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動手做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動手做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動手做教學反思

動手做教學反思1

《動手做》這節內容是讓學生認識圖形的高,並會利用數學用具畫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來完成,主要採用折、剪、拼、畫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探索、觀察的活動中認識圖形的高,並能獨立完成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

教材出示平行四邊形的木板,鋸一個最大的長方形木板,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前面學習過的割補法,完全明白了“剪”和“拼”的辦法,但是讓學生說出剪的過程中是怎樣想的?說出理由有一定困難?但是可以通過藉助長方形的特點,讓學生明白角應該是直角,重點理解:垂直。學生在經歷了高的產生過程,對高的感知深刻許多。接著讓學生在圖形中辨認高,並同桌互相說一說,誰是誰的高,讓學生明白高與底的對應關係。

在畫高的過程中,學生對於銳角三角形,畫單獨的一條高還比較容易地就畫出來了,但是要求學生畫三條高,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學困生。如果當一個三角形或者平行四邊形,把位置稍微旋轉一定的角度,學生無論從認知方面還是從表象都不能很好的去畫出相對應的高,或者說畫出的高不是很標準。課堂上,當學生獨立畫圖形的時候,我巡視發現:有的`學生在做圖時沒有明確的方法,或者合理靈活的使用作圖工具,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沒有標上直角符號,個別學生明白要畫直角,但是不會畫,仍然打了直角符號,但卻不是直角,還有在頂點處畫上直角符號的孩子,種種現象說明學生對畫高掌握很不理想。

我一直在思索:國小生,甚至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差,特別是空間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在這過程中,需要老師從概念上入手,方法是著力點,明白畫高的步驟,還應該建立學生對圖形的空間認識。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實際教學中,我大膽鼓勵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儘量多的嘗試失敗與成功。

今天下午我發現有兩個學生一直對於畫高不理解,我通過很多種方法:有課堂上的演示,有優生的輔導,有自主反思,結果效果都不是很好。然後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沒有想到真的是疑問三不知,看來學生是真的對高沒有建立模型。這個時候我想到了:方法,步驟。我讓學生從正面面對的那條底邊入手,利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邊和底邊對齊,然後平移至頂點,畫出頂點到底邊的垂線(即高);直角三角板不動,將三角形作業紙移動,直到另外一條底邊正對,這是按照剛剛的方法繼續畫出高;同理畫出第三條高。通過這幾個步驟,學生終於能完全正確畫出三角形的高。

動手做教學反思2

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於創造’。《動手做做看》是本單元的首篇課文。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郎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為什麼。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並明白了科學家郎志萬的真正目的。

我講的是 第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我會寫”九個生字,並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為了突破重、難點,教學過程中,我設定瞭如下四個問題: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科學家郎志萬提出的一個奇怪的問題是什麼?

(3)小朋友對他提出的問題有什麼反應?

(4)伊琳娜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結果怎樣?因為課後讓學生預習了課文,課堂上,我採用教師範讀課文的'形式,要求學生認真聽,邊聽邊在課文中找出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在尋找答案的同時,穿插學習了生字,這樣有機地把課文與生字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聯絡起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思維主要憑藉具體形象的材料進行,分析,

推理等抽象思維較差,為了讓孩子們真正明白:科學家的話,也都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我緊緊抓住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精心設定了三個小實驗。實驗一:往盛滿水的玻璃杯裡放入一石塊,讓學生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取出石塊,觀察水位有何變化?實驗二:往盛滿水的玻璃杯裡放入一木塊,學生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取出木塊,觀察水位有何變化?實驗三:往盛滿水的玻璃杯裡放入一條金魚,學生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取出金魚,觀察水位又有何變化?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們目不轉睛的盯著我的一舉一動,生怕自己漏看了任何一個步驟。

通過實驗,學生明白了動手做做看的道理,同時,對課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金魚太小,實驗效果不及前兩個實驗效果明顯,其次,學生沒能親手做做這個實驗。同時,由於課堂時間有限,知識容量較大,沒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朗讀課文。

在有限的40分鐘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全部完成,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還不夠精煉,以後,我會更加註重這方面,讓自己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動手做教學反思3

我在設計本課時,按照遞進的層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說一說”“猜一猜”“疊一疊”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圖形的分解與組合過程、從設想到實際創作的過程、由個人創作到觀賞以及描述他人作品的過程、由拼組平面圖形到摺疊立體圖形的過程,使他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教學過程中的各環節過渡,我採用激發興趣、啟發誘導、懸念引領等方式,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創新思維。

問題:本節課中有些地方給學生的思維空間不足。如:“拼一拼”這一環節,為了便於展示和欣賞,我事先為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張16開白紙,並且在教室裡拉上線繩,要求學生先拼好一幅圖,再粘到白紙上,最後用彩筆裝扮好,掛在繩子上。可是在課堂中我發現這“粘——畫——掛”的過程縮小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因為把拼好的`圖案粘在白紙上掛起來,使還想拼一拼的學生沒有拼圖材料了,這等於告訴學生:“你只能創作一幅圖”。如果不是這樣,學生利用這些材料還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圖案。所以,在課後,我想:如果這裡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作品,既能使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又能充分滿足他們的創造願望。

動手做教學反思4

【情景說明】

《動手做做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3課,課文講述的是科學家居里夫人小時候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引了同學們的議論紛紛,他們的話分別從不同的方面,證明科學家的話是正確的。只有伊琳娜對科學家的問題心有質疑,在媽媽的啟發下,她親自實踐,終於從實踐中獲得了正確的答案。課文故事情節簡單,但蘊含了深刻的道理。抓住偉人的事蹟啟迪孩子,具有很好的榜樣示範作用。

這篇課文的學習目標是學會另、志、題、提、朗、哄、喝、騙9個生字;會認鱗、伊、琳、娜、哎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領悟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要自己新手做做看。其中,學會生字,朗讀課文,感受自己動手做做看的重要性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片斷】

(生交流完課前蒐集的有關居里夫人事蹟的資料及蒐集途徑後)

師:小朋友想知道科學家居里夫人小時候的故事嗎?

生(齊聲):想!

師:請同學們開啟書58頁,想讀的同學大聲朗讀課文。

(一個、兩個、三個,同學人大聲朗讀起來,讀得很認真投入。)

師:認為自己讀得很不錯的同學,站起來讀。

(學生們爭先恐後地一個一個站起來讀,讀完後,師生共同評議。)

師(充滿信心地):誰覺得自己哪個地方讀得最好,誰就站起來讀。讀完後,再說說自己好在哪裡,為什麼要這樣讀?

(生一個一個站起來讀,但朗讀仍只追求語言文字表面上的抑揚頓挫,對自己的評價也只停留在字音正確,流利等上面。對課文內容缺乏深入理解,對課文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沒有身同感受。)

師(暗暗著急,依然微笑地):你能試著用心去體會課文人物心裡的想法,並輕聲地讀出語氣來嗎?

(生領悟後,開始試著揣摩課文內容,並小聲地讀起來。)

師(充滿期待地):誰想再來試試?把你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讀出來!

生1:(表情極為認真地朗讀第一自然段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2:(試著用兩種不同的聲音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說法)

(在這種相互感染、相互啟發的朗讀氛圍中,學生的.朗讀漸漸入情入境。)

生(聲音動聽的朗讀大王蔡博):(有聲有色地朗讀著伊琳娜心有疑惑──動手實踐──生氣質問部分,感情處理恰當,語氣分明,為同學們起到了很好的範讀作用。)

師:(欣喜地抓住這一契機,迅速分析、提煉,從學生蔡博的朗讀中搜尋教學突破口,單刀直入):真不愧是我們班的百靈鳥,特別是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這一句讀得真好聽!你能把這句再讀一遍嗎?

生:(開心一笑,晃著小腦袋更認真地讀起來。重音、感情、語氣十分到位。)

師:你能說說你為什麼要這樣讀嗎?

生:因為伊琳發現把金魚放進裝滿水的杯子裡,水漫出來了,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師(連忙追問):那科學家朗志萬是怎麼說的?同學們能找出來,劃上橫線,並讀一遍嗎?

(生劃線、讀文。)

師(繼續追問):同學們,你覺得科學家說的對嗎?還是小伊琳娜做得對?

(生議論紛紛,老師趁機拿出一隻大杯子、一個土豆、一塊石頭、養著金魚的浴缸、舀子、水桶。)

師:同學們,還是讓我們用事實說話,動手做做看,好嗎?誰來試試?

(生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老師指點一名能幹的學生上臺。她動作麻利,給杯子裝滿水,依次放進一個土豆,注水,放進一塊石頭,再注水,最後再撈起金魚,輕輕放進裝滿水的杯子裡,水還是漫出來了!同學們一個個小眼睛瞪的溜圓,教室裡鴉雀無聲,直到金魚入杯,水漫出來,教室裡頓時炸開了鍋。)

(這是多麼熱烈的討論!學生們一個個小臉放光,自發地探討起來,老師欣然面對,靜觀全域性。)

師:同學們,說說你們剛才都看到了什麼?想到什麼?

(生一個個情緒激昂,搶著說。)

生1:我看見金魚放進杯子裡,水也漫出來了!

生2:伊琳娜做的是對的!

生3:科學家說錯了!

生(聰明好動的韓鴻洲,響亮、俏皮地脫口而出):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只有動手做做看才知道!

(水到渠成,難點突破了!老師鬆了一口氣,舒心地笑了,繼續趁熱打鐵。)

師:同學們,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生1:我覺得大人的話也不能全信,大人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

生2:我以後有了問題,也要自己動手做做看!

【教學反思】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些相應的變動。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構建一個寬鬆、和諧、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也有義務指導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那麼,如何在牢牢把握課堂動態生成的同時,也能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呢?這就需要我們懂得調控藝術,善於把握教育契機,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

我在自己的三尺講臺上,可屢屢均以眼睜睜地看著課堂恣意活躍,開放過度,有時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受課文《動手做做看》的啟發,我總結經驗教訓,進行又一次嘗試。課前,我深研究教材,周密地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確立課文重難點,以讀代講,細緻洞察,靈活調整的作戰方針。作好充分的準備後,課堂上,我給予了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讀通、讀透。在眾多學生的朗讀中,我敏銳地捕捉教學契機,直擊問題核心。以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這一句為切入點,適當加以激勵,點撥、引導,並立即現場動手做做看。這樣,不僅起到榜樣示範作用,更是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激情倍增,靈感迸發。重點抓住了,難點突破了,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試牛刀,初見成效,讓我嚐到教育改革的甜頭,看到自己的成績,更增添了我堅定不移探索下去的信心。可是,反思自己在這次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我由於害怕浪費過多時間,教學難以收攏,引導上有些操之過急。當然,這是教育不夠成熟的表現,但是,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勇於探索的決心,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攻下寶壘的。

動手做教學反思5

促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逐步得到發本節學習的內容是通過拼七巧板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除了要求學生能擺出給出的圖案和自由拼擺圖案,還引導學生對七巧板進行比較,同時設計了拼出指定的圖形的活動,這些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圖形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恰當的利用課件,生動、直觀的演示出了由正方形分割成七巧板的過程,再塗色編號。使學生初步對七巧板各塊板之間的關係有了初步的認識,對以後進一步學習七巧板的有關內容作一下初步的鋪墊。在這裡學生們看得非常仔細、認真,仔細觀察七巧板後,學生們馬上發現了七巧板裡有三角形、正方形、還有平行四邊形,還發現三角形有三種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兩個大三角形、一箇中三角形、兩個小三角形。通過觀察學生們還發現,兩大三角形相等,兩小三角形相等,同時在熟悉七巧板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出了兩大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或正方形,兩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小三角形或小正方形,這裡說明學生是具有了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不僅進一步熟悉了學過的平面圖形,還認識了新的圖形---平行四邊形。因為是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因此在這裡設計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的變式,即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模型,通過不斷改變它的位置與方向,讓學生分別認一認,說一說,並且讓學生到那個用七巧板拼成的地方找一找平行四邊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將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找到了,潛移默化的鞏固了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節課有三次拼圖活動,在每次活動時學生都是伴隨著動聽的音樂來拼,音樂給學生帶來一種美的薰陶,同時為學生拼圖提供靈感,音樂停止拼圖結束,學生聽到音樂停止,會自覺坐好。

學生動手、動腦拼各種平面圖形時,老師沒有規定必須拼出哪些圖形,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拼的圖形種類越多越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用七巧板拼同一種圖形,方法越多越好。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我也自己嘗試著拼了拼,很慚愧,拼法真沒有孩子們的多。看到孩子們拼出了這麼多種方法,使我感受到,有時我們的空間想像力真沒有孩子強,所以我們真不能低估孩子們的能力。

教學活動設計雖有新意,活動展示瑣碎,如果將兩次讓學生拼圖的環節簡化為一次,學生合作創意的時間會更多一些,展示的內容也會更豐富些。但自己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還需多聽課,多學習,多交流,多反思。

動手做教學反思6

該文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郎志萬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要求學會寫9個字,會認10個字,要求孩子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中受到啟發,喚起孩子們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這篇課文對於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講,語言淺顯易懂,在教師引導下從字面上理解並不困難,但是要讓他們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鳴,卻並不容易。根據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我認為在本課教學中宜於採用創設情境、直觀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感染,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動手做做看”帶給他們的樂趣和感悟。

上完本課後,結合師父對我的指導,我對自己的本科教學進行以下反思:

1、情景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前談話時,出示郎志萬和伊琳娜圖片,讓學生喊喊他們的名字,接著和學生交流蒐集的有關伊琳娜、郎志萬的資料,不僅有助於他們理解課文,而且拓展了學生知識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自然而然進入到了文字。

2、在課堂上,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理念。在教授第一自然段時,指導學生朗讀郎志萬的提出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呢?郎志萬提出的這個問題真是奇怪,所以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帶著奇怪的語氣讀讀這個長問題。

在教授第2-4自然段時,讓孩子們找到書中小朋友們聽了郎志萬的問題以後各有的反應之後,分角色練習和朗讀各自的對話,由此引導學生想象人物心理,使學生對文字的解讀更加深入,有助於朗讀時能較好地把握感情脈絡。但是當讀到伊琳娜用生氣的語氣對郎志萬說的話時,我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讀的不是很好。

3、為了激發學生學生探究的興趣,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於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實驗:一是親手做把一個蘋果放入放滿水的杯子中後的反應實驗,讓學生觀察結果;二是做金魚實驗,將一玻璃缸放在高凳上,當場裝滿水,再把一條金魚放進鋼中,觀察實驗結果。

但是在操作中,由於我的失誤,第二個實驗沒有做到位。而且我認為如果動手實驗部分如果在預習時,讓學生自己在家親手做做,然後在課堂上說說自己看到的現象。這樣會更加激發其他同學想動手做做的慾望和興趣。

4、在本課設計中,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之後,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可能會說些什麼?這是對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有利實踐。

5、在指導寫字教學中,我範寫了兩個字:“提”和“題”。我讓學生先是仔細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但是當中我沒有設計讓學生加以區別這兩個字。這是一個缺憾!

通過本次教學,讓我想到一句話: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是啊,我們只有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中加以積累和改進,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有所進步。上完這堂課後,我覺得自己有很多收穫,在今後的課堂中我會更加註意課堂細節,使自己的課堂更加地完美!

動手做教學反思7

本節課由音樂匯入,頓時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學生能夠放鬆的投入到學習本課教學內容之中。同學在聽的過程中時候也在思考,通過音樂能傳遞出怎樣的情感,通過教師點題明白音樂與本課課題的關係。

在正式授課時通過課件講解龍的文化,如運用圖片,可以直觀地調動同學們的視覺感知能力,瞭解龍的來歷發展與造型特點。既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感受民族傳統文化和積極參與文化傳承的意識,同時又提高了學習興趣,引發動手創作的慾望,為後面的設計製作打好基礎。在處理教學重難點方面運用視訊演示和分步驟圖例多種方法直觀展示龍的製作與連線。

課本中主要介紹和展示紙杯製作的龍,講解了三種基本的連線方法,並在顯著位置突出了難點之一的龍頭,以幫助同學們理解龍頭的.結構和製作的特點。課後拓展是本節課的特色亮點。但是通過第二課時的展示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部分同學對拓展作業從思想上重視不夠,對作業目的意義不明確。

二、通過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完成的龍文化知識討論分享,在作業形式上沒有明確,如果能用問答記錄的形式學習效果應該更理想。

三、學生家長的科學文化素質水平普遍不高,難以和學生的互動形成更有效的關於傳統文化的探討,是客觀存在的因素。

所以在以後佈置類似的作業時需要全面考慮學情,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設計教學活動。

動手做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卡片、圖片、古箏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1、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麼辦的?

(生自由發言)板書:動手做做看

2、就課題提問。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隨即學生字)。

教師個案:

1、直接揭題。

2、設疑:

⑴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他們之間的不同學生可能會說年齡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麼樣的人才能叫科學家?

有學問的

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生字新詞。

2、找出小朗志萬說的話,做上記號。

三、學習生字。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後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3、識字遊戲:

A、將生字卡片發到守紀律的學生的手,師問:誰是xx。生答:我是x,xxx。

B、開火車讀。

4、生互相交換識字經驗。

換偏旁識字:慢漫

篇騙

偏旁歸類識字:哎、哄

利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琳、娜

聯絡學生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

謎語:士兵的心(志)

5、認讀新詞:

伊琳娜 志氣 問題 提問 提水 浪漫 朗讀 哄騙 起鬨 喝水 騙人 哄騙

6、寫字指導。

喝、哄:口要寫得高、小一點。

朗:左邊不是良。

提、題:兩個是的區別。

教師個案:

1、自學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生字和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⑴說說你幫同桌糾正了哪個音。

板書這些生字,學生齊讀生字。

⑵識字遊戲:①師說生字偏旁,學生猜字;學生說偏旁學生猜字。

②小兔開門遊戲。

⑶認讀生字詞語

4、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朗、喝、騙字。

5、初步感知課文。

⑴課文講了

朗志萬和伊琳娜的一件什麼事?

⑵出示朗志萬的話:一個杯子裝滿這是為什麼?

讀一讀,你讀懂了什麼?

教師可做以下引導:別的東西指什麼?但是放什麼水不會漫出來?

用句式除了

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其他東西,水都會

⑶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疑問嗎?

四、生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

教師個案:

1、認讀詞語

2、板畫杯子和金魚,板書:水漫出來了

二、朗讀感悟。

1、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麼要強調

動手做做看。

2、結合交流以上問題,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①讀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覆讀句子,用它隨時提醒自己。

3、圍繞哄騙引發爭辯

①伊琳娜生氣地責怪朗志萬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

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你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的小朋友呢?

A、用恰當的語氣讀這句話。

B、結合上下文理解哄騙。

C、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②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慾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教師個案:

1、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2、書上的小朋友是怎麼說的?

學生讀有關句子,從他們的話裡你知道這幾個小朋友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

板書:同意

3、你對他們的回答有什麼看法?

4、伊琳娜是怎樣想的?

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他們指的是誰?代進去讀一讀。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板書: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會有什麼想法?

從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麼樣的品質?

(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輕信盲從)

5、遇到問題,你是怎麼做的?伊琳娜是怎麼做的?

如:查資料、請教等等都是學習的'好方法。

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自己動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動手做實驗中發現了什麼?

出示杯子和金魚,讓學生上臺做實驗。

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7、互動:

此時此刻的伊琳娜會怎麼想、老師當記者來採訪。

8、朗讀伊琳娜說的話:

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理解哄騙,多種形式讀。

9、朗志萬真的是哄騙嗎?說說自己的理由。

為什麼他會笑?你從他的話裡知道了什麼道理?

10、伊琳娜為什麼聽了他的話高興地笑了?她會對朗志萬說些什麼?

教學名言:實踐出真理!

三、朗志萬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1、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式。

2、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教師個案:

三、總結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麼?你想對伊琳娜說些什麼?

四、實踐活動。

1、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讀後的感受告訴他人。

2、發現他人的過失,有禮貌的指出來。

教師個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書設計:

動手做做看

變?!

教師個案:

金魚圖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萬 水杯圖

水不會漫出來 伊琳娜(不同意) 水漫出來了

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作業佈置:

蒐集科學家的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麼的生活與學習有何指導意義。

課後反思: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於質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於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麼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然後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於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啊!我們天天喊著尊重學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啊!

動手做教學反思9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伊琳娜對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感到奇怪。她動手做實驗,發現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朗志萬知道了,說:“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啟發學生懂得對別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動腦筋思考、動手做做看。

課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一隻杯子裝滿了水,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這是為什麼?”兩個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講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回到家在媽媽的啟發下動手做做看。實驗結果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第三部分講第二天伊琳娜去問朗志萬。朗志萬說: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的重點是學習課文的第一、二兩部分,讓學生明白遇到問題應該自己動手做做看。在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後,我讓學生找出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出的問題是什麼,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質疑,談談自己的體會,當學生對他的問題弄明白後,我讓學生找出朗志萬提問後,小朋友們的反應是怎樣的?讓學生知道其他小朋友深信朗志萬的話,而伊琳娜卻對他的問題有了疑問。這時我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來說說平時我們遇到問題時你是怎樣解決的?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然後進入教學的第二個重點環節,伊琳娜在遇到問題時她的辦法是什麼呢?回家問媽媽。但是伊琳娜的媽媽非常了不起,她並沒有直接告訴伊琳娜結果,而是給了她一句有啟發意義的話“不要光想,動手做做看。”

這句話對於我們學生來說也有啟發意義,因此我把它作為教學的重點展開,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然後讓學生想象伊琳娜的媽媽會用怎樣的語氣和伊琳娜說話呢?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在媽媽的鼓勵下,伊琳娜動手去做了,但是結果卻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這時我重點抓住“哎呀,和朗志萬說得不一樣,水漫出來了。”一句讓學生猜測伊琳娜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並且讓學生帶著這種驚奇驚訝來朗讀這個句子。最後我設計的一個話題是從伊琳娜的身上你學到了什麼?在學生自由說的基礎上,給學生一點積累的東西。“聰明人聽到一次,思考十次;看見一次,實踐十次。”這句格言讓學生來體會並積累。最後通過老師創設的一個情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伊琳娜在得到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結果之後,越想越生氣,她一定會去向朗志萬再問問題的,他們之間一定還會發生有趣的事。從而使矛盾達到最深化,為下一課時的教學奠定基礎。

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於質疑的好素材。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於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

動手做教學反思10

【片斷一】

師:同學們看黑板,說說老師寫了些什麼?

板書:動手做做看

師:你有想問的問題嗎?

生1:老師,動手做什麼?

生2:讓誰動手做?

師:同學們的問題都提得很好,那我們通過什麼途徑可以找到答案呢?

生:從課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師:好,下面同學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老師提意,小朋友們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組合,你讀給他聽,他讀給你聽,讀之前,老師要提兩個要求,一要藉助拼音把句子讀通順,二要把生字畫出來,想辦法記住它。

生:學生高興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開心地大聲朗讀著課文。

師:你們的好朋友讀的好嗎?給大家推薦推薦。

生1:我覺得××同學讀得很好,讀得很有感情。

生2:我覺得××同學讀得很好,讀得很激動,很開心,讓我也很想去讀了。

〖反思

傳統整齊的座位讓學生有束縛的感覺,本次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夥伴,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從小善於發現他人之長,從中受到感染,樂於肯定表揚他人,激發他學好的學習願望。

【片斷二】

師:相信小朋友們的課文讀得很不錯,那麼是誰動手做什麼呢?

生:我知道是伊琳娜她動手做實驗的故事。

師:好,下面的時間就找幾個問題小博士和幾個聰明小博士來解決以下課文的.其它問題好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

生1:“奇怪的問題”是指什麼呢?

師:哪個聰明小博士來告訴他?

生2:“奇怪的問題”是指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幾個小朋友提的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

師:你們說他說得對嗎?

生:對。

師:掌聲鼓勵。

生1:老師,我還有問題想問一問聰明小博士,伊琳娜回家做了一個什麼實驗呢?

師:嗯,提得很好。

生2:伊琳娜回家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

生1:那結果又是什麼呢?

生2:結果水漫出來了。

生1:媽媽為什麼不告訴他?

生2:因為媽媽想讓伊琳娜自己動手做做看。

師:我們繼續。

生1:伊琳娜為什麼會生氣呢?

生2:因為她認為朗志萬在哄騙小朋友們。

生1:那郎志萬又為什麼哈哈大笑?

生2:那是因為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師:同學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你們能告訴老師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嗎?

生:老師,課文告訴我們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不要迷信權威,遇到什麼事都要動腦想動手做做看。

師: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都不錯,和課文中伊琳娜一樣,也是自己動腦動手把課文中的疑問都解決了,並且還能悟出道理來,以後,同學們也可以當小老師了。

〖反思二

整個環節是以問題小博士、聰明小博士的問答形式來學習課文的,是在啟發學生自讀自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由同學、小組互相交流討論並解決問題。課堂中,教師轉變了角色,不只是在教給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發現,這樣比起以往的老師提問題,學生答問題的機械性形式,學生感覺輕鬆多了。學起來也沒有很大的壓力,連一些膽小的學生也願意去當聰明小博士。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自主活動始終貫穿於整堂課,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明白了課文中的道理,學完後,學生自然能感覺到成功的喜悅,明白了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方法。

動手做教學反思11

這組課文旨在讓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開動腦筋想,動手去做,不斷的去實踐,《動手做做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還問孩子們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本片課文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圍繞生字詞展開,旨在讓學生們識字認字。採用了小老師帶讀,給生字寶寶找朋友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在這過程中都很認真,但是積極性卻沒有調動起來,課堂上顯得非常死板,學生認真有餘,積極性卻著實不夠。我認為這堂教學課是失敗的,這是其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自我反思了一下,學生沒有調動起來的原因主要是識字方法形式不夠多樣化,沒有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來。識字過程中的方法形式應該更加豐富,讓學生時刻處在好奇,興奮中,把關注點全部吸引過來。在以後的課堂生字教學中,應該多鑽研生字教學方法,爭取教學方法多樣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讓學生愉悅新奇的學習氛圍中快樂的學習。其二、在生字教學中,太過注重“讀”“認”,卻沒有剖析詞意,真正讓學生理解其義。譬如, lín鱗,lín琳二字,我注意到了,這兩個生字讀音一樣。提醒學生這兩個字的讀

音一樣,卻沒有說到這兩個字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沒有讓學生們辨義明確,真正的掌握這兩個字,如果在理解鱗字意思後,學生自然而然的就可以組詞為魚鱗、鱗片……。第一課教學,我要達到匯入課文、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詞的教學目標,但是節奏掌握明顯不夠,在第一課時中就已經進入到課文分析了。而沒有利用空餘時間,教學要求會寫的字,然後從單調的生字擴充套件到文中的句子,體會句子情感,這是第三點不足。總的來說,第一課時課堂學習氛圍較冷清,學生積極性不高,沒有達到由單一的'生字教學到融貫生字詞語意義至其中的教學目標,這堂課是不成功的。

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我由生字複習匯入,複習鞏固上節課所學生字,聽了孫老師的建議,把詞意融匯其中,邊複習邊學習,在讀哄騙二字中,把問題拋給學生,要他們說說哄騙的意思,從而引導他們哄騙的意思就是花言巧語的欺騙他人,所以哄字就是口字旁。志字,上面是個士氣的士字,下面是個心字底,士氣在心中,就是志字,那麼理解意思後,組詞就輕而易舉了,志氣,志向…等等等等。在這幾個生字的教學中,我明白了生字教學不僅僅是浮在表面的單純的認字,而是在認字過程中最主要的是理解意思後的靈活運用,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我的收穫.

進入課文分析,我開頭設計了兩個問題: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有哪些?動手做做看是誰對誰說的呢?再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去學課文,由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學習課文就特別投入,效果也較好。問題較容易,難不倒學生。在有一

位學生說出答案後,全班同學一起說出課文的主人公—朗志萬、伊琳娜、媽媽,他們邊說我一邊滾動PPT,給學生看三個主人公的影象,學生注意力也就集中到PPT上了。再請另外一名學生說說,動手做做看是誰給誰的建議。根據課堂反映,我覺得把說說手做做看是誰給誰的建議,換成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麼,會更好。因為這樣,學生們就可把課文大概內容給說出來,線索也就理清了,為下班堂課的課文分析做準備。在知道課文主人公後,我提出問題:同學們想知道在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嗎?那就一起看課文吧!請一位同學來讀讀第一自然段。學生很踴躍,之後,又丟擲問題:朗志萬提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呢?學生都能回答出來,是個奇怪的問題。接著讓同學們有感情的讀讀這句話,用疑問的語氣。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注意到了,科學家提問的語氣,但是卻沒有重點把握“奇怪”二字,而是一語帶過,沒有引起重視。沒有在情感上讓同學們感受到這個問題的奇怪,也沒有點到在科學家提問題的時候,幾位小朋友應該是認真的聽,仔細的思考。我是直接引出兩個小朋友的問題,而後才說到小朋友說話的語氣是肯定的自信的,顯得十分突兀,學生也一下子回答不了。如果在第一段教學中提到幾位小朋友都在認真聽認真思考,學生就可以很快的說出,正是因為他們是在仔細思考後說出的答案,所以這兩位小朋友回答的語氣應該是肯定的、自信的。隨後,我提出問題:那我們的主人公伊琳娜又是怎麼想的呢?學生直接說出了書上的答案,我沒有引導學生,伊琳娜是在仔細思考後仍然覺得想不出道理,這個時候的伊莉娜由最開始的認真聽、好奇到現在的疑惑,這個情感

的轉變。在她實驗過後,沒有提到,這個時候的伊琳娜已經是驚訝的了,因為結果和科學家說的完全不一樣。然後她踩越想越生氣。這個時候已經由好奇轉變成了生氣。總的來說,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沒有把握好伊琳娜情感的變化這條線索,讓學生在情感上更加貼近文中的主人公,在瞭解情感過後,自然而然在朗讀的時候,語氣也就隨著情感波動而變化。在課堂中,朗讀的時間還是較多的,但是並沒有很好的制度朗讀,學生的積極性也就不高。課堂上的小**,是課堂要結束時,讓同學們總結這節課的收穫這個部分。學生們回答的五花八門,都是自己的真實感受,一些是在課上感受到的,一些也結合了自己的課外知識,加以回答。不僅提到了在解決問題時,我們要手腦並用,這個課文主題。還有同學,補充道,魯班造傘的故事,提醒大家還要用眼睛仔細觀察等等……,在這部分學生的回答,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算是我本篇課文中一點小小的欣慰吧!

綜合兩課時總體來說,在教學時出現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前面提到的僅僅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來進行具體闡述,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問學生一些問題時,學生並沒有像我所預設的那樣回答,我在引導他們時,顯得有所牽強,課堂上還沒能實現收放自如。還有,在時間安排上,出現了前緊後鬆的狀況。看來,以後還要加強隨機應變的能力,多聽課,多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動手做教學反思12

課情分析:

《動手做做看》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和鼓勵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於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告訴我們,要敢於向權威挑戰,不迷信,不盲從,勇於實踐。文章情節簡單,但卻富於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我們要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讀書探究的慾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對於這一生活細節,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從而積澱成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緒變化的確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動手實驗進一步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伊林娜情緒變化的語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準備:

金魚卡片、圖片、實驗器材(魚缸、金魚、石頭)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動手實驗、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疑匯入,啟智慧之門。

1、揭題: 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麼辦的?

生:動腦筋想。

生:還要動手做做看。

對!不但要動腦,還要動手做做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2、學生質疑:

(1)課文主要寫了誰?

(2)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3、解決問一:伊琳娜和朗志萬(出示生字卡片,隨即學生字)

隨機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組內交流識字收穫:在小組內講一講自己會

認的字,讀字音,再組詞,並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3、檢查生字情況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後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動手做教學反思13

動手做

1.如何寓教於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在司空見慣的玩具中發現、探索新的知識,從而使得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活動活而不亂,是我在上課之前一直思考的問題。因此,在課堂上給七巧板——這個學生都比較熟悉的朋友“說話”的機會,大大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興趣,使得他們重新認識七巧板,發現七巧板與所學圖形的關係,並通過獨立思考及與人合作,完成各種圖形的.拼、擺,教師只是在其中起了協調、引導的作用。當學生個人的拼、擺活動無法獨立完成時,他們自然會主動去與人合作,自然能體會到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獨立完成的,從而自動放棄或改掉封閉、固執、不善合作等性格上的弱點。

2.注重學科間的滲透,關注學生的發展。新的學科理念是:學科本身並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生髮展的媒介。本節課中學生對於七巧板組成的敘述、問題的解答、各自想法的交流、說故事拼圖形,以及對於個人或小組作品意義的闡述講解等等,都是在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這已經完全突破了數學學科的範疇。

3.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把教材上簡單的模仿拼圖:魚、蠟燭、小船,設計為“出題拼圖”,因為這些東西對學生來說太熟悉了,學生完全可以獨立拼出來。結果正是如此,學生所拼出的圖形比教材上所列出的還要形象、生動,並且種類很多。在最後的自由拼圖活動中,學生的思路完全打開了,各種各樣的設計令人驚歎。於是,這節課便像學生想像的翅膀,無限地伸展……

動手做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是一個非常有趣且發人深省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再問孩子們:“這是為什麼?”目的是想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教學完這篇課文,我佈置一項作業:讓學生回去也做這個實驗,看看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什麼東西,水不會漫出來。學生對於這項作業非常興趣,他們寫出來的日記特別有意思,不信,你瞧:

有趣的實驗

今天,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小試驗.我準備了四杯水,還有鹽,糖,味精,大米四種材料.我把四個杯子都裝滿了水,然後把四種材料分別投到四個水杯裡.只見糖寶寶大部分都沉到了水裡,還有一些賴在水面上不肯走,杯裡的水溢了出來.味精寶寶很優雅地全部沉到了杯底去了,水還是溢了出來.大米寶寶有些沉到水底,有些也待在水面上不肯下去.可能是大米寶寶太胖了,杯裡的水溢位了許多.鹽寶寶也迅速地沉到水底,過了一會兒,水面上還結了一層白白的,像霜一樣的東西.但奇怪的是,這一次杯裡的'水沒有溢位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上網查了資料,原來鹽的分子比水分子小,鹽分子鑽到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水沒有溢位來.

這個實驗真有趣,讓我增長了知識.

一次有趣的實驗

城關國小 二年三班 方浩宇

今天,老師叫我們回家做一個關於將什麼東西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水不會溢位來的實驗。

我聽了以後,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準備了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一片樹葉、一塊木頭、一粒小石子、一枚硬幣。

首先,我把一粒小石子投進裝滿水的杯子裡,水一下子溢了出來。接著,我把一枚硬幣放進杯子裡,可惜,也失敗了。緊接著,我小心翼翼地將一塊木頭放進水裡,結果,又失敗了。這時,我就像洩了氣的皮球,感到很失望。

當我看到還剩下一片樹葉還沒試,這可是最後的一次機會,我把樹葉放進水裡,心裡像有一隻小兔——咚咚直跳。我屏住呼吸,睜大眼睛,水沒溢位來,這下成功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通過這次有趣的實驗,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

動手做教學反思15

《動手做做看》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學家郎志萬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並從中受到啟發,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同時,閱讀教學也是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語感的主陣地,“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回顧我的教學,老師們認為本課的教學設計切中單元主題“無論學生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設計中充分關注到學生學情,教學步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引導學生一步步明白“動手做做看”的意義,但也有不少瑕疵和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1、動手實驗部分如果在預習時,讓學生自己在家親手做做,然後在課堂上說說自己看到的現象。這樣會更加激發其他同學想動手做做的慾望和興趣。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現階段是個難點。常訓練學生可以得到好的訓練。

3、思考—動手—結論,缺一不可,首先關鍵在於學會思考。動手做的前提是“懷疑”也就是思考的過程,對這個過程的闡述不是很多,以致拓展時,學生拘泥於“動手”。

4、朗讀教學紮實有效,換詞添詞教學使學生思維開闊,為指導學生朗讀語氣掌握提供了條件,但是板書設計稍有些滯後。

5、拓展部分《小馬過河》是學生喜歡的童話,但我設計了小馬過河受阻後部分讓孩子自己想想,這樣切合了課文內容,使學生更加明確遇事要勇於實踐。

6、我班有個別學生課堂上學習習慣不好,聽講不認真,我要及時關注他們,這節課關注不夠。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應當不斷加以總結、學習、積累,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進步,像一泓源源不斷湧出清流的山泉,充滿生機活力。上完這堂課後,我覺得自己有很多收穫,但由於自己自身素質原因,有的地方出現遺憾 ,也還有許多地方要努力改正。