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大學勵志

大學勵志向上的文章範例

大學生們在有所空閒時,不妨找一些關於大學勵志向上的文章來看看,那麼大學勵志向上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勵志向上的文章範例

大學勵志向上的文章:大學的時間花在哪

人生能不能規劃,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變數太多,計劃趕不上變化,規劃了也沒有意義。然而,若你較早就有明確的長遠目標,始終記得把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每件事,都轉化為更接近人生目標的階梯,那仍然可以在變化無常中保留一分從容自在。

有明確的目標,大學幾年就會容易規劃。幾年前偶然見過一位小夥子,當時他剛剛大學畢業一年,也就是23歲左右。然而談起他的大學四年,實在讓人印象深刻。他就讀的並非名校,學校的名字我聽過就忘了,專業大抵是很普通的市場營銷之類。不同處在於,這位南方小夥子很早就清楚地知道,他未來的目標是要自己創業,如果去打工,也一定服務於創業這個目標,這大約受他父親做生意的影響。於是,他整個大學都圍繞著未來如何創業而展開——功課之外,他打過很多份工。每份工只做兩三個月,他就離開,去做下一份工。他打工原本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去了解別人如何經營一門生意。

當你目標如此明確又用心去了解時,哪怕從基層做起,幾個月下來也可以弄清不少門道。到讀完大學,他已經打了10份以上的工,換了10多家不同企業(可能還分屬於多個不同行業),這樣的積累,和普通應屆畢業生是不一樣的。即便如此,他的創業並沒有一帆風順,跟著社會流行做的商業計劃書,被父親一把撕掉過。後來他在家鄉發現盈利點,動用所有資源搭起了第一個平臺後,他的選擇仍出人意料——不是在那裡做老闆,而是聘了一位大學同學為他管理公司,他自己則去了一家服裝公司做銷售,說是為了掌握那家公司的銷售模式以及人才培養模式。他不是我見過的最成功的創業者,然而實在是一位有心人。

對大學生來說,若還沒有目標,那在大學裡求知識、求友誼、求愛情的同時,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是為自己找到長遠目標。真正的目標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單單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也不是為了迎合社會流行。若你對某些事情某些學科有濃厚的興趣,那非常好,遵從內心的指引就夠了。

即使你覺得從來沒有喜歡過什麼熱愛過什麼,甚至從來沒有過夢想,也無須停留在一片茫然中,上大學正是多方嘗試、去探求熱情所在的好機會:各種必修課或選修課,各種社團活動社會實踐興趣小組,跟師長或學長們多交流,找機會實地觀察和了解某些行業的從業者怎樣工作……一些職業興趣類的測評也會有所幫助,至少,可以弄清你是喜歡跟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跟數字、機械打交道。

找到熱情所在,能激發你長久的內在動力源;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養成相應的能力,則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時間。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時,不難找到若干榜樣人物:有誰已經實現了你的目標?或正在你嚮往的領域大展身手的?去了解哪些素質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然後跟自己的現狀做個對比,那你未來5年8年20xx年的能力發展計劃就差不多出來了。單是弄清哪些因素幫助榜樣人物獲得成功這個過程,也會對你的思維訓練、把握重點、創造性解決問題等能力大有幫助。

如果你暫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可以在一些通用能力上下功夫:主動性、影響力、團隊精神、服務意識……若想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則要注意溝通交往能力和情商的培養。

有規劃有計劃,不是尋求一切都要在掌控之中,容不得半點兒變動,而是同時也做好心理準備,不執著於預期,學會靈活應變。單純做事,比較容易規劃和安排;與人相處上,經常需要靈活性。

進入大學,有了大好機會開始認識世界,追求真理和智慧,也有了大好機會認真瞭解自己、學習自我管理。目標明確,有利於你圍繞目標揚長避短,這比在抱怨不滿中混日子要積極主動,比漫無目的地跟風、盲目考證要集中火力。

大學的時間花在哪兒,明眼人是不難看出來的:尋找長遠目標、做好規劃。

目標、規劃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一個人如果心態夠好、心胸開闊、生性豁達,可以把整個人生看成一場旅行或探險,內心不受境遇的高低起伏所擾,不管走到哪裡遇見什麼人,都能激情四射盡享生命,那麼,有無規劃根本無所謂。不過,若你還沒到這般境界,還關心安身立命討生活,那麼目標、規劃這類俗事兒,有助於管理好你的精力和時間。

尋找長遠目標、做好規劃的真正意義,其實是開始逐漸拿回生活的主動權,從大學開始,學習管理好自己,成為你生活的主人。很多同學在中國小階段習慣了被管理被安排,進了大學有了相對的自由之後,反而茫然不知所措。

曾聽從名校畢業即將赴美留學的學生感嘆:在國內都是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現在要出去讀研了,還真發怵!這聽著讓人有些悲哀。

現實中只知道聽從安排的同學還真不少,你們打算何時學習超越自我,何時學會為自己負責任,去創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呢?如果你們真想為自己盡力,那麼,在大學裡找到長遠目標,做相應規劃,會是很好的切入點。

大學勵志向上的文章:大學裡,自知、尊人、求同存異

進入大學,認識新的人加入新的集體,就必定會接觸到新的人際關係,而宿舍則成為了我們在大學階段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圈,住集體宿舍,與宿舍成員搞好關係也就變得至關重要了。寢室是我們大學生的另一個家,從入校到離校,在寢室一起度過的3到4年的時光,要麼是一筆財富,要麼是艱辛旅程,而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將會對我們的大學學習,生活,工作乃至未來發展都有巨大影響。融洽的關係,使人心情舒暢,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以及學習生活。反之則如求助者反映的,感到困惱和覺得不知如何相處下去。

一個宿舍幾個人,由於各自的成長環境的不同、性格的差異,天天處在一起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雖說是正常。但如果這樣的現象在宿舍內長期存在、矛盾不斷或死氣沉沉,亦或是當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出現時,沒有很好的處理,就會影響人際關係,讓自己生活的不快樂!所以學會怎麼樣處理好宿舍的人際關係成為了大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

首先要“自知”。我們對自己的個性進行分析,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發揚自己好的方面,改正不足的方面。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覺得別人不關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但這都只是我們自己所認為的,自己胡亂的猜測會影響和宿舍人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好的反省自己,問問自己對別人怎樣,夠不夠關心,分析一下自己個性是不是太過於要強,各方面不夠完善的。“人貴有自知之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古訓就是告誡我們,不要總是去要求別人對自己怎麼樣,或是要求別人要理解自己,自己不去理解別人,這些都是處理宿舍關係,或者在處理其他人際關係時最忌諱的。

所以大學生如果自己在宿舍裡和同學關係差,就要在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不能把責任推在其他同學的身上。要想被人喜歡,自己先要喜歡別人。這樣你在同學們心中的地位會得到提升會更,人員自然而然的也會得到提升,同學也願意主動的和你交往。

其次要“尊人”。“尊人者人恆尊之”。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要學會容忍別人的優缺點,既能欣賞他的優點也能容忍他的缺點。擁有容人之量,方能為人所容。大學宿舍裡的同學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有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很好,而有的家庭背景卻不盡人意,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差異就對我們身邊的人不一樣的態度相待,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要學會尊重別人。怎麼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做事不僅要考慮到自己的需求,還要多多的為別人考慮,“獨樂不如眾樂”要把“眾樂”放在第一位。另外我們還有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待人,俗雲“凡能成大器者,無不有容忍之量。古有齊桓公盡釋前嫌納管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我們要學會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他人,換個角度多為別人想想。不要抓住別人的錯誤不放,不原諒。試想一下。當我們做錯事或是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情時,多麼渴望得到別人的原諒,所以學會寬容的去原諒別人,也會給你贏來很好的人際關係。處理好寢室人際關係除了寬以待人外,還要學會肯定別人的優點,化嫉妒為欣賞,要允許和敢於承認別人的優點,學會讚美和欣賞,並主動走進優秀同學,懂得“近朱者赤”,你也會變成優秀。

最後要“求同存異”。“求同存異”的意思是尋求共同之處,保留不同意見。講的是不因個別分歧而影響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有時“求同存異”也說成“求大同,存小異”。現將寢室關係中的“求同存異”理解成:尋求共同之處,儲存有差別的地方,在寬容中求同,在尊重中存異,共同進步,各成其才。“求同存異”是一種學習和思維方法,要求我們在寢室生活實戰中一方面是遵守共同寢室公約,參加寢室集體活動,服從寢室的集體利益,尋求互相認同的喜憂,融入寢室日常生活,同寢室的人更應該要學著去尋找彼此共同點,尋求共同的話題,共同的觀點,在共同奮鬥過程中互相瞭解,互相學習,優勢互補,建立和培養深厚感情,一方面有助於順利完成學業和畢業,另一方面,用時間來鍛造彼此的感情和結締長久友誼之花。歷年來一個寢室全部考研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這都是因為他們“求同”的結果。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在差異性觀點和想法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認識。世上許多事,若一味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往往只能百思而不得其解,陷於山重水複之中,倘若有“差異性”室友存在,常常會豁然開朗。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世界萬物的差異性才讓世界這樣豐富多彩,讓我們的生活色彩斑斕。只有我們大學生成為有主見,多樣性的人才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在社會各個崗位,各個位置,貢獻自己的力量。對於一個寢室畢業後,從事各個行業的室友將會是一張強有力的人力資源網。所以在求同之時,要在尊重中存異。

俞敏洪上大學的時候,為舍友打了四年水,掃了四年地,有地時候他忘了打水,舍友就會說:“俞敏洪你怎麼還不去打水”。有些人也許會嘲笑他傻,但是他從來不認為為同學打水是一件吃虧的事。他說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當天就要求回報,那你一定是個勢利眼,也是個心胸狹窄的人。你不要求回報,回報也會來。十年之後當他的新東方需要合作伙伴以壯大規模時,他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同學紛紛捨棄高薪的工作,來幫助他,他們說:“俞敏洪,我回來是衝著你為我們掃了四年的地,打了四年的水。”他們說:“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喝粥。”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是一種舍與得的辯證法。所以處理宿舍人際關係的方法與技巧,其實也是一種人品,一種修行,一種歷練,一種對他人利益的反思,一種相互尊重。設身處地,寬以待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就會贏來很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在大學裡的宿舍生活過得生動而有意義!

大學勵志向上的文章:真正的失敗,就是害怕失敗連試都不敢試的人

——致迷茫空虛的大學生

到了大二,班級之間、班級內部開始逐漸形成了一種兩級分化的態勢,有些同學已經開始走在自己嚮往人生的路上,不斷的用學習、競賽、活動、工作來完善充實自己,另外一些卻迷失在大學這個自由的叢林裡。遊戲增多、缺課嚴重,除了學課本不知道做什麼,覺得生活空虛、覺得有精力沒處用等等等等。

你有沒有發現,有這麼一些人好像從來就沒有什麼特別愛好,也沒有什麼特長,他們什麼都一般般,沒有太多激情,做的事情每天差不多,不會主動去尋找事情去做,經常藉口不去參加一些活動,也有些會感覺有精力沒處用,經常待在心靈的舒適區。你問他為什麼,他會告訴你:生活不就這樣別,大學不久這樣麼?還能怎麼樣?

而另一些人,卻好像對什麼都很感興趣,他們好像每天都剛剛出生一樣,興致勃勃,充滿好奇;攝影、寫作、跳舞、音樂、運動…他們嘗試的很多事情都會很快進入覺角色,做得很好,也收穫頗豐。這些人像上帝的寵兒,又好像剛從韓劇裡面走出來的男女主角一樣,優秀得讓人絕望。

上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讓一些人擁有用不完的精力和好奇心,什麼都優秀。而我卻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什麼都做不好?也許下面這個故事會帶你找到答案。

週日的郊外旅遊,你走到一個沒有路牌三條岔路口,只有一條能夠到達你想去的峽谷,另外兩條則通往不知名的地方。現在是中午,時間還算充裕,你的食物和水也足夠,你會怎麼走?

小明和小強在不同的時間到達這個路口,他們都碰到這個問題。

小強選擇的往前走試試看,他想即使走錯路,也比呆著強啊,他快步向前走去。在一個小時以後,他不得不退回來,重新回到起點。但是小強很開心,他興致勃勃地告訴朋友們他在路上看到的美麗風景,也許下次他們可以往那邊走。說完這一切,小強又開始嘗試第二條路,他一路唱著歌,蹦蹦跳跳走去。

小明認為有2/3的機會走了也不會有收穫的。如果沒有確定的機會,還不如就在這裡呆著吧,在原地無所事事,時而想想東、想想西,也許會有認路的人經過,告訴我確切的答案呢?小明這就這樣等到時間很晚了,然後他覺得自己不能不走了,可是萬一走了也是錯路該怎麼辦?他慢慢吞吞的往前走,心裡面一直想著迷路的種種狀況,終於,在三小時後,他看到一條路的盡頭被一條河流攔住。

“天,我早就應該想到的!沒有搞清楚路就不要來!”小明很沮喪一屁股坐在河邊,他連回去的勇氣都沒有了……小強和小明在一個月後的一次聚會上面碰到,小強在給他們的朋友講他的一段“最奇妙的旅行經歷”,小明聽出來,那就是他去過的那條何。“你瞎扯,那是一條錯路,而且一點也不好玩,除了一條大河擋住路,什麼也沒有,沒意思。”小明說。

“不會吧?”小強說:“你沒有看到河中間那些白鷺,那些蓮花麼?那是我犯過的最美麗的錯誤。”小明聳聳肩:“你這麼一說,好像有吧,不過我對這個沒有什麼興趣。”

這個故事裡面的人,哪一個像你?

我們身邊有“沒興趣一族”小明,又有“感興趣一族”小強。小明總是興致勃勃的投入一個又一個冒險,他們經歷豐富,收穫很多,當然失敗也更多。小強則總是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只有到不得不行動的時候,他們才被迫抱怨著進入,他們失敗很少,也嘗試得很少,因為他們覺得那個沒有什麼意思。

這些人都是不敢投入的“無興趣一族”,他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進入當下,他們從來沒有感到過樂趣。他們總在思考“讀這本書,有什麼用處?”“萬一做不好怎麼辦?”他們總用各種看似的理由去拒絕很多活動,這讓他們無法從任何東西中間獲得樂趣,自然也就無法對什麼感興趣。擔憂之牆永遠把你和樂趣隔離開來了。你就好像一個糟糕的讀者,每看一頁小說都要翻到最後去看看結局,那麼你就完全失去了閱讀的快樂。

樂趣來源於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後的結果,正是因為這樣,樂趣可以是無條件的。

我曾經跟一個網癮的學生有過如下的對話:

你為什麼那麼喜歡上網呢?

在這個鬼大學,除了上網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聽說你挺喜歡讀書的,為什麼不去讀讀書呢?

因為,因為圖書館太遠了,不方便。

我聽說網咖好像比圖書館遠一點點哦。

哦,是……其實我也不是那麼喜歡讀書的。

那你還有什麼興趣呢?

我比較喜歡街舞。

原來是這樣,我們聽說學校的街舞隊的培訓不錯的呢,很多外校學生都來這學,你為什麼不去試試看?

街舞隊我知道,不過每天晚上都練習太晚了,影響學習。

我聽說你晚上經常上網到三點,好像比街舞晚一點吧。

……是的,其實我也不太喜歡街舞。

那你喜歡什麼?

在這個鬼大學裡面,除了上網,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呢?

難怪有些人永遠找不到真正的興趣!害怕努力了也沒有收穫,他們根本就不投入!不投入和低投入的人沒有樂趣,也很難得獲得成果。心靈和外界都沒有收穫。他們不願意面對這個事實,於是他們就對自己說:我沒有什麼興趣。——這總比對自己說“我的能力很糟糕”要好。

忙碌的丈夫對家務表現“不感興趣”,可能是由於沒有留出投入的時間,或者再怎麼做也會被妻子數落;

你的母親對如何用電腦“不感興趣”,也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用不好電腦,或者你讓他們覺得他們太笨了;

老人們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怎麼做都年輕人沒有年輕人好;

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往往是由於自己覺得沒有學好的能力,或者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畢業生對工作“不感興趣”,其實是覺得自己沒有能賺錢的本事,或者是害怕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自己心裡的滿意的目標;

朋友說對愛情“不感興趣”,其實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者害怕自己投入感情也會失敗。

但是沒有人願意說我很害怕,所以他們騙自己說,我根本不感興趣!他們不是缺乏能力,也不缺乏機會,他們缺乏的只是投入,對不知道結果的事情的熱情投入!無趣之人,往往不是無能之人,而是無膽之人。

敢於面對內心最赤裸的自己,做一個深刻的剖析,並且用堅實的行動不斷鼓舞自己。走出心靈的舒適區,把自己放在風浪中去尋尋覓覓、上下求索。嘗試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的。成功的嘗試能收穫到成果,不成功的嘗試能收穫到智慧。但不管成不成功,投入能都能帶來快樂,帶來充實,引領你的人生。

Dance as if nobody was watching. Love as if you’ve never been hurt. Work as if you didn’t need money.

“什麼叫做失敗?真正失敗的人,就是那種特別害怕不能成功,怕死了,連試都不敢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