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為人處世

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有哪些

人在生理上獲取存在著區別,但是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一樣。只有不斷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而殘疾人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彌補他的缺陷。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有哪些

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篇1

高志鵬,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為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於一身,至今已創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蹟進行過報道。

高志鵬出生在呂梁山區興縣,6歲時因手術失敗雙目失明。8歲那年,他讓妹妹拉著他的手到學校門外聽課,被老師發現,讓爸爸把他領回了家。爸爸摸著他的頭說:“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樣,爸爸教你拉二胡吧!”從那天開始,他踏上了音樂旅途,在自己心靈的舞臺上演繹起不滅的火焰和無盡的執著。高志鵬11歲時,二胡水平就已超過了父親,當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後,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盲人音樂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樂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世界。他跟著鼓樂班的師傅們沿九曲黃河一路苦學,學會了各種民間小調、晉劇曲牌,學會了嗩吶、笙、簫、笛子等鼓樂班的全套樂器。15歲那年,父親為他買了8件樂器,讓他組建了自己的鼓樂班。從此,這位少年盲班主帶著一夥明眼人,開始在陝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村闖蕩。幾年下來,他掙下的錢,不但貼補家用,建了新窯洞,而且還為兩個哥哥娶了媳婦,供妹妹讀完了國中。在外闖蕩的高志鵬第一次聽說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開啟了一扇窗戶,獨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學。在省殘聯領導的幫助下,他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名大齡插班生。

在盲校學習的兩年間,每到星期天,志鵬便抱著吉他、二胡到街頭賣唱,掙學費和生活費;上課時間又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於學習和創作中。1994年,他創作的歌曲《心聲》,在山西人民廣播電臺“昇華獎”新歌徵集中,榮獲詞曲創作一等獎;歌曲《滿天繁星屬於你》,在全國第二屆盲聾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及創作獎。當中殘聯主席鄧樸方把獎盃送到他的手中時,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點點希望。

盲校畢業他留校工作,20xx年在中殘聯的關懷下,他成為中國戲曲學院首位盲人進修大學生。在正規化、高節奏的教學環境中,為了趕上學習的進度,他幾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據盲文和課堂的錄音資料一點一點地摸索著指法。進修是拿不到學歷的,20xx年高志鵬便參加了成人大學聯考併成為中國戲曲學院一名正規大學生。經過頑強拼搏,高志鵬不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他創作的歌曲《走出圪樑樑》、二胡曲《黃土情懷》,還分別榮獲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大賽金獎、銀獎。更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的是,他利用業餘時間,拜北京盲校李紅偉為師,靠著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時間學會了一般得用三年時間才能掌握的鋼琴調律技能!

如今,高志鵬的心中有了一個“神州萬里行”的計劃。他準備用兩年時間,走訪全國百所高校,為高校師生免費演奏自己的音樂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篇2

今年已37歲的安徽池州青年李雁雁是中國第一個赴國外留學的盲人。20xx年間,他孤獨地輾轉日本、美國學醫,克服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成為中國和亞洲第一個盲人醫科博士。

母親的淚水落在他的手背上

李雁雁身世坎坷,父親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學院的教師,文革期間在池州因公殉職,那年李雁雁僅7歲,哥哥李京京17歲,奶奶和媽媽一籌莫展,全家就靠著每月45元的補助艱苦度日。懂事的李雁雁從小成績優異,1982年不負眾望,一舉考上湖南大學環境工程系空調專業,入校後越發奮發圖強,每年寒暑假都留校繼續學習。

1985年秋,雁雁感覺視力異常模糊,漸漸不能視物,醫院確診是青光眼發展成視神經萎縮,導致雙目失明!拿著診斷書,雁雁雙手戰慄,痛哭著捶打冷冰冰的牆壁,癱倒在地。

李母龔桂蘭得知後,連夜趕到長沙,強忍悲痛為兒子辦理退學手續。之後她四處舉債,帶兒子跑遍了廣州、上海、南京等大醫院尋求治療,但無力迴天。

雁雁徹底絕望,回家後成天躲在陰暗的小房裡,關起窗戶,不見任何人。

母親擦乾眼淚,一次次勸慰兒子:“孩子,《盲人與燈》的故事你聽過嗎?黑夜裡盲人執盞明燈蹣跚而行,路人問他,你啥也看不見,打燈籠幹嗎?盲人說,你們能看見燈籠,就會給我讓路啊。孩子,自古身殘志堅成就大事者不乏其人,只要自己點亮心燈,創造光明,照樣能走出一條大路來!”

那一刻,雁雁的手背,感受到了母親溫暖的淚水。他鼻子一酸,決心直面命運,開始新的生活。

為了省錢,雁雁每天聽收音機自學盲文。1989年夏,他聽說美國一家盲校將在中國開辦分校,免費函授英文便立即報名。那段時間,他每天坐在地上彎腰弓背摸練盲文,雖然腰痠背痛,卻重新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修完美國盲校全部課程後,雁雁又借閱了中、美、英、法、日等國的數百本圖書,開闊了視野。

他常常鼓勵自己,盲人不能僅僅滿足學會一門生存技能,要和正常人一樣,勇於征服高等學府!

1993年9月,雁雁從一本盲文雜誌上獲悉,世界慈善組織願意無償援助外國盲人去東京學習鍼灸和指壓技術。雁雁立即致函,同年10月,該協會負責人專程來到上海,對李雁雁進行全面嚴格的考試。1994年元月,東京協會寄來了裝有錄取通知書、機票和全額獎學金證明的國際專遞。

這個爆炸性的訊息迅速傳遍了池州城大街小巷,雖然70多歲的老母親不放心兒子獨自出國生活,但是雁雁無比振奮,他發誓一定要學有所成,再回國創業!

世界名校的第一位盲人博士生

東京八王子盲校是一所三年學制的全日制學校。剛來時,李雁雁日語聽說能力太差,初考剛及格。老師勸他先修一年日語再學專業。雁雁堅持跟班學:“時間是最寶貴的,我會盡量努力的!”他每天學習到深夜,從不間斷,不到一年他的每項考試都是第一,並獲得一臺膝上型電腦的獎勵。

三年後,雁雁以優異成績順利通過鍼灸、按摩、指壓師三項日本國家執照考試。這三張執照,在日本是許多殘疾人夢寐以求的“金飯碗”,已過而立之年的雁雁可以苦盡甘來,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但雁雁沒有忘記初衷,他渴盼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圓大學夢!最終,他決定去美國繼續攻讀,學習以西方醫學理論為基礎的脊椎神經矯正療法!

1999年6月,李雁雁帶著執照和幾萬美元的打工積蓄,再次遠渡重洋,獨自來到美國加州矽谷。歷經種種坎坷,經過四次考試,他通過了托福考試,自費就讀於美國兩所公立大學。金髮碧眼的同窗們對此驚訝不已:一個盲人要適應快節奏的學習生活談何容易?他能堅持下來嗎?

為了節省費用和時間,李雁雁同樣沒有選擇語言預修,直接進入全英文理工科課程學習。雖然有點英語基礎,但一上課他就懵了。同學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雁雁看不見又記不住,只能拿出錄音機把老師的教學語言全部錄下,晚上自己翻錄為英文盲文輸入電腦自修。

一名美國老師被他的刻苦精神所感動,親自為他申請配備了一臺可以做模擬化學實驗的電腦。就這樣,他用三年時間修滿了全部學分,20xx年7月,如願考取國際著名的加利福尼亞帕默正骨大學脊椎神經矯正專業,成為這所世界名校的第一位盲人博士生!

我要向世界證明,我可以

李雁雁擅長學習,但是這次遇到的困難更大。四年專業課期間,他必讀的教科書及參考書籍的目錄就有40多頁長,每一頁,都是一步極其陡峻的臺階!

為了省錢,當時雁雁租住的地方是加州“最危險的貧民窟”。每天早晨6時,他揹著書包拄著手杖從租住地出發,搭上輕軌電車,一小時後到校。有一天因下雪路滑,他在路上摔了幾跤遲到了,到了學校又認不清教室方位,敲著手杖摸進一間教室,怯生生地問:

“請問這是E201教室嗎?”

“這可是化學教室!”有人用英文回答,隨即雁雁聽到一陣鬨然大笑。是啊,誰見過盲人去學化學?事實是反擊輕蔑的最有力武器!李雁雁入學僅五個月,化學考試居然得了93分,讓人刮目相看!

每晚的20時至次日凌晨1時,是雁雁學習的“黃金時段”。他的書桌上,放著一臺英文盲文電腦和一臺日文盲文電腦,他就在上面讀書做作業發電子郵件。為了趕上功課,他堅持每晚和衣睡覺四個小時。

後來,雁雁說:“我的求學路,其實就是挑戰耐力與吃苦的一個人的長征。我是一箇中國殘疾人,我要向世界證明我可以,沒有什麼困苦不可征服!”

以一流的成績回報祖國

20xx年10月,李雁雁如期參加了學校的畢業考試,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用英語盲文應試脊椎神經矯正專業執照的考生。學校為他專設了一間教室,一個考生,四個監考老師。歷時一整天的考核下來,當雁雁宣佈答題完畢退場時,主考官們面面相覷目瞪口呆,絕了,李雁雁全A一次性通過!

“中國李雁雁,Very good!Verygood!”考官們豎起大拇指,並以熱烈的擁抱來褒獎這位神奇的中國小夥子。

20xx年11月8日,在美國加州矽谷寬敞明亮氣派的聖塔克拉拉會議中心,帕默正骨大學舉行莊嚴隆重的博士畢業典禮。10點整,校長馬丁博士鄭重地把穿著博士服、戴著墨鏡的李雁雁請上主席臺:

“尊敬的各位來賓,請允許我向大家介紹一位獨一無二的畢業博士,失明20多年求學20xx年,他就是來自中國安徽池州的盲人青年李雁雁。從他身上,我想我和各位師生也學到了很多書本外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潛能一旦發揮到極致,奇蹟就會誕生……我們不得不承認,李雁雁的博士證書是今天全體學員中含金量最高的,他激情澎湃的內心和非凡成就將永遠載入我們的心靈與校史!”

戴著墨鏡的李雁雁在掌聲和喝彩聲中,想起了白髮蒼蒼的老母親,想起了闊別20xx年的祖國,心潮澎湃,熱淚長流。

李雁雁激情四溢地告訴記者,自己回國後有一整套事業規劃:把在日本與美國學到的醫學經驗與中醫科學融合,創造出新療法造福更多的脊柱神經患者……

鴻鵠展翅志向高遠,我們期待歸來的大雁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篇3

如果將人的身體比作籠子,鄭衛寧就像是一隻關不住的鳥,自小的生理病痛折磨他,困住他;生活的苦難折損他,彷彿老天都看衰他,但這一切都阻礙不了他,去飛翔。

藉著網際網路的翅膀,他將最初只有5名殘疾人的“殘友”,發展成世界級的殘疾人高科技就業平臺,讓3700名殘疾人過上了全新的、有尊嚴的生活。他用自己的一生,帶著殘疾人朋友活出各自的精彩人生。

不選擇死,就好好活

“喜歡泰戈爾的這句詩: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如果顛倒其中兩個字變成: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那這句詩就突然多了分大胸懷、大氣度。一個人若能這樣活在世上,多難的路不能被輕鬆走過?”——鄭衛寧

1955年,鄭衛寧出生在一個有著家族遺傳病史的家庭,外公舅舅都患血友病。鄭衛寧未能倖免,“我媽給我餵奶,我喝著喝著突然滿口鮮血,她就知道,這又是個血友病孩子。”

因患血友病,他從小就被告知不能摔跤、不能磕磕碰碰,也喪失了學走路的機會。13歲之前,他都只能坐地爬行。

因行動不便,鄭衛寧不曾走進學堂,他只能看哥哥姐姐的書自己揣摩。之後文革十年,讓他徹底失去入學機會。由於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他的雙腿開始萎縮,最後殘疾。

1995年,為了能讓鄭衛寧安全輸上含有凝血因子的新鮮血漿,72歲的老母親帶著他來到當時唯一實行義務獻血的深圳。為擺脫內心空虛,鄭衛寧不停讀書,上電大,學完中文後繼續學法律、學企業管理,但仍難以找到出路,那段時間他幾度抑鬱,三次試圖自殺。在家人的勸說和鼓勵下,他放棄了自殺的念頭,準備為有價值的人生“放手一搏”。

接觸網路,創辦殘友

“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為你開啟一扇窗,而網際網路就是屬於殘疾人看向外界的窗戶。”——鄭衛寧

90年代末,網路在國內逐漸興起,鄭衛寧也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結果令他欣喜若狂。“血友病讓我感染了丙肝,國內的治療方法不起作用。後來我竟在網路上搜索到了臺灣一位名醫撰寫的關於治療丙肝的資料。”他發現足不出戶也能做許多事。1997年,他找到另外四位殘疾朋友,在家裡成立了“殘友”。

血友病、肌肉萎縮、侏儒、脊椎重殘又如何?這家以軟體開發製作起家的公司裡,每一位員工都是意志堅毅之人。經過20xx年艱苦卓絕的砥礪拼搏,“殘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只有1臺電腦、5位工作者的“小作坊”,已成為一個擁有33家社會企業,1家基金會和11家社會組織的大型公益社企平臺。

20xx年9月10日,一場以“感恩奉獻,自助助人”為主題的CMMI 5級評估成果新聞釋出會吸引了業界無數人的目光,這也標誌著殘友成為全球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小企業。

一般公司都希望員工能夠 “以企業為家”,而殘友人是真的把公司當成家,因為這裡有家一樣的溫暖。殘友公司實行工作和生活一體化制度,員工大部分在內部過著集體生活。公司不僅專門僱人每天為員工洗衣服;還有專門人員為員工製作“員工媽媽菜”;此外,公司衛生間淋浴龍頭下放有坐椅,殘疾員工可以盤坐洗澡。

轉身告別,殘而無憾

“ 我一生最美好時光,是我和你成為‘殘友’!當你深處絕境、或罹患重疾,對人生無能為力。我們打造了殘友,只為尊嚴與快樂。如今,已無法選擇回程,只能面對已造成的挑戰。蹣跚同行在美麗畸嶇的小路上、我和你......”——鄭衛寧

50歲是血友病人的生命極限,而今已58歲的鄭衛寧被稱為醫學上的奇蹟,但晚期糖尿病、晚期丙肝等重大疾病接踵而來,他不知道明天還在不在,所以開始著手“去鄭衛寧化”。第一步就是“裸捐”成立基金會。

20xx年,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成立,鄭衛寧同時以遺囑形式將殘友集團中90%的個人股份和各分公司51%的個人股份,及“殘友”和“鄭衛寧”的馳名商標品牌價值等,通過律師公證全捐給鄭衛寧慈善基金會,讓基金會控股企業,實現企業收益通過基金會決策,為殘疾人員工提供生活及長期服務和保障。20xx年,他辭掉了自己所有的職務和頭銜。

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至今未接受捐贈,因為鄭衛寧希望“這個平臺是為每一個殘疾人創造有價值、有尊嚴的生活”。

在殘友集團,95%的工作人員都是殘疾人,有些殘疾人員工因病在工作三五年之後就有可能面臨死亡,在這種情況下,無論這樣的員工在殘友工作幾年,他(她)不能工作後的有生之年,都可以從殘友領到工作期間的最高工資額,直至去世。

結語:人生總是有那麼多的不如意,我們降生時老天的不公平有時候是為了考驗我們降生後是否擁有獲得他眷顧的資格,如果我們一味只會埋怨它的不公平,不會改變自身的缺陷,那麼又有什麼資格去埋怨他呢?又有什麼資格去獲得他的眷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