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_關於理想的名人小故事

理想是水,澆出生命的苗;理想是苗,長出生命的樹;理想是樹,開出生命的花;理想是花,結出生命的果!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_關於理想的名人小故事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1:亨利.福特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提到,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是緣於在一家餐廳發生的一件小事。

根據亨利.福特的描述,在他還是一個修車工人的時候,有一次剛領了薪水,興致勃勃地到一家他一直十分嚮往的高階餐廳吃飯。卻不料,年輕的亨利.福特在餐廳裡呆坐了差不多15分鐘,居然沒有半個服務生過來招呼他。

最後,還是餐廳的一個服務生看到亨利.福特獨自一個人坐了那麼久,才勉強走到桌邊,問他是不是要點菜。

亨利.福特連忙點頭說是,只見服務生不耐煩地將選單粗魯地丟到他桌上。亨利.福特剛開啟選單,看了幾行,耳邊傳來了服務生輕蔑的話語:“選單不用看得太詳細,你只適合看右邊的部分(意指價格),左邊的部分(意指菜色),你就不必費神去看了!”

亨利.福特驚愕地抬起頭來,目光正好迎接到服務生滿是不屑的表情,當下使得亨利.福特非常生氣。惱怒之餘,他不由自主地便想點最貴的大餐。但一轉念之間,又想起口袋中那一點點可憐的薪水,不得已,咬了咬牙,亨利.福特只點了一個漢堡。

服務生從鼻孔中“哼”了一聲,傲慢地收回亨利.福特手中的選單,口中雖然沒有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卻很清楚地讓亨利.福特明白:“我就知道,你這窮小子,也只不過吃得起漢堡罷了!”

在服務生離去之後,亨利.福特並沒有因為花錢受氣而繼續惱恨不休。他反而倒冷靜下來,仔細思考,為什麼自己總是隻能點自己吃得起的食物,而不能點自己真正想吃的大餐

亨利.福特當下立志,要成為社會中頂尖的人物。從此之後,他開始朝夢想前進,由一個平凡的修車工人,逐步成為叱吒風雲的汽車大王。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2:阿諾德·施瓦辛格

四十多年前,一個十多歲的窮小子,自小生長在貧民窟裡,身體非常瘦弱,卻在日記裡立志長大後要做美國總統。但如何能實現這樣巨集偉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擬定了這樣一系列的連鎖目標。

做美國總統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的財力後盾的支援→要獲得財團的支援就一定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就最好聚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前得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步步為營。某日,當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後,他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點子,因而萌生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而持之以恆地練習健美,他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壯漢。三年後,藉著發達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體魄,他開始成為健美先生。

在以後的幾年中,他囊括了歐洲、世界、全球、奧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歲時,他踏入了美國好萊塢。在好萊塢,他花費了十年,利用在體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現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硬漢形象。終於,他在演藝界,聲名鵲起。當他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時,女友的家庭在他們相戀九年後,也終於接納了這位“黑臉莊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總統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愛地過去了十幾個春秋。他與太太生育了四個孩子,建立了一個“五好”的典型家庭。20xx年,年逾五十七歲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壇,轉為從政,成功地競選成為美國加州州長。

他就是阿諾德·施瓦辛格。他的經歷讓人記住了這樣一句話: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3:皮爾

法國少年皮爾從小就喜歡舞蹈,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可是因為家境貧寒,維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艱難的父母,根本拿不出多餘的錢來送皮爾上舞蹈學校。皮爾的父母不得不將他送到一家縫紉店當學徒工,希望他學一門手藝後能幫家裡減輕點經濟負擔。

一天要在縫紉店工作十多個小時的皮爾,非常厭惡這份工作,這不但是因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報酬還不夠他的生活費和學徒費,更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是在虛度光陰,他為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而苦悶。於是,皮爾給自己從小就崇拜的有“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佈德裡寫了一封信,他希望佈德裡能收下他這個學生。

在信的最後,他寫道,如果佈德裡在一個星期內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這個學生,他便只好“為藝術獻身”,跳河自盡了。

很快,年少輕狂的皮爾便收到了佈德裡的回信。皮爾以為佈德裡被他的執著打動終於答應收下他這個學生了,誰知佈德裡並沒提收他做學生的事,也沒有被他“為藝術獻身”的精神所感動,而是講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佈德裡說他小時候很想當科學家,因為家境貧窮父母無法送他上學,他只得跟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日子,最後,他說,人生在世,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人首先要選擇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來,才能讓理想之星閃閃發光。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藝術的。

佈德裡的回信讓皮爾猛然醒悟。後來,他努力學習縫紉技術,從23歲那年起,他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時裝事業。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裝品牌。他就是著名的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

如今,皮爾·卡丹不但成為了令人矚目的億萬富翁,而且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產品也已經遍佈全球。

是的,每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都為自己那偉大的理想激動過、苦悶過,但當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只有勤勤懇懇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才能更快地接近理想。也許有一天,你也會像皮爾·卡丹一樣,突然發現,其實理想一直伴隨在你的身邊,只是你沒有看到而已。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4:比爾•蓋茨

無法適應學校生活的比爾•蓋茨是每節課製造糟糕氣氛的罪魁禍首。“有什麼是比上課更加有趣的事情呢?”一節課上一不留神就會陷入空想的小孩總是比爾•蓋茨。由於行動過於散漫,父母經常被迫光顧學校,兒子的行為總會觸怒看不慣的母親的容顏。比爾總是與父母發生爭吵,爆發衝突。當比爾11歲時,類似的衝突又一次在飯桌上爆發,他對母親大喊大叫,父親則激動得將一杯水潑到了兒子的臉上。最後,父母把小比爾帶到了心理諮詢所,經過心理醫生的雙方開導,他們的關係才有所緩解。在學校裡,數學、科學沒有人能比得過比爾•蓋茨,然而單調的學校生活實在令比爾難以忍受。那次的心理諮詢讓夫婦倆下定決心給兒子轉學——湖濱中學,那正是一所以自由教學理念而聞名的學校。教學理念前衛的湖濱中學率先開辦了電腦課,初見電腦並開始接觸它的比爾發生了巨大變化,他的生活不再是口中那句無聊透頂,從此人們看到比爾的生活裡再也沒有了散漫,也沒有了歇斯底里的衝突。比爾的命運正悄然發生變化。

20世紀60年代,電腦極其罕見,擁有一臺電腦花費巨大,不過,學校仍堅持用母親們的捐款購進了一臺笨重的計算機。從此就有一些高智商的學生如漆似膠地貼著電腦,數學尖子比爾•蓋茨就是其中之一。為了玩電腦遊戲,他們甚至編寫了計算機軟體程式,之後他完全沉迷在戰爭遊戲、乘法遊戲、除法遊戲等電腦程式程式設計裡。望著眼前堆積如山的挑戰物件,比爾怎能入眠?他一整天都在思考如何使用電腦,用電腦能做些什麼?遇到學校封鎖電腦,為電腦設定密碼時,他絞盡腦汁獲得密碼,甚至使出黑客行為。總之,電腦對他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幾乎相當於他的人生。

當小比爾完全熟練了一種遊戲,他就想著要為遊戲增加更多選項以及功能,這種衝動我們可以叫創意。比爾和朋友們開始利用(BASIC)編出更多複雜且多樣的遊戲程式,甚至還為學校編出了日程管理軟體。可以說,通過當時那笨重的計算機,比爾預測到了未來。“就是這臺笨重的電腦帶來了未來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 比爾堅信,比起電話或是古登堡的印刷術,電腦會更加強烈地改變人們生活。這種想法一直延續到他之後的生活,這也是微軟公司創業的理念。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5:羅琳

那是1981年的秋天,一個15歲的女孩打電話給英國廣播公司,說她有個神奇的故事,主人公可以騎著飛天掃帚旅行,問記者能否採訪她一下。當時接電話的是默瑟的同事,她不屑地說:“這些青澀的中學生就愛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一點社會價值也沒有。”但默瑟並不這麼認為,他想,既然這個孩子敢要求採訪,就應該給予鼓勵。

於是,默瑟驅車前往小女孩的住所,位於英國格洛斯特郡一個名為塔特希爾的小村莊。女孩的家是一棟講究的小樓,面積不大,哥特式建築,四周環繞著美麗的院子。默瑟不禁被這棟漂亮的建築深深地吸引了。

女孩很熱情地接待了默瑟,並落落大方地說出了她的故事梗概。這個故事世界裡充滿了奇蹟、神話、魔法。女孩的故事還沒有說完,母親就打斷了她,笑著對默瑟說:“記者先生,她還是個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有不妥的地方,還請多包涵。”默瑟默默地點點頭,示意女孩繼續講下去,看來他被故事吸引了。

女孩的家人焦急地看著女孩把故事講完,心情忐忑地看著默瑟。沒想到默瑟出人意料地鼓起掌來,並讚歎地說:“姑娘,你的故事很精彩,具有極強的魔幻風格,希望你寫出來,一定會成功。”聽到這裡,家人也都熱烈鼓掌。

臨走時,默瑟對女孩說:“哪天你出書了,記得告訴我,我再來採訪你。”女孩感激地點著頭,眼裡飽含著憧憬。

沒想到,這個約定讓默瑟先生等了20xx年。1995年,已經升為廣播公司製片人的默瑟想起了那個女孩,他決定再次前往塔特希爾採訪,卻發現這棟建築正在出售。默瑟環視一週後,果斷地以2萬英鎊的價格收購。

後來,默瑟從女孩父親的口中得知,1983年女孩離開家進入埃克塞特大學攻讀法語與古典文學,後來前往巴黎留學,隨後又回到英國倫敦工作。默瑟隨即給女孩寫了一封信,信的最後寫道:“塔特希爾,這裡有我們美好的約定,相信你。”

時間到了1997年,默瑟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說她的書即將出版,能否採訪一下。默瑟激動萬分,欣然前往。“樓梯下的碗櫃、咯吱作響的窖門、哥特式建築……”默瑟翻開新書貪婪地讀著,書中的場景讓他想到了塔特希爾,不難看出作者的很多靈感都來自村莊。很自然的,默瑟拿到了新聞的頭條,在英國新聞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這部小說就是後來名聲鵲起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全世界都為之喝彩的魔幻世界。當年的這個小女孩就是作者喬安妮·凱瑟琳·羅琳,她的7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風靡全球。

如今,這棟建築已經成為哈利·波特文化的旅遊聖地,每天遊人如織,房子的售價也飆升至40萬英鎊。多年後,羅琳故地重遊,她對記者深情地說:“我的成功離不開默瑟先生的鼓勵,他當年的掌聲給了我信心和力量。”

“為他人的理想鼓掌”,默瑟先生沒有想到,他那平凡的舉動,卻帶給羅琳不平凡的人生。生活中,不要吝嗇我們的掌聲,或許哪天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6:追逐夢想的安徒生

從前有一個窮孩子,父親是鞋匠。父親去世之後,母親為了生活不得不帶著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機會去晉見王子,他滿懷希望,在王子麵前唱詩歌。朗誦劇本。表演完畢後,王子問他想要求什麼賞賜?這個窮孩子大膽地提出要求:“我想寫詩劇,而且在皇家劇院演戲。”王子把這個長著小丑般大鼻子的苯拙男孩從頭到腳看了一遍,然後對他說:“能夠背誦劇本,並不表示能夠寫劇本,那是兩碼事,我勸你還是去學一門有用的手藝吧。”

但是,他回家以後,打破了自己的的儲錢罐,向母親和從不關心自己的繼父道別,離家去追尋自己的理想。這時候,他才14歲,但他相信,只要自己願意努力,安徒生這個名字一定會流傳千古。

他到了哥本哈根,挨家挨戶地按門鈴,幾乎按遍了所有達官貴人的門鈴,卻沒有人賞識他,他衣衫襤褸地落魄街頭,卻仍不減他心中的熱情。

終於在1835年,他發表的童話故事吸引了兒童的目光,開啟了屬於安徒生的新頁,他的童話故事被譯成多種文字,除了《聖經》之處,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這時,距離他離開家已經20xx年了。

你有理想嗎?你想怎樣讓夢想成真?堅持努力的過程,或許會是艱辛與充滿苦痛的,但只要不放棄希望,終能獲得甜美的果實。安徒生說:“只要你是天鵝蛋,那麼即使你是在鴨欄裡孵出來的也沒有關係。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7:以苦為樂的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的代表。巴爾扎克一生共完成了九十本長篇小說,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每天深夜十二點時,僕人就會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立刻奮筆疾書。一般他會連續寫五六個鐘頭,直到累到極點才會離桌休息。

巴爾扎克是舉世公認的觀察和剖析人性的高手,但在現實生活裡,他卻不太精明。在年輕時,他曾經商失敗,欠下了六萬法郎的債務。等他成名後,儘管收入不菲,但由於奢侈浪費,最後弄得入不敷出。在這段日子裡,還發生一樁趣事。

有一天晚上巴爾扎克醒來,發覺有個小偷正在翻他的抽屜,他不禁哈哈大笑。小偷問道:“你笑什麼?”

巴爾扎克說:“真好笑,我在白天翻了好久,連一毛錢也找不到,你在黑夜裡還能找到什麼呢?”

小偷自討沒趣,轉身就要走。巴爾扎克笑著說:“請你順手把門關好。”

小偷說:“你家徒四壁,關門幹什麼啊?”

巴爾扎克幽默地說:“它不是用來防盜,而是用來擋風的。”

巴爾扎克曾自詡要超過拿破崙,“他的劍做不到的,我的筆能完成。”他的確做到了,可惜他只活了五十歲,留下許多未完成的作品,成為全人類巨大的損失。

巴爾扎克曾自詡要超過拿破崙,“他的劍做不到的,我的筆能完成。”他的確做到了。巴爾扎克的例子又一次生動的說明了生活是一種心態。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8:愛因斯坦不死的理想

1955年4月13日,在家裡工作的愛因斯坦感到右腹陣陣劇痛,同時還出現了別的不祥之兆。醫生們迅速趕到,會診結果是主動脈瘤,並建議他立刻動手術進行治療。

愛因斯坦婉言謝絕了。在1945年和1948年,他接連做了兩次手術之後,已經發現主動脈上有一個瘤。他有預感,這個致命的定時炸彈即將爆炸了,自己也應該走了。

第二天,心臟外科專家格蘭醫生從紐約趕來。儘管他知道愛因斯坦很虛弱,開刀會有危險,但還是建議開刀,因為這是唯一的搶救方法,別無選擇。

愛因斯坦蒼老的臉上浮現出疲倦的微笑,搖搖頭說:“不用了。”

格蘭醫生又一次警告他:“那個主動脈瘤隨時都可能破裂。”

愛因斯坦鎮靜地說:“那就讓它破裂吧!”

4月16日,愛因斯坦病情惡化,住進了普林斯頓那家小小的醫院。一到醫院,他就讓人把他的老花眼鏡、鋼筆、一封沒寫完的信和一篇沒有做完的計算題送過來。他在病床上欠了欠身子,戴上老花鏡,從床頭櫃上抓起了筆。還沒開始工作,他就倒了下去。寬大的佈滿皺紋的額頭上冒出一片汗珠,那支用了幾十年的鋼筆從手裡滑落到地上,他實在是沒有一點力氣了。

4月17日,星期五,愛因斯坦的感覺似乎稍微好了一些。兒子漢斯坐飛機從加利福尼亞趕來看父親;女兒瑪戈爾因病與父親住在同一個醫院,坐著輪椅也來看父親;還有許多朋友、同事都來看望他。他平靜地對兒女、朋友和同事說:“這裡的事情,我已經做完了。沒什麼,別難過,人總有一天要死的。”

1955年4月18日1時25分,愛因斯坦因腹腔主動脈溢血而與世長辭。

巨星隕落了!電訊傳遍地球每一個角落:“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逝世,終年76歲。”

全球為之悲痛,到處都是悼詞和頌詞:“世界失去了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失去了最偉大的兒子。”“愛因斯坦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愛因斯坦改變了人類對世界和宇宙的認識。”

唁電和唁函從世界的各個角落飛往普林斯頓,有的來自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有的來自著名的科學家,有的來自學術團體,有的來自普通的男男女女。人們懷念他,因為他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開拓出科學造福於人類的無限廣闊的前景。人們懷念他,因為他為人類的和平與進步,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各種媒體重新刊登了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在1931年對愛因斯坦作出的評價:“在我們這一時代的物理學史中,愛因斯坦將位於最前列。他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人類宇宙中有頭等光輝的一顆巨星。很難說,他究竟是同牛頓一樣偉大,還是比牛頓更偉大。不過,可以肯定地說,他的偉大是可以同牛頓相比擬的。按照我的見解,他也許比牛頓更偉大,因為他對於科學的貢獻,更加深刻地進入了人類思想基本概念的結構中。”

愛因斯坦在遺囑中說,我死後,除護送遺體去火葬場的少數幾位最親近的朋友之外,一概不要打擾。不要墓地,不立碑,不舉行宗教儀式,也不舉行任何官方儀式。骨灰撒在空中,和宇宙、人類融為一體。切切不可把我居住的梅塞街112號變成人們“朝聖”的紀念館。我在高等研究院裡的辦公室,要讓給別人使用。除了我的科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不死之外,我的一切都將隨我一起死去。

那麼究竟什麼是愛因斯坦不死的理想呢?

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作出了這樣的明確闡述:“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愛因斯坦說得多好啊,貪圖安逸和享樂,只是豬欄的理想,而對善、美和真的不懈追求,才是不死的理想。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9: 粱灝82歲中狀元

粱灝82歲中狀元的事蹟被寫入“三字經”,激勵了無數後人。

“若粱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

粱灝年輕時正好是五代十國中後期,戰亂的環境使自幼喜愛讀書的粱灝難以專心致志的讀書。當粱灝的兒子考中狀元后。粱灝自己的年紀已經很大了。但為了實現自己年輕時的理想,他仍然刻苦學習,博覽群書,早已忘了自己的年齡。

他八十二歲高齡時又參加科舉考試,在殿試中,這位老人氣宇軒昂,面對宋太宗的提問,對答如流,博得太宗的讚賞,終於獨佔鏊頭,考取狀元!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10:戰勝殘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裡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儘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乾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鍊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11:童第周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也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他從事實驗胚胎學的研究近半個世紀,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由於家境貧困,小時候一直跟父親學習文化知識,直到17歲才邁入學校的大門。

讀中學時,由於他基礎差,學習十分吃力,第一學期末平均成績才45分。學校令其退學或留級。在他的再三懇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試讀一學期。

此後,他就與“路燈”常相伴:天矇矇亮,他在路燈下讀外語;夜熄燈後,他在路燈下自修複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績達到70多分,幾何還得了100分。這件事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也能辦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之後,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銘。

大學畢業後他去比利時留學。在國外學習期間,童第周刻苦鑽研,勤奮好學,得到了老師的好評。獲博士學位後,他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

沒有電燈,他們就在陰暗的院子裡利用天然光在顯微鏡下從事切割和分離卵子工作;沒有培養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顯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極細的玻璃絲;實驗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從野外採來的。就在這簡陋的“實驗室”裡,童第周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若干篇有關金魚卵子發育能力和蛙胚纖毛運動機理分析的論文。

解放以後,童第周擔任山東大學副校長的同時,研究了在生物進化中佔重要地位的文昌魚卵發育規律,取得了很大成績。

到了晚年,他和美國坦普恩大學牛滿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相互關係,他們從鯽魚的卵子細胞質內提取一種核酸,注射到金魚的受精卵中,結果出現了一種既有金魚性狀又有鯽魚性狀的子代,這種金魚的尾鰭由雙尾變成了單尾。這種創造性的成績居於世界先進行列。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12: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例項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20xx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20xx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 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如是說。

理想是水,澆出生命的苗;理想是苗,長出生命的樹;理想是樹,開出生命的花;理想是花,結出生命的果!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1:亨利.福特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提到,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是緣於在一家餐廳發生的一件小事。

根據亨利.福特的描述,在他還是一個修車工人的時候,有一次剛領了薪水,興致勃勃地到一家他一直十分嚮往的高階餐廳吃飯。卻不料,年輕的亨利.福特在餐廳裡呆坐了差不多15分鐘,居然沒有半個服務生過來招呼他。

最後,還是餐廳的一個服務生看到亨利.福特獨自一個人坐了那麼久,才勉強走到桌邊,問他是不是要點菜。

亨利.福特連忙點頭說是,只見服務生不耐煩地將選單粗魯地丟到他桌上。亨利.福特剛開啟選單,看了幾行,耳邊傳來了服務生輕蔑的話語:“選單不用看得太詳細,你只適合看右邊的部分(意指價格),左邊的部分(意指菜色),你就不必費神去看了!”

亨利.福特驚愕地抬起頭來,目光正好迎接到服務生滿是不屑的表情,當下使得亨利.福特非常生氣。惱怒之餘,他不由自主地便想點最貴的大餐。但一轉念之間,又想起口袋中那一點點可憐的薪水,不得已,咬了咬牙,亨利.福特只點了一個漢堡。

服務生從鼻孔中“哼”了一聲,傲慢地收回亨利.福特手中的選單,口中雖然沒有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卻很清楚地讓亨利.福特明白:“我就知道,你這窮小子,也只不過吃得起漢堡罷了!”

在服務生離去之後,亨利.福特並沒有因為花錢受氣而繼續惱恨不休。他反而倒冷靜下來,仔細思考,為什麼自己總是隻能點自己吃得起的食物,而不能點自己真正想吃的大餐

亨利.福特當下立志,要成為社會中頂尖的人物。從此之後,他開始朝夢想前進,由一個平凡的修車工人,逐步成為叱吒風雲的汽車大王。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2:阿諾德·施瓦辛格

四十多年前,一個十多歲的窮小子,自小生長在貧民窟裡,身體非常瘦弱,卻在日記裡立志長大後要做美國總統。但如何能實現這樣巨集偉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擬定了這樣一系列的連鎖目標。

做美國總統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的財力後盾的支援→要獲得財團的支援就一定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就最好聚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前得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步步為營。某日,當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後,他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點子,因而萌生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而持之以恆地練習健美,他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壯漢。三年後,藉著發達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體魄,他開始成為健美先生。

在以後的幾年中,他囊括了歐洲、世界、全球、奧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歲時,他踏入了美國好萊塢。在好萊塢,他花費了十年,利用在體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現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硬漢形象。終於,他在演藝界,聲名鵲起。當他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時,女友的家庭在他們相戀九年後,也終於接納了這位“黑臉莊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總統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愛地過去了十幾個春秋。他與太太生育了四個孩子,建立了一個“五好”的典型家庭。20xx年,年逾五十七歲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壇,轉為從政,成功地競選成為美國加州州長。

他就是阿諾德·施瓦辛格。他的經歷讓人記住了這樣一句話: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3:皮爾

法國少年皮爾從小就喜歡舞蹈,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可是因為家境貧寒,維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艱難的父母,根本拿不出多餘的錢來送皮爾上舞蹈學校。皮爾的父母不得不將他送到一家縫紉店當學徒工,希望他學一門手藝後能幫家裡減輕點經濟負擔。

一天要在縫紉店工作十多個小時的皮爾,非常厭惡這份工作,這不但是因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報酬還不夠他的生活費和學徒費,更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是在虛度光陰,他為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而苦悶。於是,皮爾給自己從小就崇拜的有“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佈德裡寫了一封信,他希望佈德裡能收下他這個學生。

在信的最後,他寫道,如果佈德裡在一個星期內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這個學生,他便只好“為藝術獻身”,跳河自盡了。

很快,年少輕狂的皮爾便收到了佈德裡的回信。皮爾以為佈德裡被他的執著打動終於答應收下他這個學生了,誰知佈德裡並沒提收他做學生的事,也沒有被他“為藝術獻身”的精神所感動,而是講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佈德裡說他小時候很想當科學家,因為家境貧窮父母無法送他上學,他只得跟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日子,最後,他說,人生在世,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人首先要選擇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來,才能讓理想之星閃閃發光。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藝術的。

佈德裡的回信讓皮爾猛然醒悟。後來,他努力學習縫紉技術,從23歲那年起,他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時裝事業。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裝品牌。他就是著名的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

如今,皮爾·卡丹不但成為了令人矚目的億萬富翁,而且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產品也已經遍佈全球。

是的,每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都為自己那偉大的理想激動過、苦悶過,但當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只有勤勤懇懇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才能更快地接近理想。也許有一天,你也會像皮爾·卡丹一樣,突然發現,其實理想一直伴隨在你的身邊,只是你沒有看到而已。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4:比爾•蓋茨

無法適應學校生活的比爾•蓋茨是每節課製造糟糕氣氛的罪魁禍首。“有什麼是比上課更加有趣的事情呢?”一節課上一不留神就會陷入空想的小孩總是比爾•蓋茨。由於行動過於散漫,父母經常被迫光顧學校,兒子的行為總會觸怒看不慣的母親的容顏。比爾總是與父母發生爭吵,爆發衝突。當比爾11歲時,類似的衝突又一次在飯桌上爆發,他對母親大喊大叫,父親則激動得將一杯水潑到了兒子的臉上。最後,父母把小比爾帶到了心理諮詢所,經過心理醫生的雙方開導,他們的關係才有所緩解。在學校裡,數學、科學沒有人能比得過比爾•蓋茨,然而單調的學校生活實在令比爾難以忍受。那次的心理諮詢讓夫婦倆下定決心給兒子轉學——湖濱中學,那正是一所以自由教學理念而聞名的學校。教學理念前衛的湖濱中學率先開辦了電腦課,初見電腦並開始接觸它的比爾發生了巨大變化,他的生活不再是口中那句無聊透頂,從此人們看到比爾的生活裡再也沒有了散漫,也沒有了歇斯底里的衝突。比爾的命運正悄然發生變化。

20世紀60年代,電腦極其罕見,擁有一臺電腦花費巨大,不過,學校仍堅持用母親們的捐款購進了一臺笨重的計算機。從此就有一些高智商的學生如漆似膠地貼著電腦,數學尖子比爾•蓋茨就是其中之一。為了玩電腦遊戲,他們甚至編寫了計算機軟體程式,之後他完全沉迷在戰爭遊戲、乘法遊戲、除法遊戲等電腦程式程式設計裡。望著眼前堆積如山的挑戰物件,比爾怎能入眠?他一整天都在思考如何使用電腦,用電腦能做些什麼?遇到學校封鎖電腦,為電腦設定密碼時,他絞盡腦汁獲得密碼,甚至使出黑客行為。總之,電腦對他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幾乎相當於他的人生。

當小比爾完全熟練了一種遊戲,他就想著要為遊戲增加更多選項以及功能,這種衝動我們可以叫創意。比爾和朋友們開始利用(BASIC)編出更多複雜且多樣的遊戲程式,甚至還為學校編出了日程管理軟體。可以說,通過當時那笨重的計算機,比爾預測到了未來。“就是這臺笨重的電腦帶來了未來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 比爾堅信,比起電話或是古登堡的印刷術,電腦會更加強烈地改變人們生活。這種想法一直延續到他之後的生活,這也是微軟公司創業的理念。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5:羅琳

那是1981年的秋天,一個15歲的女孩打電話給英國廣播公司,說她有個神奇的故事,主人公可以騎著飛天掃帚旅行,問記者能否採訪她一下。當時接電話的是默瑟的同事,她不屑地說:“這些青澀的中學生就愛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一點社會價值也沒有。”但默瑟並不這麼認為,他想,既然這個孩子敢要求採訪,就應該給予鼓勵。

於是,默瑟驅車前往小女孩的住所,位於英國格洛斯特郡一個名為塔特希爾的小村莊。女孩的家是一棟講究的小樓,面積不大,哥特式建築,四周環繞著美麗的院子。默瑟不禁被這棟漂亮的建築深深地吸引了。

女孩很熱情地接待了默瑟,並落落大方地說出了她的故事梗概。這個故事世界裡充滿了奇蹟、神話、魔法。女孩的故事還沒有說完,母親就打斷了她,笑著對默瑟說:“記者先生,她還是個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有不妥的地方,還請多包涵。”默瑟默默地點點頭,示意女孩繼續講下去,看來他被故事吸引了。

女孩的家人焦急地看著女孩把故事講完,心情忐忑地看著默瑟。沒想到默瑟出人意料地鼓起掌來,並讚歎地說:“姑娘,你的故事很精彩,具有極強的魔幻風格,希望你寫出來,一定會成功。”聽到這裡,家人也都熱烈鼓掌。

臨走時,默瑟對女孩說:“哪天你出書了,記得告訴我,我再來採訪你。”女孩感激地點著頭,眼裡飽含著憧憬。

沒想到,這個約定讓默瑟先生等了20xx年。1995年,已經升為廣播公司製片人的默瑟想起了那個女孩,他決定再次前往塔特希爾採訪,卻發現這棟建築正在出售。默瑟環視一週後,果斷地以2萬英鎊的價格收購。

後來,默瑟從女孩父親的口中得知,1983年女孩離開家進入埃克塞特大學攻讀法語與古典文學,後來前往巴黎留學,隨後又回到英國倫敦工作。默瑟隨即給女孩寫了一封信,信的最後寫道:“塔特希爾,這裡有我們美好的約定,相信你。”

時間到了1997年,默瑟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說她的書即將出版,能否採訪一下。默瑟激動萬分,欣然前往。“樓梯下的碗櫃、咯吱作響的窖門、哥特式建築……”默瑟翻開新書貪婪地讀著,書中的場景讓他想到了塔特希爾,不難看出作者的很多靈感都來自村莊。很自然的,默瑟拿到了新聞的頭條,在英國新聞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這部小說就是後來名聲鵲起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全世界都為之喝彩的魔幻世界。當年的這個小女孩就是作者喬安妮·凱瑟琳·羅琳,她的7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風靡全球。

如今,這棟建築已經成為哈利·波特文化的旅遊聖地,每天遊人如織,房子的售價也飆升至40萬英鎊。多年後,羅琳故地重遊,她對記者深情地說:“我的成功離不開默瑟先生的鼓勵,他當年的掌聲給了我信心和力量。”

“為他人的理想鼓掌”,默瑟先生沒有想到,他那平凡的舉動,卻帶給羅琳不平凡的人生。生活中,不要吝嗇我們的掌聲,或許哪天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有關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篇6:追逐夢想的安徒生

從前有一個窮孩子,父親是鞋匠。父親去世之後,母親為了生活不得不帶著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機會去晉見王子,他滿懷希望,在王子麵前唱詩歌。朗誦劇本。表演完畢後,王子問他想要求什麼賞賜?這個窮孩子大膽地提出要求:“我想寫詩劇,而且在皇家劇院演戲。”王子把這個長著小丑般大鼻子的苯拙男孩從頭到腳看了一遍,然後對他說:“能夠背誦劇本,並不表示能夠寫劇本,那是兩碼事,我勸你還是去學一門有用的手藝吧。”

但是,他回家以後,打破了自己的的儲錢罐,向母親和從不關心自己的繼父道別,離家去追尋自己的理想。這時候,他才14歲,但他相信,只要自己願意努力,安徒生這個名字一定會流傳千古。

他到了哥本哈根,挨家挨戶地按門鈴,幾乎按遍了所有達官貴人的門鈴,卻沒有人賞識他,他衣衫襤褸地落魄街頭,卻仍不減他心中的熱情。

終於在1835年,他發表的童話故事吸引了兒童的目光,開啟了屬於安徒生的新頁,他的童話故事被譯成多種文字,除了《聖經》之處,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這時,距離他離開家已經20xx年了。

你有理想嗎?你想怎樣讓夢想成真?堅持努力的過程,或許會是艱辛與充滿苦痛的,但只要不放棄希望,終能獲得甜美的果實。安徒生說:“只要你是天鵝蛋,那麼即使你是在鴨欄裡孵出來的也沒有關係。

標籤: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