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大學勵志

給大學生的勵志文章範例

有很多關於大學生勵志的文章都是非常值得我們找來看看的,那麼給大學生的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給大學生的勵志文章範例

給大學生的勵志文章:學歷文憑的影響大麼?

對於絕大數人來說,學歷是很重要的,只有勝者才配說“毫無意義”。對於一個勝者,他如果有高學歷,他可以說這個學歷是他勝利路上的重要墊腳石;如果他沒有什麼學歷,他可以說“正因為他放棄大學才讓他走上了勝利的道路”。

maggie說:

找工作時,沒有文憑要用作品去砸門,有了文憑只需要敲門,費的力氣不同,效果不同,結果得看真本事。

陶寧說:

文憑對於不同階段的、不同工作型別的人,用處不一樣。

第一、對於絕大多數的剛畢業或者畢業幾年之內的人而言,文憑應該說,很重要!因為它是職業的敲門磚。為什麼呢? 因為你沒有其他的資料證明自己,公司面對無數的候選人,也是無處下手的,這時候,文憑就充當了一種篩選的機制。

不同的文憑至少代表了:一定的專業基礎、一定的智商水平、一定的高中學習態度、一定的學校風氣。一個公司如果願意花大成本去大海撈針,可能對公司來說不是壞處。一個對中國教育制度,對中國人有著深刻理解的老闆應該明白花些成本而不用文憑篩選人是更好的選擇。

可是對於僅僅有一個不太光鮮文憑的年輕人而言,公司沒有時間和人力去在大海里撈出一個珍珠,成本太高,所以只好用文憑篩掉所有的人。有誤殺,但是有效率,這是公司必須計算的。

有的人不服氣,因為有的人去了某個不太好的學校可能是當年大學聯考沒有發揮好,或者當時報考錯了,或者高中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等等原因,才得到了一個二流的文憑。自認為自己實際水平還是很不錯的,不應該以文憑論英雄。道理是對的,但是這畢竟是少數人。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後來英雄,他也應該有其他的證明材料,例如作品、競賽獎項、或者其他東西,而不是僅僅只有文憑,所以這類有其他證明材料的事例,不屬於這個問題的範圍。

還有一個途徑幫助持有不太光鮮文憑的同學,就是去實習,這個時候的要求不太高,用實習證明自己! 還有就是祈求你的師兄師姐們,如果他們已經在你的目標公司裡了,請他們工作的出色一些,公司會因為他們的出色而改變對你的文憑的看法的!當然也可能相反,一些好文憑的師兄師姐的不好表現,也讓很多公司關上了一些學校學生的大門,屢見不鮮。

第二,如果已經工作了幾年,尤其是時間越長,文憑就越來越不重要,因為公司主要關心你原來的工作履歷,到底做了什麼,有過什麼結果和成就。文憑很少被問及,尤其是文憑和後來的工作完全不太相關的時候。所以,大家慎重選擇自己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非常重要:工作的行業、工種、具體的事情,基本就能決定你未來的工作軌跡了。

第三,當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很多人會根據自己的工作內容和需要,選擇再讀一個學位,例如MBA、碩士, 這個時候,你可以再次選擇一個你認為滿意的學校,得到一個相關的文憑。因為這次不是大學聯考,你有多次機會,可以慢慢準備,所以,第二次文憑可以給你新的起點。美國的MBA學生,大多數就是利用MBA的再次學習和文憑機會,重新選擇職業的方向、地點、行業、工種。

總之,文憑是職業選擇中的重要因素,巧妙利用文憑可以改變自己的職業軌跡。文憑不僅僅只有一次機會,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理智地使用和計劃它。剛畢業的,文憑更重要一點;已經有了工作經歷的,就更看重你原來做過什麼,和招聘的職位越相關越好。

如果你確信你不是天才,只是一個平凡人,學歷真的很重要,別再阿Q,去努力吧。也不要老拿比爾蓋茨來反駁,因為他是天才,他是個例。

給大學生的勵志文章:25歲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作者以一個同齡人,過來人的身份全面論述了學習,考研,就業,創業等多個方面的問題,觀點新穎而深刻,大膽而理性.下面只是總結的18條精華語錄。強烈建議大家到圖書館看看此書。

附:作者簡介

覃彪喜,20xx年畢業於中南大學(原中南工業大學);先後擔任大學教師、房地產策劃師、IT專案經理,現任深圳市鴻儒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1.一定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不要成為灌輸教育的犧牲品。

2.仕途,商界,學術。大致說來,每個人都註定要走上三條道路中的某一條。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不妨以此作為思考的出發點。根據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來塑造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只有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才能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3.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認為你代表了你的學校或者你的專業。千萬不要因為你是名牌大學或者熱門專業而沾沾自喜,也大可不必因為你的學校不好或者專業冷門而自卑。

4.千招會,不如一招熟。十個百分之十並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如果你有十項工作每項都會做百分之十,那麼,在用人單位眼中,你什麼都不會。所以,你必須要讓自己具備核心競爭力。“通才”只有在“專才”的基礎上才有意義。

5.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什麼課都不逃,跟什麼課都逃掉沒什麼兩樣。一定要掌握學習的主動性,不要像讀中學一樣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逃課沒有錯,但是不要逃錯課。同時,既要逃課,又要讓老師給高分。

6.一定要學會理財。對於貧困生來說,首先要做的不是掙錢,而是省錢。很多大學生讀書的時候一擲千金,可是,畢業以後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交半個月的房租。

7.大部分女生將電腦當成了影碟機,大部分男生將電腦當成了遊戲機。大學生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時候電腦會成為浪費時間的堂而皇之的藉口。有電腦的大學生非常多,可是,這中間很多人可能大學畢業的時候還不會Excel,不會做一個像樣的PPT。

8.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一個人有多少錢並不是指他擁有多少錢的所有權,而是指他擁有多少錢的使用權。一個人具備多少能力,不只是說他一個人的時候能做什麼,還包括他能通過別人做什麼。一個人賺的錢,12.5%是靠自身的知識,87.5%則來自人脈關係。三十歲以前靠專業賺錢,三十歲以後拿人脈賺錢。所以,請好好珍惜大學期間建立起來的人脈關係。這幾年你認識的朋友可能會是你畢業以後最可寶貴的財富。

9.網際網路固然威力無窮,但是,如果你沉迷於網路聊天,或者沉迷於網路遊戲,浪費的金錢倒是可以彌補,荒廢的青春就無可追尋了。輕舞飛揚已經紅顏薄命了,而痞子蔡卻繼續跟別的女孩發生著一次又一次的親密接觸。對於很多大學生而言,網咖就是一個血淋淋的黑洞。

10.愛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製造。花開堪折方須折,莫讓鮮花敗殘枝。一個有一萬塊錢的人為你花掉一百元,你只佔了他的百分之一;而一個只有十塊錢的人為你花掉十塊,你就成了他的全部。

11.研究生擴招的速度是30%,也就意味著碩士學歷貶值的速度是30%。千萬不要以為考研究生就是積極進取的表現。對於很多人而言,考研不過是一種消極逃避的方式罷了。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讀研究生純粹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立志從事科研、學術的人及其他少數人除外。

12.不要一門心思想著出國,更加不要迷信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削尖腦袋記GRE詞彙很可能是一件非常愚蠢也非常可悲的事情。既然全世界的公司都想到中國的市場上來瓜分蛋糕,為什麼中國人還要一門心思到國外去留學然後給外國人打工?

13.人才市場就是一個地雷陣。通過多種方式求職固然沒有錯,但是千萬不要飢不擇食。只要用人單位一說要你交錢,你掉頭就走便是了。

14.求職簡歷必須突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求職的時候大可不必像嚴守一那樣“有一說一”,必要的時候恰到好處地說一些謊言是非常有用的。一份求職簡歷只要用一張A4紙做個表格就足夠了。很多女生的求職簡歷就像是寫真集,不但浪費錢,而且對求職毫無用處。面試其實是有規律的,每次面試的時候只要背標準答案就行了……

15.垃圾是放錯位置的人才。所以,在找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放到那個讓你成為人才而不是垃圾的職位上。當然,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究竟適合做什麼。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真正想做什麼。騎驢找馬固然沒錯,可是,並非隨便找一頭驢就能找到千里馬。所以,一定要重視第一份工作。

16.大公司是做人,小公司是做事。進入公司工作以後,必須儘快融入寫字樓政治。職員能否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不在於是否努力,而在於老闆對你的賞識程度。在寫字樓的政治鬥爭中,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具體技巧就不多說了,書中每一條都說得非常具體)

17.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一定要有創業的勇氣和魄力。如果你一隻滿足於給別人打工,那麼,不管你工資多高,永遠都只能是一個可憐的窮光蛋。就算月薪2萬,在深圳上海那種地方,一年的存款還買不來一個小小的洗手間。

18.大學期間一定要多去圖書館多去自習室。很多書你現在不讀,一輩子就再也沒有機會去讀了。雖然不是每本書看了都一定有用,但是,因為你不知道究竟哪本書以後會有用,所以只好多看書,並且拋棄那些過於功利的想法。儘管每次網到魚的不過是一個網眼,但要想捕到魚,就必須要編織一張網。

給大學生的勵志文章:求職從大一開始

——為什麼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注重戰略、找對發展方向。只有在朝著正確方向前進的前提下,細節才有意義。管理企業如此,大學生規劃人生亦如此。讓韋小寶去走郭靖的路,或者讓郭靖去走韋小寶的路,任憑他們如何注重細節,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同樣的,如果一個大學生不能戰略性地把握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不管他端坐在圖書館自習是多麼投入,不管他參加社團活動是多麼積極,到頭來很可能是南轅北轍的無用功。

材成才,才生財。每個大學生都是可塑之“材”,但必須通過大學期間的“塑”方能成為用人單位眼中具備使用價值的人“才”,方能在畢業後利用自己的“才”能、“才”華為社會、為企業、為家人創造“財”富。“去木取貝”,這是每個大學生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拿著一塊玉璞卻不知道要刻成什麼模樣,一會兒試圖雕成龍,一會兒又試圖琢成鳳,最終也沒法成器的。把玉琢成什麼樣的器,把可塑之材塑成什麼型別的才,這就是職業生涯規劃。

有些大學生平時懵懵懂懂過日子,畢業求職的時候臨時抱佛腳,買了一摞求職技巧、面試寶典之類的書回來看,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實在是很傻很天真。造成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求職技巧無關。求職技巧固然重要,但是,細節不能決定成敗。一個玉匠如果在琢玉的時候沒有想好要做成什麼樣子,就算雕琢技法嫻熟至極也是徒勞的;一個大學生如果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沒有像樣的核心競爭力,就算把書上所有的求職技巧都爛熟於胸也逃脫不了吃閉門羹的下場。

近年來,“職業生涯規劃”日益成為一個時髦的詞語,有關於此的各種理論層出不窮。我並不是什麼教授、學者,對於大學生來說,我不過是一名在企業界摸爬滾打了幾年的過來人。所以,我大可不必“豬八戒戴眼鏡”,邯鄲學步地將自己打扮成理論專家,喋喋不休於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原則、特點、歷史淵源和階級本質。在我看來,傳說中的職業生涯規劃遠沒有那麼高深莫測。

人生是不是可以設計?職業生涯是不是可以像計算機程式設計一樣預先規劃?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有些人認為沒有規劃的人生終將一事無成,所以應該儘早做好全面而細緻的職業規劃;還有些人認為計劃趕不上變化,人生往往會因為一些無法預料的偶然性因素而發生重大的轉折,所以人生是沒法設計的。當我在一些高校做講座談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就陸續有過多名大學生向我提出了這樣的質疑。

誠然,我們生命中的很多東西確實是無法設計的。無論是汶川地震那樣的天災還是9.11那樣的人禍,都徹底改變了無數人的人生,而這樣的情形起初又有誰能預料呢?

職業規劃其實就是從多個發展方向中選擇一個走下去,而生命是不可以重來的,所以我們無法用實證的方法去論證究竟哪個方向更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不可能沿著一條路走完以後再回到起點去走另外一條路。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書中寫道:“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這似乎進一步論證了“人生無法設計”這一命題,因為我們就算沿著規劃好的職業生涯發展下去,也沒法用直觀的、實證的方法論證這種規劃究竟是不是最好的。

然而,因為生命充滿偶然性而陷入不可知論的泥淖,因為生命不能重複而抹煞了選擇的價值,實在是對人生極大的不負責任。未來確實有很多不可知的事情,但有很多是可以確定的。大學生要修滿學分才能順利畢業,畢業後必須走上某個特定的工作崗位,明年的司法考試還將如期接受報名,導遊證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依然是進入旅遊業的重要籌碼……

所有這些事情都是可以預期的,就好比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冬去春來、月落日出。既然有這麼多可以預期、可以把握的事情,為什麼不能夠基於這樣一種預期而設計自己的將來呢?人生固然無常,可如果我們把握好了那些可以把握的,不就足夠了嗎?

假設有個人來到某個路口,有一條路通往公園,有一條路通往百貨商場,他有三個選擇:

第一,他可以瞭解每條路究竟去什麼地方,他可以選擇沿著第一條路去公園裡散步,也可以選擇第二條路去商場裡購物;

第二,他可以不關心每條路到底通往什麼地方,隨便挑一條路走下去;

第三,當然,他還可以不做選擇,一直站在路口,哪裡都不去了。

在第一種情形下,他的選擇其實存在兩個方面的風險:

第一,在去目的地的路上遇到交通管制之類的客觀原因而去不成了;

第二,在去目的地的途中,或者是到了目的地以後,主觀意志發生了改變,更想去另外一個地方了。

不管選擇走哪條路,第一個風險都是存在的,我們如果為了一個不想去的地方而冒險,何不為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而冒險呢?至於第二個風險,其實是一種概率。繼續喜歡原本喜歡的東西,其概率顯然高於喜歡一個原本不那麼喜歡的東西。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又何必因為一個較小的風險而選擇一個較大的風險呢?

可惜的是,有很多大學生就因為這兩個方面的風險而寧願做後面兩種選擇,要麼隨波逐流,不去考慮畢業以後究竟想做什麼,也不關心自己所走的路究竟能通往何處,大學四年忙忙碌碌,到頭來卻碌碌無為;要麼不思進取,渾渾噩噩地過日子,用睡懶覺、玩網遊的方式度過大學四年。

金末學者王若虛談論文法的時候提出了這樣一個原則:“定體則無,大體須有”。我覺得將這八個字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一方面,職業生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充滿了無數的變數,職業規劃自然也就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所以“定體則無”,大學生沒必要將職業規劃做得過於深入、細緻。事實上,讓一個大學生完全想好畢業以後去哪座城市、哪個行業、哪類企業從事哪個具體的職位,這也是不現實的。

另一方面,大學生又應該“大體須有”,對職業生涯做一個大概的、輪廓性的規劃,知道自己究竟喜歡從事哪方面的工作,找出一個大的方向來,大學期間的學習和社會實踐都沿著這樣一個方向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