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抒情散文集

詠物獨語散文

我們在品評散文的結構美時,就要善於找出組成文章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絡,用立體的視角去透視,發現散文結構的整體美。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詠物獨語散文,供大家欣賞。

詠物獨語散文

詠物獨語散文:葡萄月令

一月,下大雪。

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

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裡。

二月裡刮春風。

立春後,要刮四十八天"擺條風"。風擺動樹的枝條,樹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裡,長出了茵陳蒿。碧綠。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鍬一鍬挖開。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來了,烏黑的。有的梢頭已經綻開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蒼白的小葉。它已經等不及了。

把葡萄藤拉出來,放在鬆鬆的溼土上。

不大一會,小葉就變了顏色,葉邊發紅;--又不大一會,綠了。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備料。把立柱、橫樑、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楊木的、樺木的,按照樹棵大小,分別堆放在旁邊。立柱有湯碗口粗的、飯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豎柱。然後搭橫樑,用粗鐵絲摽緊。然後搭小棍,用細鐵絲縛住。

然後,請葡萄上架。把在土裡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來,得費一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一起來。"起!--起!"哎,它起來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一樣的伸開。扇面似的伸開。然後,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呆著。

上了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後面,距主幹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溝,把大糞倒在裡面。葡萄上大糞,不用稀釋,就這樣把原汁大糞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夠了。

四月,澆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築成壟,就成一個池子。池裡放滿了水。葡萄園裡水氣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來是驚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組織跟別的果樹不一樣,它裡面是一根一根細小的導管。這一點,中國的古人早就發現了。《圖經》雲:"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將貨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對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澆水了。再澆,果粒就會漲破。"中空相通"卻是很準確的。澆了水,不大一會,它就從根直吸到梢,簡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澆過了水,你再回來看看吧:梢頭切斷過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種什麼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了肥,澆了水,葡萄就使勁抽條、長葉子。真快!原來是幾根根枯藤,幾天工夫,就變成青枝綠葉的一大片。

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別的果樹都不這樣。別的果樹都是刨一個"樹碗",往裡澆幾擔水就得了,沒有像它這樣的:"漫灌",整池子的喝。

噴波爾多液。從抽條長葉,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噴多少次。噴了波爾多液,太陽一晒,葡萄葉子就都變成藍的了。

葡萄抽條,絲毫不知節制,它簡直是瞎長!幾天工夫,就抽出好長的一截的新條。這樣長法還行呀,還結不結果呀?因此,過幾天就得給它打一次條。葡萄打條,也用不著什麼技巧,是個人就能幹,拿起樹剪,劈劈啪啪,把新抽出來的一截都給它鉸了就得了。一鉸,一地的長著新葉的條。

葡萄的卷鬚,在它還是野生的時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別的什麼樹木上。現在,已經有人給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點用也沒有了。卷鬚這東西最耗養分,--凡是作物,都是優先把養分輸送到頂端,因此,長出來就給它掐了,長出來就給它掐了。

葡萄的卷鬚有一點淡淡的甜味。這東西如果醃成鹹菜,大概不難吃。

五月中下旬,果樹開花了。果園,美極了。梨樹開花了,蘋果樹開花了,葡萄也開花了。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說葡萄不開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顏色淡黃微綠,不鑽進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開花期很短。很快,就結出了綠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澆水,噴藥,打條,掐須。

葡萄粒長了一點了,一顆一顆,像綠玻璃料做的紐子。硬的。

葡萄不招蟲。葡萄會生病,所以要經常噴波爾多液。但是它不像桃,桃有桃食心蟲;梨,梨有梨食心蟲。葡萄不用疏蟲果。--果園每年疏蟲果是要費很多工的。蟲果沒有用,黑黑的一個半乾的球,可是它耗養分呀!所以,要把它"疏"掉。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須、打條、噴藥,大大地澆一次水。

追一次肥。追硫銨。在原來施糞肥的溝裡撒上硫銨。然後,就把溝填平了,把硫銨封在裡面。

漢朝是不會追這次肥的,漢朝沒有硫銨。

八月,葡萄"著色"。

你別以為我這裡是把畫家的術語借用來了。不是的。這是果農的語言,他們就叫"著色"。

下過大雨,你來看看葡萄園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瑪瑙,紅的像紅寶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飽滿、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說文解字》裡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來吧,那也不夠用呀!

可是你得快來!明天,對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們要噴波爾多液了。一噴波爾多液,它們的晶瑩鮮豔全都沒有了,它們蒙上一層藍兮兮、白糊糊的東西,成了磨砂玻璃。我們不得不這樣幹。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們得保護它。

過不兩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來,把病果、癟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裡。果筐滿了,蓋上蓋,要一個棒小夥子跳上去蹦兩下、用麻筋縫的筐蓋。--新下的果子,不怕壓,它很結實,壓不壞。倒怕是裝不緊,逛裡逛當的。那,來回一晃悠,全得爛!

葡萄裝上車,走了。

去吧,葡萄,讓人們吃去吧!

九月的果園像一個生過孩子的少婦,寧靜、幸福,而慵懶。

我們還給葡萄噴一次波爾多液。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總不能這樣無情無義吧。

十月,我們有別的農活。我們要去割稻子。葡萄,你願意怎麼長,就怎麼長著吧。

十一月,葡萄下架。

把葡萄架拆下來。檢查一下,還能再用的,擱在一邊。糟朽了的,只好燒火。立柱、橫樑、小棍,分別堆垛起來。

剪葡萄條。乾脆得很,除了老條,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個大禿子。

剪下的葡萄條,挑有三個芽眼的,剪成二尺多長的一截,捆起來,放在屋裡,準備明春插條。

其餘的,連枝帶葉,都用竹笤帚掃成一堆,裝走了。

葡萄園光禿禿。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

這是個重活。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來。要埋得很厚實。外面要用鐵鍬拍平。這個活不能馬虎。都要經過驗收,才給記工。

葡萄窖,一個一個長方形的土墩墩。一行一行,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風一吹,土色發了白。

這真是一年的冬景了。熱熱鬧鬧的果園,現在什麼顏色都沒有了。眼界空闊,一覽無餘,只剩下發白的黃土。

下雪了。我們踏著碎玻璃碴似的雪,檢查葡萄窖,扛著鐵鍬。

一到冬天,要檢查幾次。不是怕別的,怕老鼠打了洞。葡萄窖裡很暖和,老鼠愛往這裡面鑽。它倒是暖和了,咱們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

詠物獨語散文:草木春秋

浙江永嘉多木芙蓉。市內一條街邊有-棵,幹粗如電線杆,高近二層樓,花多而大,他處少見。楠溪江邊的村落,村外、路邊的茶亭(永嘉多茶亭,供人休息、喝茶、聊天)簷下,到處可以看見芙蓉。芙蓉有一特別處,紅白相間。初開白色,漸漸一邊變紅,終至整個的花都是桃紅的。花期長,掩映於手掌大的濃綠的葉叢中,欣然有生意。

我曾向永嘉市領導建議,以芙蓉為永嘉市花,市領導說永嘉已有市花,是茶花。後來聽說溫州選定茶花為溫州市花,那麼永嘉恐怕得讓一讓。永嘉讓出茶花,永嘉市花當另選。那麼,芙蓉被選中,還是有可能的。

永嘉為什麼種那麼多木芙蓉呢?問人,說是為了打草鞋。芙蓉的樹皮很柔韌結實,剝下來撕成細條,打成草鞋,穿起來很舒服,且耐走長路,不易磨通。

現在穿樹皮編的草鞋的人很少了,大家都穿塑料涼鞋、旅遊鞋。但是到處都還在種木芙蓉,這是-種習慣。於是芙蓉就成了永嘉城鄉一景。

南瓜子豆腐和皁角仁甜菜

在雲南騰衝吃了一道很特別的菜。說豆腐腦不是豆腐腦,說雞蛋羹不是雞蛋羹。滑、嫩、鮮,色白而微微帶點淺綠,入口清香。這是豆腐嗎?是的,但是用鮮南瓜子去殼磨細"點"出來的。很好吃。中國人吃菜真能別出心裁,南瓜子做成豆腐,不知是什麼朝代,哪一位美食家想出來的!

席間還有一道甜菜,冰糖皁角米。皁角,我的家鄉頗多。一般都用來泡水,洗臉洗頭,代替肥皂。皁角仁蒸熟,婦女繡花,把絨在皁仁上"光"一下,絨不散,且光滑,便於入針。沒有吃它的。到了昆明,才知道這東西可以吃。昆明過去有專賣蒸菜的飯館,蒸雞、蒸排骨,都放小籠裡蒸,小籠墊底的是皁角仁,蒸得了晶瑩透亮,嚼起來有韌勁,好吃。比用紅薯、土豆襯底更有風味。但知道可以做甜菜,卻是在騰衝。這東西很滑,進口略不停留,即入腸胃。我知道皁角仁的"物性",警告大家不可多吃。-位老兄吃得口爽,弄了一飯碗,幾口就喝了。未及終席,他就奔赴廁所,飛流直下起來。

皁角仁賣得很貴,比蓮子、桂圓、西米都貴,只有賣乾果、山珍的大食品店才有的賣,普通的副食店裡是買不到的。

近幾年時興"皁角洗髮膏",皁角恢復了原來的功能,這也算是"以故為新"吧。

車前子

車前子的樣子很有趣。葉貼地而長,近卵形,有長柄。在自由伸向四面的葉叢中央抽出細長的花梗,頂端有穗形花序,直立著。穗不多,少的只有一穗。畫家常畫之為點綴。程十發即喜畫。動畫片中好像少不了它。不知道為什麼,這東西有一種童話情趣。

車前子可利小便,這是很多農民都知道的。

張家口的山西梆子劇團有一個唱"紅"(老生)的演員,經常在幾縣的"堡"(張家口人稱鎮為"堡")演唱,不受歡迎,農民給他起了個外號:"車前子"。怎麼給他起了這麼個外號呢?因為他一出臺,農民觀眾即紛紛起身上廁所,這位"紅"利小便。

這位唱"紅"的唱得起勁,觀眾就大聲喊叫:"快去,快,趕緊拿鹹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吃白薯吃得太多了,燒心反胃,嚼一塊鹹菜就好了。這位演員的嗓音叫人聽起來燒心。

農民有時是很幽默的。

搞藝術的人千萬不能當"車前子",不能叫人燒心反胃。

紫穗槐

在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以後,我曾經被髮到西山種樹。在石多土少的山頭用钁頭刨坑。實際上是在石頭上硬鑿出一個一個的樹坑來,再把鑿碎的砂石填入,用九齒耙摟平。山上寸土寸金,樹坑就山勢而鑿,大小形狀不拘。這是個非常重的活。我成了"右派"後所從事的勞動,以修十三陵水庫和這次西山種樹的活最重。那真是玩了命。

一早,就上山,帶兩個幹饅頭、一塊大醃蘿蔔。頓頓吃大醃蘿蔔,這不是個事。已經是秋天了,山上的酸棗熟了,我們摘酸棗吃。草裡有蟈蟈,燒蟈蟈吃!蟈蟈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一會兒就能捉半土筐。點一把火,把蟈蟈往火裡一倒,劈劈剝剝,熟了。咬一口大醃蘿蔔,嚼半個燒蟈蟈,就饅頭,香啊。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嗎呢!

我們刨了坑,放著,當時不種,得到明年開了春,再種。據說要種的是紫穗槐。

紫穗槐我認識,枝葉近似槐樹,抽條甚長,初夏開紫花,花似紫藤而顏色較紫藤深,花穗較小,瓣亦稍小。風搖紫穗,姍姍可愛。

紫穗槐的枝葉皆可為飼料,牲口愛吃,上膘。條可編筐。

刨了約二十多天樹坑,我就告別西山八大處回原單位等候處理,從此再也沒有上過山。不知道我們刨的那些坑裡種上紫穗槐了沒有。再見,紫穗槐!再見,大醃蘿蔔!再見,蟈蟈!

阿格頭子灰背青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齊斛律金這首用鮮卑語唱的歌公認是北朝樂府的傑作,寫草原詩的壓卷之作,蒼茫雄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千多年以來,不知道有多少"南人",都從"風吹草低見牛羊"一句詩裡感受到草原景色,嚮往不已。

但是這句詩有誇張成分,是想象之詞。真到草原去,是看不到這樣的景色的。我曾四下內蒙,到過呼倫貝爾草原,達茂旗的草原,伊克昭盟的草原,還到過新疆的唐巴拉牧場,都不曾見過"風吹草低見牛羊"。張家口壩上沽源的草原的草,倒是比較高,但也藏不住牛羊。論好看,要數沽源的草原好看。草很整齊,葉細長,好像梳過一樣,風吹過,起伏搖擺如碧浪。這種草是什麼草?問之當地人,說是"鹼草",我懷疑這可能是"草菅人命"的"菅"。"鹼草"的營養價值不是很高。

營養價值高的牧草有阿格頭子、灰背青。

陪同我們的老曹唱他的爬山調:

阿格頭子灰背青,

四十五天到新城。

他說灰背青,葉子青綠而背面是灰色的。"阿格頭子"是蒙古話。他拔起兩把草叫我們看,且問一個牧民:

"這是阿格頭子嗎?"

"阿格!阿格!"

這兩種草都不高,也就三四寸,幾乎是貼地而長。葉片肥厚而多汁。

"阿格頭子灰背青,四十五天到新城。"老曹年輕時拉過駱駝,從呼和浩特馱貨到新疆新城,一趟得走四十五天。那麼來回就得三個月。在多見牛羊少見人的大草原上,拉著駱駝一步一步地走,這滋味真難以想象。

老曹是個有趣的人。他的生活知識非常豐富,大青山的藥材、草原上的草,他沒有不認識的。他知道很多故事,很會說故事。單是狼,他就能說一整天。都是實在經驗過的,並非道聽途說。狼怎樣逗小羊玩,小羊高了興,跳起來,過了圈羊的荊笆,狼一口就把小羊叼走了;狼會出痘,老狼把出痘子的小狼用沙埋起來,只露出幾個小腦袋;有-個小號兵掏了三隻小狼羔子,帶著走,母狼每晚上跟著部隊,哭,後來怕暴露部隊目標,隊長說服小號兵把小狼放了……老曹好說,能吃,善飲,喜交遊。他在大青山打過遊擊,山裡的堡壘戶都跟他很熟,我們的吉普車上下山,他常在路口叫司機停-下,找熟人聊兩句,幫他們買拖拉機,解決孩子入學……。我們後來拜訪了布赫同志,提起老曹,布赫同志說:"他是個紅火人。""紅火人"這樣的說法,我在別處沒有聽見過。但是用之於老曹身上,很合適。

老曹後來在呼市負責林業工作。他曾到大興安嶺調查,購買樹種,吃過犴鼻子(他說犴鼻子黏性極大,吃下一塊,上下牙粘在一起,得使勁張嘴,才能張開。他做了一個當時使勁張嘴的樣子,很滑稽)、飛龍。他負責林業時,主要的業績是在大青山山腳至市中心的大路兩側種了楊樹,長得很整齊健旺。但是他最喜愛的是紫穗槐,是個紫穗槐迷,到處宣傳紫穗槐的好處。

"文化大革命",內蒙大搞"內人黨"問題,手段極其野蠻殘酷,是全國少有的重災區。老曹在劫難逃。他被捆押吊打,打斷了踝骨。後經打了石膏,幸未致殘,但是走起路來一拐-拐的。他還是那麼"紅火",健談豪飲。

老曹從小家貧,"成分"不高。他拉過駱駝,吃過很多苦。他在大青山打過遊擊,無歷史問題,為什麼要整他,要打斷他的踝骨?為什麼?

阿格頭子灰背青,

四十五天到新城。

花和金魚

從東珠市口經三里河、河舶廠,過馬路一直往東,是一條橫街。這是北京的一條老街了。也說不上有什麼特點,只是有那麼一種老北京的味兒。有些店鋪是別的街上沒有的。有一個每天賣豆汁兒的攤子,賣焦圈兒、馬蹄燒餅,水疙瘩絲切得細得像頭髮。這一帶的居民好像特別愛喝豆汁兒,每天晌午,有一個人推車來賣,車上擱一個可容一擔水的木桶,木桶裡有多半桶豆汁兒。也不吆喝,到時候就來了,老太太們準備好了罈罈罐罐等著。馬路東有一家賣鞭哨、皮條、綱繩等等騾車馬車上用的各種配件。北京現在大車少了,來買的多是河北人。看了店堂裡掛著的挺老長的白色的皮條、兩股堅挺的竹子擰成的鞭哨,叫人有點說不出來的感動。有一家鋪子在一個高臺階上,門外有一塊小匾,寫著"惜陰齋"。這是賣什麼的呢?我特意上了臺階走進去看了看:是專賣老式木殼自鳴鐘、懷錶的,兼營擦洗鐘錶油泥,修配發條、油絲。"惜陰"用之於鐘錶店,挺有意思,不知是哪位一方名士給寫的匾。有一個茶葉店,也有一塊匾:"今雨茶莊"(好幾個人問過我這是什麼意思)。其實這是一家夫妻店,什麼"茶莊"!

兩口子,有五十好幾了,經營了這麼個"茶莊"。他們每天的生活極其清簡。大媽早起擻爐子、生火、坐水、出去買菜。老爺子掃地,擦拭櫃檯,端正盆花金魚。老兩口都愛養花、養魚。魚是龍睛,兩條大紅的,兩條藍的(他們不愛什麼紅帽子、絨球……)。魚缸不大,飄著笮草。花四季更換。夏天,茉莉、珠蘭(熟人來買茶葉,掌櫃的會摘幾朵鮮茉莉花或-小串珠蘭和茶葉包在一起);秋天,九花(老北京人管菊花叫"九花");冬天,水仙、天竺果。我買茶葉都到"今雨茶莊"買,近。我住河舶廠,出衚衕口就是。我每次買茶葉,總愛跟掌櫃的聊聊,看看他的花。花並不名貴,但養得很有精神。他說:"我不瞧戲,不看電影,就是這點愛好。"

我打成了"右派",就離開了河舶廠。過了十幾年,偶爾到三里河去,想看"今雨茶莊"還在不在,沒找到。問問老住戶,說:"早沒有了!"--"茶葉店掌櫃的呢?"--"死了!叫紅衛兵打死了!"--"幹嗎打他?"--"說他是小業主;養花養魚是'四舊'。老伴沒幾天也死了,嚇死的!--這他媽的'文化大革命'!這叫什麼事兒!"

詠物獨語散文:天山

天山大氣磅礴,大刀闊斧。

一個國畫家到新疆來畫天山,可以說是毫無辦法。所有一切皴法,大小斧劈、披麻、解索、牛毛、豆瓣,統統用不上。天山風化層很厚,石骨深藏在砂礫泥土之中,表面平平渾渾,不見稜角。一個大山頭,只有陰陽明暗幾個面,沒有任何瑣碎的筆觸。

天山無奇峰,無陡壁懸崖,無流泉瀑布,無亭臺樓閣,而且沒有一棵樹,--樹都在"山裡"。畫國畫者以樹為山之目,天山無樹,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紫褐色的光禿禿的裸露的幹山,國畫家沒了轍了!

自烏魯木齊至伊犁,無處不見天山。天山綿延不絕,無盡無休,其長不知幾千裡也。

天山是雄偉的。

早發烏蘇望天山

蒼蒼浮紫氣,

天山真雄偉。

陵谷分陰陽,

不假皴擦美。

初陽照積雪,

色如胭脂水。

往霍爾果斯途中望天山

天山在天上,

沒在白雲間。

色與雲相似,

微露數峰巔。

只從藍襞褶,

遙知這是山。

伊犁聞鳩

到伊犁,行裝甫卸,正洗著臉,聽見斑鳩叫:

"鵓鴣鴣--咕,"

"鵓鴣鴣--咕……"

這引動了我的一點鄉情。

我有很多年沒有聽見斑鳩叫了。

我的家鄉是有很多斑鳩的。我家的荒廢的後園的一棵樹上,住著一對斑鳩。"天將雨,鳩喚婦",到了濃陰將雨的天氣,就聽見斑鳩叫,叫得很急切:

"鵓鴣鴣,鵓鴣鴣,鵓鴣鴣……"

斑鳩在叫他的媳婦哩。

到了積雨將晴,又聽見斑鳩叫,叫得很懶散:

"鵓鴣鴣,--咕!"

"鵓鴣鴣,--咕!"

單聲叫雨,雙聲叫晴。這是雙聲,是斑鳩的媳婦回來啦。"--咕",這是媳婦在應答。

是不是這樣呢?我一直沒有踏著掛著雨珠的青草去循聲觀察過。然而憑著鳩聲的單雙以佔陰晴,似乎很靈驗。我小時常常在將雨或將晴的天氣裡,諦聽著鳴鳩,心裡又快樂又憂愁,悽悽涼涼的,淒涼得那麼甜美。

我的童年的鳩聲啊。

昆明似乎應該有斑鳩,然而我沒有聽鳩的印象。

上海沒有斑鳩。

我在北京住了多年,沒有聽過斑鳩叫。

張家口沒有斑鳩。

我在伊犁,在祖國的西北邊疆,聽見斑鳩叫了。

"鵓鴣鴣--咕,"

"鵓鴣鴣--咕……"

伊犁的鳩聲似乎比我的故鄉的要低沉一些,蒼老一些。

有鳩聲處,必多雨,且多大樹。鳴鳩多藏於深樹間。伊犁多雨。伊犁在全新疆是少有的雨多的地方。伊犁的樹很多。我所住的伊犁賓館,原是蘇聯領事館,大樹很多,青皮楊多合抱者。

伊犁很美。

洪亮吉《伊犁記事詩》雲:

鵓鴣啼處卻春風,

宛與江南氣候同。

注意到伊犁的鳩聲的,不是我一個人。

我們在品評散文的結構美時,就要善於找出組成文章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絡,用立體的視角去透視,發現散文結構的整體美。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詠物獨語散文,供大家欣賞。

詠物獨語散文:葡萄月令

一月,下大雪。

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

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裡。

二月裡刮春風。

立春後,要刮四十八天"擺條風"。風擺動樹的枝條,樹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裡,長出了茵陳蒿。碧綠。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鍬一鍬挖開。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來了,烏黑的。有的梢頭已經綻開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蒼白的小葉。它已經等不及了。

把葡萄藤拉出來,放在鬆鬆的溼土上。

不大一會,小葉就變了顏色,葉邊發紅;--又不大一會,綠了。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備料。把立柱、橫樑、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楊木的、樺木的,按照樹棵大小,分別堆放在旁邊。立柱有湯碗口粗的、飯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豎柱。然後搭橫樑,用粗鐵絲摽緊。然後搭小棍,用細鐵絲縛住。

然後,請葡萄上架。把在土裡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來,得費一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一起來。"起!--起!"哎,它起來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一樣的伸開。扇面似的伸開。然後,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呆著。

上了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後面,距主幹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溝,把大糞倒在裡面。葡萄上大糞,不用稀釋,就這樣把原汁大糞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夠了。

四月,澆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築成壟,就成一個池子。池裡放滿了水。葡萄園裡水氣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來是驚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組織跟別的果樹不一樣,它裡面是一根一根細小的導管。這一點,中國的古人早就發現了。《圖經》雲:"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將貨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對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澆水了。再澆,果粒就會漲破。"中空相通"卻是很準確的。澆了水,不大一會,它就從根直吸到梢,簡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澆過了水,你再回來看看吧:梢頭切斷過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種什麼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了肥,澆了水,葡萄就使勁抽條、長葉子。真快!原來是幾根根枯藤,幾天工夫,就變成青枝綠葉的一大片。

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別的果樹都不這樣。別的果樹都是刨一個"樹碗",往裡澆幾擔水就得了,沒有像它這樣的:"漫灌",整池子的喝。

噴波爾多液。從抽條長葉,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噴多少次。噴了波爾多液,太陽一晒,葡萄葉子就都變成藍的了。

葡萄抽條,絲毫不知節制,它簡直是瞎長!幾天工夫,就抽出好長的一截的新條。這樣長法還行呀,還結不結果呀?因此,過幾天就得給它打一次條。葡萄打條,也用不著什麼技巧,是個人就能幹,拿起樹剪,劈劈啪啪,把新抽出來的一截都給它鉸了就得了。一鉸,一地的長著新葉的條。

葡萄的卷鬚,在它還是野生的時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別的什麼樹木上。現在,已經有人給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點用也沒有了。卷鬚這東西最耗養分,--凡是作物,都是優先把養分輸送到頂端,因此,長出來就給它掐了,長出來就給它掐了。

葡萄的卷鬚有一點淡淡的甜味。這東西如果醃成鹹菜,大概不難吃。

五月中下旬,果樹開花了。果園,美極了。梨樹開花了,蘋果樹開花了,葡萄也開花了。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說葡萄不開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顏色淡黃微綠,不鑽進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開花期很短。很快,就結出了綠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澆水,噴藥,打條,掐須。

葡萄粒長了一點了,一顆一顆,像綠玻璃料做的紐子。硬的。

葡萄不招蟲。葡萄會生病,所以要經常噴波爾多液。但是它不像桃,桃有桃食心蟲;梨,梨有梨食心蟲。葡萄不用疏蟲果。--果園每年疏蟲果是要費很多工的。蟲果沒有用,黑黑的一個半乾的球,可是它耗養分呀!所以,要把它"疏"掉。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須、打條、噴藥,大大地澆一次水。

追一次肥。追硫銨。在原來施糞肥的溝裡撒上硫銨。然後,就把溝填平了,把硫銨封在裡面。

漢朝是不會追這次肥的,漢朝沒有硫銨。

八月,葡萄"著色"。

你別以為我這裡是把畫家的術語借用來了。不是的。這是果農的語言,他們就叫"著色"。

下過大雨,你來看看葡萄園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瑪瑙,紅的像紅寶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飽滿、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說文解字》裡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來吧,那也不夠用呀!

可是你得快來!明天,對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們要噴波爾多液了。一噴波爾多液,它們的晶瑩鮮豔全都沒有了,它們蒙上一層藍兮兮、白糊糊的東西,成了磨砂玻璃。我們不得不這樣幹。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們得保護它。

過不兩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來,把病果、癟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裡。果筐滿了,蓋上蓋,要一個棒小夥子跳上去蹦兩下、用麻筋縫的筐蓋。--新下的果子,不怕壓,它很結實,壓不壞。倒怕是裝不緊,逛裡逛當的。那,來回一晃悠,全得爛!

葡萄裝上車,走了。

去吧,葡萄,讓人們吃去吧!

九月的果園像一個生過孩子的少婦,寧靜、幸福,而慵懶。

我們還給葡萄噴一次波爾多液。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總不能這樣無情無義吧。

十月,我們有別的農活。我們要去割稻子。葡萄,你願意怎麼長,就怎麼長著吧。

十一月,葡萄下架。

把葡萄架拆下來。檢查一下,還能再用的,擱在一邊。糟朽了的,只好燒火。立柱、橫樑、小棍,分別堆垛起來。

剪葡萄條。乾脆得很,除了老條,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個大禿子。

剪下的葡萄條,挑有三個芽眼的,剪成二尺多長的一截,捆起來,放在屋裡,準備明春插條。

其餘的,連枝帶葉,都用竹笤帚掃成一堆,裝走了。

葡萄園光禿禿。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

這是個重活。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來。要埋得很厚實。外面要用鐵鍬拍平。這個活不能馬虎。都要經過驗收,才給記工。

葡萄窖,一個一個長方形的土墩墩。一行一行,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風一吹,土色發了白。

這真是一年的冬景了。熱熱鬧鬧的果園,現在什麼顏色都沒有了。眼界空闊,一覽無餘,只剩下發白的黃土。

下雪了。我們踏著碎玻璃碴似的雪,檢查葡萄窖,扛著鐵鍬。

一到冬天,要檢查幾次。不是怕別的,怕老鼠打了洞。葡萄窖裡很暖和,老鼠愛往這裡面鑽。它倒是暖和了,咱們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

標籤:獨語 詠物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