沒有宋詞的婉約秀麗,也沒有元曲的清新動人。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歷久彌新的感情罷了。它從來沒有華麗遲早的堆砌,只是用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完的故事,可這些故事裡的情,又何嘗只是三言兩語講得請的?

讀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就彷彿看到夜色闌珊,明月當窗,月光如水般悠悠灑在房簷上,也冷冷清清灑在女子美麗而憂傷的臉上。那雙幽深的眸子裡,一定不只是剛撫完琴卻無知音欣賞的遺憾,還有著深深刻進骨子裡的思念。思何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心裡都明白,這,是真摯的感情,是純粹而動人的,或許我想這就是詩經的迷人之處吧。

讀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時,就忽然被深深的感動了。這是多麼高尚的愛國精神啊!什麼叫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心心念唸到極致恐怕也就是如此吧。此時此刻,他一定正在騎著戰馬,馳騁在沙場上,那種氣勢令人震撼,那種精神令人感動!讀久了,會讓它享受豐富的文化盛典,使你更加明智,更加自信從容的面對世界,因為它,我變得更加優秀了吧!

每每回味起詩經,就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條微博,曾經有一句這麼形容它—仿若山間溪泉,潺潺自流,新妍明麗,悠雅清揚,經卷翻覆之際如見清露被初陽照耀,邂逅這一抹盈盈閃映著的翠色鮮亮。仔細回想起為什麼獨愛詩經?因為它有經歷時光風霜後的厚重,有經歷歲月滌盪後的自若,它使人快速成長,內心澄靜,通情達理 它會細膩到讓你感動到直掉眼淚。

這就是詩經,它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穿越了千年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我想緊緊的抱緊它—我人生的引路人,我的精神食糧,我最真摯的朋友,以至於我百轉尋之,只為以築固舊夢。

《詩經》的讀書筆記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題記

叩開詩詞的門扉,走入《詩經》的世界,我第一次領略到“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的空靈境界,明白了“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擁有詩情畫意的世界”這句話的含義,感受到傳承了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的魅力。

《詩經》之美在於靜。它不同於現代作家所描繪的喧囂都市。它的世界安寧祥和,拂去歷史的塵埃,依然可以窺見詩中那個有著潺潺流水,暖暖斜陽,徐徐清風和裊裊炊煙的年代,恍然間,透過單純的詩句,在你的心田緩緩開出一朵學名“靜好”的花。

《詩經》之美在於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少年驚鴻一瞥後,道出的青澀愛戀,是長河裡始終飄搖的瑰麗詩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在最美的時光裡,遇到對的'人的堅貞愛情,是攜手一生的誓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是看到心愛之人身披嫁衣的欣喜若狂,正是因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才會覺得她豔麗無雙。《詩經》中的愛情令多少情人羨慕不已,而大抵只有詩詞才能描繪出這般深情繾綣的愛情。

《詩經》之美在於隨。縱觀全書,沒有作繭自縛的宗教信仰,沒有涼薄自利的思想觀念,更沒有硝煙四起的戰爭。這裡只有著隨性瀟灑的華夏先民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像傳說中的世外桃源,寧靜悠遠。

《詩經》是華夏千年文化所沉澱的精華,無論何時都帶著驚心動魄的美。讓人不得不感嘆華夏文明的魅力。

華夏傳統文明有著上千年曆史,底蘊深厚,源遠流長,並在自身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吸取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不斷改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令世界為之側目。

儘管中華文化十分優秀,卻依然不被許多人理解,尤其是青少年。記得在一次閱讀課上,我看《詩經》正入迷,忍不住輕笑出聲,引得同桌好奇地湊過來,她掃了一眼便道:“這什麼呀?亂七八糟的。”我不著痕跡地掠過她手中的言情書,笑著說:“沒什麼,一本很有名的書,而且挺有意思的。”她不屑地朝我手中的書瞥了一眼,順帶附贈了一個看異類的眼神給我,才轉回身去。我啞然失笑,心中有幾分悲涼。

這件事讓我第一次真切認識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件多麼迫切的事,這需要讓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真正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肩負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詩經》的讀書筆記5

悠揚而婉轉的歌謠,唱盡了西周至春秋的風華,最為純潔而美麗的愛情,由此被頌揚,我們應當慶幸這一部《詩經》的流傳,因為讀詩,能讓我們的心靈純淨,回到最初的起點,無關於任何的事物,從此心境安寧,與塵世的浮華分離,獨享著心靈一隅的心安之處。

《詩經》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經》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它風格樸實自然,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的風俗,並率真的表達了思想感情,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由此可見《詩經》是一部可讀的可深入體會的儒家經典。

孔子有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中大量的闡述了純潔的愛情,有朗朗上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則異室,死則同穴”的無怨無悔······沒有任何的掩飾,這就是愛情的純潔與美好,而這恰恰反映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本質,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同這愛情一般美好,無謂世事的變遷,它依舊與《詩經》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簡單的含義,它是那樣的熠熠生輝,彷彿是夜空中那顆明亮的星,照亮我們前方的路,指引我們前行。

孔子又云:“不學詩,無以言。”《詩經》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那純潔美麗的愛情,更甚於來自於心靈深處的碰撞,《詩經》也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君子處事,應當投桃報李,如“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作為君子應當有如美玉一樣溫潤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應當同仇敵愾,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經》中的品質,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品質,它猶如傲雪寒梅,在風雪之中傲然挺立,這是來自於中華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撓。我們的傳統文化由先人傳承,歷經曲折,卻依舊沒有埋沒於歷史的長流,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許就在一詞一句中傳承下來的,由詩至詞而曲,漫長而悠遠的歷史歲月中,慢慢傳承、幾經沉澱。而以現代來講,傳統文化是璀璨的,但傳承是艱難的,因為現在的人們,由於生活在這繁華而喧囂的城市中,浮華早已改變人們,於是,人們的內心的浮躁毀了一切。所以,傳承傳統文化便越來越艱難,心中的平靜越來越難求,但讀《詩經》便可撫平人們內心的浮躁,因為《詩經》是最初始的。它沒有任何的華麗的裝飾,可它依舊是璀璨而華美的,依舊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因為這就是它的本質,最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本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於傳承傳統文化來講,初心是最為可貴的,亦是最難得的,若初心不忘,傳統文化便不會中斷。

《詩經》這一本書中,也許有著我們從未見過的字,有著難懂的意思和深遠的意味,但也許就是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靜心讀詩,你會有更深入的體會,會有來自於心靈深處的碰撞,這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一筆最為可貴的精神財富

四字成詩,四字成言,言盡一切,悠揚深遠,唯願這一切美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