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情感散文集

巨集村,傳統的“索引”

巨集村,傳統的“索引”

自學者于丹開講《論語》後,國學被人重新推崇到了一個經世之學的位置。在經歷了現代化的整修後,在物質上豐裕起來了的人們,把目光投射到了永遠都沒有走開的傳統,試圖在返歸傳統中,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園。
  在這一重新舉起傳統的路程中,那些歷經時代之變而依然綠水青山的國粹,也成為人們咀嚼、回味傳統的“索引”。以世界遺產而博得大名的巨集村,是當得起這一“索引”的大任的。
  一般來說,能稱之為國粹,或能名列世界遺產者,必須要吻合“古今畢現”這一鐵律的:既要古得合時宜,又要古得夠原生態,一絲一毫都要有板有眼。對這一從現今著眼,從古代把握的微妙心理,巨集村可謂是對上了眼的,它幾乎就一門心思地維持了它血統上的純正,並在正確的時間裡搭上了人們懷古之幽思的列車。在這一點上,遠離廟堂而身在江湖的巨集村做得要比四合院輕鬆得多,也詩情畫意得多。
  巨集村者,弘村也。任憑名字怎麼變化,它始終都與“hong”這一中氣十足的發音離不開關係。也許,正是因著這一名字上的氣勢,千百年來,因著群山的阻隔,身處中原的巨集村一直被維護得很好,戰亂之類的騷擾幾乎與它無關,它所在的黟縣素來即被視為躲避戰亂的福地。甚至有人考證,晉代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即是以黟縣為摹本的。此等仙境福地,以上天的好生之德來比附也說得過去的。
  不過,無論是哪個“hong”村,這一村落所弘揚的倒也不是什麼歷史上的巨集大敘事,它所承載的,多是千百年來,人們所向往的“結廬在仙境”的田園夢境。在巨集村的記憶裡,即便是在明清時期走出了不少稱雄中國商界的徽州商人,它也並沒有受財富的驚擾而改其顏色,它的本體依然是以古樸為懷。那些徽商,在帶著巨資回到巨集村的時候,並沒有將這裡也變成商場的打算,他們只是按部就班地延續著前輩們遺存的家園風格,那一幢幢住宅是豪華了許多,但是,依然是一水兒的徽派民居。這一堅持,在延綿了幾十代的巨集村人身上是很根深蒂固的。
  巨集村人的這一堅持,倒不是擔心祖宗家法的責罰,更多的是對巨集村這一“國畫裡的鄉村”的信仰。在千百年來的經驗裡,他們沿襲而來的唯一結論就是,這個起自宋代的村莊,既然自一開始就託著先人的福,依著仿生學的思路,在整個村莊規劃出了形似一隻昂首奮蹄的大水牛的氣脈,那麼,妄加改動,破壞如此牛氣的風水,究竟是一件不得人心的工程,還是在原樣上修補、改良的好。
  我無從得知,巨集村的汪姓先人規劃的那頭牛是否從老子那裡得來的意見。老子當年出關的時候,牽著的即是一頭青牛。我不曾知曉,老子當年是否就是牽著這頭青牛,就此一路牽引出博大精深的“道德經”來的。在巨集村,牛的形狀卻是無所不在的,它對道家的田園夢想的遵從,也是無處不在。
  遠遠望去,那巍峨蒼翠的雷崗當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以村西北一溪鑿圳繞屋過戶,九曲十彎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匯合蓄成一口鬥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水渠最後注入村南的湖泊,可稱牛肚。接著,人們又在繞村溪河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樑,作為牛腿。歷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躍然而出。在青牛的迴圈纏繞中,一幅“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桃花源外景圖就此呈現,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國畫裡的鄉村”這一名號可不是虛的。
  巨集村人對徽州文化的傳統承可是發於心,表於行的。這裡儲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餘幢,街道、建築,甚至室內佈置都完整地儲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承志堂留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它是清代鹽商營造,佔地二千多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樓房。此房氣勢恢巨集,工藝精細,其正廳橫樑、斗拱、花門、窗櫺上的木刻,層次繁複、人物眾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稱徽派“三雕”藝術中的木雕精品。它的“民間故宮”的聲譽在披露其氣度上富麗堂皇的同時,也表露其對古代風格的堅持。
  在這個古村落裡轉悠,它並沒有強制地要求你轉譯出徽州文化的精妙與渾厚來,它只想給你一個小小的期許:在如此清心雅靜的空間裡,你能為自己的心靈轉悠出一方天地來。在這一片水波盪漾的湖裡,你打開了一重心境之門,門後,是無邊的靜謐與安詳。
※本文作者:topwilliam※

標籤:巨集村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