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文章

勵志人生的文章精選3篇

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勵志人生的文章精選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勵志人生的文章精選3篇

勵志人生的文章精選:你需要超越挫折

文/武志紅

“我這輩子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

——45歲的華先生說。

“我這輩子已經徹底垮了。”

——35歲的羅女士如是說。

看上去,他們兩個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華先生是上海一名小有名氣的書商,現在每年出書200~300種,年收入數百萬元。羅女士現在欠債近百萬元,幾個債主一直在找她,而她躲在一個情人家裡不敢出門。

但是,他們有過類似的經歷。

20xx年前,華先生是上海一所名校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是學院裡公認的學術天才,但他毅然下海,貸款20xx萬元做“大生意”。生意賠了,他欠下了近500萬元的債務。這一悶棍敲醒了他,他不再做“大生意”的夢,轉來做出書這種適合他的小生意。經過6年的奮鬥後,4年前,他終於還清了500萬元的債務和利息。

5年前,羅女士還是廣州一個小企業主,擁有豪宅、名車和一家小型的加工廠,但因為輕信於人,在一筆生意上虧了200多萬元。將豪宅、名車和加工廠全部變現後,她仍然有近100萬元的債務。無奈之下,她開始過起東躲西藏的生活,一直到今天。

虧500萬元的站了起來,虧200萬元的卻垮下去。虧500萬元的認為“我這輩子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虧200萬元的卻說“我這輩子已經徹底跨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對此,國內知名心理學家許金聲教授分析說:“這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挫折商,挫折商高的華先生超越了挫折,而挫折商低的劉女士被挫折吞噬了。”

超越挫折:變逆境為機遇

挫折商的英文簡稱是AQ(AdversityQuotient),是美國職業培訓大師保羅·斯托茨提出的概念。

之前,人們已熟悉了智商(IQ)和情商(EQ)兩個概念,它們成了衡量人素質的重要工具。1997年,斯托茨在《挫折商:變挫折為機會》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挫折商。簡而言之,挫折商就是一個人化解並超越挫折的能力。20xx年,斯托茨又出版了《工作中的挫折商》一書,從此以後,AQ成了職場培訓中的重要概念。

“迄今為止,AQ主要是職場培訓中的概念。”許金聲說,“不過,AQ不只是衡量一個人超越工作挫折的能力,它還是衡量一個人超越任何挫折的能力。同樣的打擊,AQ高的人產生的挫折感低,甚至是零,而AQ低的人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甚至會因為一件小事而產生天塌下來的感覺。”

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美國SBC電信公司的銷售資料表明,高AQ員工比低AQ員工的銷售額高出141%。其他研究也發現,高AQ員工的生產能力、創造力和溝通能力,也顯著好於低AQ員工。並且,高AQ的病人在手術後恢復得也遠比低AQ的病人快。

“高AQ者和低AQ者的差別首先在於,面對挫折時的第一反應。低AQ者一遇到挫折容易產生‘天塌下來了’的感覺,而高AQ者卻會因為遇到挑戰而興奮。”許金聲說,“其次,這兩種人的心理機制也截然相反。低AQ者是應付機制,他會用種種消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逃過挫折。而高AQ者是應戰機制,挫折會激發他調動自己的種種資源和能量,最終化解並超越挫折。”

按照斯托茨的理論,可以從四個方面考察一個人的AQ:控制(control)、歸因(ownership)、延伸(reach)和忍耐(en-durance)。由此,斯托茨又將AQ的得分稱為CORE。

衡量AQ的指標一:控制

所謂控制,即你在多大程度上能控制局勢。斯托茨認為,我們的控制能力來自我們的控制感“我感覺到我在控制局勢”。高AQ者的控制感高,低AQ者的控制感低。

即便面臨重大的挫折,高控制感的人仍然相信自己能控制局勢。當別人都以為“大勢已去”的時候,高控制感的人總能透過種種消極因素看到積極的、自己可以做主的地方,而決不言放棄。但控制感低的人在掌握著很多資源的時候,就很容易覺得“大勢已去”了。

北京大學一名教授,當學生們和他打招呼的時候,他會高抬起頭,不做任何迴應,而“高傲”地擦肩而過。知道了他這個習慣後,絕大多數學生都不再主動和這位老師打招呼。

然而,一個女學生就不這麼做。一開始,她打招呼後,教授一樣會抬抬頭,“高傲”地擦肩而過。但這位女學生並不放棄,個子矮小的她會轉過身來,小跑幾步,堵在這位教授的前面高喊一聲“×老師,你好!”這樣打了幾次招呼後,以後只要一看到這位女學生,這名教授就會主動打招呼“××,你好!”

這是一種控制感的較量。一般的學生認為,是教授在控制局面。所以,當教授不理自己時,這種小小的挫折感擊倒了絕大多數學生。但這名女學生不同,她相信自己和教授一樣可以控制局面,她認為,教授“古怪”的行為背後一定有一個可以理解的特殊原因。暫時,她不知道這個原因是什麼,但她深信,沒有人真的天生就是這麼古怪不講情理的,只要自己堅持,她就可以控制這個局面,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老師不理自己,這是一種很小的挫折。但虧了500萬元人民幣,對於沒有任何家底的人來說,算是重大的挫折吧。然而,前文提到的那位下海的華先生,他並沒有將這樣的事情看作是“挫折”,究其原因,在於他內心深處的控制感,當時35歲的他深信自己還能將生命的旋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虧了500萬元並沒有讓他陷入恐慌。

斯托茨認為,這種控制感主要來自潛意識,與自己的個人經驗關係不是特別大。譬如,華先生虧500萬元之前,並沒有在商場上叱吒風雲的經驗,他僅從內心深處的信念而相信自己可以控制局勢。而羅女士,雖然比華先生多很多經商的經驗,但這些經驗並沒有幫助她產生足夠的控制感。

衡量AQ的指標二:歸因

挫折發生了,我們要分析挫折發生的原因,這就是歸因。

低AQ的人傾向於消極歸因。要麼,他們是外部歸因,將挫折歸因為他人、環境等外部因素,而認為自己沒有一點責任;要麼,他們是消極自我歸因,認為自己應為挫折負責,但同時認為局勢已不可扭轉,而很容易產生被傷害感和無助感。

相反,高AQ的人首先會主動承擔責任,無論什麼情況下都傾向於認為自己應該為挫折負責。同時,他們會進行積極歸因,即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善局面。

斯托茨概括說,高AQ的人會有這樣的積極負責感:我認為我應該為改善這一局面而負責。

挫折事件必然有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但進行外部歸因經常於事無補,因為我們最能左右的是我們自己,我們最能改變的也是我們自己。進行自我歸因的人雖然可能會給自己施加太多的壓力,但這種壓力會幫助他尋找自己的弱點,然後進行改善。而外部歸因的人,在挫折發生後會對自己說一句“這不是我的錯”,然後就放棄了自我改善的努力。

27歲的阿梅感覺到自己撐不下去了。3年前,她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銷售經理。但從那時到今天,還沒有哪一個公司僱用她做銷售經理超過一年。多數時候,她剛到試用期就被公司解聘。現在,她幾乎徹底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阿梅之所以陷入現在這種局面,和她的歸因方式密切相關。第一次被公司解僱就給她造成了重大的心理打擊。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作為一名銷售經理還有所欠缺,但她不敢去做這種自我歸因,她的解決方式是逃跑。既然被這個公司解僱了,她就去另一個公司應聘銷售經理。被另一個公司解聘後,她再去第三個公司應聘銷售經理。她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銷售經理夢”,但是,她卻從來沒有認真地對這些屢屢發生的挫折事件做一次自我歸因。

每一次挫折事件都是一次機遇,因為它暴露了自己的缺點和弱點。進行自我歸因的人會藉此完善自己。這樣一來,挫折就成了人生的一種財富。

譬如,華先生在虧了500萬元後明白,自己並不適合做“大生意”。作為一名下海的副教授,他明白自己的優勢仍在文化方面。於是,他放棄“大生意夢”而改做出書這種“小生意”。經過這樣的自我歸因後,巨大的挫折成了他人生中的轉折點,最終造就了他現在的成功。

但是,進行外部歸因的人就沒有這種機會。對他們來說,每一次挫折就只是挫折,挫折事件發生越多,他們內心中積攢的挫折感就越多。像阿梅,如果她在第一次被解聘後就立即進行自我歸因,要麼完善自己繼續做“銷售經理夢”,要麼放棄這種夢而改做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就不會接二連三地遭受打擊了。

衡量AQ的指標三:延伸

延伸,即你會不會自動將一個挫折的惡果延伸到其他方面。高AQ的人,很少泛化,他們將挫折的惡果控制在特定範圍。他們知道,一個挫折事件只是一個挫折事件。

相反,低AQ的人,遭遇到一個挫折事件,很容易會產生“天塌下來了”的感覺,從而覺得一切都糟透了。這樣一來,挫折事件就像瘟疫一樣蔓延到他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讓他因為一個挫折而否定自己的一切。

很多人會將工作中的挫折帶回家。在公司裡,他們受了同事或領導的氣,回到家後,他們將鬱積在心中的怒火發洩到伴侶或孩子身上,結果把家裡也搞得一團糟,工作中的挫折感於是也“延伸”到了家中。最終,他們不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子,而是空自感嘆,怎麼什麼都一團糟。

有延伸習慣的人還會因為一方面挫折而全面否定自己。前面提到的阿梅,她每次被解聘後,都會產生極大的失敗感。她會覺得無顏面對父老,她也會在面對異性時缺乏自信。但實際上,她是又漂亮又有魅力的女孩,喜歡她的異性很多。但僅僅因為工作的不順利,她全面否定了自己,這是一種極端的“延伸”。

相反,像華先生,損失500萬元幾乎沒有對他的生活造成任何重大影響。他仍然一如既往地豪爽地笑,仍然一如既往地享受生活,仍然深信自己是個有魅力的男人,負責的好丈夫,善解人意的好朋友。也就是說,他將損失500萬元這件事情的消極影響嚴格控制在了工作領域,完全沒有讓它延伸到生活中去。

張海迪的一番話是低延伸的典型“人就像一部機器,殘疾人就像部分零件損壞一樣,不能因此就把整部機器毀掉,那些能用的部分還是大有價值的。”

延伸的習慣在中學生中非常常見。很多中學生會因一兩次考試失敗而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們將一兩次考試失敗的挫折感無限延伸了。

斯托茨認為,這種泛化習慣是低AQ的根本源頭。低AQ的人,他們不僅無法超越挫折,還會讓挫折變得像瘟疫一樣,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最終搞得一塌糊塗。而高AQ的人,他們不僅能超越挫折,還會將挫折感嚴格控制在特定的挫折事件上,不讓它對自己的其他方面產生任何影響。

衡量AQ的指標四:耐力

耐力,指“逆境會持續多久?逆境的起因會持續多久?”斯托茨認為,高度的耐力是高AQ人的最明顯特徵,他們會“把逆境以及逆境造成的原因看成是暫時的……這種態度將使你的精力更加旺盛,更善於保持樂觀主義精神,加強採取行動的可能”。

斯托茨認為,耐力是衡量AQ的最重要尺度,他測評AQ的公式是:CORE=C+O+R+2E。這無疑表明了他對忍耐能力的重視。

不過,斯托茨所說的耐力並不是盲目的忍受。有些人之所以將忍受當作自己的人生哲學,只是因為懼怕得罪別人。這種忍耐力並不是斯托茨所提倡的。斯托茨所指的耐力是富有智慧的忍耐,是一種基於洞察力上的忍耐。高AQ者之所以有較高的耐力,只是因為,即便面臨著再大的困難,高AQ者也總能看到積極因素,他們深信自己能渡過難關,能掌控局勢,目前的忍耐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他們的耐力是基於希望和樂觀主義之上的。

愛迪生為發明電池經歷了成千上萬次的失敗,他這種驚人的耐力與他對電池的理解是密切相關的。

相反,低AQ的人即便在非常有利的時候,也會看到消極的地方,並由此產生過分的擔憂,最終產生“怎麼做都沒有用”的想法,於是很容易放棄。

勵志人生的文章精選:二十多歲的你需要的正能量

1、別人怎麼對你是他的事,你怎麼迴應是你的事。

積極主動這個習慣,其實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實際上是非常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比如大多數人會因為天氣不好,就心情不好,內心太過波動。在比如有的時候回家看到配偶臉色很難看,或者說了一句不爽的話,倆人就爭執起來了,其實是忘了這條。他對你態度不好是他的事,如果我們就這樣被挑起來了,那就是我們的內心不夠強大。

很多時候,有些人說我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其實,很少有事情是“不得不”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我們choosetodo,你永遠有的選。面對別人的不好態度,自己可以選擇快樂,也可以選擇不快樂,不是嗎?可是誰又能淡定到別人怎麼說都無所謂呢?所謂就是內心氣場不夠,能量不夠。比如別人說你是豬,你一定要反脣相譏嗎?難道你真的認為你需要替自己辯解嗎?既然不需要,那又何須動氣呢?

2、保證首先處理第二象限的事。

在“要事第一”這個習慣裡,會有一張圖分析到重要緊急這兩個座標軸劃分開的四個象限,就像所有人都知道的一樣,有些事情是重要不緊急的,屬於第二象限;有些事是重要又緊急的,屬於第一象限。

如果我們長期忽略第二象限的事情,比如鍛鍊身體啊,和家人溝通啊,工作計劃啊,那麼可能就會日積月累拖到第一象限,突然之間事情爆發很多,手忙腳亂。

而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把時間花在了第四象限,就是又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情,比如刷微博啦,逛街啦,看電視啦。

想要保證高效能,就必須首先做好第二象限的事,再去顧及別的。當然在這裡討論的是高效能,如果你並不朝這個方向努力,而是想過非常愜意的生活不在此討論範圍之內。

想要保證“要事第一”最好每週寫個周計劃,寫下自己要扮演的各個角色,比如父親,女兒,同事,朋友等,然後分別寫出在各個角色要做的重要的事。比如父親:本週要帶孩子去公園;女兒:打電話給母親等。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能顧此失彼。事業完成好了,但是孝心沒盡到,難道等什麼時候再去做嗎?所有的角色都是齊頭並進的。

3、管理情緒,做一個旁觀者

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尤其是女人,作為太過感性的動物,很容易被情緒左右。很多時候就是一點小事,讓女人最後陷入自怨自艾無法收拾的悲慘局面,其實,從情緒的火星開始到大火熊熊的燃燒,這中間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可以及時喊停,出來滅火的。

當我們覺察到自己,哎,我有情緒了,這時候,我們就要跳出來,做一個旁觀者,而不是自己沉浸在悲傷的情緒裡,自導自演一齣劇。假象一下一個旁觀的人看到這樣的事情會是怎樣的反應,會冷靜得多。而情緒不過是像一場風,easy come easy go.常常在情緒走了之後,我們會很後悔自己發的火,說的話,那些並不是我們的本意,也傷害了周圍的人。

4、關注圈和影響圈。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注圈,周圍的人的軼事到明星八卦可能都在關注圈裡,但是我們的影響圈一般來說是小於關注圈的。如果我們長期focus在那些我們影響不了的事情裡,我們自身的氣場,能量,是會縮小的;反之,改變自己,擁有更多的正能量,身邊就會有越多的人被感染。

其實這個說起來很難,但是改變起來太難,比如員工常常吐槽老闆,但是你有辦法幹掉你的老闆嗎?還是你想跳槽嗎?如果都不想,那你就好好幹著,別總老是議論是非。再比如聽完課程,很多人會說,這個課程太好了,我應該讓我老公來聽聽,他太需要改變了。瞧,我們都只看見別人的缺點,而看不見自己需要的改變。

我們不需要教會別人怎麼做,但是我們自己做好了,會滿滿帶動身邊人,影響身邊人。有一句話,叫做you teach other show to treat you.

5、一個得失心太重的人是不容易快樂的。

我想每次過生日,過新年,大家都會說,祝你快樂,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個了吧,比祝你高升,發財,都多吧?潛意識大家其實都覺得說快樂會比較難,但是也很重要吧?但是一旦過了許願的那一刻,到了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大家都忘記了,就你爭我奪,明裡和氣,背裡不服。

勵志人生的文章精選:任何值得做的事情

作者:JonWestenberg

你不能設定一個短時間期限,這樣做無疑是鼠目寸光。

“如果想要自己的創意有所成果,企業需要耐心願意等待5-7年的時間,而大多數企業一般不會願意花費這麼長的時間。”——傑夫·貝佐斯

你不可能一夜之間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畫家、企業家,也不可能朝夕之間成為一個設計師、陶藝家、建築師、軟體開發員或者是木偶藝人。世界上並沒有“啪”的一下,一擊而中的驚喜。沒有任何事情是一蹴而就的。

這是我百分之百確定的。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時間的保證,並且是相當數量的固定時間。不管你希望自己的事業往什麼方向發展,但是你實現目標的唯一辦法就是接受這個現實——你將必須花費你生命中的很多年才能實現它。

我會遵從一個原則:如果我沒有準備好花5年的時間去做它,那麼我不會輕易開始做這件事的。我知道5年的時間框架是很長的。但是這樣的習慣也給了我足夠的空間來規劃、嘗試並評估我的所作所為。

我認為,在接近5年的時間裡,如果我還沒有成功,或者還沒有預測到成功,那麼是時候重新評估了。

你倒也不必一下子制定一個特別長的時間規劃。但是你必須好好想想自己這個時間段的規劃。不然,你若期望著事情會比預期發展得更快的話,這隻會讓你自己失望沮喪而且精疲力盡。

學習需要時間。

我感覺我們好像已經忽視了這點。在我們還沒有實現任何目標前,我們總是拿自己所處的狀況去和那些目前已經取得成功的人比較。事實便是,這些成功的人從一開始就已經領先於我們了,並且仍然處在不斷的改進和持續不斷的努力中。

如果你是一個企業家。你是否把自己與其他企業家相比較?還是,你拿自己與某個億萬富翁相比,而他卻是某個跨國公司的CEO?

如果你是一個作家。你會不會拿自己和其他作家做比較?你會拿自己和海明威、金斯伯格、凱魯亞克或者J.K.羅琳相提並論嗎?

事實就是,在他們達到某種能力、技能或者創造力之前,所有的這些人都花費了很多年在自己的所從事的事業上。正是這些努力讓他們能創造出你所羨慕的東西。你不能僅僅起個頭,然後揮一下魔法棒,就能變得和他們一樣厲害了。所以你要不斷的學習,或者說嘗試著去學習。

“搞定它”需要時間。

從畫家、作家或者創立者那裡,我通常聽到的都是:他們已經創造了某些東西,但是還不完美。在正式釋出前,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去改進了。對於這些人,我想說的是,你永遠永遠達不到完美。沒有事情是完美的。

你所能做的只有進步。不斷的進步。進步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對你所致力於的事務留有餘地,得到反饋,然後再次嘗試。你每次重複的過程,都會有一些改變和進步,那麼遲早,你會做得更好。

這些都會花費時間,把事情做好需要花費時間。反反覆覆,調整修改,到進步,這些可能會花費好多年。當然,我作為一名作家兼企業家做的還不錯,我擁有自己的讀者分享群,並且我的客戶名單也在不斷的增加,但是我也是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才得到這些的。

我在網上寫作已經有20xx年了。大概是在我17歲的時候,我已經開始並經營公司了。我過去已經有這麼多失敗的經驗了,都可以寫成書了——我也許會這麼做吧。

我得到自己現在所滿意的成就,的確花費了很多年。

培養自己的觀眾需要時間。

你不能期望任何人一接觸就願意傾聽、閱讀或者買你的作品。通常,事情都不會這麼順利。

讓我介紹一下一個叫“綠日”的樂隊。的確,他們在94年發行的專輯《Dookie》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你是否知道,這已經是他們的第三張專輯了?你是否瞭解在他們發行這個專輯之前,這個樂隊已經創辦了8年了?

這就是8年的努力啊。巡迴演出、寫歌、面對滿屋子裡一群完全不在乎他們的醉鬼怪咖進行表演。發行的歌曲無人問津,說唱的這種音樂風格也不受人歡迎!

他們的聽眾是一個一個積累起來的,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中積累的。

我的意思是,你不可能期望著自己剛剛寫了點什麼東西,或者發行了什麼歌曲、或者是某個設計,然後就能一炮而紅,達到世界的巔峰,被同行連連稱道。當然,這會發生。例外總是存在的,但是他們僅僅只是例外。

我引用了傑夫·貝佐斯的話來作為我文章的開頭,他也是亞馬遜的創始人。

亞馬遜是當時完全沒有受網路泡沫影響的少數公司之一。回頭看看那些很有前景的初創公司和企業家葬身於這場泡沫危機中,亞馬遜至今運轉得不錯。

我討厭那些許諾你“只要擁有X唯一祕訣就能成功”的文章——它們都是胡扯,因為任何成功從來都不是一個祕訣所帶來的。當你試著去發現一個祕訣時,你其實是在講述一個故事,而不是陳列事實。

但是我的確知道亞馬遜能成功、倖存並不斷壯大的一個原因。傑夫·貝佐斯不認同短時間的發展規劃。他並不追求短期的、急速的發展。他從沒有期待自己的手指只“啪”的一下,就可以改變的世界。他能等待成功併為之而不斷努力!

你也能做到!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勵志人生的文章精選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