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1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我國當代作家金波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大樹的美、葉子的美,揭示了大樹和葉子的內在聯絡,透露出大樹和葉子結為一體、相互依存的道理,抒發了作者“做一片美的葉子”的思想感情,讀來琅琅上口,給人一鍾美的感受,並且獲得情操的陶冶,實在是一篇難得的好教材。無奈,生在新世紀的孩子無法感受葉子一生的偉大,呵護在父母手心裡的孩子也無法感嘆葉子默默奉獻的精神。筆者思索著,如何品讀優美的文字,感受葉子的美。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本篇課文進行了嘗試,些許有些收穫。

人最為奇妙的能力就是一旦張開想象的翅膀,便會觸及遙遠的意蘊深處,一切盡在眼前,身心俱可感受其中。陶行知也說過:“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筆者以為要讓學生感受文字所傳達的生命張力,必須融入文字之中,情境縈繞,想象為伴,必會感受到語文的精妙。

(一)詩畫寫意

以詩畫引人入境,寫意的內容變成真實的感受。課文中有著濃密枝葉的大樹,充滿著活力,油然而生的美感,這情愫是學生無法一見文字便油然而生的。筆者藉由大樹詩詞給學生一條通幽的小徑:在冰雪融化的季節裡,一幅簡單的林間水墨畫配上幾行古典大樹詩詞,大樹的那種“美”便在這寫意中凸現,便在學生的'頭腦中產生了意象。

教學過程中,筆者緊緊抓住課文內容,融合葉子的特點寫成一首五言小詩作為相應的板書:擎天一樹綠,數片葉度春。葉子成了詩化的形象,詩凝聚了葉子無私奉獻的象徵,既是概括,又是讚歎。

(二)想象抒懷

冰雪融化,大地復甦,葉子……

烈日炙烤著大地,厚實的土層漸漸裂出了縫,葉子……

刺骨的寒風割過人們的臉頰,葉子……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2

在精讀課文時,我課前讓學生觀察了班級中的一個小盆栽,這樣,在課上學習感受葉子外形美的句子時,我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大樹和葉子外形之美的句子,讓學生說說葉子美在哪,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形態各異”,體會它的意思,同時利用了小盆栽,讓學生說說盆栽中葉子一樣嗎,不同在哪,這樣從外型上直觀地感受了葉子“形態各異”的美。在體會了葉子的外形之美后,引導感悟葉子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內在之美。在這裡,我讓學生抓住重點句研讀,如:“無數片不同的葉子做著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著重感悟“生命的乳汁”,從而真正理解“奉獻”,之後還可結合“冬日飄零——迴歸大樹地下的'根”感受綠葉為大樹而生的無私奉獻精神。由此,學生對於葉子的尊敬與感激便油然而生。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3

為了讓學生身同感受,在學習本課時,課前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樹葉,看誰能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在親身實踐中,讓學生獲得屬於自己的獨特感受,同時為理解文中葉自形態各異做好鋪墊。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篇有著詩一般語言的散文,文章對樹葉的無私奉獻進行了禮讚,又由葉及人,從大樹聯想到社會,理解一個人應該怎樣面對社會,怎樣在社會上找準自己的位置,怎樣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

對於這樣一篇託物言志的美文,先引導學生欣賞遠望大樹和近觀樹葉的美,從而理解樹葉的外在美。接著又引導學生感悟樹葉的內在美,在處理這一教學環節時,應緊扣“綠葉為大樹而生。”這句話,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學生各抒己見:“春天的時候,葉子嫩綠,把大樹打扮得很漂亮。”“夏天的時候,樹葉又蔥翠又肥大,為大樹製造很多營養。”“秋天的時候,葉子變黃了,但還是回到了它的根,化作肥料,繼續為大樹做貢獻。”……在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過程中,得穿插樹葉中的葉綠素與陽光、水、二氧化碳結合製造養分的知識,並介紹的'成語“葉落歸根”,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的體會和老師的點撥相結合,感悟的文章的內涵和欣賞語言文字的美相結合,使學生和文字之間進行了很好地對話,真正具有濃濃的語文味。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4

這篇散文詩很美,含義雋永深刻,三年級的孩子理解“做一片美的葉子”的含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的課堂上,先引導學生理解葉子之美。學生找到課文中描寫葉子很美的句子以後,強調“每一片葉子都很美”,指導朗讀抓住“每一片”、“都”、“很”等詞語突出沒有不美的葉子,而且葉子美得不一般。葉子到底美在哪裡呢?“形態各異”這個詞語首先跳入眼簾。詞語的意思不難理解,“你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就是最直白的解釋。請學生結合生活中見過的樹葉,說說對“形態各異”的理解。學生說有的樹葉像手掌,有的像扇子,有的像針,有的是橢圓形,有的是……樣子各不相同。教師強調,即使同一顆樹上的葉子也是不完全相同的,這就叫“形態各異”。

理解樹葉“無私奉獻”的'精神,大多數學生都有難度。只有一位學生說出“每一片樹葉都很有愛心”。樹葉的愛心體現在哪裡呢?“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光合作用”這樣的知識,三年級的學生當然是不知道的,教師只有和盤托出了,面對一雙雙懵懂的眼睛,“啟而不發”的時候,就只能“灌輸”了。經過這樣的“灌輸”,當我把“無私奉獻”這個詞語板書在黑板上時,絕大部分學生也能心領神會了。

課文中描寫樹葉的四季變化,語言非常凝練優美,富有詩情畫意。“嫩綠”、“肥美”這些詞語的韻味,學生可能還無法領會。學生交流較多的是“變黃”、“飄零”等詞語。有一位很頑皮好動的男孩說秋天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就像一隻黃色的蝴蝶翩翩起舞。還有學生聯想到《山行》中的楓葉,聯想到冬天下雪時的情景。

總體而言,課堂上學生的表現雖然也有一些亮點,但是沉默的學生還是較多。看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是很薄弱的。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任重道遠哪!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5

原本匯入時要求學生帶樹葉並觀察的,雖時至秋日,但仍未到落英繽紛之時,如要求學生帶樹葉,必難免有學生會去採摘,這與我們倡導的綠色、環保理念顯然是相悖的。如何利用有效的資源,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達到教學之目的呢?我不由想到了前節課所學的古詩《山行》,詩曰:“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人被夕陽照耀下的霜葉深深陶醉了,由此可見,詩人對樹葉的喜愛、讚美。於是我把《做一片美的葉子》的匯入作了如下調整:課前請學生齊背《山行》,(這不僅複習了舊知,更為新授奠定了基礎)並設問:詩人為何“停車”?學生很自然地就會回答“坐愛楓林晚”。師:可見詩人是多麼喜歡這楓葉啊,(板書:葉子),這被霜打過的楓葉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的美麗、迷人(板書:美),這麼美的葉子是大自然的“傑作”(板書:的),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片這麼美的葉子呀?(將課題板書完整)生齊讀,至此,完成了揭題、激趣這一教學環節。回顧本環節的`設計,我覺得雖然流程稍長,但比較巧妙地複習了舊知,構建了新舊知識的聯絡帶,使教材的前後內容融會貫通,同時從情感目標看,實現了自然的移情,由詩人之情轉化為學生之情,由愛“楓葉”的“獨愛”,轉至愛“葉子” 的“博愛”,併產生欲做一片美的葉子的美好願望,為課文的深入學習與悟情作了有效的鋪墊。

我想:教學固然需要直觀的呈現,但如果這直觀的呈現內容是為學生所熟知的,那我們就可以化煩為簡,用語言取代之,語文既然姓“語”,我們不妨試著用我們的語言開啟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情感,放飛他們想象的翅膀……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6

金波老師的《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首文質優美、託物言志的散文詩。語言清新、自然,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認為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美、怎樣啟迪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體味文章的語言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掃清閱讀障礙,學生熟讀課文後,我請他們讀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自然段,並說出原因。有的喜歡“樹像一朵綠色的雲,從大地上升起。”——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樹的美麗、茂盛、茁壯、生命力;有的`喜歡“走進樹的時候,我發現,……你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喜歡葉子的美,喜歡葉子的形態各異;有的喜歡“無數片不同的葉子……奉獻給大樹。”——喜歡葉子的默默奉獻精神;有的喜歡“綠葉為大樹而生。……迴歸大樹地下的根。”——喜歡葉子一年四季的變化,喜歡葉子一生都為大樹服務的精神……

驀然發現,課文的後幾個自然段竟然沒什麼人問津,我就對他們說:“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最喜歡哪些語句?”“想!”問老師,他們的興致驟然高漲,回答的聲音異常響亮。我告訴他們我偏偏喜歡後幾個自然段,因為大樹是因葉子而蔥翠,葉子是因大樹才找到了自己生存的價值的,它們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一個整體。假如大樹沒有了葉子,變得光禿禿的,它還會美嗎?那麼如果葉子離開了大樹,飄落枯萎了,它還有精神嗎?學生們若有所悟地點著頭,此時再讓他們品讀七、八自然段,感覺就是不一樣。

學生質疑最多的還是“我們每個人都像葉子,……大樹站在太陽和大地之間”這個自然段,此時聯絡學生的生活來理解應該是最便捷的方法。我先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把我們的三(2)班比作一棵大樹,那我們73個同學就是73片形態各異的葉子,我們為班級取得成績,獲得榮譽,我們就是一片美的葉子。我們這棵大樹很美,我們每一片葉子也很美!為了我們的大樹,我們願不願意做一片美的葉子呢?“願意!”聽懂了的他們又興奮了起來,開始聯絡自己的小組、家、年級、學校、祖國……侃侃而談,再讀最後一部分就讀得特別自豪,特別驕傲!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7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第一單元第四課。上這節課之前,我的內心充滿了擔憂,因為文章寫的是葉子為大樹輸送營養,由此讓學生理解:我們要學習葉子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做一片美的葉子,為祖國、社會這棵大樹輸送營養。說實話,這篇文章的語句是很美,但是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難理解。我把由葉子的奉獻聯絡到自身的奉獻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節課,我以朗讀為基礎,在朗讀中融入抒情。文章的語句很美,多層次的朗讀除了語感的培養還有助於幫助理解課文。

如講到“春天葉子嫩綠,夏天葉子肥美,秋葉變黃,冬日飄零——迴歸大樹地下的根”,多美的句子呀!我先是配樂範度讀這一自然段,然後讓孩子們想象,語言描繪四季葉子的'美麗,讓他們朗讀。最後,我問:“春天、夏天,葉子都為大樹輸送營養,讓大樹茁壯成長。秋天到了,葉子黃了,它像一隻只蝴蝶從樹上落下來了。它‘迴歸大樹地下的根’,你們知道現在它們會為大樹做些什麼嗎?”葉子飄零,仍然為大樹輸送營養。我又問孩子們,”如果你是一片葉子,你們願意做哪個季節的葉子?”同學們各抒己見,我都給予肯定,講得好的進行表揚!

本節課有王老師和倪老師來聽課,課後給我提了以下幾點意見:1對於教材還要再鑽研,吃透,多蒐集教學實錄。2文中”把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還講得不到位。3講課時要注意有詳有略,突出重點。4注意教師評論語5拓展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注意,並不是一定要為班級爭光才是做一片美的葉子。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是做一片美的葉子。對於後進生,能按時完成作業也是做一片美的葉子。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8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金波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描寫了大樹的美、葉子的美,揭示了大樹和葉子的內在聯絡,透露了大樹和葉子結為一體、相互依存的道理,抒發了作者“做一片美的葉子”的思想感情。本課的核心問題是“做一片美的葉子,葉子美在哪?”課文從表面和內在兩個方面來表述:一是外在美,“樹像一朵綠色的雲”、“每一片葉子形態各異——你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二是內在美,“無數片不同的葉子做著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綠葉為大樹而生”、“冬日飄零——迴歸大樹地下的根”。“外在美”學生很容易感覺到,而“內在美”學生在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課文最後,作者表明自己的態度,“為了我們的大樹,都來做一片美的葉子吧。”這是課文的難點。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一邊講一邊思考,本文文詞優美,意蘊深遠,耐人尋味,如果濃縮一下就是一個“美”字。何不由“美”字展開,讓教學成為對“美”的解讀:大樹之美美在顏色,美在形態,綠葉之美美在形態各異,顏色嫩綠,美在其境界――為大樹奉獻了自己的乳汁。抓住重點句研讀,如:“無數片不同的葉子做著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著重感悟“生命的乳汁”,“生命”是誰的生命,明明是“樹汁”,為什麼說是乳汁?葉子會怎麼想,大樹呢?從而體會到在葉子心中樹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大樹沒有葉的乳汁便很成為一棵大樹,甚至於會死去。因為樹汁就像嬰兒的奶水一樣珍貴。這樣對“奉獻”的理解就豐滿了。學生對於葉子的尊敬與感激便油然而生。期間的感悟無須教師過多的牽引,只是點撥而已,而結合感悟的讀更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所要做的是穿針引線,推波助瀾。在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大樹,為生活的大樹奉獻時,我鋪設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葉子,那麼我們生活在哪兒,誰是我們生活的大樹呢?”

面對這個問題,孩子們並不是我想象的那麼困難,很快不少小手舉起來了。

“家庭是我們的大樹,我們生活在家庭裡。”

“學校是一棵大樹,我們是葉子。”

“地球是一棵大樹,我們人都是葉子。”

“地球那是一棵超級大樹嘍!上面的葉子有五十多億呢!”“還有什麼也可以稱得上是大樹?”我繼續鼓勵。

“祖國也是一棵大樹。”

“我們的家鄉也是一棵大樹,我們生活在家鄉的懷抱裡。”

“老師,老師,班級也是大樹。”“我知道了,我們生活的集體就是大樹。”……

“是啊,我們生活的集體,像班級、學校、家鄉、祖國,乃至整個社會,整個地球都可以稱得上是大樹。我們就是這些大樹上的一片葉子啊!可是,我們怎麼樣才算是一片美的葉子呢?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討論。”隨即,我出示了一個說話練習,讓大家自由練說——

()是一棵大樹,

我是一片()的葉子,

我要(),

讓()。

孩子們的熱情很高,這樣的一個因疑而思,從議到說的教學環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領悟了文中蘊含的哲理,還培養了學生想象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9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金波先生寫的一篇散文,在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美的同時,還揭示了二者之間的關係,啟發我們為了生活的大樹,要“做一片美的葉子”。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改變課文形式,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本篇課文以短句為主,讀起來朗朗上口。在學生達到了基本要求之後,我便以現代詩的呈現方式,讓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在關鍵句子處讓全班齊讀。這就有點類似於舞臺朗讀的形式,學生興趣盎然。

二.畫關鍵語句,體會葉子的美。文中直接描寫大樹美的'句子很好找,就在前兩自然段。描寫葉子美的語句,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找出:一處是“每一片葉子形態各異——你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一處是“春天的時候,葉子嫩綠;夏天的時候,葉子肥美;秋葉變黃;冬日飄零”。我引導學生總結出兩點——形態各異和變化多端。但是這兩處都是描述葉子的外在美,還要引導學生挖掘葉子的內在美。那怎麼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美”既要看形式又要看內涵呢?當時,我隨機舉了一個例子。我找出我們班一個品學兼優的男孩站了起來,問同學們他美不美?孩子們忍俊不禁,都點起頭並大聲高呼“美”。我又問:“假如這位同學作業不按時完成,上課說話,愛打架,同學們說他還美嗎?”孩子們連連搖頭。我趁機引導:當我們說一個人美的時候,不僅要看外在的,更要注重——。孩子們答出“內在美”。我又說“樹葉也是一樣,金波爺爺不僅讚歎了它的外在美,還歌頌了它的內在美,你們能夠找到相關句子嗎?孩子們趕緊投入到了閱讀和尋找的過程之中。這樣就順利的分析了葉子的內在美和外在美。

三.尋找葉子和大樹之間的關係,聯絡實際談感悟。“綠葉為大樹而生。”“大樹把無數的葉子結為一個整體。”“無數的葉子在樹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句子來感悟大樹和葉子的相依相存。再讓學生舉例說明,現實生活中,如果把我們比作一片葉子,那哪些事物可以比作大樹呢?孩子們說了很多,有班級、學校、家庭、學習興趣小組等,後來又類比到環衛工人和環境的關係、家庭和社會的關係、騎車和道路暢通的關係等。最後我總結道:只要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那這棵生活的大樹將會變得很美很美。

我覺得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以層層遞進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索。這種“質疑——解疑——釋疑”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過程。從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們既收穫了不斷挑戰自我的喜悅,同時也有疑惑不解的緊張。但如何指導學生讀出課文那種特有的意境美,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10

本文描寫了大樹的美、葉子的美,揭示了大樹和葉子的內在聯絡,透露了大樹和葉子結為一體、相互依存的道理,抒發了作者“做一片美的葉子”的思想感情,讀來琅琅上口,給人一種美的感受,並且獲得情操的陶冶,實在是一篇難得的好教材。

在學習本文過程中,怎樣緊緊扣住“美”來具體理解呢?怎樣涵詠其中,反覆體味,從而獲得理性昇華呢?我們以為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一是設色敷彩、描形繪態的色態美

俄羅斯藝術大師列賓曾經指出:色彩就是思想。本文作者在描繪“美的葉子”的時候,以“綠色”作為貫串全篇的基調,因為綠色是生命的顏色,十分鮮活,充滿生機,使人頓生喜悅之感。你看,大樹“像一朵綠色的雲,從大地上升起”,這形象的比喻,多麼貼切;這生命的色彩,多麼耀眼,而綠雲升起又多麼輕盈可愛!

大樹的枝頭,葉片叢生,每一片葉子都形態各異,顯示了自然界的生物姿態飄逸,各式各樣,絕不雷同,否則哪來的豐富多彩!自然,“美的葉子”儘管以綠色為主調,但是也並非純粹單一,如同萬物都在運動變化一樣,這美的葉子的“美”就美在隨著季節的交替更迭而不斷變異,它春天“嫩綠”,夏天“肥美”,秋天“變黃”,冬天“飄零”,固然順應了自然規律,但它春萌生,夏旺盛,秋枯萎,冬終結,醞釀著又一個生命的週期,真是生生不息啊!這是內蘊的“美”的質素。

應該說,作者抓住“美的葉子”設色敷彩,描形繪態,讓讀者的美感油然而生,可以說是匠心獨運,頗見功力的。

二是突出功用、揭示聯絡的哲理美

本文以“做一片美的葉子”為題,描寫“美的葉子”不是孤立的、遊離的,而是將其與大樹、太陽、土地有機交融起來,使它的“美”折射出哲理的光輝,令讀者尋繹難盡:

“綠葉為大樹而生。”它接受陽光的照射,進行光合作用,釀造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使大樹茁壯、蔥翠地成長。同時,“美的葉子”在春、夏、秋、冬展現了不同的風采,然而葉落歸根,直到生命的終結還要化為護樹肥料,融進肥沃的土壤,使大樹來年萌發更加繁茂的枝葉,挺立於大地之上,這是多麼可貴的奉獻精神啊!

另一方面,這“美的葉子”裝點大樹,奉獻乳汁,最後化為護樹的養料,但它一點也沒有居功自傲,更沒有一星點兒炫耀自我的意味兒,而是自覺地讓大樹把它們“結為一個整體”,在大樹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為它們知道,如果沒有大樹,這“美的葉子”就會無所依附啊!應該說,這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謙遜自處的精神……

“美的葉子”對於大樹來說,貢獻殊多,功不可沒,但它依存於大樹,發揮著自己的作用,一旦離開大樹,它就失去生存發展的餘地了,這裡邊蘊含著多麼深刻的哲理,多麼發人深思,令人警醒啊!

三是由物及人、生髮聯想的情意美

美的葉子、美的大樹,美在哪裡?就美在互相支援,共同發展,煥發出無窮無盡的生命力,這如同人類社會一樣,生活之樹為什麼能夠常盛不衰?就因為我們每人都像葉子,為生活的大樹輸送營養,促成了生活之樹蒸蒸日上,茁壯成長!因此,作者以“做一片美的葉子”為題,以“為了我們的樹,做一片美的葉子吧”收篇,顯然是由物及人、生髮聯想,飽含著美好的濃情深意:

“做一片美的葉子”,就要像美的葉子一樣,為人類社會的生活之樹作出奉獻;

“做一片美的葉子”,就要像美的葉子一樣,在人類社會生活之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融人人類社會的大家庭中;

“做一片美的葉子”,就要像美的葉子一樣,永遠進取,為生活之樹添色加彩,讓我們的社會生機蓬勃地健康發展……

願生活之樹常青,美的葉子更美!

課文的作者金波,在談到自己創作的這篇文章時說,樹是最富於犧牲精神的。它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了人類,毫無怨言。我自己寫的時候,從外表看,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跟葉子相比,有很多相同之處,這棵樹是個象徵。可以是祖國、可以是集體,我覺得這篇文章倒不是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從奉獻來說,是人就應該有奉獻精神,就像樹一樣。作者,為我們揭示了這篇文章的主題:奉獻。

這片課文的核心問題,是做一片美的葉子。葉子沒在哪裡?一是每片葉子都很美,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說明它形態各異;二是每片葉子都做著相同的工作,說明它樂於奉獻,三是葉子飄零,迴歸大樹低下的根,他們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鞠躬盡瘁。形態各異是它的外在美,後兩點是它的內在美。這是一種豐富的統一。最後,作者表明自己的態度,為了我們的大樹,都來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教學時,從抓課題入手,提出一個問題:葉子美在哪裡?學生讀課文,找出關鍵詞句(形態各異、奉獻、自己的位置),引導學生體會文字背後的意思。學生通過閱讀,知道葉子美在外表,更是美在心靈,從而體會到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最後響應作者的號召,為了我們的社會、為了我們的生活,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11

《做一片美的葉子》課文說的是樹葉與樹的關係,樹葉對樹的無私奉獻才有了樹的茂盛與美麗。讓我們都做一片美的葉子,讓我們生活的大樹變得更美。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一邊講一邊思考,本文文詞優美,意蘊深遠,耐人尋味,如果濃縮一下就是一個“美”字。何不由“美”字展開,讓教學成為對“美”的解讀:大樹之美美在顏色,美在形態,綠葉之美美在形態各異,顏色嫩綠,美在其境界――為大樹奉獻了自己的乳汁。抓住重點句研讀,如:“無數片不同的葉子做著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著重感悟“生命的乳汁”,“生命”是誰的生命,明明是“樹汁”,為什麼說是乳汁?葉子會怎麼想,大樹呢?從而體會到在葉子心中樹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大樹沒有葉的乳汁便很成為一棵大樹,甚至於會死去。為樹汁就像嬰兒的奶水一樣珍貴。這樣對“奉獻”的理解就豐滿了。學生對於葉子的尊敬與感激便油然而生。期間的感悟無須教師過多的'牽引,只是點撥而已,而結合感悟的讀更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所要做的是穿針引線,推波助瀾。在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大樹,為生活的大樹奉獻時,我做了這樣的引導:如果這棵大樹是地球,你會為他做什麼?如果這棵大樹是我們的家,你會為他做什麼?如果這棵大樹是我們的班級,你會為他做什麼?如果這棵大樹是我們的社會,你會為他做什麼?將學生思路拓開,讓學生選擇一個角度去思考,會比我蒼白的說教更有意義。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12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作者是著名的兒童作家金波,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把學生看作心上的朋友,這樣,教學過程就能成為師生間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湧。

1.親歷實踐。當學生“零距離”觸控、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性格特徵等個人因素,都會影響乃至制約他對文字的解讀並打上鮮明的個性印記。

2.個性放飛。“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一種個性化活動,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齊劃一的。

3.情感碰撞。在教學中,學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寫出了大樹的`美和葉子的美,大樹因葉子而茁壯、蔥翠,葉子因大樹而美麗。但由物及人中,學生的理解產生了困難。我們每個人都像葉子,那生活的大樹是什麼呢?由此引導學生,大樹把無數的葉子結為了一個整體,那什麼將我們結為了一個整體?班級、學校、國家、地球、社會……各種答案由學生口中說出。我注意引導學生說一說從古至今無數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大禹、劉胡蘭、愛迪生……他們就是一片片美麗的葉子。那麼我們該為班級、學校、社會做些什麼呢?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出發,說出了為班級打掃、好好學習、不隨地吐痰、不打架、積極為班級做事等答案,這時順勢而導總結文章:是啊,這樣就能成為一片美的葉子,為了我們的大樹,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我想:閱讀也是文字與讀者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構、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字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語文所帶給他們的快意!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13

這是一篇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與內在之美,再由物及人,啟迪人們要學習葉子那種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精神。

當我在讀教材的時候,就被文章的優美的語言所吸引,讀後很喜歡這篇課文。不過拿著這篇課文給三年級的孩子學習,要想領悟其文字的內涵,還確實是一件難事。

因此,通過研讀教參,力爭使這篇文章講得簡潔、易懂,我根據文章清晰的段落,分成了三部分進行講解。第一部分:寫的是大樹之美。這種大樹之美學生都能從文中找出來。第二部分:著重寫葉子之美。葉子不僅有它的外形之美,更有它的內在美,如何幫助學生理解葉子的內在之美是關鍵。因此,文中的第三部分就是由物及人,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大樹與葉子之間的關係,體會“做一片美的葉子”的內在含義。教學離不開文字,通過以往的經驗,我從問題走向文字,讓孩子們在書中找出“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地”、“為生活的大樹輸送著營養,讓它茁壯、蔥翠。”等句子,以前後聯絡的正規化,讓孩子體會為大樹輸送著“生命的乳汁”,葉子的一生都在無私奉獻。通過朗讀,體會句子帶給我們的含義,最後再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這就是一種內在的美,並且告訴學生內在美比外在美更加重要,也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學生對於葉子的尊敬與感激也便油然而生。

所以,我想,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意義的。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14

這是一篇美文,不論是從文章的情境或是物境而言,都很適合學生朗讀。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思考一下“遠遠望去,為什麼說那棵大樹很美麗呀?”讓學生自己品味、自己找出文中是如何寫這棵美麗的大樹的;其次再讓學生說說作者走近大樹所看到的景物,讓學生明白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藉此讓學生明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教學中有個教學重點,即讓學生了解破折號的作用——解釋說明的作用。在由遠及近描繪景物之後,作者概括的.寫出了葉子一年四季的變化,而且寫得很美,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嫩綠、肥美、飄零這幾個詞,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藉此不僅落實了教學重點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與想像能力。但是,學生就是不能理解“葉”與“人”;“樹”與“社會”這樣隱晦的含義。無論你怎樣啟發,都是啟而不發!最後,教得我心灰意冷。理解課文思想為什麼這麼難?如何使學生有興趣瞭解課文的內涵?我深深陷入沉思,可是一無所獲。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15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作者是著名的兒童作家金波,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把學生看作心上的朋友,這樣,教學過程就能成為師生間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湧。

1.親歷實踐。當學生“零距離”觸控、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性格特徵等個人因素,都會影響乃至制約他對文字的解讀並打上鮮明的個性印記。

2.個性放飛。“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一種個性化活動,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齊劃一的。

3.情感碰撞。在教學中,學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寫出了大樹的美和葉子的美,大樹因葉子而茁壯、蔥翠,葉子因大樹而美麗。但由物及人中,學生的理解產生了困難。我們每個人都像葉子,那生活的大

樹是什麼呢?由此引導學生,大樹把無數的葉子結為了一個整體,那什麼將我們結為了一個整體?班級、學校、國家、地球、社會……各種答案由學生口中說出。我注意引導學生說一說從古至今無數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大禹、劉胡蘭、愛迪生……他們就是一片片美麗的葉子。那麼我們該為班級、學校、社會做些什麼呢?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出發,說出了為班級打掃、好好學習、不隨地吐痰、不打架、積極為班級做事等答案,這時順勢而導總結文章:是啊,這樣就能成為一片美的葉子,為了我們的大樹,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我想:閱讀也是文字與讀者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構、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字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語文所帶給他們的快意!

標籤:反思 教學 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