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1

《做一個生態瓶》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中的第6課。怎樣開展這課的教學活動?結合我們正在進行的《親歷過程,落實國小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科研課題,我是這樣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

一、結合單元主題,找準教學研究點。《生物與環境》單元是引導學生們進一步研究生物與環境(包括生物環境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的關係。學生在探索生物與環境關係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他們對生物的已有認識,形成對生物的積極態度,並瞭解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通過第5課的學習,他們已經認識到生物之間是互為生長環境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第6課《做一個生態瓶》是前一課的繼續,學生已經瞭解了一些生物與生物之間存在的食物關係,在這一課中,學生將通過簡單的方案設計來研究生態群落。做生態瓶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意義的活動。學生將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給生物營造一個“家”。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家”可能適於生物生活,有的可能不行,這時“家”中的一些生物就會出現一些不適的表現,最後可能會影響到整個生物群落的生存。讓學生從這個活動中會體會到,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為此,我對本課教學活動確立了三個教學研究點:

1、怎樣讓學生真正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

2、怎樣讓學生會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3、怎樣讓學生親自做一個生態瓶?

二、創設逼真情境,理解“生態系統”。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真正內涵,是本課的難點。也是幫助學生在後面設計生態瓶方案做鋪墊的,這是不能忽視的。於是,我在課前對於這一環節的教學做了精心的預設,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匯入:大螢幕上映出波光粼粼的池塘,讓學生討論池塘中的生物關係。為了幫助學生討論,我在螢幕“池塘”上方按順序出現以下問題:

1、池塘裡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裡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

4、動物為植物的生長做了哪些貢獻?

5、還可以在池塘裡找到哪些非生物?它們對生物有什麼作用?

在第一個班教學時,學生思維不夠活躍,能說出的水生生物名稱很少。因為學生只關注了池塘水面的植物,對水中的動物說出的較少。為了生動形象,課後馬上做出補救,在網上去收索了一些水生動物,先在水下“躲藏”一些魚類,蝦,軟條類如田螺河蚌,水鳥類如鴨,水生昆蟲等。在第二個班上課時,先讓學生交流第一個問題後,再點選滑鼠,讓這些水生動物馬上逐一浮出水面。激發了學生興趣,誘發了聯想,交流活動熱烈而充分。水到渠成時再告訴學生:池塘裡的這些植物為動物提供了氧氣,玩耍休息的場所,動物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這些生物與非生物之間也存在著各種依賴關係,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態系統。我們今天就來模擬自然界的生態系統,做一個生態瓶。

三、探究方案設計,突破教學重點。設計製作生態瓶的方案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設計生態瓶建造方案時,我在第一個班教學時,一開始就叫寫方案,結果導致學生在設計時不知道如何下手,時間給白白浪費了,效果卻不好。晚上回到家裡,反思了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從學生實際出發,調整導學思路。在第二個班教學這個環節時,先討論做一個生態瓶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比如準備用哪些材料?哪些生物來生活?方法與步驟?生態瓶模型圖等。接著,讓學生觀看“做一個生態瓶”的視訊,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聽覺、視覺的刺激,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加深了學生對設計方案的理解。當學生看完視訊後,知道了做生態瓶所需材料,製作方法與步驟,再進行方案設計,就容易多了,然後再請幾位學生彙報方案,進行傾聽交流。教師進行引導和小結。

四、分享同伴作品,建造自己的生態瓶。設計好了生態瓶的建造方案,就可以準備材料,按照設計方案做一個生態瓶了。但基於城市學生條件,在課堂完成生態瓶的製作是不夠現實的,因為需要提前準備很多相關材料,還需要製作工具。我在這個環節安排學生從螢幕上分享其他學校學生做的生態瓶作品,模仿借鑑,學生看後知道了該怎樣做一個生態瓶了,思考自己回家做一個什麼樣的生態瓶。孩子們回到家,在家長的支援下,做出了各種各樣的生態瓶。兩個月過去了,魚兒還在生態瓶裡快樂地活著。

生態瓶製作好了,讓學生觀察他們的生態瓶,然後讓他們討論,生態瓶放置在何處?如何去觀察、觀察些什麼?還要告訴學生,要每天注意觀察生態瓶裡發生的變化,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記錄單上。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2

《做一個生態瓶》是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的第六課,同學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已經開始接觸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瞭解了生物之間互相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本課是進一步引導同學研究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做一個生態瓶》是這一單元裡同學最感興趣的一課。為了把這節課上好,課前我為每個組準備了一個能裝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條小魚等,儘管資料準備的不像書本那麼豐富,可看到小朋友們那股學習的快樂的勁兒,我很知足了。

這節課我是講了5遍,可每講一遍給我的感受卻不同。反思一下自身的這節課,我覺得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課前匯入的時間還是有些長,原計劃8分鐘完成,結果用了10分鐘,小朋友們在探究生物與非生物間的關係時,缺乏一些引導,沒有真正讓同學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導致了後面設計實驗方案花了一些時間,沒有起到一定的效果。其實在探究生物與非生物的關係時,完全可以讓同學通過問題深入研究,比方可以讓同學考慮“魚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水草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考慮,同學很自然地就明確了生態系統的真正內涵。

2.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地調動同學的學習氛圍,導致了課堂的後半區域性同學們學的不積極,顯得有些亂,終究他們是第一次到科學實驗室上課,難免不適應,顯得有些興奮。當然也與我的教學組織有關,比方小組在設計建造方案和製作生態瓶時,完全可以放開,讓同學通過競賽的形式,從而提高同學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3.在設計生態瓶建造方案時,沒有和時給同學展示老師提供的資料,結果導致同學在設計時不知道如何下手,時間給白白浪費了,效果卻不好,這是我今後對實驗教學必需要注意的問題。

4.在對做好的生態瓶評價時,我忽視了評價的`規範,只是讓同學展示一下自身的生態瓶,其實各小組做的生態瓶都差不多,這樣評價一點價值也沒有,反而還浪費了一些時間。其實在評價的時候,完全可以讓他們拿著自身的生態瓶,說一說自身的製作過程,談談自身的想法和感受,這也是對他們這節課的總結,能很好地在小朋友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收穫了不少,讓我對今後的實驗課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明確了上好一節科學課的基本模式,同時我也在考慮一個問題:怎樣在實驗室上好科學課?我想這將是我們所有科學老師今後都要考慮的問題,值得探究。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我想我們的科學課將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3

《做一個生態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的第六課,學生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已經開始接觸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瞭解了生物之間互相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本課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研究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做一個生態瓶》是這一單元裡學生最感興趣的一課。為了把這節課上好,課前我為每個組準備了一個能裝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條小魚等,儘管材料準備的不像書本那麼豐富,可看到孩子們那股學習的快樂的勁兒,我很知足了。

這節課我是講了5遍,可每講一遍給我的感受卻不同。反思一下自己的這節課,我覺得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課前匯入的時間還是有些長,原計劃8分鐘完成,結果用了10分鐘,孩子們在探究生物與非生物間的關係時,缺乏一些引導,沒有真正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導致了後面設計實驗方案花了一些時間,沒有起到一定的效果。其實在探究生物與非生物的關係時,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問題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讓學生思考“魚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水草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很自然地就明確了生態系統的真正內涵。

2。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導致了課堂的後半部分學生們學的不積極,顯得有些亂,畢竟他們是第一次到科學實驗室上課,難免不適應,顯得有些興奮。當然也與我的教學組織有關,比如小組在設計建造方案和製作生態瓶時,完全可以放開,讓學生通過競賽的形式,從而提高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3。在設計生態瓶建造方案時,沒有及時給學生展示老師提供的材料,結果導致學生在設計時不知道如何下手,時間給白白浪費了,效果卻不好,這是我今後對實驗教學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4。在對做好的生態瓶評價時,我忽視了評價的標準,只是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態瓶,其實各小組做的生態瓶都差不多,這樣評價一點價值也沒有,反而還浪費了一些時間。其實在評價的時候,完全可以讓他們拿著自己的生態瓶,說一說自己的製作過程,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也是對他們這節課的.總結,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收穫了不少,讓我對今後的實驗課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明確了上好一節科學課的基本模式,同時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在實驗室上好科學課?我想這將是我們所有科學老師今後都要思考的問題,值得探究。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我想我們的科學課將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4

《做一個生態瓶》是這一單元裡學生最感興趣的一課。為了把這節課上好,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和同事一起去找水草和小動物,在尋找未果的情況下,又親自到花鳥市場去買了水草和金魚,還特意準備了一袋洗乾淨了的沙子。上課時孩子們自己也準備了一些材料,有的帶了小魚和泥鰍,有的帶了烏龜,還有的撈了很多浮萍。雖然準備的材料不像書上說的那麼豐富,但是看到孩子們興奮的表情,我還是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沒有白費。

反思一下自己的這節課,我覺得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在時間分配上還是有一些不合理,匯入的時間比較長,出示池塘生態系統後,在孩子們探究生物與非生物間的關係時,缺乏一些引導,沒有真正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重難點沒有突破,導致了後面設計實驗方案花了一些時間,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在探究生物與非生物的關係時,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問題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讓學生思考“魚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水草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很自然地就明確了生態系統的真正內涵。

2、在備課方面,“備學生”還做得不夠。比如有的學生在課前就已經把生態瓶做好了,而且做得非常棒。這樣的小組有好幾個,這樣就導致在後面的製作過程中,這部分學生無事可做。生態瓶做好後,再要他們來討論設計方案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學生也失去了討論的興趣。如果在課前我瞭解了學生的狀況,在做生態瓶時我就會請那些做好了的同學上臺介紹一下自己的經驗,再讓其他同學提出意見。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從而進行改進。這樣既能體現他們組的.價值,又讓他們有事可做,教學效果會更好一些。

3、在對做好的生態瓶評價時,我只是讓學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生態瓶,並沒有做過多的講評。其實各小組做的生態瓶都差不多,這樣評價一點價值也沒有,反而還浪費了一些時間。其實在評價的時候,完全可以讓他們拿著自己的生態瓶,說一說自己的製作過程,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也是對他們這節課的總結,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收穫了不少,讓我對今後的實驗教學有了更深刻得認識。我想任何一節課只有在教師的潛心研究和精心打磨下才能使教學環節精細化,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5

《做一個生態瓶》是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的第六課,學生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已經開始接觸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瞭解了生物之間互相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本課將進一步引導學生研究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一)準備材料很感興趣

《做一個生態瓶》是這一單元裡學生最感興趣的一課。我佈置了學生去找一個可樂瓶、一些水草、一些卵石、再去捉一些鯽魚、金魚或蝌蚪、龍蝦、螺螄等。我為四大組的學生提供了6個網兜。對學生強調了一些安全問題。要到農田旁邊的溝渠中去捉一些水生小動物。上午佈置以後,中飯吃完,我就帶領學生去抓水生小動物了。共捉了有20多條的小鯽魚,有5-6只小龍蝦,還有大量的水草。也有一部分學生是買來了金魚、卵石等。這樣的區別是這些學生失去了一次仔細觀察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生長情況的機會。學生的安全問題使我很擔心。因為佈置這個任務帶來任何一點差錯都會給學校造成什麼不必要的麻煩。(希望科學課上級主管部門要重視這個問題。)不然老師不敢佈置這些是必須的卻又有一定安全隱患的活動。對上好科學課有很大的阻力。

(二)生態瓶生物很和諧

把抓來的鯽魚放幾條進去,又放了幾個螺螄和小龍蝦。這樣一個生態瓶基本完成了。生態瓶做好以後,上課有了參考物,小鯽魚遊得很歡暢,螺螄也爬得很安逸,那小龍蝦更不用說了。這些小生命不知能夠存活多久我可心裡沒有太多的底。開始我擔心學生找不到水生動植物,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學生不僅找來了鯽魚、龍蝦,還找來了烏龜。有的.組找來了很多的蝌蚪。經過學生製作以後,發現有的組還很有經驗。不但在下面鋪了沙子、泥土,還把水草固定在下面。這樣,水草就可以成活了。水中的微生物也不用愁,因為有很多學生從小河小溝中找來了大量的水草,夠小魚們吃的了。

(三)課後的深化與拓展

建造生態瓶就是要模擬自然界中的生態系統建立一個微型的生態系統,雖然與真正的生態瓶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這樣做已經讓學生感受了生物與非生物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關係。全封閉型的生態瓶製作,因為很多學生通過查資料真正的生態瓶是要全封閉的,有的學生還對製作全封閉型的生態瓶感興趣。我就在課外與學生製作了全封閉型的生態,還選擇了一個研究的課題,就是比較開放型的生態瓶與封閉型的生態瓶生物存活時間的研究。

對老師來說,做一個投入型的教師最要緊。但是,同樣一節課,投入與不投入區別很大。如果投入了,還要冒學生安全問題的風險,這是很多科學教師面臨的問題。我可以這樣說,很多科學教師不敢讓學生去捉魚和蝦等水生小動物。他們怕萬一出了什麼事故,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影響自己的一生的名譽。科學課,關鍵是讓學生以教材為依託,培養學生研究的能力。學生對生態瓶感興趣了,能夠堅持觀察研究生態瓶了,我認為這個課的目標基本達到了。至於生物存活時間的長短,生態瓶的好壞,這是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

我想研究的課題來源於實際教學過程,學生對封閉型生態瓶內生物存活時間的研究,就是學生在研究開放型生態瓶的基礎上,他們自然而然想到的。而教師的作用就在於讓學生有機會去研究這樣的課題。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6

《做一個生態瓶》是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的第六課,同學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已經開始接觸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瞭解了生物之間互相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本課將進一步引導同學研究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一)準備資料很感興趣

《做一個生態瓶》是這一單元裡同學最感興趣的一課。我安排了同學去找一個可樂瓶、一些水草、一些卵石、再去捉一些鯽魚、金魚或蝌蚪、龍蝦、螺螄等。我為四大組的同學提供了6個網兜。對同學強調了一些平安問題。要到農田旁邊的溝渠中去捉一些水生小動物。上午安排以後,中飯吃完,我就帶領同學去抓水生小動物了。共捉了有20多條的小鯽魚,有5-6只小龍蝦,還有大量的水草。也有一區域性同學是買來了金魚、卵石等。這樣的區別是這些同學失去了一次仔細觀察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生長情況的機會。同學的平安問題使我很擔心。因為安排這個任務帶來任何一點過失都會給學校造成什麼不必要的麻煩。(希望科學課上級主管部門要重視這個問題。)不然老師不敢安排這些是必需的卻又有一定平安隱患的活動。對上好科學課有很大的阻力。

(二)生態瓶生物很和諧

把抓來的鯽魚放幾條進去,又放了幾個螺螄和小龍蝦。這樣一個生態瓶基本完成了。生態瓶做好以後,上課有了參考物,小鯽魚遊得很歡暢,螺螄也爬得很閒適,那小龍蝦更不用說了。這些小生命不知能夠存活多久我可心裡沒有太多的底。開始我擔心同學找不到水生動植物,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同學不只找來了鯽魚、龍蝦,還找來了烏龜。有的組找來了很多的蝌蚪。經過同學製作以後,發現有的組還很有經驗。不但在下面鋪了沙子、泥土,還把水草固定在下面。這樣,水草就可以成活了。水中的微生物也不用愁,因為有很多同學從小河小溝中找來了大量的水草,夠小魚們吃的了。

(三)課後的深化與拓展

建造生態瓶就是要模擬自然界中的生態系統建立一個微型的生態系統,雖然與真正的生態瓶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這樣做已經讓同學感受了生物與非生物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關係。全封閉型的生態瓶製作,因為很多同學通過查資料真正的生態瓶是要全封閉的,有的同學還對製作全封閉型的生態瓶感興趣。我就在課外與同學製作了全封閉型的生態,還選擇了一個研究的課題,就是比較開放型的生態瓶與封閉型的生態瓶生物存活時間的研究。

對老師來說,做一個投入型的教師最要緊。但是,同樣一節課,投入與不投入區別很大。假如投入了,還要冒同學平安問題的風險,這是很多科學教師面臨的'問題。我可以這樣說,很多科學教師不敢讓同學去捉魚和蝦等水生小動物。他們怕萬一出了什麼事故,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影響自身的一生的名譽。科學課,關鍵是讓同學以教材為依託,培養同學研究的能力。同學對生態瓶感興趣了,能夠堅持觀察研究生態瓶了,我認為這個課的目標基本達到了。至於生物存活時間的長短,生態瓶的好壞,這是在同學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

我想研究的課題來源於實際教學過程,同學對封閉型生態瓶內生物存活時間的研究,就是同學在研究開放型生態瓶的基礎上,他們自然而然想到的。而教師的作用就在於讓同學有機會去研究這樣的課題。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7

《做一個生態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的第六課,學生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已經開始接觸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瞭解了生物之間互相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本課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研究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做一個生態瓶》是這一單元裡學生最感興趣的一課。為了把這節課上好,課前我為每個組準備了一個能裝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條小魚等,儘管材料準備的不像書本那麼豐富,可看到孩子們那股學習的快樂的勁兒,我很知足了。

這節課我是講了5遍,可每講一遍給我的感受卻不同。反思一下自己的.這節課,我覺得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課前匯入的時間還是有些長,原計劃8分鐘完成,結果用了10分鐘,孩子們在探究生物與非生物間的關係時,缺乏一些引導,沒有真正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導致了後面設計實驗方案花了一些時間,沒有起到一定的效果。其實在探究生物與非生物的關係時,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問題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讓學生思考“魚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水草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很自然地就明確了生態系統的真正內涵。

2.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導致了課堂的後半部分學生們學的不積極,顯得有些亂,畢竟他們是第一次到科學實驗室上課,難免不適應,顯得有些興奮。當然也與我的教學組織有關,比如小組在設計建造方案和製作生態瓶時,完全可以放開,讓學生通過競賽的形式,從而提高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3.在設計生態瓶建造方案時,沒有及時給學生展示老師提供的材料,結果導致學生在設計時不知道如何下手,時間給白白浪費了,效果卻不好,這是我今後對實驗教學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4.在對做好的生態瓶評價時,我忽視了評價的標準,只是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態瓶,其實各小組做的生態瓶都差不多,這樣評價一點價值也沒有,反而還浪費了一些時間。其實在評價的時候,完全可以讓他們拿著自己的生態瓶,說一說自己的製作過程,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也是對他們這節課的總結,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收穫了不少,讓我對今後的實驗課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明確了上好一節科學課的基本模式,同時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在實驗室上好科學課?我想這將是我們所有科學老師今後都要思考的問題,值得探究。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我想我們的科學課將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8

在學習《做一個生態瓶》一課中,主要是讓學生探究池塘中生態系統裡的水生植物利用水、光、養分等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供水生動物呼吸之用。此前,學生對這些內容比較熟悉,也知道水生動物的排洩物為水生植物提供了肥料。為此,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尊重孩子們的想法,讓他們自由探究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做出合理的取捨,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在設計生態瓶上。《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

反思一下自己的這節課,我覺得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課前匯入的時間還是有些長,原計劃6分鐘完成,結果用了9分鐘,主要是在“探究生物與非生物的關係”上浪費了一些時間,其實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魚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水草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水草的生存需要哪些條件”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很自然地就明確了生態系統的'真正內涵。

2、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完全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氛圍,導致了課堂的後半部分學生們學的不積極,顯得有些亂。比如,小組在設計製作生態瓶的方案時,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競賽的形式展開,從而提高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3、在對做好的生態瓶評價時,我忽視了評價的標準,只是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態瓶,其實各小組做的生態瓶都差不多,這樣評價一點價值也沒有,反而還浪費了一些時間。我覺得:在評價的時候,完全可以讓他們拿著自己的生態瓶,說一說自己的製作過程,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課堂上,由於時間比較緊,因此導致提出問題後,沒有給所有學生足夠的思考、討論的空間,沒有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小組的想法,僅僅是把發言權交給了思維活躍的學生,這種“搶答”的方式,我覺得不利於大多數學生的發展,今後要努力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